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新款问界 M7,都说贵,但都在买 | 爱范儿

问界果然还是贵的好卖。

董车会那篇《挤崩官网!问界新 M7 预售 28.8 万元起,1 小时预定突破 10 万台》的文章下面有接近 200 条评论,里面几乎全是质疑声。

大家都认为问界疯了,预售价涨到 28.8 万元,谁买?

更有读者信誓旦旦的表示,正式售价不降个 5 万元,就直接退订。

新款问界 M7 后面正式发售时的价格虽然比预售时降了 1W,但是依然比 24 款的问界 M7 贵了接近 2 万元。

2 16

但结果是,大家嘴上都说着贵,但下定时却毫不手软。

10 月 29 日,鸿蒙智行官方公布了全新问界 M7 的最新交付动态:从上市到交付数量突破两万台,仅用时 36 天。

3 14

这还是在产能受限的情况下,问界官方说,要到 11 月,新款 M7 每月的产能才能爬坡至 20000-30000 台。

在目前极度内卷的车市中涨价,似乎与自杀无异,但问界 M7 就是在涨价的同时做到了销量起飞。

估计友商半夜想起来还是要坐起来问一句:凭什么?

最具性价比的问界

但涨价只是表象,与上代产品相比,新款问界 M7 的产品力堪称「爆棚」,完全支撑的起略微上涨的价格。

全新问界 M7,最核心的变化是空间体验。

老款 M7 最受诟病的点就是车内空间表现与超过五米的车长不相匹配,尤其是第三排的实用性几乎为 0。

而新款 M7 的轴距从 2820mm,一口气增加到了 3030mm,多出来的 21cm,有效的改善了车内的纵向空间,让六座版第三排的腿部空间来到了 810mm,足够成年人短途乘坐,进店客户坐进去的第一反应就是「够大,有问界 M9 的感觉」。

3 11

另一个大的变化来自于外观。

新款问界 M7 的外观设计有了显著变化,整体风格向更高级别的问界 M8 靠拢。

其前脸的封闭式格栅以及下进气口造型都与 M8 较为相似,大灯也更换为了 M8 同款的「船桨」型大灯。

新车的车身线条更加圆润饱满,半隐藏式门把手、车顶行李架、激光雷达等设计也和 M8 一脉相承,尾部的贯穿式尾灯内部结构做了简化,整车的气场和精致感比老款提升了一个档次。

4 17

5 14

在色彩上,全新问界 M7 增加了三款更为个性化的颜色,珊瑚红、海岛蓝和暖云白,满足了部分用户对多元审美和年轻化的需求。

6 4

内饰上,新款 M7 的豪华感和科技感得到了加强,中控屏尺寸更大,边框更窄,新增的 17.3 英寸后排娱乐屏也回应了不少家庭用户的呼声。

7 3

这是看得见摸得到的部分,在车辆内在的核心部分,新款问界 M7 更是堪称「脱胎换骨」。

新款 M7 的前悬架,从老款的麦弗逊式,升级为了成本更高、结构更复杂的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并且集成了「满血」华为途灵平台的 ADS 全维融合感知、DATS 动态扭矩控制等核心技术,在高速过弯和经过颠簸路面时,车身的姿态会更从容,滤震也更干净。

8 2

而在作为主要卖点的智能化方面,除了搭载华为招牌的乾崑智驾 ADS 4,新款问界 M7 还首发了「舱内激光视觉 Limera」,将智能驾驶的天花板又往上抬了抬。

10 2

以及在被动安全上,新车核心乘员舱的结构件全用了潜艇级热成型钢,抗拉强度 2000MPa,搭配铝合金前后防撞梁与十宫格侧加强梁,安全性能也无需多言。

11 2

这就是问界 M7 性价比爆棚的地方,在 30 万的预算下,新款 M7 提供了和 40 万的问界 M8、50 万的问界 M9 别无二致的核心使用体验。

而缺少的电动门、激光投影大灯、隐私声盾等配置,在 10 万元的差价下,自然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卖给「不买新能源」的人

问界本质上并不和其他新能源车在同一个维度上竞争,问界的销量更多的来自于「不接受新能源车」客户。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品牌在 30 万元级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从 2023 年的 18% 升至 2025 年的 47%,这一市场区间中,家用 SUV 又占据了半壁江山。

咨询机构杰兰路曾经做过一份调查,问界新车的首批车主中,家庭换购和增购的比例加起来在 60%-70%,被替换掉的车型几乎全为油车。

12 13

30 万元级并不是单靠产品力就能赢得市场份额的价位,品牌在这里同样至关重要。

过往新能源车没有起势的时候,市场主要就是上 BBA 和丰田大众们在分,但在合资品牌的销量和人气双双崩盘后,特斯拉、问界、理想、小米成了替代者。

其中,在意三电技术的选特斯拉,在意外观和情绪价值的选小米,而剩下的一大部分对纯电车持观望态度的客户就都被问界收入了囊中。

但问界并非天生就领先,理想曾经也站在这个生态位上,并且一度和问界打的有来有回。

13 12

业界集大成者

2022 年,理想开始由理想 one 的单品策略向全品类体系过渡,陆续推出 L7、L8、L9,老款问界 M7 在此时趁势杀出。

在华为的品牌背书和鸿蒙座舱的加持下,老款 M7 在初上市之时风头大盛,创下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最快单月交付破万辆的纪录。

14 7

此时理想 L9 和 L8 正处于换代升级的阵痛期,二者在销量上拉开了数量级的差距,李想本人甚至站出来卖惨说:

 2022 年三季度,问界 M7 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 ONE 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毫无还手之力。华为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 ONE 的销售崩盘、提前停产,一个季度就亏损了十几亿。

不过事实上,老款问界 M7 对理想的冲击相当有限, L7、L8、L9 站稳脚跟后反而是老款 M7 开始高开低走,销量一度只剩 3 位数。

除了理想的压力之外,老 M7 的失败,还是自身的原因偏多。

华为和赛力斯从 2021 年开始合作造车,短时间内就推出了 SF5、问界 M5、问界老 M7 及问界 M5EV 等多款车型,产品力和质量自然难言优秀。

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在中保研进行的一次 25% 偏置碰撞测试中,问界 M7 A 柱与车顶连接处疑似发生变形,在「乘员舱上部入侵量」、「车辆结构」两项测评中仅获得「良好」,而车价仅一半的竞品车型都是「优秀」。

15 1

但是华为体系做产品有个特点——产品线虽多,但是主线往往清晰明了,像手机线的 Mate 系列和 P 系列,主打一个知错就改,以高于业界的速度持续进步。

M7 也是这样,余承东痛定思痛之后,大手一挥,直接砸了 5 个亿进去,花了接近半年时间,对问界 M7 做了全方位的升级,不仅鸿蒙座舱升级到了 2.0,辅助驾驶也从仅支持有高精地图的个别城市发展到了还支持全国城区 NCA 的 ADS 2.0。

16 3

这才有了后续卖爆的第二代问界 M7。

再后来,旗舰车型问界 M9 在 50 万级别站稳,成为了中国品牌毫无疑问的标杆产品,问界 M8 在 40 万级别大杀四方。

问界 M7 、M8、M9 的三档梯队就此形成,不仅没有相互挤压,反而互相引流,一起高歌猛进。

17 1

再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新款问界 M7 凭什么能做到「量价起飞」?

因为现款 M7 和之前的第二代 M7 ,除了名字一样,其他的几乎全都不一样。

当市场进入存量竞争之后,在低价之后「低价」,问界给出了另一种「持续进化、超出预期」的体验。

学习理想、吸取经验教训、又有品牌反哺后的业界集大成者,没有理由卖不爆。

别忘了,华为是中国品牌里最擅长做溢价,最擅长吸引非价格敏感型用户的。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