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欧洲安全威胁不断上升的挑战,许多国家重新实施或考虑重新实施兵役制度,通常以选择性和志愿为基础。
据本台法语部报道指出,“欧洲许多国家正在重新推行国民兵役制度”,法国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法比安·曼东(Fabien Mandon)上周六表示,以此为法国重启相关讨论提供依据。此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确认正在考虑实施志愿兵役制度,以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这一讨论背后,是更广泛的欧洲安全形势变化:俄罗斯威胁上升、中东持续动荡,以及美国在冲突中承诺的不确定性,近年来促使欧洲各国不仅加强军事装备,更重视人力防御能力的提升。
要理解兵役制度及其变体为何重新受到重视,需要回顾其在欧洲的历史意义。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EHESS)研究员、历史学家斯特凡·奥丹-鲁佐(Stéphane Audoin-Rouzeau)指出:“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公民身份与持枪保卫国家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 他续指,“19世纪和20世纪,选举权和服兵役是并行的:公民身份也意味着参与保卫祖国。”
欧洲兵役制度的演变
大多数欧洲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废除了义务兵役制度。奥丹-鲁佐解释道:“冷战结束后,大规模兵役制度不再必要,专业化的职业军队成为主流,这既是经济选择,也是战略选择:现代战争的技术性要求专业人才。”两次世界大战的记忆逐渐淡化,核威慑也降低了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法国在1997年希拉克总统任内废除了义务兵役,荷兰、比利时等国也相继效仿,西班牙(2001年)、斯洛文尼亚(2003年)、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葡萄牙(2004年)、意大利(2005年)、罗马尼亚(2006年)、保加利亚(2007年)、波兰(2009年)乃至德国(2011年)也陆续跟进。
始终保留兵役制度的国家
部分国家始终保留了兵役制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奥地利、丹麦、瑞士、芬兰、挪威、希腊、塞浦路斯和爱沙尼亚。这些国家采用不同模式:义务兵役、抽签征兵或根据动机和技能进行选择性征兵。例如:
重新实施兵役的国家
2014年克里米亚被吞并和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促使部分国家恢复兵役制度:
重启讨论的国家
在东欧和西欧多国,兵役制度的讨论再次浮出水面,通常以志愿兵役为主。奥丹-鲁佐指出:“在芬兰或东欧,面对俄罗斯威胁,全民防御意识依然强烈;而在西欧,人们曾认为战争不会再发生。”但历史证明,一旦战争威胁真正来临,民众态度可能迅速转变。
志愿兵役的新模式
保加利亚、荷兰、波兰、罗马尼亚、比利时、德国等国近年推出志愿兵役或短期军事训练计划,以应对兵源短缺。例如:
奥丹-鲁佐强调,兵役制度在长期消耗战中仍是有效工具,人口规模成为关键因素。但战争形态多变,未来需要何种准备尚难预测。
本台法语部这篇报道总结称,欧洲兵役制度的复兴,既是对安全威胁的回应,也是对公民责任和国防需求的重新审视。无论兵役是义务还是志愿,各国正在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国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