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届气候峰会进入最后阶段,周五推出的第二份文本引发强烈反响。以哥伦比亚为首的要求走出化石能源的国家强烈抗议该文本中并未提到走出化石能源路线图的内容,气候受害国对文本中的气候援助资金不够明确以及数额存在不确定性提出质疑,总而言之,会场到处可以听到的是,文本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目前各方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谈判,预计最迟周六下午应该就峰会最终文本进行表决,不过,文本内容将会是什么?目前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亚洲协会的中国气候政策研究专家李硕认为有两种可能,或者是就现有的版本表决,或者是修改后可能完全不同的版本,不过法国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关系学院(IDDRI)的负责人特里耶 ( Sébastien Trayer)则认为 峰会最终很可能就现有的版本进行表决。
会场对中国拒绝接受走出化石能源路线图的立场颇为关注,有消息说,中国认为该路线图未被列入议程,并未经过会场正式讨论,因而不符合规则,中方无法就未经讨论的文本投票。
就此,特里耶先生向法广阐述了他的理解,他说:我认为中国完全有权认为,如果某项内容不在议程上,就不能进行表决。巴西的外交技巧多少有些游离于程序之外。所以我们理解,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可能会在某个时候说:“你们做得太过分了。”但有意思的是,在贸易等诸多问题上,中国却接受了同样的做法。对此,我唯一的解释是,或许中国也有自身不接受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文本的理由,因为中国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逐步淘汰煤炭,而不是让气候大会(COP)就此做出决定。为什么中国坚持在这个程序性问题上,而不是其他问题上,要采取这种做法呢?中国今年秋季发布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NDC,本质上是中国的气候行动计划)几乎没有提及逐步淘汰煤炭,而是主要关注可再生能源的部署。然而,如果中国想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那么在未来十年内,煤炭的淘汰速度必须相当快。因此,或许中国不希望国际协议规定其煤炭淘汰计划,因为这或许会对中国的产煤省份产生影响,所以中国希望能够掌控自己的节奏。我们将深密切关注中国的“十五”规划,看看它在多大程度上不仅纳入了可再生能源的部署,而且也纳入了煤炭的淘汰计划。
奥尔登·迈耶(Alden Meyer)是E3G的高级合伙人,主要研究美国和国际气候政策与政治。他同时也是Performance Partners的负责人,该公司为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客户提供一系列咨询服务。他在接受法广采访时就中国在化石能源路线图问题上的立场评论说:我认为虽然他们已经公开表示需要进行多边合作,但我们正式了解到,中国是强烈反对化石燃料转型路线图的国家之一。尽管两年前在迪拜会议上,他们接受了关于摆脱化石燃料和能源领域需要转型的措辞,所以我们对他们在幕后采取的行动感到困惑。但如果我们明天期待到达终点线的话。中国确实需要挺身而出,与欧盟、巴西等大多数国家以及其他主要参与者一起发挥领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