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报告:师资短板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AI教育推广的最核心障碍

resize,w 1024

论坛现场。主办方 供图

9月26日,《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数字素养教育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人工智能时代数字素养教育论坛上发布。关于我国人工智能教育面临的挑战,《报告》指出,资源供给与师资队伍短板突出。师资短板成为最大瓶颈,师资队伍的质与量,已成为制约人工智能教育推广的最核心障碍。

《报告》指出,在我国的人工智能课堂教学实施中,不定期AI主题活动和社团活动是多数学校通识教育的主要形式,校外教研活动、智能识别体验、科技节等是最常见的AI教育实践活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区本教材/资源包是学校AI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小学、初中、高中课程内容的阶段式、螺旋式上升特征明显:可视化编程是小学AI教育中普及最高的;生成式AI应用体验在初中AI通识教育中覆盖最广;高中AI通识教育注重理解技术特征和跨学科整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关于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报告》指出,一方面,政策推动与区域实践不均衡;另一方面,资源供给与师资队伍短板突出。资源供给方面,缺乏国家级的公益性、开放性人工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市场上优质教育资源成本较高,且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学校无力承担。师资方面,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毕业于非AI相关专业,自身的人工智能知识、技能与教学法储备严重不足。针对在职教师的培训体系不完善、覆盖面窄、内容陈旧,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师资队伍的质与量,已成为制约人工智能教育推广的最核心障碍。

此外,还存在测评体系与导向滞后、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测评方面,《报告》指出,当前的评价方式仍多以传统的知识考查和结果评价为主,无法有效衡量学生在计算思维、创新能力、人机协作、伦理判断等核心素养上的成长。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利用AI技术本身开展人机协同、全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新型评价模式,导致教学与评价脱节,未能发挥“以评促学、学评融合”的导向作用。协同育人方面,《报告》指出,超过六成的家庭和学校之间缺乏合作机制,突显了家校协同建设的薄弱环节。超过一半的学校未进行校企合作,近四成的学校与高校开展合作,多数学校尚未与高校建立合作机制。

《报告》建议,构建涵盖AI认知、AI能力、AI安全与伦理的“三位一体”的青少年AI素养体系,通过“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路径培养青少年AI素养。

关于青少年AI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报告》提出: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二是要着力创新课程体系与资源建设,确保优质教育供给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尽快研制并颁布统一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标准》;三是要破解师资短板,构建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包括设置专门的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培训体系、实施教师专项培训计划等;四是要创新评价机制,推动构建“学评融合”的新范式;五是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形成多方协同育人的合力。

本次人工智能时代数字素养教育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论坛主题为“智启未来:共筑人工智能时代数字素养教育新生态”。《报告》由北师大新传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在论坛上发布。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