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也不算很奇怪了,现在的国语字规范是因袭 Alexandre de Rhodes 以来各传教士编纂的字典中的拼写习惯加以整理规范的。但是当时国语字形成初期,拼写的是十七世纪的越南语语音,因此和现在的发音有少许不同。
比如十七世纪时的声母音值的一个构拟,
当时的 d, gi, r 都是不同的音,现代越南语混同读 /z/,但是拼写上依然作出了区分,显示出了不同的来源。ph 在当时依然是 /ph/,但是可能已经有了 /ph/ 和 /f/ 两种自由变读(传教士材料出现 Bafu 这样的拼法,指的是 bà phủ 府夫人)。而 /k/ 用 k, c, q 进行拼写纯粹是继承了法语或拉丁语的拼写习惯,不必深究。
国语字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有正字法改革这个问题,嗯..其实是有的,但是夭折了。
法国殖民时期,1869 年 2 月 22 日,南圻都统 G·奥希尔(G.Ohier)开始使用行政手段推行国语字,但实际在 1878 年才在行政系统中全面推行,到 1882 年,越南南圻全境的行政文书悉数使用国语字。在教育领域同步推行国语字教育,很有成果。与此同时,当局推行的一系列报刊也用国语字书写,特别是《嘉定报》《南风杂志》《东洋杂志》极有影响力。渐渐国语字在越南上层站稳脚跟。
国语字改良问题首先是西方学者提倡的,最后越南学者也开始加入讨论。法国殖民当局所召开的两次会议,研究了国语字正字法改革问题:一次是 1902 年的第一届远东研究国际会议,另一次是 1906 年的印度支那学政改良大会。学者们大概意见如下:
不过这些提议都夭折了,拼法改革显得有些激进,遭到比较大的反对。
革命者阵营里,印度支那共产党在《越南文化提纲》(1943)里就曾提及要改革“国语文字”,,且视其为“印度支那马克思主义文化工作者,尤其是越南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工作者的迫切任务之一”。并且全国文化会议运动委员会(1946)也曾准备提出关于文字改革的问题。第二届全国文化会议上成立了专门的语言文字小组,一些关于改革“国语文字”的报告得以在大会上发表。1960 年,越南社会科学院文学院也曾召集了有关文字改革的重大研究项目的公议。会议讨论的内容收集在《关于国语文字的改革》一书中。会议在改革国语字方面基本确定如下原则和意见:
但是这些改革意见都没有下文。
南北越统一后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似乎采取了保守稳健的文字政策,并未就国语字拼写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