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智库"国际暨战略关係研究所"(IRIS)发布报告,强调台湾海峡攸关全球供应链及欧洲利益,法国应预判一旦紧张情势升级可能发生的混乱,在外交、经济和军事上部署应对措施。
中央社报道,IRIS本月发布"台湾海峡面临竞争和潜在危机考验:法国的战略挑战和选择"报告,阐述台湾海峡极具战略重要性,乘载全球20%以上的海洋运输,2024年运输总额达2万4500亿美元,且是中美之间因战略竞争、技术竞争、意识形态对立而形成紧张关系中的焦点。
此外,台湾在全球半导体生产方面占据核心地位,制造高达9成的最先进芯片。由于法国与欧洲的利益与海运安全、技术供应链紧密连结,一旦台海军事冲突升级,可能衍生严重影响。
报告称,自2018年以来,法国将自身定位为印度太平洋区域的重要势力,希望透过捍卫多边模式和伙伴关系,成为一股"平衡力量",继而为夹在中美之间的国家提供"第3条道路"。
报告整理台海危机的多种假想情境,包括局部隔离以至全面封锁、精准打击和高密度网络攻击,以及实际入侵。其中入侵对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友发生直接、立即冲突的风险最高,其政治、军事和人员代价对中国来说也是有风险的赌注。
报告指出,台海军事情势升级将严重影响全球经济,欧洲和法国也躲不过,先是供应链和贸易往来突然中断,最受冲击的将是汽车、电子、电信等最依赖亚洲进口零件的产业。
贸易往来中断也将促使能源和原物料价格上涨,战略性原物料和零件短缺也将阻碍工业生产及对亚洲出口,并引发金融市场动盪。
欧洲韧性将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分别是供应链多元化,以及强化欧洲半导体等战略性零件生产。
在台海情势升级的情况下,报告针对法国可采取的立场提出建议。
首先是在外交上寻找解决方案和施压。法国可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出决议,呼吁缓和局势并尊重台海现状,也可在七国集团(G7)采取同样行动,成立临时的志愿联盟。如果谈判失败,可考虑对中国采取渐进式外交措施,例如加强与台湾的外交联系。
其次是保护和撤离侨民、强化区域军事部署,以及保护在台湾的企业、拟定产业紧急计画和经济支援措施,一旦危机加剧,法国和欧洲国家可啟动战略储备、重组供应链。
此外,基于台海航行自由对贸易、经济和全球秩序至为关键,法国可确保航线安全,依据事态升级的性质,盟国之间可商定维持海上往来畅通或建立替代航线的措施;万一情势恶化,也可与美国海军、欧洲及亚洲海军联合作战巡逻,展示海上吓阻力。
报告结论部分写道,台海情势升级和高强度冲突的假设已不只是预测,而是越来越有可能在10年内发生的战略情境,法国面对这样的前景,不能仅持观望态度,应预判可能出现的混乱,加强目前规模不足的区域民事和军事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