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周一(7月22日)晚间在联大发言,宣布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国。近日巴以关系及承认巴勒斯坦的议题让法国舆情燃烧炙热;当晚法国民众也双眼紧盯电视上发言的马克龙总统。此议题也引起国际法专家学者讨论:承认一个国家的外交行为会带来哪些利害关?
法国大学国际公法教授贝利·纳布利 (Béligh Nabli) 就此议题在世界报刊文讨论了国家承认的实际影响以及西方国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
几个月以来,法媒就一直提到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将要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马克龙于9月22日星期一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宣布这一决定。这是一项重大外交姿态,旨在重启所谓的“两国方案”,以结束巴以冲突。
值此之际,《世界报》采访了大学国际公法教授贝利·纳布利。这名教授2024年6月撰写过一书《国际关系:法律、理论与实践》(Pedone出版社,2023年)。这位巴黎东郊克雷泰伊大学 (l’université Paris-Est Créteil )国际公法教授在2023年10月以色列与哈马斯战争的背景下,阐明了承认巴勒斯坦的真正问题。
谁有权能提出承认一个国家呢? 在国际法中,不存在由一个权威机构来集中承认一个国家的存在。每个“国际法主体”,即国家和诸如联合国之类的国际组织,都有权决定是否承认另一个国家的存在。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承认是一种行为,即由国家单方面、自由地、自行决定地通过其授权机构之一(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的声音表达其意愿。
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为法国外交首脑,这意味着总统的同意是任何国际承认的必要前提。法国最近承认的国家包括2011年的南苏丹和2008年的科索沃。
联合国的承认是否就意味着所有成员国的自动承认吗?
联合国具有法人资格,可以接纳一个新会员国为国家,而不会机械地或强制性地将这一规定强加给其他会员国。
以以色列为例,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通过第181号决议,规定建立一个犹太国家,以色列于1949年5月加入联合国。然而,阿尔及利亚等一些联合国成员国至今仍不承认以色列。
一个国家被另一个国家承认会产生什么影响?
除了满足国家形成的条件(人口、领土和政府权力)外,其有效的国际存在及其所有权利的享有也取决于其国际承认。一个国家被另一个国家承认并不意味着其随后会开设大使馆。但这种情况是可能的。
然而,两个实体可以建立外交关系,而无需其中一方被承认为主权国家。例如,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不承认台湾,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建立外交关系,即使这种关系的制度化程度较低。
从政治角度来看也是如此,这些影响也是切实存在的。当一个国家的存在受到质疑时,另一个国家对其的承认是其合法性的来源,尤其当该国家是一个大国或邻国时,这有利于其边境安全。国际或地区组织的承认对于一个国家的存在及其国际行动而言,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法国对承认巴勒斯坦建国持何种立场?
自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以来,法国一直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存在,但并未明确承认的时间表。现任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继续制造这种模糊性:承认巴勒斯坦国并非禁忌,但似乎仍然不合适。
除了时机之外,这一根本问题也是总统多数派内部争论的焦点,包括欧洲选举复兴党候选人瓦莱丽·海耶 (Valérie Hayer), 和副手贝尔纳·盖塔之间的争论。即使在国际组织内部,法国的矛盾态度也显而易见。在联合国,法国支持接纳“巴勒斯坦国”成为正式成员。
法国支持两国方案,为何不承认巴勒斯坦?
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法国承认巴勒斯坦将被视为外交侵略行为,或至少是政治制裁。我们看到,在马德里上周承认巴勒斯坦后,以色列做出了强烈反应,甚至召见了西班牙大使。然而,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在讲话中明确表示,这并非针对犹太国家的制裁。外交关系决策的认知至关重要。
法国过去一直不愿迈出这一步,原因有二:首先是战略层面,自尼古拉·萨科齐担任总统(2007-2012)以来,法国一直试图加强与以色列的关系,以色列已成为法国在中东的主要盟友。
前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但也冒着打破法国在巴以冲突问题上传统平衡立场的风险。最后,埃曼纽尔·马克龙致力于支持以色列,他认为以色列是“新创国家”的典范。第二个原因则更为内在因素,既与法国的“纪念性历史”有关,也与法国庞大犹太人社群的影响力有关。
以及其他西方国家……
西方国家的论点往往相同。对美国、德国或法国(程度较轻)来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必须先达成和平协议,才能宣布表示承认。但这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承认是一种单方面、自由且酌情的行为,不能附加任何先决条件。美德法三国的这种立场仅仅反映了不想冒犯以色列的愿望。
为什么最早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往往是那些西方国家的前殖民地国?
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阿尔及尔发表宣言,宣布巴勒斯坦独立。随后,一些非洲和亚洲国家基于自身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历史经验,纷纷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些年轻的国家,诞生于民族自决原则,尤其受到二战后去殖民化国家的珍视。因此,这些国家支持巴勒斯坦人的诉求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个故事在国际舞台上依然鲜活地存在,尤其是在当时拥有77个国家的联合国集团(现已有130个国家)。这个团最初创建的理由是为了让那些最不发达的国家能方便表达自身的诉求,其中包括了巴勒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