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豫章故郡,剑指演艺经济新高地

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

4月12日-13日,“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2025巡回演唱会・南昌站”(以下简称“刀郎南昌演唱会”),在南昌国际体育中心火热开唱。广大歌迷“一饱耳福”的同时,这场演唱会的“东道主”——南昌,也再次火爆出圈。

4月12日,刀郎“山歌唱响的地方”巡回演唱会南昌站,来自全国各地的歌迷在场馆外七个以刀郎专辑封面为主题的互动舞台前自发集结演唱。图/洪观新闻

相关数据显示,刀郎南昌演唱会及周边应援在线观看直播人数、单场点赞数均创新高。据大数据计算,该演唱会4月11日彩排和12日、13日演出期间,场内场外歌迷创造了累计超20万人次的“大流量”,“南昌演唱会”抖音话题播放量达3.6亿次。

井喷的人气也带火了演唱会上下游的文旅消费:有统计显示,刀郎演唱会期间南昌9大景区仅接待持演唱会门票的游客就超5万人次,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白糖糕销量同比增长300%,南昌夜市营业额同比增长320%,南昌酒店入住率提升65%,餐饮消费增长48%,网约车日均接单量突破45万……

近年来,包括大型演唱会在内的“演艺经济”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积极追捧的香饽饽。这次刀郎南昌演唱会制造的出圈效应,实际上是近年来南昌持续推动“文旅+音乐”深度融合、打造“演艺经济”新高地的一次成功示范。

“到南昌看演唱会”,到底有多火?

刀郎演唱会的火爆,并不是南昌第一次因为演唱会而出圈。公开报道显示,这几年南昌演唱会的热度,已然呈现出持续快速升温的势头。

2023年4月,薛之谦演唱会南昌站,5万人规模的演唱会现场座无虚席,演唱会门票在预售阶段便被“秒抢”一空,南昌西站在演唱会期间的日均人流量更是接近20万人次……这让南昌品尝到了演艺经济的甜头,并“Get”到了流量密码。这一年,南昌共举办9场明星演唱会。

2024年,南昌趁热打铁,演艺市场不断掀起新热潮。张杰、林俊杰、凤凰传奇、蔡依林、周深等知名艺人在南昌演唱会连开27场,且还举办了两场户外音乐节。

2025年,南昌演艺市场继续升温。仅第一季度,就成功签约9场演唱会。并且,热度持续刷新。如1月“歌神”张学友2025年巡演首站在南昌开唱,并连开6场,刷新了南昌演唱会市场明星艺人连开场次纪录。有预计显示,今年全年落地南昌国体中心的演唱会将突破35场。

resize,w 1024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图/视觉中国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知名艺人的大型演唱会一般都是首选一线城市,或部分强二线城市。相对来说,南昌一直属于演出经济的“洼地”。但近年来,无论是就演唱会的场次,还是吸引的流量规模而言,南昌在国内文演市场的影响力、存在感,都有了跨越式提升。

这一方面,代表着文演市场对于南昌近年来在对外知名度提升、文旅形象塑造和相关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的一种认可;另一方面,演出市场的活跃也给南昌文旅经济实现新突破带来了新的加持。如去年,南昌各类演唱会全年累计观演人数近100万人,其中跨城观演歌迷达80万人,带动直接消费约16亿元。

众所周知,演唱会有着“行走的GDP”之称。在促消费和激发文旅活力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溢出效应。这是因为演唱会是一种相对高端的服务型消费,链条长、环节多,能有效串联和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整条消费链。据此,近年来在文旅市场炙手可热的“网红城市”南昌积极拥抱演艺经济,也算得是一种继续拓宽文旅发展空间的顺势而为。

值得注意的是,时下南昌演艺经济的“火”,还不仅仅体现在演唱会上,而是呈现出多维度、多领域的齐头并进之势。如作为江西规模最大、容客量最多、演出规格最高的综合性甲级大剧院——南昌保利大剧院,自去年9月开业以来就举办了60多场演出,预计2025年将组织演出不低于120场。而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风靡全球的法国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也将首次登陆南昌,在南昌保利大剧院连演5场。这些顶级演出不仅吸引了江西省内及全国各地的文化爱好者,更有“粉丝”从加拿大、日本等专程飞来观演,成为妥妥的引流“利器”。

resize,w 1024

南昌保利大剧院夜景。 图/视觉中国

 同时,以小剧场为舞台的各类文化演出,也在南昌渐成气候。如“开怀喜剧”“南脱喜剧”“一支麦”等脱口秀品牌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统计,南昌目前已建成并运营的小剧场数量超过40家。此外,南昌市还积极推广“南昌采茶戏”“南昌贺郎歌”等本土文化名片,先后举办了“登场皆英雄 高手在民间”海昏百戏擂台赛——首届南昌市文艺达人选拔赛、第三届南昌艺术季“滕王阁之韵”南昌市声乐大赛等一批贴近市民生活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从大众化的演唱会、音乐节,到“小众”高雅的音乐剧、音乐会,再到备受年轻人青睐的脱口秀小剧场,抑或是接地气的群众性演出活动,今天的南昌,各类不同规模、层次的演艺活动,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在全方位满足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成为南昌新的文化品牌与文旅消费热点。

打造演艺经济新高地,南昌底气何在?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何在演艺经济这片新蓝海中,过去并不显山露水的南昌,却能够“一鸣惊人”?

其实,从客观条件看,发力演艺经济,南昌的确有自身的优势和底气。

resize,w 1024

南昌“一江两岸”夜景。 图/视觉中国

 其一,这座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城市,素来不缺文艺细胞:从享誉古今的《滕王阁序》,到留名近千年的豫章书院,从彭蠡之滨的渔舟唱晚,到起于唐代的兴国山歌,再到《映山红》《江西是个好地方》等时代之声,江西的骨子里就蕴含着“文艺范儿”。这为时下各类演艺活动的繁荣,奠定了文化基因上的基础与天赋。

其二,近年来,包括南昌在内的整个江西,文旅热度、人气都居全国前列,在文旅场景和服务的打造、新的城市形象的塑造、对外的文旅推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整体上正处于快速上升的态势之中。这为有效挖潜演艺经济潜力提供了流量、市场、平台等各方面的加持。

比如,南昌的美食、美景,及近年来一些新的文旅场景的打造,本身就让不少游客“心动”,在此基础上叠加新的演艺活动,就可以让更多游客由“心动”变为“行动”,最终实现文旅与演艺经济的相互牵引、赋能和共赢。

其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突出的区位条件,为演艺市场繁荣提供了“大市场”优势。南昌是全国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和海西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独特优势,且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南昌的高铁、高速、航空等综合交通网络已非常完善,这大大拓展了南昌演艺市场的吸引力半径。

resize,w 1024

南昌东站全景图。   南昌东站 供图

 有分析就指出,环顾四周,不论是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还是武汉、南京、杭州、长沙等“新一线城市”,基本都在距离南昌600公里的范围内,这让南昌的各类演艺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吸引外地歌迷的奔赴。一个能够反映南昌演艺经济对周边地区“虹吸力”的数据是:2024年,南昌国体中心举办的27场演唱会中,跨城观演人数占比接近七成。

而能够吸引的外地观演人数越多,其对文旅和消费带来的综合牵引力就越强。同时,这也会增加各类演艺机构和艺人对南昌演艺市场的重视与青睐度。

此外,近年来南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像适合举行大型演唱会和舞台剧、音乐剧的场地,就有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江西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昌保利大剧院等,这为各类演艺机构提供了便利的选择条件。再加上南昌近年来在文旅市场备受年轻人欢迎,这也非常契合演艺市场的客群结构。

拼专业、拼服务,让演艺经济“叫好又叫座”

当然,客观条件再好,演艺和文旅毕竟都属于服务行业,不能仅仅是靠着“天赋”就能“躺赢”。演艺经济持续升温的背后,更离不开南昌一系列的“后天”努力。

要知道,当前演艺市场的竞争其实是非常激烈的,各地都在“抢人”、“抢流量”:早在2017年,上海就提出要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北京在2023年首次将着力打造“演艺之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都则明确要打造“国际音乐之都”……此外,广州、西安、武汉、深圳等城市也均在演艺产业上加大了布局力度。不久前,浙江也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演艺经济营商环境。

根据日前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其他收入216.75亿元。并且,除演出票房收入外,直接带动观众综合消费超过2000亿元。很显然,演艺市场是一个妥妥的千亿级市场,在提振消费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这个领域定然成为各家的“必争之地”。

在这一背景下,南昌能在一众“强手”中脱颖而出,的确是花了不少心思、下了不少硬功夫。

resize,w 1024

2024年9月,“唱响洪城”大型演艺推介会现场展板。图/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现场”公众号。

首先,在重视程度上就走在前列。如去年9月,南昌专门举行了“唱响洪城”大型演艺推介会。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文演商代表和媒体记者,南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南昌演艺市场站台吆喝,并邀请知名经纪人深化交流合作,推动演艺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明确承诺南昌将为各类演唱会举办提供最优保障,不断优化演艺项目落地审批流程,持续营造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充分展现开放包容、热情好客的城市形象,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把南昌打造成文化演出的新高地。这样的高位推动,就向演艺市场的经营主体释放了鲜明的信号和预期。

从现实来看,南昌对演艺经济及优化演艺经济营商环境的重视,更体现在行动上。公开报道显示,南昌在去年初就出台了《促进演出市场发展十条措施》,将“演唱会经济”作为城市文旅升级的重要抓手,推行“一站式”审批服务,将大型演出审批时限压缩至“一日办结”,甚至实现加场项目“秒批秒办”。同时,强化后续的服务保障。如此次刀郎演唱会,南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就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成立专项保障组,从安保方案到交通疏导均制定精细化预案,确保“零差错”服务。

其次,南昌还适时创新了“演艺经济”的经营机制。南昌市政资产集团改变初期以场地出租为主的单一经营模式,通过以场地租赁费入股等模式,引入高端赛事和演唱会,实现从“房东”向“股东”的角色转变,并与演出主办方开展合作。这一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各项资源的统筹效率,增加对演艺领域市场主体的服务保障水平,从而吸引更多演出活动落户南昌;另一方面,也是尽可能将演出活动的“流量”转化为企业经济“增量”。

此次刀郎演唱会的火爆出圈,就是这种合作模式的一个好的开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争取各类稀缺演艺资源,南昌市政公用集团专门组建了由党委书记、董事长为负责人的文演专班,筹划、协调、组织有关事宜,全力对接各大经纪团队和演艺机构。最终以诚意和周全的服务保障,赢得了刀郎团队的信任。

可以说,抢滩演艺经济这片新蓝海,南昌坚持走的是专业化的路子——专注重视优化演艺经济营商环境、专班负责对接资源、专业服务强化服务保障。

当然,服务好演艺市场主体的同时,南昌也在继续擦亮“宠客”招牌,在服务好观演群体上,展现出全方位的诚意。如此次刀郎演唱会期间,为让外地观众体验“宾至如归”的服务,南昌市公安、文旅、地铁、城管等相关单位就提前制定了周密的服务保障方案。

包括推出行李免费寄存、地铁延时运营、提供专属福利等贴心措施。甚至,还专门设置了7个外场舞台同步直播,让没抢到票的3万观众也能“隔空大合唱”,而为方便网络“达人”们直播,相关方面还组织志愿者送上饮用水,并保障电路、网络畅通……这样的服务诚意与包容性,显然极大提升了观演游客的体验感,并进一步转化为城市演艺经济和文旅市场的良好口碑。

如果要总结南昌在演艺经济上的“方法论”,关键词或可以归纳为两个:专业化+服务精神。前者,在尊重专业要求和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致力于最大程度降低演出活动的落地成本,并以周全的演出保障来确保演出的成功;后者,把近年来“网红城市”的“宠客”精神发挥到极致,以贴心服务最大程度提升“粉丝”的体验感。这两点结合在一起,其实就是让所有演出活动都能够真正实现“叫好又叫座”,让演艺市场主体和观演游客都能“双向奔赴”南昌。

“文旅+百业”,助力讲好更多江西“新故事”

从更大范围来看,发展演艺经济,实际是推动“文旅+音乐”深度融合,持续做大文旅这篇大文章的路径之一。一定程度上说,一个地方演艺经济的发展上限,就取决于它与地方文旅产业的融合程度。这也正是南昌在打造演艺经济新高地上的一个重要发力方向。

如这次刀郎南昌演唱会期间,当地就创新推出凭演唱会门票免费游览南昌9家国有A级景区的活动。此外,南昌市文旅局还同步推出“听山歌+游古村+品鱼宴”套餐,并将洪崖丹井、万寿宫与演唱会门票绑定销售;更联合武汉、长沙推出“长江中游旅游一卡通”,预售15万套,把“歌迷专列”变成跨省文旅直通车。

resize,w 1024

航拍南昌万寿宫夜景。图/视觉中国

从效果看,应该说是非常明显的。数据显示,演唱会期间南昌文旅订单增长83%,跨城歌迷的48小时行程消费提升3倍,直接拉动消费超9.8亿元。有分析称,这种“音乐搭台、全域唱戏”的生态,让南昌从“过境站”变身“目的地”,实际上也就是最大程度增加了演唱会对整个文旅经济的撬动作用。

如果说以知名艺人背书的大型演唱会,给一个地方的文旅发展添加了新的IP,那么,要把演唱会带来的流量转化为可观的文旅消费增量,最终考验的还是与之配套的“文旅+”融合能力。比如,持续创新文旅场景和服务,让游客在被演艺活动吸引过来的同时,能够享受到远超演艺层面的超值体验。

日前召开的2025年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披露,作为首届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的主办地,南昌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深化“文旅+百业”,持续打造人生八雅、宝藏八园等新业态新场景,构建具有南昌味、多元化、多层次的文旅产品体系。通过业态升级,服务提质、品牌塑造,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让南昌持续成为“外地人喜欢、本地人自豪,年轻人向往”的活力之都。

另外,即将举办的2025南昌新兴文化经纪人合作盛典,将汇聚全国头部演出及体育类经纪公司、二次元IP方及游戏电竞等新兴文化领域经纪人,聚焦“谷子经济”“演艺经纪”“角色扮演”等新兴文化领域,搭建交流平台,塑造“年轻态、国际范、南昌韵”的城市品牌形象,推动江西文旅消费持续繁荣。

这些结合南昌及整个江西现实条件的“文旅+百业”探索,有利于继续扩大南昌和江西文旅的想象力。要知道,过去几年,整个江西的文旅发展已经站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外界的期待值也在跟着提升,要避免出现“审美疲劳”,就需要更加注重讲出更多“新故事”,与各个层次的游客创造更多元的“连接点”。这其中,音乐、体育等领域的“文旅+”融合,由于需要游客的沉浸式参与,相对更能制造文化和情感上的共鸣,给游客带来更多的“记忆点”,从而容易形成口碑传播上的“自来水”效应,因而尤其值得重视。

同时,当前国人在音乐、体育等方面的文旅消费需求仍处于一个上升期。特别是在大型演唱会方面,南昌属于新兴崛起的高地,相比一些成熟的地方,本身也还有巨大的“后发优势”待释放。因地制宜地抓住这里面的机遇,也就有望给江西文旅打造更多的新IP、新场景,增添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还要注意的是,对于南昌、江西这样的内陆地区而言,无论是举办演唱会还是大型体育赛事,还有一种更高层面的“隐形红利”。因为举办这些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过程,考验的是一座城市全方位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并且,它需要广泛地与外部世界对接、合作,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引入一些新观念、新的发展要素,并强化自身的开放意识、提升开放能力。而这些看似无形的“收益”,利好的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文旅产业。

resize,w 1024

海报设计:俞烨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