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香港方面消息,鲗鱼涌滨海街与英皇道交界一个地盘,有工人于周五中午掘地期间发现一个约1.5米长怀疑战时炸弹,警方爆炸品处理课及消防员在场处理。
据东区警区指挥官陈天柱介绍称,今次涉及一个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大型空投炸弹。这枚炸弹长约1.5米,重约1000磅,而且性能相信仍然良好,具有极高性能和潜在的危险性。这个炸弹的型号与2018年沙中线工程发现的炸弹属同一类型。
警方评估需要疏散18栋商业及住宅大厦,涉及1900户约6000人要疏散,需要晚上11时前紧急疏散,爆炸品处理课将于凌晨2时开始处理炸弹,要保持封闭,需要封路。爆炸品处理课希望用最快及最安全方法处理炸弹,以市民安全为首要考虑,希望在明日日间可完成。
据《明报》报导,爆炸品处理课高级炸弹处理主任李展超介绍称,炸弹属二战期间的美军空投炸弹,炸弹完好无缺,仍有两个引信,与2018年会展站工程发现的战时炸弹同属“AN-M65”型,重1000磅,内藏500磅高能量炸药(TNT),要原地处理。由于炸弹有多年历史,炸药稳定性可能有变,警方“以唔郁佢为大原则”,会参考会展站经验,用工具切开炸弹,当TNT外露时,再尝试用火销毁,不会引爆炸药。
李展超表示,过去十几年经验所见,涉案炸弹炸药仍有效,威力估计与制造时完全一样,如果处理不当,可以造成巨大杀伤力,有机会摧毁附近民居及地盘内高价值建筑工具,因此警方需要疏散附近居民,也会做足安全措施,以安全为大原则。
被问到当年会展站经验,爆炸品处理课最快都要17小时才处理到一颗同类炸弹,但今次估计12小时可以完成。李展超指出,当年的炸弹位于低洼地区,在地底30米地盘,要时间吊运工具,加上吸收了当年经验,亦配备了先进仪器,所以相信今次可以提升处理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