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2023 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达 67.24 亿元,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榜第二位,如何看待这一成绩? - 知乎

终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聊春节档票房环节,与之前众位博主对中国电影行业的持续看衰(包括我本人)不同,这次春节档过后我竟然对中国电影票房又有了信心,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理解又有了新的增进。

首先先讲清一件事,别用什么疫情过后、三年没进电影院报复消费的话术来解释这次票房佳绩了,首先三年没进电影院完全失实,其次没有报复消费,身边不少人还是考虑聚集问题打算在春节之后错峰去电影院。动态清零期间,中国电影票房一度全球第一,《长津湖》、《你好,李焕英》都是清零期间的成绩,不得不说,2022年的政策对第三产业特别是电影行业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三年没进影院的论调还是非常夸张,真正的报复性消费实际上是2021年春节档,具体原因大家也清楚——前一年春节档0票房(唐探就相当于多宣传了一年吊足了观众胃口,靠ip第一天就砍了10亿)+很多人就地过年不走亲戚+报复性消费,所以抛去这一年特殊年,今年的成绩可喜可贺。

svg>

而我说的改变了我对中国电影市场的认识是指的什么呢?在此之前,我一直强调一个论调(虽然我认为时至今日也并无大错),那就是中国观众因为特定的消费习惯与社会因素(比如放假时间)外加消费能力(电影毕竟是非必需且较为昂贵的文化消费一类了),注定了中国观众只会在春节档、国庆档与暑假档等节假日观影,于是形成了中国电影市场只有特定日期大片集体上映,却在其他日期无片上映的奇观。

所以,其实像春节档这种档期,大盘基本固定,只要你获得进场资格之后,你就有了票房保证,其他的就是如何与对家撕这个大盘的票房了。(关于如何撕票房排片,有空了来更新)。

为此,我还于去年专门写了一个回答来讲这一现象,并把去年春节档的糟糕表现非常愤怒地完全归咎于票价的抬升——

svg>
svg>
svg>

当时我想的就是从15年到18年的春节档电影是这样的——

svg>
svg>
svg>
svg>

可以说,票房领先的基本全是带点喜剧元素的烂片,特别是乘风破浪的17年,居然是乘风破浪靠着平平无奇的“口碑”逆袭(徐克周星驰成龙王宝强集体翻车),烂的不能再烂的一年,结果仍旧总票房增长,破了记录,创造了一年比一年高的春节档票房。

svg>

以至于让我一度认为,中国观众只能看喜剧了,而且春节档票房就在那摆着增长,无论啥片观众在春节档都能买单,大盘人次一直疯长。

所以后面春节档入场才变得越来越激烈,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直到《红海行动》、《流浪地球》这些富有突破性意义的片子出世,我才发现,观众其实也是愿意为了好的突破性电影买单的,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在观众心中埋下了追求质量的种子。

svg>

不过,喜剧片在春节档吃香的事实没有变,春节档大盘在那且不断增长,片子不论好坏总能分到一杯羹的局面也基本没有变。

这导致了什么,导致了片方与影院对春节档盲目自信,加上疫情的特殊因素,使得影院在22年彻底急了,妄图依靠春节档大番回血而采取了竭泽而渔的形式——抬票价。

反正无论多少钱都有固定人次看,那就涨点价咯——

svg>

于是就形成了上图的荒诞局面。

再加上去年片子质量中等偏下,《长津湖》率先豆瓣锁分,能理解,那个啥嘛,随后《狙击手》《奇迹笨小孩》也纷纷效仿赶紧锁分,就剩下个开心麻花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和《熊出没》还能刷新出新的短评,评分也在变动,怪可怜的。营造出了一批“哦,7分多一点的应该还行的电影”的假象,实则质量不及。导致了观众异常愤怒却又不好找片子质量的问题,从而把矛头对准了影院与票价。

而今年并不一样,今年春节档票房低开高走,大年初一的票房金额13.56亿元,为18年以来的倒数第二,尤其是观影人次为2548.7万,为18年以来的最低。但是大年初三的票房金额就达到了11.23亿元,仅次于21年,观影人次2132.7万,高于19年和22年。

svg>
电影票房博主大年初一初步统计的对比图

附上一个最终成绩——2023年春节假期(1月21日除夕至1月27日初六)共产出票房67.63亿,春节档连续第三年突破60亿大关,并且比去年同期(七天60.4亿)上涨12%;七天全国观影人次接近1.29亿,同比去年大涨近2000万。

这说明了观众刚开始对电影的预期并不佳,却最终有更多人被拉入了电影院,是因为什么?票价吗?

我们再来看下票价——从电影票价格上看,今年春节档票价与22年接近,为历史同期的较高值。

svg>

然而,惊奇的是,今年讨论春节档票价的声音大幅减少?是观众有钱了吗?当然不是,其实真的是今年片子的口碑还不错。

我们使用历年春节档的热门电影票房,以名作之壁《熊出没》为基准线,与相应电影的豆瓣评分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春节档的平均豆瓣评分。从豆瓣评分上看,今年春节档的豆瓣评分为7.6,较22年高了0.82分,远高于历年春节档。

svg>

可以说,今年春节档,就是在两超多强的局面下,靠《流浪地球》8.3,《满江红》7.8的口碑与最强片单和最高质量走出了优异走势。

这在我看来就是中国市场巨大的进步。

单单想靠着仅仅是喜剧哪怕拍成烂片还能在春节档取胜的日子到头了,《交换人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svg>

张小斐与雷大头是有知名度的,且演技与搞笑都在线,就是片子太平庸甚至较差,使得它完全在口碑崩盘后无人问津,春节档就是这么残酷。

而与此同时,围绕《流浪地球2》与《满江红》剧情质量的讨论却在各大网站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特别是《流浪地球2》,围绕其中的科技术语、剧情走向、相关脑洞的讨论最为丰富,可以说实现了观众与电影的良性互动。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与一些新奇的脑洞,再也不用看着模板化的影评人好评文章满天飞。

同时,有关于其票房成绩与拍摄质量是否匹配的话题也是这几天以来最热的热点。这是非常好的讨论,它背后隐藏着一个中国观众的逻辑——质量高的好电影应当得到好的票房。

这个逻辑非常宝贵,起码,它说明了很大一部分人不再为了春节看电影而看电影,为了喜剧发笑看电影就看电影,观众们愿意为匠心之作发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相信,中国观众看过了越来越多的国产佳片的之后,会对国产电影的要求与审美越来越高,从而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良好发展的。

当然,票价依旧要骂,竭泽而渔,妄图通过特定档期回血的举动不可取。这次是好片把讨论度都引开了,下个春节档呢?到时候讨论的锋芒自然指向了你们影院自己。


讲完了基本情况,再谈谈《满江红》为什么在口碑上的评论两极分化评分与票房却没输。

首先就是其宣发做的很好。

前期下沉是所有片子里做的最好的,春晚沈腾又在全国观众面前刷了遍存在感,映后各种物料话题也是做的最多的。

且策略上也做的很好,比如海报上的“笑到最后”,印得比片名还要大,吸引了许多想看喜剧的家庭,尤其《交换人生》崩了后,更是独吃了这一部分的票房。但其实看过电影的都知道,这个喜剧占比并不多仅仅是点缀,但不可否认,这吸引了春节档的很多想乐一乐的观众。

反观流浪地球,基本在躺,看预告片甚至以为刘德华是友情出演,到影院了甚至连海报都找不到。

svg>

然后,观察其票房,《流浪地球2》与《满江红》前四天各线城市的对比,可以看到从第一天开始,《流浪地球2》四线城市的排片就不如《满江红》,而后也是四线最先拉开差距,逐步扩散到一二线上,有点农村包围城市那感觉…… ​

svg>

同时二者口碑具有鲜明的平台划分,知乎、b站几乎是一边倒地觉得流浪地球更高,而《满江红》则在小红书、抖音上获得了更大的支持。

至于微博、豆瓣,双方打的有来有回,异常激烈。

偏偏抖音的用户与受众是目前各大app里最强最广的。

所以以后的片方是否会更加重视短视频平台的物料投放与宣传,是否会加大合作提供出一些专属剪辑素材等等,从而形成新的模式?让我们拭目以待。


至于如何看待易烊千玺与其的流量粉丝在电影票房中的作用,我看情况与反馈后明天更新,今天太晚了,欢迎大家点赞与追更。


来更新了。

这几天关于疑似某片偷票房等事件讨论的够多了,我就谈谈易烊千玺为什么能够成功拿到150亿影帝?为什么名导+老戏骨+流量搭子的模式屡试不爽?

我们来看看易烊千玺的实绩——

svg>

不得不说,他的团队选角、选剧本、选班底的眼光真的很绝,这几部大戏的导演都是名导,演员都是不少戏骨,而且题材很讨巧,《少年的你》聚焦校园暴力,真正做到了在学生圈传播发酵,《送你一朵小红花》的导演韩延有《滚蛋吧,肿瘤君》在前,会讲温情故事,这种温情的电影在当下是很吃香的,比如《你好李焕英》的成功,电影市场是喜欢这个的。还有《长津湖》自然不必多说,主旋律+吴京+一众戏骨带他直接起飞,《奇迹笨小孩》的导演文牧野,虽然是青年导演,也是凭借《我不是药神》一举成名的名导,这次《满江红》更是有国师张艺谋与沈腾助力,看他的待播影视《三个字》的导演是娄烨,娄烨不用多说了吧,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到时候口碑一定不差,在这样的选角与班底的支撑下,易烊千玺的票房不起飞才怪。

svg>

而这些导演为什么都愿意用易烊千玺,原因真的是他的粉丝太好用啦,名导+老戏骨+流量搭子的模式太好用了,再加两个春节档+喜剧的要素,简直是票房起飞的模板。

首先便是利用流量粉丝省掉一大笔宣发费,他粉丝前期宣传很强,真的强——微博热搜轮流上,抖音物料发布视频就迅速转发控评,这个其实很管用,你以为今年《无名》没赚钱吗?其实无名有了王一博流量的加持目前砍下5.15亿票房,已经是此类悬疑谍战片中票房表现较好的了,要知道程耳导演之前的名作《罗曼蒂克消亡史》才1.23亿票房。

到了预售则抢排片,锁场次,有些多了的上映前退票,或者采用占据边角座位的方式固定场次,黄金场路人一看现在这个点就只有这个电影,貌似之前微博热搜看到过,好像评论还不错(其实全是粉丝宣传控评),就进来了。然后就到了影评阶段,豆瓣刷分、抖音宣传,用水军抹黑对家、把对家的缺点放大后集体复制广发,都是饭圈最常用的模式,他们有着一套非常成熟的影评流程——

svg>

大粉在群里分发文案,小粉负责复制与控评,还有的会自发开展线下行动——

svg>
svg>

真的很给制片方们省事,光靠粉丝就省了一大笔宣发费,谁不爱用呢。

同时粉丝战斗力极强,大家应该有点印象,去年的春节档就有点乌烟瘴气,但领头的恰好是易烊千玺《长津湖》《奇迹笨小孩》,易烊千玺粉丝在把之前看起来很需要对打的对手《四海》(口碑崩盘)打没了之后也就消停了,专心吹这两部主演的片,所以也没太打起来。而今年的粉圈与影迷之争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以后的春节档还会有多热闹,我们拭目以待。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