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造车央企遇上华为乾崑:奕境正在探索家庭用车的新可能

2025-11-23 10:47:50

在这个被流量裹挟的造车时代,发布会越来越像综艺现场,参数与声量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尺。我们见惯了太多的「新物种」和「颠覆者」,但当热度退去,汽车作为出行工具的底色其实从未改变:

它首先需要的是安全与信任。

正如 2014 年,任正非在一次讲话中所说:

大家一定要相信汽车首先必须是汽车,金融必须首先是金融,豆腐必须首先是豆腐…… 别的不能取代汽车,如果能取代,那就是阿拉伯飞毯。

这句话放在今天依旧振聋发聩。

56 岁的东风选择在这个节点,与华为乾崑走到一起。面对智能化转型的浪潮,这位制造业的老兵没有选择单打独斗,而是转身牵手了在底层技术深耕已久的科技巨头——

11 月 20 日,华为乾崑生态大会正式揭幕「奕境」品牌。

yijing1

这次合作最大的看点,在于它是华为乾崑与央企的首次合作。东风拿出了看家的制造体系,华为乾崑拿出了沉淀多年的数字能力,双方试图在喧嚣的市场中,给家庭用户提供一个扎实的新选择。这件事的分量,或许远超发布一个新品牌本身。

当造车央企牵手华为乾崑

要把奕境这个新名字讲清楚,我们的目光不能只停留在 11 月 20 日这一天。如果你把时间轴拉得足够长,就会发现,有些相遇其实早已埋下伏笔。

几个月前,搭载华为全栈技术的猛士 M817 登场。这辆去无人区撒野的车,恰恰成了华为乾崑最好的试炼场。

市场反馈证明,华为乾崑经得起最严苛的折腾。如果这套系统能在极端工况下不掉链子,那回归到城市道路和家庭场景时,这种技术能力的溢出自然就成了保障。

这就有了今天的新品牌,也就是「奕境」。

c8b24bd54d3e4d1d82541fcce5cfcbf2

为了这个项目,双方都拿出了有些「热切」的投入。在武汉的联合办公区里,奕境与华为乾崑的团队打破了传统的甲乙方壁垒,进行了高频次的深度对齐。

这里发生过很多激烈的争吵。奕境在开发过程中,为了车灯造型上 0.5 毫米的差异,方案被推倒重来了 20 多次。不仅如此,从空调出风口的材质到吹风角度,每一个关乎家人体验的细节,都经过了数百项的打磨优化。

这听起来有些执拗,却颇为真实地反映了两种基因的碰撞。一边是东风对工程制造一丝不苟的严谨,一边是华为乾崑对用户体验近乎偏执的追求。

w1200 yichecar 368987345471240.jpg

这种磨合极具挑战,但也很有必要。不同于简单的技术授权模式,奕境引入了华为乾崑的技术,也引入了华为乾崑最先进的 IAS-IPD(集成产品开发)和 IPMS(集成产品营销与服务)、全球严苛的质量标准以及成熟的供应链管理经验。这意味着东风在造好一辆车的同时,也顺带进行了一次组织流程的革新。这种深入骨髓的捆绑,让奕境跳出了简单的拼凑,成为真正融合了制造与智能两种基因的「新物种」。

这种战略节奏在 2025 年明显加速。回顾这一年,双方的合作步履不停:1 月在深圳签署协议正式启航;5 月在武汉全面升级战略——将合作范围一口气扩展至华为乾崑智能驾驶、华为鸿蒙智能座舱和华为乾崑智能车控等核心领域;9 月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攻关 AI 泛场景应用。

奕境,聚焦家庭用车的细分市场

把历史的拼图拼完整后,我们还得回到现实,面对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在如今这个早已成熟的汽车市场,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一个奕境?

如果把造车比作塑造一个顶尖的运动员,东风负责的是强健的骨骼、肌肉和心肺功能——这是体能的基础;而华为乾崑负责的则是敏锐的视觉、听觉和神经系统——这是反应的上限。

yijing4

对于奕境来说,东风提供的不仅仅是那层「底座」,更是作为央企的制造底线。

在家庭用车的语境下,被动安全、车身工艺以及供应链的稳定性,是一切体验的前提。东风不仅拿出了 16000 吨一体化压铸技术、48% 热效率增程器,更基于服务 6000 万用户的底蕴,为电池定下了「零起火」的管控目标。通过 200 余次整车耐久测试,东风试图为家庭用户构建一个坚不可摧的安全空间。

yijing5

而在制造的底座之上,华为乾崑注入的,则是一种全栈式的能力。从华为乾崑智能驾驶、到华为鸿蒙智能座舱,再到华为乾崑智能车控等核心技术领域,所有的智能化配置都被打通成了一个整体。

而驱动这种全栈融合的,是华为乾崑团队在内部一直践行的一种 ToB ToC 逻辑:他们虽然直接服务的是车企,但最终的目光始终盯着那个握方向盘的人。

yijing6

当然,华为乾崑带来的改变,最核心的还是在于安全。在传统的造车逻辑里,安全是靠「撞」出来的;而在华为乾崑的逻辑里,安全是可以「算」出来的,其全新 WEWA 架构不仅让辅助驾驶体验更丝滑类人,实现了车位到车位 2.0 和巡泊一体的无缝体验,更在安全性上新增了驾驶员失能辅助、侧向负向障碍物检测等多重守护。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截至 2025 年 10 月,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累计行驶里程已突破 58 亿公里,成功避免潜在碰撞 317.4 万次。

正是这种「制造」与「全栈能力」的深度咬合,构成了奕境最核心的护城河,也成为它从华为乾崑庞大的朋友圈中脱颖而出的底气。东风在 56 年间锻炼出来的「稳」,加上华为乾崑的「锐」,这种软硬结合的差异化,就是奕境最大的生存空间。它追求的是在「家庭用车」这个综合题上,给出一个没有短板的高分。

yijing7

奕,是盛大光明的美好;境,是智慧的境界和空间。

奕境这个名字,颇为精确地切中了当下中国家庭的用车需求,既提供了央企制造带来的安全感,又将科技巨头的未来想象落地为实。

明年 4 月,奕境的首款产品将正式登场。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或许我们缺的不是一辆更快更炫的车,而是一辆真正能让全家人安心、让出行回归美好的作品。

东风与华为乾崑,正在用时间,慢慢讲好这个关于「境」的故事。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