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非 Windows 系统的国产电脑,到底是什么样的?
昨天,华为鸿蒙电脑官宣,爱范儿也第一时间拿到真机展开全面实测,用起来流不流畅?和手机联动顺不顺滑?
我们为你归纳了这次上手的几个小细节:
搭载鸿蒙电脑系统的 MateBook Pro 与之前的 MateBook X Pro 基本使用了一样的磨具,只是在 A 面的边缘多了 HarmonyOS 的标签,整体来说比 MateBook X Pro 轻了一点点,重量为 970 克,屏幕为雾面屏,配备了一张超纤抛光布;
键盘左侧原本 Windows 键的位置变成了鸿蒙键,图标为一个圆形,而右侧的 Ctrl 键位置则变成了小艺智能助手的唤醒键。
开机后,桌面布局非常有意思,整体可以理解为 Windows 系统、macOS 系统以及鸿蒙系统移动端的融合。
屏幕底部有类似 macOS 的 Dock 栏,所有应用菜单入口、常驻应用会在这里显示;
左下角使用了类 Windows 系统的开始栏,图标使用了相应的圆形鸿蒙图标,点开后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开关机、用户账号以及最近使用的应用;
而右下角则是控制中心与小艺智能助手,在控制中心里,除了 Wi-Fi 与蓝牙等常规控制开关外,你还可以找到华为分享、超级终端之类的功能控制开关,小艺图标则可以直接唤醒小艺,与键盘上的小艺智能助手的唤醒键起同样的效果。
进入设置界面,我们可以看见面前的 MateBook Pro 使用的系统版本为 Harmony OS Next 5.0.1.305,运行内存为 32G,屏幕分辨率为 3120×2080,基本是 3:2 的屏幕比例。
在初步上手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部电脑的动效。
我们在这部 MateBook Pro 上换了一张上海城市风景的壁纸,可以看到屏幕上有雨滴,我们试着用手来点一下雨滴,就会有不停滑落的效果,玻璃也逐渐变成毛玻璃,窗外的建筑变得模糊,等动效停止之后,这个玻璃再次变成透明的,窗外建筑也重回清晰。
动效不仅是只可远观的花瓶,而是与交互深度绑定的反馈,搭载鸿蒙电脑系统 MateBook Pro 提供了两套交互方式,分别是触控板操作与屏幕触控操作,在我们测试下,用触控板需要双击图标才能打开应用,而在屏幕触控的方案下,只需要点击图标即可打开应用,这两套方案都优化得不错,很符合一直以来的使用直觉与习惯。
在复杂与快速的操作频率下,动效和交互也没有出现卡顿,整体体验相当丝滑,流畅得不像传统电脑——
我们依次打开图库、文件夹、回收站、浏览器、邮件、备忘录、阅读、天气,并在打开过程中,我们通过其他操作来阻断动画的一个操作。比如打开图库的动效中,迅速地使用三指上滑的操作打断这个过程,可以看到整个系统还是非常流畅的。
这一次,华为把小艺智能助手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光在屏幕右下角留了一个唤醒位置,还在键盘上准备了一个快捷键,足以看出华为对 AI 的期盼。
小艺智能助手的能力非常丰富,在面对未知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圈选功能快速选中感兴趣的内容,然后让小艺进行识别和描述。
比如,当圈选一张专辑封面时,小艺能够迅速识别出它是周杰伦的专辑,并提供详细的相关信息。
此外,小艺的功能不仅限于简单的问答。它还能执行更复杂的任务,例如生成 PPT。
用户只需提出需求,小艺就会自动调用 WPS 来创建提纲,并根据用户选择的模版生成幻灯片,速度大约在两三秒一页,这种高效的协作,特别适合不擅长制作 PPT 的职场人,极大地降低了操作门槛。
在小艺的工具箱中,还包含了搜索、翻译等常见工具。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小艺还具有会议记录功能,它能够自动识别不同发言者的声音并进行标注,确保记录的准确性,这功能对需要多人参与的会议尤为重要。
除了对职场的帮助,小艺还具备个性化的控制能力,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命令来调整电脑设置,例如切换到深色模式或修改鼠标光标的颜色,操作简便而高效。
除了智能助手,从更大的维度来看,鸿蒙电脑系统的推出,补齐了鸿蒙全家桶概念的最后一块拼图。
全家桶确保了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之间的顺畅连接,在手机上观看视频时,只需将手机靠近电脑,电脑底栏便会自动显示视频的接续选项,轻松实现视频的无缝切换。
此外,还支持会议接入功能,用户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之间自由切换会议设备,提升了会议的便捷性,我们现在用手机和电脑同时接入会议,现在看到有两个我在参会,然后这个时候其实两个设备都是在收音的,我们可以选择退掉手机上的会议,现在就变成了我在电脑上和同事进行开会。
如果说现在鸿蒙电脑的最大优势,或许就是这样的「鸿蒙互联」。目前鸿蒙生态设备突破 9 亿台,「鸿蒙全家桶」用户越来越多,一台和手机、平板搭载同一个操作系统的电脑,能够共享一个剪贴板、鼠标,文件和应用一点就能流转……最终就能靠这种独特的体验,构建出鸿蒙生态壁垒,吸引用户,留住用户。
总的来说,在华为鸿蒙电脑初步上手的过程中,有三点,让我们印象深刻。
首先,硬件表现上,MateBook Pro 依然保持了非常高的水准,无论是机身设计、质感,还是屏幕的素质和分辨率,都达到了旗舰级别,提供了卓越的使用体验。
其次,鸿蒙系统的表现也让人印象深刻,整个系统运行非常流畅,动效和交互设计几乎可以媲美旗舰手机,给电脑带来了极为顺畅且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体验,这在电脑操作系统中是比较罕见的。
最后,小艺智能助手作为系统底层的 AI 支持,提供了丰富的技能和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可供大家探索的功能也非常多,而且发挥相当稳定。上手没多久,我就已经开始习惯用小艺辅助办公了。
接下来,爱范儿也将为你带来鸿蒙全家桶的完全体验,看看当集齐手机、电脑、平板等鸿蒙全家桶时,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你对鸿蒙电脑还有哪些好奇,欢迎留言告诉我们,爱范儿帮你真机实测。
任何技术产品都有攻击面,大模型也在所难免。模型产品和攻击方式永远是「道」与「魔」的此消彼长。
比如去年就有份论文提出一个新的攻击方法,成功盗取了其他用户发送给大模型的字段。此漏洞利用了 KV 缓存共享——一项大语言模型 (LLM) 业界广泛应用,两大主流推理框架 SGLang 和 vLLM 都在使用的技术。
LLM 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无论对于用户还是企业,数据泄露都足以「致命」。APPSO 之前的一篇文章就曾提到,越来越多的人将豆包、DeepSeek 和 ChatGPT 们视作倾诉对象,和它们推心置腹,不经意间便将个人的隐私信息吐露其中。而一旦 LLM 遭遇泄露事故,好事者能够依据数据识别出具体的用户以及对应的现实身份,从而用于不法意图。
为了应对 iPhone 用户使用 AI 产品的隐私顾虑,维持公司数据隐私政策的连贯性,苹果在 24 下半年宣布了一个名叫 Apple PCC(私密云计算 Private Cloud Compute)的系统:
在 Apple Intelligence 场景下,端侧算力不足时,用户数据经私钥加密上传云端,由部署在服务器私密计算模块(类似 iPhone 芯片里的安全隔区)里的大模型进行加密推理,仅在推理过程和结果返回端侧时短暂解密。全链路数据均以密文流转,且采用无状态计算模式,确保数据零存储、用后即焚。
技术是很好,但遗憾由于国内 Apple Intelligence 目前状态微妙,iOS 用户反而用不上。
在 iOS 以外的科技产品世界,另一家公司也正在应对私密云计算的挑战:
火山引擎开发的 Jeddak PCC(私密云计算)平台,有望应用于 Android 手机、PC 电脑、新能源汽车等更多领域,为数十亿用户的 LLM使用隐私保驾护航,企业在加大 LLM 与自身场景结合的同时无需担心数据泄露。
通过在各自的硬件产品和 LLM 技术栈中应用 Jeddak PCC 平台能力,硬件厂商能将保护用户个人数据隐私的承诺,从设备端延伸到云端。
近期,火山引擎对外公布了基于 Jeddak PCC,面向私有云 AI 安全推理/私密计算的合作案例,合作伙伴包括联想和努比亚等设备品牌。这也让 Jeddak PCC 成为了国内首个针对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市场布局的私密云计算解决方案。
背景不难理解:日常生活中,每天有大量用户和企业在PC 和智能手机等主流设备上与 LLM 进行互动。联想用户在 PC 上进行文本生成、润色、提炼摘要、深度思考等文本类工作,努比亚用户在手机上使用多模态豆包大模型、扣子空间 Agent(智能体)等产品。
不是所有的 AI 任务都能够在本地完成。一些需要深度思考、知识库建立、以及 Agent 能力的任务,本地模型尺寸太小或算力不够,需要使用云端的 LLM。
问题在于,用户与 LLM 和 Agent 互动,可能涉及机密数据或个人的隐私信息。这就遇到了敏感数据上云的困境了。云端的模型大归大,但服务提供方无法保证安全。当用户处在高敏感、高密级的工作环境中,是不能轻易将资料随便上传给 LLM 的。
PC 和手机厂商对于 AI 产品和服务的架构,需要针对隐私计算的需求进行重构。它们希望构建一个端到端全流程,且能够自证清白的私密云计算平台,用来解决端云协同计算下的 LLM 数据安全隐私问题。
少有其它解决方案,比 Jeddak PCC 更适合解决这个问题。看下面这个典型案例就行了:
假设一个企业科研人员,写了一篇论文准备投稿到顶级期刊,但需要使用 LLM 工具对论文进行润色优化,需要使用外部公司提供的 LLM 工具,同时要求数据全程加密——这是一个典型的检索增强生成(RAG) 任务。
这也正是联想使用 Jeddak PCC 正在做的事情。5 月 7 日,联想正式发布了面向个人和企业用户的超级智能体产品,而火山引擎的私密云计算解决方案成为了这一 Agent 解决方案的基石。
在 RAG 类型工作中,Jeddak PCC 将用户的各类文档进行向量化处理,将硬件芯片级加密安全能力延伸至云端,通过机密计算和密码学等隐私计算手段,实现全流程加密——让用户在构建私人/企业级知识库的时候,无需担心数据泄密。
联想同期发布的多款 PC 设备,包括消费级和商用市场 SKU,均支持 Jeddak PCC 技术。
从整个流程可以看到:
那么问题也来了:全程加密的方式,对推理效率和用户侧体验是否有影响?
实际上没有可观影响。APPSO 从火山引擎了解到,虽然加密的过程复杂,但从用时的角度,用户不会有明显感知,速度相比明文方式只会慢 5% 或更低。
而从推理结果上,由于采用了高性能的密码学方法,加解密过程的信息很难出现信息损失。LLM 的推理工作在安全隔区进行,没有数据泄密的风险。最后的推理结果无限接近于无损,并且 LLM 仍然保持流式输出的工作方式,让用户可以看到 token 不断生成。
隐私计算 (privacy/confidential computing) 第一次在大众面前被提起,还是在 2013 年。自从当年的 iPhone 5s,苹果开始在 A 系列处理器内封装一颗单独的隐私计算小模块,名叫安全隔区 (secure enclave),用于生物验证、支付等操作。应用、处理器,乃至整个操作系统,都无法看到这些私密数据对应的明文。
时代更替技术升级,现在每个人都在努力追上 AI 的潮流,享受 LLM、Agent 等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创新体验。然而隐私计算很长时间以来并没有跟上 AI 普及化的脚步——直到 Jeddak PCC 的问世。
私密云计算的概念,是隐私计算在云时代和 AI 时代的延伸扩展。而 Jeddak PCC 其实就是在用同样的技术,把概念扩展到 AI 云计算的场景下,将存储在用户端侧的私密数据,放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内做安全的存储、托管和计算。
就像苹果安全隔区让用户首次接触到隐私计算,Jeddak PCC 也是私密云计算的能力第一次交到企业开发者、设备厂商,以及它们的终端用户的手上。而且从架构开放性、支持业务种类、软硬融合等多个方面来看,Jeddak PCC 和苹果 PCC 相比也已经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据 APPSO 的了解,Jeddak PCC 采用开放架构,支持 CPU、GPU 以及异构计算,支持英伟达 Hopper、英特尔 TDX、AMD SEV 等机密算力平台,满足客户的公有/私有云等多种或融合的部署需求。
这让 Jeddak PCC 和苹果 PCC 的封闭架构和完全依赖独家软硬件实现的做法,形成了明显差别。毕竟苹果 PCC 只是为了实现其原生内部应用 (Apple Intelligence) 而推出,而 Jeddak PCC 是火山引擎自研的私密云计算能力输出并普及给整个科技行业。
苹果宣称其 PCC 系统采用封闭架构的一大原因在于确保安全闭环。但其实随着技术和观念的进步,安全行业目前更普遍认为,封闭系统无法减缓「漏洞-入侵-补丁」的亡羊补牢式循环;安全软件在开放的架构和协作的模式中开发,可以确保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发现漏洞、补强安全。
这也是为什么 Jeddak PCC 方案的开放架构,可能更容易被行业普遍接受,能够大大加速行业整体安全水位的提升。
在支持的 AI 业务类型上,Apple PCC 目前存在唯二目的: 1)服务 Apple Intelligence 产品的用户端体验;2)苹果自己的后端训练,以及公司内部的员工任务。具体能力目前也仅仅涉及推理层面,没有看到对其它 LLM 主流业务类型的支持。
而 Jeddak PCC 已经支持可信 AI 推理和安全 RAG——这两者已经通过前一小节的案例体现。这背后其实是火山引擎隐私计算团队将多年以来在机密计算、同态加密上的技术外放给云服务客户,帮助它们更好在 LLM 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应用拓展和降本增效。
至于 Jeddak PCC 对 Agent 的支持,更是火山引擎正在加紧研发和测试的业务项目。
业界普遍认为 2025 年是「Agent 元年」,从娱乐休闲到专业任务,各种类型、具备各种能力的的 Agent 层出不穷;火山引擎背后的字节跳动本身也通过豆包、扣子空间等产品深度布局了 Agent 市场。显然 Agent 成为了当下场景可能性最丰富、生命力最强的 AI 产品类别。
火山引擎在6月即将上线基于 Jeddak PCC 的可信版 Agent——OS Agent,让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即可完成点外卖、订机票等复杂操作,并且任务全过程贯彻 Jeddak PCC 的私密云计算逻辑。随着 Agent 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活跃度提升,Jeddak PCC 也已经为 Agent 的彻底爆发做好了准备。
无论是触摸屏幕还是输入内容,用户与应用产品的每一次互动都会留下痕迹。而在今天的互联网服务用户权利结构下,一个尴尬的事实是,用户并不真正「拥有」自己的数据。
在 AI 的时代,这个逻辑同样延续。仅就目前的 LLM 产品形态来看,用户的隐私控制权同样极其有限,服务商的隐私政策还未跟上节奏。用户往往在未意识到这一点的前提下,向 LLM 产品发送更多隐私和机密的数据。
火山引擎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LLM 开发者和云计算平台更需要多做一些努力,帮助国民提高 AI 时代的数据隐私和安全意识。
在 AI 完全起飞,LLM 植入每一个产品的前中后端的新时代,私密云计算技术对于用户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与此同时,这一技术的好处,也应该让用户感知到,给他们可见的获得感。
想象一下,在不远的将来,手机的系统设置-隐私功能里面,会新增一个「AI」模块:
比如,你可以看到自己今天和 AI 进行了 100 次互动,其中有 80 次在本地,20 次发送到云端执行。
不仅如此,你还可以查看每次互动的具体明细,例如时间、输入的提示内容、本地或云端处理。这些细节需要你用指纹、人脸,或者至少输入密码才能查看,因为它们受到手机芯片的安全隔区的保护——本地隔区同样受到 Jeddak PCC 体系的保护。
更进一步,或许你还可以看到那些上云的互动次数,数据在云端被如何加密,用后是否已删除——能够「自证清白」对于一个健全的 PCC 平台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好的设计,润物细无声。但对于数据隐私安全这种焦点议题,或许让用户能够实际感知到,体验流畅的同时也用得放心,才是真理。
2025 上半年,国内各主流 Android 厂商都在加码 LLM、Agent 相关的功能,创新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个人数据隐私的泄露风险在 AI 时代也进一步提高。对于私密云计算技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火山引擎希望 Jeddak PCC 的推出能够满足这些设备厂商和 LLM 开发者的需求,成为 AI 时代全民提升隐私保护和增强安全意识的一个里程碑。
Agent(智能体)和 MCP(模型上下文协议)是 2025 上半年 AI 领域最热门的趋势。
前几天字节的 Agent 产品「扣子空间」,也正式开启了内测。
在人山人海的 agent 产品中,扣子空间第一次提供了「规划模式」——能够和用户分步协作,在关键步骤节点暂停确认、允许用户实时修正路线的 agent 能力。
扣子团队官方认为,人和 agent 协作起来,将会是一种更加丝滑的工作模式。
爱范儿也第一时间拿到扣子空间邀请码,试跑了一些脑洞微开的任务。
我们扮演了 「老师好我叫何同学」 的公关负责人,要求实习生扣子对近期舆情事件进行分析,生成舆情报告,进一步给出对策建议,然后再撰写一份回应声明:
Prompt: 我是‘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团队的公关负责人。近期我们的品牌遭遇了舆情事故,请你搜集资料,评估该事件的影响程度,了解网友的吐槽内容,从中分析提炼出网友认为我们所犯的错误以及改进方向。你可以利用你认为合适的网站和互联网平台来搜索资料。然后,为我生成一份舆情报告,全面展示此次舆情事故的时间线、发展脉络、网友反应与吐槽,以及应对策略。这份报告需要做得深入一点,特别是在应对策略方面要提供多种不同的角度。此外,我还需要你依据应对策略,生成一篇态度诚恳、不逃避责任且改进措施切实可行的回应声明。你需要把舆情报告生成一个网页和一个 pdf 文件,把回应声明生成为常规文档。
这个任务看起来比较简单,主要动作是搜索和文本生成,但同时对报告制作者的舆情分析的专业知识,以及将媒体报道和社媒贴文提炼、格式化成严肃报告的文稿能力,要求都不低——这些,都是一个 agent 产品在大模型方面的能力。
除了大模型能力之外,在 browser/computer use、代码、MCP 等能力上,这个任务也能让扣子空间「小试牛刀」。
和工作水准。这是第一次生成的舆情报告的数据分析部分:
这是 AI 实习生编写的应对策略:
作为「初稿」,这次交付无论从舆情报告的详实程度,逻辑拆解,分析的专业性,还是回应声明的格式上,都算是达标了。具体细节不一定适用于真实场景,但至少生成结果提供了可以用于下一步行动的指导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输入任务时提到了「时间线」的概念,生成的结果似乎把更多篇幅提到了「开源项目抄袭」、「会自己打字的键盘」等前序事件上。而这并非我们的任务意图。
显然,在工作场合中,同事之间目标对齐还是很重要的。
我们正好可以通过扣子空间的规划模式,来与这个 AI 实习生对齐:
经过对齐后,不仅内容目标正确,还可以看到舆情报告的数据部分直接把粉丝量、「三连率」、完播率的对比展示了出来,数据的说明力和代表性有所增强:
你也可以访问这个链接查看任务完整回放。
从爱范儿的测试结果来看,扣子空间和传统智能体/MCP 产品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个能够「停下来、慢一点」的规划模式。
简单来说,交给 MCP 一个任务之后,它会自动分解任务指定规划然后开始跑任务,最终生成结果。但这难免出现「一步错,步步错」的情况。
而扣子空间开启规划模式后,可以在执行复杂任务的关键节点上「停下脚步」和用户对齐,让用户可以实时纠错和纠偏,优化执行逻辑。
这种方式尤为适合不具备提示工程能力的小白用户。第一次提交任务的时候,简单扼要表达你的意图就行了。
「规划模式」的触发条件有两种:
这种协作式的智能体工作流程,使得智能体避免因为「一上来就分析错了」,以及思考和 token 不断输出中产生的幻觉等各种原因,导致偏离既定目标。
可以这么理解:如果说传统大模型/智能体是「自动驾驶」,那么扣子空间其实是让用户来扮演 AI 的「copilot」(副驾驶)。用户一旦发觉偏离,可以立刻踩一脚刹车,手动扶正方向盘。
如果换成实习生的比喻,扣子空间就是一个能够做到「不懂随时问」,然后依据即时反馈来灵活调整工作方向的 AI 实习生。
实际上还不止一个 AI 实习生,而是可以有很多个:
无论是通用型还是专家型智能体,都通过「扣子空间」来一站式调度。
不仅如此,如果现有的专家型智能体还不够用,开发者也可以充分利用扣子团队同步推出的扣子开发平台(零基础开发智能体)、扣子罗盘(智能体 DevOps 调优工具)、Eino(Go 语言智能体开发框架),来快速开发并上架自己的专家 Agent。
当然,在爱范儿的大部分测试中,扣子空间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意图,生成优质的结果。
最近关税战十分热闹,我们也让它来试试这个难题:跟踪美国在主要对华进口品类上的关税水平。
Prompt: 近期美国政府关税政策一天一变,我需要你制作一个能够实时更新的在线表格,来追踪自从 4 月1 号以来关税变化。你需要追踪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最主要产品的税率,比如消费电子设备、针管、玩具等等,具体有哪些产品你自己去查,查不出来就随时停下来问我。注意有一些关税类别是近期新增的,但一些关税类别是在 2025 年以前就有的,你需要在表格中体现不同关税类别是如何叠加的,不明白随时问我。
先来看一下生成的结果:
爱范儿观察了一下思考过程,发现它对于「关税」这样的复杂概念已经有充分的理解,而这和可能和背后所使用的大模型有关。
最近一个多月里我们其实用过很多智能体/MCP 类工具,特别是有些具备 deep research 能力,标榜能够代替用户执行复杂任务的产品——处理相同的任务时,却需要做数十轮搜索,似乎很用力地在理解用户到底在说什么,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结果却也并不理想。
扣子空间总共只进行了六轮思考,其中只有四轮真正用来搜索和了解关税种类(剩下的两轮分别是任务开始的规划分配,以及任务结尾的网页生成。)
生成的结果,从视觉观感上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而且能看出来这个 AI 实习生并不是指哪打哪,而是多少动了点脑子,做了一些并不在初始任务要求内,但它认为会有帮助的数据分析。比如列出了今年以来关税增减的时间线:
做了短中长期分别的影响分析:
还有图表与文字结合,结构化的呈现方式:
以及最让我惊艳之处:它把 25 年前基准、「自由日」、「对等」等不同关税名目的区别和叠加情况,给抓住了。
但错误也非常容易发现,比如大部分类别里的税率完全算错了。至于错误的原因,我的理解是这个实习生采用纯搜索新闻的方式,容易被错误和不及时的信息带偏,而非直接到美国政府网站抓取数据。
当然,就算是真人实习生,恐怕也会这么干。进出口从业人士以及关税方面专家才知道获取最及时、准确数值的方法,这个任务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远超实习生水平。
但这并不代表扣子空间不能化解这个难题:我们可以在开启「规划模式」后,在纠偏的时候给它明确的数据源定义,并且让它主动调用 python/MySQL 或其他代码能力,去爬取最准确、真实的数据;或者,我们也可以从权威来源手动下载格式和内容未优化的报告,然后再通过官方支持的多维表格扩展插件,来生成任务需要的知识库。
扣子空间支持调用外部 MCP 工具(正式版),目前已经支持了十多个字节跳动内部以及外部(例如墨迹天气、高德地图等)的 MCP 扩展。所以理论上,进出口行业专业数据库提供商也可以开发自己的 MCP 扩展,整合到扣子空间里。这样再复杂、再无厘头的关税进展,也难不倒实习生了。
再来个纯代码的小任务,可能有点大材小用了。让扣子空间来做一个 hello world printer,并且中途修改需求。
还不会写代码的领导们,终于不用怕员工跑路了:你也可以让 AI 实习生教你写代码。
前面这些测试的都还是扣子空间默认激活的「通用实习生」。
而在首页还有「专家 Agent」的入口,目前 beta 阶段开放了两个可用专家,分别是用户研究专家(扣子官方开发)和华泰A股观察助手(华泰证券和扣子共同开发)。
以A股观察助手为例,它的进入界面和通用实习生略微不同,允许用户基于自选股和板块定制日报,也支持一对一咨询功能,将智能体变成用户可以独享的证券分析师。
这两个专家 Agent,也是扣子空间的 MCP 扩展能力的直接体现。它可以将扣子的大模型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大模型能力放在同一个上下文里,实现 MCP server 之间的「协作」。
传统大模型产品和工具的能力天花板,决定了它们的主要用途是处理事务性工作,替代重复性劳动(例:文本生成、数据整理和格式化、基础规划等);而正如前面提到,智能体/MCP 整合深度思考、任务拆解与规划、按步骤自动化执行任务的能力,但这种「全自动」的方式仍然存在弊端。
与前两者相比,扣子空间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在全流程得到真人用户实时监督的环境下,让 AI 深度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完整工作流中,实现人和智能体的有机协同工作。
「AI 实习生」确实是一个挺有趣的类比,它一边和你协同工作,一边从你身上学习,逐渐熟悉你的工作习惯和要求,掌握你的目的动机和思维逻辑——每一个优秀的 mentor 都希望自己的实习生能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全职员工,而这种成长,需要通过聪明的工作方式,和一次又一次的成果交付,才能逐渐获得。
工具不断推陈出新,工作方式也因为 AI 变得很酷。但归根结底,高效稳定地交付成果,才是王道。
从另一角度来看,当 AI 工具的能力和服从性同步提升,每个职场打工人都能随时召唤自己的 AI 实习生,愈发复杂困难的任务也能够被轻松化解,打工人自己又将何去何从?
或许这既是一次警钟,也是一次契机,提醒我们应该将自身的精力和时间,转移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自己操控 AI 工具的能力;二是专注于那些永远无法被 AI 所取代的创造性和思考性工作。
毕竟,在职场上,稀缺的永远不是办事的能力,而是独到的思考。
当然,那样的未来还需要时间去实现。现在不妨申请扣子空间体验资格,让你的 AI 实习生 / 数字职场好搭子先 「上岗」 试试。
或许,你的工作方式,以及职场生活质量,将迎来巨大的改变。
后天就是上海车展了,在打包行李前往上海之前,还是得抽空整一篇逛展指南。不说为各位,至少我到时候也能当路书看看。
上海车展,作为国内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顶级盛事,每一届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无数车迷、媒体和业内人士的目光。在这场饕餮盛宴中,董车会挑选了 23 款新车型,它们要么是品牌的最新力作,要么是设计和技术的前沿代表。
接下来,我们会带你逐一揭晓这些车的看点,让你在车展上直奔主题,看完这 23 辆车,门票钱绝对回本。
乐道 L90
正好在今天上午,乐道汽车发起了新车 L90 的新一轮预热,介绍了新车容积达 240L 的电动前备舱,放言「不是所有前备箱都叫前备舱」。
乐道 L90「前备舱」的开口宽度有 830mm,能够放下两个 20 英寸行李箱外加一个儿童行李箱,或者直接放一个 30 英寸的行李箱。 值得给好评的还有它的离地高度,只有 600mm 高,比一般的轿车后备箱还要低,取物更轻松。
同时,这个「前备舱」还支持全电动操作,具备智能「乐叩」开启功能,只需轻轻双击即可开启。考虑到国内「车头朝外」的停车习惯,这个前备舱确实更符合驾驶员的下车动线。
除了前备舱,乐道 L90 目前的已知信息并不多,内饰都还没有公开。可以明确的是车辆的尺寸,这是一辆比蔚来 ES8 还要大的 SUV,长度为 5145mm,轴距达到了 3110mm。
动力上,乐道给你准备的是 ET9 同款的蔚来自产 340kW 后电机(没错,L90 也是 NT3.0 平台的),也有四驱车型可选,多了一个 100kW 的前电机。
极氪 9X
在今天发布预告的不只是乐道,极氪也向我们展示了全新超豪华 SUV 极氪 9X 的外观轮廓
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表示,新车具备 42242 个钻石切割型面,能够「折射出银河系繁星流动韵律」。
从极氪的预告来看,9X 的造型确实称得上是「杭州湾库里南」,前脸设计类似极氪 009,配了个「大饼轮毂」。具体的造型,可以参考一下拉面师傅之前做的这张渲染图。
另外,在上个月举行的极氪千里浩瀚智驾发布会上,极氪还宣布极氪 9X 光辉将首发搭载千里浩瀚 H9 智驾方案,采用自研自制双 Thor 芯片域控制器,拥有 1400 TOPS 算力,采用 ZEEA 3.0 中央集中式数字架构、中央计算大脑、数字底盘、5 激光雷达,可以做到四个 360 度全向感知。
对了,这还是极氪第一辆配有油箱的车。
零跑 B01
别搞混了,这不是前几天发布的那辆 SUV,那是 B10,这辆 B01 是轿车。不过你可以将其视为 B10 的轿车版本,俩车长得确实差不多。尺寸自然也是类似的,B01 车长 4770mm,轴距 2735m,车宽只有 1880mm,是一辆比较小巧的轿车。
动力有两个版本,132kW(177 马力)和 160kW(214 马力),配的都是中创新航的磷酸铁锂电池。
内饰设计也和 B10 差不多,最大的特点就是前排的「百变副驾」,可以加装小桌板之类的配件。另外大概率会配备高通骁龙 8295 芯片和 8650 智驾平台。
唯一的悬念就是它的价格了,盲猜一个 8.98 万元起。
MEGA Home 家庭特别版
CEO 李想将理想 MEGA Home 家庭特别版形容为「一个带大客厅的移动空间」,能带着家人们在车内面对面聊天、吃饭、娱乐和工作,它不仅是「移动的家」,更是面对面的「幸福的家」。
什么意思呢?答案是它拥有一个可以旋转的二排座椅,就类似极氪 MIX 的前排座椅。
在 MEGA Home 上,这个座椅大概有下面几种特殊状态:
另外,MEGA Home 的激光雷达也有升级,体积更小;之前用的双 Orin-X 也会升级至单 Thor-U。造型和设计则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
腾势跑车
腾势要出跑车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这辆车早在去年 12 月就已经被曝光,它其实就是方程豹 Super 9 概念车的量产版本,也许比亚迪是想进一步强化腾势品牌的豪华调性,才把这辆跑车给到腾势。
▲ 方程豹 Super 9 概念车
目前关于这辆车的消息还不多,有消息称会提供硬顶和敞篷两个版本,整体尺寸并没有很大。
仰望 U8 加长版
4 月 17 日,比亚迪仰望汽车在微博发了一辆黑金配色的仰望 U8,并配文:「『大』有不同,上海见。」
一开始我还以为就是给仰望 U8 出了个新配色,换了个「大饼轮毂」,仔细一看,「不对呀,这是加长了吧」。按理来说,内饰也会有一些变化,后排相应的舒适性配置应该也少不了。
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四座版。
对了,还有一个好消息,仰望汽车今天宣布,他们的累计销量超过 10000 辆。
宝骏享境
接下来,看一辆价格稍微亲民一点的吧。
不久前以 13.28 万元起售的宝骏轿车享境,也会在本届上海车展亮相。作为宝骏的首款旗舰轿车,它号称集成了「上汽通用五菱先锋技术」,将搭载灵眸智驾 3.0 高阶智驾辅助技术、灵语智能座舱等,提供纯电和插电混动两个版本。
众所周知,宝骏的这个灵眸智驾 3.0 来自卓驭,也就是原来的大疆车载,能力还是很强的,集成了城市领航辅助、AEB、代客泊车等全场景高阶功能,此外还支持漫游探索车位、云端地图等。
考虑到它的价格,享境的这套内饰绝对是超预期的强,大量使用了软包材质,连门板地下的储物格都包了,也没有廉价的黑色烤漆面板,金色的点缀恰到好处。
座椅配置也蛮高,主驾驶座椅具备 10 向电动调节、3 个记忆位置,副驾驶座椅支持 6 向电动调节、4 向电调老板键,后排乘客可以很方便地调节副驾驶座椅位置。
入门级市场不一定非要卷价格,也可以卷一下品质。
奔驰纯电 CLA
既然聊到「传统豪强」,首先要介绍的自然是奔驰。前一阵发布的新款 CLA 也在这次上海车展上露面了。这是奔驰基于全新 MMA 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在续航、能耗和补能速度上都有了相当程度的提升。
新 CLA 的外观设计存在一些争议,尤其是它的前脸,但它 0.21Cd 的风阻系数还是值得肯定的。补能方面也有了提升,支持 320kW 的直流快充,充电 10 分钟能够增加 325km 续航。
动力方面,后驱版最大功率 175kW(238马力),零百加速 6.7 秒。四驱版是 200kw 的后驱电机和 80kw 的前驱电机组成,零百加速在 4 秒左右。
智能化方面,奔驰一直算是传统厂商中较为激进的那一派。
从此次 CLA 车型开始,奔驰将智能科技分为了三类,MBUX 智能人机交互系统、MB.DRIVE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 MB CHARGE 综合充电服务,翻译一下就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 AI 充电。
其中,新 CLA 这次配备的智驾系统支持城区 NOA,用的是英伟达的 Orin 智驾芯片和 Momenta 的方案,还配上了来自禾赛的激光雷达。能够跟上国内智驾的主流水平,并且大胆使用国内供应链,说明奔驰求变的心还是有的。
奔驰 Vision V
奔驰最新的概念车 Vision V 也来了,看名字就知道,这就是 V-Class 车型的纯电版本。
最新发布的预告图展示了奔驰 Vision V 概念车的尾部设计,包括由 LED 矩阵式光源组成的尾灯组以及「Vision V」字母标识,尾部扰流板内侧似乎也配备了 LED 光源。
奔驰 Vision V 概念车基于奔驰 Van Electric Architecture(VAN.EA)纯电动平台开发,采用 800V 电气架构,旗舰车型的续航里程将超过 311 英里(约合 500 公里),量产车型大概会在 2026 年问世。
宝马 VDX
这个就好玩了,这是宝马最新的测试车——BMW Vision Driving Experience,也叫 VDX,它的外观非常接近 Vision Neue Klasse 概念车,但它并不会量产,而会作为新一代动力系统的测试平台(不仅是为下一代 M3 所用)。
这辆高性能测试车拥有四台电机,其核心在于宝马新推出的「Heart of Joy」系统。
这是宝马为了让其纯电性能车拥有宝马标志性的驾驶体验,专门开发的处理单元。车辆的动力、制动、能量回收、转向、充电等功能均由这套系统控制。
宝马称,这套系统能够在毫秒内响应传感器和驾驶员的输入,让驾驶员在日常驾驶中轻松驾驭 18000Nm 的恐怖扭矩。
除了四台电机,VDX 还拥有五台风扇,每台风扇需要 50kW 的能量来运行,它们加起来可以为整车提供 1000kg 的下压力,且不会产生任何阻力。
AUDI E5 Sportback
去年 11 月,奥迪和上汽推出了一个全新品牌:AUDI。现在,他们在自己家门口推出了旗下首款车型 E5 Sportback。
E5 Sportback 融合了上汽「中央集中 + 区域控制」的银河全栈 3.0 电子电气架构,车内配置了高通骁龙 8295 智能芯片、AUDI Assistant 智能助手,高阶智驾也会配备。
定位豪华品牌的 AUDI 用的自然是前后双电机系统,综合功率达 570kW(764 马力),配备 100kWh 高能量密度电池,基于 800V 高压平台的智能数字平台支持 10 分钟极速补能。
官方还提到,这辆车的底盘标定由奥迪德国团队完成,配备奥迪标志性的渐进式转向系统、DCC 动态底盘控制系统和空气悬架。
未来三年,AUDI 品牌还将推出 3 款纯电动车型,覆盖 B 级和 C 级市场,这辆 E5 Sportback 将于 2025 年下半年上市。
总的来说,这是奥迪在电动化领域最激进,同时也是最靠谱的一次尝试。至少比 12 年前立项的 e-tron 要靠谱得多。
丰田铂智 7
丰田这次带来了全面焕新升级的 bZ 全矩阵产品,其中最重磅的就是轿车车型铂智 7 了。目前关于这辆车的信息还不多,丰田说它凝聚了「丰田现代化研发的最新成果」,尺寸大概类似于凯美瑞和亚洲龙。
从铂智 3X 的定价来看,铂智 7 的定价说不定也会很有诚意。
本田烨 GT
这是本田「烨」品牌的第二弹车型,一辆掀背跨界车,名字就叫「烨 GT」。
这辆新车主打「中国研发」及「中国制造」,合作伙伴包括宁德时代、华为、科大讯飞和航盛。官方还称,新车由中国研发团队自主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这辆车配备了华为提供的智能座舱和后排光场屏,在智能化方面值得期待。
车尾的黑色面板,还有点歌诗图的感觉。
大众安徽 ID. EVO
大众首款纯电大尺寸 SUV 来了(虽然只是概念车)。
ID. EVO 概念车由大众安徽打造,命名中的 EVO 代表「Evolution(进化)」,象征大众汽车品牌正在持续转型。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 CEO 孟侠(Stefan Mecha)之前说:
大众持续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并聚焦电动化,我们正在积极投身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之中,ID. EVO 概念车正是这一行动的具体体现。
上汽大众 ID. ERA
大众也终于向「增程教」妥协,ID. ERA这同样是一款全新的电气化产品。
虽然名叫 ID.,但这辆新车并没有延续 ID. 系列的设计风格。
这款增程式概念车将由上汽大众生产,采用 6 座布局,将搭载 Momenta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不过量产可能要等到 2026 年底第一季度了。
上汽奥迪 A5L
上汽奥迪这个合资厂商有点生不逢时,它成立时,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半只脚踏入了新能源时代。不过随着旗下产品阵容的不断完善,上汽奥迪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自然是走量车型 A5L,也就是 A4L 改名后推出的全新换代车型。
其实去年 11 月的广州车展上汽奥迪 A5L 也有到场,只不过那时它还没有公布内饰,这次终于可以进去坐坐了。
讲道理,我感觉在 BBA 就新车里就属奥迪看起来最正常。
上汽奥迪 A5L 车身长度为 4903mm,轴距达到了 2922mm,与海外版车型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比 A4L 更是大了一圈,带来了更宽敞的乘坐空间和后备箱空间。与此同时,新车还换用了掀背造型,运动感更强。
A5L 预计会搭载全新的 EA888 Evo 5 发动机,最大功率 150kW(201 马力)。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车还会提供两个 48V 电机,一个是启动电机,另一个则集成在变速箱内,用于提升动力表现。
对了,隔壁家一汽奥迪也会在本届车展带来他们的 A5L。
雷克萨斯 ES
雷克萨斯新一代 ES 将于 2025 上海车展全球首发,雷克萨斯官方表示,新 ES 将标志性的静谧性和乘坐舒适性提升到了「全新境界」。
这辆车很神秘,目前没有任何消息,只知道它和凯美瑞一样都是基于 TNGA-K 平台。另外,造型改成了掀背。
沃尔沃全新 XC90 & S90
上周,沃尔沃 XC90 和 S90 都迎来了中期改款(虽然这个改款是来得有点晚)。
新车在外观上的最大变化是舍弃了 2014 年换代以来的直瀑式中网,变成了斜向格栅,看着像是一个西服外套,大灯和前保险杠也进行了重新设计,新车多了几分精致感。
新款沃尔沃 XC90 车身长度为 4953mm,轴距则达到了 2984mm,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空间方面比较灵活,燃油版车型提供 5 座和 6 座两种布局,插混版车型则提供 7 座布局。
内饰方面,换上了更大的 11.2 英寸中控屏,空调出风口、方向盘造型也更加年轻化。同时还将搭载 Pilot Assist 领航辅助系统和 City Safety 城市智能安全系统。
动力方面,燃油版车型搭载 2.0T+8AT 的组合,最大功率分为 184kW(246 马力)和 220kW(295 马力)两种,匹配 48V 轻混系统;插混版车型则搭载一款最大功率为 228kW 的 2.0T 发动机,以及功率为 107kW 的后置单电机,CLTC 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达到了 84km。
另外,S90 的改动也差不多。
有些人说沃尔沃的这次换代「改了等于没改」,我反倒很喜欢这种精准的细节迭代,更能实现品牌价值的持续输出,类似保时捷 911(也有可能和瑞典人不爱上班有关)。
一汽奥迪 Q5L
最后,是全新奥迪 Q5L。
新一代的奥迪 Q5L 在造型设计上与海外的 Q5 保持一致,只在细节处作出了改动,最明显的是门把手从海外的传统门把手改成了在中国市场更受欢迎的内嵌式门把手,发光 Logo 估计也少不了。
内饰虽然没公布,但应该和海外版没什么区别,最大的不同是国内版本用上了华为智驾。
动力上可以参考海外版,各版本车型都用上了 48V 轻混,入门车型配备 2.0TFSI 发动机,最大功率 150kW(201 马力),最大扭矩 340N·m,默认是前驱,同时也提供了四驱选项。
附:2025 年上海车展展位图
💻
华为首台鸿蒙电脑正式亮相
😯
苹果多款芯片遭曝光
🔟
比 5G 初期提升 10 倍,5G-A 走进大众生活
💰
比尔·盖茨:20 年内捐出几乎全部财富
👑
OpenAI 任命新 CEO
🙅
苹果副总裁:iPhone 可能在十年内被淘汰
🙇
DeepSeek 致谢腾讯技术团队
🛡️
宇树科技确认旗下机器狗存在安全漏洞
💡
Cursor CEO:未来的编程变得更易理解
🔍
夸克 AI 超级框上线「深度搜索」功能|附带实测
🚙
理想 L 系列智能焕新版正式发布
♻️
《王者荣耀》宣布 QQ、微信排位互通
👂
任天堂更新隐私条例:或监控/录音 Switch 2 多人聊天
🍎
「水果姐」确认将在上海、杭州巡演
昨日上午,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正式举行,鸿蒙电脑操作系统正式面世。
据介绍,由于从 X86 架构转向和手机、平板平台一样的 ARM 架构,鸿蒙电脑操作系统能无缝兼容手机和平板应用,开发者一次开发就能实现三端部署。值得一提的是,鸿蒙电脑不支持侧载,所有应用都需要从应用商店中获取。
除了手机平板原有的鸿蒙应用,沟通会上也揭晓了第一批鸿蒙电脑端应用:办公、设计创作、理财、影音娱乐、教育的几个国产头部平台都有覆盖,甚至还有几个轻量级的小游戏。
在 AI 方面,鸿蒙电脑系统中的 AI 助手小艺将与系统底层深度结合,实现生态应用之间的协作,并且还可以对准文件、文字,通过鼠标选中后,右键都能直接发送到小艺助手进行 AI 分析。
沟通会上,华为正式宣布,首款华为鸿蒙电脑产品 MateBook Pro 将于 5 月 19 日正式发布。
据彭博社凌晨消息,苹果目前正在开发多款芯片,涵盖智能眼镜、新款 Mac 和 AI 服务器,具体来看:
智能眼镜芯片:
苹果正在为其智能眼镜研发专用芯片,目前取得一定进展。据悉,该款产品与 Meta 的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类似,并直接成为竞争对手。
智能眼镜芯片将基于 Apple Watch 的 S 系列芯片打造,为了功耗表现优秀,苹果还将部分芯片单元进行移除。另外,该芯片将支持智能眼镜实现多摄像头调用。报道透露,该芯片由台积电代工,预计 2026 年底或 2027 年实现大规模量产,因此推测苹果的智能眼镜也将要在近两年内推出。
报道还指出,苹果 CEO 库克目前决心要在智能眼镜市场击败目前的巨头 Meta,而带摄像头的智能眼镜也被苹果视为下一个 AI 入口。为了分担眼镜产品线的风险,苹果还计划在 Apple Watch 中添加摄像头,并且专门为带摄像头版本的 Apple Watch 开发名为「Nevis」的芯片,而带摄像头的 AirPods 则拥有名为「Glennie」的配件。
M 系列芯片:
苹果 Mac 芯片—M 系列处理器也有了新的进展,目前 M6(Komodo)和 M7(Borneo)两款处理器或已在开发。还有另一款更先进的 Mac 芯片也在同步开发中,名为「Sotra」。
另外,苹果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将 M5 处理器带到 iPad Pro 和 MacBook Pro 上。
AI 服务器芯片:
报道提到,这是苹果首次专门为 AI 服务器设计处理器,此类处理器将用作 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的云端计算。据悉,苹果目前使用的是 M 系列的高端型号处理器进行上述云端运算。
苹果首款 AI 服务器芯片代号为「Baltra」,计划于 2027 年完成。同时,该芯片还将拥有多个版本,性能或将是目前苹果最强芯片 M3 Ultra 的两倍、四倍,甚至是八倍。
近期,不少地方都开始出现 5G-A 的网络信号,而 5G-A 相关话题也在近日冲上了热搜。
据央视新闻消息,5G-A 和 5G 相比,能够在容量、速率、时延、定位、可靠性等方面实现大幅提升,可以带来更快、更优质的通信体验,并有望实现低成本千亿物联。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徐畅则表示,5G-A 是 5G 向 6G 演进的「增强版」,其连接速率和时延等网络能力与 5G 初期相比将实现 10 倍提升。据悉,5G-A 数据下载的最高速率将从 5G 初期的千兆提升到万兆。
在资费问题方面,运营商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机型,都可以体验5G-A的网络。在享受更快速网络的同时,不会额外收费。另外,目前中国移动公布了支持 5G-A 网络的 100 个试点城市,今年覆盖范围将扩展至全国超 300 个城市。
昨日,比尔·盖茨发文宣布:
未来 20 年,其将通过盖茨基金会捐出自己几乎全部的财富,用来挽救和改善世界各地的生命。到 2045 年 12 月 31 日,盖茨基金会将永久性关闭。
具体来看,未来 20 年,盖茨基金会的资助将围绕如下三个目标展开:
据悉,盖茨基金会于 2000 年,由比尔·盖茨与梅琳达·盖茨夫妇设立。该基金会首版章程中提到,基金会将在创始人去世后再持续运作几十年,然后关闭。但比尔·盖茨表示,近期其在理事会的建议下,他相信完全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基金会的目标。
自盖茨基金会成立以来的 25 年里,该基金会已捐出 1000 多亿美元,其中沃伦·巴菲特对此功不可没。
比尔·盖茨透露,在接下来的 20 年里,基金会的捐赠将翻倍。虽然具体数额取决于市场环境和通货膨胀情况,但他预计从现在到 2045 年,盖茨基金会的慈善支出将超过 2000 亿美元,这包括基金会现存的捐赠基金规模以及比尔盖茨未来的捐款。
文中,比尔·盖茨还表示,自己将正式到了许多人退休的年龄,但他依然希望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把每天的时间花在战略回顾、与合作伙伴交流以及学习考察上。
昨日,OpenAI 宣布一项关键人事任命:Fidji Simo 将出任 OpenAI 应用业务的 CEO,并直接向现任 CEO Sam Altman 汇报。
Altman 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研究、算力和安全等核心技术领域。他强调:「随着我们逐步迈向超级智能,这些领域至关重要。」
Altman 对 Simo 的评价极高,称她是「非常出色的领导者」,并表示过去一年中二人已在 OpenAI 内部密切合作,亲眼见证了她对公司使命的坚定承诺。
据了解,Simo 于去年 3 月加入 OpenAI 董事会,曾在 Meta 担任 Facebook 主应用的产品负责人,后于 2021 年接任 Instacart CEO,并成功带领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募股。
她还主导了广告业务扩张,使得 Instacart 自 IPO 以来股价上涨了 52%,远超同期纳斯达克指数近 30% 的涨幅。外媒 The Information 指出,Simo 在电商与广告业务的丰富经验,也被视为推动 OpenAI 商业化的关键补充。
今年早些时候,OpenAI 预计「免费用户变现」以及其他产品(比如广告)将在 2029 年带来 250 亿美元营收,占总收入的五分之一,而这一部分目前还为零。
日前,苹果服务高级副总裁 Eddy Cue 在当地时间周三的 Alphabet(Google 母公司)诉讼作证时,称 iPhone 在十年后,会像 iPod 一样被淘汰。
Cue 表示,苹果做得最好的事就是淘汰了 iPod,并且认为这一举措十分大胆。
目前,苹果超一半的收入来自于 iPhone 的销量,因此 Cue 这番言论似乎显得很异想天开。但 Cue 进一步解释称,AI 将会是下一项巨大的技术变革,而这一改变或将会令那些看似不可能打败的公司变得谦卑。
Cue 指出,当初他刚到硅谷时,那些看似最好、最成功的公司,如今要么倒闭不存在,要么影响力大幅下降。
而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对于 Cue 这番言论作出了分析。Gurman 认为,苹果或试图通过「Google 服务过时,并且 iPhone 因 AI 而被淘汰」这一观点,去说服法院,同时挽救其与 Google 价值 200 亿美元的「Google 搜索」交易。
Gurman 指出,苹果想让法官认为上述交易并不重要,从而避免 Google 的搜索业务被迫拆分。
日前,欧洲 AI 初创 Mistral AI 发布新模型 Mistral Medium 3。据官方介绍,Mistral Medium 3 拥有三大亮点:
具体来看,Mistral Medium 3 性能表现上对标 Claude Sonnet 3.7,称其达到甚至超过后者的 90% 性能。
在高性能下,Mistral Medium 3 定价为每百万 Token 输入成本 0.4 美元,输出成本 2 美元。无论是 API 还是自主部署,Mistral Medium 3 的成本都要比 DeepSeek V3 还低。
Mistral 表示,Mistral Medium 3 的目标是成为一款性能顶尖的模型,尤其是在编码和 STEM 任务中表现突出。
从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Mistral Medium 3 性能已经基本超越 Llama 4 Maverick 和 GPT-4o,接近 Claude Sonnet 3.7 和 DeepSeek 3.1。另外 Mistral 还公布了第三方人工评估结果,Mistral Medium 3 在编程领域表现出色。
目前,Mistral Medium 3 API 已在 Mistral La Plateforme 和 Amazon Sagemaker 上线。
官方介绍:https://mistral.ai/news/mistral-medium-3
据新浪科技消息,日前,腾讯技术团队针对 DeepSeek 开源的 DeepEP 通信框架进行深度优化,使其在多种网络环境下均实现显著性能提升。
经测试,优化后的通信框架性能在 RoCE 网络环境提升 100%,IB 网络环境提升 30%,为企业开展 AI 大模型训练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该技术方案获得了 DeepSeek 公开致谢,称这是一次「huge speedup」代码贡献。
据第一财经消息,日前有部分博主称「宇树科技的 Go1 机器狗存在后门漏洞」的情况。对于上述情况,宇树科技公布了调查结果。
宇树科技表示,公司已经确定了该问题属于安全漏洞:
黑客非法获取了 Go1 所使用的第三方云隧道服务的管理密钥,并利用该密钥以高级权限在用户设备内修改数据和程序,从而获得对用户设备的操作控制权并能够访问视频流,侵犯了客户的隐私和安全。
宇树科技表示上述密钥由第三方云服务商提供,该问题所涉及到的服务也由第三方云隧道服务商提供。
宇树科技已经在 2025 年 3 月 24 日更改了该隧道服务的管理密钥,3 月 29 日,宇树科技完全关闭了上述隧道服务,该问题将不再影响 Go1 系列产品的使用。
据 TechCrunch 消息,日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在对 Meta 提出反垄断诉讼时,曝光了一份 Meta 内部文件。
报道指出,该文件日期为 2022 年 2 月,内容包括了多名 Meta 高管之间讨论关于 Facebook、Instagram 战略和市场地位的对话。
其中一条信息中,Meta CEO 扎克伯格称 Facebook 是一个对 TikTok 发起攻击的「挑战者」,因为前者目前已经失去了头部份额和势力。扎克伯格还补充道,TikTok 创造了一种「共享上下文」的感觉,即朋友之间可以看到相同的梗、内容。
而 Instagram 负责人 Adam Mosseri 则指出,TikTok 目前正在吞并各类媒体平台、媒介,并且远超于 Facebook。Mosseri 还表示,虽然现如今首选的视频平台可能仍是 Google 旗下的 YouTube,但随着时间推移,TikTok 有望超过 Google。
据研究发现,字节跳动旗下的 TikTok 于 2021 年已经超过 YouTube 的「在美用户的平均观看时间」。而知名流媒体平台 Netflix 也在近期推出了类似 TikTok 的垂直视频流服务。
据《智能涌现》获悉,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技术副总裁戴宗宏于近日离职创业。
据了解,戴宗宏的创业项目,在近期获得了创新工场的投资。关于上述信息,零一万物回复表示,戴宗宏数月前已在创新工场支持下再次创业。
零一万物透露,截至目前,公司今年整体收入已达数亿。该公司还表示,未来将不断上线更多的应用,也会根据市场 PMF 对项目进行快速调整,包括加强投资部分业务、鼓励有商业化潜力的项目进行独立融资,也包括关停部分项目。
据悉,在零一万物期间,戴宗宏负责 AI Infra 团队,主要解决大批量并行训练时的系统瓶颈,提升训练效率,降低训练成本。
而 AI Infra 团队曾是零一万物的骄傲。零一万物创始人李开复曾多次对外表示,做过大模型 Infra 的人比做算法的人才更稀缺,零一万物拥有一支行业稀有的 AI Infra 技术团队。
但因市场反馈没达到预期,2024 年 12 月,零一万物的模型预训练和 AI Infra 团队先是被裁撤,而后整并入了阿里的通义和智能云团队。
日前,知名 AI 编程工具 Cursor CEO Michael Truell 接受播客《Lenny’s Podcast》访谈。
访谈中,Truell 提出「后代码时代」概念,强调未来的软件开发不再依赖传统编程语言,而是转向一种更抽象、更接近自然语言的逻辑表达方式。
基于这一概念,Truell 预言:「未来的工程师不再是记语法的人,而是理解系统、定义逻辑的人。他们更多在思考‘要实现什么’,而不是‘怎么实现’。」
同时,Truell 表示,AI 的加入正在让编程成为一种更接近自然语言的表达方式,代码将演变得如同「写英语」一样简单。他进一步解释,这样的转变将提高普通人参与软件设计的可能性,也让开发更高效、更易于理解。
另外,在谈及未来工程师所需技能时,Truell 强调「品味」(taste)的重要性,即对「构建什么」应该拥有清晰、正确的判断。
他指出,随着 AI 逐步接管底层实现,开发者将不再需要一丝不苟地处理每一个细节,而是要掌握如何定义系统行为与用户体验的能力。
5 月 8 日,夸克升级 AI 超级框,全新发布「深度搜索」产品。
官方介绍,「深度搜索」通过深度思考能力、智能检索技术和精准回答功能,为用户「高搜商」地解决多样化复杂问题。同时,AI 超级框还迭代了「图片智能处理」功能。
具体来看,「深度搜索」能逐步分析用户的问题并进行充分地思考,采用「先思考,再检索」的方式进行 Agent 调用,最后还能把关键内容和跨领域知识进行深度融合,生成一份精确、可靠的详细解释和解决方案。
昨日晚,理想正式推出了旗下 L 系列四款车型的智能焕新版,先看售价:
外观上,L6 焕新版新增「天青色」车漆和棕色内饰;L7 和 L8 焕新版新增「蓝灰」特别版冷光漆和黑棕双色内饰;L9 焕新版新增专属色「雅晖」特别版,在外饰多处采用哑光金装饰。
本次 L 系列智能焕新版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其中 AD Pro 车型升级地平线征程 6M 芯片,AD Max 车型升级英伟达 Thor-U 芯片。值得一提的是,AD Max 车型将享受理想日前发布的 VLA (视觉-语言-行为)大模型。
在驾乘舒适性方面,L7 和 L8 智能焕新版标配了双腔魔毯空气悬架;而L9 智能焕新版标配了行业前沿的双腔双阀空气悬架。
有趣的是,理想汽车带来了全新「理想同学」车载 AI 助手。新版理想同学拥有更可爱的毛茸茸 3D 形象,并支持形象自定义。功能上,新的理想同学具备了 Agent 能力,能够打通车内外的任务。
5 月 8 日,联想天禧 AI 生态春季新品发布会上,联想 moto razr 60 系列和联想 moto edge 60 系列多款新品正式发布。
据介绍,联想 moto razr 60 系列与 moto edge 60 系列均全系搭载全新的联想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同时,AI 翻译 2.0、AI 出行 2.0、AI 通话 2.0、AI 识屏 2.0 等功能也迎来了全面升级。
联想 moto rarz 60 系列:
联想 moto edge 60 系列:
价格方面:
5 月 8 日,OPPO 公布了 Reno 14 系列配色信息,新机将提供「人鱼姬(白)」「半夏绿」「海芋紫」「礁石黑」。
据 OPPO 消息,Reno 14 系列将配备一体式冷雕玻璃、金属中框,号称「轻薄小直屏」,电池也将升级。另据此前博主「数码闲聊站」透露:
新机定档 5 月 15 日发布。
昨日,vivo 产品副总裁欧阳伟峰正式公布了 vivo S30 系列,将提供 S30 和 S30 Pro mini 两款机型。据欧阳伟峰和博主「数码闲聊站」透露:
欧阳伟峰表示,新机将会在本月底与消费者见面。
日前,王者荣耀官方账号「王者营地」宣布,5 月 8 日更新维护后,上线 QQ 微信排位互通功能。
该功能支持支持 5v5 排位双人、三人、五人组队跨区开黑。用户可以通过以下场景使用互通功能:
日前,日本知名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在播客节目《KOJI10》中透露,《死亡搁浅 2》最初计划于 2025 年 9 月发布,但为了避免与原定今年秋季推出的《GTA 6》发生冲突,因此将发布时间提前到了 6 月 26 日。
小岛秀夫表示,每个游戏人都在试图避开《GTA 6》,防止与其正面交锋,就像好莱坞大片《碟中谍》上映时,其他电影都会调整档期以避锋芒一样。
小岛秀夫还透露,《死亡搁浅 2》的发售日早在开发初期便已确定,他本人更希望作品能于今年 9 月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GTA 6》近日已宣布,为了更好的游玩体验,推迟至 2026 年 5 月 26 日发布。
日前,任天堂官方更新了 Switch 的隐私条例,其中提到:
值得注意的是,任天堂今年公布最新款游戏机 Switch 2 中,新增了一个多人通信功能,该功能能够让用户之间通过机器内置麦克风和外设镜头,以在线的方式进行语音、视频互动。
近期,流行女歌手 Katy Perry(水果姐)个人周边商城上架了其第五次巡演「THE LIFETIMES TOUR」的产品。
在这批周边产品中,有两款 T 恤印有本次巡演的城市名单,其中包括了上海和杭州。
据公开信息显示,「THE LIFETIMES TOUR」杭州站目前已通过审批,演出时间定为 2025 年 11 月 21 日,由杭州票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代理。
5 月 8 日,电影《燃烧吧!爸爸》宣布正式开机,并发布概念海报。
影片由徐峥监制,张笑影、刘潇阳编剧,刘潇阳执导,文淇、倪虹洁领衔主演,喻恩泰特别主演。
该片主要讲述突逢父亲去世的大学生顾立言不得不和精明伶俐的母亲吴开蒂打起精神,面对繁琐的丧葬流程和生活荒诞的故事。
日前,罪案惊悚片《回声谷》首曝预告,定于 6 月 13 日上线 Apple TV+。
该片讲述女子凯特·加勒特因个人悲剧而摇摇欲坠,她在与世隔绝、风景如画的回声谷农场寄宿并训练马匹。一天深夜,她任性不羁的女儿克莱尔出现在家门口,惊恐颤抖、身上沾满了别人的血,而一个母亲为了救她的孩子,展开了一段无尽之路的故事。
影片由迈克·皮尔斯执导,布拉德·英格尔斯比编剧,多姆纳尔·格里森、朱丽安·摩尔、西德妮·斯威尼、凯尔·麦克拉克伦、多姆纳尔·格里森、费奥纳·肖等主演。
去年 9 月,华为余承东在直播间表示,目前的华为电脑是最后一批 Windows PC,然后抛出重磅消息:接下来会有鸿蒙电脑产品。
这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毕竟比起手机,要做一个电脑系统的难度无疑更高,并且可以想象的空间也要更大。
终于在今天的沟通会上,鸿蒙电脑操作系统正式面世,和华为手机、平板一样,都基于 HarmonyOS 5 构建。
做一个操作系统很难,而做成一个操作系统更是难上加难,不仅需要攻克技术上的难关,更重要的是打造一个软件生态,才能说服用户从成熟的平台上转移。
而对于能摸着「手机鸿蒙」过河的鸿蒙电脑来说,软件生态至少可以跳过「从零开始」的阶段。由于从 X86 架构转向和手机、平板平台一样的 ARM 架构,鸿蒙电脑操作系统能无缝兼容手机和平板应用,开发者一次开发就能实现三端部署。
像是 WPS Office 这样的应用,原本在鸿蒙平板平台上就是一个桌面量级的应用,就完全可以直接迁移到鸿蒙电脑。
不过根据现场实际的体验,并非所有的现存鸿蒙应用都能直接在鸿蒙电脑应用商店中搜索到,或许还需要开发者进行主动的分发,因此暂时还不能实现笔记本触控屏玩《王者荣耀》。
值得一提的是,鸿蒙电脑不支持侧载,所有应用都需要从应用商店中获取。
除了手机平板原有的鸿蒙应用,沟通会上也揭晓了第一批鸿蒙电脑端应用:办公、设计创作、理财、影音娱乐、教育的几个国产头部平台都有覆盖,甚至还有几个轻量级的小游戏。
比起手机这种 App 更吃重的场景,其实电脑端不少服务和功能,都能用网页浏览器完成,比如 ChatGPT、Canvas 等等。但专业度较高的工科以及类似 Adobe 全家桶之类的创意软件,或许短期内很难看到适配鸿蒙电脑的可能性。
因此,在初期最适合鸿蒙电脑的场景,是主打轻度办公和商务的轻薄本,不追求极致的性能释放,而尽量平衡功能与能耗,而这刚好也是华为笔记本品牌的舒适区。
其实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文字工作者来说,鸿蒙电脑现在的生态已经基本满足,因此不由得期待实际上手工作的体验。
现场展示的全新鸿蒙电脑 MateBook Pro,采用了去年 900 多克的 MateBook Pro X 的类似模具,或许比起 Intel + Windows,鸿蒙电脑才是它应有的形态。
▲ MateBook Pro
鸿蒙电脑的界面可以说融合了 Windows、macOS 甚至 ChromeOS 以及平板原生鸿蒙等多个操作系统,降低用户使用习惯的迁移成本。
总体来说,系统和应用的界面,以及手势操作都有点接近平板电脑,系统的动效也是看齐原生鸿蒙级别,甚至还有打断动画,简直流畅得不像电脑。并且现场演示机中的大体积 PPT 文档,都能实现快速打开。
桌面上,可以放应用图标、文件这些常见的内容,也能摆放「鸿蒙卡片」的小组件,华为还将手机和平板的「收纳夹」搬到了桌面端,能够摆放应用文件,总体的桌面布局形式比较丰富
键盘布局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原本的「Windows 键」被一颗「鸿蒙键」代替,按下能呼出一个类似开始的菜单,里面有推荐应用、最近文件以及电源键,也支持和其他按键组合成快捷键,类似 Mac 上的 Command 按键。
右边 Ctrl 键也变成了一个全新「小艺键」,能够直接呼出小艺助手的对话界面,能够语音输入或键盘输入。
比较有意思的是,华为将手机上备受好评的「指关节截图」的操作搬到了电脑的触控板上。
和手机、平板搭载一个系统,自然也为鸿蒙电脑带来了流转和接续能力,不仅电脑能直接远程操控熄屏手机,剪贴板和鼠标也是共用的,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叫「手眼同行」,当用户看向平板、手机等其他华为设备的屏幕,只要点一下 Ctrl 按键,就能将鼠标移动过去。
还有应用的自然流转能力,比如说用户在户外用手机在飞书上开会,回到办公室点击一下就能将会议转移到电脑上,不需要繁琐的重新进入流程。
作为后起之秀的鸿蒙电脑,反而有机会在 AI 时代弯道超车,因为现存的电脑操作系统,都不是专门围绕 AI 构建的,不管是 Apple 智能还是微软 Copilot,目前都只能算是一种集成在系统中的工具。
而作为一个 AI 时代下诞生的电脑系统,鸿蒙电脑系统和 AI 的结合要更加深度。
比如说,不管是文字还是文件,通过鼠标选中后,右键都能直接发送到小艺助手进行 AI 分析。
以及系统全局的搜索,可以通过关键字提示或者提问的形式,从电脑中精准检索出来。
由于和系统底层深度结合,小艺还能实现其他第三方 AI 助手做不到的系统设置能力。作为一个全新的系统,鸿蒙电脑对基本上所有消费者来说,都会比较陌生,这个功能可以说是内置了一个智能的「说明书」。
至于会议智能记录、AI 生成文档这些原本就在华为笔记本以及鸿蒙手机平板上有的功能,自然不会缺席鸿蒙电脑。
其实和手机系统长久以来基本只有 Android 和 iOS 两个选项不同,电脑系统的选择要更加丰富,除了 macOS 和 Windows 之外,还有大大小小开放的 Linux 发行版可用。
今年 3 月的华为笔记本产品,也确实开始出厂搭载了 Linux 系统,但这也只是一个过渡,华为最终肯定会选择 All in 鸿蒙电脑系统。
以手机为中心,华为用鸿蒙内核构建了一个包括平板、智能配件、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全方位生态,但缺少了最后一块拼图——电脑。
再怎么用「鸿蒙电脑管家」魔改 Windows,它终究和手机跑的不是一个系统,并非真正位于一个生态之内。
因为外部原因不能用 Windows 系统,对华为笔记本产品来说当然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打击,但也给了华为一个契机,能够放手尝试一个挑战性更高的平台。
从 2016 年第一台华为 MateBook,到去年国内第二的笔记本出货量,华为笔记本品牌历史其实不长,但足够深入人心,在商务本和学生本领域累积了口碑,这也是他们换用全自研电脑系统的信心和底气。
如果说现在鸿蒙电脑的最大优势,或许还是「鸿蒙互联」上。目前鸿蒙生态设备突破 9 亿台,「鸿蒙全家桶」用户越来越多,一台和手机、平板搭载同一个操作系统的电脑,能够共享一个剪贴板、鼠标,文件和应用一点就能流转……最终就能靠这种独特的体验,构建出鸿蒙生态壁垒,吸引用户,留住用户。
当然,作为一个新生的系统,加上电脑这种生产力工具的定位,鸿蒙电脑在短时间之内,或许都难以成为大部分人的第一选择。
但至少我们,比以前多了一个选择,一个抓在自己手里的选择。
华为也已经宣布,首款华为鸿蒙电脑产品 MateBook Pro 将于 5 月 19 日正式发布,爱范儿也将在第一时间追踪报道,也即将为大家送上鸿蒙电脑更详细的评测体验。
比亚迪海狮 07 DM-i 刚刚上市了,三款配置的最终售价都下调了 2 万元,区间为 16.98 万元—20.98 万元,同时也都可花 16968 元选装灵鸢智能无人机。
海狮 07 DM-i 定位是中型 SUV,采用了大五座布局,新车长宽高分别为 4880 / 1920 / 1750mm,轴距为 2820mm,和唐 DM-i 大小差不多。整体设计风格延续了比亚迪的「海洋美学」设计理念,有网友评价像是护卫舰 07 的整容版本。
新车前脸采用了 E 字型的前大灯组,整个灯组与下方的贯穿式 LED 灯带相连,下包围处使用了熏黑饰板+银色饰条的设计,配合上两侧的导流槽以后,整个前脸有不错的运动感。
车身侧面的造型则比较饱满圆润,双色轮圈的造型以及 D 柱下半段的银色装饰条让视觉效果显得没有那么单调。
车尾配备了贯穿式尾灯,并采用了比亚迪最新的中国结光源,同时运用了双拼样式的车顶扰流板,中间位置为高位刹车灯。
进入到车内,海狮 07 DM-i 的「冰川世界」仪表台采用了对称式布局,10.25 英寸全液晶仪表则嵌入进了一整块贯穿的黑色面板中,同时也配备了 15.6 英寸的悬浮中控屏和 HUD 抬头显示。
智能座舱则是 DiLink 100 的高阶版本,该系统搭配的是定制版的高通骁龙 8 核处理器,6nm 制程,不仅内置了 5G 基带,升级后的算力能够支撑 DeepSeek 大模型。
作为一款主打家用的 SUV,舒适化配置当然不能差。
新车标配了前风挡、前窗双层隔音玻璃和低滚阻静音胎、50W 手机无线充电以及调节温度在 -6 到 50 摄氏度之间的冷暖箱,全车的座椅也都配备了通风和加热功能,前排座椅的按摩功能加了五种模式调节和三档强度调节。
新车在辅助驾驶方面则有天神之眼 B 和天神之眼 C 两种方案,20 万元的最高配车型带了激光雷达,可实现城市领航、高快领航以及代客泊车,高快领航拥有跟随导航、自动上下匝道、自主变道/超车、大曲率过弯、智慧避障等功能;城市领航则拥有红绿灯通行、智能避障绕行和行人、非机动车礼让等功能。
海狮 07 DM-i 这次配备的是比亚迪第五代 DM 技术,搭载 1.5T 发动机与电机组成的插混系统,其中 1.5T 发动机最大功率为 115kW,两驱版电机最大功率为 200kW,四驱版最大功率为 350kW,零百 4.7 秒,纯电续航分为 150km 和 135km 两种,两驱版综合续驶里程可达 1320km。
新车底盘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独立悬架,并且全系标配了云辇-C 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结构上则采用了高强度车身结构和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并且标配了 10 个安全气囊。
海狮 07 DM-i 有点像是一辆五座版本的唐,尺寸和定位都差不多,对于三口之家的吸引力可能会更大点,毕竟相同尺寸下的大五座的后排乘坐体验肯定比六座或七座舒服不少。
总的来说,海狮 07 DM-i 的颜值做工都在水平线以上,纯电能跑 150km,被上代车主一直诟病的车机系统也做了升级,低配版售价比唐 DM-i 低了 1 万元。如此一来,新车不仅能与大五座合资燃油 SUV 竞争,与领克 08、理想 L6 等应该也能打一打。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65073.html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65082.html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65095.html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65122.html
https://news.qcc.com/postnews_47b883bc86e0996c0e3d33a5270f6655.html
在网上问个事儿怎么就这么难?
作为天天泡在 AI 工具里头的科技编辑,按理说,让 AI 帮我搞定个具身智能行业分析对比、查点前沿资料、整理个数据框架,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儿?
结果呢?
我把需求丢给某 AI 搜索后,它倒是十分勤快,一下子就给我扔出一大堆看似相关的链接和总结。
但仔细一瞅,要么是几年前的过时新闻,要么是「查无此人」的专家观点,甚至有些自称「行业报告」的链接,点开一看却是营销软文,距离我需要的深度分析简直天差地别。
弄了半天,没捞着什么有效信息,血压倒是蹭蹭往上涨,而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被所谓的「智能 AI 搜索」坑了。
就在我几乎要接受这种「玄学式」的搜索日常时,最近,夸克 AI 超级框更新了「深度搜索」。它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朝着「AI 主动思考」这个方向迈出一大步,真正开始修炼「高搜商」了。
一个具备「高搜商」的聪明大脑应该是怎样的?
它不会是简单粗暴地匹配关键词,先停下来理解、分析你的问题,搞清楚你到底想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初步的思路和框架,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智能地去调取和整合信息,提供更接近你内心真实需求的答案或方案。
APPSO 也第一时间体验了夸克的深度搜索,看看它到底在实际搜索体验中带来了什么变化,尤其是在深度思考和专业信息获取上,能不能让我不再被坑。
央行宣布:降准、降息以及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对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如果没有储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清楚这些调整究竟对我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我先让夸克深度搜索来帮我解答这个热点问题。
可以看到它是怎么理解这个需求的,它主动思考后,决定以五个核心维度(房贷成本、存款收益、消费投资、物价汇率、就业经济)展开分析,然后再搜集信息详细给到清晰有论据的回答。
夸克深度搜索的回答不全然只关注当下短期的影响,还抛出了长期预测帮助我们看清未来。
既有具体的硬核数据支撑(如 100 万元 30 年期贷款月供减少 133 元),还附上实用建议(如锁定长期存款利率),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经济政策将如何影响我们的钱包和日常。
左侧腰部隐隐作痛,特别是晚上感到不适,伴随偶尔背部酸痛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调理?
带着这些疑问,我直接把这个问题丢给了夸克深度搜索。答案秒回,但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 AI 主动思考的「脑回路」。
不同于传统搜索引擎那种「关键词匹配一股脑丢链接」的做法,它会先把你的问题掰开揉碎,猜你还关心啥,然后把把相关的原因、表现症状一一列出来,逻辑在线,论据硬核。
从信源上看,夸克深度搜索引用的基本只认三类:
不是「胡编乱造」瞎忽悠,全程真材实料,妥妥的「家庭健康管家」既视感。
当然,生活里还有更现实的问题。
眼看六一儿童节马上要来了,我正琢磨给 7 岁儿子挑个既实用又好玩的礼物。于是,我问夸克:
如果预算 500 元以内,7 岁儿子过儿童节,要安全无小零件、能激发感官的玩具,有推荐吗
相比于普通的 AI 搜索,深度搜索不仅给出了多个品牌型号和实时价格,还附上「避坑提醒」,提醒父母平时最容易忽略的细节,比如哪些玩具配件复杂、材质易碎、是否通过国标认证等。
都说生成式 AI 是个概率机器,不懂情感,也没有人情味,那夸克深度搜索能处理更「走心」的问题吗?
我尝试了一道网上热议的情感难题:
我和男朋友在一起三年了,他总逃避结婚话题,是因为没准备好还是根本不打算?如何有效沟通比较合适?
没有甩个鸡汤敷衍了事,夸克深度搜索化身情感侦探,先把可能的原因扒得底朝天:经济压力、婚姻恐惧、成长节奏不同、情感投入不均……还列出一些典型行为表现,帮你判断对方到底怎么想。
最绝的是,它还提供了一整套沟通技巧,从「咋开口、在哪聊、怎么把气氛铺垫得不尴尬」这些细节全安排上,还有现成的对话模板和场景建议,拿来就能用。emmm,别说,还真有情感导师那味了。
除了生活中的琐碎,我更喜欢拿它来处理更高阶的任务。
规划一个 10 天的西班牙小众文化美食游之旅,避开巴塞罗那/马德里/塞维利亚等热门城市,聚焦北部或安达卢西亚非热门城镇。每天的景点和行程要结合地方文化体验和高评价本地美食,中高预算,不要太累。
夸克深度搜索的回答不仅规避了高频旅游区,还照顾到了每天的节奏安排,从景点穿插到美食探索,再到住宿推荐、交通方式、门票价格、当地风俗乃至驾照翻译件都考虑得面面俱到。
而在理财规划这类需要专业知识支撑的问题上,它也没掉链子。
我想在孩子上小学前攒够一笔教育基金,目标是 50 万元,目前每月可存 3000 元,有哪些低风险、收益稳健的投资组合可以推荐?
夸克深度搜索不仅提供了三层资产配置模型(基础层、增值层、灵活层),它还不嫌麻烦,从国债、大额存单到 R2 级银行理财产品挨个盘了一遍,甚至连税收优化、流动性管理这种细节都掰扯得清清楚楚。
看完短期内难以达到的理财目标,我得看点治愈的动漫电影缓缓。
最近心情有点低落,想看点温暖治愈、节奏不快的动漫电影,有推荐吗?
换作其他 AI 工具,可能就丢给我几个电影名字,顶多加个简介。但夸克的深度搜索不一样,它不仅列出了一堆契合我心情的动漫电影,还把电影海报和推荐理由摆在我面前。
面对更复杂的任务,夸克还即将推出「深度搜索 PRO」版本。
这也是夸克的 Deep Research 产品,主打的就是专业化、系统性信息整合能力,尤其适合做市场调研、写论文、做行业分析等需要专业资料积累和逻辑拆解的场景。
它不仅能帮助搭建研究框架,还能主动搜索并组织引用资料,并最终生成逻辑清晰、引文标注完整的研究报告。
APPSO 提前拿到了内测,并测试了一个问题:
我想全面的了解 AI 这个行业,请用顶级的投行研究专家的视角,先列出一个研究问题清单,再根据清单帮我形成一 份完整的研究报告,并标清楚相关资料引用来源
可以看到,夸克深度搜索 PRO 能像专家一样思考,先梳理出专业的框架与思路,再按步骤有序推进调研。
接着,它会调动 68 篇高质量搜索结果的资料,在搜索的过程中完成思考。
在此基础上,它输出了一份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结尾还系统整理了全部参考信源,来源权威、出处明确。
借此,我们也能看出夸克这两个更新的特点,用深度搜索去应对各种生活遇到的问题,当你需要专业和系统性的研究、深入的分析报告,就开启 Pro 模式来解决。
在一个超级框里,同时满足生活的小确幸和专业深度的探索,对用户而言确实也大大减少了交互成本。
夸克的这次还更新了多模态的能力,可以直接在 AI 超级框里完成各种图片和文件处理。
例如,新买的衣服标签全是英文,只需把图片扔给夸克,就能一步到位地帮你识别文字、翻译语言、解释内容。
不只是「看懂」图像,它还能更进一步,自动提取图中文字,并为你梳理要点,非常适合快速浏览文件、合同、书页等内容,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看懂」图片只是基本操作,夸克还能动手「改图」。
2016 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向 OpenAI 赠送世界上第一台 DGX-1 超级计算机。当年,马斯克还没有和 Sam Altman 尚未分道扬镳,几位科技大佬同框的画面,别有一番时代感。
我让夸克将这张照片转换成彩铅、荧光绘画、极简插画等画风,效果出人意料地好,每一张都细腻有趣,值得收藏。
除了图像识别和风格变换,它还支持一系列实用的图片处理功能:
我尝试让它处理一张人物图片,抠图时它能精华识别图片主体,在处理复杂细节(如头发这种边缘模糊、难以精确切割的部分)时,效果也比较理想,不会显得粗糙或突兀。
来看一组前后对比图,更直观感受它的能力:
更进一步,我提出了一个稍微「刁钻」的需求:能不能自动消除背景路人,还顺便把模特的衣服颜色换成蓝色?对传统工具来说,这需要先抠图、再消除背景干扰元素、然后局部调整颜色。
但在夸克这里,一切被简化成了「一句话 + 一张图」。
它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整套处理流程,生成的图像干净利落,背景清爽、人物突出,连衣服的颜色过渡也自然顺滑,几乎挑不出毛病。
甚至连一些相对模糊的照片,也能通过夸克的图像增强功能快速「复原」。
说实话,AI 搜索类产品我们已经体验了很多,虽然摆脱了传统搜索关键词-链接的老套路,但在一些场景下 AI 的优势反而会变成劣势。
被 AI 高度浓缩和提炼过的信息,往往牺牲了广度和多样性,这会限制做判断时的动作幅度。比如涉及非常具体的细节或小众的知识点,你只能自己判断。
在和 AI 「斗智斗勇」的日子里,我也不禁思考,我在这个 AI 狂飙的时代,理想的信息交互应该是怎样的?
夸克这次更新的「深度搜索」,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搜索的终点,不应该满足于简单呈现几条链接,而是要能直接解决问题。
这种变化其实挺有意思的。
想想看,我们平时搜索「如何减肥」,传统搜索引擎可能给你十几个链接,需要你自己点进去,筛选信息。很多人现在会直接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搜索这类问题,但也往往也需要综合大量博主过往内容和用户评论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内容。
但夸克的深度搜索则试图理解你的真实需求,主动思考并整合多源信息,直接给你一份「减肥攻略」。这种从「给你线索」到「给你答案」的转变,或许正是搜索产品在 AI 时代的必经之路。
深度搜索的核心,其实是在赋予每个用户「高搜商」的能力。
「高搜商」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高效获取、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这项技能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变得格外珍贵,甚至衍生出「提示词工程师」这个职业,好的「提示词」成为很多平台上新的社交货币。不用厚厚的《入门到精通》和花样的指令,一个高搜商的 AI,应该让朴实的问题也能得到好的答案。
APPSO 认为,大家一直期待的 AI 超级应用,不应该让「高搜商」还是少数人的专属技能,而要让人人都能轻松获得这种「日常超能力」。
夸克试的深度搜索将 AI 产品卷向另一个方向:卷用户体验、卷解决能力、卷实用价值,尝试卷出一个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 AI 新时代。
以前的搜索是个只会递给你一堆电话本的图书管理员,现在的 AI 搜索恨不得直接帮你把事儿给办了,还问你「亲,满意不?要不要再来点啥?」
过去一年,我们被各种模型参数、技术指标刷屏,但对普通用户来说,最重要的其实是,这玩意儿到底能帮我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夸克最近几次更新其实也在重新定义 C 端 AI 产品的价值。在未来 AI 生态中,夸克正在通过一个 AI 超级框,尝试成为用户的「个人全能助手」。它不需要取代所有专业工具,但可以成为调度这些工具、提升整体效率的中枢。
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以前是我求知若渴,现在是 AI 怕我学不会,追着喂饭。」
或许,这就是 AI 真正融入日常,让生活悄悄变好一点的样子吧。
作者:李超凡、莫崇宇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65136.html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 8 月北京举行
🚗
小米汽车:双风道前舱盖提供辅助散热
💻
鸿蒙电脑将在今日亮相
🤔
消息称特朗普将撤销 AI 芯片出口限制
📣
黄仁勋:不能放弃价值 500 亿美元的中国市场
🔍
苹果计划为浏览器添加 AI 搜索
💰
OpenAI 计划重组后削减微软的收入分成
🧠
联想多款「超级智能体」亮相
😯
华为智能辅助驾驶下探,将落地宝骏新车型
🎺
哈曼卡顿将收购宝华韦健等音响品牌
🗣️
阿维塔「隔空喊话」马斯克:邀请共同见证
⛏️
TikTok 将在芬兰建设超 82 亿元的数据中心
🎨
元宝新增「DeepSeek 文生图」
💡
理想 CEO:开源自家 OS 是为了感谢 DeepSeek
📱
联想发布多款 AI 终端设备
🌟
三星超薄手机或将 5 月 13 日发布
🍵
阶跃星辰与 ACE Studio 联合开源全新音乐大模型
🔐
奈雪的茶更换新 Logo,内部人士:属实
🎮
美区原神要求玩家年龄验证
🥤
胖东来关闭官网,创始人账号设为「私密」
🛑
京东外卖被吐槽「没骑手接单」
据央视新闻和新京报消息,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今年 8 月 15 日至 17 日,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办。
本次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联合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参与联合承办。
据悉,这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运动会,通过体育竞赛形式展示人形机器人标志性应用成果,推动产业加速发展。本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比赛项目总体设计为主体赛事+外围赛事:
对于参加本次人型机器人运动会的机器人,则需满足以下条件:
上月,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京开跑。其中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 Ultra」凭借 2 时 40 分 42 秒的成绩获得冠军。
昨晚,小米汽车发布《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回应了近期多个关于小米 SU7 Ultra 车型的争议话题:
小米 SU7 Ultra 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作用:
小米方面表示,小米 SU7 Ultra 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观造型的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
对于选配了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车主,小米方面给出的解决方案如下:
「排位模式」是否存在解锁条件:
4 月 30 日,小米汽车推送了 1.7.0 版本的 OTA 更新,针对 SU7 Ultra 推出了「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车辆的 1548 马力被限制在 900 马力左右,只有在指定赛道上达到官方设定的圈速成绩后,才能解锁全部动力。
小米汽车方面承认在此前推送的更新版本中「排位模式」功能添加了解锁条件,但收到反馈后暂停了这一推送。更新了该版本的车主将在下一版本解决。
对于上述情况,小米也在文中回应:确实存在不妥,已暂停了这次推送,我们深表歉意。
另外,小米方面透露了上述条件设计的初衷:为了更好的保障驾驶安全。
据新浪科技获悉,华为将于今日上午在深圳召开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会上鸿蒙电脑将正式亮相。
据悉,沟通会将涉及鸿蒙电脑介绍、体验以及介绍自研和三方生态。本次沟通会演讲人可能并非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同时,这也将是首个从操作系统内核开始重构的国产电脑。
今年 3 月,余承东在华为 Pura X 发布会上宣布,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鸿蒙电脑将在本月亮相。
去年九月,余承东就曾公开表示,由于 Windows PC 的供货停止,华为计划推出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电脑。时间来到现在,微软 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许可证即将到期,而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布,也恰逢其时。
据彭博社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正计划撤销拜登时期的 AI 芯片出口限制,而这也是其全面修订半导体贸易限制措施的一部分。
报道指出,此前 AI 芯片出口限制遭到了英伟达、AMD、英特尔等半导体公司和外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在上述信息公布后,英伟达、AMD、英特尔股价均有上涨。
知情人士透露,上述撤销决定尚未最终确定,政府决定最早可能在当地时间本周四宣布。
而上述撤销决定旨在重塑上任美国总统拜登执政期间推出的一项政策(该政策将全球国家分为三类,以监控美国公司 AI 芯片的出口)。据悉,特朗普不会执行将于 5 月 15 日生效的所谓 AI 扩散规则。
美国商务部的一位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拜登政府的 AI 规则过于复杂、官僚主义严重,会阻碍美国的创新。发言人透露,政府将用一个更简单的规则取而代之,这一规则将释放美国的创新活力,并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
上个月,特朗普出台了新的 AI 芯片出口限制政策,英伟达在没有美国政府的许可情况下,不能对华销售其 H20 AI 芯片,英伟达也因此损失了 55 亿美元。
黄仁勋:不能放弃价值 500 亿美元的中国市场
5 月 6 日,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 Milken Institute Global Conference 会场中接受访谈。
黄仁勋在访谈中提到了 AI 的标准定义问题。他指出,英伟达的技术经常被称为「国家瑰宝」,但同时,限制这种这种「瑰宝」出口,并不能阻止一个国家的 AI 发展。黄仁勋表示,没有一个国家会因为少一块芯片而停止国家安全技术的研发。
接着,黄仁勋通过出口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们真正想做的,是在全球范围内,让 AI 生态系统建立在我们自己的技术标准之上」。同时,黄仁勋也表示,若不进入市场,国家则会失去制定规则的机会。黄仁勋也分析了上述市有多大:光是中国市场每年可能是 500 亿美元。因此,他认为芯片可以限制,但不能放弃定义未来技术的机会。
另外,黄仁勋在访谈预测中,AI 将会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角。黄仁勋强调,AI 并不只是技术替代那么简单,而是第一次成为数字劳动力的一部分,即数字虚拟员工。而这些「员工」都将依靠强大的 AI 工厂进行虚拟生产出来。对此,黄仁勋表示:
上一个时代是信息基础设施,再上一个时代是能源基础设施。现在,我们正在进入智能基础设施时代。
据彭博社昨晚消息,苹果正在积极考虑重塑旗下设备中的 Safari 浏览器,并专注于由 AI 驱动的搜素引擎开发。
苹果服务高级副总裁 Eddy Cue 在当地时间周三的 Alphabet(Google 母公司)诉讼作证时透露了相关信息。据悉,Google 此前因违反美国反垄断法而被起诉。但苹果与 Google 签订了一项每年估值 200 亿的协议,该协议旨在让 Google 成为 Safari 的默认搜索。
Eddy Cue 指出,4 月 Safari 的搜索量首次出现了下降,其将此归因人们使用 AI 搜索。Cue 表示,他认为 AI 搜索引擎(如 OpenAI、Perplexity AI)最终会取代 Google 这样的传统搜索引擎。Cue 认为,苹果未来会在 Safari 中添加 AI 搜索。Cue 还特别强调,苹果与 Perplexity 进行了部分讨论。
另外,Cue 还透露了 Siri 将接入更多 AI 搜索产品,当前苹果考虑了 DeepSeek、Anthropic、Perplexity 和 Grok。目前,苹果在 Siri 中接入了 OpenAI 的 ChatGPT 提供搜索功能,而 Google 的 Gemini 预计在今年晚些时候也会接入。
据 The Information 消息,为安抚投资者和监管机构,OpenAI 正加速推进于上年 12 月提出的公司重组方案,但方案须获得其最大股东兼合作伙伴——微软的同意。
据悉,OpenAI 方案计划中,其中一项为大幅下调微软所获的收入分成。
根据 OpenAI 向投资者披露的财务测算,目前与微软签订的「2030 年前共享 20% 收入」协议,将在 10 年后减半,最终或仅剩 10% 左右。
对此,OpenAI 拟说服微软放弃未来利润分成权,改由传统股票形式持有,届时微软将在 OpenAI 重组计划的「公共利益公司」中持有股权,而非直接获取利润。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目前尚未允许 OpenAI 对上述内容进行变动。
上年 12 月底,OpenAI 宣布重组公司结构,计划将从营利性公司转变为特拉华州公共利益公司。报道中提到,OpenAI 原计划将营利业务独立,但因多州慈善监管机构反对,已于 5 月 5 日暂时搁置。
据了解,OpenAI 与微软从 2019 年开始建立合作关系。微软先后对 OpenAI 投资超 130 亿美元并获取后者的技术授权和技术服务,而 OpenAI 也每年以数十亿美元的价格租用微软的 Azure 服务器。
目前,OpenAI 现有投资将获得传统股票,并且不再受制于「未来利润分成」的条款。但报道指出,现有投资者之一的软银似乎对此条件较为满意,并且在 5 月 5 日重申了其承诺向 OpenAI 投资的 300 亿美元。
尽管投资金额更多,但微软目前仍掌握实质的否决权,因此 OpenAI 是否能对当前公司结构做出改变,依然需要微软的同意。
另外,OpenAI 与微软的拉锯不只有上述的收入分成问题,双方知识产权使用期限、未来新产品是否纳入分成等关键问题仍在持续磋商。
在昨日的 2025 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宣布推出划时代的「超级智能体」技术,并正式发布两款超级智能体。
据悉,「超级智能体」技术具备以下三大核心功能特征:
个人与企业方面,联想正式发布面向个人的联想「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与面向企业的联想「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联想方面表示,个人超级智能体正在逐渐进化成个人智能双胞胎的早期形态。
另外,联想还展示了其在端侧算力方面的最新创新成果「联想推理加速引擎」。
「联想推理加速引擎」由联想、清华大学及无问芯穹联合研发,是专为高效 AI PC 推理而设计的软硬件协同优化平台,可以让一台普通 PC 的本地推理能力,媲美 OpenAI 去年发布的 o1-mini 云端模型。
5 月 7 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极氪」) 已发行全部股份。
若本次交易完成,极氪将实现私有化并从纽交所退市,同时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据吉利信息显示,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 65.7% 的股份。
吉利方面表示,此举旨在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合并后,在新的管理架构下,吉利、极氪等各品牌保持独特清晰的定位、差异化的技术规划和产品组合。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公司将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盈利能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李书福还强调,吉利仍将保持与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吉利方面还透露,将与 5 月 15 日举办「2025 年一季度业绩发布会」,就最新的业务发展作进一步说明。
据 36 氪信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宝骏品牌计划推出一款全新车型,新车将搭载华为 ADS 高阶智能驾驶方案。
行业人士透露,新车为 SUV 车型,配备激光雷达,最快将于年底上市,售价区间大约在 15 万至 25 万元。届时,这将成为宝骏品牌价格最高的车型。
报道指出,虽然是宝骏品牌价格最高的车型,但该新车可能成为最便宜的、带有激光雷达的华为智能辅助驾驶合作车型之一。
据了解,宝骏是上汽通用五菱的旗下品牌,产品定位和定价都高于五菱。但在智能电动行业浪潮下,宝骏未能及时跟上步伐,销量遭遇断崖式下跌,2024 年销量仅约 4.4 万辆。
近日,三星电子全资子公司哈曼国际(简称哈曼)发布公告,医疗创新公司 Masimo 以 3.5 亿美元的价格,向哈曼出售其 Sound United 消费音频业务。
公告显示,该笔交易的具体金额可能有所调整,目前 Masimo 正接受审查。若获得交易批准,本次收购预计将在 2025 年底前完成。
据了解,Sound United 拥有多个专业音响品牌,如宝华韦健(Bowers & Wilkins)、天龙(Denon)和马兰士(Marantz)等。收购后,上述品牌将加入哈曼的品牌大家族。
据悉,哈曼旗下拥有 JBL、哈曼卡顿(Harman Kardon)、AKG 等耳熟能详的品牌。
哈曼生活方式事业部总裁 Dave Rogers 表示,此次收购是哈曼核心音频业务拓展的战略性重要一步,将强化哈曼在家庭音响、耳机、Hi-Fi设备及车载音响等关键品类的布局。这不仅巩固了公司现有的优势,还开辟了新的增长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Masimo 于 2022 年,以 10.25 亿美元收购了 Sound United。
日前,有博主发布视频称,国产电车风阻系数「屡破纪录」,但实测发现「和 20 年前燃油车水平一样」。
阿维塔科技法务部回应称「信息完全失实」,同时还发布旗下车型「阿维塔 12」的风洞测试邀请函,称「公开测试」。
5 月 6 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转发了上述博主「风阻测试」的相关内容。随后,阿维塔发文「隔空喊话」马斯克,邀请后者一同现场见证「阿维塔 12」的风洞测试。
据芬兰媒体 Yle.fi 报道,字节跳动旗下的 TikTok 将在芬兰的科沃拉,新建一个价值 10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82.12 亿元)的数据中心。路透社 4 月 30 日消息,TikTok 发言人此前证实了上述数据中心的建设。
据悉,该数据中心将位于科沃拉、人口不到四千人的 Koria 城镇。报道指出,TikTok 本次建设新的数据中心旨在将欧洲用户的数据转移至欧洲,目前 TikTok 在欧洲拥有超过 1.75 亿的用户。另外,该数据中心预计 2026 年底完工。
TikTok 表示,新数据中心是公司此前提出、总值 120 亿欧元的「四叶草项目」中,数据安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 1.75 亿欧洲用户提供行业领先的数据保护。
该数据中心投入运营后,将作为TikTok「欧洲安全专区」的组成部分,存储欧洲本地的用户数据。通过本地化数据管理能力提升,确保达到「最高安全标准和监管要求」。
对于上述建设,科沃拉市长 MaritaToika 表示,数据中心的建设能带来新的工作岗位和长期影响,同时这些影响还将惠及整个地区的经济与活力。另外,该笔重大投资不仅强化了本市作为区域发展中心的地位,更印证了本地优越的投资环境。
昨日,腾讯元宝宣布其文生图功能升级:混元大模型和 DeepSeek 大模型均支持文生图功能。
目前「文生图」功能在元宝内不受模型限制,上述模型均可实现文生图功能。官方介绍,用户只需要给出一句话指令,元宝即可发散、「扩写」成更完整、清晰的提示词,并生成高质量、复杂、有想象力的图像。
据悉,该功能还结合了腾讯混元最新文生图模型,目前已在元宝全端上线。
昨晚,理想 CEO 李想现身最新一期《理想 AI Talk》,并透露了部分自己对于 AI 领域的想法。
主持人谈及「从 DeepSeek 身上学到什么」时,李想回答:「第一步一定要先搞研究」。李想进一步分析,研究跑通了以后研发效率会变得非常的高。
对于 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李想则认为自己从前者身上学到了自律,并且能够坚守自己相信的东西、最佳实践。李想还透露,因为理想的 AI 团队拥抱 DeepSeek 速度很快,同时 DeepSeek 的开源加快了理想自研模型的步伐,DeepSeek 的出现给理想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帮助。
对于 DeepSeek 的帮助,李想也公布了理想自研汽车操作系统「星环 OS」的开源想法:通过 DeepSeek 的帮助,理想的团队也想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且感谢 DeepSeek。
另外,李想还在本次《理想 AI Talk》透露了理想的智能驾驶发展、模型发展。我们也做了一部分总结归纳,详细点击:理想创始人李想再度发声:不追特斯拉 FSD,自己的老师是 DeepSeek
在昨日的 2025 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发布了多款 AI 终端新品:
刚刚,三星 Galaxy 正式宣布将在 5 月 13 日举行新品发布会。
从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本次发布会将发布一款纤薄型产品,三星表示「让纤薄超乎想象;让体验突破过往。」据猜测,新机或将是今年 1 月公布但为未式发布的三星 Galaxy S25 Edge。
据此前信息了解,三星 Galaxy S25 Edge 设计语言与正式发布的 Galaxy S25 系列一样,采用直角中框,配备后置双摄像头,传闻机身厚度在 6.5mm 左右。
消息称其定位介于 Galaxy S25+和 S25 Ultra 之间,售价很可能是 999 美元。
昨日,OPPO 正式公布了旗下首款耳夹式无线耳机,名为「OPPO Enco Clip」。
Enco Clip 将提供珠光海(蓝)和星岩灰两款配色。本体采用双主体设计,通过较细的 C 形桥连接。新品支持 9.5 小时连续播放,提供超清音质。
另外,OPPO 还公布了新平板「OPPO Pad SE」,其配备 11 英寸护眼柔光屏,搭载 9340mAh 超大电池,提供专属学习空间。
两款新品都将于 5 月 15 日发布,届时 OPPO 还将发布全新的 Reno 14 系列手机。
5 月 7 日,阶跃星辰与 ACE Studio 正式联合发布并开源音乐大模型——ACE-Step(中文名:音跃)。
据介绍,ACE-Step 音跃大模型参数量为 3.5B,具备高效多元创作能力、强可控性和易于拓展等特点,同时支持多种语言的歌曲生成,涵盖中、英、日、韩、西班牙、俄语等 19 种语言。
通过创新架构与训练策略,ACE-Step 提升了旋律的流畅性与歌词的契合度,让生成的音乐在旋律、结构上更完整、更具情感表达力。另外,ACE-Step 还支持包括 LoRA 和 ControlNet 在内的多种微调方式。
目前,ACE-Step 已上架 HuggingFace、GitHub,另外体验 Demo 也已上架。
Huggingface:https://huggingface.co/ACE-Step/ACE-Step-v1-3.5B
Huggingface Space Demo:https://huggingface.co/spaces/ACE-Step/ACE-Step
Github:https://github.com/ace-step/ACE-Step
Github 项目页:https://ace-step.github.io/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看到奈雪新门店使用「雪花」形状的全新 Logo,同时品牌名也从「奈雪的茶」改成「奈雪」,拼音「NAIXUE」改为「Naìsnow」。
对于上述消息,新浪财经从奈雪的茶内部人士获悉,对方表示情况属实,且奈雪确实有在十周年启动品牌全面升级的计划,而全新 Logo 形象正式品牌升级的其中一步。
具体来看,奈雪本次新 Logo 以「雪花」和「果实」为核心元素,沿用了标志性的奈雪绿色调。目前新 Logo 已应用于十年经典回归茶饮「霸气杨梅」包装及部分新店,后续将逐步覆盖线上线下全渠道。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 2022 年,奈雪的茶就曾更改过名字:其把「奈雪の茶」将「の」字去掉,改为「奈雪的茶」,同时,英文「NAYUKI」也变成了拼音「NAIXUE」。而这次是奈雪的茶时隔三年后的再次换名。
5 月 7 日,美区原神发布公告称,根据当地法律规定,游戏要求对美国玩家的账号进行年龄验证。
据悉,本次年龄验证将在当地时间 5 月 20 日开启,届时美国玩家均需要在登录、注册账号时完成信息验证。
原神方面强调,玩家均需要在 2025 年 7 月 18 日前提供个人年龄信息,若逾期未提供,账号将面临暂停、游戏内好友/聊天记录被删除;若在 2026 年 7 月 20 日前仍未完成验证,玩家的米哈游账户个人信息将被永久删除。
据 36 氪消息,5 月 7 日,淘宝天猫与小红书签订战略合作,打造「红猫计划」,宣布双方进一步开放融合,打通从种草到购买的全链路,共同助推商家生意增长。
据悉,品牌商家不仅可观测从种草到转化的全链路投放效果,提升投放效率,淘宝天猫也将加大投入,为商家种草笔记进行加热、投流,提升消费互动。
同时,双方首次打开效果广告链路,共同新增笔记下方「广告挂链」功能,对于前期加入试点的品牌来说,在小红书的投放内容可直接跳转至淘宝天猫。
日前,我们观察发现,胖东来商贸集团官网显示「已关闭」状态,网页内容清空。据蓝鲸新闻从胖东来方面获悉:
后台正在维护升级,暂时不对外开放了,官网关闭会持续一段时间,具体什么时候再次开放不太确定。
据悉,此前五一假期,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社交媒体连续发布多条推文,对近期柴怼怼风波的再度回应。
其中,5 月 3 日于东来更是直接发文称,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日前,网红柴怼怼曾在社交媒体中称,胖东来以低成本从玉石获取暴利,并且公开贬低胖东来的产品质量。随后,胖东来发布针对「柴怼怼」等三起网络侵权的回复说明;4 月 30 日,胖东来公布受理案件通知书,关于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一案,已于 4 月 25 日在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
另外,五一期间结合网络上关于许昌胖东来销售和田玉有关情况的反映,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魏都区分局对时代广场销售和田玉的胖东来唯初珠宝有限公司开展了日常检查。
经检查,许昌市胖东来唯初珠宝有限公司 2025 年 1 至 4 月份共销售和田玉商品 4177 件,销售金额 2959.21 万元,平均毛利率不超过 20%;目前在售和田玉商品均按规定明码标价;被随机抽查的在售 13 件和田玉商品进货手续齐全,进货台账完备,鉴定机构具有合法资质,鉴定证书有效。
昨日,不少网友反映称京东外卖没骑手接单、配送速度慢,随后「京东外卖 超时」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对于上述情况,我们咨询了京东客服,客服方面表示,京东外卖目前骑手资源有限,因此配送时效较慢,并且商家生意火爆也是影响配送因素之一,平台现正大力招募骑手,以确保资源充足。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外卖曾在近期的「外卖大战」中提到「所有超时 20 分钟以上的外卖订单全部免单」。根据这一条件,也有不少网友反馈自己的订单超时后,收到该订单的全额超时退款。
日前,定格动画《蜗牛回忆录》确认引进中国内地,预计将于今年上映。
该片由亚当·艾略特导演,讲述唇腭裂女孩格蕾丝与双胞胎弟弟吉尔伯特在父亲去世后被迫分离的成长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获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长片水晶奖。
近期,恐怖片《死亡竞走》首次曝光宣传海报,将于 9 月 12 日北美上映。
影片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讲述在一个未来反乌托邦社会,100 个年轻人参加一种竞走「比赛」,被要求一直往前走,没有终点。任何落后或走不动的人,会在三次警告后被一枪爆头杀死,直到剩下最后一个。
该片由《饥饿游戏》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执导,库珀·霍夫曼、戴维·荣松、马克·哈米尔、查理·普拉默、加勒特·沃灵、朱迪·格雷尔、王班等出演。
据守望好莱坞消息,Apple TV+ 喜剧/剧情剧集《片厂风云》宣布续订第二季。
据了解,《片厂风云》第一季于今年 3 月 26 日美国开播,讲述一家历史悠久的好莱坞电影制片厂在一个艺术与商业日益难以共存的世界中努力生存的故事。
该剧第一季由塞斯·罗根、埃文·戈德堡执导,塞斯·罗根、凯瑟琳·欧哈拉、凯瑟琳·哈恩、伊克·巴里霍尔兹、布莱恩·克兰斯顿、切斯·隋·万德斯、凯拉·蒙特罗索·梅加、德维恩·帕金斯主演。
焕新款阿维塔 12 在一片喧嚣声中上市了。
改款的阿维塔 12 依旧有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共计六款车型,售价也维持了 26.99-42.99 万元不变,如果在 5 月 31 日前下定,则可以享受 1 万元的现金优惠。
优惠后的车价则来到了 25.99—41.99 万元。
此外,新车还可享至高价值 40000 元的配置权益,包括 ADS 高阶功能、25 扬声器英国之宝音响系统和 21 英寸轮圈等等。
阿维塔 12 的这次改款主要是对配置进行了精简,让 6 个 SKU 分布的更清晰了一些。
新车增加了阿维塔 11 同款的 20 英寸旋叶轮圈作为选装,也拥有了全新的岱红内饰配色,也提供桦木直排纹、炭灰色装饰以及超纤仿麂皮顶棚作为搭配。
Ultra 增程版车型则增加了智能电动门套装,包含电动门和前门迎宾 logo 灯。
阿维塔 12 定位是一款中大型轿车,其长宽高分别为 5020/1999/1460mm,轴距 3020mm。
阿维塔的内饰设计一直很讨喜,这次的焕新款也依旧采用了家族化的科技豪华风格,采用了 35.4 英寸 4K 全景宽屏和 15.6 英寸的中控屏幕,内置了 Harmony OS 操作系统,高配车型还拥有电子外后视镜。
焕新阿维塔 12 全系配备了前排双零重力座椅,加热通风按摩一应俱全,后排则搭配了悬浮天幕屏和全功能座椅,腿部空间也达到了 1M 左右,让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提升了不少。座舱材质上则大量使用了 Nappa 真皮和超柔触感类麂皮以及纯天然实木。
智能驾驶辅助部分,阿维塔12号称是同级唯一配备「大三激光雷达」方案的车型,其全系搭载了华为乾崑ADS 3.0,支持全场景车位到车位智能辅助驾驶和VPD泊车代驾功能。
智驾硬件上,阿维塔 12 全车配备了 29 颗感知元件,其中包含 3 颗长距离的激光雷达可以覆盖 300 度的水平方向视角范围,以及 25 度的垂直视角范围,两侧的长距离的激光雷达的照射距离最远可以达到 150M。
升级的智驾系统也带来了更好的安全能力,阿维塔 12 支持了华为全向防碰撞 CAS 3.0 ,对行人车辆突然的切入、近距离的加塞,还有十字路口的大转角等场景都具备了更好的监测能力和防护能力。
动力方面,焕新阿维塔 12 是全系 800V 平台, 增程版电机最大功率 231kW,CLTC 纯电续航约 245 公里;纯电动版车型单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 237kW,CLTC 续航里程 755km;四驱版搭载了最新一代的碳化硅电机,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 165kW / 237kW,综合功率 402kW,CLTC 续航里程 705km。
阿维塔 12 这次短时间内推出改款估计与其销量不达预期有关,根据《车主指南》的数据,阿维塔 12 在 4 月份销量为 2111 辆,2025 年累计销量为 5220 辆。
可惜,最重要的一个参数——风阻系数,这次发布会倒是完全没提。
有关于阿维塔 12 风阻系数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好几天,阿维塔官方和表达质疑的博主之间你来我往交锋了好几轮,相关内容热度也在被马斯克转发后达到了顶峰,阿维塔官方更是顺势邀其请马斯克来现场见证测试过程。
不过风阻测试本身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双方估计还要你来我往再打一阵子口水仗。
蔚来终于缓了一口气。
整个 4 月份蔚来一共交付了 23900 台新车,同比增长了 53%,其中蔚来品牌 19269 台,乐道品牌 4400 台。
▲蔚来近期销量 图片来自:蔚来官方微博
目前,NT2现款车型优秀的性价比,确实引发了市场的热烈反响,但是现在对我们团队来说更大的任务与挑战集中在,2025款「5566」能否上市后不打折还可以延续热销的气氛,我觉得是现在公司内部团队重点准备和观察的指标。(蔚来秦力洪)
对于这个增长情况,蔚来内部的态度是「谨慎乐观」,毕竟在目前新老产品交替的时期,有很大一部分销量来自于清库存,在叠加了降价以及「5 年免费换电」和「5 年 0 息」等因素后,很难说这部分的销量对蔚来的利润率有多大贡献。
▲蔚来 24 款车型优惠方案 图片来自:蔚来销售
真正想要实现李斌「今年第四季度盈利」的愿望,还是得看接下来换代的 ET5、ET5T、ES6 和 EC6 的市场表现。
根据《西部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蔚来 ES6 和 ET5+ET5T 车型在 2024 年的总销量分别为 75433 辆和 77379 辆,分别占比 31.32% 和32.31%,两者销量合计占比超 60%,是蔚来销量和营收的绝对大头。
改款「5566」的公开信息并不少,而且大部分都是蔚来 CEO 李斌在直播中泄露出来的,再加上 2 月份「5566」们正式登陆了工信部网站,可以说除了具体价格以外,其他方面的信息都很透明了。
先来看看外观,根据《新出行》整理的现款与工信部申报图的对比汇总,改款「5566」的整体造型设计变化不大,只是在前杠、日行灯、前唇等细节上做了微调,ET5 和 ET5T 也用上了新的 ADB 智能矩阵多光束大灯。
▲蔚来「5566」新旧款对比 图片来自:新出行
座舱和内饰则做了比较大的调整,蔚来此前已经确认,四台车都将采用与旗舰车型 ET9 相同的横屏设计,换挡拨片也将被怀档替换,此外中控台也进行了重新设计,会提供两个额外的无线充电板和额外的储物空间。
▲蔚来新款 ES6 谍照
在车主群体中呼声很高的 AR-HUD 抬头显示系统预计也将下放到新款 ET5 和 ET5T 上。
据说蔚来这次也对「5566」的座椅舒适性进行了改进,并且新增了 ANC 主动降噪功能,不过由于 ET5 和 ET5T 换电结构的限制,估计两车坐姿过高的问题很难能得到改善。
▲蔚来新款 ET5 谍照
智驾方面,新款「5566」的智驾芯片将从 4 颗英伟达 Orin 芯片更换为蔚来自研的神玑 NX9031 智驾芯片,也将搭载天枢 Sky OS 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和基于蔚来世界模型的 NOP+。
这颗自研芯片的算力官方虽然没有正面提及过,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大致与 4 颗英伟达 Orin 芯片相当,约 1000 Tops 左右。
▲蔚来神玑 NX9031 智驾芯片
在整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上,「5566」依然将采用 400V 架构,所以整套动力系统和电池容量大概率都与现款相同。
至于为什么不上蔚来最新的 900V 和 NT 3.0 平台,李斌给出的答案是「成本摊销」。目前 3.0 平台的制造成本较高,且400V 在补能的适配性和便利性上都有优势,也能够兼容蔚来已有的大部分换电站。
▲蔚来新款 EC6 谍照
总结一下,这次新「5566」的换代很大程度上是一次小修小补,蔚来改掉了现款车型上最容易感知的座舱部分,补强了之前竞争力匮乏的智驾部分。
▲蔚来新款 ES6 内饰谍照
李斌在去年年底的一次媒体群访上,曾经讲过一段对于「二代车型」的看法——
第二代车这三年,总体上落后于我们自己早期规划 2 年左右,蔚来现在的状态按照 17、18 年的规划,大概 2022 年就应该完成。
迟到两年的「5566」,在这次小修小补之后,或许能为蔚来维持一些市场热度并填补技术空窗,但很难让蔚来摆脱目前困境并实现盈利,尤其是李斌还明确表示了「改款的 5566 肯定不会比现款更便宜」。
还是期待一下乐道 L90 和萤火虫吧。
今年 3 月,英伟达 2025 春季 GTC 大会,理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负责人贾鹏在台上介绍了他们的最新成果:MindVLA 大模型。
这是一个拥有 22 亿参数的视觉-语言-动作(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VLA)模型,贾鹏进一步介绍称,他们已经成功将该模型部署于车端。在理想看来,VLA 模型是解决 AI 与物理世界交互难题最有效的方法。
在过去的一年里,端到端架构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热点,推动车企从传统的分模块规则设计转向一体化系统。曾凭借规则算法领先的车企面临转型阵痛,而后发者则抓住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理想便是其中的代表。
理想去年在智能驾驶上的进步可谓飞快,7 月份就率先实现了全国无图 NOA(导航辅助驾驶),还推出了独特的「端到端(快系统)+VLM(慢系统)」架构,受到行业广泛关注。
今晚,随着理想 AI Talk 第二季进行,我们对李想口中的「人工智能公司」有了更深的了解。
理想汽车 CEO 李想第一次提到 VLA,是在去年 12 月的与腾讯新闻科技主笔张小珺对谈的 AI Talk 第一季上。当时他说:
我们在做的理想同学和自动驾驶,按照行业的标准其实是分割开的,处于早期阶段。我们做的 Mind GPT,其实是大语言模型;我们在做的自动驾驶,我们自己内部叫行为智能,但是像李飞飞(斯坦福终身教授、前 Google 首席科学家)的定义,叫空间智能。只有你真正大规模去做的时候,你才知道,这两个之间,有一天一定会连在一起,我们自己内部叫 VLA(Vision Language Action Model,视觉语言行动模型)。
李想认为,基座模型到一定时刻一定会变成 VLA。原因在于,语言模型只能通过语言和认知去理解三维的世界,这是显然不够的。「它需要真正向量的,用 Diffusion(扩散模型)的方式,用生成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可以说,VLA 的诞生,既是对语言智能和空间智能深度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理想汽车对「智能汽车」概念的一次重新诠释。
李想在今晚的 AI Talk 中进一步定义:「VLA 是一个司机大模型,像人类的司机一样去工作。」它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能与用户自然沟通、自主决策的智能伙伴。
那么,VLA 究竟是什么?核心其实非常直白:通过整合视觉感知、自然语言理解和动作生成能力,让车辆变成一个能与人沟通、能自己做决定的「司机 Agent」。
▲ 导航走 ETC 时,驾驶员可以直接命令系统走人工通道(辅助驾驶开启状态)
想象一下,你坐在车里,随口说一句「今天有点累,开慢点吧」,车辆不仅能听懂你的意思,还会调整速度,甚至选择一条更平稳的路线。这种自然流畅的交互,正是 VLA 想要实现的。李想透露,所有的短指令,都有由车端直接处理,复杂指令则交由云端 32 亿参数模型解析,确保高效与智能兼得。
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VLA 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把视觉、语言和动作三个维度打通了。用户的一个简单指令背后,可能涉及到对周围环境的实时感知、对语言意图的精准理解,以及对驾驶行为的快速调整,三者缺一不可。
而 VLA 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能让这三者无缝协作。
从愿景到现实,VLA 的研发是一片无人区。李想坦言:「视觉和动作数据的获取最为困难,没有公司能替代。」
要理解 VLA 的技术底色,还得看看理想汽车在智能驾驶上的演进脉络。
李想表示,早期的系统是「昆虫级别」智能,仅有百万参数,靠规则和高精地图驱动,遇到复杂路况就束手无策。后来,端到端架构和视觉-语言模型让技术跃升至「哺乳动物级别」,摆脱地图依赖,全国无图 NOA 成为现实。
实际上,这一步已经让理想汽车走在了行业前列,但他们显然不满足于此。在李想看来,VLA 的出现,标志着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迈入了「人类智能」的新阶段。
相比之前的系统,VLA 不仅能感知 3D 物理世界,还能进行逻辑推理,甚至生成接近人类水平的驾驶行为。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在一条拥堵的街道上说「找个地方掉头」,VLA 不会机械地执行指令,而是会综合路况、车流和交通规则,找到一个最合理的时间和位置完成掉头。
李想表示,VLA 能通过生成数据快速适应新场景,哪怕初次遇到复杂修路,三天内也能优化应对。这种灵活性和判断力,正是 VLA 的核心优势。
支撑 VLA 的,是理想汽车自研的一套复杂而精妙的技术体系。这套体系让汽车不仅能「看懂」世界,还能像人类司机一样思考和行动。
首先是 3D 高斯表征技术,即用很多个「高斯点」来拼出一个 3D 物体,每个点都含有自己的位置、颜色和大小等信息。这项技术通过自监督学习,利用海量真实数据训练出一个强大的 3D 空间理解模型。有了它,VLA 就能像人一样「看懂」周围的世界,知道哪里是障碍物,哪里是可通行区域。
▲当记忆车位被占,系统会自动寻找其他车位。还能听懂驾驶员指令,通过墙上的指示牌找到「C3 区」
接着是混合专家架构(MoE),该架构由专家网络、门控网络和组合器组成。当模型参数超过千亿级别时,传统方法会让所有神经元参与每个计算,比较浪费资源,MoE 架构中的门控网络会根据任务的不同调用不同的专家,保证激活参数不会大幅增加。
聊到这里,李想还顺带夸了一下 DeepSeek:
DeepSeek 运用了人类的最佳实践…… 他们在做 DeepSeek V3 的时候,其实 V3 也是一个 MoE 的,671B 的一个模型。我觉得 MoE 是个非常好的架构。它相当于把一堆专家组合在一起,然后每一个是一个专家能力。
最后,理想为 VLA 引入了稀疏注意力机制(Sparse Attention) ,说人话就是 VLA 会自动调整关键区域的注意力权重,从而提升端侧的推理效率。
李想表示,在这个新的基座模型训练过程中,理想的工程师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找到最佳的数据配比,融入了大量 3D 数据和自动驾驶相关的图文数据,并减少了文史类数据的比例。
从感知到决策,VLA 借鉴了人类思维的快慢结合模式。它既能快速输出简单的动作决策,比如紧急避让,也能通过短思维链进行「慢思考」,应对更复杂的场景,比如临时规划一条绕开施工区域的路线。为了进一步提升实时性,VLA 还引入了投机推理和并行解码技术,充分利用车端芯片的算力,确保决策过程快而不乱。
在生成驾驶行为时,VLA 用到了 Diffusion 模型和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Diffusion 模型负责生成优化的驾驶轨迹,而 RLHF 则让这些轨迹更贴近人类习惯,既安全又舒适。比如,VLA 会在转弯时自动减速,或者在并线时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对人类驾驶行为的深度学习。
世界模型是另一关键技术,理想通过场景重建和生成,为强化学习提供了高质量的虚拟环境。李想透露,世界模型将验证成本从每万公里 17-18 万元降至 4000 元。它让 VLA 在模拟中不断优化,应对复杂场景如履平地。
说到训练,VLA 的成长过程也颇有章法。整个流程分为三个阶段:预训练、后训练和强化学习。「预训练像学习知识,后训练像驾校学车,强化学习像社会实践。」李想说。
预训练阶段,理想汽车为 VLA 打造了一个视觉-语言基座模型,塞进了丰富的 3D 视觉数据、2D 高清影像和驾驶相关的语料,让它先学会「看」和「听」;后训练加入动作模块,生成 4-8 秒驾驶轨迹,模型从 3.2 亿参数蒸馏到 4 亿。
强化学习分为两步:先用 RLHF 对齐人类习惯,分析接管数据,确保安全舒适;再用纯强化学习优化,基于 G 值(舒适性)、碰撞和交通规则反馈,让 VLA「开得比人类更好」。李想提到,这一阶段在世界模型中完成,模拟真实交通场景,效率远超传统验证。
这样的训练方式,既保证了技术上的先进性,也让 VLA 在实际应用中足够可靠。
李想坦言,VLA 的成功离不开行业标杆的启发。DeepSeek 的 MoE 架构不仅提升了训练效率,还为理想提供了宝贵经验。他感慨:「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速了 VLA 的研发。」这种开放学习的态度,让理想在无人区中走得更远。
当下,AI 行业正经历一场从「信息工具」到「生产工具」的深刻变革。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成熟,AI 不再局限于处理数据和提供建议,而是开始具备自主决策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李想在 AI Talk 第二季中提出,AI 可分为信息工具(如搜索)、辅助工具(如语音导航)和生产工具。他强调:「人工智能变成生产工具,才是真正爆发的时刻。」随着大模型技术成熟,AI 不再局限于处理数据,而是开始具备自主决策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这种趋势,在「具身智能」概念中体现得尤为明显——AI 系统被赋予物理实体,能够感知、理解并与环境互动。
理想汽车的 VLA 模型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实践。它通过整合视觉、语言和动作智能,将汽车打造成一个能够自主驾驶、与用户自然交互的智能体,完美诠释了「具身智能」的核心理念。
只要人类会雇佣专业司机,人工智能就能成为生产工具。当 AI 成为生产工具时,人工智能才会真正爆发。
李想的这段话,点明了 VLA 的核心价值——它不再是简单的辅助工具,而是能够独立执行任务、承担责任的「司机 Agent」。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汽车的实用价值,也为 AI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打开了想象空间。
李想对 AI 的思考,总是带着一种跳出框框的视角。他还提到:「VLA 不是突变的过程,是进化的过程。」这句话精准概括了理想汽车的技术路径——
从早期的规则驱动,到端到端的突破,再到如今 VLA 的「人类智能」水平。这种进化思维,不仅让 VLA 在技术上更具可行性,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相比一些一味追求颠覆的尝试,理想的务实路径或许更适合复杂的中国市场。
从技术到信念,理想的 AI 探索并非坦途。李想坦言:「我们在 AI 领域经历了很多挑战,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但我们相信,坚持下去就会看到光。」VLA 的研发面临算力瓶颈、数据伦理等难题,但理想通过自研基座模型和世界模型,逐步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技术曙光。
李想在采访中还提到,VLA 的成功离不开中国 AI 的崛起。
他表示,DeepSeek、通义千问等模型的出现让中国 AI 水平迅速接近美国。其中,DeepSeek 所秉持的开源精神尤为令人振奋,它直接直接促使理想开源星环 OS。李想称:「这不是出于公司战略考量,DeepSeek 给我们那么大帮助,我们应该为社会贡献点什么。」
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理想汽车并未忽视 AI 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VLA 引入的「超级对齐」技术,通过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让模型的行为更贴近人类习惯。数据显示,VLA 的应用使高速 MPI(平均干预里程)从 240km 提升至 300km。
更重要的是,理想汽车强调打造「有人类价值观的 AI」,将道德和信任视为技术发展的基石。从更宏观的视角看,VLA 的意义还在于,它重新定义了车企这一角色。
过去,汽车是工业时代的交通工具;如今,它正在演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机器人」。李想在 AI Talk 中提到:「理想以前走的是汽车的无人区,以后走的是人工智能的无人区。」理想的这种转变,为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当然,VLA 的发展并非没有挑战。算力的持续投入、数据伦理以及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信任建立,都是理想汽车需要面对的课题。此外,AI 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巨头如特斯拉、Waymo 和 OpenAI 都在加速布局多模态模型,理想需要在技术迭代和市场推广上保持领先。「我们没有捷径,只能深耕。」李想说。
毫无疑问,VLA 的落地将是关键节点。
理想汽车计划在 2025 年 7 月与纯电 SUV 理想 i8 同步发布 VLA,并在 2026 年实现量产。这不仅是对技术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市场的一块重要试金石。
在科技行业的年度盛事中,除了被称为「科技春晚」的苹果秋季发布会,还有一场发布会,虽在国内的声量稍逊,却深刻影响着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半壁江山的 Android 生态——Google I/O 开发者大会。
不过,就在今年 I/O 大会启幕前夕,Google 却上演了一段小插曲:一篇关于设计语言的博文被悄然发布,然后在短时间内被删除。
这篇昙花一现的博文,犹如一扇被意外推开的窄门,虽然惊鸿一瞥后便匆匆关闭,却已足够让我们窥见 Google 对安卓系统未来设计所勾勒的蓝图雏形,及其背后酝酿着的诸多革新思路。
虽然博文在互联网上存在的时间很短,但还是被捕捉了下来,数字化的互联网档案库 Wayback Machine 精准捕捉到了这篇博文的详细内容。
博文的标题,开门见山地指出新设计语言 Material 3 Expressive 三大核心特性——更好、更简单、更有情感。
在明确核心特性后,Google 提出了一个引导性问题:
什么是表达性设计?
表达性设计能激发情感。它通过设计传递功能,帮助用户达成目标——可以理解为有灵魂的设计。
Material 3 Expressive 的核心要素包括色彩、形状、尺寸、动态效果和容器设计,这些设计元素需要提升产品的视觉吸引力,还能通过突出关键操作、分组相似元素,显著提升界面的可用性。
简单来说,就是 Material 3 Expressive 表达性设计以大胆的形状与充满活力的色调,创造愉悦的用户体验。
不过,这样的自问自答,可能听起来仍然有些抽象,对吧?
没关系,Google 在这篇博文中充分解构了 Material 3 Expressive 设计语言,我们接着往下看。
想要从零打造一个设计语言,前置条件是大量的研究,Google 设计了一系列方式,包括:
举例来说,哪个进度指示器能让等待感觉更短,同时展现出高级感?哪种按钮尺寸能提升点击效率,又不喧宾夺主?Google 还研究了新浮动工具栏在现代感、清洁度、活力感知上的表现,以及组件的可见性和整体可用性。
比如下面的音乐播放软件,就通过不同形状、尺寸与颜色的按钮重构界面,重新排布画面元素,达成个性化表达的效果。
▲ 左:非表达性设计 / 右:表达性设计
从调研结果建立指南,再依照指南进行设计。这些研究帮助 Google 创造了 Material 3 Expressive 这一表达性设计语言的指南。
与表达性设计对应的,就是遵循 iOS 人机交互指南的「非表达性设计」。
一直以来,苹果认为设计应该强调清晰、功能性和内容优先,界面元素、文本、图标都应该易于理解和识别,为用户的注意力服务,而不是与内容争夺焦点。
呼声很高的拟物化设计也是由于这条核心的设计哲学,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Google 的研究显示,在不同年龄段用户中,表达性设计普遍更受欢迎。尤其在 18-34 岁的用户中,有超过 80% 的比例表示更喜欢表达性设计,认为它视觉更吸引人且更愿意使用。
不过,表达性设计的回归,并不意味着拟物化设计的复兴,Google 对表达性设计的理解,更侧重于其所传达的「酷」。
Google 研究了 Caleb Warren 等人在 2019 年发布的论文《Brand Coolness》,这篇文论认为一些品牌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独特的「酷」。
这些酷往往象征着反叛、突破、原创的,而随着大众接受这些元素,其形象就会更受欢迎,也更具标志性。
这也是为什么某些产品成为了流行风潮中的必备单品,人人都想拥有;而另一些产品,即使功能相似,却始终无法引发同样的共鸣。
Google 的研究发现,采用 Material 3 Expressive 设计后,用户对「酷」的感知显著提升:
更重要的是,Google 认为这种「酷感」不仅仅是上面那些流于表面的印象指标,而是能实际驱动用户行为意图的东西。
换句话说,用户更愿意尝试或切换到采用这种设计的产品,这为表达性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这种「酷」不仅利于品牌的建设,也有在实用上也有正面反馈。
Google 将不同的参与者带入实验室,让他们与 Material 3 Expressive 和当前 Material 3 版本的 10 款不同应用程序进行交互,且进行了随机排序。参与者发现,使用采用表达性设计的界面,他们能够以最高 4 倍的速度找到关键的用户界面元素,这表明这些设计能够迅速将用户的注意力引导到屏幕上的重要区域。
当然,在博文的最后,Google 也坦言,这种表达性设计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当表达性设计过度介入基本的交互范式时,可能会导致可用性下降,从而间接影响用户的情绪。
为此,Google 将会提供指导,明确如何使用表达性元素,同时确保基本的交互范式不会受到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Material 3 Expressive 设计语言的源头,来源于 2022 年的一次分享。
当时,Google 的研究实习生在慕尼黑一家啤酒馆中向同事分享了她对 Material Design 在谷歌应用中用户情感反馈的初步发现,这次分享却意外引发了一场团队范围内的设计辩论:
为什么所有应用看起来如此相似?如此无聊?难道不能让设计更有趣、更富有情感吗?
抛出疑问后,Google 花了三年的时间,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数十轮设计与研究迭代,通过 46 项独立研究、数百种设计方案,以及全球 18000 多名参与者的反馈,最终打造出一套既美观又高度可用的系统,推动 Material Design 进化来到用户的面前。
虽然 Wayback Machine 捕捉下来的博文信息缺少了部分超链接,要等 Material 3 Expressive 正式推出后才能一览全貌,但我们仍不难 看出,Google 正在为 Android 系统筹备一场大刀阔斧的设计革新。
无独有偶,就在前段时间,iOS 19 的设计也传出将迎来重大变动,但不同的是,苹果对下一代设计的理解,几乎与 Google 背道而驰。
在 iOS 19 中,苹果将 Vision Pro 作为设计锚点,推动整体视觉风格向 visionOS 靠拢,并大量使用毛玻璃等材质,来承担界面中的层级分化任务。这一设计理念最终可能成为 iPhone、iPad、Mac 以及 Vision Pro 等设备共同的交互认知体系——
在基于屏幕显示的移动终端(如 iPhone、iPad 和 Mac)中,毛玻璃材质将用于平面层级的轻量化交互;而在 Vision Pro 中,它则用于支持三维空间中的多窗口叠加与深度交互。
显然,苹果仍将 Vision Pro 视为「明日产品」,并希望以其设计理念为基础,构建下一代用户界面体系。
本轮更新预计将覆盖操作系统的核心视觉元素,包括图标、菜单、应用、窗口样式及系统按钮,其整体目标是通过简化交互逻辑,让用户更高效、更自然地使用设备——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依旧坚定地遵循着「非表达性设计」的人机交互指南。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套全新的系统体系将在今年 6 月的 WWDC 上与我们见面,并更新在 iOS 19、iPadOS 19、macOS 16、visionOS 3 等系统中。
有趣的是,在这篇博文泄露后,有人指出,Google 这个尚未正式推出的 Material 3 Expressive 设计语言与 iOS 的某些元素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具体来说,手机状态栏中的电池图标,展示了这种设计的相似性。
与传统 Android 上那种竖直放置、形状锐利的矩形电池图标不同,新的电池图标采用了圆润的边角,呈水平放置状态,电池图标内还可以显示数字,并且使用了较为圆润的字体风格。
除此之外,部分界面的新的悬浮工具栏,也与苹果传闻的 iOS 19 的悬浮菜单栏有些撞车。
▲ 图片来自 @MysticLeak
高情商地说,这或许也算是 iOS 与 Android 一直以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证据吧。
不过,要是我们将目光放到更大的设计理念上来看,Google Material 3 Expressive 的「表达性设计」与苹果 iOS 19 的「非表达性设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思路,毫无疑问可以称得上真的分道扬镳了。
比起小细节上的争议,苹果和 Google 同时对设计语言进行大规模改动这件事,其实更有意思。
在这个时间点,两家手机行业的巨头,几乎同时对设计语言进行改动,却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一下子让手机市场再次热闹了起来,但细究之下,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目前,智能手机的主流设计基本还是以 2013 年推出的 iOS 7 与 2014 年推出的 Material Design 为主,但时间已经过去十几年,手机的模样早已天翻地覆,竞争也更为激烈紧张。
在智能手机功能日益成熟且趋于同质化,又像所有行业一样,逐渐陷入缓慢与停滞的背景下,影像成为高端旗舰手机的竞争主战场,但相较而言,影像对手机阵营的整体影响力依然有限。
此时,厂家再次把目光放在设计上,通过全面更新设计语言和视觉效果,对自家阵营的所有设备进行整体翻新,寻求差异化,是个吸引并留住用户的机会,也是探索新的增长点的好办法。
但从为手机买单的我们来说,如果设计的更迭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视觉革新,那就很容易变成新时代的「诺基亚换壳」,固然能带来一时的新鲜感,但最终还是会陷入换汤不换药、没有创新的困境中。
曾为 Nike、Microsoft、Adobe、Facebook 等知名品牌提供设计服务的设计师 Frank Chimero 在他的著作《The Shape of Design》中表达过自己的见解:
设计是一种承诺,承诺你能做出最好的事。
在这里,我想将这句话做个小小的更改:设计是一种承诺,承诺你能做出更好的事。
只有这样,设计的探索,才能成为真正的创新。
🍎
苹果 AI 国行版最快 6 月能用
🔧
Google 发布 Gemini 2.5 Pro(I/O 预览版)
⚠️
新西兰拟禁止 16 岁以下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
🏡
SpaceX 城市正式成立
💰
OpenAI 同意以 30 亿美元收购 AI 编程器「Windsurf」
📈
超越 DeepSeek-R1,英伟达开源新推理模型
🤔
阿里通义再失大将
😯
特斯拉:本地国产化超 95%
🤝
京东联手胖东来打造供应链产业基地
🧠
阿里通义 Qwen3 大模型获全球开源模型冠军
😓
OpenAI CPO:希望世界最好的开放权重模型来自美国
💡
Windsurf CEO:AI 令每个人都能成为软件「建造者」
🖌️
Android 新设计语言曝光
🦋
OPPO Reno 14 全系标配潜望长焦
🐉
苹果换机应用更新,Android 兼容性提升
❗️
运动鞋巨头斯凯奇「退市避险」
🧩
1399 元起,上海乐高乐园年卡开售
🎮
《GTA 6》第二支预告片释出
❌
《鱿鱼游戏》第三季发布先导预告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计划在 iOS 18.6 中引入 Apple Intelligence 的中国版,其中,苹果将重点与阿里巴巴和百度进行合作——与阿里巴巴合作本地审查引擎,并集成百度AI,但目前进展缓慢,落地时间一再推迟。
自 iOS 18.4 苹果 AI 支持中文以来,苹果 AI 在中国落地的进度一拖再拖,iOS 18.5 的多个测试版中都没有实装,这意味着苹果很可能在 6 月的 WWDC 上官宣,并于 iOS 18.6 中开启测试,而正式版本的推送,很可能要等到 9 月份。
据悉,6 月 9 日至 13 日,苹果 WWDC2025 开发者大会将如期举办,但这可能是近年来苹果风险最大的发布会活动——去年,苹果曾在发布会上大肆宣传苹果 AI 带来的诸多创新,但其中各项关键特性不是延期上线,就是还没上线。
至于未来苹果 AI 的动向,目前仍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今年年初,苹果重组了其 AI 部门的领导班子。
另有消息称,Google 就 Gemini 是否会集成到苹果 AI 中一事,正在跟苹果进行谈判,而这项谈判的成果,可能要在明年的 WWDC 上才能见分晓了。
昨日晚,Google 发布了旗下 Gemini 2.5 Pro 模型的 I/O 预览版。
据官方介绍,该版本专为即将到来的 Google I/O 大会准备,重点提升了编码能力,专注于前端开发、UI 构建、代码转换/编辑、函数调用等方面。具体来看:
价格方面,Gemini 2.5 Pro I/O 预览版与此前 3 月发布的版本价格一致。
使用方面,用户现在即可通过 Google AI Studio 中的 Gemini API 选择上述版本的 Gemini 2.5 Pro 进行使用,系统默认将接口接入最新版本,用户无需额外迁移。
据《卫报》信息,新西兰总统克里斯托弗·卢克森提议禁止 16 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以保护年轻人免受暴力内容、网络欺凌等互联网危害。
当地时间周二,卢克森表示,该法律草案将迫使社交媒体平台添加未成年验证机制,用户需满 16 周岁才可创建账户,否则将面临最高 200 万新西兰元(约 120 万美元)的罚款。
卢克森认为,社交媒体平台、科技公司有责任承担社会责任,而社交媒体也不总是年轻人的安全场所。卢克森反应称,不少家长非常担心社交媒体对孩子们的影响,并表示很难监管孩子对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
新西兰并非首个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国家。上年 11 月,澳大利亚就公布了禁止 16 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的相关法律。而该法律也是对 Facebook、Instagram 等热门网站最严厉的打击之一。
据悉,1News Verian 去年 12 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 2/3 的新西兰人支持限制 16 岁以下儿童对社交媒体访问。
当地时间 5 月 3 日,马斯克旗下的 Space X 火箭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的总部正式成为一座城市,名字为「Starbase」(译名:星舰基地)。
根据当地官方公布的投票结果,在当地居住的 218 位选民中,共有 212 票支持了将星舰基地正式设立为城市的决议,其中大部分为 Space X 的员工。
这次投票同时选举出了星舰基地的市长 Bobby Peden(鲍比·佩登),他目前是 Space X 的副总裁,其余的两位市议员也在 Space X 工作。
据了解,Starbase 是 SpaceX 的发射基地,从 2019 年底开始,该地成为了 Space X 火箭的重要发射场地之一。
从曝光的规划图显示,Starbase 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更多的员工住房、火箭制造设施和一些商业建筑,目前得知的有超市、咖啡馆、寿司店和一所投资约 2000 万美元的私立学校「Ad Astra」(SpaceX 公司子女可优先入学)。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庆祝了此事,称 Starbase「现在是一个真正的城市了!」。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曾多次表示,Starbase 是「人类登陆火星的起点」。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OpenAI 已同意以约 3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知名 AI 编程工具 Windsurf。同时,该笔交易也将是 OpenAI 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
据报道,上述交易目前尚未完成,OpenAI 和 Windsurf 均拒绝评价该笔交易。
公开信息显示,Windsurf 原名 Exafunction Inc.,最近与包括 Kleiner Perkins 和 General Catalyst 在内的投资者进行了融资谈判,估值达到 30 亿美元。该公司去年在 General Catalyst 主导的交易中估值达 12.5 亿美元。
报道指出,若本次交易达成,OpenAI 将与许多其他 AI 编程软件公司形成直接竞争。
日前,英伟达推出了 Llama-Nemotron 系列最新的三款模型,分别为「LN-Nano 8B」「LN-Super 49B」和「LN-Ultra 253B」。
其中,LN-Ultra 模型通过大规模强化学习(RL)进一步超越了教师模型 DeepSeek-R1,成功突破了性能瓶颈。同时,LN-Ultra 还能在单个 8xH100 节点上运行,并具备更高的推理吞吐量。
英伟达还首次推出了推理开关功能,允许用户通过简便的指令在「标准聊天模式」和「推理模式」之间动态切换,满足日常对话与复杂推理任务的需求。
性能表现上,LN-Nemotron 系列模型在多个基准测试中取得了领先表现,尤其在推理任务(如 GPQA-Diamond、AIME24、AIME25)和非推理任务(如指令遵循评估)上均显示出了卓越的能力。LN-Ultra 不仅超越了 DeepSeek-R1,还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上展现了强大的泛化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 LN-Super 和 LN-Ultra 模型采用了 Puzzle 框架,以优化推理效率。该框架利用局部蒸馏和模块化优化,实现了在硬件限制下的高效推理。在 LN-Ultra 中,研究者还引入了 FFN Fusion 技术,显著提升了推理延迟效率。
据互联网八卦小喇叭消息,阿里巴巴通义实验室应用视觉团队负责人薄列峰在五一假期前,从通义离职。离职后,薄列峰将加入某头部互联网公司担任多模态模型部副总经理,直接向副总裁汇报。
据悉,薄列峰此次跳槽正值上述互联网公司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其新职务或为业务扩张量身定制。另外,薄列峰新工作的 base 地点位于美国,而此举也被业内视为规避竞业协议的策略性选择。
公开信息显示,薄列峰是 AI 多模态领域的资深专家,其曾加入亚马逊西雅图总部并担任首席科学家;2017 年转战京东数科任 AI 实验室首席科学家;2022 年加入阿里执掌达摩院 XR 实验室,后调任通义实验室负责应用视觉团队,成为阿里文生视频、图像生成等 AIGC 技术的关键架构者。
5 月 6 日,特斯拉中国发文表示,每辆 Model3 和焕新 Model Y 上,超过 95% 的零件都产自中国。
特斯拉方面强调,其坚持做全球研发的产品,同时积极搭建本地化供应链。据悉,特斯拉 2024 年研发总投入 331 亿人民币,2025 年第一季度研发总投入 103 亿人民币。
上年 12 月底,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从 5 月开工到竣工仅耗时 7 个月,刷新了「特斯拉速度」。据了解,该储能超级工厂也是特斯拉中国第二座超级工厂。
官方表示,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预计 2025 年第一季度投产,规划年产 1 万台商用储能电池 Megapack,储能规模近 40GWh,供给全球市场,将成为「中国智造」在国际舞台的又一张新名片。
日前,据河南省许昌市东城区管委会官网消息,胖东来商贸集团联合京东物流集团打造的首个河南供应链产业基地——京东物流(许昌)供应链产业基地项目将于今年 6 月全面投入运营。
京东物流(许昌)供应链产业基地项目负责人王博营介绍称,该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 25 亿元,利税 5000 万元。其还透露,该项目自今年 1 月开工建设,仅用了 3 个多月的时间,项目已经完成总体建设的 80%。
据了解,京东物流(许昌)供应链产业基地项目是东城区倾力打造的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示范项目,也是胖东来商贸集团联合京东物流集团打造的首个河南供应链产业基地。
该项目占地 135 亩,计划总投资 12.5 亿元,总建筑面积 18.5 万平方米。主要建设 2 栋线上运营中心(含拣货车暂存区、拆零补货区、爆品补货区等区域)、9 栋胖东来产业链产品加工车间、1 栋商务办公楼和大型货车物流周转及停车场。
5 月 6 日,国际权威大模型测评榜 LiveBench 公布了最新一期排名,阿里巴巴开源的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 Qwen3 斩获全球开源模型冠军。具体来看:
4 月 29 日凌晨,阿里巴巴正式开源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 Qwen3,号称「全球最强开源模型」。
官方介绍,Qwen3 采用混合专家(MoE)架构,总参数量 235B(激活仅需 22B),仅为 DeepSeek-R1 的 1/3,并且性能全面超越 R1、OpenAI-o1 等全球顶尖模型。
今年,OpenAI 在早些时候宣布将发布一款开放权重模型,而该公司 CPO Kevin Weil 近日接受采访时,透露了公司在这一行动上的动机。
Kevin Weil 表示,OpenAI 首先想到的是希望 AI 能够给予全世界,并能改善人类的生活,而开放权重模型将会对上述情况有所贡献。但话锋一转,Kevin Weil 透露了自己以及公司更深层次的目的:
我希望世界上最好的开放权重模型是一个美国模型,并且它能建立在民族价值观之上。我不希望世界上最好的开放权重模型是一个中国模型。基于这一角度,我们认为现在推出一个模型十分重要,但这个模型不会是前沿模型,我们可能会将它定位为「落后一代」,因为推出前沿模型会加速中国的 AI 进步。
而美国政府在上个月对英伟达发出通告,限制该 AI 芯片巨头对华销售 H20 芯片。
另据《纽约时报》此前报道,特朗普考虑实施处罚措施,以阻止 DeepSeek 购买美国技术,并且讨论禁止美国人使用它的服务。
日前,Windsurf CEO Varun Mohan 接受 Y Combinator 频道的专访,Varun 围绕 Windsurf 的发展讲述了目前 AI 在代码,亦或者其他领域的发展,以及未来走向。
主持人在访谈中提到,目前 Windsurf 内部每个人都在使用 Windsurf,而 Varun 很自豪地表示:公司内 Windsurf 重度用户之一是一名负责合作关系的非技术人员。Varun 进一步透露,该人员目前可以不依赖公司的许多销售工具,并且能简化掉很多与其他部门沟通的步骤,获得自己动手实现修改的能力。
对于通过 Agent 实时构建软件程序,Varun 则认为这是一种令构建软件能力走向民族化的方向。Varun 认为,在 AI Agent 的帮助下,每个人都能是软件的「建造者」。未来,用户或许只需要一句提示词,就能让 Agent 生成属于用户自己、独一无二且具有针对性功能的软件。
另外,Varun 还预测,随着 Agent 和 AI 技术的进步,开发者将更多时间花在评审 AI 生成的代码上,而非亲自编写。同时,AI 还将会继续推动软件开发效率的提升。
据 9to5Google 消息,Google 意外发布了一篇关于 Material 3 Expressive 的设计思路和研究过程。
从曝光的信息显示,Google 号称 Material 3 Expressive 是一次「大胆的新设计方向」,同时也是 Google 有史以来,设计 Android 最深入研究的一次更新。
Material 3 Expressive 将会成为 Android 新一代的设计语言,预计在 5 月 20 日的 Google I/O 大会中正式亮相。
Google 希望 Material 3 能够摒弃掉无聊、简洁的设计,创造出能与用户产生情感共鸣的界面设计。
Google 官方介绍,Material 3 这次主要专注用户的视线焦点、情感反应、情感偏好以及理解速度。Google 表示,表达性设计的核心部分是色彩、形状、大小、运动轨迹和使用体验。
Google 透露,Material 3 将以「大胆的配色、控件形状」为特点。具体来看:
Google 表示,突出的色彩以及显眼的控件能够很好的提升用户的使用效率,在第一时间就能专注到想要获取的内容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报道中提到,据研究和用户调研发现,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更喜欢「应用得当的表达式设计」,而不是「墨守成规的 iOS 界面指南设计」。报道也多次强调,本次曝光的设计仅为概念性设计,并非最终版本的实际产品。
昨日,理想汽车宣布旗下 L 系列智能焕新版发布会定档,将在 5 月 8 日举行。理想方面透露,本次理想 L7 智能焕新版将带来全新蓝灰色。
另据理想汽车副总裁刘杰此前透露,理想 L 系列的「智驾焕新版」在电池、电驱动、外观和内饰的造型方面将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
关于智驾硬件方面,刘杰透露,理想 AD Max 车型将会从英伟达双 Orin-X 芯片升级到单 Thor-U 芯片;而 AD Pro 车型将从地平线 J5 芯片升级到 J6M 芯片,同时将会增加激光雷达,在主动安全能力上看齐 AD Max。
功能方面,搭载双 Orin-X 与单 Thor-U 的 AD Max 都提供高级辅助驾驶和全场景 NOA 的功能,除了能够运行目前的端到端 + VLM 大模型之外,也都将支持今年后续会推出的更强大的 VLA 大模型;搭载 J5 与 J6M 的 AD Pro 都提供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速 NOA 的功能,并通过 OTA 持续升级。
另外,理想也宣布将在今晚带来《理想 AI Talk 第二季》直播节目。直播中理想汽车 CEO 李想将会亲自接受采访并透露公司的发展情况。
昨日,据多家媒体公布 OPPO Reno 14 系列的发布会邀请函显示,新机将定档 5 月 15 日发布。据博主「数码闲聊站」透露:
另外,新机的外观信息也在近期公布了:采用与 Reno 13 系列类似的后置摄像头 Deco 设计,提供白色选择。
5 月 6 日,星纪魅族科技宣布旗下 Note 16 系列新机定档 5 月 13 日发布,同时带来 FlymeAIOS 生态发布会。
据星纪魅族集团手机产品线总裁黄质潘此前透露,魅族 Note 16、Note 16 Pro 主打耐用够用。另外,FlymeAIOS 2 中的全新 Aicy 将接入阿里云端到端大模型 Qwen Omni,支持全模态。
魅族 Note 16 系列外观信息也已公布。但在此消息公布后,不少网友纷纷表示魅族 Note 16 系列「撞脸」华为 Mate XT 三折叠机型。随后,星纪魅族集团中国区总经理肖波亲自回应上述争议:「大家或许觉得似曾相识,华为三折叠也心有灵犀。」
同时肖波表示,魅族 Note 16 系列就是做人人都买得起、用得爽的国民手机。他还表示,「大众认可很重要,设计团队打磨了数十个方案」,通过多方调研,最终灵感源于中华千年藻井的方案脱颖而出。
昨日,腾讯元宝宣布更新「对话分组」功能。
更新后的元宝支持创建对话分组。该功能下,元宝将支持底化分类管理,并通过专属指令定制回复,让用户与元宝的交流更加专注、个性化且持续发展。
目前,元宝已支持「解析 36 种文件」「一句话生成代码」等功能。
据 MacRumors 报道,苹果日前更新了专为 Android 老用户换机到 iPhone 的「转移到 iOS」应用,增加部分功能:
5 月 5 日,全球第三大运动鞋零售商斯凯奇发布公告宣布,3G Capital 将以每股 63 美元的现金收购前者。同时,斯凯奇宣布在收购交易完成后,将不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成为一家私营公司。
具体来看,本次交易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除了每股 63 美元的全现金收购外,上述交易还包含一项选择权:斯凯奇现有股东可选择获得每股 57 美元的现金以及新成立的斯凯奇母公司一份不可转让的股权。
据悉,交易后公司将继续由董事长兼 CEO Robert Greenberg、总裁 Michael Greenberg 以及现有管理团队的其他成员领导。
上述交易公布当日,斯凯奇股价一度飙升 25%,创下七年多来最高盘中涨幅。但据每经网消息,此次私有化交易宣布前,斯凯奇股价今年已累计下跌 28%。
在 5 月 2 日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斯凯奇特别警告全球贸易政策变化正对其业务构成重大风险。斯凯奇称,2024 财年,美国市场贡献了公司 38% 的全球销售额,但美国政府近期对中国、越南等主要采购地加征的关税,可能导致产品成本显著上升、利润率下降。
而在不久前,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致信白宫,请求豁免所谓的「对等关税」,称关税政策对鞋类行业构成了「生存威胁」。包括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和安德玛在内的 76 家知名鞋企共同签署了这封请愿信。
据滴滴出行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打车需求同比去年上涨 17%,成史上最热「五一」假期,异地打车需求同比上涨 29%。具体来看:
假期期间,滴滴海外出行打车需求上涨,5 月 3 日迎来假期峰值。用户出国漫游人气最高的前十个地区是新加坡、首尔、冲绳、吉隆坡、京都、曼谷、河内、东京、济州岛、大阪。
昨日,京东外卖正式推出「京东饭卡」。
据介绍,京东饭卡为京东外卖官方储值账户,在「品质外卖」频道通用,用户可享受官方保障、随时可退、可送礼、可与优惠叠加。
另外,京东外卖与猪猪侠开启联名打卡活动。5 月 6 日至 6 月 30 日期间,购买联名 T 恤并连续打卡,累计至高得 120 元饭卡和 240 元外卖券。
日前,上海乐高乐园年卡和抢先入住乐高乐园酒店名额正式开售:
目前,乐园年卡仍可正常办理,而开园限量酒店套餐已售罄。
信息显示,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将由乐高主题乐园以及 1 座配套主题度假酒店构成,拥有 8 大主题片区,融合全球乐高乐园经典游玩项目,同时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江南元素以及海派特色,新增诸多全球唯一或首创的及独具特色的玩乐体验。
视频号
昨日,Rockstar(简称 R 星)正式公布了《GTA 6》第二支预告视频,同时确定首发平台为 PS5 和 Xbox Series X/S,不包含 PC。
据悉,《GTA 6》第二支预告片为 PS5 截取的游戏实机画面。其中一幕有角色喊出「罪恶都市,宝贝」,或确认本作回归众所期待的罪恶都市。
另外,R 星近日发文表示,《GTA 6》目前尚未达到应有的质量水平预期,为了更好的游戏表现和满足玩家的期待,游戏将延期至 2026 年 5 月 26 日发布。
昨日,《鱿鱼游戏》第三季正式发布先导预告片和预热海报。
《鱿鱼游戏》第三季由黄东赫执导、编剧,李政宰、李秉宪主演,将于 2025 年 6 月 27 日播出。该剧将延续第二季的血腥伏笔,鱿鱼游戏中的玩家们也将迎来更严重的后果。值得一提的是,《鱿鱼游戏》第三季将成为该剧集最终季。
据悉,苹果 Vision Pro 首部定制长篇纪录电影《Bono: Stories of Surrender(Immersive)》将会在 5 月 30 日全球发行。
《Bono: Stories of Surrender(Immersive)》将观众带上舞台,完全沉浸于 Bono 的故事之中,认识他的非凡人生,以及挑战与支撑他一路走来的家人、朋友和信仰。
该片收录了 Bono 2022 年舞台演出的片段,这场演出的灵感来源于他的畅销自传《Surrender:40 Songs, One Story》。
据豆瓣电影消息,丹泽尔·华盛顿与斯派克·李第五次合作的新片——黑泽明经典名作《天国与地狱》的翻拍英语版电影《Lowest 2 Highest》首曝预告。
据悉,《天国与地狱》于 1963 年推出,三船敏郎、仲代达矢、香川京子等主演,改编自爱德华·伯恩斯所著小说《King’s Ransom》,讲述一名鞋业公司高管在处理复杂的工作时,得知有绑匪将他司机的儿子误认为他的儿子,将其绑走,要求巨额赎金,陷入了两难境地。
新片将由 Apple、A24 联合出品,后者负责院线发行,该片也将在影院上映后登录 Apple TV+,尚未定档。影片将首先亮相本月开幕的戛纳电影节,在非竞赛展映单元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