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举办的2025澎湃城市更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以《街·观念更新》为题发表演讲,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实践案例,阐释了街道更新的核心理念。
"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在街道上愉快地相会",这句朴实的话语凝聚了崔愷对城市本质的深刻理解,也道出了城市更新的本质追求。
崔愷从北京的实践出发,指出当前许多街道在历史变迁中逐渐脱离了人的尺度。“很多规划出来的街道的尺度和业态都不是特别支持公共生活”。在他看来,街道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街应该是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功能,也有不同的尺度、不同的特色”。
通过北京西单路口的停车场改造、王府井商业街的临时性提升、隆福寺片区的系统更新等案例,崔愷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细化设计让街道回归人性尺度。他特别提到北京平安大街的改造:通过缩减车道、增加绿化、设置安全岛等措施,让这条为快速交通而拓宽的街道重新找回了历史城区的亲切感。
在生活性街道方面,崔愷特别赞赏南京小西湖街区的改造模式。这个历时八年的项目在不搬迁原住民的前提下,通过渐进式更新,形成了一条“有温度、逐渐生长的街道”。他认为这种“又省钱,老百姓又获益”的做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从商业街到生活区,从科技园区到大学校园,崔愷通过一系列案例证明,成功的街道更新需要因地制宜,结合每个街道的独特禀赋。无论是在北京白塔寺的历史街区梳理,还是在景德镇艺术大学的校园规划中,他都致力于创造让人流连忘返的街道空间。
“让人们在街道上愉快地相会”——这句朴实的话语,凝聚了崔愷对城市本质的深刻理解。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这句话提醒着我们:城市更新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更适合人们相遇、交流、生活的美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