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就在刚刚,汉 L 和唐 L 在比亚迪深圳坪山总部正式上市。对比此前公布的 27 万元和 28 万元的起步预售价格,两车上市后的起售价分别降低了约 6 万元和 5 万元,来到了——

20.98 万元和 22.98 万元。

具体价格见下图:

自从「超级 e 平台」亮相后,很多人都在问:马力超千匹,极速 300km/h 的汉 L 和唐 L,到底是用来干嘛的?

今晚,比亚迪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汉 & 唐的全面进化

这次的汉L 和唐 L 在尺寸、动力、智能配置等方面都实现了堪称跨越式的进化。

汉 L这辆新车肯定要比原来的汉来得要大——车长 5050mm、车宽 1960mm,轴距为 2970mm,是一辆典型的「523」C 级轿车。

hhand3

唐 L 也差不多,5040mm 的车长、1996mm 的车宽、2990mm 的轴距,是一辆中大型 SUV。

tang

发布会一开始,比亚迪就将重点放到了汉唐 L 纯电版的动力上:

纯电版本的单电机后驱车型峰值功率为 500kW(670 马力),双电机车型的综合功率更是来到了 810kW(1086 马力)。

汉 L EV 这次的零百加速直接到了 2.7 秒,极速 305 km/h。唐 L EV 的零百加速则来到了 3.6 秒,极速 287 km/h。

adsgaf

▲ 发布会上,比亚迪拉出了保时捷 911 和汉 L 进行对比

汉 L 和唐 L 之所以能拥有上千匹马力,得益于比亚迪新的「超级 e 平台」。

gdfhb

在 3 月份的发布会上,比亚迪发布了两项关键技术——号称可实现「充电 5 分钟续航 400 公里」的 10C 兆瓦闪充技术,以及全球首款转速超 3 万转的量产电机。

「超级 e 平台」下的汉 L 和唐 L整车高压部件全部升级至 1000V 架构。在 10C 闪充技术的加持下,汉 L EV 接入比亚迪自研的兆瓦闪充桩后,峰值功率可以超过1000kW,充电 5 分钟可以补能 400 公里。

ybrg

在等待 10C 充电桩的建设之时,汉 L 和唐 L 也可以通过双枪超充技术在 180kW 的公众充电桩上达到 351kW 的最高功率。

新的量产电机则被装到了汉 L 和唐 L 的后桥上,这款高转速电机以 30511rpm 的极限转速,刷新了小米 V8S 电机此前保持的世界纪录,单模块功率达到 580kW,功率密度更是攀升至 16.4kW/kg,将电动车的性能天花板撕开一道裂缝。

agfdsavfc

安全也是最近的新车不得不提的部分。汉唐 L 这次在主动安全、被动安全、电池安全和安全冗余上都拉的很满,像全速 AEB、高压断电保护和 E-call 系统都是全系标配。

srvt

汉 L 和唐 L这次在智能化上做到了「全域融合」,简单总结就是——底盘控制更精准、车身控制更舒适、扭矩响应更迅速,在过槛、过弯和冰雪路面等场景下都有更好的表现。

甚至,比亚迪还为汉 L 加入了漂移模式。

adf1

智驾系统上,汉唐 L 这次用的是天神之眼 B 高阶智驾激光版,支持城市领航、高快领航、自主泊车等高阶功能。

另外,之前亮相的「灵鸢」无人机系统,这次也能在唐 L 上选配了。

从「Dragon Face」,到「Loong Face」

新的「Loong Face」设计语言也值得再提一下。

比亚迪之前的设计语言叫「Dragon Face」,距最先搭载在宋 Max 上已经快 10 年了。随着比亚迪不断走向国际,「Dragon Face」这个名字多少有些词不达意,于是,比亚迪就趁着这次迭代,把「Dragon Face」改成了「Loong Face」。

WYPL0477 opq3448679013

比亚迪的设计师艾格曾解读过全新的 Loong Face 龙颜美学,在新车汉 L 和唐 L 上的表达。

首先,他对龙须的比例进行了调整,让它们更立体且具有张力,修长的龙须从视觉上一直延续到侧面,整个前脸更加霸气。

车身侧面,汉 L 唐 L 在翼子板处运用了颇具文化属性的书法笔锋,汉 L 更是用一撇一捺巧妙地勾勒出 D 柱的线条,这一设计被赋予了一个独特的名字——「撇捺有锋」。

WT A6854 opq3448694555 1

HGQ07278 opq3448617566

而在车尾,对于最先出现在汉车型上的中国结尾灯,比亚迪也进行了设计的系列性延展,为汉 L 打造了名为「凤之翎」的全新尾灯。龙和凤,这回是对上了。

唐 L 则更具饱满和体量感,其尾灯取形自传统竹编工艺,名为「竹之韵」。灯组曲面立体感十足,与车身线条设计相得益彰。

WT A6876 opq3448695187

比亚迪这次在内饰上的进步也不小。虽然布局依旧常规,但汉 L 和唐 L 在用料上相当精致考究。

2V9A9951 opq3447088944

WYPL9216 opq3446809178

两车都用上了全新内饰材料——3D 竹木,竹木饰板的点缀,为车内增添了几分雅致。仪表板位置采用了皮革+针织布工艺,触摸质感更柔和;扶手箱内侧也用上了植绒工艺,触感显著提升。

HGQ07024 opq3446861333

得益于车身尺寸的增大,汉 L 和唐 L 的座舱空间也有了一定提升,汉 L 的后排肩部空间达到 1484mm,足以舒适乘坐 3 人,唐 L 更是来到了 1512mm。

tang424

值得一提的是,唐 L 将会标配「2-3-2」座椅布局:五座模式下,三排空间可以完全折叠,将后备箱容积扩展到 960L;户外露营时,第二、第三排可以同时折叠,让整辆车变成一间「大床房」;坐 6 个人时,第三排可以实现单座折叠,这个时候后备箱容积有 675L。

WYPL9311 opq3446850295

「让世界,感受来自中国技术的压迫感」

汉 L 和唐 L 的混动版车型这次用上了比亚迪全新的 DM-p 王者混动系统,其中,1.5T 高效发动机的热效率来到了 45.3%,峰值功率为 200kW,两车的 NEDC 馈电油耗分别为 4.6L 和 5.6L。

sgdfgv

比亚迪这次还带来新研发的 AI 能耗管理系统,号称能够在通勤场景和导航场景下,分别节油 12% 和 18%。

这套系统的原理类似于吉利去年 11 月在雷神 EM-i 超级电混上推出的星睿 AI,通过收集车速区间、加速度、踏板深度等信息,结合导航信息与惯用路线,实时调整油电动力分配策略,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nsbfd

另一方面,轮端解耦技术的应用也是 DM-p 王者混动的核心优势之一。

比亚迪表示,这一设计解决了传统混动系统中油耗与动力难以兼得的难题。在低速城市出行等需要极致能耗的场景下,系统可无感关闭后驱电机,切换至两驱模式,带来更低的油耗表现;而在高速、山路或雪地等复杂路况中,系统则能迅速切换至四驱模式,确保强劲的动力输出和行驶稳定性。

这种全场景的油耗与动力平衡设计,让汉 L 和唐 L 在不同驾驶环境下都能保持高效与灵活。

csad

为了应对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导致的发动机功率衰减问题,比亚迪带来了电可变涡轮增压技术,通过调节喷嘴环开度提升进气压力,有效缓解进气不足的难题。与增程车型相比,DM-p 的直驱模式在亏电状态下动力更强,油耗也要更低。

电驱系统的性能同样令人瞩目。前驱电机峰值功率达到 200kW,峰值扭矩 315Nm,综合工况效率高达 92%。后驱搭载的三合一驱动总成则实现了最大轮端输出扭矩 4570Nm,处于行业同级领先水平。

re

此外,比亚迪为插混车型打造了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最大放电能力达 322kW,相较上一代产品均温性提升 45%、能耗降低 34%、温升速率提升 30%,低温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而在驾驶感受方面,全新的动态跟踪扭矩架构算法为 DM-p 系统注入了一颗「智慧心脏」。

dbvgv

据比亚迪介绍,该算法能够以毫秒级响应速度精准感知油门变化,无论是在城市拥堵路段的红绿灯起步,还是高速超车的紧急加速,车辆都能实现稳定起步和迅速响应,避免顿挫感或动力延迟。

以上提到的这些技术升级,共同支撑了汉 L 和唐 L 的卓越性能。

让世界,感受来自中国技术的压迫感。

这就是比亚迪汉 L、唐 L 和超级 e 平台的目标。

比亚迪王朝网总经理路天,在发布会上探讨了中国汽车品牌在过去十年中的地位变迁。他表示,十年前,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较为薄弱,更多扮演追随者的角色;而如今,它们已逐步成长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asdgasd

路天认为,汉唐系列的发展历程,正是这一转变的缩影。

和吉利、奇瑞、理想、蔚来等重研发的自主品牌一样,比亚迪近年来也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与产品迭代,显著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中国汽车工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正是由这些自主品牌的共同进步,来合力推动。

*本文由李华、芥末共同撰写。

今天下午,零跑汽车全新 B 系列首款车型——零跑 B10 正式上市。

B10 一共有 5 个版本,按续航来划分,则可以分为 510km 和 600km 两个版本(均为 CLTC 续航),售价区间为 9.98 万元至 12.98 万元,具体如下:

gtrhfbv

零跑 B10 的首次亮相是在去年 10 月的巴黎车展,零跑科技 CEO 朱江明当时强调,B10 作为全新 LEAP 3.5 平台的首款车型,具备了「超级智能」和「超级集成」两大特点,将成为撬动全球市场的战略级产品。

9.98 万元的起售价,也足以看出零跑的决心。

智驾免费后,零跑选择给老车主退钱

我们将重塑 10-15 万元级 SUV 市场的价值标准。

一个月前,零跑科技高级副总裁曹力在 B10 的预售发布会上清晰勾勒出了这款新产品的定位。

曹力指出,目前 10-15 万元的紧凑级 SUV 市场拥有多达 206 款产品,但其中没有任何一款能满足用户的高阶智驾需求。「我们认为,在路况如此复杂的中国市场,有激光加上高阶算力的智驾才是真智驾。」

为实现技术突围,零跑 B10 使用了高通新一代 8650 智驾芯片,整合了端到端大模型,并加入了激光雷达来解决高光比等复杂场景,最远探测距离达到了 300 米。

dfgv

有了进阶的硬件,零跑 B10 在智能驾驶的功能上也实现了不小的突破,其高速领航 NAP 能够在完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情况下做到自主变道超车、微避障以及上下匝道。

而在城区场景下,B10 的通勤 NAP 只要经过一次路线学习,就能实现红绿灯识别、绕行避障、自主超车;自动泊车也是全系标配,还支持停车场的记忆泊车。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零跑还公布了一项决定:

由于 NAP 高速智能领航现已免费开放,零跑将为已购买该功能的 21-23 款车型用户退还费用。没有购买 NAP 的老用户,也会在今年 7 月通过 OTA 推送获得该功能。

b103

在智能座舱这一块,零跑准备的是另一块高通芯片——同级唯一的骁龙 8295。对比前代,高通骁龙 8295 的性能有着显著提升,当前主要应用于 20 万元级以上车型。

*9.98 万元的 510 舒享智驾版和 10.98 万元的 510 悦享智驾版为骁龙 8155。

在骁龙 8295 的支持下,零跑 B10 的 LEAP OS 4.0 PLUS 交互系统实现了车辆状态 3D 可视化桌面,甚至连天气昼夜的变化也能实时显示。过渡动画也经过重新设计,交互流畅度显著提升。

ghfdsb

双 AI 语音大模型(DeepSeek 与通义千问)的深度融合,不仅拓展出多模态指令控制能力,更通过车载摄像头实现视觉上的交互创新。面对「前面那棵是什么植物」这样的开放式问题,系统会进行视觉解析并给出准确回应。

零跑表示,B10 在座舱上的多场景功能体验已经达到了 30 万到 40 万元的水准。从董车会此前的体验来看,对比 30 万元的产品其实还是有点吃力,但赶上 20 万元车型可以说没有一点问题。

htrbwg

B10 的「悦动几何」内饰设计同样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其核心理念是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圆角,矩形元素进行统一而精致的呈现,软包覆盖率高达 85%,整体的风格简约而不失亲和,年轻且有格调。

trghgs

除了好看,零跑 B10 的这套内饰还兼顾了很强的功能属性,中岛下的悬浮折叠杯托灵活便捷,后排还专门做了一个能够抽纸的储物盒,座椅中间的翻折扶手不仅能够放水杯,也能够成为一个置物平台,方便奶爸奶妈在服务区冲奶粉。

当然了,家里没有小朋友的话,给大朋友放点零食也是可以的。

hyregtf

▲纸巾盒在后排出风口下方

虽然 B10 是一辆紧凑型 SUV,但零跑表示,其得房率高达 87.4%,共有 22 处储物空间。在董车会的实际体验中,身高 175 左右在后排翘个二郎腿完全没有问题,头顶上 1.82 平米的天幕也带来了不错的开扬感,更重要的是它还带遮阳帘。

ghsf

B10 的座椅组合方式也足够丰富,前排座椅支持 180°向后放倒,能够与后排形成一个联通的空间,前后排完全放倒,就变成了一个「露营大床房」。后方的双层后备箱向下拓展之后,最大能够容纳 6 个 20 寸的登机箱。

bgr

在驾控方面,B10 搭载了七合一高性能油冷电驱总成,百公里加速 6.8 秒。而在续航上,零跑 B10 这次有两个版本:510km 和 600km(均为 CLTC 工况续航),均支持高功率快充,从 30% 充至 80% 的时间分别为 19 分钟和 20 分钟。

零跑,就是「薄利多销」的典范

2019 年上海车展前夕,董车会参加了一场零跑的媒体沟通会。会上的主题大概有两个,一个是给 2018 年的自己打分,第二个是剧透他们的新 SUV——C-More。

2 3

当时,华为出身的赵刚还在零跑任副总裁,他在那场沟通会中表示,2018 年的零跑可以说是「达到预期」,从企业形象建立到量产车前期准备以及上市节奏,他们都在预期内完成了。而他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通过 C-More 这辆车,将零跑的「性价比」标签,烙得更深。

现在我们知道,这辆 C-More 就是后来的零跑 C11。从它的市场表现来看,C11 确已完成了它的任务——它在 2023 年的累计交付量达到 80616 辆,成为当年 15-20 万元新能源中型 SUV 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

可以说,零跑就是「薄利多销」的典范。

1675957100647

曹力曾说:「零跑坚持以成本定价、低品牌溢价、高产品价值。」零跑之所以能用低成本打赢这场战,成为继理想后实现盈利的第二家新势力车企,离不开他们对于「全域自研」的坚持。

2023 年,零跑发布了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的电子电器架构,实现了行业首个四域合一的中央控制器,为软件定义汽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的 LEAP 3.5 则在 3.0 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控制器数量仅有 22 个,集成度进一步提升。

ghnb

零跑表示,其自研的电驱系统实现了整车控制器和电驱控制器的深度的融合,B10 的整车线束总长仅有 996 米,全球最短。不仅如此,LEAP 3.5 的通讯从毫秒级提升到了微秒级,系统的响应速度提升了三倍,稳定性提升了 50%,电气架构能耗降低了 25%。

为了将 B10 推向全球市场,零跑还下了不少功夫,电池抗振性能超国标 3 倍以适应巴西北部湿热多雨、道路崎岖的情况;到了中东,面对高温和沙尘暴,27 合一的超级热管理模块能让电池不掉链子;内饰用的则是欧盟认证的竹炭纤维面料,可以吸附空气中有害成分和粉尘,维护车内环境。

efgaf

更重要的是,LEAP 3.5 技术架构还带来了安全方面的提升。

CEO 朱江明表示,全新的 LMC 的一体化运动融合控制底盘支持爆胎控制功能,让 10 万元级的 B10 也能够实现 120km/h 爆胎稳定停车,「让智能科技从『豪车专属』到『人手必备』」。

朱江明所说的「人手必备」并不是一句空话——零跑直接把 2025 年的年销量目标定在了 50 万辆。

从市场的反应来看,零跑「薄利多销」这一步是走对了。今年 3 月,零跑全系车型交付量达 37095 台,同比增长超 154%,而今天的主角 B10 开预售开启后的一小时内,订单量就突破了 15010 台;预售 48 小时达成 31688 台。

便宜又大碗,有谁会不喜欢呢?

2025-04-10 18:03:40

2003 年,当时的全球最大车企通用汽车,对一家来自安徽的小作坊挥起了专利大棒,试图将后者扼杀在摇篮里。

然而,历史的剧本往往出人意料——这家小作坊不仅挺过了风浪,还借着这场风波乘风而起,孕育了中国汽车史上最火爆的 IP——奇瑞 QQ。

sdgafvc

从简陋的产线到席卷市场的国民小车,奇瑞 QQ 的诞生与成长堪称一段传奇。如今多年过去,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品牌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辉煌不再。但奇瑞似乎从未放弃对这一经典 IP 的执念。

不久前,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在微博上大喊了一句:「爷青回」,并试图用三张图片唤醒人们的记忆——那是全新 QQ 概念车的渲染图。

这辆概念车并没有完全继承初代 QQ 的圆润造型,标志性的圆形大灯在 LED 数字化面板上获得了全新表达,同时,隐藏式门板、封闭式轮毂和前脸等现代化设计元素,也在尝试让「奇瑞 QQ」这个 IP 跟上新能源车的前沿趋势。

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奇瑞的品牌声量始终不高,甚至在网络舆论中显得有些沉默。这不禁让人疑惑:一个在数字时代缺乏存在感的车企,能否再造一个「新 QQ」?

中国首个现象级汽车 IP,是怎么诞生的?

2003 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一场革命。

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城市化的加速,私家车从曾经的奢侈品逐渐变为普通家庭奋斗的目标。当然了,那个时候市场还是被合资品牌牢牢占据,它们动辄数万元甚至更高的价格,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家来自安徽芜湖的本土车企——奇瑞汽车,推出了一款定价仅为 3.38 万元的微型车:初代奇瑞 QQ。以当时的眼光来看,这款车不仅拥有超高的性价比,其独特的设计也迅速点燃了中国消费者的热情,成为许多家庭迈向「有车生活」的第一步。

afsg

可那个时候,奇瑞才刚刚开始造车两年半,旗下只有风云这一款车,资质还挂在上汽那里。这样一个「毛头小子」,是如何想到奇瑞 QQ 这步好棋的呢?

这就要聊到奇瑞 QQ 的「远房表哥」——韩国大宇汽车的 Matiz。

Daewoo Matiz

▲大宇 Matiz

大宇汽车曾经是韩国第二大车企,但它没能挺过 1998 年的那场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于 2002 年被美国通用汽车低价收购,包括 Matiz 在内的众多车型全都改名换姓,变成了雪佛兰乐驰、雪佛兰景程,以及别克凯越。当时的通用正是想依靠这些中低端车型,在国内的入门级市场分一杯羹。

就在这时,尹同跃出手了。奇瑞不知道从哪弄来了大宇 Matiz 的图纸,攒出了一辆长相呆萌的「奇瑞版 Matiz」,让刚准备在中国大展拳脚的通用汽车气不打一处来,一纸诉状,将奇瑞告上了法庭。

1305783961

▲雪佛兰乐驰

这场风波让奇瑞 QQ 在一片质疑声中登场,却也意外地为其带来了关注度。这款小小的微型车,带着争议的光环,开始了它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传奇之旅。

如果说争议为 QQ 打开了知名度的大门,那么它的设计则是真正俘获人心的钥匙。

初代 QQ 的车身圆润小巧,仿佛一个圆头圆脑的小精灵,搭配标志性的大眼前灯和多彩的车身配色,散发出一种俏皮可爱的气质。事实上,奇瑞最初给 QQ 的命名就是「小精灵」,还好最后在网友的提议下改成了 QQ。

这种「萌系」风格虽受到大宇 Matiz 的启发,但奇瑞的设计团队并未简单照搬,而是进行了巧妙的本土化调整。他们将车身线条调得更柔和,配色上增加了红、黄、蓝等鲜艳选择。正因如此,在当时以黑白灰为主色调、造型偏保守的汽车市场中,QQ 格外引人注目。

asdgvc

奇瑞 QQ 的魅力远不止于外表。作为一款微型车,它在配置上的「越级」表现令人刮目相看。3.38 万元的起售价,几乎是当时市场上最便宜的四轮机动车,后续甚至还出了一个 2.68 万元的版本,但奇瑞并未因此牺牲配置。

虽然 QQ 最早用的都是东安动力的四缸机和自研的三缸机,但奇瑞为它引入了自动变速箱、ABS 防抱死系统和安全气囊,让 QQ 在低价市场中脱颖而出,也让消费者感受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惊喜。

2003 年上市首年,QQ 的销量就突破了 5 万辆;到 2006 年,其单品市占率更是攀升至 23.7%。在合资品牌主导的中国市场,这样的成绩堪称奇迹,也让奇瑞 QQ 迅速跻身「国民车」之列。

QQ 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产品本身,奇瑞在用户运营上的创新同样功不可没。

2004 年,奇瑞举办了首届全国 QQ 车主文化节,这一活动后来延续了 10 届,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最早的大规模车主活动之一。文化节上,车主们参与巡游、展示个性化的成果,彼此分享用车故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你买的不是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U259P33T2D77325F2019DT20040823174051

▲当年的 QQ 车主文化节好比现在的 NIO Day

与此同时,奇瑞还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车友会建设。数据显示,QQ 车友会在鼎盛时期达到了上百个,覆盖海内外 150 万用户。

谁能想到,如今在互联网上默默无闻的奇瑞,曾今在用户运营上版本领先。有趣的是,奇瑞在那个时期的营销副总裁,就是蔚来汽车的创始人之一:秦力洪。

这种运营策略的效果在数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来自前进策略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奇瑞 QQ 的用户里,21 岁-40 岁的用户占比八成,其中,26 岁以下的用户约占 15%-25%。

e125b5602a2a4efca15081fa74a6605e

对于当时的许多年轻人来说,QQ 不仅是他们的第一辆车,更是青春岁月里的伙伴。它价格亲民,开起来轻松,停车方便,那圆滚滚的车身和明亮的「大眼睛」,成了那个年代的集体记忆。截至 2011 年停产,这款小车全球累计销量突破了 110 万辆。

可以说,这就是旧时代的「五菱宏光 MINI EV」。只不过,和 MINI EV 的大起大落一样,奇瑞 QQ 在换代过后,也没能一直发光发热。

奇瑞无法再造一辆 QQ

初代奇瑞 QQ 的成功,让奇瑞这家安徽车企看到了打造长青品牌的可能性,然而,要让一个现象级的 IP 持续发光发热绝非易事。

在初代 QQ 的光芒逐渐褪去后,奇瑞在产品策略和市场应对上的多次尝试,都没能达到他们的预期效果,反而暴露了自身在产品规划和新能源转型中的短板,最终让「QQ」这个 IP 留下了诸多遗憾。

奇瑞曾经试过推出衍生车型来拓展市场,但效果并不理想。

2006 年,奇瑞推出了首款三厢衍生车型 QQ6,希望通过增加后备箱空间,吸引既喜欢 QQ 可爱外观又追求实用性的消费者。

102615712795

▲QQ6

然而,QQ6 在设计上出现了致命失误:由于后悬架设计过高,车尾明显上翘,形成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翘臀」;前脸的设计也堪称灾难,不仅破坏了 QQ 原有的笑脸造型,过高的尾部也导致后备箱开口过高,实用性大打折扣。

这么一搞,销量上自然是遇冷了,QQ6 的月均销量不足 2000 辆,远低于预期,最终在 2010 年停产,成为奇瑞在 QQ 系列扩展上的一次失败尝试。

2009 年,奇瑞再次推出衍生车型 QQme,试图通过更前卫的设计吸引年轻消费者。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从这一点来看,当时的奇瑞可比现在要强多了。

为了 QQme 的造型设计,奇瑞特地找来了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巨匠——Enrico Fumia。他在 1976 年以设计师、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加盟了宾尼法利纳设计公司,为奥迪、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法拉利打造了诸多天马行空的作品。

在和奇瑞共创了 4 年之后,Fumia 交出的答案是这样的:

gv

bsdv

▲ QQme

在稳坐「中国最丑汽车」王座多年后,奇瑞 QQ6 终于迎来了自己最强劲的对手奇瑞 QQme——一辆车头和车尾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车。

稍微年长一点的朋友可能会在路上见过这辆双门小车,看到它的一瞬间你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我是不是逆行了?

10C043369D13E9963B27434668A43559695C1C59 size5504 w480 h241

总之,QQme 绝对称得上是奇瑞大胆的一步,它的内饰也充满了未来感,确实有那么点高端精品小车的意思了。

631927657

然而这种过于「超前」的设计理念与中国消费者当时的主流审美严重脱节。更糟糕的是,QQme 的尾灯未采用传统红色,导致夜间行驶时难以辨识前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果「困惑」二字可以用来形容 QQ6,那么 QQme 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令人「不适」了。最终,在坚持了两年后,QQme 最终也走向停产,被后来的 QQ3 运动版取代——实际上就是初代 QQ 的换壳版本。

chery qq 2012

▲QQ3 运动版

这两次衍生车型的失败,暴露出奇瑞在产品规划上的不足。初代 QQ 的成功,依赖于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而 QQ6 和 QQme 的推出却过于追求形式创新,忽视了实用性和市场接受度,导致品牌扩展之路屡屡受挫。

而后,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奇瑞还试图将老 QQ 带入新能源时代,推出了油改电车型 EQ,但结果同样未达预期。

sdfg

▲ EQ

2017 年 3 月,奇瑞总算是推出了 QQ 的正统续作,一款双门四座的纯电小车:eQ1。没错,就是奇瑞小蚂蚁。凭借小巧的车身和亲民的价格(4.98 万元起),小蚂蚁在上市初期取得了一定市场反响。

Chery eQ1 5

▲奇瑞小蚂蚁

可惜的是,当时的新能源市场还没有现在这么成熟,小蚂蚁未能形成规模效应,最终成为了「小众选择」。

随后到了 2021 年,奇瑞再次发力新能源微型车市场,推出了起售价仅 2.99 万元的 QQ 冰淇淋,直接对标五菱宏光 MINI EV,配置上也要「遥遥领先」于竞品。然而,QQ 冰淇淋的销量却远不及五菱宏光 MINI EV,仅为后者的 17.3%。

20230110154641 609981

究其原因,五菱凭借先发优势和「人民的代步车」定位,通过广泛的渠道网络迅速占领了市场高地。而奇瑞在营销策略和渠道建设上的不足,使其难以撼动五菱的主导地位。

这一次,奇瑞卷子交晚了。

不可否认,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奇瑞 QQ 是具备一定历史意义的。

这款车当年以 3.38 万元的亲民价格震撼上市,不仅让无数中国家庭圆了汽车梦,更以破竹之势打破了合资品牌对市场的长期垄断,为自主品牌赢得了宝贵的喘息空间。

奇瑞 QQ 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亮眼的销量数字上,更在于它向世界证明了自主品牌完全有能力打造现象级产品。

U3898P33DT20101229145821

只是,市场环境早已今非昔比。

全新 QQ 概念车的亮相无疑展现了奇瑞重振品牌的决心,凭借出色的设计、丰富的配置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或许能在短期内吸引一部分用户。但仅仅依靠这些,并不足以让奇瑞再造出一辆「QQ」。



https://feedx.site

2025-04-10 18:17:48

车企们之前为纯电和混动车型开发的各种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的被迁移运用到燃油车型上。

这不,4 月 9 日,吉利新一代的入门级燃油车博越 L 这次就把「AI 数字底盘」和「AI 情感座舱」作为了主要卖点。

这套 「数字底盘」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实现悬架阻尼 10ms 级动态调整,同时提升 15% 的滤震效率,也可以减小紧急变道时的侧倾角。总结来说就是整体的行驶质感会上一个档次,坐在车里的舒适感会强上不少。

6 6

搭载 Flyme Auto 1.8 系统的车机则是「情感座舱」的最直接体现,在 16Tops 算力的龍鹰一号芯片加持下,座舱语音的唤醒响应时间可以缩短到 0.38 秒,同时也支持了 23 种方言的识别。

同时升级进化的还有这次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这次吉利将博越 L 上面的 14 个域控制器整合成了 2 个中央计算单元,整车的线束减少了 1.2 公里到 1.8 公里,数据传输的速率也提升到了 10Gbps 。

还有一个很实用的升级是,吉利博越 L 这次支持 OTA 远程修复 98% 以上的软件故障,这项功能依靠的是一套 AI 云诊断系统,可以实时监测 328 项车辆参数,故障的预警准确率可以达到 99.6%。

8 7

除了在智能化上的全面升级,博越 L 这次外观内饰设计也挺漂亮。

新款博越 L 的 外观是那种经典的 SUV 造型,属于稳重大气的耐看型设计。

其整体的车身尺寸为 4730mm / 1910mm / 1710mm,轴距为 2785 mm,较现款的长度增加了 60mm,宽度增加了 10mm,后包围的离地间隙提升了 18 mm,达到了 273mm。

7 7

前脸这次采用了全新直瀑式进气格栅,由 32 组间距 8.5mm 的镀铬饰条构成,表面进行了纳米级镜面抛光处理。同时前包围两侧设计了 T 字型导流结构,雾灯附近的开口也扩大了不少。

大灯则是有 632 颗灯珠构成的一整条贯穿式灯带,照明宽度可以覆盖 6 条车道,有效照射距离可达 184 米。

1 7

车身侧面则还是悬浮式车顶的设计,据说这次通过收窄轮眉间距等方式让整车的风阻系数降低到了 0.32 cd。

尾车也是一整条的贯穿式尾灯,牌照框也下移到了后保险杠区域,比起前代车型,这次博越 L 把排气系统改成了隐藏式布局并新增了导流鳍片。

2 7

内饰系统这次用了环抱式的架构,很有电车的味道。

中控配备了一台 15.4 英寸的 2.5K 分辨率液晶屏,包覆材质上则大量使用了Nappa真皮与超纤麂皮混搭材质。主驾座椅配备12向电动调节机构,同时坐垫长度和腿托部分都有加长。

座舱的氛围感配置也给了不少,仪表台和门板等 12 个区域都配备了 256 色氛围灯,支持与驾驶模式联动的动态光效,同时给了 16 个扬声器和 4 个头枕发声单元,最大输出功率 1200W。

9 7

动力系统倒是没啥变化,还是上代的J LH-4G20TDJ 2.0T 发动机,最大功率 160kW,峰值扭矩 325N·m,匹配 7DCT 变速箱,支持 92 号汽油,WLTC 工况油耗约为 7.2L/100km。

3 6

这次博越 L 的换代,为那些垂涎的各种智能化功能,但是又不得不买燃油动力的车主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董车会翻了一圈社媒,整体也是以正面评价为主。

在价格上,作为参考现款 24 年博越的指导价为 11.57 万-14.97 万元,在现代同价位车型打的火热的市场情况下,估计新款车型还是会采用「加量不加价」的策略,也有进一步降低到 10 万左右的可能。



https://feedx.site

30 年过去了,浏览器最大的变化可能是图标。

「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 1990 年设计的基本交互模式——通过超链接(Hyperlink)实现网页之间的跳转,以及后面输入网址、等待加载、点击链接、回到上一页等逻辑,在今天岿然不动。

都 2025 年了,我们还在用同样的姿势,对着屏幕傻傻地等待页面加载。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过许多号称「要颠覆浏览器市场」的浏览器,Arc 也是其中被誉为全村最有希望的种子选手,但却在拥有百万级用户,烧掉 1.5 亿美元后,母公司 The Browser Company 宣布停止更新,黯然退场。

去年,在完成 5000 万美元融资后,他们决定将重心转向开发一款名为 Dia 的原生 AI 浏览器。

创始人 Josh Miller 表示,Dia 要构建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浏览器——一个更加主动、更强大、更以 AI 为中心、更加符合最初愿景的浏览器,可以称它为网络浏览器的 iPhone,或者「互联网计算机」。

2 6

Arc 浏览器在其早期和公测阶段使用了邀请码制度,显然 The Browser Company 从中尝到了甜头。

最近,这款名为 Dia 的浏览器终于上线,采用邀请码制,开始小范围开放体验。体验设备有一定限制,目前适用于配备 Mac M1 芯片或更高版本的 macOS 14+。

在各家都在竞相将 AI 融入离用户最近的浏览器,Dia 的表现能否脱颖而出,AI 又该如何重塑浏览体验,这些都是我们想要探究的问题。

Google+Perplexity,Dia 想用 AI 改变浏览器?

Dia 的主页非常简洁,只有一个最为寻常不过的搜索框,甚至可以说清爽得有些不像样,但这也许正是浏览器最理想的样子:提问、获取答案、结束。而不是塞满热搜榜单,分散你的注意力。

3 6

输入问题后,Dia 会弹出一个候选窗口,提供 Google 和 Chat 两个选项。

4 2

顾名思义,前者直接跳转到常规搜索引擎页面,后者则类似常见的 AI 聊天助手,调用 Dia 自带的大模型直接给出答案,并且拥有独自的历史聊天记录。当然,遇到复杂问题时,它也会联网搜索。 5 1 1

「现在的宠物能坐高铁了吗」「马斯克现在管理着多少家企业」,Dia 的回答质量也是属于不太稳定的那种,同一问题的几次回答,都在正确和出错之间反复横跳。

6 1 1 5 2 1

用英文提问,回答质量也不会显著提升,甚至它就把星链误认为独立公司。实测下来,Dia 偶尔会在回答中附上图片;用中文提问时,有时也会意外触发英文回答。

6 2 1

输入框底部,你还能看到「Personalize Dia」,设置崇拜对象、喜欢的学习方式,以及 Dia 的回答风格,可以帮助 Dia 快速了解自己,起到调教 AI 人设的作用。

7 6

随手上传一个互联网梗图,Dia 也能够轻松识别表情包的言外之意。文档总结很到位,10 万字被梳理得清晰明了,但值得注意的是,文档大小限制在 100M 内,且实测不支持上传 Doc 格式文档。

9 1 1 9 2 1

▲左上角会显示出现了两个 ChatGPT, 应该是 Bug

总结公众号文章,甩个链接即可。

10 3

值得注意的是,Dia 浏览器使用的是 Chromium 引擎的特定版本。Chromium 是一个开源项目,许多现代浏览器(包括 Chrome)都基于它构建。

11 2

交互是最大亮点,但 Dia 还是个半成品

Dia 的交互设计是一大亮点。传统 AI 插件主要以侧边栏、悬浮窗的形式呈现,涵盖 AI 聊天、翻译、网页总结等。右上角的 Chat 可以看作一个阉割版的 AI 插件,虽然功能稍显单薄,但在交互体验上却做得不错。

划词后,右侧就能直接提供查找或解释功能,整体操作流畅顺滑。

12 5

比如在知乎看到有人推荐线性代数书籍,我本来想评论一句「不明觉厉」,但写到一半卡住了,怎么办,这时候,放到光标处,光标就会变蓝变粗,点击会自动调出右侧 Chat 界面。

13 3

接着我简单描述了「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的想法,DIa 就会浏览完整个页面,并给出几个评论方案。

15 1 15 2

这些建议甚至模仿了知乎热评区的轻松语气,简洁直白又人性化。确认无误后,点击「Insert」就能自动插入扩写左侧评论。

没时间看视频,总结视频内容也可以。这里有个小技巧,也能让它给出总结视频的字幕。不过,我让其生成 Word 或 PDF 文档后,却没有后续反馈。

另外,Dia 还能通过点击「View 菜单-Add Split View Pane,」在浏览器内实现快速「分屏」,最多可同时分出 4 块屏幕。不过,这个功能实用性有限:它仅显示搜索结果,点击具体网页仍会跳转到全屏模式,属实有点「中看不中用」。

16

此外,Arc 曾常被吐槽无法迁移 Chrome 书签,现在吸取教训的 Dia 提供了一键导入书签功能,支持无痛迁移。另一个是没有像 Arc 那样「剑走偏锋」,而是选择了更常规的横向标签页设计。你可以在输入框里添加各类网页标签,也能一口气将所有标签加入对话上下文,提升多标签页的信息联动能力。

17 2

类似 ChatGPT 调用 GPTs 的方式,Dia 也支持通过 @ 调用各个网页标签。玩法很朴素,我挑选了过往几篇关于 Ai Pin 的文章,并让其总结 Ai Pin 值得吐槽的点,很快就得到了清晰的答案。

18

浏览器 2.0 时代已经开始,而 Web,远未走向死亡

2010 年,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与迈克尔·沃尔夫(Michael Wolff)在《连线》杂志共同撰写了《Web 已死,Internet 永生》一文。

文章犀利地指出,万维网(Web)在诞生二十年后正逐渐走向衰退,其原因在于传统的 Web 浏览模式逐渐被更简单、更流畅的服务所取代,尤其是应用程序(App)的崛起,更简洁、高效,能够直接满足他们的需求。

比如,打开一个新闻 App 就能立刻浏览头条,而无需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等待页面加载。这种「App 优先」的趋势在过去十年中几乎主导了互联网产品的开发逻辑。

19

然而,生成式 AI 的崛起重新将产品开发的焦点拉回到 Web 模式。

看似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AI 交互本质上是以文本/对话为核心,Web 界面天然支持复杂的文本输入输出,且能便于分享结果和协作。

生成式 AI 模型计算需求大、迭代速度快。在不确定哪种 AI 应用场景最有价值的探索期,Web 平台能以最小成本覆盖所有设备用户,加速产品市场匹配验证。

并且,相比下载 App 的心理和实际成本,Web 版本让用户可以「即点即用」,这对于像 ChatGPT 这样天然陌生的产品尤为重要,减少了用户尝试的障碍。

20

浏览器的基本形态和功能已经维持了近三十年。1989 年,蒂姆·伯纳斯-李(Sir Tim Berners-Lee)在 CERN 工作时,创建了万维网(WWW),以满足科学家、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之间共享信息的需求。

网页浏览器应运而生,但它的设计初衷是围绕文档展开的,这一底层逻辑至今没翻篇。

到后来的 Netscape Navigator,再到如今的 Chrome、Safari、Firefox 和 Opera,浏览器的核心元素(标签页、地址栏、收藏夹)表面形态不能说毫无变化,但也变化不大。

过去,我们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方式是这样的:输入关键词,得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结果页面,然后一个个点击,浏览,判断,筛选,最终从海量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小部分。

这个过程就像在图书馆里翻阅一摞摞的书籍,耗时且低效。在那个年代,找到信息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技能,甚至催生了「高级搜索技巧」这样的教程和课程。

21

后来,搜索引擎变得更加智能,界面设计和性能有所优化,比如标签页从单一窗口变为多任务管理工具,地址栏也整合了搜索功能,可这些变化,说到底还是修修补补,算不上脱胎换骨。

在沉浸式、空间计算和对话式 AI 方兴未艾的当下,我们仍然被迫使用基于 30 多年前文档范式设计的浏览器。与其说这是界面问题,倒不如说是整个信息交互模式的不匹配。

AI 的狂飙突进,给浏览器体验的重塑撕开了一道口子。去年,AI 插件热潮席卷而来,Kimi、Monica 等玩家纷纷入局,带来了一些新玩法:不用离开页面,就能获取答案、完成任务,效率直线上升。

从目前体验上看,仍处于半成品的 Dia 在侧边栏交互、划词解释等细节上有些亮点,但说到底还是没跳出 AI 插件的范畴,更多是对现有功能的整合和打磨。

Josh Miller 曾表示,传统浏览器的界面需求已经不再那么迫切,其底层结构将决定我们的未来。「大多数人以为我们在造浏览器,」Miller 在一次对话中说,「其实我们造的是一个基于浏览器的系统。」

他的野心,是把浏览器从单纯的内容展示工具,变成一个类似操作系统的存在,管理个人偏好和行为,在系统层面实现跨设备的 AI 体验,而不用在每个应用里重复设定。

22 1

在早期演示中,Dia 就展示了浏览器如何代表人类执行任务。

例如,Dia 通过自己浏览亚马逊,找到这些物品并将它们添加到购物车中。这正是浏览器能做到的事——利用它对你所有 Web 应用和浏览数据的访问权限,替你完成任务。

尽管,如今的 Dia 距离这一目标尚有差距,但这种从被动响应到执行理念的转变,却与当下大火的 Agent 不谋而合。

在 OpenAI 推出的 Operator,以及智谱最新发布的「沉思」Agent 中,我们也看到浏览器开始代替用户采取行动,比如预订机票、比较产品价格、填写表单,甚至完成在线购物。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趋势,不妨再来看看 OpenAI 前 AI 大神 Andrej Karpathy 提出的「LLM 操作系统」设想:

25 1

从根源上讲,浏览器自诞生之初便紧密贴合人类需求,为人类而生的属性贯穿始终。传统浏览器依赖的 UI 自动化工具(如 Selenium)本质上是对人类操作的镜像模拟。

与图形化界面和手动操作有所不同,AI Agent 需要通过代码访问和解析数据与网页进行自动化交互,而动态加载的内容、复杂的页面结构,以及反爬机制(如验证码)的普遍应用,都是亟待解决的几道难关。

浏览器服务商 Browserbase 创始人 Paul Klein 也曾给出一些技术思路:

更理想的状态是,AI Agent 与浏览器/网站则需要通过标准化协议直接通信,跳过视觉交互环节,基于数据接口(如 API、底层协议)实现自动化操作,完成从 「人→界面→数据」 到 「机器→协议→数据」的直连。

这段时间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的 MCP,正是解决传统「人→界面→数据」模式瓶颈的一种方案。它通过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将 AI Agent(主机/客户端)与外部资源(服务器)连接起来,用协议取代了界面操作。

24

简单来说,你可以把 MCP 想象成一个「万能接口」,就像电脑上的 USB-C 接口一样。这个接口让 AI 模型能够轻松地连接到各种外部资源,比如文件、数据库、在线服务等。

通过 MCP,AI 助手不仅能获取数据,还能直接对数据进行操作,比如读取文件内容、更新数据库记录等。

浏览器会继续服务人类,但会越来越适配 AI 的需求。人类下达命令,Agent 高效执行的协作模式将成为未来的常态。

从早期的命令行界面(CLI),到图形用户界面(GUI),再到如今迈向人机纯自然语言交互以及机器与机器的协议层交互,技术在复杂化,但交互方式却在不断简化。

现在,浏览器 2.0 时代已经开始,而 Web,远未走向死亡。

「AI 不会以应用程序的形式存在,也不会是一个按钮。我们相信它将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建立在 Web 浏览器之上,」Dia 的官网如是说。

2025-04-10 11:55:15

你上次跟 Word 较劲排版,或者对着空白 PPT 犯愁是什么时候?这些我们每天打交道的办公软件,现在正悄悄经历一场巨变,这和过去只是加几个 AI 新功能还不太一样。用金山办公 CEO 章庆元的话说,AI 正在让「计算机」进化成真正会思考的「电子脑袋」。

作为国民办公软件 WPS 背后的掌舵人,金山办公 CEO 章庆元最近在一场分享中,阐述了他对 AI 时代办公软件演进的思考。

他认为,AI 的到来,不仅仅是为 Word、Excel、PPT 增加几个新奇功能那么简单,它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软件的设计哲学、人机交互方式,甚至未来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架构。

AI 将如何重塑我们创作、沟通和完成工作的方式?不只是厂商们的竞争,还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从「计算机」到「电子脑袋」:AI 是下一代信息化的核心

「以前的电脑不能叫电脑,」章庆元开门见山地指出,「当有了 AI 之后,计算机就变成了真正的电脑(电子脑袋)」。他表示,传统的计算机只能严格执行写好的指令,像个按部就班的执行者。

而 AI 则赋予了机器思考、决策甚至「自作主张」的潜力。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我们工作所依赖的整个信息处理方式,都将围绕 AI 这个「大脑」来构建。这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金山办公看准的未来方向。

比如我们熟悉的 Office 文档,过去是为了「给人看」而设计的。排版、字体、样式,一切都为了视觉友好。但在章庆元看来,这个逻辑正在被 AI 颠覆。

「我们下一代的文件格式设计出来的是让 AI 读起来方便一点,而不是给人读,」他提出了一个颇具前瞻性的观点,「未来是 AI 辅助人来阅读这件事情」。这意味着,文档的底层可能会变得更「懂」AI,方便机器理解和处理。

随之改变的,还有我们和软件「打交道」的方式。过去,面对 Office 里密密麻麻的功能按钮,我们得先学习,再「点来点去」。未来呢?「是不是不用教用户怎么用软件,只要教会用 AI 来使用软件?」章庆元设想,「大家有什么需求跟 AI 说……AI 就帮你排版排好,这事儿今天就能实现」。

想象一下,你只需要对 AI 说:「按最新的红头文件模板,把这报告给我排好。」AI 立刻心领神会并完成操作。动动嘴就能搞定,这或许就是下一代办公软件的日常。

金山的 AI 路径:聚焦应用,不做「大厨」做「餐馆老板」

面对汹涌的 AI 浪潮,是砸钱「炼大模型」,还是聚焦如何让 AI 好用?金山办公选择了后者。

章庆元坦言,做模型「非常耗钱,而且成功不是必然的」。他把模型训练比作厨师炒菜,好坏掺杂运气,即使是 OpenAI 这样的顶级玩家,表现也有起伏。

因此,金山办公的定位是「做应用的公司」。他们相信,「未来所有应用、所有产品一定会接入大模型,没有 AI 这个引擎,你的产品一定会被淘汰掉」。

爱范儿之前也曾提出,我们需要更多不做模型的 AI 公司。大模型作为底层技术固然不可或缺,但专注于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以及各类商业交易的 AI 公司绝对需要更多,才能让 AI 在社会层面真正爆发。

金山办公已经推出了集成 AI 能力的 WPS 365 和智能办公助手 WPS AI 2.0 ,今年 1 月 WPS Office 的 PC 端国内日活设备数已突破1亿。这些产品正是就是「专注应用」思路的体现,目标是把 AI 无缝融入我们写文档、沟通协作的每个环节。

28995f93b237e6e1fcc253d94ee2b6cc origin

解构 AI 三板斧:AIGC、Insight 与 Copilot

那么,AI 在办公场景具体能帮上什么忙?章庆元将其总结为三大能力:
  1. AIGC (内容生成)
这是目前大家接触最多的,像个「文科生」。写文章、写报告、润色文字、甚至画图,AI 都能搭把手。用 AI 把自己干巴巴的文字变得更得体、更符合汇报要求。写些套路化的稿件,比如节日祝福,AI 更是得心应手。
  1. Insight (洞察理解)
AI 不仅能写,还能「看懂」。它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甚至看懂图片、图表这些更复杂的信息。当 AI 具备了这种理解力,就能帮我们从大量信息中提炼要点,或者把随手画的草图变成网页雏形。这是 AI 从工具升级为助手的重要一步。
  1. Copilot (智能副驾/辅助)

这代表 AI 能像个副驾驶一样,理解你的意图,主动提供建议、引导操作、完成任务。它不只是听指令,更是协同工作的伙伴。

基于 AI 的潜力,章庆元描绘了未来的工作场景是如何运转的:

在这个图景里,「未来每一个团队、每一个单位都会有自己的(AI)大脑,这个大脑能访问内部所有数据和业务系统,辅助大家提升效率」。过去需要程序员一行行写代码才能实现的自动化,未来可能交给更聪明、更灵活的 AI 大脑和助手来完成。

拥抱 AI 办公时代

当 AI 成为核心工具,我们自己也需要升级技能。

章庆元特别强调了「提示词(Prompt)」的重要性。怎么把你的需求清晰、准确地告诉 AI,直接影响它给出的结果好坏。「未来对每个人来说,学会怎么去跟 AI 对话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虽然以后 AI 可能会越来越「善解人意」,对提示词的要求降低,但在近几年,掌握和 AI 高效沟通的技巧——也就是所谓的「提示词工程」——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场能力。甚至可能改变「程序员」的定义,让更多人通过说话就能「编程」。

正如章庆元推荐的《智能涌现》一书所揭示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 AI 时代。理解它、拥抱它、用好它,将是未来每个个体和团队的关键。

金山办公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一个更智能、更高效的办公时代,正加速向我们走来。

2025-04-10 11:11:08

成百上千万美国人,进厂打螺丝。

很难想象吗?

在特朗普看来,这并非什么不可能任务。

近日,美国突然向全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发起关税战。对于中国来说,关税比例已经超过了 100%。

关税战可能意味着 iPhone 以后在中国不好生产了?没关系,美国早有对策。上周末,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拉特尼克在电视直播上发表了他的伟大计划:

成百上千万的美国人,进厂打螺丝,造 iPhone!这样的景象将会来到美国。很多工作将会被自动化,但美国的专业技能将会解决一切问题。我们将创造大量的机械工、空调技师、电工。美国的专业技能,美国的高中毕业生们,将会成为我们劳动力的核心,创造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就业浪潮。高科技工厂将来到美国,而他们将加入这些工厂。

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也在回答记者问时表示:

(总统)认为美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以及资源,来实现(在美国生产 iPhone)。

简直是计划通。但问题是,拉特尼克的设想,特朗普的这场「iPhone, Made in USA」的大梦,真的能实现吗?

今天的苹果,一手构建并运行着全世界最庞大、复杂,也最成功的供应链体系:将近 190 家已知、公开的供应商,遍布全世界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受雇于这些供应商并为苹果项目工作的人员数以百万计。但这些供应链,能够顺利地迁移到美国吗?

让我们来跟随 iPhone 手机从原材料到精炼,从组装到成品的整个过程,看看区区 iPhone,到底能不能美国制造?

原材料供应链,能「复制粘贴」吗?

手机没有电池不行,电池没有钴和锂不行。这里,我们先用 iPhone 电池所需的钴、锂这两种有色金属材料来举例。

根据苹果在官网公开的清单,该公司使用的几乎所有的钴、锂金属精炼厂都位于中国大陆。在大约 200 家精炼厂的供应商列表中,绝大多数位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只有 10% 位于美国,且苹果使用的美国精炼厂仅具有少量 3TG 精炼能力,不具备钴、锂精炼能力。

battery

但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美国本土的已探明钴矿储量只有 100 万吨左右,位于世界末位,且年产量极小。并且,美国本土没有一座能够具备电池级和航天级钴精炼能力的精炼厂。

世界钴矿储量最大的国家是刚果(金),最大的精炼钴国家是中国。这两个国家均受到本轮「自由日」关税的影响,中国的税率更是高达 104%。

img 67f6808b29364

锂矿资源方面,美国倒是储量丰富,目前世界排名第三。但美国本土锂资源开采控制极端严格,直到去年 10月才批准了过去 60 年以来的首座锂矿。至于精炼能力,电池级锂精炼厂在美国同样不存在。

美国缺乏电池这一 iPhone 最重要的元器件之一所需要的两种关键元素的原材料生产和精炼能力。这意味着苹果没有可能也没有理由在美国生产 iPhone 电池,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仅从海外采购并在美国组装,可行性并没有提高多少。考虑到特朗普的「自由日」关税显著提高了苹果从海外采购有色金属/稀土元素原材料以及铸造精炼服务的难度,高昂的采购成本,加上本土的高人力、运营成本,将会显著提高最终的美产 iPhone 的价格,且产能难以爬坡。

电池重度依赖美国缺乏的稀土资源,而中国掌握全球稀土资源的极高话语权。事实上 iPhone 的电池几乎全部都在中国生产。如苹果被迫将 iPhone 电池生产转移到美国,进口稀土资源的难度将会显著增加,成本暴增。显然,将 iPhone 转移到美国生产来对抗中国产 iPhone 的 104% 关税是毫无财务意义的。

这还只是在说电池。其他的半导体元器件所需的关键材料,比如「3TG」(锡、钽、钨和金,),苹果采购来源多达 79 个国家和地区。其他稀土元素方面,苹果更是已经和中国、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供应链深度绑定。这些资源当中的大多数,美国本土都比较匮乏,也缺乏现成的开采和精炼基础设施,现有产能供应国内其他低需求产业略显勉强,无法达到苹果的需求量级,更无法和苹果的成本目标匹配。

美国不仅缺乏原材料,也缺乏完整的产业链。而中国拥有完整的电子产业集群,提供不限于芯片封装、屏幕、光学、电池等元器件在内的生产、制造、组装,以及开模、测试、物流等覆盖全链条的服务能力。

究其根本,作为一个系统设计复杂、元器件种类多样的高精密数码设备,iPhone 所需的原材料的供应链无法被轻易复制和粘贴。这不是一纸命令或者各式各样的补贴政策可以改变的。没有就是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百万美国人进厂,靠谱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百废待兴,选择了全球制造工厂的站位,并一直坚定站到了今天;而美国公司将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离岸化,利用剪刀差获得了更高的利润,投入到创新研发、并购整合等再投资用途,进而制造更高附加值的商品,循环往复。

但在今天的全球化分工十字路口,甭管中国想怎样,反正美国是腻了。按照美国商务部长拉特尼克的说法,美国应该将这些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回流。

与其将价值链上最前和最少的那一部分留给中、印、越,从而让美国跨国企业可以相对轻松地赚到链条后端的大钱——为什么不让美国公司和美国劳动力都更辛苦一点,但可以把整个价值链都留在本土呢?

好,百万美国人,像富士康厂弟厂妹们一样,进厂打螺丝吧。

ezgif 7d18e59a0be553

用不了多久美国工厂主就会发现,用本土劳动力来土生产 iPhone,是一件完全不经济的事情

根据苹果官方发布的供应链报告,苹果供应链雇佣了上百万人。就以最大的组装商富士康的郑州工厂为例,为苹果产线工作的常态人数稳定在 20 万人左右(不一定全职苹果产线),而为新机出货爬坡准备的旺季人力可以轻易达到 30 万人。

近年来富士康苹果产线员工的月薪在 7000 元人民币上下浮动,即便加上旺季额外工资和返费等也并不高。而相比之下,2002 年数据显示美国「机械操作工」(machine operators,和富士康工厂装配工基本对等)的平均年薪是世界第二高达到了 3.25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月薪高达 2 万元,仅次于德国,是富士康厂工的 2 倍还多。

也就是说,不考虑美国行会组织的阻扰、高强度和技能密集型人力资源的匮乏程度等诸多额外限制因素,就纯粹假设美国有一个大城市地区能够一夜之间提供数十万人进厂打螺丝,工资成本的增加也已经严重拉低了苹果的傲人的利润率。

而如果把额外限制因素纳入考虑,情况只会更加糟糕。

首先,美国缺乏高科技制造所需的技能密集型劳动力。在 iPhone 流水线上最需要的精密焊接组装等工作内容上,美国不但缺乏相关劳动力,也缺乏培训资源。

解决的办法是引进外部劳动力或者引进培训师。考虑到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大政策方向,引进外劳几乎没有可能。后者则更加复杂。

一方面,工厂需要快速招到足够多的人从而进行高效率的大批量培训,因为招聘进度决定培训进度,进而决定了产能和良率爬坡的进度。但在美国,恐怕没有城市能够复刻富士康在人口大省河南「一个周末招聘 5 万人」的招聘速度;另一方面,即便招到了人,培训的转化效率也是个大难题。苹果不可能在美国招到像在中国那样配合度高,工作勤恳的劳动力。

看看福耀玻璃就知道了。

奥巴马投拍过一部福耀玻璃在美国办厂的纪录片《美国工厂》,片中直观、详细地展示了创始人曹德旺从中国带去的熟练技师,面对拒绝「吃苦耐劳」的美国本地工人有多么无奈。怎么教都教不会、不愿意学,上不了一会班又被行会派来的人请去茶水零食招待。

前《美国在线》记者曾经探访福耀玻璃在美国的工厂,发现中国工人「一次扛三块挡风玻璃」,美国人一次只能扛一块;中国工人愿意每周工作六天,每天 12 小时,而美国工人每周能干满 40 小时就已经叫苦连连了,效率不及中国工人的一半。这位记者在 X 上直言不讳:

你算算 iPhone 在美国制造,成本要多少?

gs80f0031

如果福耀玻璃美国工厂这样一个相对低技术要求的项目的失败还不能让人信服,那么不妨直接看看苹果和老朋友富士康自己的试错经历。

苹果曾经宣称 Mac Pro 在美国组装(不是制造),然而这个和 iPhone 相比已然是庞然大物的机型,在美国组装的过程中仍然难免受到供应链不足和劳动力短缺的影响,结果苹果被迫将部分组装工作转移到中国;富士康曾经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做了一个「AI+5G+8K」的梦,打算在这里投资兴建一家全世界最顶级的 LCD 工厂,然而即使拿到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和补贴,最终还是梦碎——富士康在本地聘请的一位高管直言:问题在于技术工人短缺。

但如果按照充分利用工业自动化的魔法,让美国工厂可以在高技术/经验工人暂时短缺的情况下也能够顺利生产,这种方式可行吗?

The Information 曾有一篇报道,提到苹果计划逐渐削减供应链装配工数量,到 2030 年实现减半。今年 2 月,苹果 CEO 蒂姆·库克还官宣将在未来 4 年内在美国本土追加高达 5000 亿美元的投资,其中包括在得克萨斯州兴建一座总面积超过 2.3 万平方米的新工厂,用于生产 Apple 智能背后的私有云计算服务器,能创造 2 万个本土岗位。

然而一个摆在眼前的大难题是,特朗普在 4 月上旬先后多次提出、取消、再追加新的关税,对于包括苹果在内的任何一家希望在美国投资办厂的企业来说,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对于 iPhone 这样的高精密电子设备,其生产所需的机械装备主要来自中国和欧洲。而这两个国家和地区在本轮「自由日」关税战中得到的税率也是最高的。

关税暴增,使得工厂主无法用合理的落地价格采购成套的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和组装机械所需的零部件。机器变贵,自动化的难度只增不减,意味着苹果以及其他生产商们要么花费更高的成本购买机器,承受更长的回本周期,要么被迫回落到对于传统人工装配的模式——无论怎么做,都无法实践特朗普的承诺,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彭博社近日采访了美国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巨头 Flexport 公司的 CEO 瑞安·彼得森,他在节目中提到美国的工厂需要来自其他国家的机器和零部件才能正常运转。而机器变贵等于生产变少。

反观中国呢?相当多人们还以为苹果的 iPhone 供应链在中国能够成功仅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低,实际上这个观念早已过时。库克早在 2017 年就说过:

中国早已不再是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苹果的供应链)选择中国的原因在于技术能力,技术类型,以及掌握这些技术能力和类型的工人的密集性。我们的产品需要先进的材料加工、先进的机械工具 (tooling)、极高的精度,而中国的工程能力非常深厚。好比在美国,你想要找所有的 tooling 工程师,我不确定能够装满一个房间——然而在中国,你可以装满好几个球场。

结果就是,机械工具、技术工人、供应链支援等各种苹果生产 iPhone 所需的生产要素在中国已然齐备。再这样的前提下还要强行制造业回流到美国,可以说没有困难也要制造困难了。

制造 iPhone 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最后我想讨论两个东西。

第一个是:苹果,以及以苹果为代表的美国跨国高技术公司,过去一直以来做的是什么?

其实前一小节其实已经简单提到。无论是苹果在中国生产 iPhone,抑或是美国化工巨头从加拿大进口石油进行精炼,生产出更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再出售给加拿大以及其他国家,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

美国跨国公司将低附加值的制造工序转移到海外,利用劳动力价差来赚取足够高的利润率,然后再将利润投入到技术创新研发、收并购等行业横向/供应链纵向的整合,不断开发出更新更高科技的产品,继续交给离岸国家生产,赚取更高的利润。自从 iPhone 发布以来,苹果用了 20 年构建维持了现在这个巨大的优势供应链,把高研发-高利润率的雪球滚起来。

这个过程中离岸制造商和它们的国家并非一直被利用和收割,而是也吃到了技术创新结果的下放和滴漏效应。但无论如何,这个过程中美国和美国跨国公司斩获了绝大部分的价值链,是毫无疑问的赢家。

然而在全球化的信念早已破产的今天,似乎美国已经不再认可共赢,而是只有自己赢才是真的赢。必须所有的价值链都在自己手上。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是,代价是什么呢?

通过本文的 iPhone 例子,强行将一个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低附加值阶段回流到美国,意味着美国跨国公司将痛失利润率。而利润降低,意味着研发等增长驱动型再投资活动也将降低,进而干扰创新发生的节奏。这无论对于美国还是它的最大贸易伙伴和中国,都不是件好事。不顾一切出拳,只会把暴露更多的弱点。

第二个想讨论的东西,是另一支人们没太关注到的「美国生产手机前辈」。

2017 年,一个名叫 Purism 的美国团队发起众筹,宣布要独立制造一款不受任何巨头控制,注重安全和隐私的手机。再后来,这个项目的画风逐渐离谱,团队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手机完全在美国本土制造。

最后,这支名叫 Liberty Phone 的手机,在原定交付延迟了整整一年多之后,终于磕磕绊绊地问世,售价高达 2000 美元,而且采用的配置性能极其落后,甚至低于项目在 2017 年宣布时的同期中端机水平——5.7 英寸的 720P 屏幕、4GB RAM+128GB ROM、非主流的 NXP 处理器。即便如此,即便宣传「美国制造」,手机内相当大比例的零部件仍然不可避免从中国和越南采购。

一支美国生产的 iPhone,或许从配置和体验上不会比 Liberty Phone 糟糕。至少苹果无论放弃什么都不会放弃引以为豪的体验。然而考虑到这家公司对利润率的极致追求(不只是单纯的营利性,也出于确保研发的动机),iPhone made in USA 的价格,应该不会太美丽。

💥

行业:iPhone 美国制造不可行

💻

英伟达开源新模型,性能直逼 DeepSeek-R1

😯

雷军「停更」多日后首次现身

🚗

汽车也分一级能效?纯电车迎来「能效分级」

🎉

OPPO 与上汽集团深化战略合作

📉

保时捷中国市场 Q1 交付量暴跌四成

📈

乘联会:小米 SU7 冲至 3 月销量榜第 8

⬇️

Kimi 多款模型宣布降价

💡

腾讯研究院院长:智能向善需要可信、可靠、普惠

🚙

问界 M8 定档 4 月 16 日发布

👓

阿里 AI 智能眼镜将在年底发布

✌️

Google Deep Research 迎来重大更新

🙀

20.98 万元起,比亚迪汉/唐 L 正式上市

📱

vivo X200 Ultra 提供全新影像套装

💬

腾讯:微信永不开通「已读」功能

📺

《爱死机》第四季首曝预告

行业:iPhone 美国制造不可行

d099dd90 5e48 47b4 836b 4a2bf9584848

近日,因受到美国政府的加征关税影响,苹果正面临着 iPhone 市场的严峻考验,包括生产成本、售价、销量等问题,而全球各地也有不少人正在关注「在目前局势背景下,苹果是否会让 iPhone 售价上涨,以及苹果是否会将生产线移入美国本土进行产品生产」等话题内容。

据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言人表示,特朗普相信美国有充足的劳动力以及生产条件,满足苹果在美的生产,并且发言人还提到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向美国本土投资的 5000 亿美元,表示「苹果肯定认为美国能做到,才愿意投入这么大笔资金」。特朗普此前也曾威胁过苹果此类美国企业,若不想支付关税,就应该留在本土生产。

但有不少行业专业,对特朗普及美国政府的观点持反对意见,纷纷认为苹果没办法将产线移回美国本土,更不会在美国本土进行产品制造。

美国消费品公司 Viahart CEO 莫尔森·哈特近期发布题为《美国低估了制造业回流的难度》的文章。其结合自身与华交易的真实经历,在文中分析了「美国制造」的「致命幻觉」:

而媒体 404 也发表文章《美国制造 iPhone 纯粹是幻想》。404 指出,苹果的供应链是全球最复杂的之一,零件和原材料来自每个大洲,并且供应链已经经历了数十年打磨,想要在短时间内重建几乎是不可能的。

404 还援引受访者信息表示,在美建设工厂所需的生产机器需要在其他国家进口,若生产设备价格过高,这也会拖延在美建设制造线的进程。值得一提的是,去年 The Information 报道,苹果曾定下了目标:到 2030 年,iPhone 的组装工人数量将减少 50%。但 404 表示,自动化生产 iPhone 仍是一个长期目标。

近期,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还发文分析了「苹果在关税影响下是否会涨价」这一话题。其表示,苹果或将采取多元化手段进行涨价延期。但 Gurman 也表示本次涨价延期并非长时间:最早可能在今年最新款 iPhone 的价格上或将体现。

据 The Verge 4 月 8 日的消息称,苹果今年的 iPhone 或将大批量从印度生产,报道称该行为「加州设计印度产」。

报道指出,苹果本次计划是为了减少因美国政府近日宣布的关税政策而带来的更高成本。据悉,相较于美国对中国实行的关税要求,印度的 26% 则相对较少。报道还透露,苹果预计在印度生产 2,500 万台 iPhone,其中 1,000 万台在当地销售,但不排除有更多印产 iPhone 被发往美国。

《华尔街日报》则报道称,苹果认为当前情况「过于不确定」,因此尚未改变其生产计划。

此外,据 CNN 援引科技分析师丹·艾夫斯信息,若 iPhone 在美制造,其售价可能飙升至 3500 美元。艾夫斯指出,苹果需要将亚洲的生产链花高昂价格复制到美国。他还透露,苹果若想将 10% 的供应链转移回美国,也需要花费约 300 亿美元和三年时间。

综合各方分析及预测来看,苹果在美生产 iPhone 将会无比艰难,甚至是不可行:供应链、生产线、劳动力都会成为阻碍苹果在美生产的实行,甚至会影响到其他企业在美计划。

有趣的是,据我们观察苹果官网显示,在其「供应链责任」界面,苹果标注着「由 Apple 在美国加州设计,由世界各地的人制造」的标语。

大公司

英伟达开源新模型,性能直逼 DeepSeek-R1

72c0c138 8ef2 4e6e a665 d047e5ccba0b

今天,英伟达开源了一款名为 Llama-3.1-Nemotron-Ultra-253B-v1 的新模型。该模型基于 Meta 早期的 Llama-3.1-405B-Instruct 模型开发,拥有 2530 亿个参数,在多项第三方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

据悉,Llama-3.1-Nemotron-Ultra-253B 的设计目标是支持高级推理、指令遵循以及 AI 助手工作流程。技术特点如下:

目前,该模型的代码已在 Hugging Face 平台上公开,包含开放的权重和训练后数据。

官方介绍,Llama-3.1-Nemotron-Ultra-253B 可用于聊天机器人开发、AI Agent 工作流、检索增强生成(RAG)和代码生成等场景。根据英伟达开放模型许可证及 Llama 3.1 社区许可协议,该模型已获准用于商业用途。

附上体验地址:

https://build.nvidia.com/nvidia/llama-3_1-nemotron-ultra-253b-v1?ncid=so-twit-273200

雷军「停更」多日后首次现身

307030a2 44b0 4ed8 92a1 debcd8a0ff19

据网友 Yingjia 4 月 7 日发布的视频显示,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在个人微博「停更」多日后,首次在小米科技园露脸现身。

视频显示,雷军一行人在小米办公楼下目送客人离去,双手握拳、略显拘谨,面带笑容送客人乘车离开。视频中,雷军本人相较于此前面对大众的状态,脸上显得有些许疲惫,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回复表示「雷总憔悴了」,随后「雷军现身小米总部略显消瘦」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

近期,雷军在「小米 SU7 高速碰撞」事故后,一改以往频繁发布个人动态的习惯,两次停更了个人微博:

汽车也分一级能效?纯电车迎来「能效分级」

e49afcc2 a389 4662 9033 6eeb99fe2915

4 月 9 日,中国汽车能效开发与检测认证专业联盟正式发布了首批纯电动乘用车能效分级测评结果,覆盖了 12 款市场主流纯电车型,从整车能效、动力系统、空调、补能四个核心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车型包含宝骏享境、比亚迪秦 L EV、大众 ID.3 / ID.4 X / ID.7 VIZZION、极狐阿尔法 T5、极氪 7X、乐道 L60、启源 A07、小鹏 MONA M03 和小鹏 P7+ 等车型。上述车型在不同能效指标上均表现出色,整车能效分级均为一级。

官方介绍,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节能降碳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也为消费者购车提供了科学参考,也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并且能效分级制度将对汽车行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OPPO 与上汽集团深化战略合作

ca03497a 7628 4cc4 811c b910266de84f

近期,上汽集团和 OPPO 正式宣布,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率先实现车机、手机「软件共通、生态共融」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家庭、出行、办公等一系列场景,面向全球市场为用户打造连续完整、服务随人、开放灵活的智能生活全新体验,并积极代表中国智造,打造「出海新名片」。

按照规划,未来上汽和 OPPO 的车-机互融产品将在上汽自主合资品牌车型上全面落地;双方合作,将从车-机合作扩展到 IoT 生态合作,包括但不限于手表、平板、耳机;双方合作,将从中国市场逐步扩展到全球市场,包括但不限于欧洲、东南亚、印度、南美、中东等。

此前,OPPO 与上汽集团就已多次合作:

双方表示,「生态域」凝聚了上汽集团和 OPPO 在智能汽车、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设备的用户洞察和技术积累,深度融合了上汽零束「银河智能车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和 OPPO「潘塔纳尔智慧跨端系统」的核心能力,实现了系统级架构互融、软硬件能力互享、数据应用及服务生态互信、多模态智能交互,并为用户提供更舒适、智能的出行体验。

保时捷中国市场 Q1 交付量暴跌四成

32cc7280 9918 4aef a2df 4c1c0f34b37d

4 月 8 日,保时捷公布了 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交付量数据,受中国和欧洲市场需求下降影响,该季度全球交付量为 71470 辆,同比减少 8%。具体来看:

此前保时捷曾公布,上年前三季度全球销量下降 7%,而中国市场暴跌 29%,具体车型表现中,Panamera 和 Taycan 的销量降幅最大,分别为 20% 和 50%。销量下滑导致保时捷营收也不断下跌,保时捷 2024 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全球营收为 285.6 亿欧元,同比下降 5.2%;营业利润 9.74 亿欧元,暴跌 41%。

而不同分析师对上述情况作出了相反的看法。部分分析师认为保时捷的不降价策略,会导致其在中国市场份额被来势汹汹的中国新势力蚕食;但也有分析师持反对观点称,降价会降低保时捷的品牌溢价,并使其失去超豪华定位。

乘联会:小米 SU7 冲至 3 月销量榜第 8

3430c905 58c0 423e 9c90 0e3dce92fd93

昨日,乘联会公布了 2025 年 3 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指出:

具体来看,3 月乘用车批发销量超两万辆的车型有 20 个(上月 10 个),其中前十分别为:

比亚迪宋(96,087 辆)、Model Y(49,029 辆)、宏光 MINI(42,178 辆)、海鸥(35,532 辆)、比亚迪秦(33,451 辆)、吉利星愿(32,490 辆)、Model 3(29,799 辆)、小米 SU7(29,244 辆)、海豹 06(26,935 辆)、星越(26,697 辆)。

报告显示,其中新能源位列总体乘用车车型销量前 9 位,近期的星越、朗逸、速腾等燃油车主力车型国内表现较强,分别有 8 款燃油车型进入两万辆榜单前 20 名中。

报告还预测了我国 4 月份乘用车销量情况:报废更新政策、「五一」长假自驾出游等多方面因素都将促进我国汽车销售市场的增长,但由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且出现超预期的普遍加关税的巨大外部变盘压力,消费心态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Kimi 多款模型宣布降价

6eff340c 8801 4404 af8e 3b2a11db7c63

近日,据月之暗面 Kimi 开放平台显示,共计 9 款模型推理服务进行价格下调,其中包括 kimi-latest-8k、moonshot-v1-8k、moonshot-v1-8k-vision-preview,具体来看:

Kimi 开放平台表示,通过技术创新,其成功降低了模型的推理成本,提高了推理速度,这不仅让模型能够更快速地响应用户需求,也为用户带来了更流畅的体验。

💡 腾讯研究院院长:智能向善需要可信、可靠、普惠

760121b5 b912 4c32 8fb8 61b95a5e35a0

近日,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通过《中国网信杂志》发表了个人观点,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他提出了推动智能向善的三个「路标」:

新产品

问界 M8 定档 4 月 16 日发布

0dbcf302 aa00 4460 ac61 3e742ce0c67c

昨日,鸿蒙智行宣布将在 4 月 16 日举行新品发布会,届时将会发布问界 M8 车型;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新品发布会还将带来鸿蒙智家及智能眼镜的新品。

问界 M8 于 3 月 20 日正式亮相并开启预售,新车预售价格为 36.8 万元,提供 5 座和 6 座布局。此前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还透露,问界 M8 一周预订量超过 5.8 万台。

据了解,问界 M8 定位中大型 SUV,车身的长宽高分别为 5190mm、1999mm 和 1795mm,轴距达到了 3105mm;底盘和动力方面,问界 M8 全面向 M9 看齐,全系双电机四驱(前 165kW 后 227kW)、标配空悬+E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配备增强型双叉臂 + 后五连杆独立悬架。

阿里 AI 智能眼镜将在年底发布

bf42714e 19ad 4c35 b6bb f32f769a48af

近日,根据维深信息 Wellsenn XR 独家信息,阿里已经确定了 AI 智能眼镜项目方案,目前正在积极招聘和扩充团队。

据了解,阿里 AI 智能眼镜主要由智能信息事业群旗下的天猫精灵团队负责,硬件规格将超越目前火爆的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

较为惊喜的是,阿里 AI 智能眼镜将分为两个版本,其中一款为带显示的 AI+AR 智能眼镜,并且该版本的优先级更高。报道称,AR 版本将采用表面浮雕光栅衍射光波导,采用了单绿色的 Micro LED 光机模组。

AI 方面,上述 AI 智能眼镜将与 AI 旗舰应用「夸克」深度融合。夸克 AI 基于通义大模型技术,是将传统搜索升级为集AI对话、深度研究、任务执行于一体的「AI 超级框」。

Google Deep Research 迎来重大更新

e9ea99eb c895 4327 a478 997a57ed53cc

昨日,Google 正式为 Gemini Advanced 订阅用户更新基于 Gemini 2.5 Pro 的 Deep Research 功能,据介绍,该版本的 Deep Research 将拥有以下提升:

Google 还放出了新版 Deep Research 与 OpenAI 的 Deep Research 对比。从结果显示,Google Deep Research 多项性能测试大幅领先 OpenAI 的 DR,整体性能提升超 40%。Google 也在报告中透露,Google Deep Research 生成的报告受到评估者的选择,程度远超其他 DR 工具 2 倍多。

而据多位 AI 专业人士测试,Google Deep Research 生成速度快,并且报告内容详细准确(还会在文末准确提供相关信源、文献),甚至还能将报告转换为语音播客。但也有专家指出,Google Deep Research 会存在一定的 token 数量限制,并指出 Google 应该让报告的生成实现无缝恢复,不然会导致严谨的研究内容受限。

目前,新版 Google Deep Research 已上架 Gemini 的网页端、安卓或 iOS 的 App,Gemini Advanced 订阅用户独享。(但 Gemini Advanced 用户仅需 19.99 美元即可享受,相比 OpenAI 200 美元的 DR 便宜不少)

20.98 万元起,比亚迪汉/唐 L 正式上市

05507544 9938 4124 b913 b856bc724c65

昨晚,比亚迪正式发布了旗下汉 L 和唐 L 两款车型,均提供 DM 版和 EV 版,先来看售价:

性能方面,汉/唐 L 的纯电版本上,单电机后驱车型峰值功率为 500kW(670 马力),双电机车型的综合功率更是来到了 810kW(1086 马力),其中,汉 L EV 这次的零百加速直接到了 2.7 秒,极速 305 km/h;唐 L EV 的零百加速则来到了 3.6 秒,极速 287 km/h。实现上述能力得益于比亚迪 3 月发布的「超级 e 平台」:

汉/唐 L 这次在智能化上做到了「全域融合」:底盘控制更精准、车身控制更舒适、扭矩响应更迅速。甚至,比亚迪还为汉 L 加入了漂移模式。智驾系统上,汉/唐 L 这次用的是天神之眼 B 高阶智驾激光版,支持城市领航、高快领航、自主泊车等高阶功能。

而两款新车的混动版车型则采用比亚迪全新的 DM-p 王者混动系统,具体来看:

vivo X200 Ultra 提供全新影像套装

1df7d844 029c 4432 b4b8 800a30d3dd1f

昨日,vivo 产品经理韩伯啸公布了 X200 Ultra 的影像套装,据其介绍:

近期,vivo X200 Ultra 的更多内容也已公布,具体如下:

新机将在 4 月 21 日正式发布,届时还将共同发布 vivo X200s、vivo Watch5、vivo Pad5 Pro、vivo Pad SE。

新消费

腾讯:微信永不开通「已读」功能

caf9771b e3f4 4e85 9702 a9378691e5a6

昨日,「腾讯客服回应微信开通已读功能」冲上热搜。据悉,近期多名网友讨论「消息已读显示」及「个人主页访客记录」等功能,其中有不少反对微信推出上述功能的声音。后据腾讯客服消息,确认了微信暂无消息已读功能。

随后,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发文表示,「已读」功能会增加接收者的心理负担和社交压力,其强调「从一开始微信就坚定不移地不提供这个功能,以后也不会」。此前,腾讯及微信官方也曾多次回应了「微信是否会上线已读功能」,表示不愿增加接收者的压力,因此不会推出该功能。

喜茶推出英德红茶新品

f942d43a bf1b 4ec2 89e8 b6f5d9e547da

4 月 9 日喜茶推出以英德红茶为茶底的全新产品「英红·芝士糯糯」。

新品甄选无抗无激素认证的「源牧 3.8 牛乳」,搭配经典芝士糯糯组合,延续了「龙井·芝士糯糯」的「云顶 + 乳茶 + 糯」结构,以层次丰富的风味和优雅的品饮体验,让英德红茶这款源自广东英德、曾为英国皇室用茶,并多次担任「中国外交茶叙」的精品红茶焕发新生,让更多年轻人在新茶饮产品中感受中式红茶的魅力。

喜茶所采用的英德红茶产自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优质产区,茶汤红艳明亮,口感醇厚顺滑,滋味浓醇鲜爽、回甘持久。在发酵与烘焙工艺上,喜茶采用独特的控温发酵及 2 次烘干工艺,使茶叶香气更加浓郁,口感层次丰富,令茶底展现出「浓、醇、甜、香」的风味特点。

作为新茶饮行业开创者及推动者,喜茶持续引入传统名优茶并进行茶叶品类创新。此前,喜茶就曾引入凤凰单丛、铁观音、奇兰、龙井等各类优质茶叶品种,并自研推出了四季春、金凤茶王、绿妍等经典茶叶,持续推动新茶饮对各类名优茶的应用与创新。

喜茶方面表示,未来还将探索更多优质茶叶品种,通过对茶叶原料品质、工艺创新、应用效果和文化创新等层面的考量,为用户创造更加差异化的茶饮体验,也让更多年轻群体爱上并发扬中华茶文化。

锤子便签入驻小红书

0daae339 26cb 4932 ba72 190b490e5531

昨日,锤子便签 App 宣布正式入驻小红书,并表示未来将会在平台上与用户分享最新功能与体验。

据了解,锤子便签是锤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便签类应用,其于 2014 年 5 月发布。用户不仅可以在便签内编写内容,还可以将便签内容直接制作成长微博图片并直接发送至新浪微博。因美观简洁,目前仍然能看到不少用户使用该软件进行内容分享。

值得关注的是,锤子便签在 4.0 版本引入了各种 AI 功能,包含 AI 创作、AI 调优、AI 总结。

好看的

《爱死机》第四季首曝预告

6b5c0544 a3fe 4f83 a394 56c5daa2cc1b

日前,由 NetFlix 出品的动画短片集《爱,死亡和机器人(Love,Death&Robots)》发布第四季首部预告,并宣布将于 5 月 15 日正式上线 Netflix。

据了解,《爱死机》涵盖多种类型和形式。短片每一集都是不同的导演,题材也不同,包含了幻想、科幻和恐怖等范围。该剧前三季分别于 2019 年、2021 年、2022 年推出,由提姆·米勒和大卫·芬奇执行监制。

电影《人生开门红》定档五一上映

1bdeeb00 f2ec 4dad bacd ec8225d4339a

昨日,喜剧电影《人生开门红》正式宣布定档今年五一上映(5 月 1 日)。

影片讲述一场意外的危机公关,让「烤肠哥」周大江阴差阳错与顶流网红小海茉组成了「预制情侣」,预告中,被迫为霸道总裁秦天龙「顶包」的周大江,误打误撞成为了直播新宠,手忙脚乱地应对着流量规则,在成为新晋网红的路上笑料百出。

影片由易小星执导,常远、邓家佳领衔主演,王耀庆特别主演,田雨特邀演出,于洋、李宗恒主演,兰西雅特别出演。

《碟中谍 8》将在 2025 戛纳电影节首映

6e5a967b 3ebc 44d8 a285 253f7bc6f2b7

近日,《碟中谍 8:最终清算》入围 2025 戛纳电影节非竞赛单元,并将在戛纳进行全球首映(当地时间 5 月 14 日)。

影片讲述特工伊森秘密被曝光,戴上手铐的他面对上司质疑。另一边,失控的 AI 智体已让世界危在旦夕,伊森再度接受任务进行最后一搏,打响与 AI 智体的终极之战。

该片由派拉蒙影业公司、Skydance Media 出品,克里斯托夫·迈考利执导,汤姆·克鲁斯、海莉·阿特维尔、西蒙·佩吉、文·瑞姆斯、海莉·阿特维尔、庞·克莱门捷夫等主演,将于 2025 年 5 月 21 日法国上映,5 月 23 日北美上映。

2025-04-09 21:15:58

有一个对车来说评价很高的词叫做「有性格」。

这个词赋予了车某种「人」的特质,让它不仅仅是在作为代步工具而存在,而是能够表达某种态度、气质、甚至代表了某种生活方式。

车的性格,有时候是人的性格在车上面的倒影,或者是他们想成为的那种人。

最近新亮相的东风纳米 06 就多少有点自己的「性格」。

6

第一次看到这辆车是在国家地理的一张广告页上,这个场景多少让我有点想起某位大学期间的朋友——那种充满活力、热情洋溢、喜欢探索未知的朋友。

而纳米06,似乎也想成为这样的「朋友」。

1 1

纳米06的外观设计,乍一看很精致的,但细看又带着几分稳重。

4.3m 的车长,1.86m 的车宽,1.6m 的车高,同时拥有 2715mm 的轴距,整辆车并不算小。

但是设计师用大量的几何线条修饰车身,避免了传统 SUV 的笨重感,同时通过前脸的T型光轨前大灯、三角晶塔尾灯、几何拼色后视镜以及隐藏式的门把手等等设计,让整车的科技感和未来感都强了不少。

2 1

更有趣的是,这次的纳米 06 有五种颜色,分别是「踏浪白」、「扶光橙」、「漫野绿」、「油彩黄」、「星砂银」,每一种颜色都像是从山川湖海中提取而来,很有清新活力的味道。

为了营造更精致的座舱质感,纳米 06 这次除了中控大屏之外,在中控台和侧门音响的位置都加上了 LED 的动态氛围灯,这在同级车型中确实不多见。

9 4

针对户外场景的优化是纳米 06 的灵魂所在。

后尾箱采用天地门设计,地门打开后能承重 150 公斤,既可以放露营装备,也能坐两个人看星空。想象一下,在郊外的草地上,打开地门,摆上咖啡机和投影仪,确实还挺有感觉的。

7

同时纳米 06 的前后排座椅都能实现完全放平,组成一张 2 米长的沙发床。无论是露营时的临时休息,还是长途旅行中的小憩,都挺实用的。

后备箱的基础容积是500L,后排座椅放倒后能拓展到 1040L,装下全家的行李或露营装备都不在话下。

8 4

在周边配置上,纳米 06 更多的是服务于日常使用。

搭载的 CTP 直冷电池包,支持 154kW 的峰值充电功率,常温下 30%-80% SOC 快充仅需 18 分钟,5 分钟补能就能支持 114 公里续航。对于城市通勤和短途出行用户来说,这种效率已经足够了。

智驾系统的功能也很实在。高快领航辅助驾驶、城市记忆领航辅助驾驶、循迹倒车、端到端跨层泊车等功能,覆盖了从高速到城市的全场景需求。

3 2

作为一款 10 万元左右的 SUV,纳米06的「性格」,其实并不复杂,它更像是一个懂你的朋友,在找到自己的目标人群和出行场景后,它用设计、空间和技术的协同,最大化了自己的价值。

我们猜测,在正式的发布会上,和纳米 06 「交朋友」的价格,或许能降到 10 万以内。

2025-04-09 18:00:04

编者按

过去一个世纪,消费电子是创造力最为旺盛的行业。每隔几年,我们就会见证一个新品类的诞生,而许多足以定义时代的「明日产品」便从中而来。明日产品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第一批明日产品怎么样了?

时至今日,他们未必是市场的引领者,却是时代的探索者。我们试图打捞这些被遗忘的技术标本,从中寻找明日产品演进的脉络,为你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转眼间,Apple Watch 已经十岁。智能手表这个品类,也从问世时略带科幻感的「明日产品」,成为和耳机一样常见的可穿戴设备。

而如果对比市面上的智能手表,会发现它们虽然有圆有方,但都大同小异:触控屏幕、数字表冠构成了基本的交互逻辑,与智能手机协作以及健康监测功能则是手表的核心功能。

smartwatches

Apple Watch 无疑是智能手表拓荒的胜利者,但在十年前可不是这样。

第一批智能手表怎么样了?

2013 年,搭载墨水屏的智能手表 Pebble 曾经风靡一时,又很快被市场抛弃。沉寂近十年,他们宣布重新计划推出新的手表。

只是不再智能了。

十年前的墨水屏手表,到现在也没有过时

2013 年,距离初代 Apple Watch 诞生还有 2 年,第一台 Pebble 手表伴随着众筹金额打破纪录的傲人成绩正式问世。

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初代 Pebble 的设计还算独树一帜:彩色的方形表盘设计非常有活力,虽然体型和普通手表相当,但外观很有玩具感。

pebble

和现在的智能手表不一样,Pebble 采用的是一块黑白电子墨水显示屏,而且不支持触控,所有交互靠表盘旁的按钮完成,倒是很像功能手机。

laotopmag

▲ 图源:LaptopMag

和 Pebble 配套的是一个手机 App,支持 Android 和 iOS,能用来显示手机上的通知,或者控制音乐播放。

更进阶的玩法是,Pebble 提供了一个应用商店,里面有大量可以安装到手表的 App,为手表带去更丰富的功能,当年很火的 Flappy Bird 游戏就和操作简单的 Pebble 有不错的配合。

pebblebird

▲ 图源:YouTube@iDB

至于手表显示时间的本职工作,Pebble 也完成得很好:商店里有上千款表盘可供下载,虽然手表显示素质一般,从现在的眼光看不少盘面都颇有一种 Lo-Fi(低保真)美学。

dial

上面这些功能是不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夸张地说,现在的智能手表,都在用 Pebble 玩剩下的模式。

但 Pebble 只风光了三年。2015 年,距离 Pebble 被低价收购还剩一年,苹果发布了初代 Apple Watch。

applewatch1

如果只是一些功能和数值上的比拼,Pebble 未必落后 Apple Watch 多少:墨水屏虽然老旧,但能提供 7 天续航,还能常亮显示时间,Apple Watch 只能抬腕亮屏,还只勉强够用一天;闭着眼睛都能用实体按键切歌的 Pebble,比主要靠点小屏幕的 Apple Watch 要更加方便。

但正如前文所说的,Pebble 像手表上的功能机,而 Apple Watch 的形态,更像是手表上的 iPhone。

Apple Watch 虽然一开始走歪成时尚奢侈品的路线,但在二代开始悬崖勒马,开始注重时尚和健康功能,在第四代完成转型,最终真正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明日产品。

aws4

Pebble 其实也在 2016 年的第三代上加入了健康追踪功能,但这个功能更现代、更丰富的 Pebble 2(没错,第三代叫 Pebble 2),看起来不再是引领者,更像是一个步履沉重的追赶者。

pebble 2 hr 53

▲ 图源:CNET

Pebble 创始人 Eric Migicovsky 在采访中表示,其实公司早就知道要朝运动的方向转型,但当产品终于面世时,一切都太晚了。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市场没有给 Pebble 太多追赶的机会,Pebble 2 的备货还没发完,公司市值一落千丈,从最高估值 7 亿美元,最后申请破产,被健康可穿戴大厂 Fitbit 以 2300 万美元收购,黯淡收场。

Pebble 不再智能了,但它战胜了时间

2018 年 6 月,Pebble 的在线服务正式停止服务;2021 年,Pebble 的手机配对 App 也正式下架,原本的智能手表,成为了几天就要冲一次电的普通的电子表。

Pebble 手表从大众的视野中淡出,但却没有从这个世界上完全灭绝,甚至直到今天,全世界可能还有几百名用户在使用这个手表。

给 Pebble 续命的是一个民间的爱好者组织「Rebble」——名字结合了组织发源地,网络论坛「Reddit」。

rebble

Rebble 提供了一个在线工具,可以刷入爱好者自己开发的商店和在线功能,可以安装老 App,调用天气和语音听写。虽然过程并不算简单,但确实能够让手表「复活」。

甚至 Pebble 的创始人 Eric Migicovsky 自己,也加入了 Rebble 论坛,至今还在用 Pebble 手表。

migicovsky

▲ Eric Migicovsky,手腕上戴着的是 Pebble Time Round

这不仅仅是一种对自己作品的怀念,Migicovsky 表示,Pebble 能提供当前市面智能手表所没有的体验:低调的墨水屏,不仅阳光下可以读,还不会分散用户注意力;很长的电池寿命,不用经常充电;方便可盲操作的按钮;以及最重要的,很强的社区开放性。

Migicovsky 不是一个人。美国一位护士 Raymond Forte 表示,Pebble 刚好卡在电子手表和智能手表之间的形态,非常适合自己的工作:长续航满足长时间的值班,一种低调的提醒方式来让他接收 911 通知,并快速回复同事,还能用应用程序连接 Google 地图为他开救护车提供简单的导航。

还有一些科技爱好者或者说极客单纯觉得,不管是彩色的初代 Pebble,还圆形的 Pebble Time Round 和金属外壳的 Pebble Steel 这个有点复古感的外观,以及 Pebble 现存一千多个表盘上那种低保真设计,都提供了一种当下智能手表所没有的美学价值。

Pebble 早已谈不上智能,但它还是一块手表,因此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并不奇怪。

rebbleface

智能手表的答案不止一种,还可以更酷

我认为,(Apple Watch)并不是要去解决什么特定问题。更多地,它是一种优化,是一个机遇。

出自苹果前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的这段话,可以说用高情商的说法概括了智能手表探索初期的一个尴尬处境,那就是形式先于用途存在。

jony ive ipad pro

▲ 戴着 Apple Watch 的 Jony Ive

当行业和技术已经进步到能够将智能设备的尺寸缩小到手腕级别,行业反而因为不知道该用这小小方寸去实现什么功能,而陷入迷茫。

从上世纪用来「看电视」,到 Pebble 用来看天气看通知,厂商们都在不断摸索,但产品只能说都是隔靴搔痒,毕竟这些功能,手机能干得更好,说服不了消费者掏钱。

tv

▲  精工于上世纪 80 年代推出能看电视的 TV Watch

「并不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的 Apple Watch 问世,自然也没能回答行业和消费者的疑惑,一直到苹果找准了健康量化的路子,才定下了智能手表的模版。

运动健康虽然是智能手表的标准答案,但不是所有人心中的答案,至少对于 Pebble 死忠粉而言如此。

pebblewatch3

沉寂八年后,Eric Migicovsky 在年初成功说服 Google 将 Pebble 的软件开源,然后宣布成立一家新公司推出新的手表。虽然因为商标归属权原因,Migicovsky 的新手表不会被称为 Pebble,但会是那些经典产品的「精神续作」。

Migicovsky 表示,用户们对 Pebble 的长情给他带来了很多启示,让他意识到产品更新不需要抱着「改变世界」的想法,也不需要频繁推出,可以完善和维护当前的产品。

这种模式和当下科技行业的趋势大相径庭,但 Migicovsky 相信这就是 Pebble 续作的决定性特征。

Pebble 不会过时,因为它已经过时了。

也就是说,Pebble 的对手不再是 Apple Watch 等智能手表,而是卡西欧这种电子表。

casioca53

▲ 卡西欧 CA53WB

第一批明日产品,在今天成为了「昨日产品」,但消息一出,外网的媒体和粉丝都在欢呼,他们对 Pebble 的回归,已经等了太久。

手表确实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品类,智能手表和传统手表之间虽然存在竞争,但不是一种你死我活的互相替代关系。因为戴手表除了功能,还有一层文化和审美的价值在其中。

即使成为了 Apple Watch 的忠实用户,我还是时不时有一股冲动,想把它换成一块设计精美的 Swatch。

swatch

Apple Watch 虽然很强大,但我们真的需要它上面的这么多功能吗?对我来说,最主要的还是运动记录和睡眠追踪功能,以及和苹果生态的高度集成,其他 App 偶有用到,但更多时候还是下意识掏出手机。

Migicovsky 在三年前也重新思考了 Pebble 失败的原因,最后他认为,并不是没能及时紧跟趋势为手表配备健身功能,反而是因为想要更多大而全的功能,加入太多生产力和健身的功能,导致产品定位偏移。

迭代了十年,智能手表似乎也到了一个瓶颈期,只能往上不断累加更多健康功能,路越走越窄。

可以预想的是,Pebble 再次出山不会掀起太大波澜,但它能提醒我们,智能手表,明明可以还可以更酷。

Pebble Smartwatch



https://feedx.site

2025-04-09 09:09:45

🚀

斯坦福 AI 研究院:中国正缩小与美国的大模型性能差距

🚗

多家车企暂停对美出口汽车

🧙‍♂️

消息称 AI 大神贾扬清已加入英伟达

📱

iOS 19 新设计:或提供圆形 App 图标

💻

OpenAI 要求甲骨文加快建设前者的数据中心

💰

比亚迪:预计 2025 年 Q1 归母净利润达 85 亿元

🚗

乐道汽车处理「清明节随时走海报」:已劝退涉事人员

🐺

灭绝超万年的恐狼被成功「复活」

🕹️

任天堂总裁回应 Switch 2 定价:一切值得

💡

纽约大学教授:全球 AI 进步已停滞

🚗

39.98 万元起,2025 款小鹏 X9 开启预售

📱

红魔 10 Air 宣布 4 月发布

📞

CMF Phone 2 Pro 官宣

🚂

12306 推出宠物托运功能

🐑

停播半年后,三只羊自营商城 App 上线

💎

宝格丽推出 Vision Pro 虚拟珠宝体验 App

🐵

《黑神话:悟空》影神图将于 10 日发售

漫威《雷霆特工队*》定档 4 月 30 日

斯坦福 AI 研究院:中国正缩小与美国的大模型性能差距

b42beef9 cda3 4760 9f6d 9f8e42fbdfad

日前,斯坦福 HAI 发布了 2025 年人工智能指数年度报告(The 2025 AI Index Report),认为「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从未如此明显」,人工智能将成为 21 世纪最具变革性的技术。

在 12 个重要结论中,斯坦福 HAI 认为美国在生产顶级人工智能模型方面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正在缩小性能差距。具体来看:

报告还指出,全球对人工智能的乐观态度日益上升,但地区分歧依然严重:

da gong si

多家车企暂停对美出口汽车

69540456 a671 4c3b 9f19 1dfeb6883f90

近期,因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 25% 关税,多家车企暂停对美出口汽车。

据央视新闻消息,德国奥迪汽车公司于近日决定暂停向美国经销商交付新车。该公司的一位发言人在 4 月 7 日证实了该消息。

奥迪公司在一封写给经销商的信中称,所有在 4 月 2 日之后运抵美国的车辆将被暂时扣留,不会移交给经销商,「经销商现在应集中精力减少库存」。

据奥迪汽车公司发言人介绍,奥迪目前在美国有 3.7 万多辆不受新关税影响的汽车可供出售,大约能满足两个月的市场需求。

另外据财联社和证券时报报道,近期,捷豹路虎已宣布,决定从 4 月 7 日起暂停对美国出口汽车,为期一个月。同时,捷豹路虎正在考虑采取提高在美售价、降低成本以及转向其他市场等措施,应对关税带来的冲击。

有消息称,梅赛德斯-奔驰正在考虑从美国撤出其入门级汽车,因为关税可能使销售低价汽车无利可图。

另一部分车企则决定通过提价的方式应对。其中,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在运往美国的汽车标价中增加进口费;阿斯顿马丁和法拉利则打算提高汽车在美国的售价。

消息称 AI 大神贾扬清已加入英伟达

6769fe38 6e1d 4d2c 9827 b70d155ba523

据 The Information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英伟达已经完成贾扬清创办的初企「Lepton AI」的收购,该笔交易价值数亿美元。知情人士还表示,Lepton AI 目前约有 20 名员工,而两名创始人 —— 贾扬清和白俊杰均已加入英伟达。

Lepton AI 成立于 2023 年,主要提供云原生 AI 平台、GPU 算力租赁服务;公司创始团队来自阿里巴巴,而创始人是阿里巴巴前副总裁贾扬清;贾扬清在博士期间,创立并开源了如今业内耳熟能详的深度学习框架 Caffe,并且其还在 Facebook、Google 等公司有过不少经历。

据此前 The Information 的报道透露,英伟达希望通过收购 Lepton AI 这样的 AI 云服务实现多元化经营,减轻对大客户的依赖。而本次收购也并非英伟达近期首次「出手行动」,其还在上月收购了美国 AI 初创企业 Gretel。Gretel 成立于 2019 年,该公司通过微调模型、添加专有技术,并将这些模型打包出售,为客户提供合成数据解决方案。

截至发稿,英伟达发言人拒绝发表评论。

iOS 19 新设计:或提供圆形 App 图标

d20b2b9a adc9 4eec 8818 35ed9ab05bf5

近期,数码媒体 fpt. 发布关于 iOS 19 UI、部分功能的超前瞻视频,根据视频我们汇总了以下 iOS 19 可能会出现的重点更新内容:

此前,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曾报道中称,苹果更改系统 UI 设计是为了让系统更加简单易用,减少学习成本。而本次 fpt. 更是指出新 UI 将为用户带来眼前一亮的新鲜感,并且不需要太多上手学习。fpt. 还表示,苹果在 UI 设计上进行改动将会是「保证重大更新的情况下,作出最安全稳妥的行动」。

OpenAI 要求甲骨文加快建设前者的数据中心

0af4ee17 79b7 4479 ad49 4ad94be65667

近日,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全球最大的信息管理软件及服务供应商甲骨文公司(Oracle)正在为 OpenAI 建设数据中心,但目前该项目因尚未完成,导致甲骨文将面临巨大的建设压力。

报道指出,甲骨文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阿比林建设一个 17 个足球场大小的数据中心,该项目专为 OpenAI 提供服务。如果项目进展迟缓,OpenAI 可能会终止协议,届时将会给甲骨文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而上述项目为 OpenAI 在价值 1,000 亿美元的「星际之门」首期计划中,所规划的首个数据中心综合体。据彭博社此前报道,该数据中心可容纳多达 40 万个英伟达的 AI 芯片。如果该数据中心装满全部芯片,其将成为已知的最大 AI 算力集群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甲骨文也是「星际之门」的参与者之一,而本次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延误,可能会影响甲骨文在「星际之门」计划中的角色。对于工期进度缓慢,甲骨文高管 Mahesh Thiagarajan 要求承包商遵守约定的进度,甚至可能为了加快进程而增加人员和预算,以确保在今年春季前完成设施,特别是为 AI 服务器架安装所需的能源系统。

据悉,目前甲骨文通过租赁超级计算机来为 AI 公司提供服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需与微软和亚马逊等竞争对手竞争,且资金支持相对较弱。

根据熟悉上述业务的人士评价,甲骨文首次为单一客户建设前所未有的设施,风险无疑比其熟悉的云服务业务大得多;而据前微软高管 Fitzgerald 表示,如果出现 AI 放缓,甲骨文将会成为云服务提供商中「最易受影响」的一方。而据透露,OpenAI 还将在其他地方寻求交易,甚至可能自己建设数据中心,若到这时,甲骨文将会倍受影响。

比亚迪:预计 2025 年 Q1 归母净利润达 85 亿元

aede08c0 66d5 4f4c 9e25 6f2f12a54df1

4 月 8 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预计 2025 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可达人民币 85-100 亿元,同比增长 86.04%-118.88%。据悉,比亚迪股份上年同期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 45.69 亿元。

比亚迪股份表示,2025 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行业依旧保持强劲的增长势能,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同期历史新高,且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跨越式增长,进一步巩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领先地位。此外,公司依托持续扩大的规模效应和垂直整合的战略布局,助力集团业务盈利实现大幅增长。

据了解,比亚迪在今年 3 月,汽车销售 37.74 万辆,同比增长 24.8%,其中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售 7.24 万辆;值得一提的是,据比亚迪公布的 2024 年财报显示,其 2024 年全年营收 7,771.02 亿元,同比增长 29.02%;归母净利润 402.54 亿元,同比增长 34.00%,全球销量达 427 万辆。

此外,数据分析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发布报告,预测比亚迪将在 2025 年以 15.7% 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冠军。

乐道汽车处理「清明节随时走海报」:已劝退涉事人员

6e6e7ebe 58a8 4380 9eeb 80306a60310d

清明节前,蔚来旗下品牌乐道汽车发布了一张「清明换电随时走」的广告海报,随后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认为该广告语有一定争议,并觉得「意头不好」。

昨日,据多家媒体报道,蔚来就上述「清明节海报」事件做出行动:进行内部通报,并对 6 名涉事人员进行了相关处理。

通报中显示,经调查核实,上述事件系某区域公司区域市场专员林某某接到区域公司要求,需要就 85 度电池相关内容进行宣发,林某某结合清明假期的节点设计了标语为「清明换电随时走」的海报。由于不了解宣发内容的审核流程,林某某仅将海报直接发至乐道品牌与传播部区域市场团队负责审核的王某进行审核后直接进行了发布。

事后,该区域公司总经理、乐道品牌与传播部发现了宣发内容存在问题,紧急从相关社媒撤下内容并进行了事件复盘,制定了改善措施。但由于内容在社媒宣发后已经发生了传播,导致内外部产生负面舆情,根据蔚来《员工手册》相关规定,上述事件涉及人员有 2 人(林某某和王某)被劝退处理,4 人被警告处分。

灭绝超万年的恐狼被成功「复活」

a27f9c8a 330f 4f8a a4c0 41fc90329447

4 月 7 日,据《时代周刊》报道,一家名为「Colossal Biosciences」的美国基因工程公司从一颗 1.3 万年前的牙齿和一个 7.2 万年前的耳骨中提取出了相关 DNA,成功培养出了三只恐狼幼崽。

据了解,恐狼(Dire Wolf)目前已灭绝,为犬科动物,北美洲著名的史前肉食动物,生活于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约 125,000–9,440 年前)的美国。虽然恐狼与灰狼有关,但却不是任何现存物种的直系祖先。恐狼与灰狼在北美洲一同生存了约十万年。

研究小组透露,团队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高质量的细胞系克隆到捐赠的卵细胞中,移植到代孕母狼体内。狼妈妈于去年 10 月生下了三只健康的幼崽(生产方式为剖腹产,以减少分娩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 3 只恐狼的年龄在 3 到 6 个月之间,拥有雪白的长毛发,肌肉发达的下颚,体重已达约 80 磅(约 36.29 千克)。研究人员报告称,它们将在成年时达到 140 磅(约 63.5 千克)。而 3 只小恐狼正在美国一片占地超过 8.09 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内繁衍生息。

值得关注的是,Colossal Biosciences 透露本次实验并非仅仅为了「复活」恐狼,而是通过本次基因改造,而探索其他灭绝生物复活的可能性。该团队目前正着力计划将灭绝的猛犸象 DNA 与相对应的生物基因组配对,并于 2026 年植入胚胎,于 2028 年实现幼崽诞生。

Colossal Biosciences 于 2021 年 2 月成立,是一家突破性的生物科学和基因工程公司,此前曾公开过类似的「复活」项目,其旨在通过从活体物种的细胞中基因改造来创造类似灭绝的猛犸象、渡渡鸟等动物。

任天堂总裁回应 Switch 2 定价:一切值得

af775cb5 4f03 4f87 ad4e 02126aaebfbf

近日,任天堂正式发布了旗下游戏掌机 Switch 2,新机定价 449.99 美元,相较于 2017 年发布的 Switch(299.99 美元),售价上有了大幅上涨,引发不少消费者讨论。

而据 The Verge 记者询问「Switch 2 为什么这么贵」时,任天堂总裁 Doug Bowser 表示:更大的 LCD 屏幕、更强大的硬件配置、全新的 Joy-Con 等等,都是促使 Switch 2 涨价的原因。但 Bowser 认为,Switch 2 初衷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使用,并且能够成为日常娱乐体验的一部分,此外还要保持 Switch 2 的生命周期。

不仅 Switch 2 涨价,一同推出的 Switch 2 游戏价格也跟着上涨,如《马里奥赛车:世界》定价为 79.99 美元,而此前 Switch 的第一次游戏定价为 59.99 美元。对此,Bowser 认为,每款游戏都有新的、独特的体验,因此价格也可以相应变化。

此外,Switch 2 中的《欢迎之旅(Welcome Tour)》为付费游戏,但该游戏是一款关于指导玩家使用 Switch 并且了解新机特性的教程类游戏,因此被不少玩家吐槽。Bowser 表示,《欢迎之旅》拥有更深入的体验、更高的可重复性,因此其认为定价 9.99 美元是比较合理的。

💡 纽约大学教授:全球 AI 进步已停滞

ebe3e1df 22bb 4828 abee bd772ad50b3d

近日,纽约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 Gary Marcus 发布博文,其分享了自己对于目前 AI 的各类看法。

Marcus 开篇便提到「Scaling 已经结束」。他举了近期十分火热的一个例子 —— Meta 新推出的 Llama 4 模型,由此表示,尽管 Meta 用了大量参数以及性能去训练模型,但依然没办法让「非推理」模型比规模更小的「推理」模型效果好,而这也证实了 Marcus 在三年前提出的《Deep Learning is Hitting a Wall(深度学习正在撞南墙)》。

对于生成式 AI 的经济发展,Marcus 也表示失望:生成式 AI 正面临财务困境,而泡沫也随时破裂。Marcus 提到,英伟达在 2025 年已经下跌三分之一,而在模型的研发上,市面上只会出现越来越多类似的模型,因此性能和模型规模,将不会成为高利润的关键。

Marcus 还提到了一件十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近日美国宣布的关税计划中,其影响到的地区竟然包含部分只有企鹅生活的偏远岛屿。对此 Marcus 也表示,这些计划可能就是美国政府过度依赖 AI 模型生成的后果。

最后,Marcus 还总结表示,LLMs(大语言模型)不是未来之路,并且将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在未来等待着大家。

hao chan pin

39.98 万元起,2025 款小鹏 X9 开启预售

201a055e e1d2 4501 8fff 456d1109abdc

昨日,2025 款小鹏 X9 正式公布并开启预售,其预售价格为 39.98 万元起,新车将于下周正式上市。小鹏汽车透露,新车共有 496 项零部件升级,占到了整车的 35%。

2025 款小鹏 X9 在全方面领先的同时,号称「必须舒适」。其最大亮点在于乘坐体验:

外观方面,2025 款小鹏 X9 新增「星云紫」「星舰灰」「星系蓝」三款配色,并更新了 20 寸的星耀悬浮轮毂(徽标可动态定轴悬浮)以及后视镜新增智驾小蓝灯。

值得一提的是,老款小鹏 X9 也能通过付费的方式升级「过道零重力座椅」「隔音方案」。

红魔 10 Air 宣布 4 月发布

87164bd2 22b1 49f1 832f 495cc2e14123

昨日,红魔游戏手机官方正式宣布,旗下红魔 10 Air 手机将于 4 月 16 日正式发布。

官方打出 Slogan「薄而强悍,Air 不释手」,而从官方公布的预告海报可以看出,新机采用前后直板 + 直边金属中框设计,但中框与盖板有较为圆润的弧度;中框上半部分还看到一颗红色的按键,但目前尚未得知该按键功能。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红魔 10 系列主打的「不凸起」摄像头 Deco,并没有传承给红魔 10 Air。结合此前红魔称新机是「红魔史上最轻薄全屏旗舰」,因此可以得知新机将会在厚度及重量上有所惊喜。

CMF Phone 2 Pro 官宣

a7876f70 a599 474c 81f6 e467d8a28ede

日前,Nothing 旗下子品牌 CMF 宣布将在 4 月 28 日(英国夏令时)推出 CMF Phone 2 Pro 及三款新耳机。

从官方公布的预告内容来看,本次 CMF Phone 2 Pro 将继续主打深灰及橙色两种颜色,还将提供灰绿色。设计方面,CMF Phone 2 Pro 将延续 CMF Phone 1 的可拆卸后盖方案,并且 CMF 官方表示新机将拥有新的质感、纹理、触感。摄像头 Deco 方面也将采用全新的设计:单颗后置镜头加跑道型 Deco。

此前,CMF Phone 1 仅用 3 小时就售出了 10 万台,该机凭借独特的模块化理念在互联网刮起一阵热潮。

pin pai

12306 推出宠物托运功能

268681ee f9e4 4f37 865d 6f38608da67c

央视新闻消息,昨日起,铁路部门将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试点「隔离运输、人宠分开、专人看护」的高铁宠物托运服务,铁路 12306 同步推出「宠物托运」功能,旅客提前 2 天及以上线上预约。

预约成功后,可同车托运 1 只家庭驯养且健康状况良好、单只体重不超过 15 公斤、肩高不超过 40 厘米的猫、犬类宠物。

中铁快运相关负责人介绍,铁路部门持续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适应广大旅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在广泛听取旅客意见、深入开展市场调查基础上,经过专业测试评估,自 4 月 8 日起在京沪高铁北京南、济南西、南京南、上海虹桥、杭州东等 5 座车站间的 G119/118、G121/122、G127、G134、G183/184、G195/196 等 10 趟列车上试点高铁宠物托运服务。

据介绍,试点高铁宠物托运服务实行「人宠同出发、同到达」规则。在预约成功相对应的车次后,旅客在乘车前按约定时间携带宠物及购票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有效期内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前往出发高铁车站的中铁快运营业部办理托运手续。抵达目的地车站后,旅客根据短信或电话提示领取宠物。

停播半年后,三只羊自营商城 App 上线

1af4d19d e238 4ab6 8a54 1658c0f7700a

4 月 8 日,合肥三只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三只羊」)自营品牌「小杨臻选」App 在多个应用市场上线。

据极目新闻援引三只羊内部人士透露,小杨臻选是三只羊的自营商城,并表示「自己做商城更垂直」,可以更直观地将商品展现给大众。该内部人士还提到,App 只是三只羊业务板块之一,今后的每一步还需要稳扎稳打,对市场保持敬畏,再去做相应的调整。

据悉,「三只羊」「小杨哥」曾在直播行业风头无两,后续因涉嫌虚假宣传和产品质量等问题,三只羊去年被停播并接受处罚。3 月 23 日,合肥市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三只羊公司已足额缴纳罚没款,整改符合要求,具备恢复经营条件。

对于广大网友关心的复播问题,上述内部人士表示「还在准备中」。

宝格丽推出 Vision Pro 虚拟珠宝体验 App

b5959a6c 6033 41b7 9dba 8c3867d1a790

近期,意大利珠宝世家 BVLGARI 宝格丽发布的 Bvlgari Infinito App,登陆 Apple Vision Pro 应用商店。值得一提的是,Bvlgari Infinito 是首批在 Apple Vision Pro 上为用户提供尊享高级珠宝体验的应用程序之一。

通过 Bvlgari Infinito,用户得以从与众不同的视角探索宝格丽的标志性作品,畅享精彩纷呈的互动体验;同时 Bvlgari Infinito 也充分利用了 Apple Vision Pro 的超高分辨率数字 3D 可视化、实时渲染与动态叙事功能,以空间计算技术重新定义了高级珠宝的体验方式。

「Serpenti Infinito 灵蛇·生生不已」作为开篇之作,以乙巳蛇年为契机,礼赞宝格丽标志性的灵蛇意象。同时,为庆祝中国传统农历乙巳蛇年的到来,宝格丽隆重推出「Serpenti Infinito 灵蛇·生生不已」蛇年特展。展览首站已于上海盛大开幕,将在这一年里陆续登陆全球多个城市。

Bvlgari Infinito App 中的首个篇章还特别呈现以下两项精彩内容:

宝格丽官方表示,Bvlgari Infinito App 象征着宝格丽迈向未来的大胆创新,让全球用户能够通过 Apple Vision Pro 身临其境地探索宝格丽的典范杰作、多元活动以及品牌核心精髓。目前,该 App 已可在 Apple Vision Pro 上下载。

《黑神话:悟空》影神图将于 10 日发售

301bb3b0 a566 457a 9fa3 5e68e29beaaa

据中信出版旗下品牌「墨狸工作室」官方信息,《黑神话:悟空》官方授权衍生图书《影神图》将在 4 月 10 日 12:00 全网发售。

今年 1 月,中信出版墨狸与黑神话之悟空携手合作,向广大玩家呈现《黑神话:悟空》官方授权的《影神图》实体版。据官方介绍,《影神图》计划推出两个版本,分别为《影神图》平装版和《影神图》线装版礼盒,具体来看:

hao kan de

漫威《雷霆特工队*》定档 4 月 30 日

bea9cb39 e83f 4b5d 844c bff472ef3c1d

4 月 8 日,漫威宣布新片《雷霆特工队*》内地上映时间定档,于 4 月 30 日领先北美上映。

《雷霆特攻队*》改编自库尔特·布塞克的同名漫画系列,属于漫威电影宇宙第五阶段,讲述一群曾经担任反派的角色组队为政府执行任务的故事。

影片由杰克·施莱尔执导,佛罗伦斯·珀、塞巴斯蒂安·斯坦、大卫·哈伯、怀亚特·拉塞尔等主演,将于今年 5 月 2 日北美上映。

电影《无界之爱》杀青

e30a2600 5793 4e78 8b63 1e12e1d64753

近日,由李睿珺执导的新片《无界之爱》正式杀青,廖凡领衔主演,张敏、乔美、武仁林等主演。

影片讲述相恋多年的马占旺和雪琴,几经周折后终成眷属,他们生活美满,生意也算兴隆。占旺突如起来的身体变故,让他重新思谋着妻儿老小的未来。占旺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践行和延续自己对家人们的无尽之爱。

此前据国家电影局最新备案、立项公示,该片已完成立项并同意拍摄。

《腓尼基计划》首曝预告

5a170ee1 3bf5 445c ab4f 49b9916b73cb

日前,由韦斯·安德森执导的新片《腓尼基计划》首曝预告,影片将在 5 月 30 日北美限定影院上映,6 月 6 日扩映。

影片将聚焦一个家族和一个家族企业的故事;值得关注的是,本尼西奥·德尔·托罗饰演欧洲最富有的人之一 Zsa-zsa Korda,米娅·塞普雷顿饰演主角女儿 Liesl 修女,迈克尔·塞拉饰演女儿的家庭教师 Bjorn Lund。

如果时间倒退五年,BJ40 在那些一众「糙汉样」的越野车之中,多少也算是「扛把子」。

只是后来坦克 300 搅了局,在外观内饰的设计、做工和用料以及舒适化和智能化方面都提升了不少,甚至有点降维打击的意思。

同时在目前的新能源趋势下,越野车也增加了不少有「城市通勤+越野玩乐」需求的家庭用户和年轻群体。

为了赶上越野市场这波「场景重构」的浪潮,北汽推出了既保留自己越野功底,又能适合城市驾驶的新款 BJ40。

北汽集团在早先已经发布了 BJ40 的燃油版本,在 4 月 7 号又发布了它的增程版本。

BJ40 增程有标准版和进阶版两大车型,官方指导价为 17.98 万 -19.98 万元,叠加国补和置换补贴之后,可以做到 15.48 万元-17.48 万元的价格,相比之前的预售价,最终上市价有所降低。

111

BJ40e 这次搭载了享界S9同款的增程系统,动力系统综合功率为 403 千瓦,综合扭矩为 655 N·m ,可以实现 5.5 秒破百,配备了一块 40.3 kWh 的三元锂电池,纯电续航 152km,满油满电续航在 1000 km 以上。

BJ40 增程版的外观与之前发布的燃油版差不多,车头保留了北京越野经典的粗犷五孔造型,但回型灯带的设计还是多少彰显了身上的新能源味儿。

3 5

车身侧面则是经典的方盒子造型,使用了不少方正的线条和形状来做修饰,整体风格非常方正硬朗,提供了极夜黑、玄铁灰、雪域白、雨过蓝、矿岩黄、火焰红、谧夜蓝和丛林绿八种颜色,尾标也更新成了北京 BJ40e。

作为一台越野 SUV,BJ40e 采用了非承载式车身,其长宽高分别达到了4790 mm / 1940 mm/ 1964 mm,轴距为 2760 mm,接近角 38 度,离去角 37 度,离地间隙 215 mm,采用的是275/55 R20的玛吉斯 RAZR HT 轮胎。

8 6

BJ40e 后轴采用了独立的半轴,前后悬挂都采用了更舒适的独立结构,非承载式车身搭配上独立悬挂,可以在满足越野需要同时增加城市驾驶的舒适度。

9 6

在越野相关功能上,BJ40e 配备了可提供 11 种驾驶模式的全地形智电 ATS 控制系统,搭配上智电中锁,后桥电控牙嵌式机械差速锁、蠕行模式,战术掉头等越野功能,在运雪地、泥地、沙地、岩石、穿越、涉水等场景下都有不错的表现。

BJ40e 有深空晨曦、森林暮影两种内饰颜色,同时在中控台上放了三块大屏,全系标配了搭载高通骁龙 8155 芯片的 10.25 英寸液晶屏,以及双 12.8 英寸的中控屏和副驾娱乐屏。

6 5

舒适性的部分,BJ40e 给前排座椅提供了加热、通风和按摩功能,标配了零重力座椅和全景天窗,也支持透明底盘和 540 度全景影像功能,也可以选配哈曼 Infinity 音响和智能新风系统。

12个超声波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和5个摄像头,BJ40 这次搭载的智驾系统可以实现智能泊车、全速 ACC 以及高速辅助驾驶等功能。

7 6

BJ40e 还准备了一个官改套件,本月内限时优惠价 18.88 万元,该套件包含九个核心组件,分别为专属车衣、锰钢前/后杠、车顶平台、侧爬梯、锰钢侧踏板、锰钢底护板、多功能备胎牌照架及尾灯罩。

按照现在的市场情况,北京 BJ40 增程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坦克 300 Hi4-T、捷途山海 T2、哈弗猛龙以及方程豹豹 5 等硬派 SUV。现款北京 BJ40 燃油版车型月均销量 3000 辆左右,月销量最高时为 4500 多辆,在细分市场排在前列。

0 3

这次发布增程版的产品力也有一定的市场认可度,来自北汽官方的数据显示其在上市 1 小时后订单就突破了 3000 台。

上周的任天堂直面会,将 Switch 2 的热度炒到最高点,一时间不同的声音充斥了各个社交媒体。

有人对新机器挤牙膏的配置但更高的售价表示失望,也有人对全新的配置、游戏和玩法激动不已,准备冲首发,更多人还在持币观望,等待更多信息和新游戏的消息。

所以,这台期待已久的 Switch 2,究竟好不好玩?该不该买?全球首批幸运 Switch 2 玩家已经分享了他们的体验。

「Switch 2 是一次不错的更新」

直面会后的周末,任天堂举办了几场线下活动,邀请媒体直接上手感受和试玩 Switch 2,这也是我们目前能获取到最真实和直接的 Switch 2 情报。

首先,LCD 屏幕是「降级」吗?

一上手就很难不注意到 Switch 2 最明显的不同:尺寸。对比 6.2 英寸屏幕的 Switch,Switch 2 明显要大了一整圈,配备了一块 7.9 英寸的 LCD 屏幕,而整机厚度却没有变化。

comparison

▲ 上:Switch,下:Switch 2,图源:Engadget

关于为什么没有沿用 Switch 上已经出现过的 OLED 屏幕,任天堂表示,Switch 2 的 LCD 技术取得了很多进步,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采用 LCD 屏幕。

但这块支持 120Hz 可变刷新率以及 HDR 的 LCD 屏幕,即使对比的是 OLED 屏幕,也很难说是一次「降级」。Switch 2 的屏幕亮度很高,色彩也非常丰富,让 Engadget 记者表示「不怀念 OLED 屏幕了」。

虽然 OLED 屏幕能带来更深邃的黑色,但在感知明显的 HDR 和高刷加持下,Switch 2 这块 LCD 屏幕的总体表现也非常优秀。

当然,任天堂也很可能会仿照 Switch 的模式,在未来发布「Switch 2 OLED 版」。

oled2

▲ 左: Switch OLED,右:Switch,图源:IGN

Switch 2 性能怎么样?游戏好玩吗?

任天堂并没有展开谈论 Switch 2 采用的处理器细节,不过,英伟达方面确认这块定制芯片的性能提升是初代 Switch 的 10 倍,并且支持 DLSS 技术,可以利用 AI 增强游戏画质和帧率表现,以及具备基于硬件的光追能力。

试玩会上提供了《马力欧赛车 世界》的试玩,单从直面会的短暂介绍,我们也能感觉到这款新游戏在体量上超过不少老 Switch 游戏,很适合用来展示 Switch 2 的新机能。

kart

不少游玩了《马力欧赛车 世界》的记者都惊叹于这个游戏构建的庞大世界,比赛多达 24 名车手,游戏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让人应接不暇:对手扔来的障碍物、赛道上出现的动物,还有变化的天气……但 Switch 2 的表现非常出色很稳定。

在 120fps 帧率加持下,Engadget 甚至表示「赛车游戏在任何任天堂游戏机上都从未如此流畅」。

而作为一位老 Switch 玩家的 Tech Crunch 编辑,本来认为自己并非「画质党」,但她留意到 Switch 2 画面中的酷霸鳞片以及咚奇刚毛发等更加精致的细节之后,她感觉「回不去了」。

dkkfurry

另一款护航大作《咚奇刚 蕉力全开》也在活动中开放了试玩,这款游戏的核心玩法是「破坏」与「探索」,玩家可以操控大猩猩咚奇刚到处砸东西,比如在地上掏出一块大岩石砸向敌人,或者为自己砸开一条道路,发现隐藏的道路或者洞窟。如果你喜欢 3D 马力欧游戏,那么这款 3D 咚奇刚游戏不容错过。

dkk

这款游戏在 Switch 2 的表现依然很出色,不过由于时间限制,试玩人员基本上只能探索其游戏内容的冰山一角。据任天堂介绍,游戏世界中一切都是可以被砸毁的。

这两款第一方游戏的玩法,在以往的任天堂游戏机上都难以实现,只有性能更强的 Switch 2,能够支撑如此庞大的游戏世界。

一些 Switch 上的经典游戏,在 Switch 2 上也迎来了升级——比如《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王国之泪》现在能够以 4K HDR 60 帧运行,清晰度、流畅度和读取速度都有了长足提升。任天堂还为这些「升级版」游戏加入了更多的新内容,比如能够通过手机 app 联动、新的游戏功能或关卡等,这其中有部分游戏可以免费升级,不过也有一些游戏需要你额外多付 10-20 美元解锁「升级包」。

26371744096823 .pic hd

至于大屏幕和重量对手感的影响,大部分试玩人员都表示,如果是 Switch 老玩家,那上手后也不会有太多不适应,拿在手上玩也不会比 Switch 重多少。

handheld

不过在场人员都只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试玩,如果游戏时间更长,总共超过 500 克的重量想必还是会造成一定压力。

活动也提供了《马力欧派对 空前盛会》的新模式试玩——借助外接摄像头配件,Switch 2 能够扫描每个玩家的脸和身体来对应游戏角色,看上去效果还不错。任天堂官方表示,开启这个摄像头功能并不需要官方的原装摄像头,第三方摄像头也能支持。The Verge 编辑还提到了 Switch 2 麦克风让人惊喜的收音效果:不仅能远距离收到玩家的声音,还能较好消除嘈杂的环境音。

camera 1

值得一提的是,任天堂也确认了 Switch 2 机身上方新增的 USB-C 接口虽然可以进行充电,以及外接摄像头等扩展硬件,但不能进行视频输出,因此也无法外接另一块屏幕。

磁吸 Joy-Con 2 稳不稳?鼠标模式好玩吗?

The Verge 还提到了手持游玩时的一个亮点:采用磁吸的 Joy-Con 2 手柄,在机器身上要比采用滑扣的前代牢固许多。按下背面的按钮,Joy-Con 2 会伸出一个小杆,将手柄从主机上推出。

push

▲ 图源:YouTube@Marques Brownlee

有意思的是,IGN 尝试将两个 Joy-Con 反着插上主机,发现可以正常吸附和拆卸,不会像前代那样造成机体的损坏。

upsidedown

关于 Joy-Con 2 的摇杆,任天堂否认换用了霍尔摇杆,但表示也经过了重新设计。至于前代出现的摇杆漂移通病是否能在这代解决,还需要时间验证。

不少媒体都上手试用了 Joy-Con 2 的另一个重点功能「鼠标模式」——此前,爱范儿也独家做过该功能的深度解读。

在《银河战士 P4》中,玩家可以把 Joy-Con 2 当成鼠标进行射击,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手感有点奇怪,但 Engadget 认为比用手柄来瞄准要更好,「Joy-Con 鼠标」也能进行很精确的点击,非常利好 FPS 爱好者。

mouse 1

轮椅篮球游戏《Drag x Drive》的玩法则完全围绕鼠标模式构建,玩家要用同时用两个 Joy-Con 2 来回拖动,模拟双手摇轮椅操控游戏小人移动,然后可以随时抬起手柄用体感的方式投篮。虽然很好展示了 Joy-Con 鼠标模式,但 The Verge 的编辑反馈玩着很累人,两把之后肩膀就有点酸了。

▲ 图源:YouTube@Marques Brownlee

虽然任天堂表示 Joy-Con 2 的鼠标模式可以在大腿上滑动,但不少媒体都认为,正确的打开方式还是找一个类似桌子的平面,因此也不免和 Switch 随时开玩的理念有点出入。

就目前任天堂披露的内容而言,新增的「鼠标模式」更像是对第三方游戏的敞开双臂的尝试:鼠标可以更好操作《文明 7》这种策略类游戏,以及未来更多的 FPS 射击游戏。

作为玩家,我们无需担心「鼠标模式」的加入,会导致任天堂第一方游戏在玩法设计上的偷懒和单调化,在更多游戏中,它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更像是为游戏添加了一种更多样化的交互,用任天堂自己的话来说,属于「枯萎技术的水平思考」。

毕竟任天堂已经用《斯普拉遁》这样的游戏证明,用手柄玩射击游戏可以比鼠标更自然,更好玩。

第三方游戏表现如何?

活动现场还展示了《街头霸王 6》《赛博朋克 2077》《文明 7》《哈迪斯 2》等第三方游戏。在运行《赛博朋克 2077》测试版本时,Switch 2 很难达到像《马力欧赛车》和《咚奇刚》那样的高画质和流畅度,大概只有 30 帧,而画质介于 720P 和 1080P 之间,还加入了很多动态模糊。开发团队称,他们的目标是在 Switch 2 的桌面模式下,能以 1080P 分辨率和 40 帧的流畅度运行。

cyberpunk2077

▲ 动图画质有压缩,图源:YouTube@MatthewMoniz

Engadget 还提到,《文明 7》在 Switch 2 上的加载时间要比 PC 上更长。而像《霍格沃茨之遗》这样在 Switch 初代上表现不佳的 3A 大作,在 Switch 2 上则有了长足的提升——桌面模式能够以 4K 30 帧的模式运行,但画面和 PS5 相比仍有差距。

有意思的是,在实际上手体验完后,几家媒体都不约而同给出了一个非常类似的评价:对比 Switch,Switch 2 很难说是一次「惊艳的」大更新,但可以算得上「不错」的更新,基本上都能满足玩家对一台新任天堂游戏机的期望,也值得这个更高的价格。

IGN

可以说,更强的性能,更特别的玩法,都为 Switch 2 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目前的首发游戏阵容只能说是开胃小菜,但已经带来了变化的预兆,也可以想见,次世代的「马力欧」「宝可梦」「塞尔达传说」等等任天堂头部 IP,有望把 Switch 2 的游戏性推到新的巅峰,让这款游戏机「更好玩」。

更多直面会没提到的信息

除了上手试玩的实际体验,更多直面会上没直接提到的 Switch 2 信息也在近日公开。

比如「钥匙卡」这个完全没有在直面会上提及的概念,就引发了不少争议:插入主机后,还需要联网下载游戏本体,而且每次玩游戏时,都需要插入相应的「钥匙卡」进行验证。

keycard

▲ 「钥匙卡」的标识

简单来说,就是用法和实体卡完全一样,但玩的是下载在 Switch 2 里的游戏。

一些体积不小的大型游戏将提供「钥匙卡」,比如第三方游戏《街头霸王 6》《勇气默示录》《艾尔登法环》,而 3A 大作《赛博朋克 2077》则表示会提供 64GB 容量的完整游戏卡带。

keycard

显然,钥匙卡的存在,首先是为了解决「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这个版本的问题。

直面会上介绍,部分老 Switch 将推出「Switch 2 版本」,会利用 Switch 2 更强的性能,呈现更好的画面,或者往老游戏中新增 Switch 2 的新玩法。

ns2e

而这个「Switch 2 版本」,不少媒体推测,其实不是在 Switch 版本上增加升级补丁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全新的为 Switch 2 制作的版本。

「Switch 2」这个命名其实相当有迷惑性:虽然看似是 Switch 的升级版本,但其与前代产品的差异之大,甚至超过了 NDS、3DS 与 Wii 这些看似迥异任天堂主机之间的代际差距。

radio times switch 2 size comparison1 3ef5e14

任天堂表示,其实 Switch 2 和 Switch 基于完全不同的硬件进行构建,本质上是两台机器,通过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编译层,才能让前者兼容后者的游戏。

而「NS2 版本」,本质上是一个将老游戏移植到新机器的全新版本,不是「老游戏+ 升级包」这么简单而已。

虽然 Switch 的卡带在付费升级后能够变成 Switch 2 版本,但这时原本的卡带其实已经变成了「钥匙卡」,用来启动 Switch 2 上下载的数字版。

关于「NS2 增强版」的定价和种类也非常多样,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版本:

zelda 1

▲ 有 Nintendo Switch Online+ 扩展包会员资格,也能免费获取两款《塞尔达》的增强版

Switch 2 在 SD 卡的兼容性上也和前代有所不同:只支持 SD Express 卡——这是一种全新的存储卡格式,支持 985MB/s 的读取速度。在 Switch 2 之前,还没有多少消费级产品支持这款存储卡,因此,目前价格也是居高不下。

初代 Switch 上用的普通 microSD 卡不能继续沿用。目前,任天堂已经在官网上预售为 Switch 2 准备的 SD Express 卡,售价要比其他渠道的更便宜一些。

预购的情况也五花八门,目前不同地区的政策都不太一样:

lbuy

所以,Switch 2 值不值得入手?该不该冲首发?

就目前而言,Switch 2 对比 Switch 最大的优势其实是第三方游戏的支持,像《艾尔登法环》《赛博朋克 2077》这些 3A 大作都已经宣布了 Switch 2 支持,可以预料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第三方大作首发支持 Switch 2。

如果你手上没有其他游戏机,还是一位 Mac 或者轻薄 PC 本用户,那确实可以考虑入手一台 Switch 2 当主力的游戏机,不仅能玩第一方独占游戏,还能玩一些知名第三方大作。

switch2 1

但如果你是任天堂第一方游戏的爱好者,或者对任天堂的第一方游戏很感兴趣,在等马力欧、动森、塞尔达或宝可梦的次世代续作,那其实可以等等再入手,很明显任天堂目前还藏了不少大招没放。目前,任天堂第一方只公布了《马力欧卡丁车 世界》《咚奇刚 蕉力全开》《密特罗德 究极 4》《塞尔达传说 封印战记》《宝可梦传说 Z-A》这几款重点游戏的发售窗口期,有不少游戏还没有具体的发售日。

我们预计,在夏季的任天堂直面会上,我们可以期待更多任天堂第一方游戏的亮相。届时,Switch 2 的游戏阵容可能会更充沛,也有更多掏钱包的理由。

鉴于目前 Switch 2 的预售抽选难度较高,且新主机刚发可能还会有溢价,我们建议你再等等看,或许下半年甚至 2026 年,会是一个更合适的时机。

👓

消息称 Vision Pro 2 有望年内上市

🙅

微软否定「退出中国市场」

📣

Meta 回应 Llama 4 大模型质量争议

小米发文辟谣「保险公司拒绝投保」传闻

✈️

苹果 3 天安排 5 架载满 iPhone 等产品的飞机前往美国

😯

OpenAI 或为 GPT-4o 生图功能添加标识水印

💼

中核集团回应「收到超百万份简历」:预计录用 8000 人

😓

任天堂确认 Switch 2 顶部 USB-C 接口不支持视频输出

🚗

阿维塔将淡化华为的技术依赖

🔌

阿里国际启动大规模 AI 人才招聘

💡

OpenAI CEO:一年内程序员生产力将提升 10 倍

📱

vivo X200 系列新品定档 4 月 21 日

🏢

通义开源发布「超写实 3D 数字人」大模型

🎉

曝 iPhone 19 Pro 外观将颠覆性变化

🧐

网信部:已查封大量偷拍跟拍明星账号

🌟

《我的世界》真人电影大火

消息称 Vision Pro 2 有望年内上市

698d4ad8 7553 462c 8f0d 53595a00cae3

4 月 7 日,据电厂获悉,第二代苹果 XR 头显产品(或名为 Vision Pro 2)已进入规模生产阶段,有望于年内发布。

报道指出,目前第二代苹果 XR 头显设备的面板、外壳等关键零部件均已在生产中,其中,蓝思科技为二代 XR 设备的独家供应玻璃面板;长盈精密则提供外壳部分;另有部分电子电路器件供应商正在赶制订单。

机器体验方面,据体验过上述二代 XR 设备早期 Demo 的产业链人士透露,考虑到早期 Demo 在算力和显示方面还有一些瓶颈,由此推测,正式版本的第二代 XR 设备(Vision Pro 2)或将在这些方面做出优化。

据悉,第一代苹果 XR 头显设备 Vision Pro 于 2023 年 6 月正式发布,并在 2024 年 2 月开始海外市场销售,但据多家媒体爆料称,Vision Pro 已在 2024 年 11 月停产,而其生命周期维持了不到 20 个月。

Vision Pro 定价为 3,499 美元起,国行定价为 2.99 万元起。据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报道,截止 2024 年末,Vision Pro 销量不足 50 万台,未达苹果预期。售价高昂、重量过重导致佩戴体验欠佳等诸多问题,导致 Vision Pro 遇冷;苹果 CEO Tim Cook 也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对该产品定下了「非大众市场」的产品属性。

除了 Vision Pro 产品线,苹果也致力于将重心分配给搭载其他技术的可穿戴产品上。此前据 Gurman 爆料称,苹果正在开发类似 Ray-Ban Meta 形态的非 AR 眼镜、具备独立运行能力的 AR 眼镜、集成摄像头的 AirPods 等产品。

大公司

微软否定「退出中国市场」

3d8d3750 aac0 4e4c bee7 9d4c6f90f50e

4 月 7 日,一张来自微创 (Wicresoft) 的邮件截图流出,指出微软将调整全球战略布局,将于 4 月 8 日正式停止中国区运营。微软中国方面否认这一宣称,向爱范儿确认该截图内容为不实信息。

一位微软发言人告诉爱范儿,「有关微软将停止在中国运营的报道,信息不实。有关微创 Wicresoft 公司的业务和运营的任何问题应直接向他们咨询。」

据了解,微软终止了和微创的一些外包项目合作。知名商业咨询顾问、微软早期员工刘润透露,微创邮件内所指的合作终止是涉及到海外用户数据的业务迁移到其他地区所致。

另据《财经》援引微创员工消息报道,微创公司并非只有微软一个客户,公司在多地设有团队承接微软外包项目,此次裁撤的主要是在中国的约 2,000 人的微软项目组。有接近微创人士表示,微创国内团队在去年已经开始向海外转移。

据企查查显示,上海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2 年,由微软与上海市政府共同创办,是微软在华投资的第一家合资公司,成立初期微创就获得了微软授予的面向全球 Windows 和 Office 客户的软件支持外包服务和中国区域的所有微软软件客户服务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微创公司实际控制人唐骏在业界声名富有争议。唐骏是微软中国早期员工,曾在日本留学攻读博士 5 年但未获得博士文凭。其对外接受采访、演讲等内容被广泛质疑涉嫌学历和经历造假,遭到包括知名打假人方舟子等在内的许多社会人士攻击。

Meta 回应 Llama 4 大模型质量争议

b7276111 f0ca 4170 9abb eb73d730688d

今日凌晨,Meta AI 部门副总裁 Ahmad Al-Dahle 发文,回应了近日发布的 Llama 4 大模型的争议问题:

Meta Llama 4 大模型于 4 月 6 日正式发布,号称原生多模态 MOE 模型,击败 DeepSeek V3,还有 2 万亿参数巨兽。但据网友们实测后反馈,却几乎是一边倒的负面评价,并且有不少人质疑其真实性能。在各种负面评价声音中,Llama 在昨日迎来了更大的一波负面冲击:

据一亩三分地社区的用户爆料称,经过反复训练后,Llama 4 未能取得开源 SOTA,甚至与之相差甚远。而 Meta 公司内部设置发布的 deadline(截止日期)则是 4 月底,于是,公司领导层建议将各个 benchmark 的测试集混合在 post-training 过程中,目的是希望能够在各项指标上交差,拿出一个「看起来可以」的结果。

据悉,上述说的「将各个 benchmark 的测试集混合在 post-training 过程中」,是指在模型的后训练(post-training)阶段,通过混合不同基准测试的数据集,模型可以在多种任务和场景中学习,从而提升其泛化能力。

帖主表示,作为一名目前也在学术界的人,他宣称「实在无法接受 Meta 的做法」,已提交离职申请,并明确要求在 Llama 4 的 Technical Report 中剔除自己的名字。帖主还表示,Meta 的 VP of AI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辞职的。而早在几天前,就有报道称 Meta AI 研究负责人乔尔·皮诺(Joelle Pineau)宣布将于 5 月 30 日离职。

但对于上述「作弊」行为,一位名为 LichengYu 的 Meta 员工也疑似在评论区实名回应称:这两天虚心听取各方的缺陷反馈,希望下一版中能有所提升。但他「实名」表示,团队从没有为了刷点而 overfit 测试集,并对上述「作弊」说法提出质疑:「请告知哪条 prompt 是测试集选出来放进训练集的,我给你道歉」。

据悉,LichengYu(虞立成)研究领域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多篇论文被 CVPR、ICLR、ECCV、KDD 等顶级会议接收;目前担任 Meta 的研究科学家经理。在 Meta 期间,他曾参与 Llama3.2 多模态模型(11B+90B)的发布,以及领导 Llama 4 项目中 17Bx128 和 17Bx16 的文本 + 图像强化学习阶段。

小米发文辟谣「保险公司拒绝投保」传闻

095fe1fc 4218 4d0c 8c11 f930ea3c01b0

4 月 7 日,小米公司发言人发文称,其发现近日有关小米 SU7 保险相关的谣言被有组织地扩散传播,因此验证辟谣澄清:

小米经与其合作的五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逐一确认,上述公司均表示从未出具过任何拒保通知,相关文件确系伪造。

此外,经同业公司校验,该伪造文件亦不符合保险公司内部文件格式、行文标准和用章通行规范。同时,小米也辟谣了「SU7 出险率是同价位车型数倍」的消息,表示:目前 SU7 车型的投保服务平稳正常,网传信息严重失实。

小米强调,公司已对该内容进行证据保全,并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

苹果 3 天安排 5 架载满 iPhone 等产品的飞机前往美国

26d28741 5e8e 437e 9989 6f7993dc8dbd

4 月 7 日,《印度时报》从一名印度高级官员处获悉,在 3 月的最后一周,苹果在短短三天内安排了五架载满 iPhone 以及其他苹果产品的货机,从中国和印度飞往美国。报道指出,本次紧急运输的目的是为了规避美国自 4 月 5 日起生效的对等关税政策。

消息人士透露,尽管面临关税问题,但苹果目前并无计划在印度或其他市场提高零售价格。报道称,为了减轻关税带来的影响,苹果将处于印度和中国的制造中心中的库存产品,迅速转移至美国,以减缓关税带来的成本冲击,尽管这一时期通常是运输淡季。

报道称,这种提前囤货的方式,能使苹果在短期内维持产品的当前售价。消息人士分析,以较低关税到达的储备产品将暂时保护公司免受新关税下新运输货物所需支付的更高价格的影响。据悉,苹果目前已在美国的仓库中储备了数月的货物以应对接下来的关税冲击。

日前,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曾发文分析了「苹果在关税影响下是否会涨价」这一话题,其表示,苹果或将采取多元化手段进行涨价延期。但 Gurman 也表示本次涨价延期并非长时间:最早可能在今年最新款 iPhone 的价格上或将体现。

据机构分析预测,如果苹果公司将关税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预计 iPhone 的价格将上涨 43%。据此推算,美国市场上 iPhone 16 的起售价可能从 799 美元上涨至 1,142 美元(约合人民币 8,320 元),iPhone 16 Pro Max 的 1TB 存储版本的价格将从 1,599 美元上涨至 2,3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16,750 元)。

今日凌晨,Gurman 援引知情人士信息报道,苹果在美零售店本周末的销售额,在部分主要市场超过了往年。电源透露,目前门店已被前来抢购手机的消费者挤爆,而且几乎每位顾客都在询问「价格是否会上涨」。

OpenAI 或为 GPT-4o 生图功能添加标识水印

8c78cd49 3a4d 4a00 8ef3 425f851f986d

据 Bleeping Computer 报道,OpenAI 正在测试一项新功能,旨在为 GPT-4o 的图像生成模型所生成的内容添加标识水印。

日前,据 AI 研究员 Tibor Blaho 发现,OpenAI 似乎正在为免费用户生成的图像信息(使用了 4o 的图像生成模型),测试性地添加「ImageGen」的标识水印。报道援引消息人士信息称,OpenAI 近期确实开始尝试在免费用户的内容中添加水印,而订阅了 ChatGPT Plus 后,可保存无水印的图像内容。

但目前该计划仅是测试阶段,至于后续 OpenAI 是否会正式公布还尚不明确,报道也调侃表示「OpenAI 的计划总是可能发生改变」。

据悉,OpenAI 于 3 月 26 日宣布在 GPT-4o 模型中集成了迄今为止最先进的图像生成器,并将其整合进 ChatGPT 中,而其优秀的生图能力让不少网友为之着迷。与此同时,由 GPT-4o 生成的、带着日本动画工作室「吉卜力」风格的大量生成式图片开始成为网络热门梗图,并在互联网上大规模传播。

中核集团回应「收到超百万份简历」:预计录用 8000 人

be686e42 b880 4d9e b99d 37a75de43db0

4 月 5 日,中核集团发布推文称「公司收到了近 120 万份高质量简历」,随后引发网友热议并被举报删除了该篇推文。4 月 6 日,中核集团发文回应了「120 万份简历」:

公司 2025 届校园招聘共提供 1730 类岗位,预计录用人数约 8000 人,每位学子可以平行投递 20 个岗位。

中核集团称,感谢广大网友对中核招聘的关注和对核事业的热爱,集团始终坚持认真对待每份简历,不辜负每位学子对集团的认可和信任。

任天堂确认 Switch 2 顶部 USB-C 接口不支持视频输出

907c3ecd 5da4 4b9d bd50 78ac09689cda

据游戏资讯站巴哈姆特报道,任天堂在纽约举行的 Switch 2 闭门发布会现场,还举行了媒体群访的环节。

考虑到 Switch 2 机身上配备了顶部和底部两个独立的 USB-C 接口,于是被问到是否两个 USB-C 接口都能输出影像的时候,任天堂企划制作部制作人河本浩一表示:

Switch 的视频输出仅限于底部的 USB-C 接口,顶部的 USB-C 接口是无法进行影像输出的。

这意味着,玩家无法使用顶部的 USB-C 接口来输出至外接显示器;顶部的接口只能用来连接周边设备(例如摄像头配件),以及充电。

阿维塔将淡化华为的技术依赖

40ee0b56 9c8e 4dd7 9702 aac050c4696b

昨日,据汽车像素获悉,阿维塔将在智能座舱领域推进自研,正在扩建智能座舱的研发团队,包括研发、产品管理、测试等相对完整的职能;目前该团队已有接近 280 人的规模,部分岗位仍在扩招。

报道指出,阿维塔是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模式最早的一批合作者,前者至今的四款产品均采用华为的鸿蒙座舱。值得期待的是,阿维塔有望在 2026 年之后的一些全新车型上,搭载自研的下一代智能座舱,实现 AI 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在智能座舱的搭载。

具体来看,2026 年开始,阿维塔的全新产品将由现在的平台,改为主要依托于长安汽车的 SDA 2.0 平台开发。SDA 2.0 是长安汽车正在开发中的下一代整车平台,能实现更为集中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SDA 2.0 新平台的首发车型将会有以下两款:

报道还透露,此后的阿维塔产品节奏将会加快。2026 年后的几年内,阿维塔计划每年都推出不止一款全新车型。

阿里国际启动大规模 AI 人才招聘

22b81793 fb0d 49ae 954a 826cf064fec7

近日,阿里国际启动大规模 AI 人才招聘。据阿里国际招聘官网消息,2026 届校招中 80% 为 AI 岗位,包括 AI 算法、研发、AI 产品经理等;同时,启动了面向全球的头部 AI 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Bravo 102。

据介绍,阿里提出的 Bravo 102 计划将打破传统的校招体系,面试通过后可反选项目和团队。具体来看:

本次大规模校招呼应了阿里对 AI 的投入决心,也是阿里在员工数量触底后启动招聘的信号之一。日前,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香港举行的汇丰全球投资峰会上表示,阿里巴巴的员工数量触底,将「重新启动并重新招聘」。在最近的一次财报分析师会上,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也表示,未来三年将围绕 AI 战略核心加大三方面投入。

💡 OpenAI CEO:一年内程序员生产力将提升 10 倍

31f1b9fc 7d59 4c2a 84e5 7428cbe19be4

近期,OpenAI CEO Sam Altman 接受 Varun Mayya 的视频采访,而 Altman 在采访中分享了不少自己 AI 之路的历程。

在「全自动化编程」和「让程序员生产力提升 10 倍」选择中,Altman 表示对后者更感兴趣,因为其认为今年或者明年便可实现。同时 Altman 也讨论了 AI 对编程的帮助。他认为,AI 是人类编程史上的一个重要工具,让程序员更有效编程,那么创造出的价值会更多。

结合上述的内容,Altman 则认为「更多的软件被创造出来,代码的市场价格也会随之下降,同时需求也会增加。」在代码降价的背景下,Altman 也从而展开了对 AI Agent(智能体)的期待:在未来,用户只需告诉 Agent「我想要增加一个新功能」,过后 Agent 便会提示「已完成」。

Altman 还在最后回应了「套壳」这一话题。Altman 回忆,在不少新职业或新初企出来时,有很多安于现状的人便会跳出来说「你这只是业余工作(套壳公司)」。但 Altman 认为这都是错的。他表示现在创业或者诞生一门新职业的门槛已经改变,而大家也需要对自己的信念有信心,或许不被理解的创新,最后能够改变世界。Altman 最后还说道:

如果我现在 20 岁,人们嘲笑我是 GPT 套壳,那我可能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新产品

vivo X200 系列新品定档 4 月 21 日

5dde7016 d5fe 47ad a4e5 88ddd299f5c1

4 月 7 日,vivo 正式宣布将于 4 月 21 日举行 X 系列春季新品发布会,届时将会发布 vivo X200s、X200 Ultra 以及众多 AIoT 产品。综合此前信息,汇总一下 X200 系列新品将会有哪些亮点:

vivo X200s:

X200 Ultra:

此外,本次发布会还将发布 vivo Watch5、vivo Pad5 Pro、vivo Pad SE。

通义开源发布「超写实 3D 数字人」大模型

36cb5968 1c82 48c2 aaa0 90733175a9f9

4 月 7 日,通义大模型宣布,开源发布超写实 3D 数字人大模型(LAM),具体来看:

目前,通义已公布超写实 3D 数字人大模型的技术报告《 LAM: Large Avatar Model for One-shot Animatable Gaussian Head》全文、项目内容(GitHub),以及在线演示 Demo(huggingfac。

曝 iPhone 19 Pro 外观将颠覆性变化

1a9e26f7 0636 4c0b 95b6 16fedcec31ae

近日,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在报道中提到,苹果正准备为 iPhone 20 周年版推出重大改版,其中包括推出可折叠版本和更广泛使用玻璃的大胆新款 Pro 机型。新机预计会在 2027 年推出,而届时或将命名为 iPhone 19 Pro。

随后,9To5Mac 对于上述机型作出了分析:若进展顺利, iPhone 20 周年版(iPhone 19 Pro)将实现苹果前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对 iPhone 的想象 —— 整台机器宛如一块玻璃。

9To5Mac 还指出,近年来的新款 iPhone 愈发厚重且不精致,但以目前的消息来看,传闻中的 iPhone 17 Air 正朝着 Jony Ive 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而 iPhone 17 Air 或将成为苹果改变方向的转折点。

2025 款小鹏 X9 将在今日发布

97f101ce 5575 4899 b61a be0cdf0185eb

昨日,小鹏汽车宣布,旗下 2025 款小鹏 X9 车型将在今日下午正式发布。官方称「总计 496 项升级,35% 设计和零部件焕新,为家庭而生。」

据悉,2025 款小鹏 X9 将新增「星舰灰」「星云紫」「星系蓝」3 款配色,并提供全新的多幅轮毂。值得关注的是,新车还全新升级「过道版零重力太空沙发」,同时搭载靠背及坐垫通风加热,及行业首创智能指压按摩。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文表示,2025 款小鹏 X9 将用科技赋能,本次优化的重点就是「全面升舱,必须舒适」:除座椅升级,底盘也将更加舒适,座舱将更加安静。

新消费

网信部:已查封大量偷拍跟拍明星账号

6042fa3d 63ee 43c3 b3ef a0c946c6fb0a

4 月 7 日,「网信中国」公众号发布通告显示,网信部门依法查处一批低俗炒作娱乐明星信息账号。

具体来看,网信部门持续打击文娱领域「饭圈」乱象,近期,督促网站平台依法依约关闭和长期禁言处置「超能摄影阳阳」「摄影刘大锤」等一批低俗炒作绯闻丑闻八卦的违法违规账号。

网信部门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相关账号通过偷拍、跟拍明星非公开行程,发布未经核实的「爆料」信息;或以「知情人」名义编造、转发不实信息,或借「标题党」和虚假预告等形式,制造噱头,恶意博取流量;或使用暗语、隐喻等手段,无底线炒作明星八卦信息,严重破坏网络生态。

下一步,网信部门将继续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督促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相关工作的通知》等要求,聚焦泛娱乐化倾向和低俗炒作现象,坚决整治流量至上和「饭圈」乱象,加大网络执法力度。

星巴克中国开启风味咖啡「无糖」理念

760eee65 e82e 4d58 a746 ceb2edbf8ce1

星巴克中国宣布,全国 7600 余家门店正式推出「真味无糖」创新体系。

官方介绍,「真味无糖」即指将原有风味糖浆中的风味与糖分完全分离,更大程度地让顾客掌握风味咖啡甜度的选择权,既能享受饱满不打折的风味体验,又可随心选择咖啡甜度,做到咖啡饮品「风味加满不加糖」的同时提供至少 500 余种不同风味和甜度的咖啡搭配选择。

星巴克中国研发的全新 0 糖风味浓浆,在原有榛果、海盐焦糖、香草、大溪地香草这四款风味基础上,此次还新增「莓莓」与「斑斓」两款全新风味。

星巴克表示,未来还将应用于更多季节性的风味咖啡产品,引领风味咖啡迈向「无糖」时代。

CASETiFY 携手村上隆,推出联名配件

6af7c1f4 d720 4256 9c0c b2d5c04fd503

近日,CASETiFY 宣布携手当代艺术大师村上隆,联名推出「村上隆 × CASETiFY: MR. DOB」联名系列。

官方介绍,系列主角 MR. DOB 为村上隆最具代表性的创作符号之一,本次联名活动中,将化身为艺术精神的数字载体,演绎科技与艺术的创意表达。

据悉,本次联名产品涵盖手机壳、耳机保护壳、AirPods Max 装饰配件、行李箱等。

好看的

《我的世界》真人电影大火

ebc0c5ce 5d51 495c bbe4 c3b5c3d6af1a

日前,《我的世界大电影》全球首周票房拿下约 3.01 亿美元,远超预期(上映前业内预计全球开画 1.4 亿、北美 6,500 万)。具体来看:

据悉,《我的世界大电影》由经典像素游戏《我的世界》改编。影片讲述机缘巧合下,四位主角被传送至方块世界,在这里他们和史蒂夫一起开启奇妙冒险,并和阻止他们的邪恶生物「猪灵」对决。影片于 4 月 4 日北美、内地同步上映。

《大风杀》公布新预告

2d9c0236 9a6c 47a0 890e b1d1be4aa15c

昨日,电影《大风杀》发布最新预告,将于 5 月 1 日上映。

影片讲述了 1995 年,全面禁枪政策实施前夕,弃镇忙崖的平静被打破。「夜猫子」夏然和越狱藏金的悍匪大哥北山展开对决,匪帮从四面八方齐聚弃镇忙崖,战争即将打响。

电影由江志强监制,张琪执导,孙悦、张琪共同编剧,白客、辛柏青、郎月婷领衔主演,耿乐、孙宁、李晓川、张本煜等主演。值得关注的是,本片已入围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

《蓝色巨星》中国内地确认引进

c6329c77 22bc 4d3e 9117 93ed17dfae18

近日,日本动画电影《蓝色巨星》中国内地确认引进,具体档期待定。

影片讲述三位少年组成一支爵士乐队,三人以在日本最好的爵士乐俱乐部表演为目标,并希望能改变日本爵士乐风格而不懈努力的故事。

该片改编自石冢真一的同名漫画,由立川让执导,NUMBER 8 担任编剧,山田裕贵、间宫祥太朗、冈山天音担任主要配音,NUT 制作,于 2023 年 2 月 17 日在日本上映。

昨晚我在秋名山输给一辆五菱宏光,他用惯性飘移过弯。

五菱曾是「神车」的代名词,从汽油时代到电动车时代,五菱一直在低端车市场中占据着独特的江湖地位。

五菱宏光 MINI EV 曾创下上市 200 天,累计销量就突破 20 万台的记录,在 2020 年,上汽通用五菱曾超过上汽大众,成为上汽集团旗下汽车销量最高的企业。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微型电动车市场的规模和利润空间都在不断被压缩,五菱想要不被时代淘汰就必须快速打入主流乘用车市场。

最近几年,五菱进行了产品线的扩充,推出五菱缤果定位 A0 级小型车,五菱星光定位 A 级家用轿车,也通过宝骏品牌跻身了 10 万元以上的主流汽车市场。

但在长期以来的低端印象影响下,五菱碰到的很多客户都有同样的迟疑——「为什么要花 XXX 万买一辆五菱?」

在五菱过往几年尝试向微型车外的市场发展时,他们不止一次的被问到这个问题。

而今天发布的享境给出的答案是——越级。

享境这次提供了140km 插混标准版、140km 插混豪华版、600km 纯电标准版、600km 纯电豪华版 4 款车型,预售价区间为 13.28 万元-15.58 万元。

1

每一款在智驾、安全、舒适性上都做到了越级。

宝骏的团队在调研后发现,找车位和泊车是实践中用户最常用的智驾功能,于是这次享境除了传统的泊车系统之外,这次还标配了「漫游探索」和「云端地图」两项功能。

如果到达地点是宝骏已经完成建模的热门停车场,用户可以直接在车机提前选好车位,到达后自动泊入。而如果车位被占用或者在没有建模的停车场,宝骏的代客泊车功能也可以自行在场内搜寻可用车位后泊入。

除了泊车以外,这次宝骏搭载的智驾系统也搭载了无图城市领航功能,可以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情况下实现 0 速起步,在日常城市通勤、复杂乡镇路况等场景下都有不错的智驾水平。

2

宝骏这次在安全配置上给的很足。

除了 0-130 km/h 都可用的全速 AEB 之外,享境还标配了0-10 公里的倒车 AEB,以及油门防误踩功能。同时针对电动车前插、行人串行以及雨天和黑夜等复杂场景,宝骏也做了针对性优化,都能做到及时提醒。

同时全车配备了 10 个安全气囊,采用 80%高强钢笼式车身,能有效抵抗碰撞变形;同时搭载的神炼电池也采用了短路、不漏液、不起火的「三不」安全电芯。

宝骏这次的外观设计也挺有质感。

6 4

整车尺寸 5005mm×1900mm×1490mm(纯电版)/1505mm(插混版),轴距达到了 2900mm,直接跨入了中大型轿车的地盘。

这次一共有五种颜色可选,命名也都是名驹的命名,不得不说,翔麟紫这个颜色在灯光下看着确实非常有质感,据说是巴斯夫为宝骏享境量身定制的专属车色。

5 7

内饰设计上,宝骏则很直接的说在对标理想,使用了理想同款的Nappa 真皮座椅和同款 PU 材质软包,整个包覆面积大概是 5.12 m²,同时在周边配置上也没省,像是通风座椅、双层夹胶玻璃、米其林轮胎、隔热天幕这些都是标配。

宝骏这次的纯电版用的是一台 186kW 的驱动电机,最高时速 170km/h。搭载了磷酸铁锂电池组,官方说 CLTC 工况续航能跑 600km,官方自己测试说高速续航达成率超过了72%,也就是 400 多公里,日常代步还是够用的。

插混版则搭载了一套 1.5T 发动机+电机的混动系统,热效率高达 43.2%,发动机输出 105kW,电池容量 20.5kWh,纯电续航 101km,油耗 4.8L/100km,一箱油 53L 差不多能跑 1100km。

4 7

不是做高不可攀的奢侈品,而是做普惠大众的必需品,持续探索百姓「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科技。

很能体现宝骏「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一个功能是,五菱和宝骏有相当一部分用户来自于非一线城市,宝骏为了能够更好的适配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在座舱的语音交互上专门针对各地方言进行了优化,一共支持粤语、四川话等8种方言和重口音的识别。

3 1

看的出来,五菱这次相当精准的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客户在哪,了解到了他们最需要、感知最强的功能是什么,然后用 13 万的价格给到了 20 万的配置。

2025-04-07 18:17:00

昨天,Meta Llama 4 就这么突然地发布了。

纸面参数很高大上,号称原生多模态 MOE 模型,击败 DeepSeek V3,还有 2 万亿参数巨兽,连 Meta CEO 扎克伯格也发视频,摇旗高呼迎接「Llama 4 日」。

欢呼是短暂的,当网友开始实测后,却几乎是一边倒的负面评价,堪称今年 AI 界最大的「翻车」事件。

在专门讨论本地部署大语言模型的社区 r/LocalLLaMA(可理解为 Llama「贴吧」)中,一篇标题为「我对 Llama 4 感到 incredibly disappointed(极度失望)」的帖子迅速获得了大量关注和共鸣。

更有 Llama 忠实粉丝原地破防,直言是时候该将「LocalLLaMA」改名为「LocalGemma」了,调侃 Llama 4 的发布更像是迟到的愚人节玩笑。

1 5

实测表现货不对板,曝 Llama 4 发布前疯狂「灌题」

在 Reddit 的这篇原帖中,网友 karminski 强烈建议不要使用 Llama 4 进行编码。

他表示 Llama-4-Maverick——总参数达 402B 的型号——在编码能力上仅能与 Qwen-QwQ-32B 勉强匹敌。而 Llama-4-Scout(总参数 109B 的型号)表现则大致与 Grok-2 或 Ernie 4.5 相仿。

事实上,根据最新的 aider polyglot 编码基准测试结果,Llama 4 Maverick 的得分仅为 16%。

这一基准测试旨在评估大型语言模型(LLM)在多语言编程任务中的表现,覆盖了 C++、Go、Java、JavaScript、Python 和 Rust 六种主流编程语言。

2 5

而这个分数,在众多模型中也是属于妥妥的垫底水平。

博主 @deedydas 同样表达了对 Llama 4 的失望,直呼其为「一个糟糕透顶的编程模型」。

他指出,Scout (109B) 和 Maverick (402B) 在针对编程任务的 Kscores 基准测试中,表现远不及 4o、Gemini Flash、Grok 3、DeepSeek V3 以及 Sonnet 3.5/7。

3 5

另一位网友 Flavio Adamo 分别让 Llama 4 Maverick 和 GPT-4o 生成一个小球在旋转多边形弹跳的动画,并且,小球跳动的过程中要遵循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Llama 4 Maverick 生成的多边形形状缺乏开口,小球的运动也违背物理规律,相比之下,新版 GPT-4o 的表现明显更胜一筹,而 Gemini 2.5 Pro 的表现则堪称王者。

4 1

回望今年 1 月,扎克伯格还宣称,AI 将达中级软件工程师编程水平,就目前 Llama 4 糟糕的表现,属实是打脸来的有些快。

另外,Llama 4 Scout 的上下文长度达到了 1000 万 tokens。这一超长上下文长度使得 Llama 4 Scout 能够处理和分析极长的文本内容,例如整本书籍、大型代码库或多媒体档案。

Meta 官方甚至还展示了「大海捞针」的测试结果以证明其能力。

5 5

然而,根据 Fiction.LiveBench 最新给出的结果,Llama 4 模型的效果也是中看不中用,整体效果不及 Gemini 2.0 Flash,而 Gemini 2.5 Pro 依旧是当之无愧的长文本王者。

Google 上大分+1。

6 4

网友 karminski 进一步指出,Llama 4 在 1K 上下文召回率(近似理解为问题回答的正确率)时就已跌至 60% 以下,甚至 Llama-4-Scout 在超过 16K 时仅剩 22%。

他还给出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文本长度恰好约为 16K。

这意味着,如果你把整本书输入模型,然后问「哈利小时候是住在卧室还是楼梯下的储物间」,Llama-4-Scout 只有 22% 的概率能答对(近似理解,实际召回机制更复杂)。而这个成绩自然也就远低于头部模型的平均水平。

不仅模型本身稍显拉胯,Llama 4 作为「开源扛把子」的光环也在逐渐褪色。

Meta 开放了 Llama 4 的权重,但即使使用量化(quant),也无法在消费级 GPU 上运行。号称单卡运行,但实际指的却是 H100。门槛之高,对开发者可谓是相当不友好。

更何况,Llama 4 的新许可证还有几个限制条款,其中备受诟病的则是拥有超过 7 亿月活跃用户的公司必须向 Meta 申请特别许可证,Meta 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批准或拒绝。

7.jjpg

等等,昨天 Meta 公布的纸面参数可不是这么说的,怎么过了一天,风向就全变了。

在大模型竞技场(Arena)排名中,Llama 4 Maverick 名列总榜第二,成为第四个突破 1400 分的模型,在开源模型中更是高居榜首,更是超越了 DeepSeek V3。

面对实测性能的「货不对板」,细心的网友很快嗅到一丝蹊跷。在 LM Arena 上取得高分的 Maverick 其实用到了一个「实验性聊天版本」。

8 3

这还没完,今天一亩三分地社区的爆料贴也似乎揭开了一些内幕。爆料称,经过反复训练后,Llama 4 未能取得开源 SOTA,甚至与之相差甚远。

而 Meta 公司内部设置发布的 deadline(截止日期)则是 4 月底。

于是,公司领导层建议将各个 benchmark 的测试集混合在 post-training 过程中,目的是希望能够在各项指标上交差。拿出一个「看起来可以」的结果。

这里说的将各个 benchmark 的测试集混合在 post-training 过程中,是指在模型的后训练(post-training)阶段,通过混合不同基准测试的数据集,模型可以在多种任务和场景中学习,从而提升其泛化能力。

9 3

打个简单的比方,这就像考试时作弊。试题本该从保密题库(benchmark 测试集)中随机抽取,考前无人知晓。可如果有人提前偷看了题目并反复练习(相当于将测试集混入训练),那考试的时候肯定能考得很好。

帖主进一步解释说,Llama 4 发布之后,实测结果遭到 X 和 Reddit 网友的吐槽。作为一名目前也在学术界的人他宣称实在无法接受 Meta 的做法,已提交离职申请,并明确要求在 Llama 4 的 Technical Report 中剔除自己的名字。

他还表示,Meta 的 VP of AI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辞职的。而早在几天前,就有报道称 Meta AI 研究负责人乔尔·皮诺(Joelle Pineau)宣布将于 5 月 30 日离职。

10 2

不过,对于这桩疑似「刷榜作弊」的指控,真相究竟如何,或许还需更多证据。一位名为 LichengYu 的 Meta 员工也疑似在评论区实名回应称:

「这两天虚心聆听各方 feedback(比如 coding,creativewriting 等缺陷必须改进),希望能在下一版有提升。但为了刷点而 overfit 测试集,我们从来没有做过,实名 Licheng Yu,两个 oss model 的 post training 有经手我这边。请告知哪条 prompt 是测试集选出来放进训练集的,我给你磕一个+道歉!」

11 1

公开资料显示,Licheng Yu(虞立成)曾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14 年获佐治亚理工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双硕士学位,在 2019 年 5 月获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领域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多篇论文被 CVPR、ICLR、ECCV、KDD 等顶级会议接收。

Licheng Yu 曾在微软、Adobe 等大厂有过工作经历,目前(2023.06 至今)担任 Meta 的研究科学家经理,曾参与 Llama3.2 多模态模型(11B+90B)的发布,以及领导 Llama 4 项目中 17Bx128 和 17Bx16 的 文本+图像强化学习阶段。

真假难辨,或许还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

开源大模型的「王座」,不能靠蛮力夺取

在去年这个时候,Meta 还被誉为 AI 行业的天选之子。

当然,脱下简单的灰色T恤、牛仔裤和连帽衫,扎克伯格也开始频繁地穿着大 LOGO 的名牌服装,颈间挂上粗犷的大金链子,甚至在公开场合自信展示自己的健身成果。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扎克伯格试图通过展现更「真实」、更「接地气」的一面,拉近与公众的距离。这不仅让 Meta 显得更加亲民,也使其顺势成为对抗 OpenAI 闭源模型的开源旗手,声势一时无两。

12 4

与此同时,Meta 的雄厚实力为转型提供了坚实后盾。据悉,Meta 计划在 2025 年投入高达 650 亿美元用于扩展其 AI 基础设施,这一数字在业内堪称大手笔,到 2025 年底,Meta 计划拥有超过 130 万块 GPU。

其次,Meta 坐拥丰富的社交平台数据,这为其 AI 研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作为 Facebook、Instagram 和 WhatsApp 等全球知名社交平台的母公司,Meta 掌握着数十亿用户的日常交互数据。据统计,其平台的全球日活跃用户数(DAU)在 2024 年已超过 30 亿,这一庞大的数据体量为 AI 模型的训练提供了海量的原材料。

再者,Meta 在人才储备上同样不遑多让。其 AI 部门的领军人物是业界享有盛誉的图灵奖得主 Yann LeCun。在他的带领下,Meta 坚持开源策略,推出了 Llama 系列模型。

因此,Meta 也野心十足——它不仅要巩固自身在社交领域的地位,更希望在 AI 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目标是在 2025 年底前超越 OpenAI 等强劲对手。

13 2

但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若一亩三分地的爆料属实,Llama 4 的研发过程中可能存在为追求基准测试分数而「作弊」的行为——通过将测试集混入训练数据,也更像是「AI 流量焦虑」下的操作变形。

年初就曾有消息称 DeepSeek 让 Meta AI 团队陷入恐慌:

「当生成式 AI 组织中的每个高管薪资都比训练整个 DeepSeek-V3 的成本还要高,而我们有好几十个这样的高管,他们要如何面对高层?」

2023 年,Meta 凭借 Llama 系列在开源大模型领域几乎建立了垄断地位,成为开源 AI 的代名词和标杆。

然而,AI 一日,人间一年,在 Llama 4 遭遇「滑铁卢」的评论区中,其他开源模型的好评随处可见。其中,Google Gemma 以轻量高效和多模态能力赢得广泛认可,阿里的 Qwen 系列基座模型崭露头角,而 DeepSeek 更以低成本高性能的黑马姿态震撼了整个行业。

14 1

Meta 能否调整策略重回开源 AI 的模型领跑位置尚未可知,但无论如何,开源 AI 的百花齐放已经不可逆转地到来了。

秉持着哪个 AI 好用,用哪个的原则,Meta 也不能全然怪用户「墙头草」。更何况,在开源透明度方面,相较于上述几家公司的开源模型,Llama 4 的自缚手脚,也颇有些自断一臂的意味。

而 Meta 目前的挣扎或许也表明,即便手握全球所有的 GPU 算力和海量数据,资源优势已不再是决定性因素,开源大模型的「王座」,不能靠蛮力夺取。

2025-04-04 15:58:22

曾经被视为必备技能的 PS,如今似乎陷入了「可学可不学」的微妙处境。

最新版本的 Gemini「言出法随」,仅需一句话就能改图,成为现象级的存在,GPT-4o 多模态生图功能上线以来,生成的吉卜力风格图片也几乎在一夜之间席卷网络。

新势力的崛起,老牌 AI 图像生成巨头 Midjourney 也不甘示弱,刚刚正式发布最新版本 V7 。

11

新版本要点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V7 是首个默认启用模型个性化的版本。用户需解锁个性化设置才能使用此功能,整个过程约需 5 分钟,且可随时开关。

V7 的另一大亮点是「草稿模式」(Draft Mode)。该模式成本仅为标准模式的一半,图像渲染速度却提升至 10 倍。

在网页端使用时,提示栏将自动切换为「对话模式」,用户可直接通过指令调整内容,例如将猫替换为猫头鹰或将场景改为夜晚,系统会自动调整提示并生成新图像。

点击「草稿模式」并启用麦克风按钮后,用户还能进入「语音模式」,通过语音指令进行实时创作。若需明确运行草稿任务,用户可在提示后添加「–draft」参数,适用于排列组合或重复生成等场景。

Midjourney 官方认为,「草稿模式」是迄今为止迭代创意的最佳方式。

用户若对草稿图像满意,可点击「增强」或「改变」按钮,以完整质量重新渲染。需要注意的是,草稿模式下的图像质量低于标准模式,但其行为和美学表现高度一致,适合快速验证想法。

12 3

▲图片来自:@U79916881747113

V7 目前支持两种运行模式:Turbo 和 Relax。Turbo 模式速度更快,但成本为普通 V6 作业的 2 倍;草稿模式则成本减半。标准速度模式仍在优化中,预计不久后推出。

目前,放大、编辑和重新纹理功能将回退至 V6 模型,未来将逐步升级至 V7。情绪板和 SREF 功能已可用,后续更新将进一步提升性能。

Midjourney 团队透露,在未来 60 天内,每隔一至两周将推出新功能,其中最受期待的则是全新的 V7 角色和对象引用系统。

话不多说,先来看图。

知名博主 @nickfloats 分享了 MIdjourney V6/V7版本基于同一提示词生成的的图片对比,一起来看看。

Prompt:
A young Indian woman with dark hair in an open ponytail and a black jacket stands on a university campus, looking directly at the camera. The image has a 1990s-style movie still aesthetic, with a close-up portrait on a sunny day.
(一位年轻的印度女性,黑色头发扎成松散的马尾,穿着黑色夹克,站在大学校园里,直视镜头。照片呈现出90年代电影剧照风格,背景是阳光明媚的一天,特写的肖像。)

1 3

▲左:V6 右:V7

新版本的光线更加自然,尤其是在人物脸部,肤色更加清晰,细节更加丰富,画面焦点更加清晰,尤其是人物的发型部分,但也因此牺牲了一些氛围和情感的表达。

Prompt:A majestic barn owl perched on an ancient, moss-covered tree branch, surrounded by the misty forest. The scene is bathed in soft light filtering through the dense foliage, creating a magical and ethereal atmosphere. Photorealistic style with attention to detail of the feathers and textures.
(一只威严的 barn owl(仓鸮)栖息在一根古老、覆盖着苔藓的树枝上,周围是迷雾缭绕的森林。柔和的光线透过浓密的树叶洒下,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飘渺的氛围。画面风格为逼真的写实风格,细致入微地展现了羽毛和树皮的质感。)

2 3

▲左:V6 右:V7

新版本的猫头鹰羽毛纹理更加细腻,羽毛的层次感和光影效果更强,显得更加真实。猫头鹰的姿态上,新版本也更自然,身体略微倾斜,显得更有动态感,眼睛的细节也更生动,传递出一种警惕的神态。

简言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V7 在追求真实感的目标上更胜一筹;V6 则可能在追求画面冲击力和神秘感上更具优势。

Prompt:A person’s hand points towards the window of an airplane, which is seen from inside with its wing visible in profile. The sky outside shows a clear horizon at dawn or dusk. In front of them lies a vast expanse of ocean.
(一个人的手指向飞机窗外,窗外的飞机机翼从侧面可见。外面的天空清晰,天际线显示出黎明或黄昏的景象。眼前是广阔的海洋。)

3 3

▲左:V6 右:V7

同样都是从飞机舷窗向外看的情景,一只手指向窗外,V7 的进步肉眼可见,通过加入飞机机翼的元素,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真实感,让观众更能感受到自己身处飞机上的视角。

Prompt:A close-up of broccoli being sautéed in oil, with the vegetable’s green florets contrasting against a dark brown sauce. A large spoon is partially visible inside a stainless steel pot filled with caramelized and shiny black glaze on top, against a white…
(一块近距离拍摄的西兰花在油中翻炒,绿意盎然的花椰菜与深棕色的酱汁形成鲜明对比。一只大汤勺部分可见,放在一个不锈钢锅中,锅里覆盖着一层焦糖色的光泽黑色酱汁,背景是白色的…)

4 4

▲左:V6 右:V7

V6 虽然通过特写镜头突出了酱汁和勺子,焦点非常明确,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到酱汁的质感和细节上。但从提示词的角度出发,新版本通过展示整个锅内的西兰花和酱汁的搭配,呈现了一个更完整的烹饪场景,逻辑上更符合实际烹饪过程。

Prompt:Close-up of an anime woman’s face with a shocked expression, dark hair, in the anime style. Colorful animation stills, close-up intensity, soft lighting, low-angle camera view, and high detail.
(一位动漫女性的面部特写,表情震惊,黑色头发,呈现动漫风格。色彩丰富的动画画面,特写镜头强烈,柔和的光线,低角度拍摄,细节非常精致。)

5 3

▲左:V6 右:V7

光影和色彩的处理上,V7 也符合提示词中的「soft lighting」要求,脸部的高光和阴影过渡更加柔和自然,尤其是眼部和脸颊的光影分布,营造出更立体的效果。

Prompt:A dynamic film still of an epic space battle with sleek starfighters zooming past a massive space station, lasers firing, and a distant planet visible in the backdrop.
(一幅动态的电影画面,展示了一场史诗般的太空战斗,流线型的星际战斗机飞驰而过,巨大的太空站在一旁,激光四射,远处的行星清晰可见,构成了一幅震撼的画面。)

10 1

▲左:V6 右:V7

人像方面,v7 在细节的精细度和真实感(服装、皮肤、光影等)上有所提升,人物的立体感和与背景的融合度更高,但在情感传递、表情的戏剧性、动态感上有所倒退。

以下为三个具体的对比案例:

Prompt:1980s mystery film, low-angle shot of an evil-eyed French Butler sporting a black suit and grasping a candle in the hallway of a creepy Victorian mansion with musty decor. The warm candle glow evokes a spooky sense of mystery
(一张 1980 年代神秘电影风格的低角度镜头,拍摄了一位邪恶眼神的法国管家,身穿黑色西装,手中握着一支蜡烛,站在一座装饰陈旧、充满霉味的维多利亚式大厦走廊里。温暖的烛光营造出一种阴森神秘的氛围。)

8 2

▲ 左:V6 右:V7

Prompt:1990s medium-full street style fashion photo shot on Kodak 500T capturing a rugged 50-year-old man with curly gray hair, 5-o’clock shadow, and a stern look walking down the sidewalk on a bright spring morning in Paris. He’s wearing …
(一张 1990 年代中等全身街头风格的照片,使用 Kodak 500T 胶片拍摄,捕捉到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他有着卷曲的灰白色头发、胡茬和严肃的表情,正走在巴黎春日明媚的早晨人行道上。他穿着…)

9 2

▲左:V6 右:V7

Prompt:Cinematic, off-center, two-shot, 35mm film still of a 30-year-old french man, curly brown hair and a stained beige polo sweater, reading a book to his adorable 5-year-old daughter, wearing fuzzy pink pajamas, sitting in a cozy corner nook…
(一张电影感的35毫米胶片画面,构图偏离中心,拍摄了一位30岁的法国男子,卷曲的棕色头发,穿着一件弄脏的米色 polo 衫,正在给他可爱的5岁女儿读书。女儿穿着柔软的粉色睡衣,坐在一个温馨的角落里。)

7 4

▲左:V6 右:V7

海螺 AI+Midjourney 会是让图片动起来的王炸组合吗?网友 @ainextastro 也试了试。

13 1

下面由 @tanvitabs 用 v7 生成的这张照片则将 AI 图像生成的坑都踩了个遍,包括凭空多出来的第三只手,T 恤和西装着装上的混淆,以及不匹配的面部生成等。
[图片]

最后留个课堂作业,以下基于同一提示词生成的四张照片,你更喜欢哪个版本的?请投票。

Prompt:Elegant female model standing by a large window in a sunlit room, soft morningliaht casting natural highlights and shadows on her face, wearing a flowing beigedress, relaxed pose, minimal makeup, 85mm lens depth of field, lifestyle fashioneditorial, cinematic tones, airy atmosphere
(一位优雅的女性模特站在阳光洒进的房间大窗旁,柔和的晨光在她的脸上投下自然的高光与阴影,身穿一袭飘逸的米色长裙,姿势放松,妆容简约。使用85mm镜头拍摄,背景有着浅景深,营造出生活方式时尚编辑感,画面呈现电影般的色调,空气感十足。)

15你更喜欢哪个版本的图片:
Midjourney v7
Google Imagen 3
ChatGPT 4o
Reeve

过去几年,AI 图像生成的主旋律是追求真实、无油腻感。

去年,Flux 因生成超真实人像而一举破圈,声名大噪,现在,Midjourney V7 接过接力棒,以更丰富的细节、更有层次感的光影、自然的肤质纹理,再次将「真实」推向新的高度。

但追求真实,是一切的终点吗?

最近,随着 GPT-4o 多模态生图功能的发布,一股意想不到的风潮席卷而来——吉卜力风格的图片,几乎在一夜之间点燃了网络,也像一阵春风吹进了 AI 图像生成的世界。

技术选择的可能性多了,创作的玩法也跟着变了。用更通俗的话来说,现在就好比站在厨房里,你是想做顿踏实的饭,还是想整点黑暗料理的,全然在你。

2025-04-07 13:34:05

这,是蛇年春晚的顶流机器人 H1,凭借一手丢手绢的绝活,火遍了大江南北。

1 1

这,是一款能侧空翻、会鲤鱼打挺的人形机器人 G1,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

2 1

他们都来自同一家公司——宇树科技(Unitree),但其实在这些人形机器人声名鹊起之前,宇树便靠着机器狗狠狠出圈一波,比 H1 更早些时候上过春晚,也曾亮相于超级碗、冬奥会、亚运会等盛会。

3 1

宇树旗下的机器狗种类繁多,有面向消费级的 Go 系列,也有科研级的 A 系列和工业级的 B 系列。

其中,在主流电商平台,Go2 目前起售价接近 1 万块,与一张普通显卡的价格相当,这个价位也让其更像是一款面向市场的、相对高端的消费电子产品:

或许正是因为 Go2 价格相对「亲民」且定位贴近大众,知名维修网站 iFixit 也将目光投向了这款机器狗,并特别邀请了机器人专家 Marcel Stieber 对其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拆解。

4 2

机器狗上「手术台」,得先断电

上「手术台」前,安全措施必不可少。

卸电池是标准流程,拿出机器狗侧腰处的电池组,拧开几颗 Torx 螺丝并取下电池仓盖后,便能看到内部用于连接顶部电量指示灯的 Pogo Pin 接口。

5 1

将电池组从塑料外壳中滑出,其结构一目了然:包含主接口、充电端口接口,以及若干用于导电的大铜条,这点用料还算扎实,能减少发热。

6 1

电池管理系统(BMS)则位于电池组后部,并通过 Pogo Pin 与外部的电量指示灯相连。这种接口可以方便地将 BMS 的信号传递到电量指示器,从而让用户能够直观地看到电池的剩余电量。

Unitree Go2 的标配电池电量为 8000mAh,续航时间约为 1–2 小时,最长可选 15000mAh,日常玩玩还行,真要干活可能不太够。电池组的核心由 32 节 18650 电芯阵列组成,也是比较成熟和常见的电芯类型。

根据标识,其生产日期为 2024 年 3 月 6 日。

7

移除固定 BMS 电路板的螺丝并小心将其翻开,可以看到下方的充电管理芯片以及一块连接各电池串(标记为 BT1 至 BT8)的子电路板。不过,BMS 芯片上的型号标记似乎被激光蚀刻掉了,无法识别具体型号。

8

耐用的幕后功臣,是这些「便宜货」

卸掉顶盖的螺丝并取下外壳。

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一个小型的散热风扇,左上方是一块无线通信板,标有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接点和另一个天线接口,由同轴电缆的连接方式,专家推测,这可能集成了 Wi-Fi 功能。

9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以太网接口,但这并未为用户专门设计,它更可能主要是用于工厂调试、故障排除或内部维护。

另一个发现则是 XT30 连接器。

10

这是一种小型、高电流电源连接器,广泛应用于需要大电流传输的场景,如无人机、航模、电动工具、户外电源等。在硬件调试过程中,可以作为一种备用电源输入途径,允许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为主板供电进行调试。

主处理单元区域清晰可辨,其外观及配备的散热管和散热片都与英伟达 Jetson 板有相似之处。此外,还可以看到多个预留的风扇接口和一些调试端口。

11

主板上还集成了多个用于连接电机或执行器的高功率连接器。

事实上,在这款机器狗内部,这种布基胶带的使用相当普遍,目的也很明确,机器狗磕磕碰碰很正常,而胶带可以固定线缆,防止连接器松脱。

12

拆解进行到前部传感器,需要先小心地剥离覆盖在其上的布基胶带,然后使用撬棒谨慎地断开两个电缆连接器,由于这种细小的连接器比较脆弱,撬棒下手必须稳、准、轻。

在检查前部头部模块时,塑料外壳上明显存在裂缝,显然,这款机器狗平时没少摔,好在这种损伤多数不影响功能,用环氧树脂填充一下就可以,成本也不高。

13

在视频的结尾,专家继续对主板区域进行更深入的拆解。

又是一顿拆拆拆等常规操作,依次小心拔出连接 GNSS 模块(接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MCU(推测为微控制器)等部件的连接器,并细心地贴上标签以防后续混淆。

14 1

继续移除连接电机的高功率连接器(标有 C-, C+ 等)、连接电池的主电源连接器以及一个小的电池通信连接器。

移除主板上的另一个散热风扇后发现,该区域还预留了更多风扇安装位。

这么设计的好处是,更高配的机器狗版本由于配置更高,(比如有更强的处理器),它就会产生更多的热量,这时候就需要更多的风扇来散热。

不过,装更多风扇也有坏处:风扇多了,就会吸进更多灰尘,还会用更多的电。这样一来,要么需要更大的电池来供电,要么机器狗的续航时间就会变短。

15

接着,移除两个 RF (射频) 连接器,同样做好标记,以确保后续正确连接。

拧下所有固定主板的螺丝,小心地将其从底盘上取下。移除主板后,便可看到固定底盘上下两部分的螺丝,将它们全部拧下后,即可分离底盘,一览无余。

16

最贵,但也最安全

激光雷达(Lidar)是 Go2 感知环境的关键。

其工作原理通过发射激光并测量反射光的回波时间来绘制周围环境地图,实现障碍物检测。简单来说,机器人利用预设的光速信息和高精度计时器,计算激光从发射到接收反射信号的时间差,从而判断物体的距离和形状。

Go2 搭载的是宇树自家的 Unitree 4D LiDAR-L1。

这是一款 4D 激光雷达(3D 位置+1D 灰度),它具有实现每秒 21600 次的高速激光测距采样能力,可探测最近 0.05 米、最远距离 30 米的物体(90% 反射率)。

17 1

L1 内置 IMU(惯性测量单元),工作温度范围为 -10℃ 至 60℃,其通过转接模块连接 Type-C 接口进行数据传输和供电,视场角(FOV)扩展至水平 360°,竖直 90°,可实现半球形视场角的三维空间探测。

在拆卸 Lidar 模块之前,需要拧下固定模块保护笼的四颗螺丝。

这个由厚实焊接钢材制成的保护笼,显然是为了在机器人跌倒或撞击时保护内部昂贵的传感器——要知道,仅这颗 LiDAR-L1 的成本就可能占到整机售价的五分之一以上。

18 1

随后,移除隐藏在腿部下方的一颗额外螺丝,断开连接线缆,以释放并拆下整个 Lidar 模块。

Lidar 模块的结构包含两个旋转轴:外圈的主旋转轴由下方电机驱动,实现水平扫描;内部的次级旋转轴(带有一个反射镜)快速旋转,实现垂直方向的扫描切片。两者结合,提供环境的 3D 视图。

19 1

在这里,需要补充一个细节。

在学术和工业领域,4D 通常指的是在三维空间(X、Y、Z 轴)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度(T)。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4D 激光雷达不仅要提供物体的三维位置信息,还要能够追踪物体在时间上的运动变化。

虽然 Unitree 4D LiDAR-L1 自称为 4D 激光雷达,但这里的 4D 是指 3D 位置信息加上 1D 灰度信息,传统意义上的 4D(3D + 时间)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也难怪专家认为这个命名多少有些营销的噱头。

20

倒立行走的秘密,藏在这里

Unitree Go2 机器狗全身共有 12 个关节电机。

这些电机分布在机器狗的四肢关节处,使其能够实现灵活的动作,如跳跃、伸懒腰、握手,甚至倒立行走、自适应翻身起立、翻越攀爬等复杂步态。

根据观察,专家判断每条腿包含三个电机:分别控制髋关节、膝关节(大腿部分),还有一个驱动小腿伸缩。

21 1

拧下固定外侧腿部电机组件的螺丝,将其与上部腿部分离,可以看到电机和连接器。一个有趣的设计是螺丝孔之间交替放置了多个电容器。

关节连接处采用了互锁齿轮机制,接触面是 CNC 加工的金属表面,以确保力传导的强度,外部的塑料「领圈」则主要起到将两部分固定在一起的作用。

这种设计可能是故意而为之,当受到极端外力时,塑料件或某个连接点会先断裂,从而保护更昂贵的核心部件(如电机和主板)免受损坏,降低维修成本。

22

再次被胶水折腾完,断开连接电机的三个连接器。

好在连接器本身带有防呆设计,后续可以避免插错。通过手动伸缩腿部,可以观察到内部电机通过齿轮减速器驱动小腿运动,提供了相当大的扭矩。

23

iFixit 的拆解并未深入到腿部内部,但他们利用 Lumafield CT 扫描仪进行了透视观察。在腿部与髋关节连接的地方,两个部件通过金属与金属的接合方式互相连接。

24 1

连接方式很结实,主要的力量(比如机器狗跑跳或者负重时产生的力量)就是通过这个连接点传递的,这也印证了之前的判断。

遛「Go」也是遛狗,好用也有趣

拆解完毕后,专家给出的结论是,这款机器狗集成化程度很高。

模块化设计也是个优点,理论上坏了哪个模块换哪个。所有东西都连到一块主板上,简化了布线,但也意味着主板一旦出问题,影响范围可能很大。

胶水问题前面吐槽过了,虽然能够加固,但也确实给第一次维修添堵,但熟悉上手后,倒也能接受,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量使用连接器而不是硬焊接,大大降低了维修门槛。

25

▲图片来自宇树科技官网

腿部(尤其是易磨损的足端,可通过螺丝更换)设计考虑了可替换性,甚至可能支持现场维修。部件(如同侧或对角线的腿部)之间可能存在通用性,便于更换或使用回收部件。

整体架构则相对简单明了(主板、传感器、电池),所有部件和接口并算复杂,有助于故障排查。拆解还发现了为 Pro 版和教育版预留的空间,可安装更强大的计算模块和额外风扇。

可以说 ,基于模块化和连接器的设计,Go2 具备一定的可维修性。至少理论上,你不需要为了换个小零件就把整个机器狗拆得稀巴烂。不过,实际操作难度是另一回事。

26 1

当然,Go2 也并非没有设计上的缺点。

专家也指出,激光雷达埋得太深,更换麻烦;颈部结构看着单薄。机器狗的使用环境决定了它必然会摔、会撞。这些看似脆弱的部分,能否扛得住这些日积月累的摔倒碰撞?都值得打个问号。

最后,如果你正考虑入手一台 Go2,希望这份拆解报告能给你提供一些参考。而作为一款万元级的四足机器狗,Go2 的确是个不错的起点。

它不完美,比如续航和耐用性还有提升空间,但它已经足够好用、足够有趣。毕竟,遛「Go」也是遛狗,还没有狗毛满地飞的烦恼。

2025-04-07 08:48:00

📱

美版 iPhone 或将延期涨价

🎉

雷军发文谈小米 15 周年:这只是开始

🤝

余承东卸任华为车 BU 董事长

🔮

OpenAI 透露将在未来几月公布 GPT5

✍️

曝 OpenAI 正计划收购前苹果首席设计师的 AI 硬件公司

📚

DeepSeek 公布模型新学习方式

⚠️

vivo:已对「未发布新机泄露」涉事方进行追责

🎮

英伟达:Switch 2 图形性能是前代的 10 倍

🔍

胖东来起诉「红内裤」事件博主

💡

微软首席技术官:2030 年 AI 将负责 95% 代码工作

🔁

Midjourney 重磅更新 V7 版本

🦙

Meta 开源多模态大模型 Llama 4

💡

小米 15S Pro 意外曝光

👨‍✈️

男子因「开启辅助驾驶后双手玩手机」,被警方查获警告

🚄

天津:刷社保卡也能坐高铁

🎮

《最终生还者 2 重制版》已在 PC 平台发售

📅

《有病才会喜欢你》定档 4 月 19 日

美版 iPhone 或将延期涨价

cc6b61e1 cec7 4253 99b4 040f35bf46d4

近期,在全球贸易环境持续变化的背景下,苹果正面临新一轮的关税压力,可能会影响其热销 iPhone 定价。昨晚,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发文分析了「涨价」一事称,苹果或将采取多元化手段进行涨价延期。

报道指出,自 2017 年 iPhone X 发布以来,苹果一直保持其旗舰机型起始价格为 999 美元,而本次随着最新的关税政策出台,苹果可能不得不做出调整。但对于 iPhone 涨价,苹果显得尤为谨慎,以避免突破 999 美元这一心理价位。

Gurman 指出,对于涨价方面的行动,苹果或将采取多元化的手段进行延期涨价的到来:

值得关注的是,Gurman 表示本次涨价延期并非长时间:最早可能在今年最新款 iPhone 的价格上或将体现。

近期也有分析机构预测,如果苹果公司将关税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预计 iPhone 的价格将上涨 43%。据此推算,美国市场上 iPhone 16 的起售价可能从 799 美元上涨至 1,142 美元(约合人民币 8,320 元),iPhone 16 Pro Max 的 1TB 存储版本的价格将从 1,599 美元上涨至 2,3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16,750 元)。

da gong si

雷军发文谈小米 15 周年:这只是开始

cb0ad682 cf0b 4074 ae67 938ce4838509

4 月 6 日,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发文谈小米 15 周年,其表示「这只是开始,我们会继续努力」。

据悉,小米于 2010 年 4 月 6 日正式创立。当日,雷军与小米创始团队在北京中关村银谷大厦 807 室,以「喝小米粥」的仪式开启了创业历程,现场共有 14 名创始成员和 1 位投资人参与,并由第一位女员工管颖智拍摄了标志性的合影。

小米 15 年间,创造了经典的「1999」小米手机以及拥有全球 11.75 亿用户的 MIUI(现如今被小米澎湃 OS 取代)。而最近一次里程碑式发展,是 2021 年 3 月 30 日,雷军正式宣布进入造车领域,该公司首款车型小米 SU7 在 2024 年 3 月 28 日正式上市。截止同年 12 月 31 日,小米 SU7 已交付 13.5 万台。

目前,小米已涉及手机、汽车、AIoT 智能产品、智能家电等各领域。此前在央视《云顶对话》节目中,雷军曾谈到创办小米的初衷,称是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同日,小米公司新媒体总监神得强 Steven 还公布了小米成立当日,公司多位创始人一同在办公室喝小米粥的合照。

余承东卸任华为车 BU 董事长

b8bee87c 15bc 4c6a 8cad b0bac44aa5df

近日,据华为官网、微博账号认证显示,余承东目前担任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并已卸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

而据新浪科技援引知情人士信息透露,余承东不再兼任华为车 BU 董事长,不是不管汽车业务,而是更加聚焦华为终端与鸿蒙智行。具体来看,鸿蒙智行以高「含华量」打造了独特的汽车生态应用场景。引望正在装载华为原车BU业务,推广解决方案,二者布局清晰、分工明确。

据了解,上述提到的引望为「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于 2024 年 1 月 16 日正式成立,经营范围含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等。

3 月 31 日获悉,华为引望已完成工商信息变更,华为持股比例由 100% 调整为 80%,新增阿维塔科技和赛力斯两大股东,分别持股 10%。董事会方面,徐直军任董事长,余承东和朱华荣任副董事长,白熠、靳玉志、卞红林、张兴海任董事。

OpenAI 透露将在未来几月公布 GPT5

9fd774bf 0914 47de 99d3 4486c3c0ba96

4 月 4 日,OpenAI CEO Sam Altman 在 X 上宣布了新模型发布计划的调整:

Altman 解释了这次调整的原因,是要把 GPT-5 做得比最初预期的还要好得多,同时在整合上遇到了比想象中要大的困难。

而在不久前,Sam Altman 与硅谷知名分析师 Ben Thompson 的深度对谈中,其中聊到 GPT-5 的进展,并表示受到 DeepSeek 的影响, GPT-5 将可以免费使用。

访谈中主持人向 Altman 提问「DeepSeek 为何能走红?」,而 Altman 表示,DeepSeek 的开放性给了 OpenAI 一个警醒,并且也让他重新思考 OpenAI 在免费层面上提供的内容。随后 Altman 透露,GPT-5 未来将以免费的方式提供使用。

今年 2 月,Altman 还曾公布了 GPT-5 的发展路线,并表示未来 OpenAI 旗下产品将简化分类:

在 GPT-4.5 发布后,OpenAI 将会推出集成化模型系统,来统一 O 系列模型以及 GPT 系列模型。据 Altman 透露,GPT-5 将作为一个集成了 OpenAI 多项技术的系统进行发布,其中包含 o3 模型,同时 o3 模型将不再单独进行发布。

曝 OpenAI 正计划收购前苹果首席设计师的 AI 硬件公司

16906054 a286 4ae8 bf32 1ea696cb6327

据 The Information 援引消息人士信息称,OpenAI 正计划收购由公司 CEO Sam Altman 与前苹果设计师 Jony Ive 合作开发的 AI 硬件初创公司。

报道称,Altman 与 Jony Ive 的合作始于一年多前,双方共同讨论开发一款类似于科幻电影《Her》中语音助手的 AI 硬件。值得关注的是,OpenAI 高层曾考虑将收购价格定为至少 5 亿美元,收购内容包括参与设备开发的工程师团队。

目前,上述 AI 硬件的设计仍处于初步阶段,尚未最终定型。其中潜在的设计方案包括一款没有屏幕的「手机」以及 AI 支持的家居设备。有项目相关人士强调,这款设备并非「手机」。

据悉,Altman 和 Jony Ive 合作的初企名为 io Products,该公司已获得一笔未公开的资金。据接近谈判的人士透露,Altman 在该项目中并非联合创始人,但一直密切参与产品开发。

对于上述信息,OpenAI 与 Jony Ive 的发言人拒绝发表评论。

DeepSeek 公布模型新学习方式

0c8d5a9a 8958 4887 91ca f03c42dd768b

近日,DeepSeek 团队与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了最新的论文《Inference-Time Scaling for Generalist Reward Modeling》,值得关注的是,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奖励模型及其推理时间扩展方法。

具体来看,双方人员探索了奖励模型(RM)的不同方法,发现逐点生成奖励模型(GRM)可以统一纯语言表示中单个、成对和多个响应的评分,从而克服了挑战。研究者探索了某些原则可以指导 GRM 在适当标准内生成奖励,从而提高奖励的质量,这也表示 RM 的推理时间可扩展性可以通过扩展高质量原则和准确批评的生成来实现。

综合上述成果,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学习方法 —— 自我原则批评调整(SPCT),通过基于规则的在线 RL,帮助 GRM 根据输入查询和响应自适应地生成奖励,提升了推理时间扩展性。

基于 SPCT,DeepSeek 还提出了 DeepSeek-GRM-27B,其基于 Gemma-2-27B 并通过 SPCT 进行后训练。其采用多次采样和并行采样生成不同的原则集和批评,通过投票机制选择最终奖励。除了投票以获得更好的扩展性能外,DeepSeek 还引入了元奖励模型(meta RM),指导 GRM 的投票过程,从而避免低质量样本,进一步提升推理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

DeepSeek 团队认为,SPCT 和 GRM 的结合,将成为通用奖励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 LLM 的后期训练和推理发展。此外,DeepSeek 在文中计划未来将会开源 GRM 模型,但目前暂未公布具体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上月路透社曾报道称,「R1 继承者」DeepSeek-R2 或最早将在本月发布。目前 DeepSeek 官方暂未公布 DeepSeek-R2 的相关信息。

vivo:已对「未发布新机泄露」涉事方进行追责

7fd1534e dd19 45ef b867 98d0a2ddebbb

4 月 4 日,vivo 法务部发布首文并称:2025 年 3 月 19 日,我司某尚未发布的手机产品信息遭第三方提前曝光,我司第一时间启动内部调查程序。

vivo 方面表示,结合内部调查情况,公司已依据保密协议及法律规定对涉事方进行追责,目前涉事方已主动承认存在过错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赔偿责任。

vivo 方面还强调,信息安全与商业合规是所有市场主体应共同遵守的底线,并呼吁所有合作伙伴、媒体机构及行业从业者共同维护健康、公正的市场秩序,避免因不当行为承担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英伟达:Switch 2 图形性能是前代的 10 倍

0f687909 5273 44e4 ac69 3d90722fdae5

近日,英伟达发布博文表示,于 4 月 2 日发布的任天堂 Switch 2 游戏机,搭载了定制版英伟达处理器。最值得关注的是,英伟达在文中提到:「与 Switch 1 相比,Switch 2 所搭载的处理器拥有 10 倍图像性能表现能力」。

据悉,Switch 2 所搭载的处理器具有专用光线追踪核心(RT Cores)和张量核心(Tensor Cores)的英伟达 GPU,使得 Switch 2 得以实现在主机模式下最高 4K 画质、掌机模式下最高 1080P 120 帧的流畅表现。此外,Switch 2 还支持 HDR 和 AI 超分辨率。

在同期举行的任天堂开发团队问答活动上,公司也向媒体确认了 Switch 2 采用了 DLSS 技术,并模糊回应了光线追踪方面的问题:「Switch 2 的 GPU 支持光线追踪」。

胖东来起诉「红内裤」事件博主

8946d786 d18d 48c7 8b5c 2e2a701a9f48

4 月 5 日,胖东来商贸集团发布《胖东来关于侵权行为的处理公示(五)》,而其中含有此前「红内裤」事件博主的相关诉讼案件。公告显示,此前发视频称「胖东来红色内裤掉色还过敏」的段某(网红「两个小段」)被胖东来起诉,追责不低于 100 万元。目前,胖东来已缴纳诉讼费,正在等待安排开庭。

案件具体来看,此前博主「两个小段」发布视频称,自己清洗从胖东来购买的红色内裤发现掉色,在使用后有过敏反应,并表示其投诉后,胖东来工作人员的处理方式感到不被尊重。胖东来当日发文回应称,已组建专项调查小组并下架涉事品牌系列产品,4 月 6 日,胖东来再次发文,承认在管理中存在问题并向顾客致歉,同时表示会在调查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进行公示。

事后,胖东来就「红内裤」事件发布长篇调查报告:经过三家检测机构的检测,确认胖东来销售的「富妮来品牌」女士内裤为合格产品。而胖东来方面也因「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不足、未按流程标准处理顾客投诉、引发社会负面舆论」,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免职或降级处理,并向顾客发放了 500 元投诉奖励,同时承担相关医疗费用。

而本次报告中,胖东来指出:

尽管顾客在网络上表达了使用产品的实际体验和情绪化感受,但在产品未经鉴定和鉴定结果出具前,且医院医生无法确定直接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定论产品掉色引起过敏,并在网络上传播误导性信息,涉嫌严重侵犯公司名誉权。

因此,胖东来表示将依法维权,综合评估胖东来品牌价值及社会影响力,对于严重侵权的行为,原则上追责金额不低于 100 万元。

💡 微软首席技术官:2030 年 AI 将负责 95% 代码工作

23d27838 0949 4bac 877e be8489e1b1e5

日前,微软首席技术官 Kevin Scott 参加了播客 20VC 的访谈节目,前者在交流中,分享了对未来「人类与 AI 共存的工作环境、状态」的预测。

整个访谈中,Kevin Scott 提到了很令人震惊的一点:到了 2030 年,将有 95% 的编程代码由 AI 生成。虽然观点很不可思议,但 Kevin Scott 随后也解释称,但这并不意味着软件工程的工作完全由 AI 接管。他认为,在 AI 霸占「写代码」这件事上,人类将会由编译者变为指令引导者,简单来说就是化身为指挥家,命令 AI「干活」。

Kevin Scott 还表示,AI 并不会取代开发者,而是能从根本改变开发者的工作方式:开发者将不再像以前那样逐行编写代码,而是通过 AI 工具,运用提示词和指令生成对应所需的代码。Kevin Scott 表示,在这种新的工作模式下,开发人员将专注于引导 AI 而非手动编程。

此外,Kevin Scott 也承认了目前 AI 仍有十分多局限性(尤其是记忆能力)。但 Scott 仍愿意相信「这些局限性只是暂时的」,他预测未来的 AI 工具将在个性化和上下文感知方面做得更好,并且能够通过学习过去的互动来提升性能,未来一年,AI 的记忆能力将大幅提升。

hao chan pin

Midjourney 重磅更新 V7 版本

0299d1d0 f4e8 4dae 9483 8b5fd53a33d6

近日,老牌 AI 图像生成巨头 Midjourney 正式发布最新版本 V7 。话不多说,直接看新版本的更新重点:

而本次 Midjourney V7 版本最大亮点便是「草稿模式」(Draft Mode),Midjourney 官方表示,「草稿模式」是迄今为止迭代创意的最佳方式。该模式成本仅为标准模式的一半,图像渲染速度却提升至 10 倍。草稿模式下,用户还能进入「语音模式」,通过语音指令进行实时创作。

V7 目前支持两种运行模式:Turbo 和 Relax。Turbo 模式速度更快,但成本为普通 V6 作业的 2 倍;草稿模式则成本减半。标准速度模式仍在优化中,预计不久后推出。此外,放大、编辑和重新纹理功能将回退至 V6 模型,未来将逐步升级至 V7。情绪板和 SREF 功能已可用,后续更新将进一步提升性能。

Midjourney 团队透露,在未来 60 天内,每隔一至两周将推出新功能,其中最受期待的则是全新的 V7 角色和对象引用系统。

Meta 开源多模态大模型 Llama 4

b5829a3c 9dd2 450b 8880 a9b44b6e6c92

昨日,Meta 突然公布并开源了最新多模态大模型 Llama 4。据官方介绍,Llama 4 全系采用混合专家(MoE)架构,目前最强的开源多模态大模型,其重点为「文本、图像与视频的全能选手」。下面是几款模型的具体特点:

Llama 4 Scout:

Llama 4 Maverick:

Llama 4 Behemoth(预览):

值得一提的是,Llama 4 Scout 使用 Int4 量化就可以在单个 H100 GPU 上运行,Llama 4 Maverick 则可以直接在 H100 主机上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曾有消息称 DeepSeek 让 Meta AI 团队陷入恐慌:

当生成式 AI 组织中的每个高管薪资都比训练整个 DeepSeek-V3 的成本还要高,而我们有好几十个这样的高管,他们要如何面对高层?

小米 15S Pro 意外曝光

0603b943 e6ef 4bbb 9a63 5b8417dc8553

昨日,博主「数码闲聊站」援引小米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林斌消息,透露了小米将会推出「小米 15S Pro」机型。

上月,小米应用软件部总监王乐同样意外曝光小米 15S Pro 机型的存在:其发布了一则微博,配图的水印机型为「小米 15s Pro」。

同月,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公布信息显示,小米旗下的一款新机已通过国家质量认证,型号为 25042PN24C,支持 90W 快充;后续该机型还通过了工信部无线电核准,并支持超宽带(UWB)无线电发射。据推测,上述机型或为小米 15S Pro。小米曾在 MIX4 机型中采用过 UWB 技术,后续再无机型搭载。

pin pai

男子因「开启辅助驾驶后双手玩手机」,被警方查获警告

1f141d77 7756 489d b61a b9e044efbad7

据南京交警消息,近日,南京交警八大队民警在执勤时发现一名驾驶员在右转通过路口时,双手抓着手机,没有操作方向盘,于是将其拦下。被拦下后,驾驶人赵某对民警说表示,「我发个语音,它自动走哎」。后据警方观察发现,赵某将车辆设置为辅助驾驶模式,于是将双手离开方向盘开始玩手机。

对于上述行为,民警现场对其进行了批评,并告知赵某驾车时使用手机是违法行为,驾驶机动车上路务必要集中注意力观察道路情况,不能对方向盘「脱手」。由于赵某为初次犯错,因此警方给予警告处理。

值得了解一下:

天津:刷社保卡也能坐高铁

9d369f36 ad7c 4a89 91d2 bb503a6fabaf

近日,天津市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加载中铁银通应用,持此卡的天津市民,可在京津城际铁路北京南、亦庄、武清、天津西、天津、军粮城北、塘沽、滨海等,8 个站点刷卡乘车。

具体办理条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已在天津市参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凭本人有效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指定营业网点,办理加载中铁银通应用的天津市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即可以体验上述的服务。

乘车方面,充值完成后,持卡人可在京津城际铁路车站的中铁银通卡自助取号机,获取相应车次的车厢席位号;持卡人在相应检票口的自助检票闸机刷卡进站乘车;刷卡出站后,系统将从社保卡加载的中铁银通应用中扣除相应费用。

《最终生还者 2 重制版》已在 PC 平台发售

11824b67 8d58 4df3 8965 c1dc4d352ac8

4 月 4 日凌晨,顽皮狗旗下的《最终生还者 2 重制版》国区版正式解锁,售价为 345 元,支持中文(但无中文配音)。登陆 PC 平台的同时,游戏还支持了一系列新特性:

《最后生还者 2 重制版》为单人动作剧情游戏,主要讲述艾莉和乔尔在结束危险之旅五年后,定居在怀俄明州的杰克逊市。虽然仍需面临感染者和更多绝望生还者的威胁,但他们在幸存者社区中过着和平的生活。某天,一场暴力冲突扰乱了和平。为了维护她所坚持的正义并寻求终结,艾莉踏上了一场残酷的旅程。

hao kan de

《有病才会喜欢你》定档 4 月 19 日

bc088bd6 9b22 45f9 82f6 3d32e1db91cb

青春爱情电影《有病才会喜欢你》定档 4 月 19 日,并发布定档预告及海报。

该电影主要讲述了总爱闯祸的问题少年叶子杰在一次阴差阳错之中发现了「装病」的「好处」之后将计就计,一次次的「装病」引起了班长叶梓洁的注意与关心,两人从互相看不顺眼,到彼此深入了解后的相互治愈的青春爱情故事。

影片由许富翔执导,赖宇同监制,詹怀云、江齐、刘修甫、黄冠智主演,此前于 2025 年 4 月 2 日在中国台湾上映。

《创:战纪》新片首曝正式预告

01ea447f d124 477d a128 484bb43dea99

近日,《创:战纪》系列新片《创:战神》首曝正式预告,将于今年 10 月 10 日北美上映。

影片讲述一种有感知的程序出现并进入了人类世界,而人类并未做好与之接触的准备。其中,莱托饰演「战神」阿瑞斯,一个从电子游戏世界穿越来到地球的虚拟角色。

该片由乔阿吉姆·罗恩尼执导,杰西·威古托夫和杰克·索恩编剧,杰瑞德·莱托、伊万·彼得斯、格蕾塔·李、朱迪·特纳-史密斯、卡梅隆·莫纳汉、吉莲·安德森出演,九寸钉接替蠢朋克打造配乐。

《白头神探:智斗灭世狂人》发布首支预告

5888448c a405 4c35 8fd5 71735e5b53ff

4 月 5 日,派拉蒙电影官方公布神探电影《白头神探:智斗灭世狂人》(暂译)首支预告,影片将于今年 8 月 1 日北美上映,内地暂未定档。

据悉《白头神探:智斗灭世狂人》是动作喜剧《白头神探》的重启电影,由阿吉瓦·沙弗尔导演,连姆·尼森、帕米拉·安德森、保罗·沃尔特·豪泽、凯文·杜兰、丹尼·赫斯顿等主演



https://feedx.site

时间来到三月距离一年一度的苹果秋季发布会还有半年,但按照往年节奏,iPhone 17 系列的设计验证测试(DVT)与量产验证(PVT)已进入关键阶段。

此时,关于新机的爆料逐渐浮出水面,信息的准确度也显著提升,iPhone 17 系列的轮廓正变得愈发清晰。

不过有些不同的是,今年的焦点并非惯例中的 iPhone 17 或 17 Pro,而是一个全新的角色——iPhone 17 Air。

自 iPhone 6 系列推出大屏手机以来,苹果是第一次重新审视 Plus 机型,并且将产品设计的方向从大屏转移到了超薄上——究竟 iPhone 17 Air 会是一款什么样的手机,目前已经有足够多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窥探这款新 iPhone 的样貌。

超薄的 iPhone 17 Air,会弯吗?

既然「超薄」作为最大的卖点,iPhone 17 Air 的机身厚度也是最受关注的地方。

根据彭博社 Mark Gurman 爆料,iPhone 17 Air 将比 iPhone 16 Pro 薄约两毫米,iPhone 16 Pro 的厚度为 8.25 毫米,那么 iPhone 17 Air 的厚度大约在 6.25 毫米左右。

但还有一些爆料的信息显示,iPhone 17 Air 也许会更薄。

天风国际证券的分析师郭明錤认为 iPhone 17 Air 的厚度将只有 5.5 毫米,与最后一代 iPod nano 的厚度几乎一致;而苹果分析师 Jeff Pu 则同意 iPhone 17 Air 的厚度会在 6 毫米左右。

考虑到这么多年 iPhone 影像模组凸出的传统,或许这两个尺寸只是游标卡尺卡在不同位置所致,换言之,机身最薄处可能在 5.5 毫米,而最厚的地方约 6.25 毫米。

作为对比,iPhone 历史上最薄的产品是 11 年前的 iPhone 6,最薄处厚度为 6.9 毫米,今年将发布的另一台超薄手机——三星 Galaxy S25 Edge 的最薄处厚度则为 5.84 毫米。

9991742363251 .pic hd

薄是卖点,也是麻烦。

iPhone 17 Air 的尺寸选择,曾是苹果内部的一大焦点。

在设计初期,苹果曾考虑两种方案:一是 6.9 英寸,与 Pro Max 和 Plus 机型看齐;二是 6.6 英寸,介于 Pro 与 Pro Max 之间,提供新的尺寸选项。

10021742363254 .pic hd

之所以在尺寸上反复权衡,是因为苹果在「薄」这个字上面,实在是已经吃过太多亏了。

2014 年,iPhone 6 和 iPhone 6 Plus 的发布,让苹果第一次在「薄」这条路上踩到了陷阱。

相比前代,这两款机型采用了更薄的铝合金机身,屏幕尺寸也明显增大。

发布不久后,就有部分用户发现 iPhone 6 Plus 在口袋里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机身弯折的现象。

9981742363250 .pic hd

虽然苹果最初否认问题的普遍性,但 2018 年的一份集体诉讼案件报告揭露了一个关键事实:苹果在 iPhone 6 系列发布前的内部测试中,已发现 iPhone 6 的弯折概率是 iPhone 5s 的 3.3 倍,而 iPhone 6 Plus 由于机身更大,弯折概率高达 7.2 倍。

在之后的 iPhone 6s 系列上,苹果一改之前采用的铝 6063—T6 合金,使用常见于航空航天和高端自行车制造的铝 7075 合金,抗弯折强度显著提高,大幅减少了 iPhone 6 的弯折问题。

1 5

但教训并未止步于 iPhone。

2018 年,苹果推出全面屏 iPad Pro,更纤薄的设计带来了更好的手感和便携性,却也让机身的刚性大幅下降。用户陆续反馈 iPad Pro 在日常使用中容易弯曲,甚至有部分设备出厂时就已略有弯折。

9971742363249 .pic hd

苹果仍然维持一贯的态度,声称轻微弯折「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使用」。

直到 M4 iPad Pro 这一代,苹果才在「全球最薄 iPad」上彻底加强了机身强度,为这一问题画上了句号。

苹果硬件主管 John Ternus 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款 iPad Pro 具有新的内部结构,其中新的金属盖位于主板的顶部,沿着设备中部分布,在中间形成了一个「肋骨」支撑着 iPad。

这个设计不仅极大提升了产品的坚固程度,也更有助于散热。有了保持超薄机身的同时加强结构强度的产品经验,相信 iPhone 17 Air 也不会像 iPhone 6 那样弱不禁风。

从最新流出的 CAD 图来看,iPhone 17 Air 的显示屏尺寸最终从 6.9 英寸缩小到了 6.6 英寸。在苹果看来,5 毫米厚度区间内,6.6 英寸是更合理的折衷方案,在保证轻薄的同时降低弯折风险。

10031742363255 .pic hd

▲ 图片来自 X 用户 @Sonny Dickson

同时,iPhone 17 Air 可能是钛合金含量最高的 iPhone,通过更高比例的钛金属边框提升机身刚性,进一步防止因超薄设计导致的结构性弯折问题。

苹果对「薄」的执念从未改变,但 iPhone 17 Air 选择的每一步,都透露出他们在轻薄与强度之间的谨慎权衡。

iPhone 17 Air 配置大改 ,是偏科生还是特长生?

从多个信源爆料来看,好消息是,非 Pro 版本的 iPhone 也终于要上高刷了,坏消息是,上的是 iPhone 17 Air。

彭博社爆料称,iPhone 17 Air 将配备一些过往 Pro 系列 iPhone 才有的高端功能,比如支持 1Hz 至 120Hz 的自适应刷新率的 ProMotion 屏幕——但也会有一些低端 iPhone 才会见到的配置,比如单摄像头。

在外观设计上,iPhone 17 Air 依然采用灵动岛。尽管此前有传言称,iPhone 17 系列可能会引入超透镜(Metalens)技术,从而缩小灵动岛,但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认为,当前技术仍未成熟,灵动岛的尺寸缩小或许还需要等待,iPhone 17 Air 仍将保持原有的开孔设计。

3571730367869 .pic

影像系统方面,iPhone 17 Air 将采用单摄方案——目前在售的 iPhone 里,仅有 iPhone 16e 是单摄像头设计。唯一的好消息是,这颗摄像头可能与 iPhone 17 标准版的主摄保持规格上的一致,可以拍摄 4800 万像素的照片,同时支持两倍无损的数码变焦,配置还是比 iPhone 16e 的要好些。

摄像头被安置在机身背部顶部的横向条形突起模组中——一侧为摄像头,另一侧容纳了闪光灯与麦克风。值得注意的是,单摄像头的设计意味着 iPhone 17 Air 可能无法拍摄空间视频或空间照片。

9921742363244 .pic hd

尽管 Vision Pro 已具备将普通照片转换为空间照片的能力,但对于视频内容,目前仍然无能为力。换句话说,如果 iPhone 17 Air 仍坚持单摄方案,那么在 Vision Pro 的空间体验上,它或许会有所局限。

此外,iPhone 17 Air 将搭载与 iPhone 17 标准版一样的 A19 处理器,同时配备 8GB 内存,以满足 Apple Intelligence 的使用需求,在轻薄设计与性能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9941742363246 .pic hd

因为超薄设计而一并缩水的配置,还有扬声器和实体 SIM 卡槽。

X 用户 @Majin Bu 公布的 CAD 图不仅泄露了 iPhone 17 Air 的尺寸,同时也泄露了全系列手机的底部开孔情况。

从图片上看,Pro 和 Pro Max 机型每侧的开孔数量相同,而 iPhone 17 Air 的底部开孔则减少到每侧只有 2 个。

10071742363304 .pic hd

▲ 图片来自 X 用户 @Majin Bu

而在此之前,已经有相关爆料称 iPhone 17 Air 不再采用双扬声器设计,仅在机身顶部配备扬声器,以便在有限的机身空间内为电池及其他关键元件让路。结合 CAD 图片来看,底部开孔很可能仅用于麦克风。这意味着 iPhone 17 Air 的外放音质将会受损。

与此同时,实体 SIM 卡槽也将在 iPhone 17 Air 身上消失。

9951742363247 .pic hd e1742363877583

▲ 图片来自 X 用户 @Sonny Dickson

目前,苹果已在美国市场推出完全取消 SIM 卡槽的 iPhone 机型,而在其他地区,iPhone 至少保留了一个实体 SIM 卡槽。而为了让超薄设计落地,iPhone 17 Air 可能会全面摒弃实体 SIM 卡的设计。

最后,是关于 USB-C 接口的取舍。

在许多折叠屏手机上,我们已经看到机身厚度逐步逼近 USB-C 接口的物理极限。而在 iPhone 17 Air 的设计过程中,苹果同样曾认真考虑彻底砍掉 USB-C 接口,以释放更多内部空间,实现更极致的轻薄设计。

9931742363245 .pic hd

▲ 刚出现没多久的 USB-C 差点与大家告别

如果 USB-C 接口被移除,苹果目前唯一可行的充电方案便是 MagSafe 磁吸充电。然而,MagSafe 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充电发热、功率受限,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无线充电频段限制,距离完全成熟的体验仍有一定差距。

所以在最新爆料中,Mark Gurman 表示苹果最终决定保留 USB-C 接口,但这并不意味着苹果已完全放弃「无端口化」的设想,苹果高管对 iPhone 17 Air 相当重视:

iPhone 17 Air 代表了苹果大变的开始,如果这款新iPhone成功,苹果打算再次尝试制造无端口 iPhone,并陆续应用到更多机型上。

显然,iPhone 17 Air 看上去像是偏科生,实则是苹果眼中的特长生。

iPhone 家族求变第一步,也是决定性一步

早在 iPhone 16e 发布之前,苹果官方对于 iPhone 的宣传口径就已经悄然变化——从 iPhone 变成了 iPhone 家族(iPhone family)。

在 iPhone 17 Air 之前,iPhone 只有数字系列和 Pro 系列两条产品线,相同产品线的配置基本一致,只有尺寸不同—— 比如 iPhone 12 mini、iPhone 12 跟 iPhone 12 Plus,只有屏幕尺寸大小和电池容量不同,但其他配置都保持同一规格。

而 iPhone 17 Air 不同,它以约 899 美元的价格取代了销量低迷的 Plus 机型,定价介于标准版与 Pro 之间,这个区间既不会撼动标准版的核心市场,也不会侵蚀 Pro 系列的高端定位,反而为苹果提供了更大的试验空间,去探索更加激进的产品形态。

低端与高端、妥协与突破并存的矛盾组合,造就了在 iPhone 家族中独树一帜的 Air。

10001742363252 .pic hd

与产品本身同样值得探讨的,是 iPhone 17 Air 的定位——苹果为何要在 iPhone 17 这个代际,推出这样一款充满矛盾的机型?

折叠屏的探索已被提上日程——前不久,业内消息称苹果计划在 2026 年推出折叠屏 iPhone,爱范儿此前也对苹果提速折叠屏 iPhone 的可能性做过详细分析。

就像 Apple Watch 在推出前,苹果就已在 iPhone 上广泛测试 OLED 技术那样,iPhone 17 Air 在超薄机身、结构调整、接口裁撤上的尝试,很可能正是苹果的一场技术实验,为折叠 iPhone 铺路。

23123123

另一方面,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Apple Intelligence 和 Vision Pro 的表现不及预期,苹果未来很多年都还需要让 iPhone 来挑大梁——但 iPhone 单薄的产品线已经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苹果亟待一场变革。

iPhone 17 Air 可能是另一个革命的火种。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