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前司法部长罗伯特·巴丹戴尔 按计划于周四晚间,也就是废除死刑的纪念日,进入共和国的先贤祠。他将成为第79位被列入“先贤祠”的人物,其中仅有五名女性。
推荐把巴丹戴尔送入共和国“先贤祠”供奉的这一想法由前教育部长伊丽莎白·博尔纳(Élisabeth Borne)于今年8月提出,并引起了一些共鸣。祖国难道不应该“感谢伟大的女性”吗?而不仅仅是“感谢伟大的男性”,这些正是人们在这位名人先贤祠山墙上所看到的铭刻字句。
“如果女性仰望星空时,社会没有充分认可她们在历史中的地位,那么我们就是在向她们传递一个矛盾的信息,”伊丽莎白·博尔纳说道。“我们必须就先贤祠山墙上所铭刻的这句格言展开辩论:‘致(男)伟人,对其感恩的祖国。’”
虽然其背后的原因尚有争议——尽管当代人往往会忘记这一点,“男人”这一词就应该涵盖两种性别,但这种可能的改变并非首例。
自18世纪以来,由于政治体制的变迁,先贤祠山墙上的铭文曾被多次擦除和修改,直到1885年才最终确定了现在的版本。
座右铭之争
先贤祠由路易十五委托建筑师苏夫洛建造,最初是一座教堂,其山墙饰献给女圣人日纳维芙。但在1791年,法国大革命将这座纪念碑改造成一座共和国庙堂,“旨在安葬伟人的骨灰”。
在此过程中,拉丁文座右铭刻字被擦去,取而代之的是著名的“献给伟人,感恩的祖国”。正是时任巴黎总检察长兼省长的司法部长埃马纽埃尔·帕斯托雷特 Emmanuel Pastoret 成功地向制宪议会建议铭刻放上这句话。
政权更迭带来了山墙饰文的又一次变革。1814年,复辟时期,雕刻家易-皮埃尔·巴尔塔尔受命创作了一座雕塑,描绘了一个被荣耀环绕的十字架。与之相配的刻字“(男)伟人”雕像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路易十五献给女圣人日内维耶芙教堂的题词。新的山墙饰也明确由路易十八设计。
十年后,七月王朝灭亡,这座建筑成为“荣耀圣殿”。它的面貌再次改变,“伟人”们再次出现。雕塑家大卫·德昂热受命创作一个新的寓言,铭刻提字为“祖国将王冠赐予伟人,无论平民还是军人,自由将王冠赐予他们,历史将铭刻他们的名字。”
绿党议员Sandrine Rousseau 的建议
我们本可以就此打住,但在第二帝国时期,先贤祠再次成为一座教堂时,刻字铭文再次消失了。直到1885年,它的用途才再次改变。在维克多·雨果去世后的第二天,先贤祠以“感恩的祖国”刻字来迎接这位法国大文豪。
如今,“关于女性在先贤祠地位的争论,使人们对一段铭文的现实意义产生了质疑,因为在那个时代,杰出人物不可能属于男性以外的性别。” PUF出版社出版的《先贤祠之旅》一书的作者菲利普·贝拉瓦尔如此认为。EELV绿党议员桑德琳·卢梭在《观点报》上则建议换成新的铭文:“献给您,在此,平安,感恩的共和国。”
即使座右铭不变,先贤祠也能接纳更多“伟大的女性”。目前只有七位女性入选,而男性则有77位。除了索菲·贝特洛(1907年,马塞兰·贝特洛 Marcellin Berthelot 之妻)和梅利内·马努希安 Manouchian (2024年与其丈夫米萨克 Missak 合葬)之外,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玛丽·居里夫人(1985年)、热纳维耶芙·安东尼奥·戴高乐(2015年)、热尔曼·蒂利翁(2015年)、著名女权运动政治家西蒙娜·韦依(2018年)和著名美国出生的黑人女星约瑟芬·贝克(2021年)也已入选先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