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的黄昏,夕阳映在黄浦江上,把上海西岸染成了绯红色。
一台钢琴在人来人往的西岸美术馆沿江平台上,被音乐家们接力演奏着萨蒂长达19个小时的传世乐曲——这正应和了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全球艺场·艺术上海·艺享生活”的主题。
过去一周内,来自全球300余家艺术机构、120余场艺术活动与逾万件艺术佳作,在上海共同构筑起一个贯通全城、充满能量的“艺术平台”。上海双年展、世博会博物馆古罗马大展,到11月16日闭幕的ART021艺博会、11月18日落幕的西岸艺博会、……美术馆、收藏者、艺术从业人员、参观者和路过的市民,一同在上海参与了一场高强度艺术的“接力”。

西岸美术馆沿江平台上,源自激浪派先驱约翰·凯奇的“挑战第841次”在此接力
第十二届西岸艺博会现场,穹顶艺术中心展区
在过去的周末,从世博会博物馆的古罗马大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上海双年展,到全新的西岸国际会展中心、西岸梦中心、穹顶艺术中心,再到油罐、西岸艺术中心A馆、西岸美术馆,直至西岸漩心、龙美术馆(西岸馆),各种大中型展览与艺术活动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除空间的蔓延,西岸艺博会还推出了“西岸艺术与设计周”的概念,将传统的四天艺博会模式拓展至七日。位于南京西路的上海展览中心的ART021艺博会同样聚集了人流和人气,场内可谓摩肩接踵。

上海展览中心外,ART021的举行,让延安路人行道比往日拥挤不少。
事实上,11月的艺术热潮,自11月7日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 “花儿听到蜜蜂吗?”举行之时,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大量艺术家参与,此后一周,外滩、苏河、西岸、浦东……甚至日均有近50场艺术活动在全城展开,而作为艺术季的重头项目,西岸艺博会和ART021的开启,更是宣告了艺术品交易在此刻进入“上海时间”。

上海双年展开幕日,日本艺术家山崎阿弥的现场表演,其后是梁慧圭的作品
孕育:画廊与城市的共同成长
早在11月初,外滩后街的虎丘路,就忙碌异常,一侧是“Labubu粉”排队的限时展览,另一侧,则是虎丘路27号门口,货车进进出出搬运作品。这栋楼中聚集了多家国际画廊的上海展厅,随着艺术季的到来,这里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

11月初,虎丘路画廊楼外,工人正在搬运作品,
里森画廊于2019年在这栋楼的2楼设立上海空间,而这座1967年在伦敦创立的画廊最早与上海的连接要回溯到2014年首届西岸艺博会,当时里森呈现了日本艺术家宫岛达男的个人项目,这一项目后被邀请进入复星艺术中心屋顶的公共区域。2017年起,里森正式以展位形式回到西岸艺博会,并在此后保持连年参与上海的艺博会。与此同时,其画廊合作艺术家在复星艺术中心、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举办个展,艺术家的公共艺术作品也在上海城市街头亮相。其中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于2019年呈现的“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彰显了里森代理艺术家(李禹焕)的学术高度。

首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宫岛达男的个人项目
也正是这一年,里森画廊选择落户上海外滩。“我们并不是突然进入上海,而是一直与这里的美术馆、机构、艺博会保持着长期而活跃的合作关系,与这座城市的艺术生态共同生长。”里森画廊中国总代表董道兹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彼时的上海是一片‘蓝海’:艺术市场快速成长,美术馆体系逐步完善,越来越多艺术家与机构向此聚集。正是这种多元而成熟的生态,使得画廊能够拥有更完整、立体的服务对象。”

ART
021依托上海本地优势,将首届上海廿一当代
艺术博览会设置在洛克外滩源的中实大楼。
在上海,与当代艺术发展有着更深刻关系的,无疑是香格纳画廊。近30年前,瑞士人劳伦斯·何浦林(Lorenz Helbing)在波特曼大酒店的二楼走廊开设了上海第一家当代艺术画廊,当时中国还没有多少人了解当代艺术市场是怎么一回事。
30年后,香格纳在上海莫干山路、西岸、苏州河畔,以及北京、新加坡均设有空间,也是国际艺博会上的常客。余友涵、梁绍基、丁乙、李山、张恩利、杨福东等当代艺术界重要的名字,也与香格纳的历史相伴。

2025年,ART021的香格纳画廊展位
今年香格纳依旧参加了西岸和ART021两场艺博会,展位呈现了不同年龄段艺术家的作品。画廊创始人劳伦斯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这不仅是对个别艺术家的关注,更体现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脉络。
“过去三十年,上海、中国艺术经历了从开放到现代化、国际化的巨大转变,”劳伦斯回顾道,“我们当年合作的许多前辈艺术家,敏锐地感知了中国的变化,提前做出了选择。如今,这个阶段已经结束,我们需要更深入研究:三十年间艺术家们做了什么决定,他们的理论与实践如何?”对于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劳伦斯认为,当下的年轻艺术家与早期不同,许多人在海外学习、交流经验丰富,作品创作不再仅是个人梦想的表达,而是置身于全球化与现代化语境中的实践。画廊选择与艺术家的合作,不再仅凭名气或过去成绩,而是基于观察、判断和对创作潜力的评估。”

西岸艺术中心A馆,香格纳画廊带来的胡项成个人项目
劳伦斯回忆到,三十年前的上海艺术市场相对稀缺,“当时几乎没有画廊。”如今,城市不仅有了丰富的商业环境,也培育了知识丰富、充满趣味的观众群体。“很多观众从孩子时期就开始接触艺术,他们对艺术的理解更为多元,也更有趣。”
作为画廊,最重要的是不断调整自身的视角:“我们的眼睛需要改变,要给予新的艺术家更多时间和空间去被理解。而不是立刻给出判断,而是提供一个让人思考和感兴趣的平台。”
当艺博会成为“艺享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一个平台,一个让艺术爱好者看到国际艺术的“现在进行时”,也是一次素人在生活中走入艺术的机会。而香格纳和里森,只是其中的画廊代表。

西岸艺博会现场
销售,市场与上海吸引力持续检验中
艺博会始终是一个商业行为,随着全球艺术博览会不断增多,竞争无可避免,对于来到艺博会的画廊,销售是此行最为重要的目的。

西岸艺博会现场
在西岸国际会展中心一楼的国际画廊阵营中,白立方画廊(White Cube)展位,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2024年的铸铁雕塑《RISE II》以50万英镑成交,其2014年的《SMALL HEST II》售出25万英镑;特雷西·艾敏(Tracey Emin)的霓虹作品《An Insane Desire For You》售出17.5万英镑,其余包括《The Next Journey》《Because I Love You》《Away From The Cross》等作品也陆续成交。其他重点成交作品还包括日本艺术家白髪一雄1970年代油画《Kokuyo》、周力的混合媒介作品《Mandala No.12》等,随后几日,帕克·苏波(Park Seo-Bo)、野口勇(Isamu Noguchi)、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等艺术家的作品亦在展会期间被收藏。

西岸艺博会白立方画廊展位
其西岸艺博会的邻居,豪瑟沃斯画廊(Hauser & Wirth)13日下午VIP日开幕数小时内,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李布尔(Lee Bul)、尼古拉斯·帕蒂(Nicolas Party)、艾弗里·辛格(Avery Singer)、乌曼(Uman)及安贝拉·韦尔曼(Ambera Wellmann)的作品纷纷售出,多件作品处于预订状态。张恩利2014年油画《水(3)》以55万英镑成交。
豪瑟沃斯资深总监蔡荔馨(Lihsin Tsai)表示,画廊在上海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关注,也看到了亚洲市场对高水平艺术作品的持续需求。
白立方亚洲区执行董事徐雯(Wendy Xu)在上海也感受到上海艺术生态的活跃与多元,藏家群体的专业素养持续提升,对具有持久艺术价值与时代穿透力的作品需求日益增强。

西岸艺博会现场
尤其今年西岸艺博会画廊单元迁至全新场馆,也带来了更为顺畅、舒适的体验。比如,往年设在西岸艺术中心B馆的画廊,今年在西岸国际会展中心四楼亮相,这一部分的作品形式上更为多元,价格也较为亲民,吸引了更多初入艺术市场的藏家,且四楼画廊展区将延续至18号。

第十二届西岸艺博会现场,埃利亚松作品
如果把视野拓展到ART021,卓纳画廊表示本周在上海成绩亮丽,售出了来自胡玛·芭芭、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玛玛·安德森、凯瑟琳·伯恩哈特、斯科特·卡恩、戴纳·舒茨与沃尔特·普莱斯等艺术家的作品。主要代理欧洲艺术家的梅隆赫画廊,在今年的ART021上也售出了六七成作品。
中国本土画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携34位艺术家第十三次参加ART021,“这几天我们深切感受到现场藏家高度的关注与热情,对作品的交流与洽谈意愿尤为踊跃。截止16日采访时,蜂巢成交已过三分之二作品,其他作品亦在积极沟通中,展会反响良好。”蜂巢创始人夏季风说。

ART021桑塔画廊展位上梁慧圭作品
而在今年上海双年展上最为亮相的艺术家之一梁慧圭(Haegue Yang,她的作品《接受叙事性分散——关于非宣泄性分散的量》呈现在2楼大平台上)的作品ART021桑塔画廊展位上亮相,虽然只是小小一件,或因为是上海双年展同款,成为了ART021的海报作品,也被更多人关注。
画廊选择带来上海艺博会的艺术家,与上海展览结合,也是当下画廊的策略之一。

艺术家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的观念艺术作品《“无题”(情人)》,呈现的是在空旷的展厅里挂上了蓝色窗帘
在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开幕前不久,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收藏调查报告》发布。该报告显示,尽管全球局势充满不确定性,高净值藏家依然将艺术品作为核心投资方向。2025年,他们平均将20%的财富配置于艺术收藏,高于去年的15%,而Z世代藏家更高达26%。
数字艺术正在成为主流,仅次于绘画和雕塑,尤其在法国、日本及Z世代藏家中活跃。社交媒体等渠道正在成为藏家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重要方式,且年轻一代藏家也在重新定义收藏方式。

第十二届西岸艺博会现场
虽然,目前画廊给出的在上海的销售情况趋向乐观,但需要面对的现实是,全球艺术博览会不断增多,仅在亚洲,在中国香港和上海之外,新加坡和首尔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艺博会的举办地,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市场的扩张,可被交易的艺术家和市场总体容量也并不无限增长。如何让画廊愿意带好作品来到上海,如何在上海达成交易,如何让这一切“可持续”,需要吸引力,这个吸引力关乎城市的艺术生态、关乎市场,也关乎交易的便利性与效率,需要多方协力达成。
艺术的价值不是简单判断是“好”或“坏”,而是让观众在观看和思考中获得不同层次的体验,而上海,提供了这样的艺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