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订购「冒牌水风波」发生后,专责政府采购的物流服务署署长陈嘉信首度开腔,表示涉事公司疑以不正当手段取得部份真实文件,并涉嫌文件造假,以满足政府的招标要求。他承认,物流署审查时不会审查公司财务收况,未能及时觉察有人造假,会加以检讨,防范诈骗。他并就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使公务员对食水安全有疑虑致歉。至于会否就此问责下台,陈嘉信则未有回应。
港府就「冒牌水风波」成立的检讨采购机制专责小组,今(21日)早举行首次会议。领导专责小组的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许正宇会後率领两名成员交代情况时证实,涉事公司和相关人士与物流署及其他部门合共签订六份合约,目前已全部叫停。
至于涉事公司的财务曾经出现问题却仍能中标,一同会见记者的陈嘉信表示,根据现行的采购规例,署方批出合约前,毋须审查公司的财务状况,原因是中标者需向政府支付相当合约金额的 2%作按金,合约亦列明,当局会在货到并符合要求才付款,又有30日付款期限等规定,已有保障,例如今次已付的二千馀元款额,便可在按金中扣除。但因应今次事件,当局会全面审视现行机制,检讨如何加强物流署的警惕,防范诈骗,亦会配合执法部门的调查。
他补充,涉事公司中标,是因为该公司能提供细菌标准符合要求等水质证明,亦有工厂生产力证明,符合标书技术层面要求,其价格亦是该区入标者当中最低的,故批出合约。
身兼专责小组主席的许正宇表示,小组会从招标处理过程找出疏漏和不足,以及如何完善招标和采购等各方面作出全面检讨,期望三个月后完成,并会公布检讨结果。他又表示,若证实因人为因素或疏忽导致今次事件,会根据公务员纪律机制或工作表现的管理制度严肃处理。
身处北京的港府二把手陈国基亦有回应是否有官员需要就事件问责,他表示,政府会严格依据公务员过失的惩处机制处理。
港府今年6月首次于政府办公室引入国产饮用水供应,引发公务员疑虑,事件於7月曝光後,传媒揭发中标港岛区的「鑫乐观音山」饮用水曾在中国内地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闹大後,公务员网上群组指中标公司与声称的国产水制造商根本没有合约,而乐百氏(广东)亦去信港府,指未有与「鑫鼎鑫」公司合作提供其制造的饮用水。当局调查後揭发,有人从东莞樟木头一间厂房取货,假称货源由乐百氏制造,再把瓶装水供应港府的办公室。港府得悉事件后,即时中止与「鑫鼎鑫」公司的供水合约,并于本周一在港拘捕一对夫妇和通缉1名内地男子,指他们涉嫌诈骗,案件现已进入司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