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纽约时报》报导称,特朗普政府一直在讨论对来自中国的药品实施严格的限制措施,一旦实施,可能会颠覆美国制药业,并影响从通用名药物到尖端疗法等各种药物的供应。
这项可能采取的措施的核心是一项行政命令草案,该命令威胁要切断中国发明的实验性疗法的渠道。大型制药公司一直在购买中国研发的用于治疗癌症、肥胖症、心脏病和克罗恩病的药物的专利权。该报获得了这一行政命令草案,该命令的前景引发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团体在幕后展开激烈的游说活动——每个团体都牵涉数十亿美元的利益。
据四位了解游说情况、要求匿名讨论私下谈话的人士透露,硅谷亿万富翁蒂尔(Peter Thiel)、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Sergey Brin)、科赫家族(Koch family)以及特朗普总统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旗下投资公司的员工等与白宫关系密切的知名投资者和企业高管,主张对他们认为的中国对美国生物技术构成生存威胁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这些投资者的资金面临风险,因为他们持有难以出售的新兴美国公司的投资,而这些公司一直在努力跟上中国蓬勃发展的生物科技行业的步伐。另一边是全球最大的制药商,包括辉瑞和阿斯利康。过去几年,这些公司在中国疯狂采购低价实验性药物,而正在研发类似药物的美国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则遭到拒绝。
民主党和共和党人士都表示,美国对中国药品的依赖构成国家安全漏洞。2020年和今年,特朗普发布了一系列行政命令,呼吁扩大在美药品生产。此外,作为其政府更广泛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的一部分,特朗普连月来一直威胁要对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进口的药品征收关税。
白宫发言人德赛(Kush Desai)周一在一份声明中称,特朗普政府并未“积极考虑”该行政命令草案。其续称,维护我们的国家和经济安全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据三位参与讨论的人士透露,就在上周,特朗普政府官员还在征求美国生物科技投资者的反馈意见,包括交换行政命令草案的不同版本。
这些人士表示,白宫副幕僚长米勒(Stephen Miller)的助手们已与投资者进行了数月的反复沟通。此举将标志着特朗普首次将矛头指向来自中国的一批关键实验性药物,制药公司押注这些药物未来能在美国市场带来利润。
对美国患者而言,上述拟议的打击措施可能会减少甚至彻底消除中国发明的有前景的疗法。但批评北京的人士警告称,采取行动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中国的崛起削弱了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美国患者也可能无法获得新的治疗方法。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中企行动更快、成本更低,投资者会对美国初创企业失去兴趣,使它们难以筹集资金并开发药物。
希望更多药品生产转移到美国的人表示,这将有助于保护美国患者免受供应短缺的影响,这种短缺已变得普遍,尤其是在未来的大流行病导致中方限制出口的情况下。发送给亿万富翁支持者和知名制药公司的行政命令草案称,中国“和其他敌对行为者利用了我们开放的科学和监管体系中的漏洞”。
该行政命令草案要求提高美国对几种据信在中国大量生产的药物的产量,包括抗生素和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止痛片。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周五在接受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提到了这一动态。
报导指,该行政令提议,一旦美国这些药品的产量增加,美国政府应在采购中优先考虑这些产品。该行政令还提议为将生产转移到美国的公司提供税收抵免。
中国为美国生产了相当一部分药品成分——具体比例尚不清楚。中国也是印度和欧洲等世界其他主要药品生产国最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国。但中国专门生产的廉价、老旧的通用名药物利润微薄。中国蓬勃发展的生物技术领域,药品的研发和测试都集中在这个领域,而这才是在美政治游说关注的重点。
该草案中的一项政策将对美国制药公司从中国制药商手中购买实验性药物权利的交易进行更严格的审查。该政策要求此类交易必须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强制审查”。迄今为止,此类交易通常都能顺利进行。
草案中提出的另一项政策将阻止制药商依赖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方法是将这些数据接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更严格的审查,并征收更高的监管费用。FDA已普遍要求制药商主要在美国患者身上进行后期临床试验数据,尽管制药公司经常提交在中国进行的早期安全性研究的结果。
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还在考虑采取行政命令以外的举措,例如加快FDA的审查程序,允许制药商尽早启动安全性研究。几位知名投资者表示,担心中国制药公司抄袭美国专利申请中描述的早期生物技术研发成果,然后抢在美国同行能够合法采取行动前,争相启动并招募自己的人体安全性研究。
据两位了解谈话内容但未获授权公开发言的人士透露,特朗普的支持者蒂尔和朗斯代尔(Joe Lonsdale)一直在游说包括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在内的政府官员,要求他们放宽FDA的审批流程。保守派风投家朗斯代尔曾公开指责称,中国正在“摧毁”美国生物科技产业。
报导指,目前,中国由企业资助的新药临床试验数量已超过美国。美国生物科技行业正陷入长期低迷,今年美国药品开发商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几乎冻结。所有这些都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即上海即将取代长期以来生物科技领域的中心——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和旧金山湾区——这两个地方的药物开发成本更高。
历史上,许多美国生物科技初创企业通过将前景看好的实验性药物的权利出售给大型制药公司来获取收入。但在过去几年中,寻找潜在药物的大型制药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追踪制药行业交易的DealForma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38%的此类重大交易涉及中国药物,而过去十年几乎没有此类交易。
默克、再生元和艾伯维等美国制药巨头,以及阿斯利康、罗氏和赛诺菲等跨国制药公司,最近都从中国收购了实验性药物。
很少有公司比辉瑞对此的立场更鲜明。辉瑞首席执行官布尔拉(Albert Bourla)与特朗普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布尔拉甚至在上周宣称,特朗普因其对新冠疫苗的支持而应获得诺贝尔奖。
据一位被美国医疗保险和补助服务中心主任奥兹(Dr. Mehmet Oz)转述了相关讨论的人士透露,今年夏天,布尔拉告诉奥兹,在中国达成的交易不仅惠及辉瑞,也惠及美国患者。辉瑞拒绝置评。奥兹一直是特朗普政府内部就该问题辩论的核心人物。
在今年春天的一次采访中,布尔拉警告不要采取阻碍中国的政策,并称“你不希望他们在治疗癌症方面停止前进”。今年3月,布尔拉前往北京,与一群美国企业高管一起会见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
两个月后,辉瑞从中国制药商三生制药手中收购了一种实验性抗癌药物的专利权,这笔交易价值高达60亿美元,是同类交易中规模最大的一笔。
上月,布尔拉在与美国国会议员和特朗普政府官员的谈话中,曾对金融分析师表示,这笔交易是从中国获得宝贵东西的典型例子。布尔拉称,“你所能做的放缓中国的措施终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