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法语文学翻译家马振骋逝世,享年91岁

resize,w 1024

马振骋

澎湃新闻记者获悉,法语文学翻译家马振骋于11月17日中午逝世,享年91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马振骋先生家属方获悉,遗体将捐献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丧事一切从简。

马振骋,1934年生于上海,先后翻译了米兰·昆德拉、波伏瓦、高乃依、纪德、蒙田等法国重要文学家的作品,还翻译了家喻户晓的《小王子》,其《蒙田随笔全集》2009年获“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

resize,w 1024

《小王子》书封

学者陈子善在社交媒体上写道:“顷惊悉马振骋先生昨日逝世,深致哀悼!振骋先生是著名法语文学翻译家,代表译作有《蒙田随笔全集》《小王子》等,2009年荣获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犹记疫情前常到上海‘思南公馆’参加新书发布会和举行各种文学活动,振骋先生几乎每场必到,自始至终在座,有时还参与讨论。前辈学人风范,令人钦敬也。”

resize,w 1024

马振骋(中)在思南读书会上

1952年,马振骋去南京大学读书,自此开始学习法文。大学毕业以后,马振骋先到北京轻工业学院教书,没几年,“文革”开始,学校停课。一直到“文革”结束,马振骋调回上海,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继续教法文,一直到1994年退休。他的文学翻译主要是退休以后开始做的。

蒙田是马振骋最喜欢的作家,1993年译林出版社组织七位翻译家合译《随笔》。马振骋翻译了中卷的第一至第十二、第三十五至第三十七章。全书在1996年底出版。新世纪初,他又花了六七年时间,终于在2009年出版了三卷《蒙田随笔集》。

马振骋翻译《蒙田随笔全集》全凭手写,因为他不会使用电脑打字。近2000页的作文稿纸上,满眼是不断修改后留下的痕迹。马振骋说,“我对自己的译文还是满意的,我想这样一部书,在今后五年、十年也不会再有人去重译了,毕竟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是真的喜欢蒙田。”

对于翻译,马振骋曾说:“我不忌讳欧化句、翻译腔,但是努力避免与上下文格格不入的用法。拙劣的欧化句和翻译腔,是对原文的语法结构与词句含义不够理解,把单词堆在一起,叫人读了喘不过气,还不知所云。译文的句子要有节奏,要断句清晰。但我在翻译中只要不影响阅读与理解,总是尽量保持原文的表述与用语。”

在一篇自序中,马振骋自称“马振骋以法语文学为生”,“若要说得好听一些,把这称为天职。”

虽然长期翻译法语文学,但马振骋自称:“我和法国作家接触不多,也没有什么深交,法国也只是去过一次。”对于自己有点“闭门造车”的样子,马振骋表示,是否出国,是否与作家关系密切,这些与翻译没有太大的关系,“关键还是看你对文本本身是否吃透,每次翻译原著我一般都要至少看五遍。”

过去十年,因为身体原因,马振骋翻译的法语文学作品慢慢减少,米兰·昆德拉的《庆祝无意义》是他晚年最后的翻译代表作之一。这不是马振骋第一次翻译昆德拉作品,1990年代初他曾翻译了《被背叛的遗嘱》部分段落,发表在《海上文坛》。

2014年底,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收到一皮箱的手稿,是法语翻译家马振骋捐赠给上海图书馆的翻译和个人创作手稿。

resize,w 1024

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的翻译手稿,标有许多修改记录。

resize,w 1024

《蒙田随笔全集》三卷本翻译手稿。

resize,w 1024

[法] 米歇尔·德·蒙田 :《蒙田全集》,马振骋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resize,w 1024

米兰·昆德拉作品《庆祝无意义》中文版书封和马振骋的翻译手稿

resize,w 1024

马振骋翻译的纪德作品《窄门》书封

resize,w 1024

马振骋翻译的波伏瓦作品《人都是要死的》书封

resize,w 1024

马振骋家的客厅(摄于2015年)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