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深一度|中国花样滑冰因何大滑坡

在冰上运动的舞台,花样滑冰多年来曾为中国体育军团斩获不少荣誉。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花样滑冰队的成绩也堪称优异。

然而随着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临近,中国花滑却骤然跌入了低谷。

不久前的花滑世锦赛上,中国花样滑冰就遭遇了滑铁卢,仅有男单项目收获奥运资格,一向是中国队强项的双人滑项目甚至无人登场世锦赛。

中国花滑后备人才不足,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在北京冬奥会的繁荣之后便彻底暴露。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当下的中国花滑,唯有“二次创业”一条路。

花滑世锦赛上,男单选手戴大卫成为唯一拿下奥运门票的中国选手。

人才断档,再无强点

由于事关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参赛资格,因此今年的花滑世锦赛,成为了全世界选手都极为重视的战场,对于中国花样滑冰队来说也不例外。

一旦不能在世锦赛拿到奥运门票,就只能通过之后竞争同样极为激烈的落选赛争取奥运资格,因此对于中国选手来说,世锦赛就是必须要抓住的机会。

然而也正是在这场宝贵的世锦赛上,中国花滑队最终遭遇了一场滑铁卢。

在传统强项双人滑上,中国队此番没有组合登场亮相。而在其他三项上,冰舞组合任俊霏/邢珈宁无缘自由舞、女单安香怡无缘自由滑,均未能取得冬奥会资格,仅有男单项目上由戴大卫为中国队取得了一张冬奥会入场券。

当下,中国花滑并不缺少潜力新人,比如女单项目的金书贤、王一涵,双人滑项目的张嘉轩/黄一航、张轩绮/丰闻强、杨易溪/邓舜阳等。

但当下,这些选手和组合抑或是年龄不够参加成年组比赛,抑或是受到伤病等因素困扰,当下都无法成为中国花滑的“即战力”。

与此同时,从青少年赛场到成年赛场,也需要时间和经验的历练。在与澎湃新闻记者的交流中,一位业内人士就坦言,“在米兰冬奥会周期,我们(值得关注)的青年组选手比上一个周期更多,但是从青年组到成年组,还是有一个转化率,具体转化率的高低很难讲。”

“青年选手进入成年组之后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平,需要更多的实战检验。特别是女子选手还需要经历发育关,这也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问题。”

在中国花滑的历史上,双人滑曾有申雪/赵宏博、隋文静/韩聪勇夺冬奥会金牌的辉煌,女单项目则有陈露创造过世锦赛冠军、冬奥会铜牌的高光,男单项目也有金博洋创造过世锦赛铜牌的历史。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花滑也创造了团体赛和冰舞项目的历史最好成绩。然而随着高龄选手的逐渐淡出,当下青黄不接的中国花滑已然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境地。

resize,w 1024

张嘉轩/黄一航这对青年双人滑组合备受期待,但仍需经受成年赛场的历练。

后备梯队未能跟上

为何在迎来诸多突破的北京冬奥会之后,中国花滑在米兰冬奥会就迎来了滑坡?在专业人士看来,后备人才储备不足是当下不能忽视的问题。

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花样滑冰教练、前国家队选手马晓冬表示,当下中国花滑在传统强项双人滑上遭遇低谷,其实就是人才库水平整体下滑的缩影。

“很多选手其实都是先练单人滑,后来通过选材进入双人滑项目,比如比较高比较壮的男孩子,或者身材比较小的女孩子,如果单人滑整体的高水平人才较少,也会直接影响到双人滑的选材。”

与此同时,花样滑冰项目有着培养周期长的特点。想要培养出顶尖选手,需要少则七八年、多则十余年的时间,持续投入足够的教练、训练、赛事资源,同时也需要运气的加持。

“就像是慢慢去做一道菜一样,一道工序接一道工序,可能需要八年、十二年来做。”

另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当下中国花滑所面临的人才不足的问题,实则在此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就已经埋下隐患。

而在北京冬奥会周期,中国冰雪运动迎来了长足发展,在推广普及层面收获了巨大成效,全国各地有了更多的青少年接触并喜欢上了花滑。但夯实金字塔基的努力想要在职业成年赛场看到效果,依然还需要耐心,青少年选手也需要通过不断的比赛历练,才能在技术和心理上走向成熟。

与此同时,海外花滑水平的持续进步与整体难度的提升,也导致了“不进则退”的问题。

“曾经中国的花样滑冰在国际上是有技术优势的,还有欧洲选手专门来中国取经学习,中国选手比赛成绩好,也是来源于技术水平高。”马晓冬直言,“但当我们出现了退步,而别人还在前进,就拉开了差距。”

“比如说男单项目,现在不能满场飞四周跳已经进不了世界前列了。甚至女子项目上像俄罗斯的选手也能满场四周跳,所以现在的竞争环境对于中国花滑来说,的确很难。”

resize,w 1024

金书贤是当下受到关注的女单“小花”之一。

“二次创业”,再次出发

当下中国花滑所暴露的青黄不接的问题,也得到了管理高层的注意。今年1月,中国花样滑冰协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任洪国当选中国花样滑冰协会第二届主席。

而对于花滑,任洪国并不陌生,他此前就作为管理者多年投入花样滑冰项目的建设,是中国花滑一路成长崛起的亲历者与参与者,在圈内拥有很高的威望。

在业内人士的分析中,此番再度让任洪国回到花滑领域担任项目发展领头人,正是出自其丰厚的经验与业内积累,外界也期待他能够发挥自己的过往经验,让中国花滑拥有不再断档的人才储备。

其实在当下,不仅是花滑,其他冰雪项目也会遭遇人才不足的问题。在与澎湃新闻记者的交流中,一位资深冰雪运动媒体人直言,虽然如今的冰雪运动普及面更广,但能够一路走到竞技顶尖层面的好苗子数量并未变多,甚至比以往更少。

根据其在业内的观察调研,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现在青少年的家庭生活条件普遍提升,出路选择更多,反而减少了在竞技层面刻苦提升的动力。

尤其在普及的过程中,新增的花滑人口多来自商业冰场和俱乐部,能够通过这些途径滑冰的家庭,也基本有着较好的条件,“家长对这些孩子在体育上也不会有太高要求,基本是出于兴趣和强身健体,更希望孩子花更多时间在学业上面。”

不难看出,如今中国花样滑冰虽然有了更大的金字塔基,但如何“转化”出足够的职业选手,以及如何建设好代表顶尖水平的国家队,仍然有着相当的难度。

加上竞争对手的水平也远超往日,想要“二次创业”再度崛起也更加困难,但这不是中国花滑放弃的理由,马晓冬就直言,“相信任主席能够带来多年积累的培养选材模式与经验,作为花滑人,我们也期待中国花滑能够越来越好。”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