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年中首次与中国内地企业家「并船出海」招商显然合乎掌权者意向,特首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表明,基于全球贸易秩序重塑,香港未来会更着重推动当地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并会在今年于吉隆坡设立经济贸易办事处(简称经贸办),成为港府的第15个经贸办,令经贸办的覆盖范围扩至拉丁美洲及中亚地区,明显着眼于「一带一路」。
对于李家超今年5月率团访问卡塔尔和科威特时,首次以「香港+内地」的「并船出海」模式,在香港引发讨论。支持者认为,内地企业的参与可弥补香港在基建丶能源等重资产项目上的经验不足,而香港的国际化规则体系和专业服务则能为合作提供风险管控保障;有保留者则忧虑,香港可能会被弱化为「中介角色」,更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在争论未息之际,港府似乎更乐意解决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须加快发展海外市场的实况,亦呼应了李家超今(17日)早宣读这份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时揭橥,今年是中国「十五五」(第十五个五年经济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亦是「香港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的策略部署。
李家超今(17日)早在宣读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时表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有「引进来丶走出去」的独特优势,今后会由过往着重「引进来」改为集中「走出去」,因为中国内地企业在全球贸易秩序改变的情况下,将会更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香港会更好发挥出口平台优势。与此同时,香港亦会在提供一系列的金融和法律等专业服务获益,而随着中企出海而在港成立财资中心和区域总部,亦可进一步推动总部经济,为香港带来更多商机和经济新增长点。
为此,港府会整合香港的外地办事处,组成一站式平台的「内地企业出海专班」(「出海专班」),主动招揽内企利用香港「出海」。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会督导「出海专班」工作及协调各政策局及部门,以制订多元方案,包括推动内地铵行在港设立区域总部,以开拓东南亚和中东等市场,提供跨境金融方案;又会在明年上半年优化税务宽减措施,以吸引更多内企在港设立财资中心。
中国去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突破 1 万亿元人民币,李家超认为,这反映内企「出海」步伐明显加快,而中国内企在港设有地区总部的数目去年已增至300间,占所有外地企业在港设有地区总部的21.5%。
香港将与一带一路地区建「伙伴港口」关系
另外,港府亦会邀请由中企成立的「丝路海运」联盟,于明年在港举办高峰会,推广共建「一带一路」航运品牌。
其次,港府亦会与中国具战略合作意义及「一带一路」地区建立「伙伴港口」关系,以推动内陆省市货物沿铁(路)丶海(路)丶陆(路)和江(河)联运,经香港运往国际市场,达致互惠共赢,并为建立绿色航运走廊作淮备。
而预计今年内成立的吉隆坡经贸办,亦明显可为共建「一带一路」作淮备,李家超在施政报告表明,这个新的经贸办可深化于东盟及周边国家的经贸推广,并扩展经贸办覆盖范围至拉丁美洲及中亚地区。
港府现时在全球设有14个经贸办,新的经贸办会令亚太区成为香港设有最多经贸办的地区,共有六个,多过分别有四个经贸办的欧洲和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