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预计在本月底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后,北京将恢复购买美国大豆。然而,白宫官员警告,在联邦政府仍未重新开放的情况下,对受困农民的补贴方案将被延后。
根据彭博社报导,特朗普周四在白宫对记者说,他计划在10月底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与习近平进行会谈,并将大豆议题列为优先关切,向他施加压力,以结束中国长达数月购买美国大豆的禁令。
他说:“大豆这件事,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进展。他(习近平)有想和我讨论的事,我也有要和他谈的事,其中之一就是大豆。”
这场美中贸易战对美国农业界带来严重冲击,尤其是大豆农户首当其冲。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于今年春季停止从美国进口此一关键农作物,作为对特朗普政府祭出高额关税的报复措施。尽管双方达成部分贸易停火协议,中国依然将采购重心转向巴西与阿根廷等其他出口国。
在此之前,特朗普政府计划推动农业补助,原先最早将在本周公布,不过,农业部长罗琳斯(Brooke Rollins)指出,政府暂时无法启动对农民的援助计划,原因在于联邦政府仍处于资金停摆状态。她在白宫内阁会议上表示:“我们必须先让政府重新运作,之后才能推出一项有助于农民长期发展的重大方案。”
大豆农民正面临销售市场萎缩的压力,尤其是曾大力支持特朗普的农业州,因中国长期停止采购导致农产品滞销。来自密苏里州的第四代农民阿诺德(Brad Arnold)告诉美国“福克斯新闻”(FOX News):“中国不买我们的大豆,对我们的营运与收入造成巨大影响。”他说,虽然国内有生质柴油等替代用途,但规模过小,无法弥补失去中国这个主要买家的损失。
“我们更希望的是贸易,而不是政府补助。”阿诺德强调,农民在土地与设备上的投资庞大,并非能轻易退出的产业。他说:“你不能今天不种田了,明天就改行。这是长期且沉重的财务承诺。”
根据美国大豆协会(ASA)数据,在2018年贸易战爆发前,美国平均每年将28%的大豆出口至中国。然而该数字于2018-19年度骤降至11%,虽于疫情期间回升至31%,至2023-24年又降至22%。
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格尔特(Scott Gerlt)指出,目前正值收成季节,年轻农民面临高风险,急需市场恢复或临时援助。他警告:“如果我们现在退出市场,只会促使南美国家继续扩大生产,长远来看不利美国农民。”
来自伊利诺州的农民加夫纳(Scott Gaffner)告诉美国媒体CBS,以往大多数来自他600英亩土地的大豆都销往中国,但今年无单可接,只能将收成暂存于谷仓等待行情回升。 “我们很焦虑,不明白为何这么久还未解决。”他批评美中高层在西班牙会面却关注TikTok而非农业,“我们的收割时钟正在滴答作响,时间不等人。”
加夫纳认为,一次性补贴并非长远之计。 “我们不想要援助,我们要的是贸易。如果中国转向他国建立稳定供应链,未来即使美中关系恢复,也难以重拾市场。这对下一代而言,是个巨大的损失。”他儿子科迪(Cody)则坦言:“若我继续务农,还得找第二份工作养家。”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德(Caleb Ragland)同样表达忧虑,他种植4,000英亩的大豆、玉米与小麦。他在雅虎财经的访问上坦言,与中国的贸易战正在摧毁产业,“新一季大豆销往中国的订单为零,这对我们产业是五级警报。”
中国过去为美国大豆最大买家,占出口总量25%。但自贸易战起,中国转向巴西购买,使巴西在产量与出口上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