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港版盛事经济再受挫 首个热气球节现「货不对办」主办方要认错退款

08/09/2025 - 10:02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去年施政报告扬言要主动出击,发展香港的盛事旅游经济,但早前以全港首个坐热气球作招徕的国际热气球节,因官方拒批载人牌照而被指「货不对办」,港府随即与该活动撇清关系,下架助力宣传资料。骂声响起三天后,主办方以认错退款结束争议。其间更揭发,涉事公司董事有牵涉在去年球王美斯访港没有上场踢球的风波中。评论指,港府若不介入和施以重罚,难以杜绝同类「骗案」再发生。

这次热气球风波从上周四(4日)活动举办首日便爆发,一连四天在中环海滨活动空间举行的活动便波折重重,甚至是昨天最后一日的活动,也因强烈热带风暴塔巴移近并发出3号强风信号而取消。

最大争议是因安全问题,主办方未获发可乘坐热气球升空的牌照,买票入场人士只可遥望热气球升空,与主办方大肆宣传可首次在港「乘坐热气球升空」的卖点不符,消费者大呼「货不对办」,要求退款;但主办方则拒绝,声称购票说明已写有可更改活动安排的免责条款,而乘热气球升空是要另付门票的,可见入场与乘热气球升空并非同一活动。

主办方在被指活动与宣传内容不符后,继续销售门票的做法更令争议升级。香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消费者委员会很快便接获逾百宗相关投诉,总金额达 13万港元(下同,折算约1.4万欧元);海关当局也收到举报。

「进行」审批便大卖可乘气球升空 惟两次测试仍有安全风险

港府在争议发生后即与活动撇清关系,先是在官方网页宣传该活动的香港旅游发展局在争议发生后随即把相关活动宣传资料下架。政府发言人回覆查询时则一再表示,该活动并非由港府主办丶协办或资助,只是商业活动。发言人又说,当局事前曾与主办方进行两次实地热气球测试,但效果未如理想,热气球运作极受风力影响,曾出现难以稳定控制的情况,安全风险显着,故此最终只批淮热气球展示,不包括接载乘客。

活动主办公司盛事(亚洲)有限公司(Gran诶 Events Asia Limite诶)则表示,活动已筹备八年,热气球能飞行约100至200米高度,而机电工程署和民航处已「进行」审批工作。

更令人关注的是,主办公司既无举办盛事经验,负责人员却有「虾碌」前科,因为该公司董事兼活动技术总监郭元瀚,在任职 Tatler Asia 活动项目总监时,曾卷入球王美斯访港表演赛缺阵事件,招致大批购票的中港球迷投诉。

主办方最终在昨(7日)天丶即活动原订的最后一天发声明,宣布会为所有门票安排全额退款,并表达歉意。

最先公开投诉事件被网民大赞敢言的「苦主」何小姐,在得悉主办方愿意退款后,接受《Yahoo新闻》访问时形容,事件是全香港人的胜利,反映只要大家愿意争取和发声,香港还有公义存在。她强调,一个人出一点力,影响力也可以很大,希望事件可以鼓励港人多做力所能及的事。

有购票入场体验的立法会议员江玉欢亦表示,主办方愿意退款和道歉,算是合理安排,但她坦言,入场体验确实令人失望,因为有很多热气球未能「升空」展示,其他活动根本不值888元的票价。她认为,该活动的宣传有机会已违反《商品说明条例》,若要追究,需由海关主动调查。

她指出,日后香港再举办盛事时,即使是商业活动,港府也应主动介入,了解活动安排和宣传手法是否与事实相符,以及协助制定处理紧急和特殊情况的指引,以便有问题时可以即时处理。

资深媒体人吴志森则认为,这次事件是香港的又一公关灾难。他质疑,以主办方的「资历」,竟然能够在香港继续「风山水起」,实在值得深思。而在港府和香港铁路先后受骗之后,再出现涉嫌欺骗市民事件,港府丶消委会和海关若不重罚涉事者和公司,继续「高高举起丶轻轻放下」的处事态度,这类怀疑「骗案」只会不断发生。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