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呼吁多年的“成立徽州研究院”的建议终于成为现实。
先来看“黄山发布”的新闻报道:
11月15日上午,徽州文化研究院(徽学研究院)揭牌活动在屯溪举行。安徽省副省长孙勇,黄山市委书记丁纯出席活动并为研究院揭牌,安徽省文旅厅厅长周明洁,安徽省社科院院长余三元,黄山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左龙,市领导汪凯、程寄县等参加。
丁纯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徽州文化研究院(徽学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黄山市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保护好、传承好这一脉灿烂的文化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成立研究院是我们扛起时代使命、回答文化命题的重要举措。期待以此为新的起点,聚合研究力量、集聚文化人才,更好推动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希望研究院做深研实证的引领者,让徽州文化更好地展示于当代、流传于后世;做赋能发展的践行者,让徽州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做对话世界的推动者,让徽州文化在交流互鉴中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
余三元在致辞中指出,徽州文化研究院(徽学研究院)的成立对于系统挖掘、整理、研究、弘扬徽州文化,提升安徽文化的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未来,省社科院将以更高站位、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精神与徽州文化研究院在各个领域开展合作,共建学术平台、共促人才交流、共享智库资源,共同谱写发展新篇章。
早在2021年初,我就在自己的短视频节目中明确提出应最大程度地争取支持,及早设立独立建制的徽州研究院,并明确为正厅级事业单位。
我当时即建议,这一工作上可以参照早已蜚声海内外的敦煌研究院,下可以参照2021年初山西设立的云冈研究院。当时黄山有关方面将徽州研究院设立在黄山市社联下面的做法可能很难起到推动徽州文化研究的目的。
到2023年8月,我又在黄山区域广泛传播的《理解城市|黄山:重构“黄山”和“徽州”的双重想象》一文中持续呼吁:“应尽早设立独立建制的徽州研究院,并争取省里支持明确为正厅级事业单位。很多人可能会说,难道没有独立建制、没有相当级别,我们就做不成事情了吗?我想说,如果有独立建制、有相当级别,我们可以做成更大的事情。”

我当时这样写道:“公开谈一个研究机构的级别及性质并不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相反,级别就代表了一个省对一个地域文化的重视程度,就代表了徽州IP打造的新起点。”
上述有关徽州文化研究院(徽学研究院)的新闻稿没有对研究院的级别、性质、隶属关系做相应说明,不排除万事开头难,诸多细节尚未明确。
但“成立徽州文化研究院(徽学研究院)”这一举措标志着“徽州研究”终于迈出了建制化的实质一步,研究院级别、性质、隶属关系等细节问题可以在往后进一步争取、夯实。
从这个意义上,要给为徽州文化研究院(徽学研究院)成立接力付出心力的所有人点一个大大的赞。
我肯定不是第一个提出要在黄山市范围内“成立徽州研究院”建议的人,但我这些年一直在坚持呼吁。我撰写的文章曾被广泛流传为很多人阅读。这是舆论呼吁与地方党委、政府的一次双向奔赴。如今,这一共同努力终于有了一个实质性的结果。
近年来,新型媒体智库建设成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热门话题。媒体如何构建新型智库?媒体人如何参与公共治理?
有些媒体人总认为,自己的建议应该马上为地方党委、政府采纳。这也是对地方党政运作的一种误解。很多事情牵涉面很广、涉及的层级很多,需要统筹全盘考虑,推动起来可能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时间,也可能最终还是难以落地。
作为建议的提出者,我们要相信时间的力量,也要相信地方党委、政府的诚意。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立徽州研究院”一事造就了一个官方和民间善意互动的范例。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