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总干事弗朗切斯科·拉·卡梅拉(Francesco La Camera)向路透社指出:“水往往流向有空间的地方,外交亦是如此。”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正不断巩固其在气候外交中的话语权。
全球最大电池制造商中国宁德时代的副总裁孟祥峰,周四在展台发表演讲。全球最大电力公司中国国家电网,光伏巨头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也纷纷登台发言。 路透社记者表示,中国不仅发起了气候外交攻势,而且在幕后也扮演着更为微妙的角色,填补了美国留下的空白。
路透社表示,华盛顿抵制此次峰会,使自己失去了一个影响气候谈判的重要杠杆。而与此同时,其战略对手中国正在迅速发展。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Gavin Newsom)是目前代表美国出席巴西贝伦(Belem)COP30的最高层级官员。他提醒道:中国清晰意识到要抓住时机。如果我们不意识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潜力,包括供应链、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以及其市场渗透能力,美国注定会失去竞争优势。”
而白宫发言人泰勒·罗杰斯(Taylor Rogers)还在维护特朗普不派代表参加峰会的决定。他告诉路透社:“特朗普总统不会为了追求那些正在扼杀其他国家的模糊气候目标而危及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
美国前气候变化副特使苏·比尼亚兹(Sue Biniaz)对中国将成为气候领军人保留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中国有能力团结全球南方各国的多元利益,从金砖国家等大型新兴经济体到小型发展中国家。
然而,比尼亚兹对北京的领导力仍持保留态度,她认为中国在9月份宣布的到2035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7%的目标缺乏雄心。
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PI)中国气候中心主任李硕反驳道:“最强大的国家并非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上声音最大的国家,而是真正生产和投资低碳技术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