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会”被视为各地全年工作的“风向标”,目前全国唯二的“GDP5000亿县级市”——苏州昆山、无锡江阴的“新春第一会”分别聚焦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最强县级市”昆山提出拉高发展标杆,跳出县域思维,敢于在更大的坐标系中与更强的对手比拼较量;江阴启动“科创江阴”建设新三年行动,将其作为变道超越的制胜之道,以更大的力度重塑城市气质。
昆山市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换位跑一次”工作推进会召开。“昆山发布” 图
2月6日,昆山市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换位跑一次”工作推进会召开,动员全市上下树牢“开局就要冲刺、开工就要实干”的导向,奋勇争先。据“昆山发布”,会议指出,要敢于在更大的坐标系中与更强的对手比拼较量,主动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推动各项工作纵向有进步、横向有进位。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闯出一条“昆山之路”,从苏州最弱的农业县蝶变为国内最强县级市。2022年,当地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所有县市中率先突破5000亿元,去年达5380亿元,以6.1%的增速跑赢苏州市、江苏省。
去年7月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中国“千亿县”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以昆山为代表的“超强县(市)”发展基础好、潜力巨大,发展形态与大城市接近。
从经济总量看,昆山已超过江苏省内的设区市宿迁、连云港,与镇江(去年5540亿)、淮安(5413亿)旗鼓相当;放在浙江,其经济规模在设区市中可排第8位,若在安徽则仅次于省会合肥。
“昆山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近三年的GDP都超过5000亿元,如果还是与县域比,基本是‘躺赢’。我们必须拉高标杆,跳出县域思维,主动与经济规模相当的城市攀高比强,争做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探索者、引领者。”今年江苏省两会期间,昆山市委书记陈丽艳在接受苏州广电总台采访时表示。
今年是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之年,昆山的“新春第一会”提出,拉高发展标杆,跳出县域思维,在高基数上实现稳增长,需要全市砥砺奋进,将“抓项目、强治理、提效能、优作风”贯穿各项工作。
江阴启动“科创江阴”建设新三年行动。“江阴发布” 图
2024年,江阴市实现生产总值5126亿元,成为全国第二个GDP超5000亿元的县级市。
江阴被称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民营经济发达,一度曾因产业结构偏重、新兴产业偏弱而经历转型之痛。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此前报道,2021年2月,江阴举行全市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表示,如果江阴仍旧躺在舒适区、平缓区,就会被长三角、被新时代淘汰,“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据了解,2021年前,江阴市域987平方公里内分布着各类园区200多个,布局散、效益低、隐患多,老项目产出不高,新项目无地可用。“十四五”时期,江阴全面升级改造工业园区,重新进行生产力布局,全市产业园整合为20个重点园区、10个特色园区。
2022年,“科创江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目前,江阴正在高铁站和无锡S1号线青阳站建设绮山湖科创谷、霞客湾科学城,并引入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建设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形成“一湾、一谷、一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一港”的“科创T台”。
2月5日,“科创江阴”建设新三年行动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动员大会召开,江阴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动员全市上下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领航火炬照亮未来。
许峰在会上指出,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托举起“5000亿之城”,“科创”成为蓬勃的动力源,重塑了城市的底蕴气质。站上发展新起点,必须久久为功、超常推进、大胆突破,以“科创江阴”建设新三年行动为统领,坚定再出发。
“江阴发布”发文称,“新春第一会”聚焦“科创江阴”建设新三年行动,以更大力度重塑城市气质,释放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矢志不移抓科创”的强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