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色回忆的回答
这什么滞后一年的旧闻?
B站砍收益这个事情,一年前知乎就讨论过了:
UP 主爆出 b 站的创作者激励改版后收入暴跌,最高跌幅达 90%,如何看待这一改动?
现在媒体把这个事情又拿出来说一遍,只是因为有大UP大张旗鼓的停更了,产生了一定的话题度。
实际上,类似的停更在这一年里已经不知道发生了多少,“象征性更新”、“只更商单”、“转战YouTube”都是很常见的情况,没有被报道只是因为“新闻价值不高”。
B站自己公布的那个分成数也是数字游戏,具体的辨析我在财报回答里批评过了:
B 站 2022 年总营收同比增长 13%,然而净亏损 75 亿元也同比扩大,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是什么呢?
是B站经营不善?是不加贴片广告?还是游戏业务不行?
上面这些是B站经营不理想的理由,却不是B站减少内容收益的理由,B站减少内容收益的真正理由是——这些内容根本没有产生任何商业上的切实收益。
无论小说、漫画、音乐还是游戏,内容收益颠扑不破的商业逻辑是:需要内容的消费者付费给制造内容的生产者。
不管是在网络中还是实体里,买书,买漫画,买CD,买游戏都遵循这个逻辑,有些例子看似免费,实际上也要回归到这个逻辑中。
比如:
gacha游戏免费游玩,消费者最终以一种价格歧视的方法(抽卡)对角色付费
在电视台上看日本深夜动画并不需要额外花钱。但绝大多数日本商业动画是作为对某种实体产品(小说、漫画、音乐、IP授权的产品)的宣传而存在的,消费者最终消费在动画锚定的商品上,动画本身是个广告。
HBO,网飞支付会员费就可以观看所有内容,消费者整体给平台一笔钱,然后平台用这部分钱去自制内容或者买高质量内容。消费者依旧是付费给生产者的,只不过有了平台这个中间渠道商。
但是,B站UP主这一领域里不存在这个商业逻辑。
观众看UP主的视频并不用付费,UP主也没办法从观众那里获得流量数据之外的任何东西(那点充电我就不算了)
B站给UP激励是为了站点发展,是B站和UP之间的商业关系,观众并不直接存在于这个关系里,所以当B站认为站点发展可以暂缓/没钱的时候,这样的商业关系自然就会破裂——
平台不是内容的消费者,平台需要的只是流量,流量和内容的好坏并没有必然关系。
有人可能会说——你说的不对,这一定是因为B站不够给力才导致的结果,你看YouTube这个广告分成就让创作者收入不少。
YouTube的收益的确不低,但YouTube模式的前提是:世界只有一个YouTube,形成规模效应。
我们假设B站管理层是千年不遇的经营仙人,那么B站真的能发展到“去国际市场分一匙羹”的地步吗?
这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去年的收入数据,YouTube的数据下跌了一些,财报对此的解释是:
除受到广告支出整体回落的影响外,YouTube在短视频方面还面临来自TikTok的激烈竞争。
嗯,然后TikTok现在面临什么情况?
地方保护主义谁也不能免俗,这个世界上要是真的“谁技术高,谁经营好,谁就能获利”,那世界早就大同了。
YouTube学不得,那能学抖音吗?
或许可以,字节的商业逻辑是——用大数据搞出海量“内容”吸引流量+充当广告位,然后靠广告收入。B站如果想这么做,那就先要摒弃中长视频,因为在这个逻辑下,中长视频的意义很低。
综上所述,“B站减少UP激励,不少UP停更”这件事在过去就能预料到,也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大部分头部和腰部的UP对此心知肚明,新闻里提到的那几位,只要没乱花钱,之前的收益也已经让他们一定程度上财富自由了,只是现在收益不好所以不干了,没必要觉得他们很惨(包括LEX和敖厂长,他们只是把好牌打糊了,名声彻底完蛋,不等于他们没赚到巨额金钱)。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
内容生产者该何去何从?
三四年前,B站UP的收益还蒸蒸日上,烈火烹油的时候。私下聊天里我就和当UP的朋友们达成了观点一致:
如果想做内容生产者,那就去做那些真的可以把内容卖给消费者的内容生产者(或直接把内容卖给甲方的垂直广告商),而不是指望平台激励的流量UP主。
据我观察,日本ACG行业基于出版业的那套运转体系,在我国正在以一种外在新颖,内在逻辑一致的方式迅速生长着。当我们在这里讨论这条新闻的时候,很多UP数年前就做出了选择,有趣的事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发生。
只不过,这套东西太复杂也太萌芽,就不在这个回答里谈了,有空的时候找个合适的回答说吧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