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行医之谈|“小胖鸡医生”舒秦蒙:为什么医患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 ?

【编者按】

何为医者?医者何为?“药王”孙思邈曾说: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一千多年前后的当下,这样的问题,还在不断叩击着医生、患者和公众的心灵。当人们把更多期望和光环赋予医生,也意味着把更大压力、更多不确定摆在他们面前。

所以真实的医生是怎样的?医患之间应如何相处?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行医之谈”特别策划。本篇对话在社交平台颇具人气的“小胖鸡医生”舒秦蒙。

“小胖鸡医生”诙谐的简介

打开某生活方式平台搜索“医生”,通常在首页就能找到“小胖鸡医生”。

白天,他手握手术刀冷静而精准地为病人进行眼科治疗;夜晚,他常以或幽默、或犀利的帖子记录医患故事。他拥有十几万粉丝,他写的一条医患文章最高点赞超31万次、留言超2.5万条。有人称他为“网红医生”,但他觉得,无论贴上什么标签,他的身份始终都是一名医者。

“小胖鸡医生”,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舒秦蒙。他英文名叫Jimmy,给自己取了网名“小胖鸡”,同事也戏称他为“鸡哥”。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小胖鸡医生”最常讲述的,一直都是医患的故事。

resize,w 1024

舒秦蒙,获评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网络正能量”精品。受访者供图

今年39岁的舒秦蒙从医十几年,曾作为援滇医生在中国边境服务,接诊过各种各样的病人。他会因为病人走了二十公里来看病,而毫不犹豫地为病人加班;他会因为病人的一只眼睛无法挽回,而半夜惊醒,心里难过;他也不得不面对来自病人的误解乃至投诉。

“本质上,医患关系还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近日,舒秦蒙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说,患者在病痛中依赖医生,会给予医生很高的尊重与信任,但也可能因为误解、焦虑或期待落空,而产生相反的态度,都是人之常情。

走上医师这条路,舒秦蒙自认“顺理成章”,他从小学习好,父亲又是医生。他称,自己身上有朴素的英雄主义,能帮助到其他人就觉得很开心。他性格细腻,面对不善言辞的病人也乐于保持耐心。当病人在他手上好起来,“事情没有搞砸”,这种成就感会令他很自豪。同时,医师这条路需要持续钻研,去理解复杂的事物,他喜欢这样的状态。

resize,w 1024

舒秦蒙在住院部查看病历。

但身为医生,痛苦和矛盾无可避免。“当你在医学领域钻研时,你会觉得医学、科学很伟大,很了不起。但当你面对具体的病人,你才会意识到医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很多时候病情不是原因而是结果,造成病情的成长轨迹,病人的命运,你都无法解决。”他说。

2023年,舒秦蒙因一篇《他走了二十公里来看病》的文章一夜爆红。他写的是一名从安徽县城来上海看病的患者。这名患者50多岁,由于眼内出血、视野不清晰,一大早从山里出来,走了二十多公里到县医院,花费了一上午时间,结果县医院看不了,推荐他来上海看。

随后,他乘车来到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抵达门诊时,已接近下班时间了。“当时他也没做任何检查,没检查是不好明确诊断的,我就有点不耐烦,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来。”舒秦蒙说,当他得知这个患者当天的历程,一下被触动了。

舒秦蒙检查了患者眼部症状、了解病史,对他作了初步诊断,并为他进行简单治疗。这个病人随身带了200多元,舒秦蒙为他开了便宜的止血药,又在急诊凑了近10瓶洗眼液送给他,叮嘱他注意事项和随访时间。许久之后,当舒秦蒙再次在门诊遇到这名患者时,对方一句“我想谢谢你”,让他深受感动。于是,他便把这段故事记录了下来。

resize,w 1024

舒秦蒙为病人做检查。

有一些患者则让医生“哭笑不得”。2019年冬天,舒秦蒙接诊了一位约70岁的老太太,她眼睛发炎。当时经一番检查,舒秦蒙怀疑老太太的葡萄膜炎是结核导致的,便让她去综合性医院再检查一下。几个月后老太太再来,称肺科医生怀疑她是肺腺癌,她很难过,舒秦蒙也觉得难过,让她积极治疗。

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老太太再来医院,并挂了舒秦蒙同科室的另一位主任医师。老太太告诉医生,肺科医院的活检结果显示她不是肺癌,病因就是结核。这时候她的眼睛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老太太向医生指责之前的医生(指舒秦蒙)耽误了她。

“我听到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很信任这个患者,其实一开始我对她的诊断是对的,没有让她走岔路,但她却因为眼病加重而怪我。”舒秦蒙说。等老太太病情好转后,经过医生的解释,她又找到舒秦蒙并专门道了谢。

舒秦蒙说,医患之间由于信息差等种种原因,难免会产生误解,但大多数时候通过沟通和耐心,误解能够被化解。但还有些时候,医生面对病人的痛苦是无力的。

他记得有一个远洋渔船上的渔民,在秘鲁附近出海时被鱼钩划破眼睛。本来渔民应该尽快上岸治疗或乘飞机回国,但渔船老板没让他这么做,他在船上漂了一个月才回国。上岸的当天晚上,这个渔民拖着箱子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医院急诊。

舒秦蒙在急诊检查他的眼睛,发现细菌进去后,经过一个月时间,那只眼睛已被“烧空”了,视网膜没了,没有留下抢救空间。舒秦蒙还记得那个渔民失落的样子,他说“我以后只有一只眼睛,打工不会有人要了”。

在进行后续治疗时,这个渔民告诉舒秦蒙,他受伤的消息没有告诉母亲,马上要过年了,他不想让母亲看到他的一只眼睛没了。舒秦蒙联系做义眼的学姐,为这个渔民装了精致的义眼,安了眼片,让眼睛远远看去比较逼真。在治疗过程中还有一些插曲,他为渔民介绍了律师,帮其去办理工伤鉴定和维权。

“医生和患者,换个角度看,和其他人际关系是相通的,不只是简单的看病。”舒秦蒙认为,一个人如果真诚、值得信赖,那在不同场合、不同领域都更容易赢得尊重,反之亦然。

他讲到最让自己崩溃的一次经历。

两年前,有一对父子走进他的诊室,父亲是工人,在工地时眼睛扎进了铁片。这个父亲一开始没当回事,以为睡一觉就好了,但第二天受伤的眼睛还是看不见,被儿子送到医院。

舒秦蒙一检查,那只眼睛的视网膜已碎成片,眼睛成了空壳。医生能做的,只是帮病人取出铁屑,控制眼睛的炎症。这个结果对病人和家属来说无疑是悲剧,但在医院里,令人遗憾的事情时有发生。

“为什么这件事情会让我觉得崩溃?”舒秦蒙回忆,病人的儿子当时已站不住,马上要倒在地上,哭诉着救救他父亲。这时医生得知,患者的妻子几年前也因工伤失去一只眼睛,患者儿子因尿毒症接受过母亲的肾移植。在这个家庭,父亲原本是唯一的顶梁柱。

说到这里,舒秦蒙有些沉默,事情已过去两年,现在想起来他的情绪还是会有起伏。“那段时间我有时会半夜醒来,心情很难过,觉得自己为什么救不了他的眼睛。”舒秦蒙说,他也明白,这种无力感就是医生的一部分。

他愈发体会到,医生并非万能,医学有无法逾越的边界,同时医生和患者一样都是有感情的人。患者的期望,家属的痛苦,常常会一瞬间压到医生头上。有些误解,来自期待和现实的落差。

每隔一段时间,舒秦蒙会把心头难忘的医患故事写下来,贴在社交平台上。让他感动的是,绝大部分网友都能理解和认同其中的情感,留言评论经常有“谢谢你”“加油”等字样。很多人和他一样都明白:“医患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共同与疾病抗争。”

resize,w 1024

祝碧晨 设计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