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2025-11-25 23:00:48

上周五广州车展媒体日结束后的回家路上,我刷到了一条小红书帖子。

一位当天在展台担任接待的女孩发问:「做『小蜜蜂』是不是比站展台轻松一点?」

Xnip2025 11 25 17 19 07

我一时间没明白「小蜜蜂」是什么,搜索了一圈才明白,「小蜜蜂」指的是那些在展馆里举着牌子、派发礼品,为自家品牌展台引流的兼职人员。

我把帖子转给朋友,他回了一句:「这么说,去年雷军、余承东这些车企老总,才是最大的『小蜜蜂』。」

确实如此。去年广州车展首日,以雷军、余承东为代表的车圈大佬,四处串场,所到之处被围的水泄不通。

1 19

▲ 24 年广州车展,雷军和苏炳添在乐道展台

而今年,场面明显安静许多。蔚来李斌、小鹏何小鹏、长城魏建军等少数几位高管现身,也未带来重磅新车发布。

「但更好逛了,追星和领礼品的人少了,大家的关注点回到了车本身,浮躁感减轻了不少。」一位车圈同行评价道。

Xnip2025 11 25 17 24 24

▲ 观众们在等待比亚迪发布会开始

车展的热度正在悄然退潮

这不仅是观众流量或布展规模的变化,更是汽车行业从高增长迈入存量竞争的缩影。

超豪华品牌销量跌至两位数已不再引发关注;曾经热衷造势的新能源车企,在同质化加剧与监管趋严的双重压力下,也开始将重心重新放回产品与销量。

但产品力的定义权,很大一部分却早已不再掌握在整车厂自己手中。

主角变了

如果要用一个展台看懂本届广州车展的变化,那一定是华为乾崑智驾。

这里聚集了奥迪、长安、方程豹、传祺等近 20 款合作车型,密密匝匝环绕两圈,几乎撑满整个展位。据统计,本届车展 13 个乘用车展馆中,有 10 个出现了搭载乾崑智驾的车型——无论走到哪个馆,都很难错过。

3 16

若再留意其他展台和发布会,则会发现,无论是日产、丰田、宝马、奔驰等合资品牌,还是奇瑞、昊铂等自主品牌,发布会和销售话术中都在反复出现几个关键词,「华为」「宁德时代」「Momenta」。

这就是在本届广州车展上正在发生的变化——

主机厂的名字正悄然退居幕后,而这些技术供应商的名字,却成为产品力的核心背书,频繁出现在主屏幕、宣传材料乃至用户口碑中。

2 15

▲ 东风日产和宁德时代展台

甚至更进一步,一场发布会的主角不再是整车,而是一款大模型。

在广州车展首日,上汽荣威便以「豆包深度思考大模型及场景」为主题召开专场活动,宣布该技术将首发搭载于旗下中大型长续航轿车荣威 M7 DMH。

当一项能力足够差异化,它本身就成了值得单独亮相的产品。因此技术供应商的名字,正前所未有地闪耀在聚光灯下。

4 18

回望燃油车时代,汽车产业的话语权长期被博世、大陆、电装等传统 Tier 1 巨头牢牢掌控。整车厂纵然拥有品牌号召力与制造体系,却不得不依赖这些供应商提供的封闭式「黑盒」方案,在关键技术上缺乏自主空间。

当电动化浪潮初起,人们曾期待,软件定义汽车、芯片直采、垂直整合似乎预示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未来,整车厂将重掌技术主权,产业链权力结构或将彻底重构。

然而现实走向了另一种路径。新能源汽车并未终结 Tier 1 主导的局面,旧的巨头逐渐淡出,但新的主导者接续登场。

以华为、宁德时代、Momenta 为代表的科技型 Tier 1,凭借在智能驾驶、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的全栈能力与生态整合力,迅速建立起堪比甚至超越传统 Tier 1 的产业影响力。

它们不再只是零部件供应商,而是体验的定义者、标准的制定者和生态的绑定者。

典型如华为,其「不造车」战略反而加速了技术平台的开放与复用。

截至 2025 年 10 月底,华为乾崑智驾已与 14 家车企达成合作,覆盖 33 款量产车型,价格带横跨 15 万元至百万元级;国内 TOP10 车企集团中,仅剩吉利、长城尚未加入。在广州车展前夕的乾崑生态大会上,华为与东风、广汽联合打造的「奕境」「启境」正式亮相,加上此前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的「华境」,其「五界三境」双线布局已初具规模。

6 13

同样,Momenta 凭借可扩展的自动驾驶方案,成为跨国车企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支点。

从德系 BBA、日系丰田/日产/本田,到美系别克、凯迪拉克,多家百年车企选择其作为智能驾驶合作伙伴,一度被业内称为「合资车救星」。

这种广泛采纳的背后,是 Momenta 将复杂感知-决策-控制链路封装为标准化、模块化的软件栈,使不同开发节奏与技术储备的主机厂都能快速集成前沿能力。

Xnip2025 11 25 17 35 35

地平线则凭借征程系列车载计算平台和 HSD 城区辅助驾驶系统,构建了一套覆盖低、中、高全阶智能辅助驾驶的量产解决方案,目前,征程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 1000 万套,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千万级交付的智驾科技企业。

 

新能源不再拥有特权

而这种由新 Tier 1 主导的技术供给模式,推动了智能化能力的快速下放。

通过规模化部署与标准化接口,它们大幅降低了技术集成的门槛与成本,将原本高不可攀的技术功能转化为「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使得不同定位、不同规模乃至不同动力形式的整车厂都能以较低代价快速引入前沿功能。

曾几何时,高速 NOA、自动泊车、大模型语音交互和 OTA 远程升级等智能化功能,还是 30 万元以上高端新能源车型的专属标签。如今,随着激光雷达、城市智驾方案及 AI 驱动的智能座舱被科技型 Tier 1 以模块化、平台化的方式打包输出,这些能力正迅速从「高配选装」转变为「入门标配」。

广州车展上的诸多新车,如星途 ET5、深蓝 L06、iCAR V27 等都是借由地平线 HSD 与征程 6P 芯片的能力,快速实现了全场景类人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7 12

▲ 采用地平线方案的深蓝 L06和星途 ET5

而入门车型长安启源 Q05 与零跑 A10 两款新车甚至将配备激光雷达的车型售价压低至了 10 万元以内,反映出智能化配置正从高端溢价项转变为大众车型的基础竞争力。

以大众、日产、奇瑞为首的传统车企们,在展台上不再回避「智能」标签,反而主动将其融入燃油车的产品叙事。它们在发布会上频频强调 L2 级辅助驾驶、数字座舱、车联网服务等配置,这些曾被视为新能源专属的卖点,如今已成为燃油车宣传的常规内容。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来自东风日产。其在广州车展推出的天籁·鸿蒙座舱版,起售价仅 13 万元,却搭载了 15.6 英寸 HUAWEI 车载智慧屏、鸿蒙座舱 5.0 系统,并支持跨设备无缝流转、AI 语音助手、无麦 K 歌等智能功能。

Xnip2025 11 25 17 40 11

分化与洗牌

未来的整车企业,正加速分化为两类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一类是极少数「全能型选手」。如特斯拉、比亚迪、小米、蔚来,坚它们选择了一条行业中最艰难、但也最具长期确定性的道路。

它们不仅在芯片、算法、电池、座舱系统、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上坚持全栈自研,更牢牢掌控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供应链体系。

「全能型选手」的核心能力,早已超越单一技术模块的突破,而是一套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乃至软件生态的全局性统筹能力。这种端到端的垂直整合,构成了其难以被复制的竞争壁垒。

8 14

另一类则是数量更为庞大的「集成型品牌」。对它们而言,从零构建自研体系既不现实,也非必要。

将智能驾驶、三电系统、数字座舱等核心子系统交由华为、Momenta、宁德时代等新兴 Tier 1 托管,转而聚焦于产品定义、用户体验与市场运营,成为一条更务实且高效的发展路径。

这类企业的真正竞争力,在于能否精准理解用户需求、把握市场节奏,并快速将行业最先进的技术能力转化为用户可感知、可信赖、愿付费的产品体验。

然而,产业链分工的细化绝不意味着造车门槛的降低,恰恰相反,它标志着竞争重心已从前台硬件转向更复杂、更抽象的「体验战场」。

Xnip2025 11 25 17 50 55

相反,当硬件的门槛被抹平、智能化能力被快速下放后,整车厂所站立的「前台战场」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难打。

过去,差异化可以通过堆砌传感器、扩大电池容量或罗列参数实现;如今,高速 NOA、大模型语音交互、OTA 升级、甚至激光雷达,都在以惊人的速度从「高端配置」变为「基础标配」。当主流车型普遍搭载相似的智驾方案、接近的智能座舱、乃至共用同一套 Tier 1 技术栈时,「智能化」本身已不再是护城河,而仅仅是一张入场券。

真正的较量,正在转向那些无法被采购、也无法靠一次技术升级解决的能力维度:产品定义的精准度、人机交互的细腻感、品牌心智的塑造力、生态服务的延展性,以及贯穿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深度。

Xnip2025 11 25 17 44 00

▲ 广汽丰田在车展上推出了「厂家三担责政策」

这些能力没有标准答案,也无法外包,它们依赖于企业对用户行为的深刻洞察、对使用场景的敏锐捕捉、对产品节奏的精准把控,以及组织内部长期积累的协同效率。

智能手机行业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并非所有手机厂商都需自研基带芯片,但能活下来的,无一不是在设计、交互、服务或生态上做到了极致且足够有差异化。

今天,汽车行业正站在同样的历史拐点。市场的淘汰机制正在加速运转——大家比拼的,早已不是「能不能造出一辆合格的车」,而是「能否持续提供不断进化的优质体验」。

那些既缺乏底层技术纵深、又不具备用户运营精度的企业,终将在新一轮残酷洗牌中黯然退场。

刚刚新鲜发布的华为 Mate 80 手机和一系列新品,爱范儿已经第一时间开箱上手体验。来看看今年最强华为手机,有什么亮点?

首先看华为 Mate 80 Pro Max,我们拿到的是「极昼金」配色。这次采用了全金属材质的机身,背面采用全新的双环设计。

不过下面的圆环并没有我们预想中的磁吸功能,主要还是起到一个造型上的作用。华为官方则推出了一个磁吸手机壳配件,佩戴上就能解锁磁吸能力。

2 7

机身上用金属光绘,在金属表面刻出了致密的纹路,用指甲刮一下是能听到声音的,我们用长焦微距放大 20 倍,甚至还能看到表面的纹理细节,华为藏的小彩蛋,也被我们找到了。

3 17

接着是这部华为 Mate 80 RS 非凡大师,新增的紫色相比黑白红来说,会更有个性一些。

4 6

Mate 80 全系列都改直屏设计,整机线条看上去更加硬朗,但边框过渡做得很顺滑,一点也不硌手。

5 4

Mate 80 Pro Max 和 Mate 80 RS 非凡大师搭载的的双层 OLED 屏幕有点东西,在 1% APL 能做到业界最亮的 8000nits,堪称闪光弹。

6 4

Mate 80 RS 非凡大师还支持全链路的 BT.2020 广域色彩管理,SDR 的图片和视频都能实时提升至 HDR 播放,肉眼提升很明显。

最后看新的大折叠华为 Mate X7 典藏版,我们手上这台同样是很有韵味的紫色,依旧是素皮材质,不仅耐用,外观也很典雅。

7 4

影像方面,这次发布的新机都搭载了第二代华为红枫影像,无论是 Mate X7 的四摄,还是 Mate 80 Pro Max 的双潜望五摄,都能实现超广角到超长焦的全焦段色彩一致,至于具体表现有多强,爱范儿后续也会为大家带来详细的影像评测。

8 4

形态有点意思的二合一平板电脑 MatePad Edge,爱范儿已经提前拿到手体验了好几天。

3.1 supplement 1

MatePad Edge 配备了一块 14.2 英寸的 OLED 屏幕,窄至 4.1mm 的窄边框、94% 的高屏占比,配上 6 扬声器,娱乐体验还是很沉浸的。

9 14

更重要的是,MatePad Edge 并非只有一面,只要在屏幕上四指滑动一下,我们就能看到它的界面顺滑的从平板模式切换到了 HarmonyOS PC 一模一样的电脑模式。

这时,只需要把 MatePad Edge 吸附到新款的「星跃悬浮键盘」上,你的 MatePad 就可以秒变笔记本了——一个运行 PC 版系统的「真 · 笔记本」。

10 5

更重要的是,两套模式共享一个系统基座,让 MatePad Edge 能够兼容平板和 PC 两种应用生态,比如这个过往由 Pad 独占的「天生会画」app,这次在电脑模式下也能使用了。

两种模式共享同一套文件管理系统——电脑模式下有什么文件,平板模式下都能访问;平板模式下画好的图纸,切换到电脑模式就能直接读取,创意和效率都能兼顾。

可以说,华为的鸿蒙二合一平板电脑,终于跳出了传统「二合一」电脑的框架,无论是平板模式还是电脑模式,都能提供 100% 的体验。

11 11

最后一个新品,我先不说是什么产品,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出来它的功能:

12 2

这,就是华为最新的路由器 X3 Pro,它打破了路由器要么很大要么很丑的常态,做出一个你会很愿意将它摆在眼前的造型,把自然景观带到你的桌面。

独特的雪山造型,搭配冷暖氛围灯光,能根据时间和天气自动变换光效——晴天是耀眼的阳光,夜晚是温馨的暖光,阴天雪天则是清冷的白光。

13 12

华为路由 X3 Pro 可不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它支持PLC 电力组网,安装使用超方便。主路由插上电源和网线后,就能把网络传输到电路上,房子里只要有电的地方就有网,插上子路由就能拓展网络覆盖,没有预留网口的地方也能信号满格。

传统的路由器,我们在家装时总是费尽心思把它藏好,但华为路由 X3 Pro 却让我们想找个好位置摆出来,它既是设备,也是装饰。希望以后,这种用心做设计的产品能再多一点。

14 2

以上就是这波华为新品的开箱,对于 Mate 80 和 Mate X7 系列手机,以及 MatePad Edge,你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详细评测马上就来。

近日,荣耀推出了数字系列新品,新品有荣耀 500 标准版和荣耀 500 Pro 两款,标准版定价 2699 元起,500 Pro 定价 3599 元起售。

设计部分,荣耀 500 系列的后盖采用了一体冷雕工艺,用高精度 CNC 雕刻处理成一体化的玻璃后盖。后盖表面经过细腻的哑光磨砂处理,触感光滑细腻。

DECO 部分突出的玻璃面模到后盖有顺滑的视觉过渡,一体性极强。整机支持 IP68 & IP69 & IP69K 防尘防水,保证了机身在日常环境下的耐用度。

027M304958

后摄模组以横向排列为主,横向排列的好处是尽可能压缩 DECO 结构占用空间,纵向握持拍摄时不会被手挡到。

037M304968

模组从左到右排列的分别是 1/1.4 英寸 2 亿像素三星传感器的超清 AI 主摄,中间是超广角镜头,右侧下方的是 3x 长焦镜头。

相机支持全档位 Live 图拍摄,用户可以在 Live 图中开启美颜功能和人像虚化,透过机身内置的多帧识别跟踪功能在 Live 图里面实现路人去除功能。

037M304953

手机内置的六种胶片色彩算法能够在 Live 图拍摄中开启,荣耀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破框而出」Live 特效。透过 2-9 张 Live 图或静态图组合,手机会将当中的人物、宠物主体放大,做出类似破框的效果。就是在 Live 图的玩法上,荣耀 500 系列已经很丰富了。

拍摄稳定性的部分,荣耀 500 Pro 支持荣耀最新的防抖方案,透过自身光学防抖结构和 AI 自适应防抖模型结合,主摄可实现 CIPA 5.0 级防抖,在弱光环境下增加快门曝光时长的同时提升稳定性,从而提升弱光成片率。

047M304969

续航部分,荣耀 500 Pro 搭载了 8000mAh 青海湖电池,配上机身自身的 AI 电源管理和算法,进一步提升续航,日常使用坚持 2-2.5 天,接入网络的状态下来到 4 天后还有 43% 电量的表现算是很稳定了。

067M304979

充电组合的部分,荣耀 500 全线支持 80W 有线快充,500 Pro 增加了 50W 无线快充,实测通用快充也能够达到 55W PPS,充电支持比较全面。

077M305003

作为一台大电池手机,荣耀 500 系列支持最高 27W 反向充电,这最高瓦数会比之前 REDMI Turbo 系列提供的还要再高一点。

不只是 iPhone,这功率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手机的通用快充功率启动的功率,日常作为备用机使用的时候能够给主力机快速补电还是很实用的。

087M304980

性能部分,荣耀 500 Pro 搭载高通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支持 OS Turbo X 技术和 Vulcan 图形引擎,提升 app 启动速度和图像活动的流畅性。

097M304999

游戏部分,荣耀 500 系列加入了荣耀幻影引擎 3.0 技术并提供「幻影稳帧」功能,在游戏管家中开启后能支持《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绝区零》和《鸣潮》中实现更稳定的高帧率表现。

097M304992

此外,除了《王者荣耀》、《英雄联盟手游》、《穿越火线》、《使命召唤手游》、《三角洲行动》和《暗区突围》等游戏,荣耀 500 Pro 都能在这些游戏中开启 120fps 模式,玩射击游戏的体验就更加流畅。

屏幕部分,荣耀 500 Pro 搭载了一块 6.55 英寸 2736×1264  120Hz 绿洲护眼屏,最高支持 6000nits 的局部峰值亮度和 3840Hz PWM 调光和照明闪烁检测,还有通过内在的 AI 功能调节亮度和对用户用眼做建议,以及根据用户需求调整显示功能。

107M304987

显示技术部分,荣耀 500 系列支持 AI 臻彩显示和 AI HDR 技术,AI HDR 技术可在观看 1080P、720P SDR 画面时提升显示的动态,达到类似 HDR 的效果,优化显示表现。

127M304957

最后来看看定价,荣耀 500 Pro 有海宝蓝、耀石黑、月光银和我们手上这款星光粉四种配色,提供四个储存版本:

·12GB+256GB 3599
·12GB+512GB 3899
·16GB+512GB 4199
·16GB+1TB 4799

今年华为开了很多发布会,推出了不少「又新又怪」的产品——「阔折叠」Pura X、「折叠电脑」MateBook Fold、「一目双镜」Pura 80 Ultra 等等……

但今天发布的华为 Mate 80 系列,却是一台相当「板正」的手机,少了几分探索,但分量十足,无论从外观做工还是硬件配置,都称得上今年手机行业的压轴。

除了华为 Mate 80 系列,这场发布会还带来了双折叠手机华为 Mate X7、二合一电脑华为 MatePad Edge 等,这一系列旗舰级新品,构成了华为年末冲刺高端市场的前线。

华为 Mate 80 系列:堆料到极致

华为 Mate 80 系列一共包含四款手机:

这次把以往超大杯「Pro+」后缀改成「Pro Max」,虽然引起了一些舆论,但说实话,看起来直观不少,消费者一眼就知道是顶配型号。

今年 Mate 80 的标准版和几个 Pro 版本之间的差距,比以往要更少:标准版终于用上了 3D 结构光人脸识别,可以用于支付等场景;往年只有标准版独享的直角中框设计,今年全系标配。

3d

爱范儿也提前上手 Mate 80 Pro Max,我们发现这次的中框到背板做了很精致的圆滑过渡,丝毫没有割手的感觉。

背面的双环设计,不仅是为了契合「8」这个意象,也是为了解决全金属机身的无线充电问题,好不好看就见仁见智了。

华为 Mate 80 Pro 的后盖采用一种名为「光绘微纹」的新工艺,全金属背面进行微米级雕刻,精细度是腕表级微纹的十倍。

industrial

余承东还提到了一个小彩蛋:Pro Max 版本手机上雕刻了「MATE」字样,大家拿到手机后可以用放大镜找找。

mate

另一个重点,则是华为 Mate 80 Pro Max 的屏幕——这是一块双层 OLED 显示屏,华为将其命名为「灵珑屏」。

tendemoled

由于成本高、良品率低,双层 OLED 以往是最贵的「非凡大师」专属,但今年开始也下放到 Pro Max 型号,意味着相关供应链技术更加成熟。

双层 OLED 最「亮眼」的优势就是超高屏幕亮度,特别是在户外环境,比其他常规 OLED 手机屏幕要明显更透亮,1% APL 峰值亮度达到夸张的 8000nits。

brightness

除此之外,双层 OLED 屏幕还具有透亮、功耗低、寿命更长的优点。华为 Mate 80 RS 非凡大师支持业界首发 BT.2020 广色域拓展技术,适配拍照、录像、现实、设计、投屏等等场景,未来将支持第三方头部应用。

和这两年的华为手机发布会不同,华为这次强调了 Mate 80 系列的性能表现,Pro 版本对比 Mate 70 Pro+ 提升 42%,还支持硬件级别光追,每秒光线渲染 2000 万条,支持《三角洲行动》等游戏。

raytracing

影像能力无疑是华为 Mate 系列的重头戏,华为 Mate Pro Max 搭载了五颗摄像头,主打高动态主摄 + 双长焦配置,除了红枫摄像头皆是 RYYB :

mate80photo

Mate 70 首发的红枫原色摄像头广受好评,Mate 80 搭载的第二代色彩准确度提升 43%,动态范围提升了 300%。

硬件实力够强,Mate 80 系列在影像功能上也没有落下——全新的「动感摇拍」能很好抓拍动态照片,拍摄主体保持清晰,背景动态模糊。

motion

原生色卡有了更多的选择,色彩模式新增仕女图淡雅的「明快」和野兽派强烈的「鲜艳」风格,AI 构图对比 P80 系列在效率和构图丰富度上都有所提升。

style

华为 Mate 80 系列出厂搭载 HarmonyOS 6 系统,AI 能力更上一层楼,支持 AI 语音修图、小艺再买一单、拍攻略自动识别等等功能。

AI

华为一直都是手机通讯领域的探索者,除了卫星通讯,华为 Mate 80 系列也首次支持「无网应急通讯」。

行业已经有不少手机厂商在做类似的功能,而 Mate 80 系支持最远 13 公里通讯。在救援场景,Mate 80 不只能和手机交流,可作为被救端和搜救端定位,野外失联场景,可以被无人机扫描搜救。

nonetcomume

华为 Mate 80 RS 非凡大师延续八边形「星钻设计」,影像配置与 Mate 80 Pro Max 一致,双层 OLED 屏幕支持 BT.2020 广色域拓展技术。

rsdesign

对比 Mate 70 系列,华为 Mate 80 标准版到 Pro Max 的价格都有所下调,和升级的配置一合计,会发现居然在 Mate 80 系列上也能讲究「性价比」了。

由于 Mate 80 系列手机版本较多,我们将售价集中列出,方便大家对比观看:

华为 Mate X7 系列:稳健更新

折叠旗舰华为 Mate X7 系列,同样是一次非常稳健的更新。

外观设计上,Mate X7 摄像头 Deco 换用了新「时空之门」新设计,背板采用了「光织云锦」的新工艺。

x7design

对于大折叠手机,厚度和重量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华为 Mate X7 展开厚度 4.5mm,折叠厚度 9.5mm,整机重量 235 克。

weight

受制于紧凑的机身空间,折叠屏手机的影像系统限制颇多。凭借模组小型化和手机内部结构优化,华为展开厚度仅有 4.5mm 的华为 Mate X7 典藏版中堆了不少料,包括 Mate 80 Pro Max 同款主摄。

华为 Mate X7 影像典藏版配置如下:

x7photo

不过,华为 Mate X7 最大的亮点不只是硬件配置,而是自研系统 HarmonyOS6 加持下,折叠大屏的独有的全新交互。

利用鸿蒙应用数据互通的特性,华为 Mate X7 可以实现左边应用点击分享右边,不需要复制粘贴和应用跳转。

像是导航和攻略的场景,左边打开小红书、马蜂窝这些应用,右边打开地图,选择地址后地图可快速识别形成路径规划。

分屏最有潜力的场景,还是 AI 助手。打开小艺分屏之后,可以直接将左边应用的内容传递到小艺,AI 助手就能结合上下文和联想进行回答。

split2

华为 Mate X7 的配置和售价如下:

华为 MatePad Edge:最佳二合一方案

这台二合一产品,爱范儿已经提前拿到上手,认为它「平板和电脑用起来都是 100%」。

matepadedge

从名字可以看出,这是一台在平板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二合一形态电脑,屏幕尺寸看齐笔记本电脑来到 14.2 英寸,边框仅有 4.1mm,是华为近年来尺寸最大的平板。

display

配上高低分频的 6 扬声器,在这块 14.2 寸屏幕上观影——甚至只是看手机录的视频——体验都是相当沉浸的。

MatePad Edge 默认是平板样式的 HarmonyOS,而只要在屏幕上四指滑动一下,界面就能顺滑地从平板模式切换到了 HarmonyOS PC,吸附到配套的「星跃悬浮键盘」,就是一台完完全全的笔记本。

2in1

既然能作为一台「笔记本」,性能不能落下。MatePad Edge 搭载两个散热风扇,顶配版本则使用液冷方案。

cooling

两种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底层系统,应用、数据、文件都是共享的,可以互相访问,将 HarmonyOS「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MatePad Edge 售价如下:

全方位的「旗舰手机」

华为 Mate 80 Pro Max,是一台几乎全方位都相当「旗舰」的手机。

提前上手 Mate 80 Pro Max 感受了一番,又看完了发布会,这个观点在我心中愈发强烈。

phone

手机厂商每年都用「最强」来形容旗舰产品,消费者听多了也难免不太当真——毕竟产品迭代,本就不太可能往回走。

但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 Mate 系列沉寂了好几年,Mate 50 和 Mate 60 在某种程度,都离经典之作 Mate 40 有一点差距,难担「最强 Mate」旗号。

去年的 Mate 70,更像是一次更扎实更全面的回归尝试,是一次回到顶点的努力。

今年的 Mate 80 Pro Max,通过多个维度的配置堆料,以及独特的工艺,打磨出了一台市场竞争力更甚以往的旗舰手机。

onhand

国产手机集体冲高了好几年,如果单论性能和系统,Mate 80 系列未必比其他国产 Android 旗舰更强,但手机的设计和工艺,以及由内到外由软到硬的自研基底,共同塑造了它更高的产品站位,让华为 Mate 80 Pro Max 得以脱颖而出——握在手上的感觉,是最不会骗人的。

得益于长期的技术积累以及品牌调动供应链的能力,华为能在量产机上实现诸如背板金属浮雕、双层 OLED 这类通常只停留在展示阶段的工艺。它们并不只是单纯「整花活」,而是在尝试用更具差异化的做法去定义旗舰应有的质感和存在感。

这同样体现在影像能力上。早年和徕卡合作很好立住了「影像」的招牌,后期经过多年迭代的技术和方案探索,华为将硬件和调校把控回收到自己手中,有底气自立「XMAGE」的体系,也收到了来自市场的正反馈。

XMAGE

华为走的这个路线,其实和苹果有相似之处,两者都通过对供应链、软件、硬件的把控能力,构建起属于自己的体系化逻辑,并由此形成独立且相对稳固的高端形象。

作为「原生鸿蒙设备」元年,今年的华为产品都有一个特质:堆料给够的同时,形态要够创新,用这些不掉队甚至领先行业的硬件,去托举目前还未做到满分的鸿蒙系统和生态。

无论是反常规的 Pura X 和 Mate XTs,还是成熟的 Mate 7,华为已经把折叠屏做成了品牌的重要延展,产品还活用自家系统,实现其他品牌暂时还做不到的场景和交互,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fold

而面向大众市场的 Pura 80 和 Mate 70,用最没有短板的姿态承担起品牌门面的角色,争取最多的高端用户。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可以下一个结论:即使仍需要时间成熟,但鸿蒙系统已经不会失败了,因为华为已经摸索出一个路径,形成了一个如鱼得水的基本盘。

经历巅峰和沉寂,华为不仅在品牌和生态上恢复、甚至超越了以往的号召力,而华为 Mate 80 系列就是最好的证明。

附上本次活动一同发布的其他产品: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想买个东西,先去小红书找了二三十篇笔记,B 站看了十几个测评,然后上什么值得买看了下优惠的渠道,最后,人已经麻到不想买了。

今天,OpenAI 给了一个新的统一入口,让 ChatGPT 直接替我们做「购物研究」

在 ChatGPT 的聊天页面,点击菜单(+)选择 Shopping reseach 购物研究,告诉它要买什么,它会去全网查资料、比较参数、问我们预算偏好,然后给出一份量身定制的购买指南。

这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个非常深的产品变化,也是 ChatGPT 一直以来想要引入广告,又一次的小试牛刀。

和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电商推荐、搜索引擎、比价工具都不太一样。传统工具的逻辑是,我们搜什么,它就给我们看什么。而 ChatGPT 购物研究的逻辑是,我们告诉它需求,它会利用我们在 ChatGPT 内的聊天记录,帮我们找到最适合的那个。

为了迎接黑五、感恩节等假期,ChatGPT 购物研究功能,已经向 Free, Plus, Team 和 Pro 等所有登录用户开放。而 Pro 用户的 Pulse 功能,也会个性化地使用购物研究,来推荐一些相关的产品。

不只是搜索,更是在做功课

国内的多个电商平台,淘宝天猫和京东,都上线了 AI 购物的功能,对话框里输入「我想买」,淘宝就能根据我们过往的购物历史,生成一份详细的购物清单。

PixPin 2025 11 25 12 04 59

▲淘宝 AI 购物功能截图

但是在通用聊天助手里,ChatGPT 是第一个把 AI 购物也加进来的应用。之前用通用助手 ChatGPT、DeepSeek 这些也能询问购物建议,除了推荐的质量,最大的痛点绝对是,给出的链接要么打不开,要么是瞎编的。

新的购物研究功能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把推荐的质量也提上了一个台阶。

进入购物研究模式后,我们可以直接在对话框里输入,「帮我找一款适合小公寓的,静音无线吸尘器」、「我想要找一条看起来,像这个(上传图片)的连衣裙」诸如此类的问题,ChatGPT 就会开始它的调查研究。

和一般的 AI 对话不同,购物研究的体验是 ChatGPT 重新设计的。它会像真人导购一样追问,不会一上来就生成一份报告,而是先要我们做一些选择题,这一点也是和淘宝 AI 购物的区别。

PixPin 2025 11 25 12 06 10

▲我向他提问买相机,它首先问我的预算、接着是买相机的目的、还有一些期待的功能;如果不选择,大概在 15s 之后,ChatGPT 会自动跳过这些问题

它会弹出多个问题选择框,大致的问题是,「预算大概多少?」ChatGPT 会率先研究,关于要研究的产品,主要的价格分布区间,我们可以单选或多选。还有一些问题,根据不同的购物需求,有具体的了解,像是消费电子类会问「主要看重什么功能?」,很明显是礼物常用商品,它会问「是送人还是自用?」……

更厉害的是,如果开启了 Memory(记忆)功能,它甚至会调取以前的对话细节。比如它的记忆里面,保存了平时爱玩游戏的关键词,在推荐笔记本电脑时,就会自动把显卡性能作为重点考量,而不需要我们重复废话。

初步选择了这些属性之后,ChatGPT 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可视化的挑选界面。不再是纯文字对话,我们会看到一个包含商品图片、价格和参数的可视化界面。

PixPin 2025 11 25 12 06 31

▲ 选择不感兴趣之后,还可以反馈是对品牌不感兴趣,还是价格、功能、款式等具体方面

如果不喜欢某个推荐,可以直接标记 Not interested(不感兴趣);如果觉得某款不错,可以点 More like this(找相似的);左滑不喜欢,右滑喜欢,很有交友软件的味道了。

它会根据我们的每一次点击,实时调整购物调研的方向。在最后生成报告的过程中,为了减少等待的「痛苦」,ChatGPT 还会提供很多小 Tips,来解释关于某个产品背后的内容。就像这里研究相机,它会说「像素不是决定照片质量的唯一标准」等。

等了一会儿,最后就是 ChatGPT 生成的这份深度「买家指南」。这是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里面不仅有热门产品推荐,还有关键差异对比、优缺点权衡、以及来自可靠零售商的最新信息(主要是美国常用购物网站)。

PixPin 2025 11 25 10 40 05

它把原本需要我们花几个小时,去搜索、阅读、拉一个 Excel 汇总的过程,压缩成了几分钟的对话和选择。

除了这种直接的询问有什么新的产品,我们还可以在购物研究里面,发送图片,要求 ChatGPT 找到类似的商品,或者要求它帮我们找到相关的优惠,以及多个同类产品的横向比较。

我们直接问他,「我是学生,这个自行车可以送给我吗」?他很认真的帮我找到了学生专属折扣或补贴、还有一些学校提供的相关支持计划。

PixPin 2025 11 25 11 13 05

什么样的东西适合用它买?

OpenAI 在他们官方博客里面提到,对于查个价格这种简单问题,普通对话就够了。Shopping Research 真正大显身手的地方,是那些决策成本高、参数复杂的品类。

简单来说,凡是需要我们专门去做功课的东西,现在都可以交给 ChatGPT 的购物研究。

OpenAI 最后也提到,他们没收钱。不会因为谁给钱多,就暗中默默推荐谁。他们表示所有的搜索研究结果,都是基于公开的网页信息,用户与 ChatGPT 的聊天记录,同样也不会分享给任何零售商。

Product Accuracy

其次,这次购物研究的功能,是由一个经过强化学习训练的 GPT-5 mini 版本支持,专门用于购物任务。他们创建了一个新的评估方法,来衡量模型推荐的商品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最后的结果是购物研究达到了最高的 64% 准确率。

不过,尽管模型很强,OpenAI 还是提到,库存和价格瞬息万变,购物研究也可能会有疏漏,建议大家在下单前,点击 ChatGPT 提供的商家链接,去官网做最终确认。

在未来,甚至可以直接通过 ChatGPT 购买,OpenAI 提到那些已经加入 Instant Checkout(支付平台 Stripe 与 ChatGPT 合作的即时结算),且提供该功能的商家,就能让我们边挑选边下单了。

除了模型存在疏漏,更大的局限是在中文市场,大部分的国产,尤其是没出海的品牌,数据缺失比较严重;同时国内电商页面也无法实时抓取。不过,用来调研一些国际品牌为主的商品,ChatGPT 还是能派得上用场。

再者说,以国产 AI 进步的速度,如果想要跟进类似的功能,接入淘宝京东拼多多大概也是「分分钟」的事。

PixPin 2025 11 25 11 31 51

对于 ChatGPT 新上线的购物研究功能,X 上的网友也是各种意见都有。有人说「OpenAI 又一次快速实现了,我的整个创业想法。」、还有网友给出一张密密麻麻的 AI 订阅费用对比,说「AI 能帮我找到最适合的 AI 订阅吗」,也有人犀利的表示「别再破坏我的 ChatGPT 了」……

G6ijZeMWIAA1yOk

回头看 GPT-5 发布后,ChatGPT 这三个多月来的更新,群聊、视频社交、即时结账、购物、浏览器以及即将到来的成人模式等,OpenAI 看准了要利用它的庞大流量留住这些用户。对它来说,当前保持住用户的现有存量,比进一步挖掘用户增量可能更重要。

而购物研究,只是 ChatGPT 牢牢绑住现有用户,很小的一次的探索;电商这块巨大的蛋糕,它才刚刚进来。

2025-11-25 09:17:32

🛍

OpenAI 推出 ChatGPT「购物研究」功能

📱

高通确认与苹果互传文件功能将登陆更多 Android 机型

🏇

Claude Opus 4.5 正式推出

🎤

豆包输入法官宣上线,主打 AI 语音识别

💻

联想 CFO:正囤积 PC 内存,避免转嫁成本到消费者

💰

腾讯或参投,拓竹融资估值或达 100 亿美金

🏠

美的与比亚迪携手打造「人车家」智慧生态

🕹

V 社:Steam Machine 不会「亏本换市场」

🤖

智元机器人上线「灵心平台」

📲

上线仅 6 天,蚂蚁灵光下载量突破 200 万

🤯

专家警告:ChatGPT 对话模式类似邪教操控

💡

经济学家:AI 投资是「数字生菜」难逃腐坏

📱

华为 Mate 80 系列今天发布,发货已排到明年

🥢

西贝全国门店统一降价,核心菜品下调近两成

OpenAI 推出 ChatGPT「购物研究」功能

777d4f7a adf8 4b48 b688 17e82d34d56a

OpenAI 今天凌晨正式推出「购物研究」(Shopping Research)功能,为 ChatGPT 用户提供全新的产品搜索与决策体验。

该功能基于 GPT‑5 mini 的专用版本,结合强化学习进行优化,旨在帮助用户在复杂的购物场景中快速生成个性化的购买指南。用户只需描述需求,系统即可自动检索互联网高质量信息,并在几分钟内生成详细的产品对比与推荐。

OpenAI 表示,购物研究不仅能处理价格、规格、库存等细节,还能根据用户的实时反馈进行动态调整。例如,用户可标记「不感兴趣」或「更多类似」来优化结果。若开启 ChatGPT 的记忆功能,系统还会结合用户过往偏好进行更精准的推荐。

目前,该功能已在移动端与网页端上线,覆盖 Free、Go、Plus 与 Pro 用户计划。为配合假日购物季,OpenAI 宣布在节日期间为所有用户提供几乎无限的使用次数。未来,购物研究还将支持「即时结账」(Instant Checkout),允许用户直接在 ChatGPT 内完成购买。

OpenAI 强调,该功能不会与零售商共享用户对话,所有结果均来自公开零售网站,且引用可靠来源以确保透明度与可信度。此外,该功能提供的价格或库存等细节可能出现误差,用户需以商家页面为准。

高通确认与苹果互传文件功能将登陆更多 Android 机型

4132d134 9288 44ca 96e6 e4102881cf16

据 NotebookCheck 报道,高通确认,支持与苹果隔空投送 AirDrop 互通的 Google「快速分享」(Quick Share)功能将在未来扩展至搭载骁龙芯片的设备。

高通在 X 上表示「迫不及待地希望用户能在骁龙设备上体验这一功能」,但尚未公布具体上线时间。

此前,Google 已透露,该功能不会局限于自家 Tensor 芯片设备,未来可能覆盖三星、一加以及 Nothing 等品牌机型。

报道指出,除手机外,平板与 Chromebook 等设备也有望获得支持。

不过,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认为,苹果或将尽快采取措施以封堵这一功能,但可能受制于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等因素。

da gong si

Claude Opus 4.5 正式推出

ebb1a126 e850 4371 b1fe 0a42c96fd947

Anthropic 于今天凌晨正式推出新一代大模型 Claude Opus 4.5,在深度研究、幻灯片与表格处理等日常任务中展现出显著提升。

Claude Opus 4.5 在软件工程测试中表现达到业界最先进水平,支持开发者通过 API 使用「claude-opus-4-5-20251101」版本,定价为每百万 tokens 5 美元或 25 美元。

Anthropic 同时更新了 Claude Developer Platform、Claude Code 以及消费者应用,新增支持 Excel、Chrome 与桌面端的长时任务处理。

多位业内人士在测试中指出,Claude Opus 4.5 能够在复杂多系统错误修复、代码迁移与重构等任务中展现更高效率,使用更少 token 完成同样的工作。与前代 Sonnet 4.5 相比,Opus 4.5 在多项基准测试中实现 15% 至 20% 的性能提升,并在长时间自主编码任务中保持稳定表现。

此外,Opus 4.5 在安全性方面也取得进展,尤其在抵御提示注入攻击上表现更为稳健。Anthropic 表示,该模型在多项评估中展现出更高的健壮性,能够在关键任务中避免被恶意利用。

此次更新还带来「effort 参数」等新功能,允许开发者在效率与能力之间进行灵活调节。结合上下文压缩与高级工具调用,Opus 4.5 在深度研究评估中提升近 15 个百分点,进一步巩固其在前沿 AI 模型中的地位。

豆包输入法官宣上线,主打 AI 语音识别

408250eb 429b 4d8f b52e 73460c5c0726

昨天,豆包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官宣豆包输入法正式推出。该产品由字节旗下团队研发,定位为一款以语音输入为核心的 AI 输入法,旨在重新定义用户的文字输入体验。

目前,豆包输入法 1.0 已上线 Android 平台,iOS 端预计近期上线,PC 版则尚未公布具体时间表。

其最大亮点是基于豆包 App 同款语音模型的语音识别功能,支持中文、英文及粤语,准确率表现显著领先于同类产品。用户只需「按住说话,松手结束」,即可完成输入,且在复杂语速和混合语言场景下依旧保持高识别率。

除了语音输入,豆包输入法还提供键盘输入优化,包括智能联想、纠错和简拼支持。在 AI 融合方面,输入「1+1=」或「西游记的作者是谁」时,候选栏可直接显示结果,体现了语义理解能力。此外,产品支持离线语音模型下载,大小约 150MB,可在弱网环境下继续使用。

联想 CFO:正囤积 PC 内存,避免转嫁成本到消费者

47414f13 18b7 427b 880f 2c87b801e5bd

据多家媒体报道,联想集团正在加大内存芯片库存,以应对人工智能产业带来的供应紧张与价格上涨。

联想 CFO 郑孝明在彭博电视采访中表示,公司当前零部件库存比平时高出约 50%,以缓解 AI 数据中心和云硬件需求激增导致的供应压力。

他强调,联想将尽力避免将成本上涨转嫁至消费者端,并利用高库存优势保持市场竞争力。

此外,据界面新闻报道,联想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在财报发布会上称,全球 DRAM 与 NAND 芯片短缺预计将持续至明年,价格已较此前上涨约 50%。

他表示,联想通过与三星、海力士等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确保全年供应稳定,并凭借规模优势锁定大部分产能。

腾讯或参投,拓竹融资估值或达 100 亿美金

114b8e61 a3cc 4ac9 9649 be8c615fb589

据 36 氪报道,拓竹正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腾讯参投,公司估值或达 100 亿美金。

消息人士指出,此轮融资延续了今年 7 月拓竹与腾讯云达成合作的趋势,拓竹旗下 3D 模型平台 MakerWorld 已接入腾讯混元 3D 生成模型。不过,拓竹与腾讯方面均否认相关传闻。

拓竹近年来在消费级 3D 打印市场表现突出。东吴证券研报显示,去年公司营收预计达到 55-60 亿元,净利润接近 20 亿元。其出货量已超 120 万台,全球市占率达 29%。上一轮融资完成于 2023 年,投资方包括铭石投资、淡马锡、True Light、五源资本。

据公司估算,全球超过 70% 的 3D 打印农场配备其 P1 系列打印机。与此同时,竞争加剧,大疆近期宣布投资 3D 打印企业智能派,并推出开源 3D 模型聚合平台 Nexprint 中国站,直接对标拓竹社区 MakerWorld。

美的与比亚迪携手打造「人车家」智慧生态

825ac94b e2ae 4d1b ac8b dcda5b482a85

昨天,比亚迪在微博官宣,与美的集团在深圳比亚迪全球总部签署「人车家智慧生态」战略合作协议,美的集团董事长兼 CEO 方洪波与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 CEO 王传福共同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

双方宣布将整合智能汽车、智能家居、AIoT 技术及用户生态等核心优势,打破车与家的物理边界,构建「人车家」智慧生态。

合作重点包括 AI 智能体协同创新、数据协议标准化,以及车端座舱与家庭管家之间的数据互通。比亚迪全品牌车型将逐步接入美的旗下美的、COLMO、小天鹅、华凌、东芝等智能家电,实现全品类无感互联。

在签约现场,双方展示了「车家互联」体验:用户可实现「人未到,家已暖」的主动归家关怀,或在家中一键完成「远程备车」。

该功能将率先应用于腾势 N8L、2026 款夏、汉 L 及唐 L 等车型。此外,双方还计划联合开发车载冰箱、制冰机等生态产品,并在美的旗舰店与比亚迪 4S 店试点共建智慧生活体验空间。

比亚迪汽车官方微博强调,此次合作旨在打造「车上控家电,家里能管车」的双智融合新范式,为用户创造更便捷的智慧生活体验。

美的集团 CEO 方洪波表示:「未来的智能,不在设备里,在生活里。美的要做的,是让『人车家』成为一个整体,让用户感受到的只有便利,而非技术」。

V 社:Steam Machine 不会「亏本换市场」

1d8555ef c59b 42f1 a751 aea875a1d867

据 Wccftech 报道,V 社 Valve 已确认新款 Steam Machine 不会采取补贴策略,其定价将更贴近当前 PC 市场水平,而非传统游戏主机的补贴模式。

这一决定意味着该设备售价可能在 800 至 900 美元(约 5680 至 6400 元人民币)之间,远高于 PlayStation 5 等主机的价格区间。

Valve 工程师 Pierre-Loup Griffais 表示,该产品不会以「亏本换市场」的方式推出,而是强调性能与设计上的优势,包括小型化机身、低噪音表现以及对 HDMI CEC、蓝牙手柄的优化支持。

此前,外界曾推测 Valve 会效仿索尼和微软,通过硬件补贴来扩大用户群,但官方明确否认了这一可能。

在硬件规格方面,Steam Machine 搭载半定制 AMD Zen 4 CPU 与 RDNA3 GPU,配备 16GB DDR5 内存及最高 2TB NVMe SSD 存储,并支持 Wi-Fi 6E 与蓝牙 5.3。

Valve 强调,该设备在性能上可媲美甚至超越约 70% 的现有 PC 配置,同时提供更安静的运行体验。

然而,高昂的定价或将成为阻碍其进入主机市场的关键因素。相比之下,PlayStation 5 在黑色星期五促销期间的数字版售价已降至 399 美元,凸显了 Steam Machine 在价格竞争上的劣势。

为节省专利费,惠普戴尔在新款电脑取消 HEVC 硬解支持

据 Ars Technica 报道,惠普与戴尔近期在部分笔记本电脑中禁用了 HEVC(H.265)硬件编解码功能,引发用户广泛关注。

据悉,涉及的机型包括 HP ProBook 460 G11、ProBook 465 G11、EliteBook 665 G11 以及 Dell 16 Plus 二合一等。

报道指出,虽然英特尔自第六代处理器起已支持 HEVC 硬件编解码,AMD 也在 2015 年开始提供相关支持,但惠普和戴尔在部分入门级及中端设备中关闭了该功能。用户在播放采用 HEVC 编码的视频时只能依赖软件解码,导致性能下降和能耗增加。

惠普在声明中表示,自 2024 年起,公司在部分设备上禁用 HEVC 硬件编解码,用户需通过授权的第三方软件解决方案来实现相关功能。

戴尔则强调,只有高端系统或配备独立显卡、集成 4K 显示器、杜比视界或蓝光播放器的机型支持 HEVC 播放,其他机型用户需在 Microsoft Store 购买相关应用。

报道分析认为,禁用背后原因或与专利费上涨有关。

HEVC 专利费在 2025 年 1 月起从每台设备 0.20 美元提升至 0.24 美元(约 1.71 元人民币)。

以 Q3 2025 的销量计算,惠普售出约 1500 万台笔记本和台式机,戴尔则售出约 1016 万台,两家公司每年需支付数百万美元的专利费。有评论指出,为节省不到 2 元人民币的成本而牺牲用户体验,令消费者感到不满。

HEVC 高效率视频编码是一种视频压缩标准,能在提升影像质量的同时,实现相较 H.264 编码两倍的压缩率。第一版的 HEVC 视频压缩标准在 2013 年获接受为国际电信联盟的正式标准,目前已被广泛使用。

Windows 11 记事本支持插入表格

0f0d2a9d 76b0 4baa 87cf 26144e720e25

近日,微软在 Windows 11 的新版记事本中引入了对 markdown (MD) 格式表格的支持,用户可直接通过菜单插入表格,并可选择行列数,生成的表格可直接复制并粘贴到其他支持 markdown 的软件中,整体操作体验与 Word 插入表格类似,但更轻量化。

此外,微软还改进了记事本中的 Microsoft Copilot 人工智能功能。新版本提供撰写、重写和总结功能,并采用流式结果响应,用户无需等待完整生成即可快速预览和交互。

值得注意的是,重写功能的流式支持仅适用于 Copilot+PC,依赖本地 NPU 单元进行处理。

智元机器人上线「灵心平台」

f6a82f90 fcd7 4fa6 9bbb 4d2231fc335c

昨天,智元机器人正式推出「灵心平台」(LinkSoul),定位为「机器人灵魂定制工厂」。

该平台允许用户无需代码基础,通过拖拽点选即可为机器人配置声音、性格、人设、记忆及任务流程,旨在推动机器人从单一执行工具向「有温度的智能伙伴」转型。

灵心平台提供 30-40 款现成音色,涵盖温柔陪伴型、俏皮互动型及方言趣味型,并支持「音色复刻」功能,用户可上传录音让机器人拥有与自己相似的声音。

在行为层面,平台支持表情、动作与语音的自由组合,例如触发「夸夸技能」时,机器人可同步完成表情、动作与语音反馈。在人设方面,用户只需输入一句话,系统即可生成匹配的语气、价值观与互动风格。

此外,灵心平台具备记忆功能,能够保存用户身份、偏好及过往互动,实现更自然的交流。企业用户还可上传产品资料与业务话术,使机器人在客服、导览等场景中持续学习与进化。在任务配置上,平台支持导览讲解、递送物品、活动主持等多种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机器人功能边界。

目前,灵心平台支持远征 A2 旗舰款(需升级 V1.3 版本)及灵犀 X2(需升级 V0.9 版本),相关版本将在近期发布。

上线仅 6 天,蚂蚁灵光下载量突破 200 万

蚂蚁集团全模态通用 AI 助手「灵光」在上线仅 6 天后下载量突破 200 万,成为全球 AI 产品中下载增速最快的应用之一。

数据显示,「灵光」在首个百万下载用时 4 天,第二个百万仅用 2 天完成,刷新行业纪录。昨天,该应用在 App Store 中国区免费应用榜单中位列第六,在免费工具榜保持第一。

「灵光」的核心亮点在于其「灵光闪应用」功能,在移动端实现了业内首创的「自然语言 30 秒生成小应用」。即使没有编程经验,用户也能通过简单对话快速创建满足个人或家庭需求的专属应用。

此外,「灵光」首批上线三大核心功能 ——「灵光对话」「灵光闪应用」和「灵光开眼」,支持全代码生成的多模态内容,包括 3D、音视频、图表、动画、地图等,具备可编辑、可交互、可分享的特性,显著提升了信息表达的生动性与效率。

专家警告:ChatGPT 对话模式类似邪教操控

38d367e6 52e0 4b64 a766 ae45ef4de85a

据 TechCrunch 报道,OpenAI 近日遭遇多起诉讼,指控其聊天机器人 ChatGPT 在与用户的互动中导致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引发悲剧。

诉讼由社交媒体受害者法律中心(SMVLC)提起,涉及 7 起案例,其中包括 4 名用户自杀和 3 名用户出现危及生命的妄想。

在这些案例中,ChatGPT 被指通过过度迎合和「无条件接纳」的对话方式,鼓励用户疏远家人和朋友,甚至强化妄想。

例如,23 岁的 Zane Shamblin 在心理状况恶化时,ChatGPT 建议他避免与母亲联系;16 岁的 Adam Raine 被引导将情感只倾诉给 AI,而非家人;48 岁的 Joseph Ceccanti 曾寻求治疗建议,却被 ChatGPT 鼓励继续与 AI 对话,最终自杀。

专家指出,这种互动模式类似邪教领袖的操控。语言学家 Amanda Montell 表示,ChatGPT 与用户之间形成了「二人狂热」现象,制造封闭的情感回路。

斯坦福大学精神健康实验室主任 Nina Vasan 强调,AI 提供的「无条件接纳」容易让用户形成「共生依赖」。哈佛大学精神科主任 John Torous 则认为,这些对话若由人类说出,将被视为「操纵和虐待」。

OpenAI 在回应中表示,正在改进模型训练,以识别并应对用户的心理困境,并增加危机资源提示。公司承认 GPT-4o 模型在「迎合」和「幻觉」指标上得分最高,容易制造情感依赖。

报道还指出,尽管 OpenAI 已推出 GPT-5 作为替代,但仍有部分用户因对 GPT-4o 的情感依赖而抵制转向。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 已确认将于 2026 年 2 月 16 日正式停止 GPT-4o 模型的 API 访问,开发者有约三个月的迁移窗口。

OpenAI 发言人强调,此次调整仅涉及 API 服务,GPT-4o 仍将继续作为 ChatGPT 免费用户与付费用户的选项。至于在消费者端的退役时间,公司目前尚未透露。

💡 经济学家:AI 投资是「数字生菜」难逃腐坏

57006a00 692d 4978 984b e64325459042

据《Futurism》报道,市场对 AI 投资泡沫的担忧正在加剧。

经济学家大卫 · 麦克威廉斯指出,当前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投入数万亿美元建设 AI 数据中心,但这些硬件正在快速老化,他将其形容为「数字生菜」,强调「你正在投资一种会腐坏的商品」。

报道显示,英伟达 GPU 在 AI 热潮中需求旺盛,但经济学家警告其生命周期极短,「如果你今天购买 GPU,明年就会过时」。

麦克威廉斯认为,这种模式是「灾难的配方」,并预测 AI 交易「必然会崩盘」。他同时指出,AI 行业并未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此外,曾在 2008 年成功做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人迈克尔·伯里也在 11 月 10 日发文,批评 AI 企业通过延长硬件折旧周期来夸大盈利。他预测,到 2028 年,甲骨文的盈利将被高估 26.9%,Meta 将被高估 20.8%。

彭博社援引 Ameriprise Financial Services 首席市场策略师安东尼 · 萨格利姆贝内的观点称,企业持续升级服务器、网络设备和芯片并非新现象,但在当前规模下已令投资者紧张。

分析人士认为,AI 数据中心的快速扩张可能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尽管部分专家认为美国经济能够承受 AI 泡沫的破裂,但也有声音警告,这一过程可能引发金融市场连锁反应。

hao chan pin

2699 元起,荣耀 500 系列发布

f0f530d1 1623 429a 9081 b25431a363fb

昨天,荣耀在杭州正式发布荣耀 500 系列手机,主打「双超」配置,包括荣耀 500 超级标准版与荣耀 500 超级 Pro 版。

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在发布会上表示,荣耀 500 系列旨在「重塑档位标准」,通过影像、性能、续航、外观与体验的全维升级,为用户提供旗舰级体验。具体参数如下:

售价方面,荣耀 500 标准版 12GB + 256GB 售价 2699 元,最大可选 16GB + 512GB;荣耀 500 Pro 起售价 3599 元,16GB + 1TB 版本售价 4799 元。

此外,本次发布会上同时亮相的还有荣耀耳夹耳机 2 Pro 和荣耀手表 X5,前者主打无感舒适佩戴体验,后者主打大屏运动属性,售价分别为 299 元和 449 元。

华为 Mate 80 系列今天发布,发货已排到明年

2b7a87ae faf6 4e83 a98a 7fc89b46bf7e

华为将于今天下午 14:30 举行线上发布会,推出四款 Mate 直板旗舰机型以及 Mate X7 折叠屏手机。该系列自开启预订以来,市场需求旺盛,部分机型的发货时间已排至 2026 年初。

官网发货情况显示,Mate 80 标准版预计在 12 月 21 日前完成交付,而 Mate 80 Pro、Mate 80 Pro Max 与 Mate 80 RS 非凡大师的发货时间已延至 2026 年 1 月 31 日。

业内消息指出,标准版备货量相对充足,因此交付时间较早,其余版本则因备货有限而推迟。

华为 Mate 80 系列在设计上延续中轴对称风格,并首次引入双环形态,Mate 80 与 Mate 80 Pro 提供曜石黑、雪域白、晨曦金和云杉绿三种配色;Mate 80 Pro Max 则有极夜黑、极地银、极昼金和极光青;Mate 80 RS 非凡大师则提供槿紫、玄黑和皓白三种配色。

性能方面,Mate 80 系列搭载全新麒麟 9030 芯片,并在 RS 版首发 20GB 超大内存,运行最新鸿蒙操作系统,进一步优化性能、能效与通信能力。

影像系统方面,系列机型配备双长焦镜头,结合 XMAGE 系统,在长焦画质与变焦连续性上实现显著提升。

问界 M6 二季度上市,锁定 25 万元家用 SUV 市场

50983d9d 0df7 48bb b980 8dce97a40450

据晚点 Auto 报道,问界 M6 预计于今年二季度正式上市,定位在 25 万元家用 SUV 市场,提供增程版与纯电版两种动力形式。消息人士透露,问界 M6 不会取代问界 M5,后者仍将继续迭代更新。

在竞争格局方面,问界 M6 的价格区间与理想 i6、特斯拉 Model Y、小米 YU7、阿维塔 07、极氪 7X 等车型存在重叠。问界的核心优势在于华为品牌与智驾技术,但同样搭载华为智驾的智界 R7、岚图 FREE、阿维塔 07 也将成为直接对手。

为巩固豪华 SUV 市场地位,问界 M9 今年还将推出年度改款与长轴距版 M9L,形成覆盖 20 万至 50 万元价格带的「5、6、7、8、9」产品梯队。

数据显示,去年 10 月问界销量达 4.9 万辆,其中 M9 与 M8 占比过半,成为利润主力。然而,今年以来 M9 销量持续下滑,10 月销量降至 8000 辆,同比减半,显示豪华车市场增量有限。

一加 Ace 6T 真机曝光,三款配色亮相

a1bfe304 c08e 4355 8f9f baf493b577a7

昨天,一加科技中国区总裁李杰在微博公布即将发布的一加 Ace 6T 新机外观,并透露多项设计细节。

李杰表示,一加 Ace 6T 将带来「闪速黑」「掠影绿」「电光紫」三个配色,且全部采用低饱和度的哑光设计。配图显示,一加 Ace 6T 的矩形镜头模组位于机身左上角,采用一加家族设计语言。

在设计细节上,李杰表示,Ace 6T 在重量分布上实现了「50:50 黄金配重」,即便在塞入「8 开头」的大容量电池后,依然保持横屏游戏与竖屏视频的均衡手感。

而针对外界关于「三段式开关」取消的质疑,李杰澄清称将三段式更换为快捷键并非「取消」,而是「升级」。

他强调,快捷键支持静音、振动、响铃的一键切换,还新增自定义功能,例如「一键闪记」,进一步提升了使用体验。

根据此前曝光的消息,一加 Ace 6T 将首发搭载骁龙 8 Gen5 移动平台,其他配置如下:

vivo S50 系列全系搭载大底潜望长焦

75671a61 58b0 4096 98c1 d09d53153d5c

昨天,vivo 产品经理韩伯啸在微博发文预热 vivo S50 系列的影像配置,新机将于 12 月正式发布。

他表示,vivo S50 系列将全系搭载索尼 IMX882 1/1.95 英寸大底潜望长焦镜头,并引入旗舰同款的「清透自然人像算法」,在保留面部细节的同时避免「AI 过度」处理。他还强调,旗舰级大底长焦与算法结合,使 S50 系列成为「长焦 Live 神器」。

具体配置方面,结合网传信息总结如下:

pin pai

西贝全国门店统一降价,核心菜品下调近两成

ad6856aa 1f87 433c 86f0 9b92d25f614f

据界面新闻报道,西贝全国门店近期对多道招牌菜品进行统一降价调整。此次价格优化自 10 月初启动,覆盖超过 40 道菜品,整体降幅接近 20%。

部分门店工作人员透露,目前约 70%-80% 的菜品已降价,幅度在 20% 左右,属于总部统一安排。

在 9 月「预制菜风波」后,西贝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召开覆盖全国 1.8 万名员工的大会,明确「不准减排班、不准裁人」,并为一线员工发放 500 元「特别奖金」。自 9 月起,西贝还为一线员工平均每人每月涨薪 500 元,并计划进一步提升薪酬水平。

为吸引客源,西贝自 9 月 24 日起推出「西贝请您吃饭」活动,消费者可获 100 元代金券。活动结束后,10 月 9 日至 10 月 31 日,西贝继续推出满额送券促销。

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整体客流同比增长约 5%,其中 70% 为老顾客,30% 为新顾客。

不过,自 10 月以来,西贝已累计关闭近 10 家门店。公司在 11 月 11 日声明称,开店与闭店属于餐饮行业正常经营行为,并计划在 12 月 31 日前新开 8 家门店。11 月 22 日,西贝南京砂之船店正式开业,核心产品如嫩烤羊排、蒙古牛大骨、羊肉串等均出现明显降价。

幸运咖全球门店突破 1 万家

1d635a54 b58a 4627 9d2f 7c05172afbf2

昨天,蜜雪集团旗下平价咖啡品牌「幸运咖」宣布其全球门店数量突破 10000 家,成为国内第三个进入「万店俱乐部」的咖啡连锁品牌。

幸运咖创立于 2017 年,主打「高质平价」策略,产品定价集中在 6-8 元区间。

数据显示,2022 年至 2023 年间,品牌新开门店超过 2800 家,总数迅速提升至 3000 家。进入 2025 年后,门店扩张速度显著加快,仅用约 10 个月便实现翻倍增长,成为今年咖啡市场的「黑马」。

在国内市场,幸运咖已覆盖超过 300 座城市,一线市场门店数突破千家,北京地区门店达到 100 家。同时,品牌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今年 8 月在马来西亚开设首家海外门店,正式启动全球化战略。

年轻人用海淘满足「精神刚需」,「情绪经济」规模持续扩张

0074d238 82e8 4146 bf4c 7d02572b2cbf

据 36 氪报道,随着「情绪价值」成为消费关键词,中国年轻人正通过海淘满足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刚需」。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情绪经济」市场规模已达约 2.31 万亿元,预计 2029 年将突破 4.5 万亿元。

报道指出,亚马逊海外购等平台的普及,使得海淘从繁琐的代购与比价过程转变为日常行为。消费者在「黑五」购物季期间,借助透明的价格机制与高效的物流体系,更容易获取全球精选商品。

数据显示,部分小众品类在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 20 倍,凸显了个性化消费的快速升温。

在价格与物流层面,亚马逊海外购以「所见即所得」的透明机制和跨境物流优化,显著降低了消费门槛。

部分商品最快可在 2 日内送达,国际直邮支持顺丰航班,平均配送时间较去年加快超过 2 天。这使得「心动」与「拥有」之间的距离大幅缩短,进一步推动了海淘的常态化。

hao kan de

《疯狂动物城 2》预售票房破 2 亿,夺中国影史进口动画预售冠军

061ddd74 7500 4b52 937a 19af9957db3e

昨天,电影《疯狂动物城 2》在映前两天的点映及预售阶段,总票房突破 2 亿人民币,刷新中国影史进口动画电影预售纪录,成为新的冠军。

《疯狂动物城 2》由华特迪士尼影业集团制作,将于 11 月 26 日在中国内地与北美同步上映。

《英雄三元里》11 月 28 日上映

444eb57c de4c 45cc ac3a 17b971a5256a

历史题材电影《英雄三元里》昨日发布「星火之微」版预告及「同心向志」版海报,并确认将于 11 月 28 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聚焦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首次自发的大规模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展现广州 103 乡百姓奋起抗英的壮烈场景。

预告片中,鸦片危机下的民生困境与虎门硝烟的历史背景交织,乡民在三元里古庙前立誓聚义,誓言「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以血肉之躯对抗洋枪洋炮。

《猎杀游戏》官宣何浩楠为中国推广大使

1526de2e 884c 4f32 b137 9c1afeaa7603

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出品、改编自史蒂芬 · 金同名小说的科幻电影《猎杀游戏》昨天宣布青年歌手兼演员何浩楠担任影片中国推广大使,并同步推出「绝杀时刻」预告。

在最新发布的海报中,何浩楠以手持弓箭的造型亮相,背景采用强烈的红色视觉元素,凸显影片紧张的猎杀氛围。他的加入不仅为影片注入新生代力量,也与电影所探讨的「直播求生」与人性博弈主题形成呼应。

影片改编自史蒂芬·金的经典小说,故事围绕血腥的生存竞赛展开,参赛者一举一动均被实时直播,收视率与危险指数同步飙升。影片将于 12 月 5 日上映,全长 133 分钟。

最近这段时间,大模型发布就跟下饺子似的,一个接一个往外冒。

前脚 Gemini 3 Pro 刚抢了两周风头,后脚 Claude Opus 4.5 刚刚就正式发布,还是主打编程,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Anthropic 官方宣称 Opus 4.5 整体更聪明、更省心。遇到编程、搭 agents、操控电脑这些「系统级任务」依然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水平。日常的研究、做 PPT、处理表格这些案头活,也都明显变强了。

今天起,Opus 4.5 已经全面开放,可以通过应用、API,还有三大主流云平台用起来。开发者只要在 Claude API 里调用 claude-opus-4-5-20251101 就行。

随发布而来的,是一整个工具链升级。开发者平台、Claude Code、Chrome 插件、Excel、桌面端改造,还有「长对话不卡顿」。从应用到 API,再到云平台,这次是真的全线铺开。

Anthropic’s New Claude Opus 4.5 Reclaims the Coding Crown – The New Stack

大模型集体「上新季」,Opus 4.5 强势压轴

从官方和测试者的反馈看,Claude Opus 4.5 对「模糊需求」的理解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复杂 bug 自行定位也更稳,不少提前试用的客户觉得 Opus 4.5 是真的能「理解」他们想要啥。

31 5

在真实场景的软件工程测试 SWE-Bench Verified 里,它是头一个拿到 80% 以上分数的模型。

51

Opus 4.5 的代码质量全面升级,在 SWE-bench Multilingual 涵盖的八种编程语言里,它在其中七种都拔得头筹,表现相当亮眼。

11 10

而举例而言,Anthropic 团队把 Opus 4.5 扔进了公司招性能工程师时用的高难度测试题里,结果在规定的两小时内,Claude Opus 4.5 的得分超过了所有人类候选人。

虽然编程测试只能衡量技术能力和时间压力下的判断力,那些多年经验积累出来的直觉、沟通协作能力,这些同样重要的素质并不在考察范围内。

除却软件工程,Claude Opus 4.5 的整体能力也迎来了全面开花,在视觉、推理和数学方面都比前代模型强,并且在多个重要领域都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

52

更关键的是,模型的能力甚至开始超越现有的一些评测标准了。

在智能体能力测试 τ²-bench 里就出现了这么个场景:测试设定模型扮演航空公司客服,帮一位焦虑的乘客。

按照规则,基础经济舱机票是不能改的,所以测试预期模型会拒绝乘客的请求。结果 Opus 4.5 想出了一个巧妙方案:先把舱位从基础经济舱升级到普通经济舱,然后再改航班。

这办法完全符合航空公司政策,却不在测试的预期答案范围内。从技术角度说,这算是测试失败了,但这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式,恰恰展现了 Opus 4.5 的独特之处。

54

当然了,在另一些场景下,这种「钻规则空子」的行为可能就不那么受欢迎了。如何防止模型以非预期方式偏离目标,这是 Anthropic 安全测试重点关注的方向。

Claude 无处不在,桌面、浏览器、Excel 全接入

随着 Opus 4.5 的推出,Claude Code 获得了两项重大更新。

计划模式(Plan Mode)现在能生成更精确的执行计划了,Claude 会在操作前主动提澄清性问题,然后生成一个用户可编辑的 plan.md 文件,再根据这计划执行任务。

此外,Claude Code 现在已经登陆桌面应用了。你可以同时跑多个本地或远程会话,比如一个智能体负责修代码错误,另一个负责在 GitHub 上检索资料,第三个就更新项目文档。

3 6

对于 Claude 应用用户来说,长对话不会再被打断了。Claude 会在需要的时候自动总结早期上下文,让对话持续下去。

Anthropic 研究产品管理负责人 Dianne Na Penn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们在 Opus 4.5 的训练过程中提升了对长上下文的整体处理能力,但光有更长的上下文窗口是不够的。知道哪些信息值得记住,同样非常关键。」

这些改进也实现了 Claude 用户长期呼吁的一项功能:「无尽对话」。这功能能够让付费用户在对话超过上下文窗口限制时也不会中断,模型会自动压缩上下文记忆,而不用提醒用户。

Claude for Chrome 也已经向所有 Max 用户开放了,可以让 Claude 直接在浏览器多个标签页之间执行任务。

53

Claude for Excel 的 Beta 测试范围已经扩展到 Max、Team 和 Enterprise 用户了。

对于能使用 Opus 4.5 的 Claude 和 Claude Code 用户,Anthropic 已经取消了和 Opus 相关的使用上限。
对于 Max 用户和 Team Premium 用户,Anthropic 也提高了整体使用限额,用户可使用的 Opus token 数量与之前使用 Sonnet 时大致相同。随着未来更强模型的出现,配额也会根据情况相应更新。

让模型「更聪明也更省」,Opus 4.5 迎来底层大升级

随着模型变得更聪明,它们能用更少的步骤解决问题:减少反复试错、降低冗余推理、缩短思考过程。

Claude Opus 4.5 和前代模型比,在实现相同甚至更优结果的情况下,用的 tokens 数量明显少了。

当然了,不同任务需要不同的平衡。

有时开发者希望模型能持续深入思考,有时又需要更快速灵活的响应。

所以,API 里新加了一个叫 effort 的参数,让你可以根据需求选:要么优先省时间和成本,要么最大化模型能力。任君选择。
当设置为中等 effort 等级时,Opus 4.5 在 SWE-bench Verified 测试中和 Sonnet 4.5 的最佳成绩持平,但输出 tokens 数减少了 76%。

而在最高 effort 等级下,Opus 4.5 的表现比 Sonnet 4.5 高出 4.3 个百分点,同时还减少了 48% 的输出量。

凭借 effort 控制、上下文压缩(context compaction)和高级工具调用能力,Claude Opus 4.5 能跑更久、完成更多任务,而且需要的人工干预更少了。

1 7

此外,真正的 AI 智能体需要在成百上千种工具之间无缝协作。

想象一个 IDE 助手集成了 Git、文件管理、测试框架和部署流程,或者一个运营智能体同时连着 Slack、GitHub、Google Drive、Jira 和几十个 MCP 服务器。

问题在于,传统方式会把所有工具定义一次性塞进上下文。拿连接五个服务器的系统来说,GitHub 需要 26K tokens,Slack 需要 21K tokens,Sentry、Grafana、Splunk 加起来又是 8K tokens。

对话还没开始呢,就已经占了 55K tokens 了。要是再加上 Jira,轻松突破 100K tokens。更麻烦的是,当工具名字相似时,模型容易选错工具或者传错参数。

32 5

Anthropic 推出了三项新功能来解决这些问题。

Tool Search Tool 让 Claude 按需动态发现工具,只加载当前任务需要的部分,token 使用量能减少约 85%。

Programmatic Tool Calling 让 Claude 在代码里直接调用工具,避免每次调用都要完整推理一遍。

Tool Use Examples 则提供统一标准,通过示例而不是 JSON schemas 来展示工具的正确用法。

内部测试显示,启用 Tool Search Tool 后,Opus 4 在 MCP 测试中的准确度从 49% 提升到 74%,Opus 4.5 从 79.5% 提升到 88.1%。
Claude for Excel 就是利用 Programmatic Tool Calling 来处理几千行数据,而不会让上下文窗口过载。

Anthropic 的上下文管理和记忆能力明显提升了模型在智能体(agent)任务中的表现。

Opus 4.5 还能高效管理多个子智能体(subagents),从而搭建复杂且协调良好的多智能体系统。在测试中,结合这些技术后,Opus 4.5 在深度研究类评估中的表现提升了将近 15 个百分点。

开发者平台(Developer Platform)也在持续变得更具可组合性,希望提供灵活的「模块化构建」能力,让你能根据具体需求自由控制模型的效率、工具使用和上下文管理,搭建出理想的智能系统。

33

虽然这次 Opus 4.5 的升级足够亮眼,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趋势是:不同模型的「性格」差异正在被放大。

从 Claude 过往的产品线来看,Opus 这类「超大杯」依旧最擅长编程、系统级操作、结构化推理;但如果是文案工作,Sonnet 的表现和性价比往往更对路。

这次发布,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未来选模型,不光要看跑分榜,还得看它的「做事」方式是不是跟你合拍。换句话说,选择模型,倒是越来越像挑同事了。

附上官方博客地址:
https://www.anthropic.com/news/claude-opus-4-5

2020-02-26 15:10:37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65059.html

2025-11-24 17:15:16

iOS 26 的液态玻璃还没捂热,长达一年的 iOS 27 「爆料发布会」就开始了。

在最新的报道中,彭博社首次公开了 iOS 27 的一些总体信息,简单概括就是八个字:

优化为主,AI 为辅。

ios 27

求稳的 iOS 27

按照苹果的规律,大更新后的下一个版本,都会以小修小补为主。

因此,iOS 27 以及其他系统的更新,苹果也将专注于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而不会引入太多新功能和新变化。

iOS 26 的液态玻璃风格好不好看属于各花入各眼,但网上随处可见对这个系统发热强、续航差、Bug 多、掉帧崩溃频繁的吐槽,和 iPhone 17 高产品力形成鲜明对比:

近年来最好的一代 iPhone,碰上了最差的一版 iOS。

iPhone17

这也不由得让人想起来 8 年前的 iOS 11——为全面屏 iPhone 做出不少调整,结果总体的使用体验,特别是对老设备来说却相当糟糕。

于是第二年苹果选择「求稳」, iOS 12 新功能屈指可数,主要是以底层优化为主,也成功挽回了 iOS 的口碑。

wwdc2018

▲ 发布会上,苹果使用老设备演示 iOS 12

iOS 26 的口碑还不至于到 iOS 11 的程度,但液态玻璃是覆盖苹果全平台的改变,这套需要更多算力的新 UI,让不少老苹果设备都力不从心,iOS 27 预计能成为很好的「养老版本」。

除此之外,苹果还会继续对液态玻璃的视觉效果进行持续微调——实际上 iOS 26 目前的两个大版本更新,都在微调液态玻璃的效果,并提供更多自定义的选项。

lqgls1 2

▲ iOS 26.1 允许用户调整液态玻璃的可读性

根据彭博社,苹果的工程团队正在仔细检查苹果各个平台的操作系统,寻找可以精简的冗余功能和需要修复的漏洞,不放过任何能显著提升设备性能的机会。

我们也别忘了,以折叠 iPhone 为首,包括带屏幕 HomePod 在内不少形态各异的苹果产品将在明年推出,它们很可能都将运行基于 iOS 27 的系统——特别是折叠 iPhone,苹果会如何设计这台设备的系统交互,十分值得期待。

Apple Foldable Thumb

至于 iOS 27 的重要功能会是什么,彭博社给出爆料是——AI。

2026,苹果 AI 重振旗鼓

今年一整年,苹果都没怎么谈到 AI,iOS 26 更是用液态玻璃的大更新,转移了外界对苹果 AI 残局的注意力。蛰伏一整年,苹果将在明年推出更多 Apple 智能新功能。

首先是跳票一年半的 AI Siri,苹果目前计划在明年春季的 iOS 26.4 正式推出。

siri

为了追赶差距,苹果正在与谷歌达成一项为期多年的协议——每年支付约 10 亿美元,换取 Google Gemini 模型为新版 Siri 提供核心 AI 能力,周边功能则仍由苹果自家的小模型处理。

协议的关键条款是:Gemini 将运行在苹果的「私有云计算」服务器上, 用户数据不会接触谷歌的系统。

此前爱范儿曾经报道过苹果内部测试的聊天机器人应用「Veritas」,一个基于文本的 Siri 重构的测试平台。

即使苹果目前还没有推出聊天机器人的计划,Veritas 只是给 Siri 陪练的开发平台,不过有了相关技术积累,苹果日后进军这个领域也会更加顺利。

而且苹果也已经改变了对这种对话式 AI 机器人的负面态度,内部正在酝酿一个类似 Perplexity 的 AI 搜索引擎。

彭博社爆料了苹果内部已经组建了一个新的团队,名为「答案(Answers)、知识(Knowledge)和信息(Information)」,简称 AKI 团队,将打造一个 AI 检索答案的「答案引擎」 ,类似 Perplexity 和 ChatGPT 的搜索功能,并将集成到 Siri 之中。

perpexity

比起更为强大的聊天机器人,单纯做 AI 搜索引擎能帮助苹果规避很多风险:更多只是网络现存资源的智能聚合,AI 自由创作的空间不多,能够一定程度规避幻觉的影响。

这个 AI 答案引擎和 AI Siri 正在协同开发,预计也是明年春季,或者随着 iOS 27 一同推出。

除此之外,苹果还在开发一个专注于健康的 AI Agent,能够针对每个用户的健康数据,AI 会给出个性化的分析和建议——新的「睡眠评分」,其实已经用到了 AI 来生成个性化分析。

sleepscore

这个功能将包括在全新的「健康+」服务,作为 iOS 27 新功能。

比起其他先一步探索 AI 健康的企业,苹果可能在 AI 技术上不够突出,却能凭借自己在医疗健康积累十余年的技术和海量数据,取得领先的地位。

对苹果来说,AI 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公司各工程团队都在积极开发,不仅要填上 AI Siri 挖的大坑,还要同时开发新功能加强竞争力。

apple intelligence fi

苹果自己也清楚,如果 iPhone 跟不上这一波 AI 浪潮,iPhone 很可能会在十年内过气,成为下一个 iPod。

和 iOS 27 一起曝光的,还有一个消息:OpenAI 在过去一个月里为其硬件团队招聘了 40 多名员工,不少都是从苹果跳槽,涉及苹果几乎所有硬件部门。值得一提的是,OpenAI 收购了苹果前首席设计师乔纳森 · 艾维的 AI 创业公司 io,两者将合作开发 OpenAI 首个硬件。

jonyive

被苹果视作明日之星,并主导了 iPhone Air 设计的工业设计师 Abidur Chowdhury 上周也被曝离职,虽然并非跳槽 OpenAI,但也加入了一家 AI 初创公司。

abidur chowdhury

有能力的人,都想去创造下一个能改变世界、定义未来的产品,iPhone 的竞争对手,很快也不再是其他智能手机,而是各种新兴的 AI 硬件。它们未必能消灭 iPhone,但能将其边缘化,商业价值大幅缩水。

苹果在 AI 上落后,但仍然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终端公司之一,这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优势。苹果没能在去年把握住机会,将 Apple 智能的招牌立住,重振旗鼓一整年,明年又将是一场「大考」。

而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025-11-24 18:32:42

「@元宝,总结一下这篇文章」,自从在微信公众号留言区能@元宝之后,让元宝来总结文章内容成了最热门的玩法。

但元宝能做的远不止是总结一篇文章,就在 Nano Banana Pro 发布的那天,元宝上线 AI 视频,在网页端和 App 里面,一句话就能生成视频。

IMG 0666

热度都被 Nano Banana Pro 抢走了,元宝表示实惨。我们第一时间更新了元宝 App,替大家体验了一波这回新上线的视频生成,发现这就是一个新的整活功能。

目前 AI 视频功能已在元宝 App 全量上线,只要更新到最新版本就能在对话框里体验,网页版和电脑版也可以直接生成,并且完全免费不限量。

一句话生成视频,什么脑洞都可以

元宝这次把视频生成的门槛,降到了地板级。

和大多数 AI 视频生成工具不同,元宝甚至不用在工具里面选择视频生成,而是直接对话框里面输入提示词,就能生成视频。

最近我用小猫打中国功夫,还有小猫思考的那几个表情包比较多,我直接输入「生成视频,小猫在思考冒出一大堆数学公式的Meme」,等待的时间大概是 1-3 分钟,就可以得到一个正在思考的猫猫博士。

catthinking

或者玩一些老梗,「生成视频,多邻国的吉祥物和蜜雪冰城的雪王一起步入婚姻殿堂。」

snowkingandowl

但这个雪王和多儿,有点难绷,虽然能认出来是猫头鹰,但……这有可能是「为了规避版权风险的一种方式」。还有,倒着走进婚姻殿堂真的很好笑。

元宝这次上线的视频生成,采用的模型,是混元在前几天,正式发布并且开源的 HunyuanVideo 1.5,模型大小只有 8.3B,甚至可以放在 14GB 显存的消费级显卡上运行

img 69241a7c7a30d

对比 Google Veo 3.1 和 Sora 2,在一致性和电影画质上的表现,自然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在开源模型里,HunyuanVideo 1.5 的效果算得上 Top 级别。

PixPin 2025 11 24 16 07 26 PixPin 2025 11 24 16 07 13 PixPin 2025 11 24 16 06 51 PixPin 2025 11 24 16 05 58

▲ HunyuanVideo 1.5 和阿里 Wan2.2、快手 Kling2.1、字节 Seedance Pro 以及 Google Veo 3 对比,从文生视频到图生视频,HunyuanVideo 1.5 的表现在多个榜单仅次于 Veo3 之后。

HunyuanVideo 1.5 主打是轻量化和开源,但在画面色调和细节一致性上,表现也很稳定,同样能听懂复杂的运镜指令等。

当我们把前面「倒着」走进婚姻殿堂的雪王和多儿,增加一些提示词的控制,告诉元宝从远景慢慢拉到近景,就不会再出现明显的 Bug 了。

拿它来随手生成一个梗图,脑洞大开的 GIF,是再合适不过了。

例如,我们输入「生成视频,一个土豆穿着西装在写代码,电脑屏幕冒烟了,土豆流下了番茄酱眼泪。」

tudou2

或者让一只加菲猫摇头说「No」。输入提示词,「生成视频,一只肥胖的加菲猫,穿着睡衣,手里举着一个白色的牌子,牌子上写着黑色的 NO,它在疯狂摇头,皮克斯动画风格。」

cat

当我们想表达今天发的工资,立刻就花掉了的时候,能生成一个钱包长了翅膀,飞走了的 Meme 梗图。

wallet

▲ 提示词:生成视频,一个长着翅膀的钱包,从裤兜里飞出来,越飞越高,下面有一个小人在哭着追赶,手伸得很长,复古美漫风格,线条粗犷。

或者想说周一早上的你,一点也不想起床上班时,长出了手脚的闹钟疯狂地在拍打着我们的枕头。

monday

▲ 提示词:生成视频,1930 年代黑白橡胶管动画风格(Rubber Hose Animation),一个长着手脚的闹钟正在疯狂殴打一个枕头,枕头在尖叫,画面有胶片噪点。

我们的体验发现在文生视频里,没有足够明确的提示词,很容易就得到 AI 味特别重的视频,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现实世界风格的内容。

为了避免 AI 生成这些写实视频,经常存在的恐怖谷效应,用元宝来生成一些 3D 卡通、像素和定格动画风格,可以明显减少抽卡的次数。同时,这些风格也是表情包常见的类别;而为了让表情包更有灵魂,我们也能让 AI 把文字也带上。

让照片动起来

相比于凭空生成,图生视频可能是这次 AI 视频生成里,大家更爱玩的功能。

上传一张手机里的静态照片,配合简单的指令,就能让画面动起来。尤其是相册里的一些废片,或者适合用来制作搞怪表情包的图片,这个功能就是为这些照片量身定做的。

例如这张静态的表情包,「这像话吗」,让这个阴阳怪气的 emoji 笑的更危险一点,我们输入的提示词只是「让照片动起来」。

元宝处理后的表情包,甚至比我发给他的原图,还要更清晰。

doraa

除了让一些已经是表情包的图片动起来,我们还可以用图片生视频的功能,自己做一个 GIF 的表情包。

我们找了一张经典的咸鱼手绘图。 在元宝 App 里面点击加号,上传图片,输入指令 「这条咸鱼试图翻身,但失败了,滑稽的动作,美漫风格」。

一些日常的照片,也可以一键发送给元宝,全部都能变成 5s 的动图。

aidone1

这是我们昨天在未来社的活动照片,奖品展示区,挂着的这些公仔和背包,让它们都动起来了。

上传一张北京烤鸭的图片,然后输入「生成一段缓慢旋转拍摄,展示北京烤鸭的视频」,妥妥的产品展示。

kaoya

还有经典的威尔.史密斯吃面环节,有点黑猫警长的感觉了,这「眼睛瞪得像铜铃」。不过图生视频对比文生视频,AI 的恐怖谷效应和不真实感,确实减少了很多。

willsmith

文字、图片、音视频,元宝算是正式集齐了完整的全模态能力。对整个行业来说,可能这就是腾讯的一次大秀肌肉;对用户来说,最直观的是乐趣,这种 5s 的视频,或许最适合出现在评论区的各种 AI Meme,GIF 斗图大赛。

不需要从工具里面选择生图还是生视频、或者是编程做网页,用户只用一句话发送给元宝,它立刻就能 Get 到。

我体验下来最大的感受也是这样,元宝的 AI 视频生成能力,肯定不是目前市面上画质和内容最卷的,但它的入口和体验方式,一定是丝滑的。

IMG 0671

▲在微信里,找到元宝联系人,可以直接生成图片,图为发送「生成一个线条小狗」后的效果

就像公众号文章的评论区,元宝的总结,有时候真谈不上有多么精辟和有启发性,但是我们就逐渐习惯了凡事都 @ 一下元宝。

视频生成也是这样,说不定哪天元宝就能在公众号文章的评论区,在微信联系人的对话里,用 AI 生成的 GIF 表情包和我们斗图。而这些,也只有元宝能做到。

每当苹果在 WWDC 发布新版 iOS,相关热搜总是会出现类似这样的话题:究竟哪款老 iPhone 首次被排除在升级名单之外,不幸「掉队」?

新能源汽车也是如此——引入智能化后,「常用常新」总是厂商会打出的卖点之一。

如今,用户不只看马力和续航,更在意智能化更新的可持续性:OTA 的频率与内容、核心功能的长期可用性(导航/智驾/座舱)、硬件冗余是否支撑未来升级,以及付费订阅与保值率的平衡。

换句话说,一台优秀的智能车,不止是当下的配置清单,更是持续进化的能力与承诺。

1 7

在 2025 年广州车展上,理想汽车公布了辅助驾驶板块最新的进展与规划,带来了创新的 VLA 充电和防御性 AES 自动紧急转向功能,并且计划向 AD Max 车型全量推送。

我看了看已经陪伴了我 975 天的 2023 款理想 L7 Max,具备 AD Max 的它,仍在更新名单之列。

VLA 充电,打通充电的最后 100 米

基于 9 月份理想为所有 AD Max 车型推送的「VLA司机大模型」,进一步带来了「VLA 充电」这项全新能力。

从体验上来说,它看起来也很符合用户直觉。

chong1

行进途中,用户只要对「理想同学」说出「直接帮我导航到附近的超充站」,系统就会自动搜寻附近的「理想超充站」位置并添加到途径点。

开启 NOA 智能领航辅助后,车辆将按照导航自主驶向超充站;临近站区时,系统会主动推荐空闲充电桩车位,并由 NOA 自动驶入站内并漫游泊至对应车位,全程几乎无需手动介入

Keynote.007

目前看起来唯一还需要「手动」操作的,就只有车主下车,手动拔插充电枪这一步骤了。

不过此前理想已经公布了「龙门架」形式的自动充电机器人,单个机器手就能覆盖站点的多个充电桩位,能自动识别车型充电口与枪头,实现「人不下车,自动插枪」

ch

理论上理想可以在现有的这些超充站内,直接进行改造,这也就意味着现在发布会上唯一没有被点亮的「手动充电」,很可能在后续被打通为「自动充电」。

要实现体验上的无感且自然,「VLA 充电」这项能力,在技术上也做出了相当多的努力和协同。

按照理想的介绍,这是 VLA 司机大模型与车终端、超充站、充电桩之间完成端云协同的显著成果,在超充站充电这个关键的常用场景,验证了 VLA 具备「理解空间、自动完成任务」的能力。让 VLA 司机大模型,自主地与超充站实现通讯协同。

Keynote.008

在车端,由 VLA 司机大模型完成空间理解,实现自主驶入场站并泊入充电车位的同时,还会向云端请求空闲充电桩情况,并协同降下地锁以便完成自主泊入车位;在云端,涉及了辅助驾驶云、理想超充调度云、场站云的高效协同,实时下发空闲充电桩信息,并按 VLA 规划降下地锁。

车辆充电完成之后,车辆可以自主驶离超充站,并通过免密支付完成充电缴费。

chong go

可见,理想的超充站与 AD Max 硬件,是提前预埋的「硬底盘」;VLA 模型,是可以周更精进的「软引擎」;充电补能,则是用户高频且刚性的体验场景。

VLA 充电正是立足这套软硬一体的底座,而给出的系统级解法——把「空间理解+行为策略」从道路延伸到自营超充站区,把「找桩充电」升级为「自主充电」

这本质上是 VLA 路线的厚积薄发:先把基础设施、传感器与算力打牢,再用模型把整段体验打通。

于是,VLA 能力自然而然地,就从「会开」外溢到「会充」,从路网延伸到站内。随着超充站点覆盖继续扩大、VLA 强化学习迭代,以及自动充电等配套落地,补能体验将持续从可用走向好用,并在实战中自我进化。

防御性 AES:自动「躲鱼雷」

今年 8 月份发布的 VLA 司机大模型也在不停地迭代,理想宣布将在下一个版本中,优化 NOA 领航辅助驾驶在行车中的结合复杂场景。

面对相邻的红绿灯,VLA 会更加精准地完成识别;面对极窄路段的会车场景,也会向右借极窄空间绕行。在面对施工路段、临时改道的场景,VLA 也能像真实司机一样从容应对。

road

与此同时,无论城市通勤还是高速巡航,VLA 在轨迹平滑与制动/转向的柔和度上都在持续进化,行车更稳更舒适,行为操作也更加类人。

当然,理想汽车的辅助驾驶不仅在行车、泊车等场景持续进化,也在主动安全上不断拓展能力边界、抬升上限。

VLA2

此前在理想 i8 发布会上,理想防御性 AES 就已经覆盖了三大场景,包括式截停、慢车加塞、恶意别车等高风险场景,车辆可以主动地识别此类风险并自主地完成相应的主动防御避让策略。

AES1 AES2

现在,理想还新增了两个防御性 AES 能力,在后车逼近或存在二次碰撞风险时,车辆自主就能联动「加速+转向」策略,通过「前向加速」或「安全变道」主动规避后方「鱼雷」,避免被追尾的碰撞风险。

至此,理想的防御性 AES 可以有效避免来自车辆前方、后方、侧前、侧后的碰撞风险,升级至全方位的保护能力。

按照规划,理想将在后续的 OTA 中,把防御性 AES 能力推送给所有 AD Max 车型。

理想 VLA:六维体验的长期主义

自年初提出 VLA 大模型之后,理想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在面临着外部质疑,有同行认为它「取巧走不远」,也有业内专家认为「难以落地」。

面对这些质疑,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郎咸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

他们反对 VLA,恰恰说明 VLA 是正确的。

image 1

▲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 郎咸朋

在理想汽车看来,上一代技术能力的上限,是下一代技术能力的起点。这也是理想从「端到端+VLM」切换到「VLA 司机大模型」的原因。

VLA 的主张不是「更像人开车」的表演,而是用多模态大模型 + 强化学习,把「看懂场景—做出决策—用数据闭环持续变好」的链路真正跑通,这与曾经由「端到端 + 数据闭环」来替代「规则拼装」的技术演进,是一脉相承的。

从技术角度看,VLA 让辅助驾驶从「猴子时期」迈进了「人类时期」,拥有了「能思考、能沟通、能记忆、能自我提升」的能力。

Keynote.002

较早之前,理想 VLA 司机大模型就定下过六维指标:「选对路、速度对、舒适度、安心感、可沟通、高效率」。

从「自主会开」到「自主会充」,从道路到站区,从能刹住到会躲开,VLA 持续让「智驾」的价值从单点功能推到整段体验。

Keynote.005

全新的 VLA 充电能力,让「补能」这个常用场景首次实现了「理解空间、自动完成任务」的空间理解,也验证了理想坚持 VLA 路线的正确性——可迁移、可学习、可持续进化,这正是理想汽车日益坚实的护城河之一。

同时,最新的「防御性 AES 」首次将 AES 功能扩展到「正前/正后/侧前/侧后」的全域风险规避。

就目前而言,VLA 还未曾到达「技术能力上限」的位置,仍然在不断地迭代进化,它仍然有着很多需要去落地的探索点,这也就说明 VLA 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能力,可以被更新释放。

LX 13

基业长青的公司往往特别看重厚积薄发与长期复利,所以真正的护城河从来都不在 PPT 的算法名词当中,而是在每一公里的稳定行驶、每一次自主进站的充电补能、每一次被避免的事故当中。

理想 VLA 的长期价值,正在这些可被持续验证的细节中不断放大。

2025-11-24 16:38:50

深蓝汽车在广州车展上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整个展区仅展出一款车,就是刚刚发布上市的深蓝 L06。

这颇有一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气魄,无论是在宣传里表示麋鹿测试成绩超越保时捷 911,还是喊出了「公路磁悬浮」动人口号,都证明深蓝对这款车倾注了大量的期望。

作为一款在 13 万-15 万元价位段的产品,它标配了激光雷达以及 3 颗毫米波雷达、2 颗前视摄像头、4 颗侧视摄像头、4 颗环视摄像头、1 颗后视摄像头、12 颗粒超声波雷达,共 27 颗各类传感器,算力由两颗地平线 J6M 芯片提供,软件算法则采用了特斯拉同类一段式端到端智能驾驶辅助算法,支持城区、高速 NCA 以及 30 多项主动安全配置。

另外,深蓝 L06 还全系标配了采用宁德时代电芯的磷酸铁锂「金钟罩」电池,有 56.12kWh 和 68.82kWh 两种容量可选,支持 3C 快充,续航里程分别为 560km 和 670km。

当然,这款车最大的标签,当属于在国产汽车李首发搭载的「磁流变悬架技术」,在这项技术的加持下,深蓝 L06 以 85.6km/h 的麋鹿测试成绩成功超越了保时捷 911。这项与 200 万元的法拉利 296 同源的悬架技术,将悬架内的介质更换为了「磁流变液」,在算法控制电流的作用下,可毫秒级改变减震器的软硬程度。

在 10ms 级的瞬时响应、1000 次/秒高频调节,以及全场景自适应软硬切换能力的加持下,「磁流变悬架」在快速过弯场景下能够迅速提升内侧减振器阻尼,从而减少车身侧倾;而在城市道路上,磁流变减振又能轻易过滤掉路面的振动、抑制红绿灯前的俯仰等等,保证舒适性,真正做到了「又快又稳」。

2 10

基于这个背景,爱范儿与董车会等媒体在广州车展上,与深蓝汽车的高管进行了对话,主要沟通的重点,就是这个磁流变技术。以下的对话实录:

Q:磁流变悬架到底带来哪些体验方面的升级?磁流变悬架算不算一个底盘的智能化?

A:今天很多媒体朋友跟我交流的时候,都说到一个话题,他们其实不知道磁流变是什么。所以首先要给大家说一下磁流变本身的作用是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概念叫底盘是软还是硬,软硬其实就是被调节得快一点、慢一点,带来整个车的体验好一点,所以这是软硬的问题。

传统的这个底盘一般用普通的减震器,也有这种 CDC 减震器,它的原理是这样的,比如说 CDC 是通过调整这里面液体流动的速度来调整这个软硬,就是流得快一点就软一点,就跟水龙头一样,你拧得松一点,它就流得快一点,就软一点,你把它拧紧一点,那个流速慢一点,它就硬一点。磁流变真正意义上,它跟这个原理完全不一样,实际上它是通过,比如说这个液体,就像水跟冰晶可以无缝切换,大家看过一部电影叫《毒液》,或者现在网上有一个很流行的词是叫非牛顿流体,看上去很软,但是你使劲砸它的时候,它又很硬,它是通过形态的变化,它会发生物理的形变,这是一个大概的原理。

它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呢?我们总结了四句话,一个叫飞坡不跳;第二是,因为它的支撑性很好,所以在过弯的时候不偏,不会像有的车悬架太软,或者太硬,然后作过弯的时候,整个车过弯的时候就偏得很大;第三个叫刹车不点头,就是刹车的时候,这个车很稳就停下来;第四个叫起步不抬头,所以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很形象,可以理解「公路磁悬浮」,它又快又稳,原来我们在想这个车快了之后会不会不稳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所以我们叫又快又稳才能更安全,所以我们把它取名叫“公路磁悬浮”,既给大家带来驾控的体验,又带来安全。

磁流变技术是不是智能化的问题,因为磁流变之后,它的原理是通过改变电流来调节软硬,那就意味着电流是可控的,原来很多的底盘、减震这些是不可 OTA 的,磁流变可以 OTA,比如我们给消费者开放一段时间以后,消费者说你这个可以调得更软一点,调得更激进一点,那我可以 OTA,而且本身也支持多种悬架模式的选择,还可以自定义,所以它绝对是一个智能化。

Q:磁流变悬架类似这个技术很早以前在通用汽车的一些车型也有,深蓝这个第二代磁流变跟通用汽车的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A: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叫第四代,既然说到通用这个事情,它其实有一定背景,「磁流变」这个技术原来是用在军工或者航天这种领域。我举几个例子,原来坦克的稳定器,我们都说坦克的稳定器很好,或者说舰载机在落地的时候支撑,要快速减速,其实这里面就用到了磁流变液,但是在那个时候面临的问题是,这个可能只是一些小众高精尖的行业才用。

大概在十多年前开始应用到汽车行业,最开始它是在国外,比如美国的企业,包括美国德尔福,这些企业在用到汽车行业,基本上一些豪车或者跑车才用得起。在几年前,中国一家企业,现在叫京西智行,正好遇到美国经济下滑,最后这家企业被收购了,收购以后,后来找到京西智行一起合作。

所以你刚才说的是跟它有什么区别?我们已经在不断迭代,这个过程中不断迭代,磁流变液,不断迭代技术,我们已经到第四代,甚至这里面部分用到第五代技术,应该讲,跟原来你说的通用或者跟一些凯迪拉克用的还有一点不一样,我们是最新的一代。

13 8

Q:现在一些友商开始把 CDC 和空悬接入到感知,做智能底盘,包括预瞄或者是动态调整,深蓝的磁流变针对底盘这一块会有后续的类似计划吗?

A:有这个技术规划的。

其次,我也告诉大家,对于磁流变而言,尤其对于磁流变减震而言,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就是有可能预瞄的速度还没有磁流变本身的响应那么快,我一秒钟可以响应 1000 次,相当于一个毫秒。智能化这一块我们一直在做,包括我们在其他的车型上,预瞄已经上去了,这个其实也在做,但是我们是觉得磁流变不用特别担心,它很快,比如说遇到一个小坑,它自己被动反应已经比你主动反应更快了。

当然我们也在主动给它做一些弥补,做配合,本身它的速度就已经很快。刚才我说磁流变整个响应是通过电来控制,电池的响应,电的速度大家都知道跟光的速度差不多,所以肯定是比正常的电磁法,CDC 是通过电磁法液压,以前学物理都知道,机不如液,液不如电,电不如磁,所以我们是用电磁法,所以就很快,这是从物理规模上决定了它具有这天然优势。

Q:磁流变会成为达成用户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吗?

A:我们认为,科技大家都是想要的,不管是 30 岁,还是 40 岁,还是 20 多岁,智能化的东西大家都要,现在连 70、80 岁老人都玩智能手机了,所以智能化这个东西肯定是要的,只是你怎么做区隔。

我们发现年轻人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车要好看、好开,还要好用,尤其是好开,我们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很多车已经不再追求好开了,他已经觉得车已经变成一个手机,变成消费品一样,但是我们认为车的基本属性还是好开,所以我们后来发现,原来大家卷完电动化、自动化,是不是应该回归到车本身的属性,它是个出行工具,既然是出行工具,它是用来开的。所以我们发现在底盘这一块大家已经开始忽视了,现在有的友商竟然还在用板悬,我们觉得都不太可信的,或者把其他的悬架形式拿出来跟我们 PK,但是我们发现当进行越级的时候,真正在底盘越级的时候,原来的 CDC,下一代一定是磁流变,所以当时我们决定磁流变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经过思考,因为它又快又稳,为什么不选它。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底盘它是不可变的,就是底盘它不可以进行 OTA,未来也会限制大家的想象空间,后来我们就用了磁流变。磁流变会不会得到公众的认可?我觉得它一定会,我在很多的门店走访的时候,当时销售专家说,因为第一次跟他们沟通,他们说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叫做磁流变,我跟他们讲了以后,他们大概理解,我说你跟用户怎么讲?他说这个不需要讲,只需要让用户去开,他说磁流变是会自己讲故事的,所以我们现在看门店的试驾很火爆,就是这个原因。

2020-03-24 18:59:53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65122.html

过去一个周末 Gemini 3 Pro Image 的能力被反复「折磨」,花样越来越多——噢,你问这是什么,它的另一个名字是 Nano Banana 2。这么跟个恶搞一样的名字,居然被保留下来了。

Nano Banana2 各方面能力超群,甚至是「友商」Sam Altman 也要点头的程度。

▲ 图片来自:The Information

夸夸只是夸夸,Nano Banana 第二阶段,其实标志着 AI 图像生成领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基于概率的「以此类推」,转向了基于理解的「逻辑构建」。更承载着一个特殊的意义:AI 不再只是冲着你的眼睛去,还冲着你的智商去。

大语言模型不再「文盲」

一直以来 AI 生图都有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才华横溢,信手拈来,但有时候就跟喝高了一样控制不住,这从 Midjourney 时期就开始了,往后走逐渐好转,不过始终存在。

其中最大的 bug 之一就是文字。这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鉴别一张图是否由 AI 生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图里的字。

wrong

这是基于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的先天缺陷:它将文字视为一种纹理,而非符号。

Nano Banana 2 最直观的突破,就在于它「识字」了。即所谓的 Text Rendering 文字渲染。

我的随手测试「生成一张复古电影海报,标题是《香蕉的复仇》,副标题用红色衬线体写 2025 年上映。」

poster

如果是在以前尝试这个指令,大概率会得到一张极具艺术感的图「BANANA REVENGE」的某种变体尚且能保持清晰和正常,但小字往往经不住看了,甚至有时候主标题都会拼写成「BANNANA」。但在 Nano Banana 2 里,这些字符被准确、清晰、且符合排版美学地「写」在了画面上。

banana revenge

So what?这仅仅是省去加字的时间吗?

对普通用户来说可能是,而且还是一种「表情包自由」。你终于可以生成一张精准吐槽老板的图,配上精准的文案,不用再单独拉一个文本框。

而对于商业世界,这意味着 AI 图像生成从「素材(Material)」阶段,正式跨入了「成品」(Deliverable)阶段。

deliverable

▲ 图片来自 X 用户@chumsdock

当 AI 能够准确地处理符号信息,它能交付的成果就更多样也更实用,包括但不限于电商海报、PPT 配图、甚至是数据图表。以前设计师用 AI 只能生成背景底图,关键信息还得自己贴。现在,AI 可以直接生成原型图,乃至带有数据标注的饼状图,或者一张文字完美贴合透视关系的广告。

这是商业交付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生图模型在信息传递层面的巨大进步。

从「猜概率」到「懂物理」

字渲染的成功是 Nano Banana 2 底层技术跃迁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缩影,更深层的变化在于:这只「香蕉」,长了脑子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基于「推理」的图像生成。

大模型本质上是一个概率统计机器。当你要求画一只「坐在玻璃桌上的猫」时,模型通过学习数亿张图片,在生成时,它只是重现像素的统计规律。

cat

Nano Banana 2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引入了 Gemini 3 语言模型的推理能力。在生成图像之前,它似乎先在「大脑」里构建了一个物理模型。它知道「猫」下面通常会有模糊的影子,以及玻璃板上、下的物品有不同的光线关系。

在我的另一个随手测试中,当要求它生成「一个复杂的化学实验室,桌子上放着装有蓝色液体的烧杯,背景是黑板上的分子式」时,它表现出了惊人的逻辑性:

lab 1

烧杯里的液体会有正确的弯液面;玻璃器皿对光线的折射符合物理直觉;最重要的是,背景黑板上的分子式不再是乱画的线条,而是看上去像模像样化学结构的式子(虽然还是有瑕疵)。

当画笔有了「大脑」,交互方式变了

之所以如此强调文字生成这个本领,是因为 Text Rendering 是外在表现,反映的是 Reasoning 作为内在引擎。合在一起, Nano Banana 2 带给用户的最终体验,就是一块「会思考的画布」(The Thinking Canvas)。

Google 将这个模型深度整合进了它的生态系统,不仅仅是生成图片,更是「修改」现实,下一步,就是走进更严肃的领域:信息图、教案、讲解素材,等等等等。

serious use

整体上,图像生成往往用户给 20% 的指令,剩下 80% 靠 AI 脑补——以前是靠概率脑补(随机填色)。现在则是靠因果脑补,不仅画出了「结果」,还隐含了「过程」,这能够让画面的叙事性和感染力指数级上升。

architecture

它不再只是为了取悦你的眼睛,它开始试图取悦你的智商。像上面这种结构图,虽然吧不敢说 100% 符合机械工程标准,但钉是钉,铆是铆。「逻辑上的正确」,是它推理能力的直接体现。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当换一个角度看,这就可能意味着创造力的同质化

当 AI 能够完美地生成「符合商业标准」的图表、海报和插画时,它实际上是在拉平审美的平均线。所有的海报都排版正确、光影完美,但可能也因此失去了曾经设计中那些因为「不完美」而诞生的神来之笔。

baoyu

▲ 图片来自X用户@dotey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真相的消逝。当上面所说的那种逻辑正确、信息「干货」多的内容,可以被批量生产,取悦智商从未如此容易,也从未如此轻飘飘。如果它决定了我从图片信息到文字信息的所有摄入,那……会是怎样的景象?

还有 Deepfake 这个老大难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虽然这次 Google 加上了 SynthID(一种人眼不可见的数字水印)来标记 AI 内容,但在视觉冲击力面前,技术的防伪标签往往是苍白的。制造「真实」变得如此廉价和便捷,我们对「眼见为实」的信仰将被彻底重构。

至于它叫「Nano Banana」还是「Gemini 3 Pro」,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从这一刻起,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每一个像素,每一行文字,都可能不再来自人类的手指,而是来自机器的思考。

这既令人兴奋,又让人在某些时刻,感到脊背发凉。

2025-11-24 14:36:17

奔驰是一家可以定义什么是「车」的公司。

这当然是因为一百多年前,奔驰创始人卡尔·奔驰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汽车,当然也是因为如今 AMG 定义了什么是性能车的典范,或者迈巴赫定义了什么是豪华车的标准,不信就看看现在有多少国产品牌在高端化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模仿迈巴赫。

定义什么是新时代的电车?看起来对于奔驰有点难,但,奔驰并不是没有准备答案。

梅赛德斯-AMG GT XX 概念车,就是奔驰回答什么是这个时代极致电车的答案。

bc2

前不久在意大利传奇赛道—纳多(Nardò)赛道上,梅赛德斯-AMG GT XX 概念车在三电性能和耐久可靠性的极致试炼中验证其成果:以平均 300 公里/小时的行驶速度、超 850 千瓦的平均充电功率和纯电领域前所未有的持续性能输出能力,在 7 天 13 时 24 分的时间内行驶40075km(≈赤道周长),并以 5479km 的成绩打破电动车 24 小时行驶里程世界纪录。

这辆还带着纳多赛道尘土的汽车,在广州车展前夕的 2025 梅赛德斯-奔驰 XX 科技创新日进行了中国首秀,在首秀后,爱范儿和董车会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佟欧福(Oliver Thöne),以及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和采购负责人庄睦德(Drummond Jacoy)进行了采访,聊了聊什么才是奔驰定义里的极致电动车。

bc3

▲从左到右分别是庄睦德(Drummond Jacoy),佟欧福(Oliver Thöne)和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

很明显,梅赛德斯-AMG GT XX 概念车并没有去比拼极速或者零百加速这样大家最喜闻乐道的参数,因为类似的纪录奔驰创造了无数次,毕竟在 1938 年的时候,奔驰的 W 125 Rekordwagen 就创造了 432.7 公里/小时的汽车极速纪录,这个纪录保持了 80 年之久。

梅赛德斯-AMG GT XX 概念车想要证明的是一辆车能够以怎样快的速度跑怎样久,换言之,就是奔驰从百米赛道下来,又站在了马拉松赛道了,然后,又,夺冠了。

佟欧福告诉爱范儿和董车会:

对奔驰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某一次的冲刺,而是能不能在长时间、连续的高强度驾驶中依然保持高性能表现。

他说:

性能车爱好者会知道,在燃油车时代,一辆真正的性能车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不仅能跑得快,更能在长时间、高负载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输出。当然,即使是燃油车,在极限状态下也同样会遇到热衰减或其他性能限制。

 

进入电动车时代,如果我们希望打造一款能够达到甚至超越以往性能标准的车型,那就必须重新思考整套系统。所以我们从零开始为梅赛德斯-AMG GT XX 概念车开发了电驱系统、电池、轴向磁通电机和充电系统。

 

我们与 F1 工程团队一起打造了高性能方案。对我们来说,这正是梅赛德斯-奔驰一贯坚持的理念:我们不是为了噱头、不是为了高端价格、也不是为了抢头条,而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反推应该采用怎样的技术,再按照奔驰准把它做到最好。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今天的这款概念车,而这些技术也将随 AMG.EA 平台陆续进入量产。

如前面所说,对于极致的时速或者极致的零百加速这些数据纪录,奔驰已经相对淡然了,毕竟奔驰曾经创造过一骑绝尘的成绩。

bc4

▲梅赛德斯-AMG GT XX 概念车团队在意大利纳多赛道

但奔驰在电动车时代考虑的是,自己已然成为过博尔特,能不能再成为基普乔格(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第一位马拉松跑进 2 小时以内的人类选手)。

庄睦德曾经在 AMG 部门工作,对什么是性能车有深刻的感受,他告诉爱范儿和董车会:

我在 AMG 工作时,我们一直在讨论一个关键问题:一辆高性能电动车的本质是什么?答案很明确——必须具备可持续的高性能输出。过去我们打造过梅赛德斯-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 这样的车型,超 600 马力的输出,再加上在赛道上连续多圈保持稳定圈速的能力,这是货真价实、可重复的性能。客户在实际使用中也能感受到这种稳定性。而这种「持续高性能」的能力,也是我们希望能够在电动时代呈现的。

他更具体地解释了,为了实现持续高性能的能力,奔驰具体做了什么:

要让电动车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整个技术体系。首先是轻量化,这就需要足够高能量密度的解决方案,比如轴向磁通电机带来的高性能表现。其次是布局,例如后轴双电机,它让我们能够实现精准的扭矩矢量控制,进一步提升车辆在高性能场景下的操控与稳定性。

 

真正的挑战来自热管理。电动车在持续高性能输出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而车辆抵达充电站时,电池往往处于高温状态,这时是无法进行高功率快充的。所以一辆高性能电动车必须同时解决两个问题:激烈驾驶时如何稳定控温,以及在高热负载下如何依然保持快速补能能力。

 

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电动车像传统高性能车一样,实现可重复、可持续的赛道表现?最终答案,就是现在采用的这套电池系统。电芯直冷技术是支撑这一目标的核心,它能在极限工况下保持电池温度稳定,让车辆既能持续输出赛车级别的动力,又能在充电环节迅速恢复状态。

bc5

当然,即使只看参数,这辆梅赛德斯-AMG GT XX 概念车也有一种简单直接的暴力美学:

风阻系数 0.198,3 部轴向磁通电机,峰值功率可突破 1000 千瓦(1360 马力),最高车速超过 360 公里/小时,源自 F1 赛车技术的圆柱形镍钴锰铝(NCMA)四元电芯能量密度达到了 300 瓦时/千克,并且智能直接冷却系统可以为每个电芯提供独立的冷却,同时充电约 5 分钟续航可增加 400 公里(WLTP 工况)。

bc6

▲可变叶片空气动力学轮毂

在与空气的竞合关系里,奔驰在这款概念车用两个新技术与空气进行沟通:

全球首创的可变叶片空气动力学轮毂能够根据车速自动调节开合:巡航时关闭,抚平车轮紊流,使车辆在高速区域更省力、更稳定;激烈驾驶时打开,提升制动散热和车尾下压力,让车辆在连续弯道中保持更扎实的操控反馈。

AMG 也首次尝试将等离子激励器技术应用于整车研发,通过布置在车尾曲面的微电极主动干预尾流分离点,使高速尾流更加平顺,有效减少涡旋阻力,带来更清晰的高速指向性,同时在关闭时还能进一步降低风阻、提升能效。

bc7

▲轴向磁通电机拆解

梅赛德斯-AMG GT XX 概念车的部分技术,将会在 2026 年于 AMG.EA 纯电架构平台的首款量产车型——梅赛德斯-AMG 全新高性能四门跑车上实现量产。

bc8

前不久奔驰电动车的重磅车型纯电 CLA 正式上市,这是一款奔驰直面残酷中国新能源市场给出的本土化产品。

这款车型用到了 VISION EQXX 能效概念车的部分量产成果,比如说同源的 800V 电气架构、碳化硅逆变器与多源热泵,并衍生出采用创新化学成分的高压电池和同级唯一的电动两挡变速箱,实现同级唯一低于 11kWh/100 公里的能耗(10.9kWh/100 公里)。

bc9

▲奔驰 VISION EQXX 能效概念车

更早之前的 VISION EQXX 能效概念车肩负的使命,则是怎么用最低的能耗,跑出最长的距离,2022 年 6 月,VISION EQXX 从斯图加特出发,最终成功抵达英国银石赛道,以平均百公里 8.3kWh 的能耗,完成一次充电续航 1202 公里的真实路况挑战。

简言之,因为通过电机获取马力远比内燃机简单,所以奔驰对于电动车的追求已经不单纯是「快」,「久」和「远」因为更难,所以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不过对于中国市场来说,CLA 欣然迎战的底气也不光源自 VISION EQXX 能效概念车的量产化成果,还有奔驰的合作方:字节跳动、思必驰以及 Momenta,奔驰与字节跳动及思必驰的携手为座舱提供了更聪明的奔驰虚拟助手,采用豆包 AI 大模型和思必驰语音交互技术,实现 0.2 秒超快唤醒和 0.8 秒执行速度。奔驰则和 Momenta 一道,为纯电 CLA 带来了城区及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系统。

8 年前,奔驰就投资了还是创业企业的 Momenta,佟欧福说:

梅赛德斯-奔驰早在 2017 年就发现了当时还是初创企业的 Momenta 的潜力。此后,我们对其进行投资,助力他们发展壮大,并和 Moment 展开合作,携手共创出色的辅助驾驶体验。

纯电 CLA 上的这套辅助驾驶系统拥有行业独一无二的「人机共驾」体验,可在人驾和辅助驾驶之间过渡丝滑。通过与 Momenta 的深度合作,我们将辅助驾驶体验提升到新的高度——形成「1+1>2」的合力。而这一切的核心前提是双方始终遵守严苛的奔驰标准,这也是我们合作的核心理念与基本原则。

这就是奔驰尝试「定义」电动车的另一个补充答案,这家曾经定义了现代意义上汽车的公司,并不介意引入外部合作伙伴,让电动车的智能体验变得更好。

前提是,这辆车本身足够好,这个好的定义不仅是快,更在于在快的基础上,能跑得远,也跑得久,因为奔驰手上有跑得最远和跑得最久的两款概念车。

2020-03-31 13:31:16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65136.html

当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保时捷、玛莎拉蒂等豪华品牌纷纷放缓电动化进程时,法拉利却选择了逆势而行。

近日,这家意大利传奇车厂正式披露了旗下首款纯电车型——内部代号「Elettrica」的部分信息。

▲由 TopGear 制作的渲染图

法拉利 CEO 贝内德托·维尼亚(Benedetto Vigna)直言不讳:

是的,其他公司遇到了问题。但我们想向世界证明——法拉利能用电能带来独特的驾驶乐趣,法拉利可以利用任何技术来取悦我们的客户。

 一台「不一样」的法拉利

与外界预期不同,Elettrica 并非超级跑车,而是一款更注重实用性的四座 GT。法拉利的目标并非让燃油车车主「迁移」,而是拓宽能享受法拉利的客户群。

这不仅是市场策略,更是技术抉择——

GT 车型能够比超跑更好的利用电力传统和系统,如果将一款两座车电动化,那么使用电力驱动在性能和实用性上的提升非常有限,并不足以抵消车辆整体重量的增加。

「Elettrica」的产品开发负责人马里亚·富尔根齐解释道:

我们相信,电动车将是我们所设想的驾驶特性、车内空间和视野规格的理想补充,并且能够吸引那些通常不会考虑购买法拉利的客户。对于两座车跑车而言,电动技术完全不具备竞争力,即使其马力惊人。

反而像「Elettrica」这样的 GT 车型,在使用电驱平台后,在动态性能、视野和舒适性上相比同等的内燃机车型会有更显著的提升。

不管车辆的形态、尺寸和定位如何,驾驶参与感和强大的动态性能都是法拉利在新车开发中的重点工作,「它是一辆电动车,但首先且首要——在概念和实践上——它是一辆法拉利」。

1 5

▲ 由 AutoCar 制作的渲染图

「Elettrica」将由法拉利与前 iPhone 设计师乔纳森·伊夫的设计公司 Lovefrom 合作设计,苹果诸多著名产品——iPhone 5s、iPhone 6、初代 Apple Watch 等均由乔纳森带领的设计团队操刀。

法拉利此次并未公布新车的设计细节,但从进行了大量伪装的原型车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车的离地间隙将高于传统的四门 GT 车型,车辆轮廓也经过了空气动力学优化,新车长度将在五米左右,与搭载 V12 引擎的 Purosangue 车型相似。

4 5

▲ 法拉利 「Elettrica」伪装车

为了确保车主在驾驶电驱车辆时能够像驾驶内燃车车型一样有参与感,法拉利研发了一种创新声浪系统,用于在行驶时为动力系统提供声效。

不同于目前市面上用扬声器播放的模拟声浪,法拉利开发了一种高精度传感器,用于拾取机械部件的振动并将其放大,有点像是吉他拾音器的原理。

此外还有一个专用的法拉利指令噪音消除系统(FONC),可以监测并「选择性地消除由电机产生的不需要的电流谐波」,例如高频 whine 声,以提升行驶过程中的舒适度。

你可能和我一样好奇,高转速电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董车会找了一段特斯拉电机引擎高速运转时的录音,可以感受一下。

tesla

法拉利表示,这种声浪系统是一种反映动态驾驶体验的真实听觉体验,目的是为了反馈并增强某些物理感受。

我们电动法拉利的声音不是假的,一点都不是假的。

更强,更快,更纯粹

在性能方面,「Elettrica」的综合输出功率超过了迄今为止任何一款法拉利公路车,将成为该公司迄今制造的动力最强劲的车型之一。

其总共配备了四个电机,后部两台各产生 416 马力,合计 832 马力,前部电机则可额外贡献 282 马力,在电门全开的状态下,系统可输出超过 986 马力,让新车可以在 2.5 秒内完成零百加速,极速可达约 309 公里/小时。

法拉利声称车辆前轴可向路面传递高达 3498 牛米的扭矩,而在经过变速箱放大电机本身的输出后,车辆后部可产生近 8000 牛米扭矩。后部电机最高转速可达 25500 转/分钟,而较小的前部电机转速可达 30000 转/分钟,并且能在不到一秒内从静止状态达到最高转速。

7 6

新车的四电机布局则允许车辆对四个车轮进行完整的扭矩分配,从而最大化敏捷性和稳定性,前部电机可以在高速巡航等场景下断开连接以提升运行效率。

「Elettrica」的电池组容量高达 122 千瓦时,续航里程超过 530 公里,使用 800V 架构,最高充电功率可达 350 千瓦。这些电池的电芯由韩国公司 SK On 提供,设计和组装则由法拉利自己完成,据称能量密度达到 195 瓦时/公斤,是目前欧洲市面上「所有电动车中最高的」。

9 3

电池组前后的连接器使其能够直接为前后轴供电,从而无需在车内铺设粗大的线缆。法拉利在电池铺设上将 85% 的电池质量集中在地板下方,并在后排座椅下方以双层形式堆叠了一些额外的电芯。

这样不仅使「Elettrica」的重心高度比 Purosangue 低了 80 毫米,也帮助新车在不影响电池容量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轴距,优化重量分布,实现了前后 47:53 的比例。

8 1

为了提升静谧性,「Elettrica」将成为法拉利首款采用后桥副车架结构的公路车,副车架通过「弹性体」衬套与底盘电驱桥、主动悬挂与后轮转向系统连接,以消除来自车辆后部的不必要噪音和振动。

悬挂系统则是在 Purosangue 和 F80 上已经有所使用的 48 伏主动系统的升级版,配合底盘预瞄装置,「Elettrica」可以每秒测量底盘的所有动态参数 200 次,并相应地做出响应。例如,它可以在急弯中加固外侧阻尼器以保持车身平稳,并将每个车轮压入路面起伏中以保持与地面的接触并消除回弹。

10 1

凭借这套高度先进的部分主动悬挂、四轮转向(后轮转向角度最大 2.15 度)和全扭矩矢量分配系统,法拉利表示,这是首款能够「在所有动态条件下控制垂直、纵向和横向力」的法拉利。

车轮就像四个球体——能够随时独立地向任何方向移动。

为了给车主足够的驾驶体验感,法拉利还在「Elettrica」上提供了手动驾驶模式。在此模式下,当驾驶者每次每次拉动右侧拨片时,都会感觉到加速力的一个阶梯式提升。而在在刹车入弯时,可以拉动左侧拨片,逐级降低动力输出并增加能量回收制动强度,一种类似降档利用发动机刹车的感觉。

「Elettrica」并非是法拉利首次涉及电气化领域,从 2009 年 F1 进入混动时代开始,法拉利就一直将电机作为提升性能的重要工具,先后推出了 V12 混动车型 LaFerrari 、V8 混动车型 SF90、V6 混动车型 296,前不久复活的旗舰跑车 849 Testarossa 也采用了一台 4.0 升双涡轮增压 V8 发动机与三台电机的动力系统,但从混动走向纯电,则又是另一种挑战。

12 1

▲ 法拉利 849 Testarossa

在 5 年前,制造商们都曾兴致勃勃的表示要造出「令人惊艳」的纯电高性能车型,但后来纷纷食言,原因无一例外是由于「目前市场尚未准备好」或者「客户对电动声音、重量、驾驶体验等有顾虑」等理由。

哪怕是法拉利自己也曾有过摇摆,一度计划将纯电车型的发布时间推迟到至少 2028 年,但为了吸引新用户以及满足部分老用户「相信品牌能用电能延续独特驾控魅力」的期待,法拉利还是决定继续推进项目。

但无论最终销量和市场规模如何,我们都毫不怀疑最终量产版本的法拉利「Elettrica」驾驶起来一定会让人心潮澎湃。

2020-11-30 17:05:24

https://news.qcc.com/postnews_47b883bc86e0996c0e3d33a5270f6655.html



https://feedx.site

2025-11-24 10:35:39

如果你用过一些手机系统自带输入法,一定懂那种它好像没学过中文的无力感。

正因如此,第三方输入法才得以遍地开花。

当官方输入法不好用,用户自然会用脚投票。最近字节推出了豆包输入法 1.0 版本,要用 AI 重新定义输入体验。

趁着热乎劲,我也下载体验了两天,发现了一些让人又爱又无奈的细节。

35 1

语音识别断档领先,豆包输入法的「杀手锏」有多强?

豆包输入法的界面走的是极简风。

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推广弹窗和会员广告。不过嘛,安装包体积属实有点大,在 vivo 应用商店显示 139MB。而且这体积大归大,功能却不完整,用「毛坯房」来形容挺贴切的。

先说说豆包输入法的核心竞争力。

在我看来,语音打字是豆包输入法的杀手锏,体验感是断档级领先,确实比我用过的其他输入法强上一大截。在我体验的这两天里,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语音打字的体验。

一句话概括,按住说话,松手结束。

实测下来,中文、英文和粤语识别准确度都高得离谱。我随口说了句「我正在用普通话测试豆包输入法」,一字不差,再来一句英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也准确识别了。

3 5

在粤语的体验对话上,「今晚你翻唔翻嚟屋企食饭啊。」,「一蚊一只鸡,一蚊一斤龟,究竟系一蚊一只鸡贵,定系一蚊一斤龟贵?」也是一遍就识别成功。

8 1

要知道,这些句子语速快、同音字多,咬字要是稍微不清晰,输入法就容易翻车。实测表现相当能打,说明模型对粤语的声学特征和语言模型都做了针对性训练。

TVB 剧里那种粤语夹英文的说话方式,豆包也能应付。

我试了「Sorry 啊,我地已经尽晒力啦」和「赏月喝糖水,那么迟才 call 我们」,「幫我 scan 入電腦做個 copy,再 share 畀大家,记得要 double check 啊」最终结果居然一个都没错。

它甚至还能语音输入数学公式,如果你是学生、老师或者科研人员,这个功能应该挺实用的。

技术层面, 网传豆包输入法用的是 Seed-ASR2.0 模型。

简单说就是把语音转成文字, 让机器「听懂」你在说什么。和之前的大型 ASR 模型比,Seed-ASR 在中英文测试集上的错误率降低了 10%-40%。

另外, 豆包输入法还支持下载离线语音模型, 大小约 150MB。意思是在地下车库等信号不好的地方,你也能正常使用语音输入。

36 1

但离线模型的准确率肯定比在线的差一点,性能有妥协也正常。

当然了,选择一款新的输入法,很多人会担心隐私问题,豆包输入法提供了一个「基础输入」模式,只是打开之后, 语音转文字、翻译这些功能就全关了。

37 1

基础词库方面, 豆包输入法丰富度达到了主流输入法的水平, 没啥特别的, 但也不拖后腿。

除了语音识别,我试着文字输入「确实型人格」、「城巴佬」等这些网络词汇, 都能识别。生僻字方面,像「饕餮」、「皴裂」「髑髅」这些,也都是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31 4

至于联想方面,融合 AI 能力的豆包输入法表现出色。

12 2

输入「1+1=」,亦或者输入问题「西游记的作者是谁」,输入法会直接在候选栏直接显示结果。作为打工人, 我就挺喜欢直接这个将 AI 融入输入法的形式,主打一个实用。

11 3

139MB 的 AI 输入法,除了语音识别还剩什么?

说完优点,该聊聊槽点了。

首先,豆包输入法只上线了 Android 版。官网显示,iOS 版即将上线,PC 版则表示敬请期待,这也意味着不支持跨设备复制粘贴。

对于频繁在多设备间工作的用户来说,缺失这个重要功能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劝退点,希望后续能尽快上线。

38

而在默认设置下,打字有点不太跟手,响应速度不够快,但好在可以在设置里调整按键的响应速度到「极快」,调完之后体感会好很多。

10 4

有趣的是,设置键盘「震动强度」发现,选「弱」时震感很强,选「强」反而没什么感觉。这可能是个 Bug,希望后续版本能修复。

39

可能是因为还在早期版本,豆包输入法很多细节功能还没来得及打磨。

表情包是社交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输入法都内置了表情包搜索和发送功能。虽然豆包输入法自带表情还算丰富,但你想从输入法直接发表情包? 对不起,目前做不到。

再比如键盘功能还不够完善,输入方式只有 9 键和 26 键。如果你是双拼用户, 或者需要手写输入、繁体中文, 那豆包暂时不适合你。

另外,键盘页面有深色模式,但设置页面却没有深色模式。想换个键盘皮肤? 对不起,目前只有默认样式。后者就见仁见智,有人觉得简洁好,有人觉得太单调。

而在 AI 翻译功能输入「LLM」,它依旧会默认显示为「法学硕士」。虽然「法学硕士」和「大语言模型」两个翻译都对,但多少让我有种谷歌翻译的感觉。

那么,豆包输入法值得体验吗?

我的建议是,仅凭语音识别这个杀手锏,还是值得尝鲜体验的。

但建议别急着设为默认输入法,先当个备用工具用着,等豆包输入法把 iOS 版、多设备同步、表情包这些基础功能补上,再考虑全面切换也不迟。

当然,我们也不妨给它点时间,看看这个 1.0 版本最终能进化成什么样。

附豆包输入法下载地址:
https://shurufa.doubao.com/



https://feedx.site

📱

消息称 iOS 27 将专注于细节打磨

🤖

20+AI 品牌齐聚广州,我在 AIDONE 见证了 AI 的100 种打开方式

🔥

小米回应「汽车工厂内电池产线起火」

🐂

马斯克:特斯拉已部署超百万颗 AI 芯片

✉️

俞敏洪再发全员信致歉

🏍

美团将在全国建设「骑手公寓」

🤬

Google 否认使用 Gmail 用户的邮件训练 AI 模型

📷

视觉中国发布道歉声明:系第三方盗图上传

💡

苏妈:我也不担心 AI 泡沫

🏠

家庭机器人也能很可爱,Memo 亮相

🚗

三星首款三折叠即将上市

🏢

法拉利博物馆有望落户北京

🏫

紫龙游戏回应「实习生出差抽中显卡要上交」

🎥

《哪吒 2》不参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消息称 iOS 27 将专注于细节打磨

51992613 e048 481f 9ed9 d0464007ac31

据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报道,苹果在明年推出的新系统将会致敬其于 2009 年发布的 Mac OS X Snow Leopard——不做大的改动,而是专注于细节打磨和质量提升。

Gurman 指出,明年的 27 系系统(如 iOS 27 等)将以改进现有软件为主。

据其透露,为提升软件质量,苹果的工程团队现正全面检视旗下的操作系统,致力于削减冗余功能、消除错误,并寻找任何能显著提升性能和整体品质的机会。

Gurman 还强调,27 系系统将会与 Mac OS X Snow Leopard 一样,为未来的新设备(折叠屏 iPhone 和其他新硬件)奠定基础。

而 AI 功能也依然是升级的主力军——明年整体升级依然会围绕 AI 展开。

Gurman 还在报道中提到,其认为苹果 CEO 库克在明年年中离职的可能性不大。而此前,《金融时报》曾报道预计,库克将会在明年 1 月下旬至 6 月之间卸任。

Gurman 表示,就算库克卸任 CEO 一职,但因为他还很喜欢目前的工作,很大可能会继续担任苹果董事长。

而这些被挖走的人,主要都是被招揽进 OpenAI 此前收购的人工智能初创硬件公司 io——该公司由苹果前工业设计高级副总裁 Jony Ive 成立,计划明年推出首款 AI 硬件产品。

据报道称,苹果前工业设计主管埃文斯・汉基(Evans Hankey)与前硬件工程高管 Tang Tan 均已加入该项目。

20+AI 品牌齐聚广州,我在 AIDONE 见证了 AI 的100 种打开方式

bc7a7df5 ee9d 4531 8cd6 236cb22cf5e9

这个周末,APPSO 联合 20 余家 AI 品牌打造的首场「AIDONE 线下体验场」在广州圆满收官。草地音乐会、沉浸式 AI 体验、跨界思想沙龙三大板块贯穿两天,吸引了大批科技爱好者到场。

在这场科技与生活方式的跨界实验中,各大 AI 品牌展现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潜力,用户现场互动热烈,机器狗与真狗的「对峙」等名场面不断,成为社交媒体刷屏素材,20 多个品牌合力将 AI 的「算力」变成了每个人可感知的快乐。

压轴的跨界沙龙带来了一次关于 AI 的思想碰撞。广美叶淑华、华工刘宇波、公益博主项栋梁、算法专家余欣航及蚂蚁健康顾沐五位嘉宾,分别从艺术创作、城市规划、无障碍公益、智慧交通和医疗健康五个维度,探讨「AI 时代人到底要干嘛」的现实议题。

d8216644 1953 4e07 b35a a80e8ba45c7c

AIDONE 是 APPSO探索 AI 内容从线上延伸至线下的首次尝试。通过聚聚头部 AI 品牌和产品,我们希望让更多人在真实场景中感受 AI 的实用与乐趣。

大公司

小米回应「汽车工厂内电池产线起火」

f2815d83 644c 4092 a652 4818b2fe952c

昨天,小米官方发文就网传「小米汽车工厂内电池产线起火」消息明确辟谣。

官方账号「小米公司发言人」指出,该事件实为 2024 年工厂电池车间设备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操作偏差,并非电池设计或制造缺陷。

小米表示,调试期间操作人员在手动模式下误操作,导致 AGV(自动导引车)托运的电池包与设备发生磕碰,电芯受损后短路引发明火。火情规模极小,车间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扑灭,未波及其他生产区域,也未造成人员伤害。

小米方面强调,旗下车型电池包均按照超高标准开发,包括小米 SU7 与小米 YU7,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同时,小米还澄清,网络流传的所谓「事件墙展示」图片,实为 2024 年初设备最初调试阶段的管理看板,相关问题在量产前已全部解决。

马斯克:特斯拉已部署超百万颗 AI 芯片

9e56830d ba21 4519 8bb4 7e63824d924c

昨天,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 X 上发布置顶消息,系统性介绍了公司自研 AI 芯片团队的最新进展与战略目标。

马斯克表示,外界普遍不了解特斯拉在芯片设计上的投入规模,公司多年来一直拥有「先进的 AI 芯片与电路板工程团队」。

目前,特斯拉已在车辆与数据中心部署数百万颗自研 AI 芯片,这些芯片为自动驾驶与数据处理提供支持,他强调正是这些芯片「让特斯拉成为现实世界 AI 的领导者」。

在技术迭代方面,马斯克表示特斯拉车端现用版本为 AI4,下一代 AI5 已接近流片阶段,AI6 研发也已启动。同时,马斯克提出明确目标:

每 12 个月推出一款新的 AI 芯片并完成量产。他进一步强调,公司预计未来芯片产量将「最终超过所有其他 AI 芯片的总和」,并强调「不是玩笑」。

应用场景方面,马斯克指出,自研芯片将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包括更安全的驾驶体验以「挽救数百万生命」,以及通过人形机器人擎天柱 Optimus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为大众提供「先进医疗服务」。

此外,特斯拉正在积极招聘芯片相关人才,要求应聘者以三条要点证明自身「卓越能力」,并特别关注在芯片设计中应用前沿 AI 的方向。

俞敏洪再发全员信致歉

据多方信息获悉,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昨日发布主题为「让我们一起努力」的全员信,就此前南极相关内部信引发的争议再次致歉。

他在信中解释,写信时使用南极的描述与比喻,初衷是真诚分享而非炫耀,并强调「一个愿意和大家分享的老板,总比一个神秘的老板更加让员工放心和安心」。

俞敏洪同时回应了「用员工血汗钱旅游」的质疑,认为这种说法不妥。他指出,员工与管理层是互相成就的双向合作关系,双方均在各自岗位付出努力并承担风险,以确保公司正常发展和工作保障。

他承认此次南极之行确有个人旅游成分,但核心目的是受奚志农邀请,探讨青少年自然探索教育,并结识多位相关领域专家,未来有望引入新东方。

在信中,俞敏洪还就使用红色字体引发不满进行解释,称老一代人对红色的认知是「喜庆」,并无其他含义。他强调,公司鼓励员工通过内部渠道或其个人邮箱反馈不公待遇,同时呼吁员工共同维护公司发展与形象。

他提醒「那种发表到自媒体上的极端言论,最好慎重一下」,并重申新东方鼓励言论自由,但前提是公司正常发展。

美团将在全国建设「骑手公寓」

87c339c8 c552 4bc7 8831 50e44302db6b

近日,美团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骑手公寓」,并为有住房需求的骑手提供租房补贴,旨在降低骑手居住成本,提升通勤便利性和生活质量。

据介绍,在北京天坛附近的首批公寓中,骑手可用 700 元月租入住单间,而同区域市场租金普遍在 1500 元以上。

美团表示,所有公寓均配备环保精装、家电与网络,并由专门团队提供保洁和维修服务,确保骑手「拎包入住」。

首批项目已在北京、深圳和重庆等地启动,预计有 600 名骑手入住。公寓房型涵盖单人间、多人间及家庭房,提供独立淋浴房、洗衣机、饮水机和 24 小时热水等设施。

此外,美团还将承担首批水电暖及网络费用,并在公寓内定期组织「欢迎会」「骑手加油站」「生日会」等公益活动。

据悉,该举措与美团「同舟计划」五周年同步推进。「同舟计划」自 2020 年启动,累计投入 20 亿元,覆盖骑手大病关怀、家庭帮扶及「骑手友好社区」等福利。

美团透露,未来五年将继续加大投入,总额预计达 100 亿元,构建「基础保障+进阶保障+生活福利」的骑手福利模式。

蔚来萤火虫国内达 3 万台交付

afbccd33 ff3b 49cc af97 1558d568f82a

蔚来汽车 CEO 李斌在日前的 2025 广州车展上宣布,旗下纯电小车 firefly「萤火虫」已在国内累计交付突破 3 万台。

该车型于今年 4 月 19 日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为 11.98 ~ 12.58 万元,并在 9 月 27 日完成第 2 万台交付。

同时,蔚来宣布萤火虫的右舵版本已完成准备,即将进入新加坡和泰国市场。

目前,该车已进入荷兰、挪威、比利时、丹麦、希腊、奥地利、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市场,并计划在未来拓展至欧美及东南亚共 17 个国家。

规格方面,萤火虫车身尺寸为长 4003 毫米、宽 1781 毫米、高 1557 毫米,轴距 2615 毫米。配备 42 kWh 电池,CLTC 综合续航里程为 420 公里,搭载 105 kW 永磁同步电机(后驱),最大输出扭矩 200 N・m,最高车速 150 km/h。

Google 否认使用 Gmail 用户的邮件训练 AI 模型

据 The Verge 报道,Google 否认了关于 Gmail 使用用户邮件训练 AI 的「误导性」报道。

据悉,日前有消息称 Google 更改了 AI 功能使用政策,并将使用用户的 Gmail 邮件和附件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而唯一的选择退出方式是禁用「智能功能」,如拼写检查。

针对上述情况,公司发言人 Jenny Thomson 通过报道回应:

Google 的 AI 产品训练数据来源于公开信息、授权内容以及用户选择共享的数据,而 Gmail 邮件并不在其中。公司同时强调,其隐私政策和用户数据保护措施保持不变。

此前,有媒体称 Gmail 邮件可能被用于模型训练,引发用户对隐私的担忧,此事件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

视觉中国发布道歉声明:系第三方盗图上传

9b3a150b a11c 49ab 989e c48b6f41126a

近日,历时两年的摄影师戴建峰起诉视觉中国侵权案迎来一审判决。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认定视觉中国未经授权销售戴建峰作品《银河下的村庄》,侵犯其署名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判令视觉中国及关联公司连带赔偿 1.5 万元,并在官网首页连续 48 小时刊登声明以消除影响。

法院判决指出,视觉中国此前通过第三方周某获取并销售涉案作品,合同价格为 2400 元,但其对外谎称拥有著作权。

此外,视觉中国在 2023 年曾反向向戴建峰索赔 8 万余元,法院认定该行为明显不当,缺乏必要的审查义务。除涉案作品外,法院驳回了戴建峰关于视觉中国销售其余 148 幅作品构成侵权的诉求。

22 日,视觉中国在官网发布致歉声明,称涉案作品系供稿人盗用上传,公司在展示及销售过程中确实侵害了戴建峰的著作权。

视觉中国表示,涉案图片已在诉讼期间下架,并永久封禁相关供稿人账号,同时将完善内容审核流程,加强版权保护。

Meta 被曝为求增长而不择手段

据《时代》报道,Meta 再次陷入舆论漩涡。美国加利福尼亚北区联邦法院近日公开的诉讼文件显示,该公司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存在严重失职,并长期隐瞒平台风险。

超过 1800 名原告,包括未成年人、家长、学区及州检察长,联合起诉 Meta、Snapchat 与 YouTube 等社交平台,指控其「不计后果地追求增长,无视产品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危害」。核心指控包括:

Meta 发言人回应称,相关指控「断章取义、误导公众」,并强调公司十年来持续推出青少年保护功能,包括 2024 年上线的「Instagram 青少年账户」隐私设置与家长监管工具。

然而,原告律师指出,Meta 的策略与烟草公司引诱青少年成瘾如出一辙,凸显其在商业利益与用户安全之间的长期冲突。

💡 苏妈:我也不担心 AI 泡沫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AMD CEO 苏姿丰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她并不担心所谓的「AI 泡沫」,并强调「投资不足比投资过多更危险」。

在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苏姿丰正带领 AMD 全面转向 AI 芯片业务,力图在由英伟达主导的市场中抢占份额。

苏姿丰指出,人工智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AMD 必须将 AI 置于产品线核心。过去三年,公司市值已从 900 亿美元增长至超过 3350 亿美元,尽管近期股价有所回调,但其在数据中心和 AI 芯片市场的布局已初见成效。

她透露,AMD 最新一代 MI450 芯片已获得 OpenAI 与甲骨文的大规模订单,并计划在明年正式推出。

在融资安排方面,AMD 为确保与 OpenAI 达成合作,甚至承诺认股权证,使后者能以折扣价购买 AMD 高达 10% 的股份。

这类交易引发外界对 AI 热潮是否由不可持续融资支撑的担忧。然而,苏姿丰强调,当前阶段「不是站在一旁担心是否投资过多的时候」,她认为过度谨慎反而可能错失行业机遇。

而面对英伟达的强势地位,苏姿丰表示,AMD 将凭借价格优势和多样化合作伙伴关系切入市场。

她预测,到 2030 年,AI 与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 1 万亿美元,AMD 在该领域的营收将保持年均 80% 的增长,并在未来三至五年实现双位数市场份额。

有趣的是,上周英伟达 CEO 黄仁勋也曾在财报电话会上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关于 AI 泡沫的说法有很多,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情况(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相比)截然不同。AI 正在改变现有的工作负载,并没有看到 AI 泡沫的存在。

新产品

一加 Ace 6T 真机今日公布

75bdb96c 7095 460d adf0 18009cef0d65

昨天,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公布了一加 Ace 6T 新机的多项亮点,并预告将在今日公布真机信息。

据其介绍,新机将定位「性能旗舰新选择」,并全球首发高通第五代骁龙 8 处理器,电池容量达到 8000mAh 以上,配备 100W 闪充;写入新一代「风驰游戏内核」,支持 165Hz 超高帧游戏。

一加 Ace 6T 还将支持 3D 超声波指纹,标配 IP66/68/69/69K 满级防尘防水、全新「冰河散热系统」、旁路供电。另外新机还将提供原神神里绫华定制版本。

家庭机器人也能很可爱,Memo 亮相

e115e1e0 c52a 4d43 b3cd fe900a656783

Sunday Robotics 最近公开其新款家庭机器人 Memo,该机器人能够在开放式厨房中自主完成制作咖啡、清理餐桌以及装载洗碗机等家务。

Memo 的外形酷似电影《Wall-E》中的角色,拥有光洁的白色躯干、卡通化的面部以及一顶红色的棒球帽;它并非像常见人形机器人那样使用双腿,而是通过一个轮式平台移动,并利用中心立柱上下滑动来调节高度。

在实际演示中,Memo 展现了令人惊讶的操作细节。它不仅能按步骤完成填粉、压粉并启动浓缩咖啡机,还能在清理餐桌时展示出极高的技巧,单手同时抓取两只玻璃杯,即用拇指和食指夹住一只,再用手掌其余部分握住另一只。

和此前大热的 1x 做家务人形机器人不同,Memo 不依靠人工的远程控制,而是凭借着一双手套学习和训练所有的任务。

Sunday 的新办法是,训练时(靠人),他们不直接遥控机器人。相反,他们付钱给普通人,让他们戴上特制的「技能捕捉手套(Skill Capture Glove)」去做家务(比如洗碗、叠袜子)。

运行时(靠 AI),这些数据被喂给一个叫 ACT-1 的大模型。一旦训练完成,机器人 Memo 在用户家里干活时,是完全自主的,不需要任何人远程遥控它 。

目前,Memo 还在 beta 测试阶段,受邀请的用户可以免费把它带回家,同时帮助 Memo 学习更多的家用场景,收集训练数据。

三星首款三折叠即将上市

2b7c3167 f7b0 4772 8b91 5ca3d3340395

据多方信息获悉,三星首款三折折叠智能手机预计将于下月发布,三星线下授权门店已经开启预约,价格信息暂未公布。

此前,博主Evan Blass 曾透露,三星即将发布的三折叠新机将命名为「Galaxy Z TriFold」,其配备一块 6.5 英寸外屏,展开为 10 英寸内屏,峰值亮度分别为 2600nits 和 1600nits。

其还表示,Galaxy Z TriFold 机身厚度并不均匀,其三段折叠区域厚度分别为 3.9mm、4.0mm 和 4.2mm,整机厚度为 14mm。

其他方面,新机配备一枚 2 亿像素主摄,拥有 5600mAh 电池,支持 45W 有线快充。

新消费

法拉利博物馆有望落户北京

494e8e7a 23f1 44e9 a9da f933e8eb9469

据北京发布消息,11 月 21 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举行招商推介会,火星人居科幻城、法拉利世界娱乐综合体等四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近百亿元:

今年以来,文化旅游区密集「上新」,首旅集团总部入驻办公,城市运动中心成功摘地,环北交通枢纽试运营,3 家高端品牌酒店正式营业,「湾里」定档年底亮相。

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产业促进处处长王玥表示,这不仅仅是几个酒店或商业体的开业,而是构建了一个「白天畅玩、夜晚流连、多日精彩」的文旅生态系统。一个具备完整丰富度假功能的文旅区已初步成型。

接下来,副中心文旅区还将推动萧太后河通航,形成「台湖演艺小镇—北京环球影城—张家湾古镇—大运河」的滨水活力走廊。

紫龙游戏回应「实习生出差抽中显卡要上交」

日前,一则关于「小伙出差时抽中大奖公司要求上交」的话题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引发热议。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上海某公司的一名实习生李华(化名)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因公出差,在活动现场参与集章抽奖,意外抽中了一张价值约 3000 元的 GeForce RTX 5060 显卡。然而,随行的公司同事便告知他「显卡属于公司财产,财务已经知道了,需要上交」。

而据扬子晚报,11 月 20 日,李华告诉记者,在与公司多轮「约谈」后,虽然公司最终不再强行索要显卡,但也暗示他「另谋高就」。其也已提交了离职申请。

随着相关帖子在网络发酵,有部分网友将该事件与知名游戏公司紫龙游戏相关联。

11 月 22 日,紫龙游戏旗下天津紫龙奇点互动娱乐有限公司与上海紫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官方澄清公告,明确指出该事件与本公司及全体员工无任何关联。

公告中,紫龙游戏经核查后郑重声明:集团内所有公司均未参加相关展会,因此网传的抽奖事件与「上海紫龙游戏公司、紫龙游戏及员工无任何法律关联、事实关联」。

紫龙游戏在公告中表示,不实信息的传播已对公司造成实质性负面影响。在此期间,大量网友因误解对公司进行无端指责与恶意评论,部分言论构成名誉侵权;同时,公司招聘网站也遭到恶意围攻,严重干扰了正常招聘秩序。

高中毕业生伪造履历当上博导,江苏科技大学通报

据央视新闻报道,江苏科技大学近日通报,学校「首席科学家」郭伟其实是个学术骗子。

据「江苏科技大学」官方微博消息,2025 年 9 月,学校收到教师郭某涉嫌学术不端的举报,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经调查取证,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按规定解除了与郭某的聘用协议,并对其团队师生进行了妥善安排。同时,学校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案件正在侦办过程中。

据悉,郭伟凭借「陕西高考状元」「德国国家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得主」「发表 170 余篇 SCI 论文」等伪造的唬人头衔和成就,于 2023 年成功进入江苏科技大学,并成为博士身份导师,组建团队进行所谓纳米材料研究。

好看的

华纳探索收购最新进度:多家巨头正式参与竞标

70ab086c a18a 4e77 aaef 59534846ddc7

据守望好莱坞和 Deadline 报道,近期华纳争夺战、好莱坞又一剧变正经拉开帷幕了:派拉蒙、Comcast、Netflix 正式参与竞标,出价求全部/部分收购华纳兄弟探索。

Dealine 报道称,多个消息源证实了这三家出价一事。称此交易的非约束性报价截止于本周四,此后还会有一轮,即在讨论确定详细之后,会询问投标者是否要提交最终的约束性报价。

华纳方此前暗示他们相信此交易会在今年 12 月下旬也就是年底有一个结果。此后还有监管者批准等流程,预计要花至少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刚被天舞收购的派拉蒙在此事中一直最为积极,他们求购的是整个华纳兄弟探索,包括处境挣扎的电视网等;Netflix 和 Comcast 想要的是华纳的电影公司、流媒体部分。

《哪吒 2》不参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据新浪电影消息,日前奥斯卡公布最佳动画长片奖「符合参评资格」大名单,共 35 部,但不包括《哪吒之魔童闹海》,即该片不会参评此奖项。《帕丁顿熊 3》《魔法蓝精灵》等影片也未出现。

新浪电影表示,不符合参评资格如无特殊原因则是两种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哪吒 2》已在北美广泛上映,按理说应该符合。且符合参评资格名单中的一些影片如《疯狂动物城 2》等到现在还未上映,在期限内达到上映要求即可。

新版《呼啸山庄》电影发新海报

626b587e d618 4295 b471 201bccf3325b

近日,艾默拉德 · 芬内尔执导、玛格特 · 罗比与雅各布 · 埃洛迪主演的新版《呼啸山庄》发布全新海报,突出「电闪雷鸣的爱情」主题。

海报风格延续此前宣传物料的统一视觉语言,进一步强化影片的哥特式定位。社交平台讨论集中在影片风格与演员表现,观众期待其区别于传统 BBC Classics 的改编方式。

该片由华纳兄弟影业发行,改编自艾米莉 · 勃朗特的同名小说,以哥特式氛围重新诠释经典爱情悲剧。其核心叙事围绕凯茜 · 恩肖与希斯克利夫之间的毁灭性情感,强调其对几代人产生的持久影响。影片将于 2026 年 2 月 13 日在北美上映。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