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德国男中音马蒂亚斯·格内: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亚洲

马蒂亚斯·格内是当今德国艺术歌曲的顶尖诠释者。去年1月,格内首度牵手上海交响乐团带来马勒歌曲集《少年魔角》,一年之后,双方再次聚焦马勒,上演声乐套曲《吕克特之歌》。

4月19日晚,88岁的迪图瓦执棒上海交响乐团,牵手格内上演《吕克特之歌》。当格内充满叙事感的歌声画下句号后,此起彼伏的“bravo”,瞬间灌满了音乐厅。

当晚,上海交响乐团还带来一版充满了酒神气质、狂欢色彩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神演”的评价刷屏了朋友圈和社交媒体。

马蒂亚斯·格内

吕克特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曾被门德尔松、李斯特、勃拉姆斯等许多作曲家谱成曲,但最为爱乐者所熟知的,要数马勒的《亡儿之歌》和《吕克特之歌》。

《吕克特之歌》既有对生命的无奈悲叹,也有对爱情的深情歌颂,包括《我闻到一股淡淡的芳香》《假如你钟情于美貌》《我已消失于世界》《请不要窥探我的歌》《在午夜》等5首歌曲。

艺术歌曲多由钢琴伴奏。马勒突破了这一传统,将合作乐器从钢琴扩展至一支管弦乐队,开创了一种新风潮。乐队有更丰富的配器、更多姿的色彩,能和歌唱家的声音产生更多的火花和对话。

“艺术歌曲是文学和音乐的结合,歌唱家要理解故事、吃透文本,去传达字里行间的内涵。这套作品如此精彩、如此复杂、如此深刻,音乐在当时已经很有现代感。”格内形容,有些小节有着室内乐的雅致,有些小节又有大乐队的恢弘,从对比到反差都很大,“只有迪图瓦这样的大师级指挥家,才能游刃有余地调动乐队。”

“准备充分,和谐统一,几乎没有弱点和短板。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格内对上海交响乐团不吝赞美, “他们在排练时全神贯注,而不仅仅在音乐会上。音乐厅也帮了大忙,音响效果非常出色。”

resize,w 1024

马蒂亚斯·格内

除了和顶流乐团合作,格内也常常游走世界,举办独唱音乐会。去年1月在上海,他便和钢琴家陈萨同台,低吟浅唱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

相比于和伴奏钢琴家合作,格内更热衷独奏钢琴家。年轻时,他的合作对象里便有布伦德尔、阿什肯纳齐这样的大神级钢琴家,如今,合作名单里出现了更多的青年才俊。

过去三年,他与杨·李谢茨基合作录制了贝多芬艺术歌曲,与赵成珍录制了瓦格纳、施特劳斯和普菲茨纳歌曲集,与丹尼尔·特里福诺夫录制了舒曼和勃拉姆斯歌曲集——三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清一色都是90后。来上海之前,格内刚和特里福诺夫结束在澳大利亚的巡演。

 “我只是偶然听到他们的演奏而已。”谈及合作对象的选择标准,格内笑说,特里福诺夫就是他“捡来”的,在对方19岁左右时,他听到了他的琴声,主动发出合作邀约,“他太有意思、太惊人了,是我见过的最杰出的音乐人之一,才华根本无法用言语形容。”

“很多人弹琴非常完美,我要的不是这种技术层面的完美,我也对亦步亦趋的配合不感兴趣。他应该追寻作曲家的音乐脉络,去挖掘作品本身的创作意图。我也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做同样的事。我们一起寻找方向,一起创作音乐——运气好的话,我们可以灵魂合一,这就是最高境界。”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思考,这便是格内对独奏钢琴家情有独钟的原因。

resize,w 1024

格内和迪图瓦

“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亚洲,属于中国、韩国,也期待遭遇经济衰退的日本能重振旗鼓。”格内观察,古典音乐的重心在持续东移,在中国举办音乐会时,最令人振奋的景象是观众席上数量庞大的年轻人和年轻家庭。政府也采取了智慧的举措——通过票价补贴政策,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古典音乐、融入文化体系。

“文化的滋养对任何社会都至关重要。”他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正因如此,每位来自西方的音乐家都对这里的文化环境感到欣喜,“这种良性发展态势需要持续,我们必须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案,以扭转西方古典音乐‘观众老龄化-后继无人’的恶性循环——当老一辈观众逐渐老去或离世,年轻一代却不再感兴趣,这才是真正的困境。”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