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 ,巴黎「自由谈」沙龙荣幸邀请正在法国高等研究应用学院 (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 EPHE)访学的日本专修大学国际沟通学部教授土屋昌明(Tsuchiya Masaaki)先生莅临沙龙,做题为「日本与中国的独立纪录片」的演讲。
作为日本东京私立专修大学教授,土屋昌明先生潜心研究中国宗教(特别是道教)与文学,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文革的社会史及相关影像资料,多有著述。同时,秉承这所创建于明治初年(1880)的“专大”传统精神――学习和吸纳,崇尚教育改革和普世价值观,他在繁忙的教研之外,于2018年1月,与时代影像研究会的王瑄⼥⼠共同发起创办了「⽬击!中国独⽴纪录⽚」上映会,举办了一系列上映和研讨活动。这些纪录片多聚焦于社会边缘⼈群以及与中国当代史,如文革和其它政治运动等相关的个⼈创伤经验等。上映会由土屋昌明先生主持,他并申请专修⼤学社科研究所研究资⾦作为活动经费,尽可能邀请导演参加,与观众进行互动讨论。上映作品的日语字幕经常由⼟屋教授或他的学⽣协⼒翻译⽽成。
土屋教授介绍说, 中国独立记录片(Chinese independent documentary)是从1990年代初开始的,至今为止已有35年的历史,其播放总数虽然没有完全统计,但一定是在三千次以上的。从中出现了许多著名导演,如王兵、贾樟柯、李一凡、赵亮、胡杰等。回顾这一领域,土屋昌明教授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发现,即中国独立记录片的产生及其发展受到日本导演和电影界的很大影响。
在演讲中,土屋教授以具体事例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话题:一、野中章弘与日本的video-journalism之影响;二、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与小川伸介导演之影响;三、中山大树和他的东京独立记录片电影节的效用等。
土屋先生的演讲,生动有趣,内容详实,信息量很大。他提出有关整理中国独立电影方面的问题,比如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体制内艺术家?为什么研究中国的日本学者从以政治为主的视角转向以历史为主的视角?并由此提出影视的历史学价值等,引人思考。
沙龙讨论发言踊跃,旅法导演胡雪杨率先向受政治和市场双重挤压、默默奉献的独立纪录片导演们致敬!他认为,电影的本质是记录,电影是属于纪录片的。
错过演讲时段、匆匆赶来的独立纪录片导演王兵的发言,语惊四座。王兵指出中国人的“双重极权文化”问题,直言:“1980年代末不是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审美冲突”!“中国艺术家没有有效的艺术语言”等等,犀利深刻,振聋发聩!
本期沙龙有学人学者、独立导演、影视人士、艺术家、独立策展人、媒体人、美育人士等多人出席,年龄在50后到90后不等。在座的每个人都身怀技艺,都有自己的志业、或正在构建理想志业的过程中。
土屋先生的同仁、现在日本驻广州领事馆工作的鸟本先生也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
巴黎的初秋,阳光正好。在物我两忘、长达近6个小时的活动中,与会者自信无虑地演讲、提问和进行讨论交流,尽情享受「自由谈」沙龙这珍贵的时刻和遇见,收益良多。
感谢土屋先生的演讲和新老沙龙朋友的参与支持。
安琪记于2025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