中国扩大稀土出口管制,对此,德国智库报告建议:欧盟应把握军事预算大幅增长的契机,投资稀土强化供应链自主。
中央社报道:稀土是制造战机、飞弹与军用晶片等关键原料,一旦断供将冲击欧盟防务,拖慢北约国家军备强化进程。报告建议,欧盟应把握军事预算大幅增长的契机,投资稀土强化供应链自主。
中国10月9日出台更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根据新规定,国际制造商如果产品中含中国稀土成分超过0.1%,或使用中国稀土提炼、冶炼及相关加工技术,均须向中国申请出口许可并说明最终用途。涉及军事或半导体等敏感领域的产品,原则上不予批淮。
柏林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近日发布报告指出:稀土是製造战机、飞弹与军用晶片等关键原料,而欧洲防务产业在开採、提炼与加工环节长期仰赖中国稀土。中国稀土一旦断供,恐冲击欧盟防务,拖慢北约国家军备强化进程。
该报告解释:这些稀土磁体与金属广泛应用于飞弹致动器、战机引擎、雷达系统与精密导引设备等军事技术,一旦供应中断或价格飙升,将拖慢武器生产时程并推高成本,进而影响欧洲强化军备的进程。
报告举例,欧洲飞弹多使用钕(Neodymium)与钐(Samarium)等稀土製成磁体,并以镝(Dysprosium)提升导引与控制系统的耐热稳定度。
长程空对空飞弹“流星”(Meteor)也採用氮化镓(Gallium Nitride)製成雷达导引元件,并以稀土材料驱动关键动力装置。这些零件正是中国出口限制的重点。
报告进一步指出,欧盟早已意识到对中国稀土依赖的风险,去年5月通过的“关键原物料法”(CRMA),即将稀土列为34项战略性原料之一,目标是建立安全且具韧性的自主供应链。
然而,稀土开採与加工计划往往需十多年才能成熟,“关键原物料法”缺乏公共资金与价格保证机制,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低落,欧洲虽有法规框架,实际上仍难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
报告指出,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也为欧洲带来重新布局的契机。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表示不会无条件支援北约,促使欧洲各国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加速强化防务与发展军工自主。
欧盟预估,2025年军事预算达3810亿,比2021年成长37%,并推动“欧洲再武装”(ReArm Europe)与“2030年淮备就绪”(Readiness 2030)两项总投资额约8000亿欧元的再军备计划。
报告建议,欧洲各国可将新增军费部分投入稀土开採、精炼与回收,透过公共融资、价格保证与长期採购契约降低企业风险,使稀土产业成为防务投资的一环。
以德国为例,该国立志打造欧洲最强陆军,但仍有约95%的稀土仰赖中国。报告指出,如果政府能提供贷款与政策支持,协助企业发展在地与替代供应链,将有助提升整体防务韧性。
报告最后强调,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虽对欧洲供应链造成压力,也迫使欧盟正视长期结构性弱点。如果能落实前述措施并持续投资稀土产业,欧洲可在减少外部依赖的同时,推动自身战略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