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 600 块的魅族手机,这在多年以前魅蓝品牌还是主流的时候都很难想象,但是在经过了数个周期,手机均价涨了好几轮的情况下,成为了现实。
2025 年 5 月 13 日,星纪魅族正式发布魅族 Note 16 系列 AI 手机,其中魅族 Note 16 参与百大职业专项补贴后, 8GB+128GB 版本售价 699 元(国补价 594.15 元)、8GB+256GB 版本售价 899 元(国补价 764.15 元)、12GB+256GB 版本售价 1099 元(国补价 934.15 元)。
魅族 Note 16 Pro 8GB+256GB 版本售价 1499 元(国补价 1274.15 元)、12GB+256GB 版本售价 1699 元(国补价 1444.15 元)、12GB+512GB 版本售价 1899 元(国补价 1614.15 元)、16GB+512GB 版本售价 2099 元(国补价 1784.15 元),并且,魅族 Note 16 全系首销前三天购机限量赠送蓝牙耳机。
前不久 Redmi 14C 因为 499 元(4GB+64GB 版)的超低起售价让不少人表示小米良心,还记着这个大家早已忘记的百元机市场,不过相较来看,魅族 Note 16 性价比要略胜一点,毕竟配上了 1080P 屏幕和 6600mAh 大电池。
千元以下手机市场是个巨大而沉默的市场,魅族的策略显得出奇,也合理,有出货量才能生存。
在这两款性价比颇高的产品发布之后,爱范儿也和星纪魅族副总裁、Flyme AIOS 系统软件负责人周详,星纪魅族中国区 CMO 万志强进行了对话,聊了聊这家在中国智能手机历史上具有特别意义的品牌在当下的思考和选择。
行业里有个明显的问题是,旗舰手机的发布吸引了大多数关注者的目光,但除了苹果三星等少数品牌,大多数智能手机品牌的旗舰机销量占比在整体出货量里,还不到 10%,简言之,流量和销量不对等。我们都知道旗舰机是给预算充足,追求极致体验的消费者准备的,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机是帮助他们谋生的工具,手机给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提供导航,让上门家政快速接单交流,给快递员打电话拍照留底......
这些具体而微小的场景,意味着面向劳动人民的产品形态,和旗舰机大相径庭。星纪魅族中国区 CMO 万志强就告诉爱范儿:
为什么我们在这个价位选择 LCD ,网约车司机的手机在这个驾驶台上放着,它不是用来打游戏的,也不是用来拍照的,所以这两块对他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屏幕的素质,包括这个亮度,包括耐用性(不烧屏)以及续航是是很重要的,所以这个产品就很适合他们用。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讲,每天旗舰机开发布会,每代高通旗舰芯片上讲这些东西,那个东西大部分他们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却付出了很高的溢出价值。为什么这么说?近两年二手机卖的很好,我个人也觉得,每年的新旗舰,对于大部分来讲,其实是一个 ROI(投入产出比)不高的东西,过了那个阈值了,就是你再投入之后得到的东西很少。但反而是这些刚需场景,有没有真正优化好,有没有选它最合适的硬件,把它控制在一个最好的价位段上,同时给大家最好的服务?
这个群体很大的,中国人有几千万网约司机和外卖员,那相类似的行业还有很多,蓝领工作者,户外工作者非常多,就是刷视频,就是要这个日常体验的,不需要追求极致性能的人非常多。但行业里为他们做特别深度的思考比较少,几乎没有人专门用心为他们做手机。
我们这场发布会实际上也是希望为这个群体发声,能让大家看到他们的需求,也希望从这个侧面来体现我们魅族品牌价值之一,另外一面。我们是这个行业里面更加有使命感的公司,AI 平权为大众服务这件事儿也是这家公司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
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魅族这次新品的一些产品特点:
魅族 Note 16 Pro 整机搭载 19 根天线,实现了 83% 的天线中框占比,并引入魅族同档首次搭载的满血 n28 低频四天线技术,全面提升低频网段的信号体验,增强弱网环境下的信号稳定性。
针对户外工作人群的定位导航痛点,魅族 Note 16 Pro 搭载双频 GPS 和三频北斗功能,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稳定的定位服务,即便在错综复杂的城市街巷穿梭,依然能够提供精准的导航体验。
魅族 Note 16 Pro 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了泰坦护盾合金架构,在手机四角与边框部分进行加固加厚,同时在部分区域加入了高强度铝合金材质,大大提升手机的抗摔性能。整机采用了多达 15 处防水结构设计,即便面对雨天抢单、浴室追剧、手机浸水等场景,也可以极大降低进水的可能性。
魅族 Note 16 Pro 的屏幕在手指沾水、手指沾油,甚至是戴上手套的情况下也能精确触控点击。
实验室数据,魅族 Note 16 可做到最高 48 天的待机时长,持续通话 50.5 小时,抖音短视频可刷 15 小时,微信视频聊天可打 13.1 小时,并且可以播放 26 小时的本地视频。
魅族 Note 16 采用了和魅族 Note 16 Pro 同款的全新的泰坦护盾合金架构。
魅族 Note 16 搭载了一块 6.78 英寸 LCD 屏幕,至高 120Hz 屏幕刷新率,全局最高亮度可达 1050nits,即使在阳光下观看,也能清晰看到屏幕显示内容。
魅族 Note 16 Pro 中有专为户外工作人群设计的高效工作神器「户外工作模式」,点开后,能够增强网络信号、增加屏幕亮度、电话自动免提接听,提升抢单速度。
归结起来,就是信号强,定位导航准,耐摔防水长续航,戴手套也能操控,并且户外还看得清,这些功能点当然也需要花不少的成本,但是相比于跑分数据,拍照效果,前面的功能特性表现,才是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等人群需要的刚需功能。
当然,还有就是低价。
这就是魅族面朝黄土的一面,给劳动人民造真正符合需求的手机产品。
另一方面,星纪魅族又是一家在 AI 和 AR 上有自己愿景的公司,尤其是他们旗下的 StarV 智能眼镜,频繁出现在了哈尔滨亚冬会等重要场合。
目前星纪魅族旗下 StarV 智能眼镜分两款,一款是 StarV View,用于巨幕显示,需要外接手机或者电脑;另一款是 StarV Air2,自带轻智能系统和处理器,可以独立运行。
之前苹果发布的 Vision Pro 进一步模糊了 AR 和 VR 的界限,也刷新了这个品类里显示效果和本地算力的上限,但它一来价格高昂,二来体积和重量都不适合全天佩戴。
关于未来这个品类的发展路径,万志强也向爱范儿进行了描绘和预测:
我戴的眼镜 15 克,眼镜应该是常带,每天离不开的设备才对。
大家看到的这种所谓最轻的设备,比如说和传统元素结合的 META 眼镜,就是在雷朋眼镜基础上做的,以及像苹果 Vision Pro 这样的 MR 多传感器高算力的,很难出行佩戴,只能在室内用的设备,这两个类型都是在相向而行的,到最后会出现一个相对最合理的算力、交互力和佩戴舒适感的结合,那这里面会有很多很多种的阶段性产品。
比如像我们看到光波导,包括我们早先做的双目双彩光波导,我们这个在这个智能眼镜里面是最全的,同时,眼镜其实是一个收看设备,很多人还希望更沉浸的游戏,包括视频体验,所以巨幕显示也很重要,所以我们也用行业里面最好的硬件方案做了这个 StarV View 巨幕显示观影眼镜。
我们用了个新品牌叫 StarV,StarV 智能眼镜和 StarAuto 智能汽车作为「Star」品牌下的不同业务模块,星纪魅族形成 Star 和魅族两大产品系列品牌并行,以及智能手机、智能眼镜和智能汽车三个产品品类共同发展的生态布局。
因为眼镜一定是个独立赛道,很大的市场,所以 StarV 智能眼镜未来会有很多产品出来,智能眼镜的赛道上我相信我们一定是强者,包括销量也证明了这个事情,这个我们在去年 Q4 AR 眼镜 StarV 系列单季度市占率超 41.5%,稳居国内第一,就很可观了,在一个行业上跑到 40% 已经很大了。
这个产品是逐渐的被很多受众接受,尤其是一些特定群体,非常高,比如说我们看到骑行群体,看到翻译群体,看到有些听障人士,这些都就非常刚需了,同时呢,因为它的潜力,也受到了很多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吧,智能眼镜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同时也是布局最全的。
我们之前在《苹果 Vision Pro 和 GPT-4,开启了「智力盈余」时代》里预测,未来眼镜设备和强 AI 产品的结合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新型的智力外挂形式,不过在此之前,AI 还要经历与电脑和手机的耦合,但是在此过程中,应用也会出现数据孤岛,手机系统级 AI 遇到权限问题,AI Agent 四处碰壁的情况。
星纪魅族副总裁、Flyme AIOS 系统软件负责人周详也聊到了这种情况:
在手机 AI 智能体里面,我自己会认为分两个大的类别,一个是信息的抓取,获取,整理,然后我根据你的要求,你的意图去做一些,帮你完成任务,这就是所谓大模型最最擅长的那一部分吧;还有一部分就是叫执行,调 API 是一种执行方式,帮助用户去完成一些操作,它可能步骤多,步骤繁琐,输入信息也是很多的话,那其实这一部分(成功率确实不高),它的确是一个复杂任务,而且可能也是人很难去做到的,就好像没有搜索引擎之前你想去各种门户网站去找到你相关的资料,就是非常难。
但是,万志强则聊到了一些让人乐观的情况:
以前大家都是开车的或者骑马,全都是驾驶者,现在是一个只需上车的公共交通时代, AI 整个的这种应用体系,我觉得上车的人越多,就会让越多人上车,形成正循环。对于应用厂商是一样的,所以你不用担心说他们不配合,或者说他们考虑哪个巨型 app 内的应用级 AI 可以战胜系统级 AI,那这个一定是错误的。
其实这些巨型应用,他们都非常积极的在寻求系统级 AI 的合作和突破。而且也很开放,所以我觉得可以在未来一到两年看很多产品的变化吧,你会发现有很多新东西出来,这个东西背后的逻辑一定是跟以前的移动互联网分发和应用的闭环逻辑不太一样的。我相信不光是我们在做,这个其他的华米 OV 也在做,大家可以观察,每次的发布会上大家讲了很多功能,它背后就是这个逻辑,大家一定和某些新的玩法做了结合,才有了这样的变化。
除了这些对于智能眼镜还有未来系统级 AI 的布局,我们也不要忘了,Flyme Auto 已经是最快搭载数量超 100 万辆的汽车座舱系统,这大概算面朝黄土和仰望星空之间的快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