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脱维亚议会近日围绕是否退出《伊斯坦布尔公约》引发激烈争议。这项欧洲人权条约旨在打击针对女性的暴力与家庭暴力。10月31日,拉脱维亚议会以56票赞成、32票反对、2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退出公约的动议。然而,这一决定在拉脱维亚国内外引发强烈反响,总统埃德加尔斯·林凯维奇斯随后行使宪法权力,将相关法律退回议会,要求重新审议。
拉脱维亚总统林凯维奇斯在致议会的信中指出,在同一届议会任期内既批准又退出该公约,“向拉脱维亚社会和国际盟友传递了自相矛盾的信息”。他强调,拉脱维亚若退出“伊斯坦布尔公约”,将成为首个放弃国际人权条约的欧盟成员国,因此必须认真评估此举是否符合“欧盟条约”中的“忠诚合作”的原则。总统还建议,由于该国将在明年10月举行议会选举,退留问题应留待下一届议会处理。
“伊斯坦布尔公约”由欧洲委员会制定,截至2019年已有45个国家和欧盟作为整体签署,旨在统一欧盟成员国对女性暴力受害者的保护标准。然而,该公约自签署以来,一直受到欧洲部分保守派的抵制,他们批评其中关于“性别”的内容,是社会概念的表述,认为这助长了“性别意识形态”和“激进的女权主义”。
在拉脱维亚,退出该公约的行动由反对党于9月发起,执政联盟中的农民与绿党联盟也要求退出。他们表示,拉脱维亚现行法律已足以保护女性,无需依赖国际公约。
上周,数千名拉脱维亚公民在首都里加举行集会,抗议退出“伊斯坦布尔公约”,呼吁政府继续履行欧洲人权的义务。
欧盟委员会在投票当天回应称,即便拉脱维亚退出公约,也必须继续遵守有关保护女性的国际规则。拉脱维亚总统随后呼吁议会将新的表决推迟至明年选举之后。11月初,议会同意了这一提议,正式决定将相关投票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