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鸵鸟和鸸鹋的祖先曾在空中翱翔过

17/09/2025 - 19:26


鸵鸟和鸸鹋家族可能并非一直局限于陆地生存。周三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该鸟类群中已知最古老的成员甚至可以飞越海洋。

法新社9月17日的报道说,非洲鸵鸟、澳大利亚鸸鹋和食火鸡、新西兰几维鸟以及南美美洲鸵鸟都是近亲,被称为古颌类。

在这个家族中,只有南美洲的鹑鸟能够飞行。但它们的飞行能力并不强,只能短距离飞翔以躲避危险或跨越障碍。

这些显然不擅长旅行的鸟类是如何分散到如此遥远的地方的呢?

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该物种起源于冈瓦纳大陆——这个“超级大陆”在1.6亿年前开始分裂,最终形成了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印度、马达加斯加、新西兰和南极洲。大陆的漂移导致这些陆生鸟类的不同代表种群互相隔离。

但据脊椎动物学和鸟类学家克拉拉·维德里格告诉法新社:基因研究表明,“古鸟类的物种分化发生在冈瓦纳大陆分裂之后很久”。维德里格女士是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脊椎动物学专家、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通讯》期刊论文主要作者

苍鹭和白鹭

她与同事们一道分析了一件“非凡”的石鸟类标本——“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颌类化石”,这些生物生活在古新世时期(距今6600万至2300万年前)。

维德里格女士解释道,“由于鸟类骨骼通常较为脆弱,在化石化过程中往往会被压碎”。但这件化石——一种在怀俄明州(美国)发现的Lithornis promiscuus(暂译石板鸟),现收藏于博物馆——却以三维形态完整保存,未受任何变形。

“对这项研究至关重要的是,它保留了原始形态”,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扫描其胸骨——连接主要飞行肌肉的骨骼。

他们由此推断,这种鸟(Lithornis promiscuus)确实能够飞行,要么通过持续拍打翅膀,要么交替进行扑翼飞行和滑翔飞行。

德里格女士说,其骨骼结构与现今的苍鹭和白鹭相似,而苍鹭和白鹭“能够进行跨洋飞行”。

那么古鸟类为何后来演变成陆生动物呢?

这位研究人员指出,鸟类在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时,往往会逐渐丧失飞行能力。第一是“它们必须能在地面找到全部食物,第二是没有天敌威胁它们”。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石鸟科鸟类在喙尖可能具有振动触觉器官,这使它们能够非常有效地探测地面寻找昆虫,满足第一个条件。

剩下第二个条件呢?维德里格女士认为,这“很可能”与恐龙灭绝有关(没了天敌)。“随着大型掠食者的消失,在地面掘食的鸟类就失去了飞行能力,从而节省了大量能量。”

她详细解释道:幸免于灭绝的小型哺乳动物后来逐渐演化成掠食者, “这给了不会飞的鸟类时间来适应:要么变成快速奔跑者——如鸸鹋、鸵鸟和大美洲鸵——要么自己变得危险且具有威慑力——如鸸鹋”。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