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4月20日是联合国中文日,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近日向媒体表示,美国学生赴中国留学人数近来大幅下降,去年剩约700人。是什么因素让美国年轻人不再热衷前往中国?美中竞争架构下,在中国留学又是怎样的经验?

今年25岁的美国学生崔采善(Sam Trizza)去年9月抵达中国,开启他在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Hopkins-Nanjing Center,简称中美中心)一年的留学之路。这是他第5次前往中国,第2次造访南京;即便中间曾历经百年大疫,他没感觉中国有太多改变,除了一个地方:当地人对他国籍的臆测。

崔采善是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SAIS)硕士班学生,他去年9月前往南京,进行为期一年的留学交换。(本人提供)

“在2017年、2015年和2012年时,每个人看到我都会说:‘天啊,欢迎从美国来到这。’或是 ‘你是美国人,哇,这真酷。’ 但现在每个人都以为我是俄罗斯人,因为全中国有太多俄罗斯学生, ” 崔采善透过越洋视讯告诉本台记者。

美国赴中留学生变少 俄罗斯 “补位”

崔采善的经验显示出美中教育交流目前的惨淡情况,也反映了美中关系由热转冷的趋势。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任内,美中关系热络,他曾于2009年11月宣布 “10万人计划”,盼大幅提升美国学生赴中国留学人数;该计划于隔年5月正式启动。计划宣布后,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数据显示,美国学生赴中国留学人数出现些微攀升,曾在2011/12学年达1万4887人的高点。

不过,在那之后,美国学生赴中人数逐年减少。2019年新冠疫情后,下降幅度加剧,2021/22学年仅剩211人。伯恩斯近日告诉美联社,2023年下旬,在中国的美国学生只有约700人,“就一个对美国如此重要的国家来说,这个数字太少了”。

图三 (1).JPG
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的27岁学生李科林(Colin Richter)2022年夏天赴台湾学习中文,于观光景点九份留影。(本人提供)

与此同时,中国与俄罗斯积极强化双边 “无上限伙伴关系”,包括在教育领域。俄罗斯副总理切尔内申科(Dmitry Chernyshenko)去年12月访中时提到,俄罗斯参与超过100项中国教育计划,已建立27个附属于中国大学的共同教育机构,目前中国有超过8万名幼童与学生修读俄文。俄国总理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n)去年5月访中也指出,目前在中国的俄罗斯学生已达7500人。

崔采善认为,美国学生赴中国留学人数骤降,等于留下一个空白,而这个空白慢慢被俄罗斯填补。他说:“这也展现在国际舞台上。很显然地,也反映在因为我是白种人,所以被误认成是俄罗斯人上。”

疫情、经济、美中紧张等多重因素

谈到在中国的美国学生大幅减少的可能原因,美国芝加哥大学美籍华人政治学教授杨大利向本台表示,人数下降有多重因素,但最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美中贸易战的影响。

杨大利指出,2000年初,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与逐渐开放,许多美国学生对去中国留学趋之若鹜。他说:“很多美国学生实际上觉得,中国有很多机会在那里。不仅仅是学习语言,他更多的也考虑到将来可能在他的事业上,不管是在美国也好,还是去中国也好,都会有更多的机会。”

不过,杨大利表示,疫情爆发后,外国学生无法到中国就学,只能线上上课;再加上美中贸易战影响,双边联系大幅减少,美中航班数至今也仍然相对少,“所以很多人可能觉得,去中国的吸引力有所减少”。

担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SAIS)中国全球研究中心(China Global Research Center)主任的梅沙(Andrew Mertha)观察到,在他2018年加入SAIS前,美国学生赴中国留学人数就已经开始下降,但没有单一清楚原因。

梅沙指出,他听过不同解释。他举例:“有些人说,很多学生之所以想了解中国,是因为想去做生意,但当地经商环境变得更复杂。也有学生担心中国空污问题,但这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个阻力。所以针对人数为何下降,从来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但当然,新冠疫情再加上美中关系出问题,都会有影响。”

图四.JPG
李科林(右3)与台湾同学享用珍珠奶茶。(本人提供)

中国加强管控 安全成赴中隐忧

除了上述可能性,梅沙表示,安全也是美国学生其中一个隐忧,部分学者亦担心自身安全。

他向本台透露:“我有同事在香港,他们对于跨过边境(到中国)也会害怕、感到很紧张,所以尽量避免这么做。去年11月我人在那,他们都笃定我会被拘留,因为我要从香港飞到一个省城。我害怕到一早就出发,所以如果被拘留,还能赶得上飞机,但当然什么都没发生。”

梅沙解释,这份忧虑是由于偶尔会发生有人从中国到美国、或从美国到中国遭拘留,“虽然案件数很少,但引起非常多的舆论关注,导致人们有点把真实情况夸大。”

美国国务院去年7月发布旅游警示,以可能面临出境禁令、遭不当拘留等风险为由,呼吁有意前往中国的美国民众 “三思而后行” (reconsider travel) 。警示虽未提及特定案件,但当年5月,78岁的美国与香港公民梁成运在中国被以间谍罪判处无期徒刑;警示公布前一周,北京当局也通过《对外关系法》,明定政府有权对危害中国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行为,采取相应反制。

美国政府未公布有多少公民在中国遭拘留。华尔街日报2022年11月曾引述长期关注在中国遭拘留人士权益的中美对话基金会(Dui Hua Foundation)主席康原(John Kamm)估计,约有30位美国公民由于出境禁令无法离开中国,另有至多200位美国人遭不当拘留。

美中根本性差异 是推力也是拉力

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州、2022年夏天曾赴台湾学习中文的27岁学生李科林(Colin Richter)从未考虑过去中国念书。他表示,主要是因为相对于美国的自由社会风气,中国处处充满限制。

李科林告诉本台:“大概的想法就是,中国充满限制与言论审查,关于你能取得什么资讯、你能说什么。你需要有VPN,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些都把人们推开。” 此外,在他印象中,相较于台湾,中国也是一个比较 “反美” 的地方。

李科林进一步指出,他之所以选择台湾,一部分原因是他当时在美国交往多年的女友是台湾人,而她刚好人在台湾;另一部原因则是美台有较多相似之处。他说:“台湾社会开放许多,很大程度上也与美国比较类似,所以我认为比较容易适应当地文化。除此之外,由于签证因素,去台湾也比去中国容易。”

不过,对已在中国当交换学生近8个月的崔采善来说,台湾虽与西方世界有许多文化相似处,但美中之间的根本性差异,正是他认为必须亲身到中国的原因。他告诉本台:“在特定方面,我认为中国和我的国家截然不同。当然作为人类,我们永远都有相似处,但这些差异显著到必须到这来体验。” 

至于他如何克服在中国的种种限制,崔采善表示,对他来说,来到中国必须保持 “弹性”,接受当地的文化与政治现实,“我来到这里念书,也就默认接受我的微信受到监控。我是这里不到1000名美国(学生)的其中之一,我肯定我所说的每一句话某种程度都被录音,而我已经接受这个现实。”

台湾成为替代方案?

近年来,由于美中竞争白热化、孔子学院等由中国政府资助的海外教育机构因为引发国安疑虑而纷纷关闭,台湾逐渐被西方国家视为学习中文的另一 “安全” 选择。

抓住这股趋势,台湾积极协助欧美多国侨校或团体设置 “台湾华语文学习中心” (TCML),目前已在全球开设84所,其中66所在美国。与此同时,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数据,疫情前的10年期间,美国学生赴台学习人数从2008/09学年的597人,增加至2018/19学年的1270人,成长约2倍。

据在台湾教书超过15年、政治大学(NCCU)历史系美籍副教授周一腾(Joe Eaton)的第一线观察,与2019年相比,有更多外国学生到台湾参与短期交换学生计划。此外,他也发现:“我有教一堂研究所课程,我不认为2019年时有像这样,16名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学生。他们多数是美国人,但也有许多欧洲国家。”

杨大利也有类似观察。他告诉本台:“过去几年,尤其是学中文、或者希望到华语社会访问的学生,在很难去中国大陆的情况下,有些时候他们就比方说去台湾访问。因为实际上,过去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一些汉语项目最早是先在台湾,比方说师大,后来又搬到北京去。有一些据说也已经搬回台湾。”

杨大利表示,学生就那么几年时间,如果特别想学中文,却没有特别好的机会,对他们一生、对学业损失蛮大,所以有些学校还是支持他们能得到学习机会。

美留学生:中国在地经验难取代

崔采善虽认同台湾是学习中文一个可行的选项,他未来也希望能短期赴台湾念书或就业。但他强调,对真正想了解中国的人来说,在地经验仍难以取代。

“来到中国,这是(美中)关系精华之处。你必须了解中国,你必须与中国互动,不能只是与民主版的华语国家互动,而是需要与在政治、文化、经济和各方面都是美国的相反面互动,” 崔采善向本台说。此外,他认为,由于赴中国的美国学生人数减少,从未来求职角度来看,有中国在地经验的人会更抢手。

梅沙也表示,对于因为特殊原因不愿或无法前往中国的学生,他当然会建议他们改去台湾,“但对于那些想了解中国大陆经济情况、想研读当地政治与政策的人来说,并无法真的在台湾获得太多”。

谈到未来美中教育交流前景,梅沙指出,美国学生赴中国人数虽大幅下降,“但对真的想去中国的人来说,人数并没有改变,但这永远会是比较小的一群人”。他预测,整体数字可能会缓慢回升,但不太可能回到过去的高点。

但是,梅沙认为美中双方还是有可以做的,他呼吁美国政府应把学术交流 “去政治化”,中方则应更积极回应国内希望更多外国学者、学生造访中国的声音。

记者:徐薇婷       责编:李亚千     网编:伍檫愙


近日又传出,在日本任教的中国籍学者回到中国后失联。据日媒报道,在日本任教多年的六十一岁中国籍教授范云涛去年二月回中国后失联。这是继日本神户学院大学教授胡士云后,再次发生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学者从日本回中国后便销声匿迹的事件,因而引起日本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

日本媒体共同社连续两天报道了日本亚细亚大学城市创造学科的中国籍教授范云涛去年二月到上海后失联的消息。共同社引述多个日中相关消息,表示范云涛疑因病回中国治疗,原计划去年四月在大学新学期前回日本,但至今没有消息。他在日本的家人也无法与他联系,相信他有可能被拘捕。报道引述范云涛身边人士透露,他失联前,曾提过有被中国有关部门人员要求同行和接受查问,日本政府正在关注事态。本台曾尝试联络日本亚细亚大学了解情况,截稿前还没有回复。

失联学者与中国政府关系密切

兼任日本现代中国学会理事长的东京大学教授阿古智子对本台表示,早已有听闻范云涛到中国后失联的消息,学会对此感到遗憾,又说,其任教的大学已表示会保留教席。阿古智子表示,虽然与范云涛不熟,但曾有过公务接触,知道对方与中国政府关系密切。

阿古智子说:“我知道他跟中国政府做一些项目,跟中国政府关系很密切,他做过中国和日本年轻人交流的项目,他希望我给他介绍学生参加项目。因为他有律师的身份,另一方面也去做过一些日本法律方面、外交方面的项目,是中日之间的法律纠纷解决方面的项目。”

除了范云涛外,日本神户学院大学的中国教授胡士云也在去年回中国后失联。阿古智子表示,相信不是个别事件,日本学术界也关注做中国研究的风险越来越大。

日本神户学院大学的中国教授胡士云也在2023你夏天回中国探亲后失踪(日本神户学院大学官网截图)

归国海外学者成国安诱惑和恐吓目标

与范云涛同属复旦大学校友的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政治学教授夏明表示,虽然不认识范云涛,但有认识类似情况的中国学者,回国后曾被中国国安拘留和恐吓。他表示,在海外做学术研究的中国学者,越来越容易被扣上不同的罪名。

夏明说:“因为我这边有朋友,回国做研究被抓捕,被抓捕的话,会引诱他们或者恐吓他们,想招募他们成为中共国安的线人等等。国安给朋友说过一句话,国安的这个门,你要进来是不容易,但是你要出去就更不容易。因为我们都在国外做教学和科研,他总会说你接受国外的资助和窃密,但问题在于中国有什么东西不是机密呢?基本上,只要你不跟他合作,中国他对你不喜欢,他觉得你的研究,他控制不住,怀疑你可能会带来潜在的伤害,他也可能会抓捕你,对你进行恐吓,这种恐惧对任何中国学者来说都是非常大的。”

习近平改变游戏规则 海外学者难预判其行为会否犯法 

中国独立政治学者陈道银表示,以往中国学者在海外回国后,会被国安部门要求汇报,作为情报收集。学者到海外后,当地国安部门也会有类似要求。正常的学者不会接触到国家机密,提供的只是民生现况,这种情况已持续多年,但近年陆续有海外回中国的学者被拘留,与新的国家安全观有关。

陈道银说:“特别是习近平执政以后,衡量学者所做的活动标准发生了变化,这个标准体现在《反间谍法》和《国家安全法》。游戏规则变了,以往这个学者自以为是正常的活动,他把它看作是一种间谍行为,甚至都可以说他们是双面间谍。本身长期在国外生活的学者难于准确地预判,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了中国的法律。”

评论:国家安全凌驾一切 爱国不再是海外学者的护身符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表示,虽然在日的中国学者回国后失踪的个案不只一宗,但难以因此说所有在海外的中国学者,也被国安部门针对,不过,事件能反映中日关系正在恶化,“爱国”难再成为学者回国保平安的护身符。

庄嘉颖说:“确实是爱不爱国等等,不是给予特别保护的条件,是一个中日关系恶化的现象,而不是因素,反映了中日两边紧张关系的常态,双边的一个紧张关系的延续。行业只是偶然的,因为行业是看形势,看谁跟中国和他们针对的国家,互动比较多,被针对的几率可能会高一些,并不是指定一个行业的事情。”

庄嘉颖表示,在复杂的外交和政治关系下,与被针对国家常有互动的行业,例如商人和记者等,也可能成为国安的针对目标。

记者:陈子非    责编:陈美华、嘉远    网编:洪伟


中国的军事扰台力度持续升级。根据台湾军方发布的中国军机动态,自4月20日起接连两天,多架中国军机逾越海峡中线,其中最近距离台湾的基隆仅约四十一海里。

台湾的国防部表示,自4月21日上午6时起至4月22日上午6时止,台湾军方共侦获10架次中国军机,其中有8架次逾越台湾海峡中线。此外,还有6艘次中国军舰在台海周边活动。

根据台湾军方公布的相关航迹图显示,逾越台海中线北端的中方战机距离基隆约66浬、距离屏东约98浬。而前一日,中国军机更逼近台湾。在21架次扰台的中国军机中,有17架次中方战机逾越海峡中线并进入台湾北部,距离基隆仅约41浬。同时,中方战机还进入台湾的西南空域,距离鹅銮鼻约57浬。

据台媒《中国时报》报道,台湾军方“汉光40号”演习的电脑兵推在4月19日开始,推演共计8天7夜。在上述电脑兵推的第二天(20日),中方军机就逼近基隆41海浬,逼近台湾海空防守的24浬底线。

台湾的国防部公布,十七架次中国军机逾越海峡中线及进入台湾北部,最近距离基隆约四十一海里。(台湾的国防部提供)

中国军机日趋逼近 压缩台湾空域

台湾的前空军副司令员张延廷表示,中国军机距离基隆仅约41浬,等于离新北市的淡水只有30浬,若再飞到淡水河口上空则仅需要3分钟,再飞到台湾的总统府只需要1分多钟。而台湾军机紧急起飞最快也要6分钟,中方军机等于掌握了制空权。

飞行员出身的张延廷对本台表示,这次台湾的国防部发布的示意图标示位置是基隆而非淡水,这有不同程度的考量:“说好听是避重就轻、避免恐慌,说难听是不敢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

张延廷认为,中国军机今年慢慢没收了台湾的制空权和空中优势。而4年以来,没有一张台军拦截中方战斗机的照片,台方只拦截中方运8、运9或轰6:“台方有升空警戒,没有升空拦截。就像交通警察站在十字路口,没有取缔闯红灯、超速,没有执法。”

台湾的政治大学东亚所名誉教授丁树范告诉本台,中国军机频频逾越台海中线不只是压缩台湾的预警时间,也压缩台湾空军在此空域训练的空间:“台湾空军特别需要在可能作战的地方训练,如果对方飞到中线,压缩到训练的空域,不知对方何时来,很担心擦枪走火。”

此外,中国当局近期片面宣布,沿着海峡中线的M503航线将取消“北向南飞行偏置”,并启用W122、W123由西向东飞行航路。这意味着未来飞行该航线的中国飞机,将贴海峡中线飞航。丁树范表示,虽然台湾事先已掌握中国民航固定航班信息,能避开飞航时间训练,但是未来如果中国民航机飞得更频繁,同样会压缩到台湾的空域与训练时间。

两岸军舰"相遇"

另一方面,根据台媒《自由时报》引用TaiwanADIZ粉专纪录,台湾海军成功级巡防舰张骞军舰(1109)与中国052D驱逐舰丽水舰(157)在4月22日上午7时26分,于澎湖台海中线附近发生“相遇”。中国军舰还广播宣称,“中国台湾1109舰,我是157舰,请注意你的位置。”但该海域一向是台湾例行性巡逻海域。台湾军方证实双方军舰“相遇”,但否认有“对峙”。

记者:黄春梅    责编:陈美华、何平    网编:洪伟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等一行官员将于本周三展开访华行程。美国国务院官员对两国关系的改善以及禁毒合作给予谨慎评估。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也表示,美中要维持开放沟通渠道以避免竞争演变为冲突

美国国务院周六表示,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将于4月24日至26日访问中国,就中东、乌克兰和南海局势等议题进行会谈。这将是布林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第二次访问中国。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说,国务卿布林肯还将讨论为履行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在11月伍德赛德峰会上,就恢复禁毒合作、军事交流、人工智能和加强民间联系所做的承诺而开展的工作,并将重申美国和中国负责任地管理竞争的重要性,即使是在美中两国存在分歧的领域。

关注中美关系的资深评论人士马聚本周一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布林肯访华将就之前两国达成的协议再度和中国政府确认,包括芬太尼、俄乌战争以及台海安全等三大议题,他说尤其是芬太尼:“这些实际上双方是已经达成协议,到了落实阶段。很明显他(布林肯)带这些官员前往中国,也在发出一个新的信号,像芬太尼类似问题看来在中国已经是最高元首的工作,如果最高元首能够正常落实的话,也没必要布林肯去的时候又把这些官员单独带去,因为芬太尼是工作层级的具体事情。”

美国国务院高阶官员日前举行电话背景简报时表示,布林肯此行除了前往北京,还将中途停留上海。官员指出,布林肯一行人包括刚从中国返美、主管亚太事务的助卿康达、国际毒品暨执法事务助卿罗宾逊、负责网络空间和数位政策的费克以及公共外交及公共事务次卿艾伦。

布林肯访华聚焦芬太尼、俄乌战争及台海议题

马聚认为,美中至今如果已经解决毒品芬太尼输美纠纷,美国缉毒官员就不随行中国。他说:“可见双方并没有像之前协议后履行得有多么好。但是对于布林肯而言,此行更加重要的是俄乌战争的走向,以及即将于瑞士召开的这场有关乌克兰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拉偏架的一方,对西方世界来讲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美国国务院一高级官员于当地时间上周六说,美国在必要时将对“严重危害乌克兰和欧洲安全”的中国企业“准备采取行动”。而美国国务院说,两国的紧迫议题包括禁毒、提升两军交往、建立有关人工智能风险与安全的对话,以及探讨加强两国人文交流的方法。

有学者认为,布林肯此行除了在乌俄战争问题传达美国政府的立场,并要求中国停止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援,还会强调台湾的安全。美国国务院一高级官员对媒体说,布林肯还将呼吁北京在台湾的新任总统赖清德5月20日的就职典礼前后的敏感时间避免采取可能升高紧张局势的挑衅性行动并表现克制,所有国家都应对和平与稳定做贡献。

图为将于5月20日就职的台湾的当选总统赖清德。美国国务院一名高级官员对媒体表示,布林肯在访华期间将呼吁北京在赖清德就职前后的敏感时间避免采取可能升高紧张局势的挑衅性行动并表现克制。(记者李宗翰摄)

 

美国尽力呼吁中国在美俄间"两选一"

中国学者吴昊对本台说,布林肯将和中国外长王毅等高官就芬太尼、俄罗斯及军事交流等台湾安全问题进行会谈,表明美国在尽最大努力劝说中国改变原有立场,但是在两国关系渐行渐远的背景下,双方的技术和贸易壁垒日趋加高。他说:“双方目前的接触层面是布林肯对中国外长王毅会谈,但也是美国向中方发出最明确的警告,告诉中国只能在俄罗斯和美国及西方之间两选一。这次虽然中国官方尚未公布习近平会否见布林肯,但是我相信习近平会见布林肯。因为中国不愿和美国脱钩。”

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19日在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一场线上讨论中表示,维系华盛顿与北京开放的沟通管道是拜登政府管理与中国整体竞争做法的要素,这是为确保双方的竞争不会演变为冲突。她说这在特别敏感或有重大分歧的领域上更是重要,而台湾是北京在几乎每一次高级别互动时都会提出的议题。她认为能真正传递直接的信息非常重要。

当地时间4月20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发表演讲时,呼吁中美共同有效管控分歧。他指出,中美存在分歧不可怕,关键是要管控好分歧,特別是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而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中国学者杨先生对本台分析说,布林肯会再次向中国方面表示,他相信美国将再次呼吁北京停止任何危害台湾安全的军事举动,而北京在赖清德宣誓就任总统当天,不太可能停止军机骚扰台湾行动,以保持威慑力。

记者:乾朗、刘邦羽    责编:陈美华、嘉远    网编:洪伟


为了因应中国政府对民主制度的威胁,多个国家近期推出了防止境外势力影响选举的相关法案。但台湾在2019年通过《反渗透法》后,近期有在野政党却呼吁对此松绑修法。

台湾的前总统马英九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面后,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日前在一场“马习二会与两岸关系”论坛中提议,在野的国民党与民众党应该要合作修改《反渗透法》,去除两岸交流沟通的“阻碍”。

“国民党在两岸交流上应发挥最大党优势,修《反渗透法》。从去年到现在观察,民进党用《反渗透法》已产生寒蝉效应。一般小民只要被检察官传唤,就不敢动了,他就觉得受到威胁。”萧旭岑进一步表示,“如果不做,按照赖清德‘洗涤人心’的做法,只会比蔡英文激烈。到时候,任何两岸交流只能用《反渗透法》来办。”

民进党质疑:《反渗透法》修法侵蚀民主

4月22日,台湾的民进党发言人吴峥在该党召开的记者会上指出,马英九参访中国返台后就由萧旭岑抛出有关应该要修《反渗透法》的议题,民进党认为时机与态度相对敏感。为何在访中后,马英九基金会就对台湾的法律提出指点:“是不是在中国也和中方进行什么样的交谈、达成何种共识?所以返台后推动《反渗透法》修法?”

吴峥指出,从今年台湾的总统和国会大选可以看到许多介选的状况,就是《反渗透法》要规范的对象,包含来自中国的资金介入、招待赴中国旅行团以及假民调和假信息等,都是在影响台湾民主的运作。他认为,如果《反渗透法》被松绑或削弱,将侵蚀和危害台湾的民主机制。

对于萧旭岑所指控的《反渗透法》在台湾造成寒蝉效应,民进党立委沈伯洋认为,中国有关国安问题的规定多如牛毛,民众到中国被失踪、被调查的事件不计其数,那才叫寒蝉效应:“如果今天中国国民党真的很在意两岸交流,应该先建议(修改)中共《情报工作法》、《反间谍法》,这才是正途。”

“他们就是要一步步蚕食鲸吞我们的法律框架,先修《反渗透法》,接下来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之前才会有将陆配入籍年限从六年缩短为四年的想法,就是要逐步弱化台湾对中国入侵的防范与守护。没想到有政党竟然呼应中国共产党,我们予以严厉谴责,”沈伯洋说。

对于萧旭岑所指控的《反渗透法》在台湾造成寒蝉效应,民进党立委沈伯洋(中)认为,中国有关国安问题的规定多如牛毛,民众到中国被失踪、被调查的事件不计其数,那才叫寒蝉效应。(记者夏小华摄)

王义川:中国以台湾民主摧毁台湾民主

在《反渗透法》通过时,台湾的陆委会曾说明,行为人必须有受境外敌对势力指示、委托、资助的“渗透作为”,加上从事具体的五种“不法行为”,才会成为处罚对象,民众不会因为往来中国大陆或与“渗透来源”有所接触就构成犯罪。

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王义川表示,自从中国政协主席王沪宁的对台工作计划提出两岸扩大交流后,“中国的用意就是用台湾的民主,摧毁台湾的民主”。

台湾的中华亚太菁英交流协会秘书长王智盛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就现行的台湾法律规定,不管马英九现在或未来赴中国访问,会触碰到《反渗透法》的界线范围相对有限:“如果只是为了单纯与习近平之间的互动,而因此要修《反渗透法》,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他提到,今年二月底,国民党团一上任就抛出所谓陆配四年入籍条款;马英九从中国返台,就提出《反渗透法》修法;紧接着,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傅崐萁也将率团访中,是否会提出其他修法要求值得观察:“至少从目前发展的趋势看来,这种摧毁国安法制的做法得利最大的是北京,而为人作嫁的是国民党。我们不晓得是遥相呼应还是被北京下指导棋,但是这种走回头路的做法,跟全世界的趋势刚好正是背道而驰。”

除了台湾之外,西方民主国家近年来也都相继推动防止境外势力影响选举的相关立法。例如,美国颁布了《反外国宣传与造谣法案》、澳大利亚也推出《间谍与国外干预法》等。

记者:黄春梅    责编:陈美华、何平    网编:洪伟


今年是法轮功“4·25和平上访事件”的25周年。本周六,百多位法轮功学员在位于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外练功抗议。与会者呼吁北京当局停止迫害法轮功学员,并重申对于中国宗教信仰自由问题的关注。

1999年4月25日,上万名法轮功学员前往位于北京的信访办上访,试图争取信仰法轮功、捍卫宗教自由等基本权利。公开信息显示,在上访过程中,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意会见5位法轮功代表。在两方达成协议后,法轮功学员和平散去,这被视为是中共建政以来最和平的大规模上访活动,该事件也被称为“4·25上访事件”(后称“425事件”)。

然而,“4·25事件”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担忧北京当局掌控法轮功影响力,因此对法轮功展开了镇压。如今,距离“4·25事件”发生已经过了25年,但北京当局对法轮功学员的迫害仍在持续。

美国华盛顿地区的上百位学员在本周六于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外集会练功(记者唐缘媛摄)

法轮功学员:为争取信仰自由 20多年未缺席使馆外抗议活动

为此,美国华盛顿地区的上百位学员在本周六于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外集会练功,共同表达希望中国政府停止迫害法轮功学员,并保障信仰自由的诉求。

“我们每一年在‘425纪念日’都会来中国大使馆这边。中国大使馆属于中国的领土,我们想要把我们的声音讲出来,来这边主要是纪念‘425事件’。”法轮功资深学员、美国天主教大学工学院荣誉教授聂森告诉本台记者。

聂森表示,自‘4·25事件’后,每年的4月下旬他都会前往中国驻美大使馆前练功抗议,除了新冠疫情最严重的一年外,他在过去20几年中不曾缺席。聂森表示,尽管如今有关的新闻报道并不多,但北京当局对法轮功学员的迫害仍在持续:“中国政府对法轮功的镇压到现在还在进行着,并不是结束了。就拿去年来讲,我们就有209个法轮功学员被确认迫害致死。另外,前两个月,就有几千个法轮功学员被干扰、拘捕,有177位法轮功学员被判刑,至多需面临10年牢狱。”

照片三.jpg
学员在大使馆外集会练功,共同表达希望中国政府停止迫害法轮功学员,并保障信仰自由的诉求。(记者唐缘媛摄)

法轮功学员遭多次关押  出狱后受监控

在抗议场边,曾任上市公司高管的张慧东也向本台记者诉说了他因为信仰法轮功,被中国当局迫害致残的经历:“我的双腿已经被迫害致残了,现在走路一跛一跛的。我在辽宁省大连被关押,总共被抓捕4次,当年他把我们关在戒毒所。当时没有吸毒人,就把戒毒所全部清空,把我们关在里面。”

另一位遭迫害的法轮功学员春彦也谈到了她被中国当局关押的经验:“我是1998年底开始信仰法轮功的,当时因为身体原因,想要找个祛病健身的方法。练了功以后,觉得身体好了,道德也提升了......。我当时两次被中共迫害,第一次被判刑了两年;2007年8月份我又被绑架了,这次被判刑了5年。”

春彦语带颤抖地告诉本台记者,她在受刑期间的煎熬心境:“这个过程中非常的艰辛,因为我是私营企业主,把我的公司也封了、车也扣了、公司的员工和其他领导也都被抓到公安局一起受审,整个帐户都被封了,经营根本不能再搞了。”

春彦表示,因为她不愿意放弃法轮功信仰,出狱后她依旧受到中国警方的密切监控。由于感觉自身时刻都在危险当中,她不得已在2015时远赴美国:“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离开了,不然没有人是愿意离开自己的故土的。”

记者:唐缘媛    责编:何平  网编:伍檫愙


英国副首相道登(Oliver Dowden)在最新的演说中,批评中国漠视国际秩序,在南海、新疆及香港实施侵害行为,又对其他国家实施经济胁迫。他又宣布将研究加强对高端科技的出口管制,并审查英国的高科技对外投资及大学的科研合作,以保护英国的高端科技和国家利益。

英国副首相道登(Oliver Dowden)周四(18日)在英国皇家战略研究所(Chatham House)发布针对英国经济安全的演讲,多次点名中国。他在演讲开首即批评中国在新疆、南海和香港的侵害行为,明确表明中国漠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英副首相:中国要让世界依赖他

他又批评中国实施经济胁迫,并致力达到一个目标:让世界越来越依赖中国,让中国减少对别国的依赖;而类似行为,将危及英国国安。

道登说:“我们的开放经济正成为国家行为者及其代理人的目标,包括我们的对内和对外投资、进出口以及学术合作,我们经济安全利益的各个领域都受到威胁。”

Oliver Dowden英国皇家战略研究所发布针对英国经济安全的演讲多次点名中国。(X/Chatham House)

研究高科技出口管制 加强审查高校科技合作及对外投资

道登表示,英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英国的开放性是其优势,但同时也带来漏洞;而即使英国不会和全球经济“脱钩”,也必须“去风险”。他宣布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英国商业贸易部就改善新兴技术的出口管制进行咨询,确保外销商品及技术不会反被用作伤害英国自身国家利益,或违背其价值观。

他又宣布将和英国高校校长会面,讨论政府进行的学术安全审查,以确保大学不会过份依赖外国资金,甚至被影响、利用及胁迫,以保护高校的敏感技术研究。

英国智库“西维塔斯”(Civitas)去年的报告发现,英国高校在过去5年收受巨额中国资金,当中更有3成和中国军方有关。

而在对外投资方面,道登宣布成立专责团队,分析评估英国在敏感技术领域的对外投资,以防这些资金会助力某些“令人关注国家”的军事和情报能力。他又表示将“微调”现有的《国家安全和投资法》(National Security and Investment Act),继续审查对英国敏感产业的外来投资。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则发表声明,批评英方言论“颠倒黑白、恶意污蔑”,对此坚决反对、强烈谴责,并敦促英方“停止造谣惑众”,停止破坏中英关系。

专家:不应遗漏孔子学院

英国人权组织“香港监察”研究及政策顾问邱美根(Megan Khoo)书面回覆本台查询,认为英国政府对学术安全的审查,不应只限于科技领域。

邱美根说:“中共继续透过英国大学的孔子学院发挥其影响力,这早就应该被彻底禁止了。英国政府也应该密切注意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并带领民主世界审查这类组织的角色。”

她又乐见英国副首相准确指出中共在香港所为是“漠视国际秩序”,但她认为英国政府不应“只说不做”,而应宣告香港《基本法》23条的实施违反《中英联合声明》,并制裁香港特首李家超。

分析:研究限制高科技投资是为与美国保持一致

英国智库“中国战略风险研究所”(China Strategic Risks Institute,CSRI)资深政策总监古德曼(Sam Goodman)在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英国政府研究审查英国在敏感技术领域的对外投资,是为了和盟友美国保持一致。不过他认为,副首相的演说缺乏具体措施和细节,现行的法律框架也不足以发挥作用。

古德曼说:“副首相道登表示,政府可以利用现有的国家安全投资审查制度。我个人的观点是,我认为这不是审核对外投资限制措施的正确工具。我认为你要么需要修改该法,要么必须引入新的制度。”

美国总统拜登去年签署行政命令,规管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微电子、量子资讯技术和人工智慧等领域的投资。

而在学术领域,古德曼表示,加拿大政府近期引入新的筛选机制,审查大学的对外合作,为高校合作定下清晰红线和指引。 相较之下,他认为英国只是“约校长喝茶”,显然并不足够。

记者:文在山(伦敦)    责编:梒青      网编:伍檫愙


前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六四历史学者何晓清 (Rowena He) 4月18日在美国的乔治城大学出席一场天安门35周年的对话会。从六四屠杀到今日香港,谈到民众与强权的抗争时,何晓清表示,八九年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只要不放弃建立公民社会的努力,中国就一定会有希望。

天安门大屠杀35周年前夕,前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何晓清本周四(18日)晚受邀出席了在华盛顿DC的乔治城大学举办的中国的人权问题对话会。很多本地人权活动人士、香港留学生等与会。

出生在中国广州的何晓清曾经亲身参与过1989年学生运动。当时17岁的她以广州中学生身份参与了“省港大游行”。2019年后任教香港时,她亲历反送中运动及港版国安法落地,看到香港的青年一代又面临89年同样的暴力与恐怖。但是直到维园的六四纪念活动被取消、以及香港中大的民主女神像遭移除,她依然坚持每年身著黑衣、点燃蜡烛,和学生们一起纪念六四。

“我们一无所有 但还在内心里坚持”

“就像89年之后的中国一样,我们当时都觉得我们一无所有,他们有枪、有炮、有坦克、有机枪,可是到了最后,我觉得很多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在内心里面坚持。像香港,30年他们为我们这个燃起了这个烛光,为公义,为真理。” 何晓清告诉本台,即使在香港通过23条立法这样的困难情况下,她依然觉得还有希望。“我觉得只有在我们放弃了这个公民社会的建立的这个的努力,我们才会没有希望。我觉得历史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总有一天我们是会看到公义,看到真理。”

前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何晓清受邀出席了中国的人权问题对话会。(记者供图)

已入加拿大籍的何晓清2014年曾出版《天安门流亡:中国民主抗争的声音》一书,被亚洲协会评为当年关于中国的五大书籍之一。她也是首位在哈佛大学开设“天安门运动历史与记忆”课程的华裔学者。

演讲中,何晓清提到,三十五年来,各种压力下,她曾多次想到放弃对六四的研究,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因为她希望可以让大家听到那些被沉默的、89年的声音,希望历史可以被承继下去。她这样做并不仅仅是出于一种悲情。

她告诉本台:“更重要的就是因为这个历史现在模糊不清,这个强权一直这样去改写这个历史,其实也在各个方面影响到中国的社会政治、心理啊等等。就像米兰昆德拉说的,人类跟强权的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所以我觉得这个89年不是一个结束,只是一个开始。”

没有民主机制就不会有真正的自由

演讲中,何晓清也提到,无论是八九一代、还是香港反送中时的学生们,都没有真正认清中共政权。她告诉本台:“我们89年走上街头也是因为希望,而不是因为仇恨走上街头的。那当然,后来面对血淋淋的镇压,我们那时候的确是没有了解说,这个政权真的是会出动坦克、机枪来面对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平民的。”

何晓清说,虽然2019年的香港学生对于中共政权并没有所谓的“幻想”,但他们依然认为,从现实角度看,中共会害怕让香港丧失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所以他们才提出‘揽炒’等一系列策略。“可是到了最后,我觉得大家没有想到,其实结果还是一样的,因为对中共来说,维护他们的政权大概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事情。”

很长一段时间,外界曾经相信,如果中国经济发展了,有一个独立的中产阶级社会,中国就会民主化。尤其在2008年的奥运前后,很多学者曾期望中国大陆可以像台湾一样,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但那之后,中国却离民主化的道路越来越远。而何晓清一直对此保持清醒的态度。她说:“那当然我也会对中国有期待,可是我一直就是觉得说,如果没有这个民主这个机制的话,那最终还是不会有真正的自由。”

第二种忠诚

因为对六四历史的研究,何晓清也成为中共持续打击的目标,始终面对着沉重的压力。2023年今年2月初,青年民建联副主席穆家骏在《文汇报》发表题为“中大须清除反中乱港'学棍'”的文章,点名批斗何晓清。同年10月,何晓清遭香港中文大学解雇,港府拒绝她续办签证的申请。

1 (3).jpg
活动由位于华盛顿DC的乔治城大学举办。(记者供图)

何晓清说,她只是在教历史,想要守住学术上的讨论自由, 而并没有很偏激的去表达什么。她认为,那些攻击她的人也是中共制度下的受害者。她相信只有通过对话、交流,才能使国家变得更好。

她说:“我做的所有事情不是因为恨,是因为爱,所以我才说是一个被背叛的忠诚。我还是希望说,有一天我们的年轻一代、我们的中国,也可以有一样的民主,一样的自由……我想不只是我,我知道有很多很多无名的朋友都在继续,可是他们连声音都没有。我希望他们能够听到这个声音。我知道他们是在somewhere(某地)、在那里,只不过我们看不到他们。”

香港留学生看未来:“这就是我的责任”

对话会上,与何晓清对谈的非政府组织“人权观察”原中国部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表示,天安门事件很重要,各国政府、政治家及分析家对于这一事件的长期影响的判断都是错误的。当年,各国的不作为,让中共得以逃脱罪责并纵容了其对人权的持续侵犯行为。35年过去了,面对中共领导人的所为,各国都应该有责任好好反思一下。

现场听众中,来自香港的留学生Chris告诉本台,他自幼就跟随父母每年参加香港的维园六四烛光晚会,也看到香港过去几年的抗争和衰落。虽然年轻一代对六四的认知可能与上一代不同,但大家都在努力保持这种记忆。对于香港的未来,他觉得不必多想,只要默默实干,因为“This is my duty (这就是我的责任)。”

记者:凯迪       责编:李亚千      网编:伍檫愙


近日,一位在联合国工作的吹哨者向英国国会作证,她表示,中国多次向联合国官员行贿,使联合国给予中国特殊优惠、替中国的利益服务。与此同时,在行贿过程中,中国也会要求联合国不得将特定的资金拨款给台湾的邦交国。

英国国会下议院外交委员会(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近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书面证词,证词写道,在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公署(下称:联合国人权高专)工作的前雇员、吹哨者芮里(Emma Reilly)告诉英国国会,中国透过向联合国官员行贿,使联合国人权高专提供“危险的好处”给中国。

芮里以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的谈判举例指出,在谈判期间,中国连续贿赂了两届的联合国大会主席,以求对最终的谈判结果产生影响。同时,中国也向联合国机构开出秘密条件,要求不能将中国提供的资金拨款给与台湾有邦交关系的国家。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公署工作的前雇员、吹哨者芮里告诉英国国会,中国透过向联合国官员行贿,使联合国人权高专提供“危险的好处”给中国。(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CommonsForeign)

吹哨者:联合国官员将人权人士名单提前秘密外流给中国

芮里还指控,人权高专中人权理事会的法国籍负责人提前向中国秘密提供参加人权理事会会议的活动人士名单,而联合国的各级官员也会欺骗成员国,使各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公民的姓名提供给中国。

芮里表示,在联合国秘书处提供中国参与人权会议的非政府组织代表名单后,这些代表在中国的亲人受到了警方的骚扰,要求这些代表噤声,会议期间有些代表甚至遭到软禁、被失踪、无故判刑、遭逢酷刑等等,还有维吾尔人因此被关入集中营。芮里声称,在这些代表与其家人被中国当局监禁的过程中,有些人因此死亡,有时中国也会在国际刑警组织中对这些代表发布红色通缉令。

芮里表示,她曾向联合国秘书长举报中国行贿联合国官员的问题,但联合国秘书长也进行了自我审查,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想解决芮里的案件相当困难,因为案件与中国相关。

吹哨者:中国修改联合国新冠溯源报告

此外,除了联合国的人权单位,芮里也谈到,在中国的影响下,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于新冠病毒溯源的报告也经过编辑,以减少病毒可能是由实验室外泄的提及。

针对上述的证词,英国国会下议院外交委员会在16日举行了首场会议。而该委员会此前曾判定,中国等独裁国家如今正试图将具重要战略意义的多边组织纳为己有,并希望根本性修正国际体系。

 

记者:唐缘媛   责编:李亚千 网编:何足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4月15日在广州开幕。连日来,中国官媒力捧广交会参展商数量近三万个,中国参展商则说商品价格便宜得好像大白菜,有展商拿不到外商几张名片。

简称广交会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本周一在广州开幕。据官媒报道,有三万家企业参展,在开幕前已经有来自215个国家和地区,合共144000名境外采购商申请前往广交会。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周四在广交会企业馆巡馆时说,要深入落实习近平关于办好广交会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广交会越办越好,让广交会这个“金字招牌”不断焕发新的时代风采。不过,在网民上传的广交会现场视频中,一位中国展商在不停抱怨说花了几十万元参展,见不到外商前来看货:“不要摆了,不要摆了,一个展位花了十多万块钱,人都没有。”

另一位中国参展商说:“2024年,我相信是所有做外贸的(企业)最辛苦的一年,奔波于全球各个展会之间,每天不停的奔波,但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希望越高,失望越大。要么拿不到客户,要么拿到客户订单,利润低得可怜,赚不到钱。那些展位也没用啊,2024年怎么做呢?”

展商抱怨利润微博 市场惨淡

据路透社报道,吴华占(音)的中国电视机厂过去曾规定最低订单量,以有效管理生产。但当前市场如此惨淡,有任何订单都是好的。在广交会上,吴华占表示,佛山市逸日盈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利润率已从大约三四年前的2%降至微薄的0.5%。他是这家工厂的合伙人,也是众多对业务感到担忧的出口商之一。还说:“我们销售的电器就像大白菜一样便宜。”他补充道:“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一两年,我们就得改行了。”

资深财经评论人士蔡慎坤周五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受大环境以及中国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中国出口商品的利润愈来愈低:“国际市场竞争导致价格压得愈来愈低,加上汇率变化,导致出口贸易愈来愈难。现在的企业依靠出口,他或多或少还能够有一点销售额。国内很多企业现在产品没有销量,根本无法生存。”

蔡慎坤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出口商品的形势将会愈来愈遭,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对中国商品提高关税,从而压制中国输出过剩的产能。

一位网民发帖说,广交会参展商在抱怨参展效果不太好,比如最近的香港灯饰展,好几个都在说没人,一天拿不到几张名片,比如广交会,说是老外人数看着多,但询价的人少。

此前,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对路透社表示,今年广交会的关键词将是“低价”。他说,由于中国国内对商品的需求远低于往常,而且大多数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因此制造商必须降价以实现更多出口。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图为2023年4月26日,浙江金华一家工厂的机械手在零跑汽车(Leapmotor)电动车生产线上组装汽车。(路透社图片)

官媒称“新三样”出口破万亿人民币

不过,新华社报道,电动载人汽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被称为中国外贸“新三样”。金融学者司令认为,此次广交会经营惨淡一方面与中国产能过剩有关。他对本台说:“说明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关于中国产能过剩,导致全球为之承受巨大灾难的论断非常正确。在广交会出现的情景为中国产能过剩拉响了警报。中国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停止对外扩张性的贸易政策。”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口机电产品当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所谓新三样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满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资深财经评论人士郑旭光对本台说,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各省政府每年都会到西方国家招商引资,广交会存在的价值远不如上个世纪重要。他说:“因为传统商家有长期联系,对中国比较了解的商人也没必要上广交会。可能有新的渠道商对这种展会形态有兴趣。”

记者:乾朗、刘邦羽    责编:陈美华、梒青    网编:洪伟




美国众议院议长周三公布已将强制TikTok与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剥离一案排入快速表决时程,TikTok在美国的命运瞬间面临新的转折;在此同时,曾号召海量美国用户游说议员投下反对票的TikTok,近日又传出中使馆介入向美国国会说情,究竟这些新发展可能如何左右TikTok的命运?

如果TikTok不从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剥离就会被封锁的法案,本周三被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和其他共和党优先法案一起排入快速包裹表决议程,预计周六傍晚由美国众议院投票表决,如果通过将送往参议院。美国总统拜登曾表示,如果该项法案通过,他会签署使之生效。如此关键时刻传出中国外交官也介入为TikTok游说,私下请求美国国会成员反对出售TikTok。

据美国《政客》(Politico)的报道,总部位于新加坡和美国的TikTok 不仅刻意疏远与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的距离,也多次否认与中国政府有关系。但中国大使馆近日却私下向美国国会成员表示,TikTok作为中国公司正受到美国的不公平对待。而上述立法除了将强制转移中国公司的数据,也将损害持有股权的美国投资者利益,而且不是所有字节跳动的董事成员都是中国公民。

担任特朗普时期国务院中国政策顾问、现为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的余茂春表示,TikTok的持有权是政治问题,攸关思想舆论控制,也就是TikTok是否受中共控制、有无自己的发言权。 他认为,中国当局应公开解释,以闭门的方式接触国会反而显示“可能有些东西是见不得光的” : “如果这个问题无法回答,再怎么游说也没太大用处。”

余茂春说,如今“美国国会对美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基本上达到高度的一致”,而参议院似乎又有通过(上述法案)的欲望,“所以中国慌了,要亲自出马 ”。

美国联邦众在3月13日以压倒性票数表决通过,要求TikTok从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剥离。(路透社图片)

随着美国民主及共和两党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在美国的影响力,即将出版有关中美博弈新书《Countering China's Great Game: A Strategy for American Dominance》的美国外交政策协会(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ouncil )研究员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以书面形式回覆本台采访时表示,“在任何议题上,中国大使馆的直接接触反而会是一种累赘。中国大使馆对TikTok 法案的游说将适得其反、不利于北京当局,甚至可能加强立法者解决TikTok 问题的决心。”

尽管TikTok对《政客》表示对上述中使馆的作为不知情,也不愿对匿名者的陈述做出回应,但其实TikTok早已花费上百万美元试图扭转美国当局的指控,强调不会把美国人的数据交给中国政府而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本台此前报道,TikTok公司还曾在3月初通过弹窗,号召海量用户致电选区议员,敦促议员对相关法案投出反对票。

TikTok除了面临能否保障数据安全的质疑,也难以化解外界对其可能损害年轻人心理健康的疑虑。本周三,欧盟要求TikTok 一天内对其在法国和西班牙推出的新Lite 应用程序进行风险评估。

据法国24新闻台的报道,TikTok Lite允许18 岁及以上用户透过积分兑换优惠券或礼品卡等商品。这类奖励机制可能损害用户心理健康,诱发成瘾行为。今年2月,欧盟也宣布对TikTok启动调查,评估TikTok是否违反欧盟《数字服务法》(DSA)有关未成年人保护、广告透明度、成瘾性设计和有害内容风险管理等规定 。

编译:乔琴恩   责编:李亚千   网编:何足


自北京实施《港区国安法》后,香港争取"港独"及"自决"的呼声被压下,主要组织相继解散。曾主张"港独"的香港前"学生动源"召集人钟翰林近日在英国牵头成立新组织"香港独立倡议委员会",主张港人应实践"住民自决权",自行决定香港前途。该组织表示,其网站近日疑似被中共黑客攻击,成员也被人在网上抹黑。

在英国新成立的组织“香港独立倡议委员会” (Independent Committee for Hong Kong Advocacy, ICHKA),成员大概有10名海外港人,该组织主张作为前英国殖民地的香港,在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下,拥有“住民自决权”(self-determination),包括享有选举投票权、独立表达意见及倡议的自由,可以自行决定香港的前途。

这是香港《基本法》23条实施后,首个公开成立、提倡 “自决”的政治倡议组织。

该组织创办人之、在英香港学生Rex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香港《基本法》23条实施后,港人言论空间被收窄,这个平台能够提供多一种渠道,让港人讨论香港未来的出路。

Rex说: “我们希望港人可表达自己的意见,独立倡议委员会是让人有独立倡议的空间,我们这个组织接受不同的论述。中共曾承诺香港有普选机制,但这种权利及港人声音被多次漠视。'住民自决'对我来说是展示港人发声的权利,在国际层面上,这个声音会得到彰显。我认为住民自决是一个方式,让香港人的声音让外界听见。”

已解散的香港组织“学生动源”前召集人钟翰林,过去曾主张 “港独”,是这个新组织创办人之一。 他认为海外港人社群成熟,有不同的社区支援,但长远而言,仍缺乏对香港未来的想像。

钟翰林说: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都会思考,现阶段是否要西方政客支持香港有'住民自决'的公投?是否等同于直接不承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呢?基于政治现实,这是不可行的,但至少我们要规划一个方案,我们香港人要有执政的准备,对香港未来光复后有一个想像,对长远的事情有构思。”

网站疑受黑客攻击 网上涌现抹黑文章 

该组织表示,自本月初筹备至成立的近大半个月以来,网站不断受到黑客的“DDoS”攻击(分散式阻断服务攻击),单日攻击次数有几千至一万次不等,攻击者试图入侵他们的系统。他们经过侦测后,认为网络攻击是由中共发出,怀疑是针对他们的倡议工作。

而除了黑客网络攻击,钟翰林表示,近月社交网上出现大量针对他个人的抹黑指控。单在过去一个月就有近过百篇文章,更发送至其他在英港人团体的电邮,试图分化他和其他在英港人团体的关系,时间上和组织开始筹备吻合。

网上针对钟翰林的抹黑文章。(Hannah Fox 脸书截图)

被问到个人会否有安全考虑,Rex坦言会有恐惧,但他更怕港人失去表达自由。他表示会加强保护自己的个人行踪,外出时避免单独行动等。钟翰林则表示个人没有忧虑,因为他已预计自己不能回港。

港警、惩教署曾强烈谴责 

钟翰林因 “分裂国家”等罪名,2021年在香港被判入狱,去年获释,年底到英国寻求政治庇护。由于他被判刑时未满 21 岁,出狱后须遵守香港惩教署监管令1年。他接受本台专访时,曾表示出狱后不停被国安人员滋扰和严密监控,又威逼利诱要他到中国大陆,做国安的 “线人”。

港警早前回覆本台查询,批评“某些曾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行的人士”,公然违反监管令或保释条件逃离香港,诚信彻底破产,又指他们非但没有反省以往对香港和市民大众所造成的种种伤害,更乞求外国反华势力援助,行为卑劣可耻。

惩教署也强烈谴责,并向钟翰林发出召回令,声言会将其 “依法通缉”。

记者:自由亚洲电台中文部   责编:梒青 网编:何足


在伊朗于上周日空袭以色列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伊朗外长进行通话,并重申了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此同时,长年称中国为"朋友"的以色列则对中国不谴责伊朗的作法表示不满。那么,中国如今在中东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中国又将如何在哈以战争中选边站呢?

武装团体哈玛斯与以色列的冲突在近日再次升级。4月14日,长期援助哈玛斯的伊朗向以色列发射了三百多枚导弹与无人机,伊朗政府表示,这是对以色列在四月初轰炸伊朗驻叙利亚领馆馆舍并造成7名伊朗外交人员死亡的报复,尽管以色列政府并未承认这一事件与其军方有关。

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新闻稿,中国外交部长与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就此在15日进行了通话。阿卜杜拉希扬指出,由于联合国安理会没有对伊朗使馆馆舍被袭做出回应,伊朗才针对主权受侵犯问题进行自卫,不过伊方愿意克制,无意升级局势。

王毅则在通话中赞同了伊朗方面的立场,他称赞伊朗在维系主权的同时自我克制,避免冲突扩展至其他国家,王毅还重申了中伊两国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空袭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国外交部在14日发布声明稿指出“中方对当前事态升级深表关切,呼吁有关方面保持冷静克制,避免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不过,据南华早报报道,以色列驻华使馆副大使尤瓦尔(Yuval Waks)对此表示,以方对中方的回应感到失望,以色列希望中国给予以朗更强烈的谴责,并明确认知到以色列自卫的权利。

以色列国防军在伊朗空袭该国之后,于4月16日向媒体展示伊朗导弹的残骸。(路透社图片))

中国不曾敦促哈玛斯与伊朗克制  学者:冲突符合中国利益

与此同时,以色列与美国的高级官员频繁呼吁北京当局发挥区域影响力,敦促伊朗克制其代理人加剧中东地区冲突,并说服哈玛斯释放以色列人质,不过,中国似乎并未祭出相关努力。这不禁令外界好奇,中国政府不断声称希望中东地区立即实现停火、恢复和平稳定,但又未做出实质且直接外交协助,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中东和平与安全中心研究员辛尼卜(Zineb Riboua)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和伊朗维持紧密关系以及不主动调停哈以冲突符合中国的利益:“习近平与德黑兰(伊朗当局)都想削弱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北京对伊朗有足够的游说力,但是,不向伊朗施压和不改变哈玛斯的行为将有助于北京达到它的主要目标—削弱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合法性,同时,透过对以色列施加压力削弱美国在中东的联盟。”

长期关注中国与中东关系的以色列学者、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SS)研究员陶文亚(Tuvia Gering)也告诉记者,尽管区域稳定符合中国利益,北京当局不希望冲突过度升级,但是如今哈以战争的冲突规模恰好可以削弱美国在中东的名声,这样的趋势符合中国利益,所以北京当局不会积极调停战争。

陶文亚说:“在去年10月冲突爆发后,中国就在赌,它赌只要与战争有关的视频流出,加沙地带受难的景况就会使得以色列被孤立以及丧失国际支持,情况其实长期而言都是这样。......只要以色列看起来越邪恶,以色列的支持者美国就会显得越难堪。中国想让世界知道是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停火协议,中国希望美国因为支持以色列被西方世界孤立与厌恶,这恰好符合习近平的目标—修正国际体系与削弱美国在中东的霸权。”

陶文亚补充谈到,中国时常以“不干涉内政”为由,避免在冲突中声援以色列,但是这样的说法无法令人信服,因为中国时常批评以色列、美国、及美国的盟友:“中国在谴责以色列时就没有'干涉内政'的问题,美国与英国在应对胡塞武装组织的侵犯时,中国也时常批评美英两国侵犯也门与伊拉克的空域。”

战争后的中以关系  学者:以色列人民对中国备感失望

自1992年中以建交后两国开始积极展开经贸合作,官员间互访频繁,经常称彼此为“朋友”。2017年,以色列拜访中国时,两国更是确立了“创新全面伙伴关系”加强各项科研合作,据2022年的经贸数据,中以两国间的贸易额为255亿美元,中国是以色列第二大的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

不过,自哈以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外交官员多次指出,中国不点名谴责哈玛斯的作法让以色列感到失望和担忧。外界关注,自战争爆发后,中国屡次令以色列失望的回应,是否将影响两国关系?对此,陶文亚表示,尽管中以关系未来的外交走向还不明确,但中国自冲突爆发后的反应激发了以色列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观感。

陶文亚说:“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在最近做了一项尚未发布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战争爆发后,30%的以色列民众对中国的观感转为负面,只有不到1%的民众转为正面,剩下民众对中国的观感则保持不变。此外,多数的以色列民众觉得中国‘不友善’,甚至有15%的民众认为中国是‘敌对国家’。如果我们回去看2019年的皮尤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民调,会发现以色列原本是世界各国中最喜欢、最支持中国的国家之一,有70%的人民都对中国抱持著正面看法,如今这样的情况正在改变。"

2023年12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针对中东情势进行会。(法新社资料图片)
2023年12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针对中东情势进行会。(法新社资料图片)

联合国介入调停哈以战争? 学者抱持悲观态度

另一方面,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对于哈以冲突的解决方案争论不休。目前,安理会在3月25日以14 票赞成、0 票反对、1 票弃权(美国)通过了2728号决议,要求交战双方在斋戒月期间实现加沙地区停火,同时,该协议也要求哈玛斯立即无条件释放人质,并指出对加沙的人道援助需要即刻扩大。不过,安理会成员国对于决议的具体落实方法存在歧见,这项决议对哈以战争的影响力也依旧有待观察。

对此,辛尼卜表示:“停火决议在近期不会有任何进展。华盛顿知道相关协议对盟国以色列并不利。更重要的是,在目前哈马斯的侵略性行动和伊朗的扩张主义下,停火并非解决方案。”

陶文亚也说道:“联合国安理会展示了国际体系已经变得非常政治化,只要美国与中国和俄罗斯的紧张关系延续,安理会就很难取得在安全问题或是其他共同挑战上的共识。”

记者:唐缘媛   责编:李亚千   网编:何足


随着中国五一假期的临近,因“调休制度所导致的休假不足问题又一次引爆了舆论。在这一制度下,中国的五一假期实际上只有一天,这引来了网友的热议和抨击。

职场人士:这种安排是神经病

根据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所发布的节假日安排通知,今年五一期间,中国将在51日至5日间放假调休共五天,428日(星期日)和511日(星期六)两天上班。由于545两日是本来就要放假的双休日,因此今年中国的五一假期实际上只有一天。

在深圳工作多年的陈小姐表示,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也只有一天假期,人们被调休搞得生活、休假计划混乱,现在又来了一个五一:“同事和朋友们都在骂,觉得这个月很难熬,这种安排是神经病。真的不如不要放假,照常放双休日就好了。

这一放假安排引发了相当激烈的舆论抨击。在中国社交媒体微博上,热搜话题“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热度冲上榜首,引来了多达3.1亿次阅读量。根据人工智能微博智搜公布的大众情绪分析,网友对五一假期仅有一天的看法是:67%的人感到生气16%的人感到平和,感到悲伤疑惑失望讨厌的人分别为6%5%2%1%

图片1、2: 网友对中国五一调休放假的抨击。(来自微博/孙诚提供)

陈小姐表示,她和同事们的感受也是生气:“放这么多天然后又让人补回来,这样上班很累,哪有这样放假的?很多年都是这样,清明和五一连在一起,让人很生气。

根据中国当局的五一放假调休安排,在中国五一期间的五日调休放假结束后,人们将会从5611日间连上六日班。而在五日调休放假之前,人们也需要在周日上班。

民众抨击:次次喷,次次调

关注中国劳工权益状况的人权活动人士向丽表示,她认为中国当局的这些调休安排,实际上带有随意性:“我觉得中国政府就是随意地来做这些事情,他们不会根据法律来做,也不会根据劳动法来做。他们就是看怎么样管束百姓比较方便,就怎么做。

中国媒体“顶端新闻418日发布了题为《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引述了一批网友反对调休的言论,其中有网友表示每次调休放假之后连着上六七天班的感觉,真的让人感到比较崩溃。另一中国媒体《扬子晚报》也发布文章,表示既然调休让公众喋喋不休,不如进行适度调整。也有网友认为,民众对调休的抨击是次次喷,次次调,当局主打一个充耳不闻。就连以支持当局著称的《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也表示五一放假一天太少,应恢复在2000—2007年间实行过的五一黄金周。

有网友整理了世界各国休假天数排行榜,其中显示中国每年的带薪和公共假期只有16天,在全世界排名第102

 

记者:孙诚 责编:梒青 网编:何足


美日菲峰会后,中国外长王毅周四出访三国,首站抵达印度尼西亚,他表示中印已建立"外长、防长2+2对话机制"。分析认为战狼外交导致中国陷入外交逆境,中国正寻求扩大朋友圈突破美国建构的围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国外长王毅418日至23日出访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后,将转进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18日王毅与印度尼西亚外长蕾特诺·马尔苏迪(Retno Marsudi)进行双边会谈和记者会。蕾特诺表示,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同意加强合作与双边关系。

王毅提及,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已建立外长、防长22对话机制,将以此为平台提升政治安全合作,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上,相互理解及支持。

王毅:将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 学者:制造南海紧张的就是中国

王毅称,要高度警惕“本地区”形成“小圈子”,反对制造任何对立,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定,将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

王毅另与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会晤,并与总统当选人、现任国防部长普拉博沃在国防部会晤。

当选印尼总统的现任国防部长普拉博沃2024年4月18日在雅加达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路透社)

前台湾国际法学会副秘书长林廷辉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对王毅的说法感到讽刺。他指出,“始作俑者及制造紧张的,不就是中国自己本身嗎?中国会说美国涉入的南海事务,(就是)因为中国对区域国家、对东南亚国家欺负、欺凌的作法,(才)导致东南亚国家去寻求域外国家的合作,共同抵抗中国的压力。”

林廷辉反问,现在欺负菲律宾的是中国海警和海上民兵,中国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方,不是应立即遵守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裁决?中国根本是说一套做一套。

林廷辉认为,王毅此时需要出访三国,主要原因包括日前才落幕的美日菲峰会、美日澳菲联合演习巡航等协助菲律宾因应中国威胁的新做法,对中方形成压力和围堵,中方必须赶快突破被封锁的态势。

林廷辉指出,印度尼西亚在南海虽不是领土主权声索国,但它的纳土纳群岛(Natuna Islands)专属经济海域,跟中国在南海主张的九段线主权重叠,也属海洋争端,印尼也希望中国遵守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024年4月1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左)在印尼外交部长蕾特诺 (Retno Marsudi) 的见证下在留言簿上签名。(路透社)
2024年4月1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左)在印尼外交部长蕾特诺 (Retno Marsudi) 的见证下在留言簿上签名。(路透社)

中方改采笑脸外交 试图扩大朋友圈突破反中阵营围堵

王毅一连出访三国,台湾的政治大学名誉教授丁树范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分析,习近平统治下,中国跟西方关系闹得很僵,美国搞很多联盟包围它。为了改善跟西方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方一改战狼外交,采取笑脸外交。

丁树范说:“中国在学美国与日本、韩国、印度22外交、国防部长级对话,中国第一次搞2+2,把第一次给印尼,做足面子给印尼。印尼是东协最大国家。印尼在美中之间某种程度保持相对中立。雅万高铁由中国承造,后面才找日本。加上印尼总统当选人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不是刚去中国访问?他把胜选后第一个出国访问给中国,也很给中国面子。”

42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到访的普拉博沃时才称,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进入构建命运共同体阶段,希望打造共同发展的样板、南南合作的先锋。新华社当时引述普拉博沃对习近平称,坚持独立自主,恪守印度尼西亚政府一贯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和中方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

丁树范研判,若未来印度尼西亚要买武器,中国可以透过2+2会谈军售,中方一来可增加中国武器出口市场,再借此影响印度尼西亚内政。不过,牵涉后续维修、保养,需要改换系统,难度极高。 

丁树范提到,菲律宾跟美国关系愈走愈近 ,美国也拼命强化和东盟国家关系,中国想把印度尼西亚牢牢抓住,免得整个东盟都靠向美国。

2024年4月1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左)与印尼外交部长蕾特诺(Retno Marsudi) 在雅加达举行双边会晤后发表演说。(路透社)
2024年4月1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左)与印尼外交部长蕾特诺(Retno Marsudi) 在雅加达举行双边会晤后发表演说。(路透社)

柬埔寨不想只依赖中国"一带一路"  频向西方招手

王毅此行也将访问柬埔寨,丁树范提到,新加坡智库东南亚研究所今年4月对东盟十国民众的民调,在“若被迫在美中选边站”的问题中,选中国的(50.5%)首次高于选美国(49.5%)的比例,但令他意外的是柬埔寨竟然有达55%的民众选择美国,成为五个选择美国的国家之一。其他四国为菲律宾(83.3%)、越南(79%)、新加坡(61.5%)和缅甸(57.7%)。

丁树范说:“很多人到柬埔寨西港结果变成奴工。中国投资者在当地恶搞、搞赌场、搞黑,也把中国的形象搞臭了。”

林廷辉也说:“柬埔寨希望一改过往西港诈骗天堂的污名,开始希望有美国、西方国家资金投资柬埔寨,而不是依赖过往中国的一带一路。”

王毅将访巴布亚新几内亚 回防固南太国家关系

王毅另将访问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林廷辉分析,为了避免让中国解放军、中国海警进入到这区域,巴布亚新几内亚去年已跟美国、澳大利亚建构安全合作协议。王毅此行或试图突破美国和西方对中国的围堵,希望能在南海议题与东盟国家合作。

丁树范提到,美国联合澳大利亚固与南太平洋岛国的关系,中国也在防堵他们都倒向美国。中国已和所罗门群岛签署安全合作,帮所罗门训练警察,但中国警察惯于滥权,中国恐将威权统治出口到所国。

另外,王毅在雅加达称,巴以冲突造成人道主义灾难,应立即实现无条件停火,尽快建立人道救援机制,避免局势升级。他重申,中方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国。

记者:夏小华    责编:陈美华、李亚千    网编:洪伟




上海城市超市(CITY SHOP)宣布停止所有门店业务。这家有"上海精品超市样板"之称的超市4月16日在给员工的告知书中,说明"因经营举步维艰,尽管采取了多种自救手段依然难以为继"。

4月16日,上海城市国际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布告知书说,近年来上海城超经营举步维艰,尽管采取了多种自救手段依然难以为继。公司决定自2024年4月16日起,城市超市所有门店停止营业。告知书还说,员工薪酬将计算至4月15日,社会保险金缴纳至2024年4月,离职经济补偿金(若有)则留待清算后依法予以妥善解决。

上海一贸易公司员工钱女士本周四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城市超市全线停业在意料之中。她说:“这个超市主要针对于中高端消费群体,它卖的都是比较好的从国外进口的商品,比如进口奶粉、牛排,还有食品、酒类等。现在,上海的经济也非常不好,这类超市也无法经营下去。肯定可惜,它这么多年立足上海市场,过往生意一直都很好。疫情期间都没关,疫情过了,它坚持不下去了。”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城超经营世界各地的风味食品,80%以上为进口商品,是上海乃至长三角规模最大的进口食品与日用品超市之一,其定位为“中高端零售商”。该超市于1995年成立,因生意兴隆,它在上海有10家门店,2008年在北京开设分店。如今,这家有28年历史的“网红”超市宣布结业。

4月15日,上海城市超市向公司员工发出公司停止经营的告知书。(网络截图/记者乾朗提供)

上海老牌饭店出售给外地人经营

上海居民冯女士告诉本台,最近有许许多多的实体店陆续停业与众多人找不到工作,失去经济来源有关。她说:“好多名牌服装店都关门了。现在走在马路上,冷冷清清,外滩、城隍庙景区还有点人,都是外地来的人,本地人都不去的。上海的老牌子饭店都把牌子卖给外地人了。城隍庙的小吃都不是我们上海人在做,都躺平了,不想干事。”

冯女士说,目前,走在街上几乎见不到外国人,她认为上海经济至少倒退四十年。

网民热议"上海精品超市样板"倒闭

众多网民为上海城市超市结束营业感到惋惜。有网民留言,这家经营近29年的“上海精品超市样板”倒闭,难免令人唏嘘。还有的说,现在大环境愈来愈差,网购干倒了实体店铺,实体店大范围关停,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经营木工生意的刘先生对本台说,现在许多人挣不到钱:“目前,我知道的各行业没活干,我们木工行业,很多人待在家里没活干,老百姓口袋里没钱,怎么可能去消费,还有大量工人失业。”

精品超市在中国发展仅二十余年,而今的消失,使网民感叹。舆论认为,许多品牌超市受到经济环境、供应链等复杂因素影响,相继关停。反映中国的营商环境和消费力正在迅速下降。

记者:乾朗、刘邦羽    责编:陈美华、梒青    网编:洪伟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3月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出现稳定迹象,但统计局官员指就业市场面临人力资源错配的结构性问题。

中国3月份青年失业率15.3%与上月持平,其中25到29岁失业率7.2%持续恶化,比2月份的6.4%,上升0.8个百分点。此外,30-59岁失业率为4.1%,虽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但是,35岁以上的青年陷入尴尬的就业窘境。

"35岁失业找工作有多难"上热搜 引起广大共鸣

微博一名博主“阿呆与瓜”上传一段“#35岁失业找工作有多难#”视频,冲上热搜榜,吸引超过3千万的阅读量。

她感叹,今天又去面试了,之前面试三家公司都被拒绝,原因出在35岁年纪太大了。其中一家面试的人直白地说,如果不是因为朋友介绍,35岁这年龄几乎是不看的。“好在我自己未婚、未育、没房、没车,我也不知道现在说出来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叹了一口气) 总的来说,就觉得挺讽刺的。”

这名在厦门的博主继续说道,厦门是个物价、消费特别高,但工资又很低的城市。她无奈地表示,35岁中年危机真的很惨,这么大城市,居然没有容身之处。“我在想我要去厂里面打螺丝,厦门还是有些厂,但是,我自己又从来没有去过工厂。我在想如果进了工厂以后,估计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吧!”

有网友留言:“大学生都难找工作,何况35岁?”、“延迟到65岁退休,然而35岁就被优化了,40岁以上基本就不会有公司愿意要。”有人也抱持着同样的焦虑说:“公司招人看的是效益,性价比。基础性工作太多可替换了。”

失业青年不婚不生隐忧

东莞一公司不愿具名的谭先生对本台表示,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现在有些青年人因为生活的压力,对生孩子的意愿不像以前那么高了,还有很多很多其他原因。“但是我觉得恐怕生活压力是第一大原因,比方说就业、教育、医疗的压力,所有这些压在一起,确实是不堪重负的。”

“(失业)太多了,现在都不景气,我的小孩也是做不下去了。这些门店,私人开的小店都不景气。有的活不下去了,还不起房贷、还不起车贷,跳楼啊!现在太普遍了,疫情三年(不容易)。”另一位在湖北襄樊经营私人餐厅的负责人说。

长期追踪中国经济情况的台湾韬略策进学会副秘书长吴瑟致,对本台表示,这一次公布的 16岁到24岁的失业率高达15.3%,7月将进入中国高校生的毕业潮,1千多万的毕业生投入就业市场,今年中国两会公布一整年的就业机会1200万,如何消化僧多粥少的问题?此外,35-59岁失业率虽不高,但是经济没有成长、金融问题浮现,退休机制保险可能失衡,都使他们被迫将退休年龄往后延,但这又意味就业机会被卡死。

吴瑟致说:“没有工作、消费、生活压力,势必影响年轻人结婚与生育意愿降低,这将进一步压缩未来的人口增长。中国的少子化问题,官方曾试图透过所谓的开放二胎、三胎解决,但效果都非常差,这又衍生老龄化问题,政府又需要透过更多的财政支出以支撑老龄化社会。”

吴瑟致预期,在新的劳动人口找不到工作机会下,对比原有劳动人口拥有一定程度的经济能力,接下来中国社会恐将迎来尖锐的世代对立问题。

微博博主"阿呆与瓜"上传"#35岁失业找工作有多难#"视频,冲上热搜榜第五,吸引超过三千万的阅读量。(微博截图)

青年失业上升 中国归因结构性矛盾

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16日在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说明青年失业率上升问题时表示,“现在所要关注的就是结构性的矛盾:年轻的劳动力不愿意去到一线当工人,不愿意去当产业工人,一线工人年龄越来越大。而要解决这种结构性矛盾,需要人力资源的供求适配而不是错配。”

《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以出人意料的第一季度增长惊艳了市场,尽管增长令人鼓舞,但是,多项数据显示,消费需求疲弱,房地产行业持续陷在困境中,高青年失业率可能加剧对弱势家庭支出的担忧。

该报道还指,中国政府对青年失业率的统计方式进行了调整,是中国当局近年来采取的几项措施之一,但是这些措施使外界越来越难以判断这个经济大国的健康状况。

记者:黄春梅    责编:李亚千    网编:洪伟


竞选连任的美国总统拜登本周三访问"钢铁之城"匹兹堡,重申对当地钢铁业和工会的支持,并计划宣布大幅提高对中国钢铁和铝的关税,同时还要对与钢铁业息息相关的中国造船、海运和物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

4月17日,美国总统拜登回老家、蓝领重镇斯克兰顿(Scranton)竞选,作为争取关键摇摆州宾州的第一站。据路透社报道,拜登也在当日下午造访 “钢铁之城(Steel City)” 匹兹堡时,宣布可能提高对中国钢铁和铝的关税,从特朗普时期301条款的7.5%增加至大约25%。

白宫表示,这是为了保护美国中产阶级以及经济与国家安全基石—钢铁业的未来,同时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以对抗价格被人为压低且排放量较高的中国钢铁业。此外,拜登政府已派高级官员到墨西哥,商讨如何防止中国的钢铁和铝逃避关税,而从墨西哥进入美国市场。

拜登说:“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向中国钢铁企业注入国家资金,迫使它们在中国政府的补贴下尽可能地多产钢铁。中国钢铁企业生产的钢铁远远超过中国国内需求,于是最终以相当不公平的低价向全球市场倾销。这些中国钢铁企业不需要担心盈利,因为中国政府对他们提供大量补贴。这不是竞争,而是作弊。早在 2000 年初,中国开始涌入美国钢铁业市场时,宾州和俄亥俄州的钢铁城镇就受到严重打击。2000-2010年间有超过 14,000 名钢铁工人失业……。我答应你们,不要再让这种事情发生。”

而连带受影响的可能还有造船、海运和物流业。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周三宣布,将就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nited Steelworkers)、国际机械师和航空航天工人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chinists and Aerospace Workers)等五家劳团的请愿,对中国造船、海运和物流业启动301调查。

戴琪表示, “这些请愿书提出了严重且令人担忧的指控,列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以来为了主导海运、物流和造船业而使用不公平、非市场的政策和做法。我们已在其他产业发现相同的指控,也就是中国利用各种非市场政策和做法破坏中国境内和全球的公平竞争,并试图主导市场。”

拜登周三表示,如果调查显示中国在这些产业存在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将会采取必要措施。

图为坐在成捆的钢筋上的广州建筑工人(美联社资料图片)

提高中国钢铁进口关税的影响

去年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再度将352种中国进口商品,及77种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产品“301”关税豁免期延长至2024年5月底。这意味着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开展历时四年的301条款调查也将延续至2024年。

专门研究税务问题的美国非营利机构“税务基金会”(Tax Foundation)的高级经济学家约克(Erica York)以书面形式回复本台采访时表示,“目前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钢铁和铝并不多,因此提高关税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特朗普政府首次增加关税时,中国很快就祭出报复行动——如果拜登政府也提高关税,我预期中国也会做出同样的举动。””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出口国,虽然出口量在2016年后呈现下降趋势,但近年又开始增加。不过,据路透社报道,加拿大、墨西哥才是美国最大的钢铁进口来源,中国排名第七。

美国钢铁公司设在宾州克莱尔顿的钢铁厂鸟瞰 (美联社图片)
美国钢铁公司设在宾州克莱尔顿的钢铁厂鸟瞰 (美联社图片)

中美贸易战进一部升级?

尽管如此,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认为,美国抵制中国钢铁可能只是美中贸易战的第一步“牛刀小试”。谢田说,中国经济衰退、失业问题严重。然而,北京当局以“低价倾销的策略,通过政府补贴、退税等非市场经济的手段,强制把产能转移到海外”,这样转嫁危机的做法引起许多国家担忧。而中国能反击的筹码并不多:“尤其是中国对欧美的进出口都在下滑。中国现在进出口强劲实际上是由于跟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在增加。” 

本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前后多次以美国钢铁业的衰弱示警,表示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担忧,特别是北京当局引以为豪的外贸“新三样”—电动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目前不仅欧盟已就中国电动车和部分太阳能板企业开展反补贴调查,越南、巴西、印度等国也在本月针对中国的铝箔纸、涂层钢板和风力发电设备等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

总部位于匹兹堡的百年企业“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则在上周同意让全球第四大钢铁制造商“日本制铁(Nippon Steel)”以140多亿美元高价收购。不过,这项协议遭到拜登公开反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司法部和财政部正在就该起收购进行审查。

记者:乔琴恩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


香港《基本法》二十三条实施近一个月,国际社会仍在观望,暂未再推出大规模港人"救生艇"计划。 近日英国国会网站却出现匿名联署行动,呼吁英国政府立即向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持有人直接授予英国公民身份。这项为港人争取"平权"的联署却在英国港人社群中引起争论,原因为何?

近日出现在英国国会网站上的联署行动,发起人自称“Ying Kwok Yan”,即“英国人”的英语拼音。 这位匿名者要求英国政府立即无条件向持有效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的港人,授予英国公民身份。

联署未详述争取原因

北京在香港实施《港区国安法》后,英国政府随即在2021年启动BNO签证计划,让持有BNO护照的港人申请签证到英国定居,六年后可申请入籍。而如果这次联署提出的要求获政府接纳,意味着BNO护照持有人无须再花钱办签证,也无须在英居住6年,就能直接入籍成为英国公民。

联署发起人提出三项原因:一,中国“已被发现”违反《中英联合声明》;二,担心中港当局未能遵守其国际人权承诺、侵犯港人的普遍权利和自由;三,英国永远不应放弃对其前殖民地人士(港人)的道义责任。不过发起人未有详细解释相关论点。

截至周三(17)日,共有逾9250人参与联署。根据规定,联署人数若达一万人,英国政府就必须作出回应;若超过十万人联署,则会提交国会辩论。

近日出现在英国国会网站上的联署行动,发起人自称“Ying Kwok Yan”,即“英国人”的英语拼音。 这位匿名者要求英国政府立即无条件向持有效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的港人,授予英国公民身份。(https://petition.parliament.uk/截图)

港人质疑现时争取BNO"平权"非合适时机

不过这项为港人争取“平权”的联署,却引来在英港人的争议 。其中一位在社交平台发文讨论的在英港人、执业律师黄俊滔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从历史及法律角度来看,BNO护照是不公平环境下的产物,持有人拥有的权利,比其他英国殖民地人士要少,因此港人有条件争取“平权”。不过他认为,现在并不是合适的时间点。

黄俊滔说:“《港区国安法》水深火热的时候,英国政府开了一条BNO签证的路,让你们港人可以一个比较低的门槛来英国。你现在就是在第一批BNO签证人士来了英国,到一半仍未开始入籍的情况下,就说BNO护照这件事不公平,好像有点奇怪。”

他认为如果是在香港主权刚移交后,或在BNO签证计划出现前,以人权或法律观点去争取“平权”,会比较合理;现时或要等首批港人以BNO签证入籍英国、港人群体开始成形或稳定后,才适合再提出。

港人组织忧带来反效果

在英港人组织“苏格兰香港人”发起人郭子健向本台表示,这次联署是以匿名方式提出,相关人士也没有针对“平权”作具体解说。他质疑匿名者发起联署的动机及可信性,忧虑会带来反效果。

郭子健说:“大家要理解清楚英国的国籍法如何将我们分类,使我们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有基础的认知才可做下一步,否则我说得直白一点,是浪费时间或带来反效果。我们希望将诸多的限制、不公平、歧视性的对待去诉诸公众,让舆论觉得我们BNO持有人其实都应该获得我们的权益的,而多于好像一个勒索,或者以一个很不礼貌的方式去争取。”

团体促英国正视英殖港人身份问题 

郭子健认为,现阶段争取BNO“平权”是近乎不可能,并提出另一项建议。他早前联同20名前香港议员向联合国提交报告,希望促请英国政府检视现行国籍法,让在1987年前居于当时仍是英国属土的港人(即英国属土公民,BDTC),以及其子女等,都能够享有英国海外领土公民(BOTC)的权利,包括在英国享有居住权,可以申请入籍等,让BDTC与BOTC享有同等权利。

BNO护照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并排陈列。(路透社资料图片)
BNO护照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并排陈列。(路透社资料图片)

郭子健表示,预料或有数十万港人可以受惠,可让没有BNO护照的人都能够移民英国。他又表示,BNO签证计划可能随时终止,有关修订或能为港人提供多一条后路。

何谓BDTCBNOBOTC

在1987年前,香港人普遍为英国属土公民(BDTC)。然而中英两国在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后,英国即在1985年颁布香港法案(Hong Kong Act),规定香港居民在1997年7月1日后,不可继续使用英国属土公民护照。英国随后开放让港人申请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但不自动赋予英国居留权。至2021年英国开放BNO“救生艇”计划,BNO持有人方可申请签证定居英国、继而入籍。

另外,英国又在2002年通过法例,把BDTC改称为BOTC,持有人可以在英国定居、申请入籍等,不受入境限制。不过当时的《2002年国籍、入境与庇护法令》(Nationality, Immigration and Asylum Act 2002)第十四条规定,任何与香港有关系之人士,均不可登记成为BOTC。

而郭子健提出的建议,正是希望英国政府检视上述国籍法,让BDTC港人及其子女享有BOTC同等权利。

记者:董舒悦、文在山 责编:嘉远 网编:何足


随着美中关系持续紧张,中国对美国全方位、多领域发起的影响和渗透活动,日益引起华盛顿的关切。本周三,美国立法者听取了多个中共针对美国发动政治战的实例。多位美国专家警告说,中国利用贸易、金融和学术等手段开展的政治战,远比直接使用军事武器更容易、更有效和风险更小。

随着中共采用金融操纵、间谍活动等策略在海外扩张其影响力,日益引发华盛顿对如何在这场政治战中捍卫美国利益的关切。美国联邦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House Committee on Oversight and Accountability)本周三(4月17日)举行听证会,审视中共多领域、全方位渗透美国各个部门和社区的情况,概述中共正在使用的各种政治战策略。

该委员会主席、共和党籍众议员詹姆斯·科默(James Comer)在听证会上警告说,中共目前不费一枪一弹,已经向美国发起了战争。

美国联邦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House Committee on Oversight and Accountability)本周三(4月17日)举行听证会。(听证会视频截图)

他说:“几十年来,中共一直试图渗透和影响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主要策略是发动政治战,旨在以有利于中国目标的方式影响美国人的情绪和行为。中共试图通过发动政治战来削弱美国,使我们无法有效地进行动态战争。按照中共自己的说法,战场将无处不在。”

3月14日,委员会主席科默在政府范围内对中共的政治战策略发起全面调查,要求联邦机构调动一切资源,挫败中共的政治战。

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上校格兰特·纽瑟姆(Grant Newsham)周三告诉立法者,中共正在削弱美国从未在本土作战的优势,通过非法出口芬太尼、抢占制造业、网络间谍攻击等手段,对美国本土和社会发起攻击。

“仅2021年,芬太尼化学战就导致7万多名美国人死亡,这比越战中的死亡人数还要多。……中共补贴芬太尼原料的生产,而美国却放任这种情况发生。”纽瑟姆说:“那些对头顶飘过中国间谍气球而感到愤怒的人,他们的手机上却装着中国间谍应用程序。……仅中国对美国人事管理局(OPM)的黑客攻击,就让他们获得了2200万美国人的档案,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距离无法保护我们。”

美国退役空军准将、哈德逊研究所高级顾问罗伯特∙斯伯丁(Robert Spalding)表示,新冷战格局已经形成,中国利用贸易、金融和学术等手段开展的影响力运动,远比军事武器更容易、更有效、风险更小。

美国退役空军准将、哈德逊研究所高级顾问罗伯特∙斯伯丁(Robert Spalding。(听证会视频截图))

他说:“代表中共的中国公司,用诱人的承诺影响美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而这些影响了我们的政治进程。……我们的大学和教育系统在经济上受到了助学金和中国留学生学费的影响,我们的科学家将技术转移到中国,而州和联邦也受到了中国投资和当地就业压力的影响。”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提摩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指出,中国对政治战的宣传在方法、主题等方面与俄罗斯对入侵乌克兰的渲染相同,目标都是借助战争改变国际秩序,摧毁民主声誉,破坏内部联盟。他还警告说,乌克兰是台湾的前车之鉴。

 

记者:经纬 责编:梒青 网编:何足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