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朝这种地名多的是:
比如这个经典的“松潘叠宕威茂州宣抚司”。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碉门鱼通等处管军守镇万户府
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
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军民安抚使司
以地图上的这个“松潘叠宕威茂州宣抚司”为例,它是这么来的。北周、隋、唐的时候,在今天的甘南、川西一带设置过很多的州,虽然后来这地方被吐蕃占领导致唐后期荒废了,宋朝也没有收复此处,但这个地名是留下了的,等到蒙古人占领青藏之后,就把这些州拢到一块,设置了一个上级单位,也就是把这里的松州、潘州、叠州、宕州、威州、茂州拼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醒目提神的松潘叠宕威茂州宣抚司,其中松州在今天的四川松潘县,潘州在四川若尔盖县求吉乡甲基村,叠州在甘肃迭部,宕州在甘肃舟曲西北(也是宕昌县的名字来源),威州在四川汶川,茂州在四川茂县。
同理,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也是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四个合在一起的,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军民安抚使司说的是碉门安抚司、鱼通万户府、黎州、雅州、长河西管军万户府、宁远府这六家拢一块。
后来这招也被明朝学了去,在广大土司地区运用的炉火纯青。
比如都匀南边有个叫“合江洲陈蒙烂土长官司”的土司,他是把元朝在这里设置的合江州、陈蒙州以及烂土寨三家土司合并成了一个。
镇远附近的臻剖六洞横坡等处长官司、镇远溪洞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也是同理。本来设置的臻剖长官司、六洞长官司、横坡长官司,而这里头的臻剖长官司又是臻洞、剖洞两个土司村寨合并设置的,后来这四个合并成了一个,就叫臻剖六洞横坡等处长官司;镇远溪洞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也是如此,以前是镇远、金容、金达三个土司。
其实存留今天的拼凑地名,很多是清代把明代的卫所合二为一改设为县的情况,比如山西大同东边有天城卫、镇虏卫,阳和卫、高山卫,西边有大同左卫、云川卫,大同右卫、玉林卫这么四对八个卫所,两两同城,所以清代改设县的时候直接就是各取一个字,天城卫、镇虏卫合并就叫天镇县,阳和卫、高山卫合并就叫阳高县,大同左卫、云川卫合并叫左云县,大同右卫、玉林卫合并叫右玉县,同时,大同北边也有一个这样的地名,雍正十二年在长城以北设置丰川卫、镇宁所,乾隆十五年合此二区划为一,各取一字,就叫丰镇。
贵州也有一个,洪武二十三年设置威清卫,崇祯三年平定水西叛乱之后又设镇西卫,康熙二十六年废威清、镇西二卫设县,名字就各取一个字,叫清镇县,由于处在西南,所以很多人都忘了,这个名字也是卫所二合一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