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重现中国文艺的“觉醒年代”,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国庆上演

“这是对文艺先辈的一次致敬。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抗战岁月,也是中国文艺的‘觉醒年代’。抗战中的文艺先驱,不仅记录历史,更参与历史、塑造历史。观众通过舞台,可以看到中国14年抵御外寇的文艺名家们的抗战心路。”10月4日晚,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拉开本轮演出序幕,该剧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在演出前表示。

《抗战中的文艺》宣传短片(02:20)

作为入选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该剧以波澜壮阔的笔触,展现1931年至1945年胸怀爱国之志的文艺家们寻找中国出路,用文艺的方式求索与奋斗,最终汇聚延安,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本轮演出将持续至10月7日。

resize,w 1024

本轮演出海报

“屏,是舞台上的一个‘角儿’”

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内,恢宏的旋律响起。多媒体屏构筑的“抗战博物馆”内,历史画卷徐徐展开,鲁迅看报的身影、重庆雾季公演的人潮、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珍贵照片接连浮现……

舞台上,演员们以“歌队”形式肃立,齐声诵读抗战时期文艺家的宣言,庄严的仪式感瞬间笼罩全场。

resize,w 1024

本轮首演剧照

“文献剧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史料‘活’起来。我们不仅还原历史场景,更致力于捕捉人物的精神内核。”田沁鑫坦言。该剧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首部文献话剧,主创们以守正创新的创作态度,深入挖掘散见于档案馆、回忆录、影音资料中的历史片段,将鲁迅的杂文、茅盾的日记、聂耳的曲谱、丁玲的延安纪实等珍贵素材熔铸于舞台。

舞台通过机械装置与投影技术的巧妙调度,构造多重时空,观众仿佛步入一座“可感可触的抗战文献博物馆”。田沁鑫介绍说,该剧探索性尝试在舞台上构成现代“抗战博物馆”结构,将纪录片、人物纪录片结合演员表演进行“虚拟修真”。“屏,不再是舞台的背景板,而成了戏眼之一,是舞台上的一个‘角儿’。”

“不仅是表演挑战,更是精神洗礼”

剧中,萧红、萧军等东北作家为抗战奋笔疾书,老舍在日军炮火声中弹落书本的灰尘,郭沫若于国难之时返回祖国,丁玲奔赴延安,巴金在寒夜中创作《寒夜》,聂耳探求中国音乐出路谱写出《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怀揣爱国之志写就《黄河大合唱》……

resize,w 1024

本轮首演剧照

该剧集结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创作与表演的中坚力量,并联手来自电影、音乐、美术等领域的顶尖创作者。段奕宏饰演鲁迅,陈建斌扮演老舍,孙红雷饰演金山,廖凡饰演巴金,田雨扮演茅盾,李光洁扮演夏衍,万茜扮演丁玲,宋佳扮演萧红,还有刘端端、吴彼等国话优秀演员的加盟,将影像出演的新形式,推向精彩。

本轮演出现场集结了王挺、关晓彤、罗一舟等多位实力中青年演员。他们以“歌队+角色”的双重身份,完成从叙事者到历史人物的无缝转换。剧组在排演期间,组织集体研读文献、研讨角色。演员们通过深入理解角色的作品与人生选择,在舞台上实现与先辈的灵魂对话。

“扮演抗战文艺家不仅是一次表演挑战,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在剧中饰演聂耳的罗一舟表示,聂耳先生的一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不与生活接触,不为生活著作,不锻炼自己的人格,就无法产生伟大的作品。’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投入创作。”

resize,w 1024

本轮首演剧照   关晓彤(左二)饰演秦怡

关晓彤在《抗战中的文艺》中扮演中国话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秦怡。虽然远隔了半个多世纪,但同为女演员的身份,让关晓彤找到角色的共鸣点。“秦怡前辈非常的坚强勇敢,而且她有精湛的演技,包括对表演的热爱。我希望通过我的陈述把这份精神传递给现在年轻的文艺工作者。”

文艺薪火在青春接力中传承

本轮演出排练期间,澎湃新闻记者获邀走进国家话剧院的排练厅,青春的朝气迎面而来。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大家都在打磨。不是简单地模仿历史人物,而是通过深入研读史料、理解人物精神,努力与先辈们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resize,w 1024

排练照 罗一舟(中)饰演聂耳 

当聚光灯亮起,舞台上的他们不是教科书里泛黄的名字,也不是纪念馆中遥不可及的雕像,而是一群眼中有火、心中有光的青年——正执笔为枪,以文艺为盾,在烽火连天的年代里呐喊前行。

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前身——剧院的起点始自延河岸边,1941年成立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与剧中提及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有着非常深的渊源。这支来自延河岸边的文艺队伍,始终秉承革命传统,到群众中去,为人民创作演出优秀作品。

自2022年首演以来,《抗战中的文艺》凭借精益求精的匠心制作、严谨壮阔的史实呈现,收获了诸多好评。有观众N刷演出后感叹,“从未从文艺的角度去看抗战的历程,这些历史的碎片拼凑出的不仅是一段民族的不屈抗争史,也是一幅中国文明在世界大战背景下不断挣扎、最终获得胜利的图景。”

resize,w 1024

本轮首演 演员集体谢幕照

《抗战中的文艺》不仅再现历史,更致力于唤醒当代观众的文化认同。今天,通过舞台艺术让文艺先驱的精神重生,是为回答时代之问——文艺何以凝聚一个民族?在那段烽火岁月中,先辈们用文艺守护的是文明的根脉;而在今天,当代文艺工作者通过舞台让他们的精神重生,正是为了传承这份力量,在新时代继续砥砺前行。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