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8日举行新一届议会选举,执政的左翼联盟在投票中胜出,首相斯特勒(Jonas Gahr Støre)有望继续执政。与此同时,反移民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表现强劲,成为议会第一大反对党。
法新社报道,根据电视台TV2和NRK基于提前投票的初步预测,左翼阵营在169个席位中将赢得87至89席,勉强保持多数。自2021年起执政的斯特勒虽然预计将继续掌权,但将领导一个少数派政府。
斯特勒在首批结果公布前对支持者表示:“我有一种好预感,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竞选。”
工党预计以约28%的得票率位居第一,但如果要继续执政,仍需联合中间党、绿党、激进左翼和共产党等其他左翼力量,尽管这些政党在多项议题上存在分歧。
民粹主义右派崛起
此次选举另一大看点是右翼民粹主义、反移民的进步党(FrP)得票翻倍,跃升为最大反对党,预计获得超过24%的选票,明显超越保守党,后者仅获14%左右,远低于2021年的20.4%。该党在年轻男性选民中表现突出。党魁西尔维·利斯豪格(Sylvi Listhaug)投票时直言:“是要维持高税收和高开支,还是要收回控制权、结束浪费?”
右派阵营内部也因领导权之争分裂。利斯豪格与前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都盯上首相职位,导致反对派未能凝聚力量。
“特朗普效应”与稳定诉求
分析人士认为,65岁的斯特勒之所以成功逆转颓势,得益于其总理与前外长经历,以及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政治学者约翰内斯·贝尔格指出,特朗普当选、关税争端以及乌克兰战争,都令挪威选民更渴望稳定。
挪威是北约成员国但并非欧盟成员,且在北极与俄罗斯接壤,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年初,工党与中间党组成的脆弱联合政府瓦解,斯特勒借机引入前北约秘书长、广受欢迎的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出任财政部长,从而稳住局面。
未来,工党仍需中间党、绿党及其他左翼政党支持,才能在议会维持多数。在石油政策上,工党倾向继续开采,但盟友中有人要求逐步摆脱化石能源。在对欧关系上,工党和绿党主张深化合作,但其他盟友对欧盟态度冷淡。部分极左政党甚至要求挪威主权基金撤出对以色列的投资,遭工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