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一秒间,上海港吞吐作业2标准箱。9月19日,上海港单昼夜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72395标准箱,再次刷新了在7月刚刚创造的历史纪录。
这是“上海速度”,是“上海流量”,也是上海在全球经济中的“枢纽链接”。
黄浦潮涌,通江达海。壮阔潮声里,新质生产力的脉动强劲。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以“大流量”助力新增量,以“大平台”蓄力新势能,以“大智造”锻造新优势,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稳定锚”。
“大流量”助力新增量
上海外高桥的海通国际汽车码头上,作业繁忙。每天平均有近4000辆中国制造汽车从这里启程,驶向全球市场。
今年1至8月,上海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70.3万标准箱,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其中8月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502万标准箱,刷新月度纪录。
联通中国与世界,把“港口流量”变全国“经济增量”,上海不断强化辐射服务全国经济发展的功能和能级。
——口岸大流量里,产业能级更高更绿。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8月,上海市进出口3874.3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出口1830.8亿元,增长17.1%。
“高增长数据里,藏着高质量密码。”上海市商务委外贸改革创新处副处长夏勇征说。
8月,上海市出口机电产品1253.9亿元,增长19%,占全市出口总值近七成,连续6个月规模破千亿元,其中,船舶、高端机床、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出口分别增长45.1%、43.7%、37.1%和39%。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里,今年初投产的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里,商用储能电池生产有序,将出口至澳大利亚等地。这一标杆工厂带动了上海全市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上海出口增长的新增长极。今年前8个月,上海锂电池出口272.8亿元,增长13.2%。
——客流大流量里,消费潜力持续迸发。
9月21日,“海洋光谱号”邮轮搭载4600余名旅客缓缓靠泊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其中外籍旅客数量超2500名。受益于免签政策的扩围和优化,正在打造“入境游第一站”的上海,今年上半年入境游人数累计达415.8万人次,同比增长37.73%。
更旺盛的人气,更多元的文化,更新奇的体验,正在带动上海成为国内快乐经济、潮玩经济等新兴业态的前沿地标。到上海打卡全球开园规模最大的乐高乐园,到南京路泡泡玛特旗舰店选购心仪潮玩,到豫园逛逛老铺黄金,成为越来越多“90后”“00后”入境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数据显示,今年8月,迪士尼乐园日均入园人数同比增长5.3%,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上海乐高乐园日均客流环比增长74%,累计实现营收超过2亿元。
——资金大流量里,外商投资信心更足。
24小时实现数证齐发、拿地即开工,这是以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法雷奥命名的“法雷奥速度”,也是中国和上海优质营商环境的“金名片”。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法雷奥新制造基地近日在嘉定区正式启用。专程访华的法雷奥集团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夫·佩里亚说,新工厂建设得到了中国和上海的大力支持,“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我们选择在上海和中国持续加码的重要原因”。
今年1至7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达3624家,同比增长3.1%。目前,全市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1050家,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到623家,上海作为我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中的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
“大平台”蓄力新势能
9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在上海成立,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在亚太地区首个一类中心,也是我国践行全球治理倡议,为世界STEM教育治理提供的一项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9月24日,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在上海正式运营,并推出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服务平台及数字资产平台三大业务平台;
纽约当地时间9月26日,中国宣布将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上海建立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
9月以来,一系列国际化平台纷纷选择上海。如同“能量池”和“反应堆”,这些国际化平台集聚全球高端资源,将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持续增长积蓄、释放强大能量。
“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意味着上海要承担更多的桥头堡功能,引进来、走出去,进一步强化全球资源配置、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合作。”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说。
帮助企业出海弄潮、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上海这个“大码头”可以做什么?
上海最新授牌“长三角重点产业数智公共服务平台”之一的“海智在线”,正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帮助全国70万家中小企业升级“全球接单”能力。
浙江一家生产保温杯内胆的小工厂,通过海智在线AI工具“以图搜图&以图搜厂”功能,匹配到航空航天领域高性能储水装备内胆的订单,大幅提升了企业盈利水平;之后,企业再次被推送到医疗器械行业,生产出具备真空层的胰岛素保温存储装置……
海智在线副总裁刘海涛说,在制造端,平台用超过200个标签对70万家中小工厂的设备、产能、经验等要素进行详细标注,而在生产端,则用超过150个标签对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万买家,以及他们发布的百万张经过标注的零部件图纸形成数据库。装备了一系列数字化和AI工具的海智平台,正帮助海量的中小企业低成本嵌入全球产业链创新版图。
聚焦生产线数字化改造的黑湖科技,帮助千万家中国纺织企业实现智慧化生产的致景科技,深耕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的上海泓明供应链……一大批服务性功能性平台利用上海信息集聚、人才密集、产业枢纽的特性,为产业链各方赋智赋能,帮助它们站上“云”端,“链”动全球。
“上海大力发展以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等为代表的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在部分领域形成了先发优势和集聚效应。”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说。
“大智造”锻造新优势
近日,全球“灯塔工厂”的最新一批名单正式揭晓,上海再次入选一家先进制造工厂,成为中国“灯塔工厂”最多的城市之一。
车间明亮净洁,自动化生产线井然运转,机器人与人协同作业……走进2024年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的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100多台机器人和10台智能AGV在这里“工作”,大数据、5G、AI等先进技术被融入了生产运营的全环节。
“我们不是无人工厂,而是‘人-机-智’三位一体协同理念的工厂。”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冒飞飞说。工厂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了63%,工厂人均生产效率提升了82%,订单生产交付时间缩短67%,过去四五年的新产品上市时间压缩至最短6个月,实现了极速“上新”。
“‘十四五’期间,上海累计建成7座世界灯塔工厂、培育28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完成1000多个智能制造场景推广和落地应用。”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说,目前,上海已建成智能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带动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
智能领航制造,赋能千行百业。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具身工业成为最为亮眼的“新赛道”。傅利叶展台上,多个人形“机器工人”围绕着模拟产线,分工明确,协同作业,完成了从料箱搬运、物料传送到分拣的全流程闭环操作。瞄准具身工业这一新赛道,傅利叶展示了其最新的基于GRx系列人形机器人打造的工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带来了多机协同与自主作业相结合的未来工厂运作模式。
“太精彩了!”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不少外籍观众举着手机,掏出本子,专程到机器人展区来,记录下中国机器人的“硬核实力”。作为全国首个把机器人密度纳入统计的地区,预计上海2025年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将达到每万人500台。
从持续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抢抓“新赛道”,谋划未来产业,上海正努力打造高端制造业强劲增长极,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施工图”变“实景图”。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上汽制造基地内,数百台机器人正在完成复杂的工艺流程,一辆辆上汽与华为联手打造的“尚界”H5正从生产线上“跑”下来。开启预售以来,这款搭载了华为ADS 4.0高阶智驾系统和鸿蒙座舱的新车小订突破16万台,“上海造”汽车新品在市场上迎来了高热度。
“汽车作为‘科技生命体’,不仅要有‘智慧脑’,还要具备‘健壮身’和‘强劲心’。”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说,上汽正在同步推进从L2级辅助驾驶到L4级自动驾驶的技术攻关与应用,“端到端”智驾大模型已量产落地。上汽还加速建设“创新产业生态圈”,带动汽车产业链上更多科技创新突破。比如,与清陶科技等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发的第二代固态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续航达成率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0%,年底即将量产。
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上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汽车产业产值增长10.6%,三大先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6%,特别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分别增长12.2%和12%。
“以高端智造加速拥抱新质生产力,用数智变革全面激活发展新动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力,上海高质量发展潜力和韧性更加强劲。”上海市经信委综合规划处处长陈斐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