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6日)晚,孙燕姿《就在日落以后》演唱会在上海体育场举行。在社交媒体上被调侃为“冷门歌手”的华语天后时隔十年再次开唱,号召力不减当年,两场演出、8万张门票开售即秒光。演员肖战不仅到现场追星,还在社交媒体发文“尚好的青春都是你”,这一波“情怀杀”也激活了80后90后的集体回忆。
孙燕姿《就在日落以后》演唱会。
近期选择来上海开演唱会的,不只有暌违许久的孙燕姿。接下来,欧美乐坛传奇唱将玛利亚·凯莉,华语乐坛常青树林忆莲、莫文蔚,还有伍佰、周深、汪明荃、孟庭苇、苏慧伦、陈慧娴、汉斯·季默、理查德·马克斯等明星的演出,都已经安排上了。购票平台上,“想看”人数总计早已突破百万,热度可见一斑。
明星歌手纷纷选择来沪开唱,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作为“亚洲演艺之都”的上海,演出市场足够大。去年以来,中国演出市场迎来全面复苏,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1%。其中,长三角地区消费最为活跃,票房占比达到了全国大型演唱会总票房31.4%;而在城市票房上,上海持续领跑全国。
不过,全国范围内的大城市那么多,满足大型演唱会硬件设施条件的也不少,上海为何独具“魔力”?
数据显示,2024年大型演唱会跨城观演比例为64.2%,有41.5%的观众会在演出地停留2天,在演出地停留3天及以上的跨城观众占比达到37.0%。也就是说,一场演唱会给一座城市带来的不只是演唱会内外热闹的几个小时,不只是可观的门票消费,更是一场可能持续数日,带动数万人的“微旅行”。
在这趟旅行中,广大歌迷能得到什么样的体验,留下什么样的回忆,肯定会影响到他们的热情;同样,歌迷觉得来到哪座城市看演唱会更舒心、更开心,自然也会影响到歌手以及主办方的决策。
就拿孙燕姿演唱会来说,歌迷不仅可凭票根在多家酒店享受入住折扣,还可以享受到赠早餐或延迟退房至16点等服务;演唱会结束后,散场歌迷可乘坐免费短驳车,打网约车可领取消费券;有“夜生活”需要的歌迷,也可以凭门票享受上海知名商圈内专属折扣的活动。换言之,来上海看演唱会,不仅能大饱眼福、耳福,还能在饮食、出行、购物等方面得到众多惊喜,注定会成为一场“难忘之旅”。
这就是让消费者从“单一购买”进入“链式体验”,近年来在上海不断被放大的“票根经济”效应。从上海博物馆大展“金字塔之巅”的火爆出圈,到最近开幕即爆款的哆啦A梦特展,再到受到全球关注的F1中国大奖赛,无不充分展示了小票根撬动大消费的能量。
上海已将“票根经济”纳入扩消费六大专项行动。票根经济的本质是“联动经济”,一次演出、一次活动要在最大程度上拉动消费,关键就在于把文化圈、体育圈、展览圈与商圈的“结界”打开,实现高频互动,这就要求文旅商体展等多部门协同发力、相互赋能,共同把“流量”转化为“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