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 A 梦的日文原名「ドラえもん」究竟是什么意思?真的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是「铜锣卫门」吗?我本来以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但探究了一番之后才发现真相远比我想得有意思。
「ドラえもん」这个词可以拆成两部分,「ドラ(dora,哆啦)」和「えもん(emon,A 梦)」。其中「えもん」的汉字写法毫无疑问是「衛門」,日本古代的一种官职,经过演化后也常出现在人名中。为什么一位来自未来的机器人要取如此古朴的名字?藤子老师的解释很简单:因为这种反差很有趣。[1]
相比之下,「ドラ」这个词的含义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争议。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词来源于铜锣烧(「dorayaki」,どら焼き/ 銅鑼焼き),因此哆啦 A 梦的意译应该是「铜锣卫门」。然而,哆啦 A 梦喜欢铜锣烧的设定是 1971 年新加的,远远晚于这部作品开始创作的 1969 年。如果大家翻开漫画的第一卷第一话就能看到,最早出现的哆啦 A 梦爱吃的食物其实是年糕。藤子老师本人也亲口说过:
……从哆啦 A 梦的名字想到带「ドラ」的食物,就只有铜锣烧了,所以是铜锣烧。[2]
那「ド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哆啦 A 梦这一猫型机器人形象的起源,来自于野猫和不倒翁的组合。所以,「ドラ」这个词其实就是来自「野猫」一词在日语中的其中一种说法:どら猫(doraneko)。藤子老师也亲口证实过这一点:
……名字的来源是由猫型机器人和野猫(「どら猫」)的联想而来……[2]
至此,我们已经完全明白了哆啦 A 梦名字的含义:前半部分是「野猫(どら猫)」这个词的一部分,后半部分是「衛門」这一古代的常见官职与人名。所以,「铜锣卫门」这一翻译就是错误的!……
真的如此吗?
虽然我们已经确认了「哆啦(ドラ)」的来源是「どら猫」,可我们总不能把「哆啦 A 梦」翻译成「野猫卫门」,毕竟「猫」字已经被去掉了。说到底,我们还得知道「どら猫」中的「どら」是什么意思。目前网上对这个词的词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来自「道楽(douraku)」[3]。这个词本是佛教用语,后来也演化出「放荡、喜欢吃喝嫖赌」的意思。如「道楽息子」就可以指「败家子、花花公子」。因为有些野猫会四处撒野、跑到家里偷东西,就像游手好闲的小混混,因此得名。后来「道楽(douraku)」的读音讹变为「どら(dora)」,才有了「どら猫」一词。如果采信这种说法,那么「哆啦 A 梦」应该被翻译成「道乐卫门」。不过「道乐」一词在中文语境下有些不明所以,直接翻译成「放荡卫门」又实在不雅,令人两难。
一说来自「銅鑼(dora)」[4][5]——没错,就是「铜锣烧」的那个「铜锣」!在这种说法中,「どら猫」一词来源于「どら息子」。「どら息子」是「道楽息子」的近义词,同样有放荡之意,不过似乎更强调「败家、啃老、把父母的钱花光」这一点。至于为什么会和铜锣联系起来,据说是因为出现了非常神奇的演变:「お金が盡きる(okanegatsukiru)」→「金を盡く(kanewotsuku)」→「鐘を突く(kanewotsuku)」→「銅鑼を突く」。也就是先因为同音,「花光钱财」变成了「撞钟」,又从钟联想到铜锣,这个词又讹变为「敲锣」。如果采信这一说法,那把「哆啦 A 梦」翻译成「铜锣卫门」,似乎又毫无问题了。
其实,藤子老师本人对哆啦 A 梦名字的解释秉持着相当包容的态度,他觉得读者把「哆啦」解释为野猫或是铜锣烧都没有问题。让「哆啦 A 梦」这个名字保持一些神秘感,或许才更有趣吧!当然,无论你更喜欢叫他「铜锣卫门」还是「野猫卫门」,都别忘了他真正的名字——「哆啦 A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