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1925年,曾被英国广播公司形容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图书年”。
那一年确实神奇。鲁迅的《热风》、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明威的《在我们的时代里》、卡夫卡的《审判》、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毛姆的《面纱》、刘易斯的《阿罗史密斯》、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都是在那一年面世的。
时至今日,这些穿过了百年时光隧道的文学作品依然为人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还有多部小说被频繁改编为影视作品,在不同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
书封集锦
《热风》
1925年,鲁迅的《热风》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这是鲁迅的第一本杂文集,在鲁迅生前共印行十版次,收录了鲁迅1918年至1924年所作杂文四十一篇,它们多来自鲁迅在《新青年》的《随感录》所做的短评。
值得注意的是,1925年也被学界视为鲁迅创作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年,因为鲁迅这一年所写的杂感,比收在《热风》里的整四年中所写的还要多。此外,鲁迅还在这一年写出了《野草》中的大部分散文诗。
《了不起的盖茨比》
1925年问世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直接奠定了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用艾略特的话说——“这是自詹姆斯以来小说艺术发展的第一步。”
《了不起的盖茨比》堪称美国社会缩影的经典代表。1920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小职员尼克闯入了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发现盖茨比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对河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盖茨比挚爱的女子。然而,盖茨比华丽的梦犹如烟花,璀璨之后,幻灭无痕。
不同时期的改编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我们的时代里》
《在我们的时代里》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
这本集子先在1924年有过30页的“巴黎版”——仅由18个简短而没有标题的章节构成。1925年的“美国版”除了收录上一年同名小册子中的十几篇散文小品,更将主要篇幅给到了海明威的15篇短篇小说,包括《印第安人营地》《医生夫妇》《了却一段情》《三天大风》《拳击家》《小小说》《军人之家》《革命党人》《艾略特夫妇》《雨里的猫》《禁捕季节》《越野滑雪》《我老爹》以及分为上下两部的《大双心河》。
《审判》
《审判》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未完成的”三大长篇之一。
卡夫卡于1924年辞别人世。他的朋友马克斯·布罗德没有遵照卡夫卡“销毁一切手稿”的嘱托,而是整理出版了亡友的遗作,《审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1925年面世。
小说讲述了在银行高管约瑟夫·K30岁生日的早上,黑衣人闯入家中,宣布K被逮捕了。K与法庭就审判展开博弈,但他的种种挣扎与反抗皆是徒劳,最终只能走向无可奈何之境。
不同时期的改编电影《审判》
《达洛维夫人》
出版于1925年的《达洛维夫人》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在意识流小说中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
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生活中的一天,这一天的主要活动是她为在家里举行的晚宴所做的准备。但一天时间写尽了一个女人的一生,通过各种人物的回忆、联想、希望、幻灭,达洛维夫人一生的画卷也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
电影《黛洛维夫人 Mrs. Dalloway》 (1997)
《面纱》
《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同样出版于1925年。因为小说人物的名字与身份,《面纱》一度引发过“侵权”官司,但它十分畅销,短短几年在伦敦就重印五次,印数高达两万三千册,之后还被数次改编成电影。
小说讲述了美丽的凯蒂在1920年代随医生丈夫瓦尔特来到香港。渴望爱情的她爱上了表面风流倜傥的助理布政司查理·唐森。偷情败露之后,凯蒂发现她的情人只不过是个自私而又虚荣的小人。绝望中,她随丈夫深入霍乱肆虐的疫区行医,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
不同时期的改编电影《面纱》
《阿罗史密斯》
1925年,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另译路易斯)出版了小说《阿罗史密斯》。小说通过阿罗史密斯的学医、从医、研究之路,批判了20世纪初美国医学界的虚伪和各阶层人物的精神空虚。
《阿罗史密斯》出版一年后,小说就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五年后,刘易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930),成为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六年后,《阿罗史密斯》被改编为剧情电影。
电影《情医 Arrowsmith》 (1931)
《美国的悲剧》
1925年,另一位美国作家西奥图·德莱塞出版了小说《美国的悲剧》。小说以20世纪初发生的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穷教士的儿子克莱德为追逐金钱财势堕落为蓄意杀人犯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1930年刘易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答词中,还向全世界昭示了德莱塞在美国文学史上的伟绩,认为德莱塞才是荣膺该奖的更佳人选。
电影《美国悲剧 An American Tragedy》 (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