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下周将在北京阅兵式上,与俄罗斯、朝鲜、伊朗和缅甸等全球受到最严厉制裁的国家领导人"并肩亮相",路透社称,此举既显示出对西方主导秩序的挑战,也释放与受制裁国家结盟对抗的信号。
路透社28日发自北京的专稿称,中国将于9月3日举行纪念抗战胜利暨二战结束80周年的“胜利日”大阅兵,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将首次与习近平同台亮相。对于金正恩而言,这不仅是他六年来首次访华,也是自2023年访问俄罗斯海参崴以来的首次出境之行,政治象征意义尤为突出。
伊朗总统佩泽什基安也预计现身主席台,见证数万名中国官兵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连同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在内,这一受制裁国家领导人的四方组合,被西方舆论称作‘动荡轴心’(Axis of Upheaval)。”
中国外交部周四(8月28日)表示,敏昂莱将罕见出席北京活动。分析人士指出,几乎没有西方国家领导人参与此次26国元首及政府首脑聚首的北京大阅兵,这将凸显习近平在"意图重塑西方主导国际秩序的国家阵营"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消息援引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吴木銮(音译)评论说:“习近平正试图展示他在中国国内仍然强势并广受拥戴。当年他还是地方领导人时,曾把普京视为榜样,如今与其比肩,显示出习近平在反西方阵营中的领导者地位。金正恩的到来更凸显这一点。”
“动荡轴心”抱团取暖
分析人士称,这一松散的"受制裁国家联盟"正试图挑战西方秩序:无论是在台湾问题、在海上航道制造阻力,还是通过互相提供经济输血以削弱西方制裁,这些国家都表现出高度一致的战略意图。
除上述国家外,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以及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等也将出席阅兵。曾任中国驻意大利、圣马力诺及缅甸大使的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将代表联合国参会。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也将赴京观礼。
不过,西方国家几乎“集体缺席”。唯一在场的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是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他以反对制裁俄罗斯著称,曾单独访问莫斯科。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也将现身北京,他5月刚访问过莫斯科,寻求维持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密切关系,同时仍声称塞尔维亚坚持加入欧盟的目标。
战略伙伴关系与制裁抗衡
自2022年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已历经多轮西方制裁,经济濒临衰退。普京因被国际刑事法院指控“非法驱逐乌克兰儿童”而遭通缉,早已被西方孤立。他上一次访华是在2024年。
朝鲜自2006年因核武与导弹试验而遭联合国安理会制裁以来,一直依赖中俄提供支持。金正恩上一次访华要追溯到2019年1月。
作为伊朗原油的最大买家,中国吸收了该国约90%的对外出口原油。同时,中国也继续从缅甸采购稀土金属,这些稀土是风力发电机、医疗设备与电动车制造的关键材料。
舆论普遍认为,这场规模空前的北京大阅兵,将不仅仅是纪念抗战胜利,更是习近平向世界展示其"大国领导地位"与外交布局的重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