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出现经济好转但失业率仍然高企的现象,港府高层则偏重唱好经济前景,更扬言市面气氛好转后,失业问题自然会下降。但这一看法与经济学者观点有明显出入。有学者指出,若香港输入外劳政策不改变,失业问题不容乐观。
香港 7至 9月的失业率为3.9%,创三年新高,但港府并未叫停输入外劳,也未有针对性政策来缓解失业问题,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16日)早出席电台节目时,向外界发放「定心丸」,表示香港第三季经济表现良好,股市和楼市交投活跃,整体旅客人数增加超过一成。他预期,在市面气氛良好下,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消费信心提升,失业率有望由现时升至3.9%的位置得到缓解,甚至回落。
陈茂波还表示,香港部分行业受惠于经济转型,劳工及福利局已为受影响者提供培训班,协助他们实现行业转型。
然而,经济学者对政府高层观点持不同看法。冠域商业及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关焯照指出,香港经济复苏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大部分行业仍面临裁员问题,不能乐观认为经济增长必然解决失业。他建议港府推动银发经济,增加政策引导,使市民留港消费,以带动其他行业经济复苏。
经常在网上频道评论香港同时出现经济好转和失业率回升的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认为,香港经济受惠于金融业复苏无可争议,但建筑丶餐饮和零售等行业失业率高企,原因在于输入外劳政策丶港人北上消费,以及新兴科技导致部分职位永久消失。不能简单以「经济好转带动消费和就业」的传统思维来分析。
他指出,如香港输入外劳政策不改变,政府不应指望单靠培训帮助从事建筑丶零售丶餐饮的人士转型至科技等新行业,这顶多「把建筑业从员工转为外卖平台送餐员」,仍有部分本地工人因政策和市场环境不同,难以跨行业就业,无法重新进入劳动市场。
面对结构性失业问题,他认为港府要提出新思维和政策去应对,例如可向输入外劳的雇主征收外劳税,成立基金发放予受外劳政策影响的建筑工人,或向想转型的工人提供补贴,协助其学习科技技能,甚至转型成为YouTub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