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NBA球星勒詹姆斯近日因一篇刊登于《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而卷入争议旋涡。该篇社论赞扬中国及其球迷,被视为NBA与中国修补关系的标志性举措。然而,美国媒体等随后揭露,该文并非詹姆斯本人撰写,仅为记者根据其访谈整理,文章署名存在误导,根本不是“詹皇”的亲笔投书。
9月8日,《人民日报》刊出一篇题为“篮球是连接彼此的桥梁”的文章,作者是美国NBA超级球星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文章中詹姆斯盛赞中国球迷的热情,表示“篮球是一座连接人心的桥梁”,并称他与家人在中国“总是受到热烈欢迎”,让他“深受感动”。
该文章迅速登上热搜,被多家媒体解读为NBA对中国伸出“橄榄枝”,也被认为是詹姆斯首次于中国官媒发表署名评论,政治象征意涵浓厚。但美国体育媒体“The Athletic”及ESPN很快揭露,该文内容实为记者,根据詹姆斯近日访华期间的媒体访谈内容改写而成,詹姆斯本人并未亲自撰稿,也未明确授权署名。
尽管《人民日报》文章末尾备注“本文根据本报记者王亮的采访整理”,却仍将詹姆斯列为“作者”,导致外界误认其为原创作者。詹姆斯本人截至目前未就此事件公开说明,亦未回应是否知情或授权署名。
ESPN引述詹姆斯发言人指出,该篇社论“并非由詹姆斯撰写”,仅反映他在媒体见面会上的发言内容。美联社则已撤回早前报导该文为詹姆斯亲笔撰写的新闻,表示原始资讯有误。
美国《福克斯新闻》(FOX News)曾询问詹姆斯代表团队要求澄清,但未获回应。詹姆斯的沉默令争议持续延烧。
美国保守派评论员对詹姆斯批评声不断,指其在美国积极参与社会议题,却对中国人权议题选择沉默,甚至为中国官媒“站台”。
前国家美式足球联盟(NFL)记者塔福亚(Michele Tafoya)在节目中直言:“这位经常批评美国奴隶制度的球星,却忽视中国的强迫劳动与人权侵害。他是无知,还是选择性失明?”
塔福亚并指出,詹姆斯的球鞋代工多由中国工厂制造,质疑其对中国立场是否因商业利益而“选择性噤声”。
9月4日,詹姆斯以耐克(NIKE)代言人身份启动“2025 Forever King”中国行程,这是他第15次访中、第8次造访上海。他在行程中多次赞扬中国球迷,表示“在这里总能感受到热情与尊重”。
此次风波发生之际,正值NBA与中国积极修补长期紧张的双边关系。自2019年休士顿火箭总经理莫雷因“挺港”推文触怒中方后,中国央视一度全面暂停NBA转播,导致联盟损失惨重。虽然NBA总裁席尔弗(Adam Silver)最终捍卫言论自由立场,但与中国的合作遭遇寒流。
近年,双方互动明显升温。今年10月,凤凰城太阳与布鲁克林篮网将在澳门举行两场季前赛,是风波后首次在中国本土重启NBA赛事。詹姆斯此次访华亦被视为NBA释出善意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