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Mr.Sequoia :这超市不行啊,放这谁还顾得上看啊,哪有销量。 直到我有了娃……我都得绕着走╮( •́ω•̀ )╭
v2 536e4ff0a2bf80e3fcb62c1ba84c21a0 1440w

 
 
 
@秦邺 :老妈已经几十年没打我了,我都忘了老妈的巴掌有多疼了是吧.....
v2 b05a0e45e4cb70167a6a1375d549333f 1440w

 
 
 
@魅影学数 :我让老板多点醋,老板好像不知所措....... 这一整瓶醋放里面,我去拿外卖看见我人都懵了。
v2 a187aa3a2cf06f32bdd6a16d333c1c19 1440w

 
 
 
@夺取先机 :甲:你这杯子不好用啊,接一点点水就满了,还不如我之前用手捧呢!
v2 0dc4f1beb838881a5d82aa4a35756cdb 1440w

 
 
 
我:你把他倒过来试试。 甲:还是不行啊,这次一点水不能装了。
v2 ecb30b759e1dd9d914574ff3fd92d238 1440w

 
 
 
我:不是,我的意思是你给他翻过来。 甲:这不是一样啊!
v2 f73142034e079ce817c75eabc249a2fd 1440w

 
 
 
@光影 :网上看到的,能把我笑死。
v2 19da99489ba6c6e5c6ec011e6e919b9a 1440w

 
 
 
v2 58fb6034fbd6aa1d69f200d2c3731736 1440w

 
 
 
 

你说的应该是下面这样的图片。

这张照片是哈勃望远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创生之柱,拍摄于 1995 年,右上角出现了题目中所说的黑色缺口。

v2 5b57b497fa1c6b6794723db36a45498f 720w
1995 年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创生之柱(图片来源于 NASA)

或者像下图这样,这是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另一张照片,右上角同样出现了黑色的缺口。

v2 5c416fced5ed3762a20d0ea361dca575 720w
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另一张照片,M100 (NGC 4321),来自 NASA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缺口是因为,哈勃使用了宽视场行星相机 2 号(WFPC2),WFPC2 相机包含四个独立的小相机。每个相机会负责拍摄图像的一个象限,类似于将整个视野分割成四个部分。每个小相机生成的图像代表整个图像的四分之一。理想情况下就是下图中左图的样子。

但是,这些相机中的其中一个,比如右上角的相机,与其他三个相比存在一定的缩放,就会导致拍摄的视野范围比其他相机稍微小了一点,这导致拍出来的图像会稍微比其他三个图像显得放大了一点,没办法直接拼接到一起,就像下图中的中图一样。

所以,为了让四个象限的图像正确拼接,需要将右上角的图像缩小,使它的比例与其他三个象限图像一致,这样整张图看起来是连续的,如下图中右图一样。

但是,右上角相机的缩放会导致图像尺寸被缩小,进而导致在拼接后,右上角象限外的某些区域由于没被拍摄到,而在拼接的图像中显示为黑色(如右图文字指示区域)。这些黑色区域代表了没有被观测到的部分,不是空间本身的物理特性哈~也就产生了题目中说的黑色缺口。

v2 6a26dfa569eddfc1aa6b06f3ba9b2525 720w
图片拼接示意图

总结下,黑色缺口的产生是由于多幅图片的尺度不同,加上拼接过程中产生的缩放导致的。

好了,写到这里,希望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欢迎留言讨论~


评论区, @爱吃爱旅游@河海南边的湖 “为什么会有且只有一个镜头存在缩放,而不是四个镜头一致或者各不相同?”

之所以这样,是 WFPC2 的硬件配置决定的。WFPC2 拥有四个探测器,其中三个探测器排列成 L 形结构,负责拍摄较大范围的宇宙,称为宽视场相机(Wide Field Camera,第四个探测器,具有更窄的光学焦距,适用于高分辨率拍摄,但观测区域较小,能够提供比其他三个探测器更详细的天体图像,称为行星相机(Planetary Camera

所以,这两种配置经常一起使用,可以拍摄出大范围的宇宙图像同时又获得局部区域的高分辨率细节 @龙大侠,就像下面这张图一样。

v2 5bd88e726cb5c1702ee495407a503b96 720w
宽视场相机和行星相机配合使用,图片来自 wiki

@乘着歌声的翅膀 提到“创生之柱可见光波段里就是这样的颜色了?还是伪彩色的?”

这个不是可见光波段,是后处理过的。

WFPC2 上的探测器可以检测 120 nm 到 1000 nm 范围内的电磁波,包括可见光(380 nm 到 780 nm)、近紫外线(120 nm 到 380 nm)、以及近红外线的一部分,灵敏度在 700 nm 附近达到峰值。探测器在操作范围的极端波段(如远紫外线和远红外线)灵敏度低,不同波长灵敏度如下图。

v2 5734ce77f05f27e92351af11978675be 720w
探测器不同波长的灵敏度,图片来自 wiki

创生之柱的拍摄,哈勃望远镜使用不同的滤镜,以专注于特定的波长,比如氧、硫、氢等元素发射出的特定光。这些波长大部分都超出了人眼能看到的可见光范围,通过这些滤镜获取的数据通常以灰度图像的形式记录,然后再把这些不同波长的灰度图像赋予不同的颜色,通常把硫原子发射的光被赋予红色,氢原子发射的光被赋予绿色,氧原子发射的光被赋予蓝色。于是就有了这样视觉冲击力很强的创生之柱。

查看知乎讨论

哦,是吗?

v2 4ca9405e3ea24515a6c2760457611537 720w
来源:@

图中是一只喜鹊诱骗一只猫爬上了树干,但是猫这种动物吧,爪子的结构决定了它们只能往上爬。不能倒着爬。只有非常有技巧的猫咪才知道如何脱钩下树。

所以喜鹊准备去嘲笑被困在树上的猫咪,没想到管子太滑。站不住……

无独有偶,这位博主家还有一只猫因为抓不到喜鹊,长期被喜鹊嘲笑(是真的模仿人类笑声,并且还模仿猫咪走路):

v2 89d27a982b29e80f0c3312930f0fddab 720w
来源:@小妖尒

由此我们可以一窥喜鹊(学名:Pica pica)是种多么 jian 的鸟类。

它们怎么可能是老实鸟,没有攻击性?

众所周知,鸦科汇聚了最聪明的一群鸟类(其中的翘楚渡鸦有 6 岁左右儿童的智商),鸟这种东西就是越聪明,越容易恶作剧。

而且鸦科群居性的鸟类很多,喜鹊又是一种喜欢群聚的鸟,它们自然不怕事,毕竟在外面惹事了,还有兄弟姐妹可以扎场子。

v2 3e60d9d4b373e763fa8d9964fe301319 720w
巨大的喜鹊鸟巢
v2 13b6c86fde89b049c8ae1c830ac017d0 720w

喜鹊的窝有时候可能非常大,甚至有一两米高。

网上有人说喜鹊记仇,如果你惹恼了它,它会记住你,然后不断朝你喷屎。

这是真的!

喜鹊确实有人脸识别的能力。

这里先从喜鹊的镜子测试开始吧。

喜欢看动物科普的朋友应该听过镜子测试。

镜子测试是一种用来评估动物是否具有自我意识的方法,通过观察动物是否能借助镜子识别自己身上的标记来判断。通过该测试的动物如黑猩猩、大象、海豚等,被认为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

虽然该方法存在一些争议,有些没通过镜子测试的动物可能也具有自我认知。

但是通过了镜子测试的动物一定是具有自我认知的比较聪明的动物。

v2 e263687fa66290ecc84660311f665397 720w

在一次镜子实验中,实验的五只喜鹊没有一只对镜子里的自己有攻击行为,而其中的三只试图清理掉身上的标记 *1

而且,能认出自己就挺厉害了,更厉害的是喜鹊能认出不同的人类。

因为在动物界,能认出同种动物面孔的动物不在少数,而能认出其他物种动物面孔的就比较少了。

喜鹊是第三种在野外被记录下来的能够识别个人人类的鸟类物种,前两种是乌鸦和知更鸟

有研究表明:

1 喜鹊对多次入侵它们鸟巢的人类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而对没有靠近过鸟巢的人类没有表现出反应。

2 没被爬过喜鹊窝的喜鹊对第一次来访的“客人”没有攻击性。

3 当同时出现爬过喜鹊窝和没爬过喜鹊窝的人的时候,它们反应是不同的,只对爬过喜鹊窝的有反应。

所以,当你惹恼了喜鹊,你真是惹到屎了。

v2 7adac6ae102103d85ea81ef8f54da879 720w
v2 7db1a608c48acb0c7fc906ef418094d1 720w
另一种非常记仇的鸟类:乌鸫

另外刚才提到了喜鹊是种社会性动物。

它们不怕事,而且喜欢惹事。

v2 024333eeef6aed3fafb7072c84b85101 720w

一只处于战斗模式的喜鹊会啄击另一只鸟的腿、尾根、翼尖、侧翼和背部。

它特别喜欢拉扯对方的尾羽并用脚踢对方的背部。

两只鸟都可能在跳跃时互相踢对方,如果对手逃跑,喜鹊还会追着打。

在飞行过程中有时还会踢打对方。

攻击性、顺从性和逃避行为似乎在大约三个月后以后就会在喜鹊身上表现出来。

面对敌人要么攻击要么逃跑,所以对于比较小的喜鹊也不要掉以轻心。

喜鹊是种领地性很强的动物:

据研究,喜鹊的聚集行为主要发生在已建立领地区域,其他区域则比较少。

其中领地区域内 61%的聚集出现在边界地带,31%位于巢树附近,领地所有者会以攻击性行为(如追逐、喙刺、展翅威胁)驱赶非繁殖个体,但后者仍会反复返回并持续数小时展示树顶停留、鸣叫等行为。

历史研究表明此类聚集与巢址争夺相关。

所以你如果看到成对的喜鹊已经在枝头卿卿我我了,那劝你不要靠近它。

可能被公喜鹊当做来抢老婆的,而记仇,那恭喜你了,以后可能会有喜鹊天天来你头上拉屎,躲又躲不掉的。

好的,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

1 喜鹊能认出镜子里的自己,也认人

2 喜鹊非常记仇,喜欢喷屎

3 喜鹊对其他鸟类攻击性比较强,尤其是入侵它们领地的

另外,喜鹊的后背是很漂亮的结构色,不是黑的:

v2 d4ffebd63d0ca792a5dbe3e7b55fb362 720w

乌鸦也一样,五彩斑斓的:

v2 c52b97b41159615de878df96d9a29b5b 720w

其实上面那张是艺术的夸张,真实的是这样:

v2 0fe5ef0672f21a6337c4437665b9c4eb 720w

白化病乌鸦:

v2 e30285df21415fe15b6a45ff1f90a9c5 720w

以上~

参考文献:

1Mirror-induced Behavior in the Magpie(Pica pica): Evidence of Self-Recognition

2Territorial and FeedingBehaviour of the Magpie

3Description of the social behaviour of the Magpie Pica pica

4Wild birds recognize individualhumans:experimentson magpies, Pica pica

查看知乎讨论

这是北京通州的北关附近。

v2 f3ad78645bc8f7de190f13617556e0f0 720w

从无人机航拍的图片(图片下半部分为北、上半部分为南)上,能看见很清晰的x形状。

但是实际上这里不只有两条河,而是四条河或者五条河。

这片区域的遥感图如下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v2 525c56b86c5c5352d58b6824481fef5e 720w

左上的那条,叫温榆河,发源于北京昌平。

右下那条,就是大名鼎鼎的北运河。

温榆河和北运河实际上是一条河,只是从通州北关开始,做了人工化改造。自从元朝开始,通州北关以南的河段不再是自然河流。

但是温榆河仍然是北运河的主要水源。

所以温榆河和北运河是不是一条河,见仁见智。

v2 60dc11d26f675ecba487b0d8244dc824 720w

左下的那条河,就是通惠河,从通州北关,直通到积水潭。

在元朝,从江南来的运粮船,沿着大运河北上,过长江,过黄河以及淮河,过海河,经过北运河,在通过通惠河,运到北二环皇城边上。

右上的小中河,是北运河的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怀柔和顺义交界。

右侧的运潮减河,是沟通北运河和潮白河的人工河道。

所谓减河,可以理解为减水河或减洪河。

当主河道发生洪水的时候,可以通过减河分泄洪水。

沿着运潮减河向东南10千米,就到了潮白河。

v2 44470a1224d1681763b530163fadda3a 720w

这一片区域,河流流向是这样的。

v2 b8d7c943360e6521c85303bb973bf286 720w

温榆河流入北运河,通惠河和小中河注入北运河,北运河向运潮减河分水,流向潮白河。

从图上也能看见,这里有一个码头。

v2 b873e0bf25b4ac7b07840cb6c8da8036 720w

这里是北运河通航的最北端。

从清末,运河北段航运废止后,北运河一直都没有航运。

直到前几年,搞了北运河旅游通航。

图上也可以看见游船。

这一段,算是很典型的x形河流走向吧。

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比如说,从通州北关,向东南方向走大约三十千米,就来到了北京和河北交界。

这里有一条牛牧屯引河。

v2 07c6666f6291b9a161ca976ad3fd8a3b 720w

这一段也有不典型的x形状河流。

上图,西北-东南走向的,是潮白河。

自西侧向南完成了90度拐弯的,是北运河。

潮白河和北运河之间,就是牛牧屯引河,它也是一条人工开挖的河道。

引河,顾名思义,引水河。

这一段的河流流向是这样的。

v2 78f36ebff96ce0074db096478b173cb5 720w

牛牧屯引河上有闸,可以双向引水。

北运河和潮白河,哪条河没水了,就从对方那里引水。

哪条河洪水压力大,就往对方那里分水。

从这里,再往南,其实还有x形河道。

尽管华北平原很缺水,但是x形河道到处都有。

因为华北平原只是缺水,并不缺洪水。

一条主河道,加一条汇入的支流,再加上一条人工开挖泄洪或者引水的河道,就够x形交叉了。

v2 8f3f0bdd747b4d772c8eb9a4f242bcbb 720w
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独流减河

更别提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这些水多的地方,x形河道就更多了。

水网嘛!

水上立交桥都有,x形河流有什么稀奇的。

v2 dbb2c959a3d3a3737fd6c36e1b0ec3ed 720w

 

查看知乎讨论

Q:世界上有哪些两地相隔不远但互通必须绕一大圈的例子?
@丹妮 :我以前有个大连的同事找了个烟台的女朋友。
v2 26674e5c5ec0d38a3ecd3a504ababef7 1440w

 
 
 
Q: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地方的地图特别相似?
@star dynasty :得克萨斯州的县城们会平等的杀死每一场比赛。
v2 c3cedf462a3739728203baee4c7112c9 1440w

 
 
 
Q:如何不吹牛地形容北京有多大?
@高山何处乐 :这是北京的 4 路公交车,全程没有出五环。
v2 7331532d38f5ff895c35f07b6d7ca436 1440w

 
 
 
4 路公交车单程长 33km ,这个里程大概能从青瓦台摸到太阳边上......
Q:西安这么火,为啥陕菜没火?
@柯士琦Croski :我去西安玩,点外卖研究半小时点了四个菜,送来了四种不同形状的凉皮。
v2 27d62bcde6930425d5d90cf72fc22e87 1440w

 
 
 
v2 818a04e0df65661a16944b529fe9a2b8 1440w

 
 
 
Q:你在图书馆做过/遇见哪些有趣的事?
@Duet :当时的感受:神金,害我笑了一下。
v2 4f5c2fe025b0f2df5b487983d30e7612 1440w

 
 
 
 

不止是中国没造过这么大的船,全世界都没造过这么大的木质战船;

世界历史上建造过的最长的纯风帆动力战舰是汉萨同盟的吕贝克之鹰号,长 78.3 米,宽 14.5 米,排水量约三千吨,剩下著名战列舰如英国的胜利号,美国的宪法号、西班牙的神圣三位一体号,长度都没有超过七十米。而且就是这唯一一艘超过 70 米的帆船,汉萨同盟在建成之后就后悔了,维护费用高昂不说,还很难找到适合这艘船的港口,所以在建成建成不到二十年后,这艘船就被吕贝克当局拆解了。

排水量最大的风帆战列舰是法国的东方号,长 65.18 米,宽 16.24 米,满载排水量 5095 吨,这也是人类建造的唯一一艘排水量超过 5000 吨的风帆战列舰,剩下的战列舰甚至连超过 4000 吨的没有,就是这唯一一艘超过 5000 吨的巨船,第一次作战就被英国人扬了。

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木质战舰则是应该是英国人在 1859 年建造的维多利亚号,长 79 米,宽 18 米,排水量 6959 吨,法国的布列塔尼号体量与维多利亚号接近,长 81 米,宽 18 米,满载排水量 6875 吨,这两艘船都是使用了螺旋桨推进的蒸汽风帆混合动力帆船,而且船身使用了大量金属支撑加固,在维多利亚号建成后不久,世界上就不流行木质战舰了,也就没有更大的木制战舰诞生。

在非战舰领域,世界上建造过的最大的木船是加拿大在 1825 年建造的伦弗鲁男爵号,长 92.65 米,宽 18.59 米,满载排水量达 9000 吨,这是艘一次性船,因为英国当时征收高昂的木材进口关税,所以加拿大商人建造了一艘特大的木船,然后准备到英国拆解出售木料,这艘船不太适合航海,刚刚进入英吉利海峡就断成了三节,然后搁浅在附近的沙滩上。同样类型的巨型木船还有加拿大的哥伦布号,这艘船在蒸汽拖船的护航下完成了一次航海,然后在第二次航海中沉了:

v2 9ebf9e42ec2409d84f9e91e2522c59ff 720w

木质龙骨的极限实际上就是 80 米长,排水量在 8000 吨左右,这还是用了金属构件加固后,再安装蒸汽机的产物,再大的木船如怀俄明号,用的就是钢铁龙骨了。

实际上,从来没有人能说清楚郑和的宝船到底有多大,甚至连明代衡量船舶大小的单位“料”,到底是个什么单位也说不清楚,洪保太监墓志铭上的“五千料舶”究竟有多大,到底是单艘船的大小还是整个舰队的体积,这个也说不清楚。

v2 277c0a3041962407a0e8665a031be11b 720w

至于记载中的“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这更没法看了,古代文人的记载特别不靠谱,不说这个长度不可能,就是长宽比例也不对,这个接近 2:1 的长宽比例压根不可能是海船。

除此之外,明朝的记载中还有更大的海船,比如焦勖的《火攻掣要》记载了西方“长六十丈,阔二十丈”的巨型战舰,实际上荷兰东印度公司最大的船巴达维亚号,长度也只有 56 米,排水量 1200 吨,而且明朝大概是见不到这艘船的,因为这艘船首航就沉了:

西洋水战所用火攻,虽以大铳为本,亦更以坚厚大船为基,海上战船大者长六十丈、阔二十丈;中者长四十丈阔十二丈;小者长二十丈阔六丈。底用坚大整木合造,底内四围用铅浇厚尺余,船体分隔上下三层,前后左右安设大铳数十余门,其弹重五斤起以至数十斤之上。其战法,专以击船为主,不必击人:先以一人坐于桅斗之上,用远镜窥望,候敌船将近数里之内,用铳对准击放,不必数弹,敌船立成齑粉,敌兵立成鱼虾;且更有链弹,横截船桅如利刃斩草;有喷铳药弹,烧毁船篷如烧纸片。自古水战之法,技击之强,猛烈无敌,亦称西洋为至极矣。————焦勖《火攻掣要》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常规船队里,最大的是赫克托号,在当时的西方属于三级战舰,排水量大概为 600 吨,剩下船都属于武装商船,体量普遍都在 400-500 吨左右,而明朝的文人居然说这些船六十丈、阔二十丈,足可见其记载的准确程度差到什么样。

查看知乎讨论

我可能是为数不多知乎见到并亲手拍到过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的人。我拍了十六年,经常见到并拍摄过几千张的最熟悉的,能飞跃珠穆朗玛峰的斑头雁!能飞海拔 11000 米的非洲的黑白兀鹫照片和视频,是五月底在塞伦盖蒂拍到,刚才也从手机里翻出来。我的野生动物回答和一切回答一样不用写“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通知删除”

迁徙过程可能会飞越珠穆朗玛峰

斑头雁(英文名:Bar-headed Goose,学名:Anser indicus),是雁形目鸭科雁属的鸟类。又名白头雁、黑纹头雁。因其白色的头部具有黑色横斑而得名。斑头雁是非常适应高原生活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飞越珠穆朗玛峰。斑头雁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繁殖鸟);在迁徙时河北、陕西、四川、云南也能见到。

斑头雁好识别,脑袋上两道杠,就是它了!

v2 010494903944afb3721776f3dba9f6d6 720w

如此容易见到,乃至在拉萨的龙王潭公园,用手机就能拍到

v2 4afc1a8dd441b4517542b13a730334b7 720w
v2 90ca72dfcd5d36bddb30efbc1b9798ba 720w

在海拔 4400 米的羊卓雍错

v2 c23e0f472dad64fd957bafce94392e9b 720w
v2 300a12e7c83165535d23d8ef60158551 720w

因为一般我们距离世界最高峰,海拔 8848.86m 的珠穆朗玛峰太远,即便有斑头雁飞过也拍不到。

v2 4e825970a7ef71dfab004e404c3a2f6b 720w
v2 fc95571088422c0625558594333b672f 720w

黑白兀鹫据说飞最高可以到 11000 米!

已经识别出来了,是 5 月 23 号我们刚到塞伦盖蒂的时候,小凡用手机拍到了黑白兀鹫。相机拍的照片还需要再找因为当时我们俩得车辆不在一起。

v2 d0befd48ac09c71f5eb50993e497cb20 720w

可惜我以前浅薄地认为都是秃鹫,其实东非的兀鹫还真的有很多品种。

v2 47b67ea9150fa4ee7890bee50556de2e 720w

太开心了。

还拍到了其他兀鹫和秃鹫,比如这种皱脸秃鹫:

脸上皱巴巴的,据说每次死亡的动物开膛破肚都是它来,它是非洲草原上唯一会破皮的秃鹫

v2 4f31cecc941069281a29c27e6911a212 720w

非洲白背兀鹫:

算是比较大众化的兀鹫了

v2 8378d3781f55fb88f50a0eb7cb9cbd6a 720w

而在西藏常见的高山兀鹫,其实很少到 5000 米以上地区。可能是因为食物少吧。

感谢朋友精彩的拍摄

v2 18cfeae595e0839988fdfa54660c816c 720w
查看知乎讨论

我是一个狂热的蛋炒饭爱好者,在我眼中最好吃的蛋炒饭方案有且只有一种。

我在这里给出我迭代多次后心目中的完美蛋炒饭,仅供参考。

每个人对蛋炒饭的要求不一,先说一下我心中的优秀蛋炒饭标准。

首先,油要适量但饭要粒粒分明,如果饭是分开的,但油多到汪在碗底,这蛋炒饭就很腻人。

饭可以有一点粘,但如果坨在一起,这就没法吃了

其次,蛋要有蛋香,入口要能吃出蛋的口感,口感最好能丰富一点。

最后,辅料要合适,衬托出鲜味,同时降低油腻感,但不能抢夺蛋炒饭本身的饭香和蛋香。扬州炒饭那种只能说是里面有蛋,但绝不算蛋炒饭。

煮饭

  • 米饭的选取

米饭唯一的一点要求是直链淀粉含量要高,说人话就是别太黏。

最好是籼米(长粒米如泰国香米),其次是粳米(东北大米),糯米肯定不行。

粳米控制好水量一样可以炒,家庭炒饭对米饭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 煮饭水量控制

蛋炒饭要求粒粒分明,其主要特征其实就是,水少。我用粳米煮饭,使用常规电饭煲,大概控制水量超过米粒半厘米左右用来炒饭比较合适。

如果使用砂锅煮饭会有锅巴,不建议使用砂锅煮饭用来炒饭。

最近学了低糖蒸饭,等我蒸笼布到了给大家测试一下蒸饭的炒饭效果

补后续:试过了,不好吃。像食堂的饭,没了淀粉饭发白发梗。

  • 熟饭散水汽

这是跟老饭骨郑大爷学的,饭店为了让米饭粒粒分明,在起锅的时候就要用勺子打散,利用刚出锅的高温加速水分蒸发,打开锅盖不要关,让水汽散开,这个过程大概持续 5 分钟,期间有空就翻动一下。

这一步非常重要,切不可偷懒,一旦偷懒,第二天炒的饭外边是干的,里面就会坨成坨。

v2 8488b2d7427d4803733154d95abf46a8 720w
开盖打散散水汽
  • 下锅前打散

即便如此,第二天下锅时,包裹在里面的米饭还是会有细微的成坨现象,有的人会直接下锅,然后用铲子捣碎,这会导致米饭粘锅,并且做不到粒粒分明。

这里应当学习大爷,用手掰碎后再下锅,如果上一步认真执行了,这里不会耽误你太多时间。

v2 1ed23bf1da428decaa00cb2bed02fd18 720w
下锅前手动打散

油的品种和油量

从油的香气角度来说,我认为猪油或者菜籽油最能衬托蛋炒饭的香气,个人认为猪油>菜子油,有条件的话用两者的二合油也行

鸡蛋的选取和处理

  • 土鸡蛋还是洋鸡蛋

从炒饭的角度,其实很难吃出土鸡蛋和洋鸡蛋的差别,颜色上洋鸡蛋更偏向金黄色而且量更大。我个人倾向洋鸡蛋,便宜量大管饱还好看。吃着不肉疼

家里条件好的直接上土鸡蛋也没人拦着,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土鸡蛋个头小,需要更多的鸡蛋个数。

  • 先炒蛋还是先炒饭?

很多美食博主都拿这个做噱头起视频名称,其实找到答案很简单,都试试就知道了。

来去也就几种组合,答案我都写在下面。

常规炒法:先炒蛋,再炒饭。

优点好炒,不粘锅,蛋香浓郁,鸡蛋块大。

缺点费油。

黄金饭炒法:先炒饭,蛋液倒饭里。或者饭泡蛋液里一起下锅

优点好看,成品金黄

缺点难吃,一点蛋味没有,还不如猪油炒饭好吃

组合炒法:一半先炒蛋,一半蛋液泡饭里。

优点两者兼有

缺点费事

但我今天要说的炒法和上面完全不同,是和 the food story 前行政总厨 Ricky 学来的,快速省事省油且口感丰富。

煎蛋炒饭

起锅单面煎蛋,待蛋白凝固后,打散蛋黄,等蛋黄液半凝固时,倒入米饭。

v2 edda68322f94b90fcaa51f974c44a6e0 720w
直接煎蛋 随意一点 蛋黄破了也不要紧 反正害得捣碎
v2 e9cedbd5369bce5030d683c65db58066 720w
大概这个样子下米饭

此种炒法,只需要煎蛋的油量,有煎蛋的脆感和香气,有蛋液包裹的黄金饭,有大块的鸡蛋。口感丰富,操作简单,是我极力推荐的优选方案。甚至煎蛋的时候还能切辅料。

辅料

  • 葱花
  • 虾皮

鸡蛋的两位老朋友,一定要有的,不能偷懒。缺这两个香味鲜味大打折扣。

虾皮和米饭一起下锅,葱花起锅放,没什么好说的。

虾皮是提鲜的,腥鲜一体,喜欢的可以用炸过的瑶柱丝或者磨碎的海肠粉代替。

不喜欢的可以换成味精或干脆不放。

调味品

  • 美极鲜

蛋炒饭的调味很简单,少量的盐。没有盐,蛋鲜味出不来。

我个人认为美极鲜的麦香和鸡蛋更配,家里实在没有的话也可以用味极鲜代替。

味极鲜也没有的话用酱油也不是不行。

但老抽肯定是不行的,湖北那加啥辅料都一个味的酱油炒饭我实在是吃够了。

实在没有的话,不放酱油也 OK,蛋鲜味也足够了。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盐是饭下锅后放,但美极鲜和葱花一样是起锅关火后放。美极鲜里面有味精,不耐高温,放了美极鲜的话润好的铁锅就不再是不粘锅了。


至此,一碗合格的蛋炒饭出锅了,从煎蛋到出锅 5 分钟完事儿。我平时上班前的早饭就是这样炒,炒完了锅会变成不粘锅,留着晚上炒肉丝用。

其他

如果说有人无意中解锁了煎蛋炒饭,那么下面我要说的就是你从未见过的船新版本。我和一位网友学的青瓜火腿肠土豆泥时,意外的发现生黄瓜丁非常适合作为炒饭的辅料。

炒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干且油腻,生黄瓜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以结晶水的形式存在于饭中,同时提供清爽的口感。

在慵懒的周末清晨,我会好好的切一整根黄瓜丁,在炒饭起锅的时候把生黄瓜丁倒进去,翻拌均匀。

试试吧朋友,回来给我点赞。

一些小摊炒饭也有解决干且油腻的意识,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加入绿豆芽和少许鸡毛菜,我认为也可以,但整体效果不如生黄瓜丁,可以作为没有黄瓜时的备选方案。

有网友说也可以用成品的玉米粒搭配,我试了一下,含水量和脆感都不如黄瓜丁,而且引入了一丝甜味。我还是倾向于吃咸鲜口的蛋炒饭,爱吃丝丝甜的可以尝试。

配菜

蛋炒饭,其实是有黄金搭档的。

作为干饭人,不把他们列出来我觉得是我有所保留了,下面的每一样,都能让我的饭量加倍。

  • 腐乳(桂林白腐乳,青方)
  • 生大蒜
  • 腌乳黄瓜
  • 牛肉酱
  • 黄豆酱
  • 黄灯笼辣椒酱

延伸

现在大家条件都好了,可以在炒饭里加许多高端食材,只是加太多会盖住蛋炒饭本身的香气,而且因为加的都是熟料,导致加的越多,水汽越重,饭越难炒干。其实我并不是很推荐,只是列在下面,想换口味的时候可以试试。

  • 出味

鸡腿丁,牛羊肉,瘦肉,金华火腿,咸豇豆,刀板香丁。

  • 配色

胡萝卜丁,青豆,木耳

  • 提鲜

瑶柱丝,海参,虾仁,香菇,蟹油,咸蛋黄,海胆黄

最后的最后,香葱最好吃,然后依次是大葱,毛葱,洋葱,不接受反驳。

查看知乎讨论

Q:有哪些有趣的「职业病」经历?
@沁溪听友 :化学人。 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这个饮料叫水溶二氧化氯……二氧化氯当然是水溶的而且自来水里就有哇? 后来才知道是水溶 C100 ……
v2 44e2e4fe65f3e70af6db3ae13f4689e7 1440w

 
 
 
Q:中国的考古那么多年,是不是快挖完了?
@没心情 :前两天刚刚去了开封舟桥挖掘现场,往下挖了十几米了,刚到明。
v2 12d408f5a7fc3d69d094b4dcf3b3ed48 1440w

 
 
 
v2 71137ba39e880cd84cfcac79502e8406 1440w

 
 
 
Q:你见过哪些惟妙惟肖十分逼真的蜡像作品?
@打开盒子吓一跳 :美国华盛顿加里森小学校园外有一座林肯蜡像,原先看起来稀松平常无人驻足。
v2 f92d27885db601328b8227bfddc5c701 1440w

 
 
 
近几日当地连续高温,林肯蜡像开始融化,头部严重后倾。
v2 740d2a20ab494c5c1fad3e6d8a266ebf 1440w

 
 
 
当地人见状大呼:「这是在模仿林肯遇刺中枪时的场景吗?这下更像了!」
v2 e8368d2099be32998e37b98815d9164e 1440w

 
 
 
P.S.当时林肯是后脑中枪,所以就算倾倒也应该是前倾。
Q:军用地图与民用地图有何区别?
@Zhi Zhou :偶尔看了下 openstreetmap 感觉挺详细的。
v2 b0e3b2621d17d6f73b89638b8a06b24d 1440w

 
 
 
Q:如何在人群中快速认出天津人?
@刘大萌 :你拿这个东西出来。
v2 dca8a50024836a74a33a4f9113c9382e 1440w

 
 
 
掰开以后是这个样子的。
v2 86cd1e721ab613b28b39403de1f57dfb 1440w

 
 
 
然后大声说这个馒头里为啥有面条, 自然会有天津人出来的。

地球上最寒冷的村庄,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村。

这里的气温常常降到 -50°C 以下,人类的睫毛会在寒冷的空气中瞬间结冰,脸上的皮肤也会被刺骨的寒风冻伤。在这样的环境里,暴露在外的任何湿气都迅速结冰,人呼出的气体会凝结成冰霜,睫毛上也会很快形成“冰晶”。

v2 314aad514131cc82a815241a760c90f1 720w
(图片来源:Elyse Samuels/The Washington Post)

在北极圈,我们的主角——北极熊,即便跳进冰冷的海水里抓海豹,出来时浑身湿漉漉,它们抖抖毛,滚两圈雪,继续晒太阳打盹,毛发却并没有变成冰棒。这是为什么呢?

v2 f2646a46ee28b78e28c9761d23d2ab33 720w
(图片来源:The Common Naturalist)

“吸管型”毛发,保暖但不防冻

北极熊的毛发白白软软,看起来像个大号毛绒玩具,其实它们的毛发还蕴藏着精妙的“设计”。它们有两种毛:外层的卫毛(guard hairs)和内层的底毛(underfur)。

v2 9446acef135aab18e46c9cc5fc9a7313 720w
北极熊皮毛的结构(左图为显微镜图像)激发了新型气凝胶纤维(右图)的设计灵感。这种纤维超轻耐用,可以用来做羽绒服的材料(图片来源:M. Wu et al/Science 2023)

卫毛是中空的,像一根根微型吸管,里面装着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能挡住一部分寒冷。不过,这还不足以解释为什么毛发不会被冻住。

中空卫毛虽然保暖很强,但“保暖”和“防冻”是两码事。保暖是阻止体温散失,防冻是让毛发不被水浸湿或冰粘住。北极熊经常在冰冷的水里捕猎,毛发如果被浸湿、冻住,就会失去保暖效果,甚至导致它们冻伤。所以,只依靠中空结构无法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v2 4dd3d68a49673d19528641245559e744 720w
一只成年雄性北极熊通过在白雪覆盖的海冰上滚动和摩擦来清洁皮毛(图片来源:LifeOnThinIce.org)

毛发测评实验:科学探索抗冻秘诀

为了探究北极熊毛发抗冻的奥秘,Julian Carolan 带领研究团队,在北极的广阔冰原上搜索北极熊的踪迹。团队使用麻醉枪从空中远程进行麻醉,抓捕了雄性、雌性北极熊各 3 头,分别从它们尾巴根部外侧 10 至 20 厘米处剪取毛发样本。取到样本后,研究团队将这 6 头北极熊放回了野外。

v2 2efde66bc51e4137db6d542ee1522323 720w
2010 年,一头北极熊在波弗特海域附近被麻醉(图片来源:Mike Lockhart)

此外,研究团队还采集了一份北极熊皮肤样本。样本来自一只 3 岁的亚成体雄性北极熊,它在斯瓦尔巴群岛的一次熊与人的自卫行动中被射杀。

回到实验室后,科学家用一系列高科技手段——气相色谱 - 质谱(GC-MS)、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LC-MS/MS)和核磁共振(NMR)——分析了所获样本皮脂的成分。他们发现,北极熊的皮脂里有胆固醇、二酰基甘油、一些带分支的脂肪酸(比如 18- 甲基二十烷酸)。而且有个大惊喜:北极熊的皮脂中没有角鲨烯(squalene,因最初从角鲨鱼肝油中提取得到,故得名角鲨烯)!

之所以说是惊喜,是因为这种物质在人类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的皮脂里很常见,但北极熊说:“不需要,谢谢。”

接下来,自然要测试带油脂和不带油脂的毛发在抗冻能力上的区别。对于我们来说,去除毛发上的油脂首先会想到洗发水,但实验中并不是。科学家使用的是一种叫 SDS 的溶液。

SDS 也叫十二烷基硫酸钠,这是一种强效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化学式为 C12H25SO4Na。它在水中解离成带负电的亲水头和疏水尾,能有效溶解油脂和蛋白质。研究中用的是 20%浓度(重量 / 体积),也就是每 100 毫升溶液含 20 克 SDS。研究里的 SDS 溶液通常是纯的单一成分溶液,只加水作为溶剂,没有其他添加剂。

相比之下,普通洗发水虽然也含表面活性剂,但通常是混合型的,其中还含有调理剂(如硅油)、增稠剂、香精和防腐剂等。而且洗发水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一般低于 SDS 溶液,且更温和。如此看来,SDS 要比洗发水更加纯粹、有效。

去除完毛发的油脂,接下来的测试方法简单但很直观:把冰冻在不同的毛发上,然后用力拉,看看需要多大力才能把冰与毛发分离。

v2 9847c0f756fdaf6efe8ce9831e665f6e 720w
测试冰在北极熊毛发上的粘附强度(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科学家还加入了另一个看起来竞争力较小的的测试物——六天没有清洗的人类油腻头发(为了形成对比,其中一部分用 SDS 溶液清洗过)。

结果显示,冰块在未清洗过的北极熊毛发上粘附强度只有 50 千帕(kPa),比得上涂有氟碳化合物的滑雪板毛垫(专业竞速级别)。但把皮脂清洗干净后,冰粘附强度飙升到 150 kPa 以上,冰块难以与毛发分离,大力分离的过程甚至损坏了夹具!相比之下,人类的头发(含角鲨烯)无论是否清洗,冰粘附强度都在 150 kPa 以上,抗冻能力很低。

科学家得出结论,北极熊的皮脂就是抗冻的关键!没有它,毛发只会像普通毛绒玩具,轻易被冰粘住。

“不粘锅式”皮脂:让冰块在体表轻易滑落

后面,科学家又测试了其他两个指标,一个是疏水性,另一个是冻结延迟时间(freezing delay time)。

在疏水性上,科学家用特制显微镜(放大 50 倍)和微型滴管,在单根毛发上滴水珠,测量了水的接触角(contact angle)。具体来说,它是指水滴边缘的切线与固体表面之间的夹角。这个夹角的大小可以反映固体表面的性质,比如是亲水(喜欢水)还是疏水(不喜欢水)。

v2 dbfe6c3de92c28a63851ee08d468a8c7 720w
未清洗的北极熊毛发上的水滴示例,可见水滴呈圆形,接触角明显大于 90°(约 120°),表明毛发表面高度疏水。(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结果显示,不管是否带有皮脂,水滴在北极熊毛发的接触角都较高。在未洗过的北极熊毛发上,水的接触角约为 120 度,在清洗过的毛发上则是 110 度,水珠在上面像“站”在不粘锅上,随时准备滚走。这意味着水很难在北极熊的毛发上停留,它们抖一抖身子,水就“跑”了,哪有机会冻成冰?

而冻结延迟时间,也就是水滴在毛发上冻成冰所需的时间。结果较为分散,从 70 秒到 600 秒不等。但总体来说,不带皮脂的毛发和带有皮脂的差不多。

上述两个指标说明,北极熊皮脂的意义不在于防止水结冰(疏水性或冻结延迟),而在于使毛发上所结的冰容易脱落。打个比方,北极熊从水里出来,毛发上难免有水珠,在极寒环境下冻成冰很正常。但有了皮脂,冰就像放在不粘锅上,抖一抖就掉;没有皮脂,冰就像被胶水粘住,怎么抖都难以抖落。

v2 a946ab69e71f233a71fe9ccbf208bb0a 720w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前文提到,北极熊的皮脂里多种成分,那么到底哪些成分是避免毛发被冻住的“最大功臣”呢?

研究团队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进行计算。他们模拟了皮脂的主要成分和冰表面的相互作用,还用角鲨烯和氟碳化合物(PFAS,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可用作滑雪板、飞机机翼表面,减少冰的积聚)做对比。计算得到各成分在冰表面的吸附能量,单位为 kJ/mol。吸附能量越低(越负),表示与冰的结合越紧密,冰越容易粘住。

结果显示,北极熊皮脂中的二酰甘油(-28.94 kJ/mol)和胆固醇(-24.12 kJ/mol)是真正的“防粘能力贡献者”!它们的吸附能量低,和人工合成氟碳化合物结果相近(-22.19 kJ/mol),冰很难粘附在上面,这正是北极熊能在极寒环境下保持皮毛不结冰的关键。而角鲨烯的吸附能量则高得多(-102.27 kJ/mol),它简直是冰的超级粉丝,恨不得抱住不放。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北极熊毛发中不含角鲨烯。另外,如果角鲨烯确实是冰粘附的“罪魁祸首”,据此合理推测,北极海豹的皮脂可能也进化出了低角鲨烯或无角鲨烯的特性。遗憾的是,Carolan 等人的研究没分析海豹皮脂成分,目前也没有直接文献明确说海豹皮脂里有没有角鲨烯。

v2 f4a73b27f67f98c7b965c6986c1feec2 720w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斯匹次卑尔根岛的北极熊滑下雪坡(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实际应用:北极熊皮毛中的生活智慧

这或许解释了因纽特人的传统智慧——用北极熊皮制作各种衣物。因为这类衣物只需轻轻一刷,雪和冰就掉得干干净净。

v2 058a32ed8d2ae5b21671409804ea919c 720w
因纽特人的裤子(图片来源:x)

下面是一双北极熊毛皮制成的冰猎鞋(tuterissat),毛皮为白色,呈长条形,底部有毛皮朝下,毛向后指向。因纽特猎人用无毛海豹皮绳将其固定,利用其低冰粘附性减少摩擦和噪音,可以悄无声息地在冰面上移动,达到静音捕猎的效果。

v2 b1d675a11100460612abdefd870da155 720w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所以,如果你非要给北极熊洗澡,记得用完洗发水后抹点它自己的皮脂回去。不然,它可能会从北极的王者变成一个毛茸茸的冰雕。

参考文献:

[1]Carolan J, Jakubec M, Xavier Jr N F, et al. Anti-icing properties of polar bear furJ. Science Advances, 2025, 11(5): eads7321.

查看知乎讨论

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这个东西吧:

v2 0f09dbe9c4700a391e97d4c2b06ef5bf 720w

打火机内的电火花发生器,产生的电压高达 20000V,也没听说谁被它电死了。


螳螂虾出拳时,其实可以产生 2 万℃的高温,远远高于太阳表面的温度。

温度这么高,却称霸不了海洋,其实和电火花发生器不能电死人一样:

虽然小尺度能量密度很高,但总量能量太低了,作用范围十分有限。

……

孔雀螳螂虾一拳的力量,高达 400~1500N[1],足以击碎贝壳,击断螃蟹的大鳌。

v2 22ecd0c1466411c030ce2e54556a52dc 720w

如此大的力量,相当于它自身体重的 2000 多倍,甚至相当于成年人类的臂力。

如果人类的力量和体重比值,能达到螳螂虾这种程度,将有多达 100 多吨重的力量,能够一口气举起这个东西:

v2 f84ab2b0d1fa0d64703843192d1c9e9f 720w

其实正常人类的力量,也足以轻松压碎螃蟹。

那为什么螳螂虾只能击断螃蟹的大鳌,而不是完全击碎呢?

根本原因就是, 持续的时间太短了。

无论螳螂虾还是手枪虾这种,依靠瞬间爆发力的,虽然力量都十分的惊人,但由于作用时间极短,破坏能力也仅仅只能杀死一些小鱼小虾。

v2 b0e91ec27e9988ec1de467eeaf08e44b 720w
手枪虾的攻击方式,和螳螂虾有着明显区别

螳螂虾的出拳时间,短至 5ms。

需要慢放,才能看清楚它们的击打细节。

v2 833005cea041e19f49cd9084a0e0459c 720w

虽然它们击打的力量很大, 击打小型动物的确很有效果。但由于作用时间极短,但对于大型动物来说,皮肤组织就能够轻松吸收这些冲量,从而不会造成较大的伤害。

螳螂虾中的天花板,孔雀螳螂虾的确有击碎指骨的能力,但这也就是上限了。

当然,也正是因为出拳力量足够大,所以能在短短几毫秒的时间内,让拳头加速到 80km/h,也即 22.22m/s,期间产生的最高加速度,达到 100000m/s^2。

如此短的时间,如此高的加速度,螳螂虾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螳螂虾的出拳,类似于弩机的发射。

v2 d7515ac81c51590199c0e199cafdecec 720w

它们的附肢相当于一个弹簧系统,当附肢收缩时储备弹性势能,然后再用类似于门闩的开关进行控制。

当需要出拳时,神经系统仅仅需要控制这个开关,调整方向,拳头就会自动弹射出去。

螳螂虾的小拳头,按照 5g 来算计,我们容易计算出,它一拳的巅峰动能为:

也就是说,它出拳的能量仅仅只有 1 焦耳左右。

1 焦耳的能量太低了,人体一秒钟消耗的能量就多达 100 焦耳。

不过这一拳是在几毫秒之内打出。

这个过程的功率,高达 200~300W。

虽然这个功率已经不小了,但并不足以在局部地区出现匹敌太阳的高温。

那么,螳螂虾是如何做到一拳打出 2 万℃的高温呢?

秘密就藏在击打的细节上。

螳螂虾击打的整个过程发生在数毫秒内,但其实,击中猎物的瞬间作用力,发生在更短的时间内:

v2 9e0703dd32b67ecda0b7d4ca1d8db44e 720w

在 3ms 的出拳时间内,孔雀螳螂虾对猎物产生了两次力量冲击。

每一次的作用时间都仅仅只有 50μs:

v2 8f87707d8ba05e91479b50bc638b0fc6 720w
孔雀螳螂虾出拳打击的整个过程

这样击打在猎物身上的一瞬间,功率便高达 2 万 W。

即便考虑到一些能量损失,也有 1 万 W 左右。

这 2 万 W 的功率,仅仅作用在击打的极小范围内,足以在瞬间产生小范围的高能超声波,从而发生空化作用,形成瞬间的气泡。

v2 74fcbe7c13dfaa66485a2fbc975b3a3b 720w

这些气泡膨胀变大后,又会在压强的作用下(或者接触壁面),一瞬间崩塌。从而在局部空穴中产生高压、高温。

崩塌过程,压强足以产生上千个大气压,超过 5000℃的高温。

v2 645d588945d7e617afa12069ca06b5db 720w
空化作用,气泡崩塌的过程

空化作用产生的高温高压,甚至还会进一步发生多种化学和物理反应。

v2 f6df8288b8917d908913bae070fd99de 720w

虽然空化作用,已经能产生如此高的温度,但也没有达到 2 万℃。

螳螂虾能打出 2 万℃高温是因为,是因为在发生空化作用的同时,还出现了声致发光

声致发光的必要条件是水中存在气泡。

无论自然水域本身存在的气泡,还是因为空化作用而产生的气泡,都可能成为声致发光的条件。

螳螂虾击打过程中,空化作用和声致发光是一个连续发光的过程。

这个过程产生的冲击,就是螳螂虾击打时,对猎物造成的第二次冲击。

第二次冲击的力量,最高可以达到第一次冲击的 2.8 倍。但平均来说,只有第一次冲击的 50%。

虽然平均冲击力更小了,但声致发光的过程,却足以让空穴内的气体等离子体化,电离内部的惰性气体[2]

如果水中存在单一的气泡,气泡会出现周期性的压缩和外扩,从而不断发出光来,并产生超高温度。

每次闪光的时间,短至皮秒级别。

v2 454e68d9653c2e65446531833e979b8c 720w
声致发光的过程

当然,对于有着众多气泡的自然水域,并不会出现这样的周期性变化,仅仅出现一次性的发光。

能量密度,决定着它的发光强度。

一些螳螂虾在击打猎物时,可以观察到声致发光现象。

v2 5d2693cf9d8a6312772ece64e55babcd 720w

气泡的能量密度越高,产生的声致发光也越强。

按照螳螂虾击打过程中,对局部区域作用的能量密度,也的确足够产生声致发光。

声致发光强度和能量密度的关系:

v2 747a2d1cc6136eb9043cb0c01a9efae5 720w

通过瑞利 - 普莱塞特方程[3],可以求得声致发光的温度。

v2 4b0b49b9339dfeb29c0752be512788a1 720w

为液体密度 为气泡半径, 为液体的运动粘度系数 为气泡表面张力 equation?tex=%7B%5Cdisplaystyle+%5CDelta+P%28t%29%3DP %7B%5Cinfty+%7D%28t%29 P %7BB%7D%28t%29%7D 为气泡内压, 为无限远压力。

声致发光的最低温度达到 2 万 K,最高可以达到几百万 K。

虽然受限于具体的击打环境,螳螂虾不可能每次都能打出声致发光,但出现空化作用的概率是很高的。击打的瞬间,一般认为能产生 5000℃的高温。

但无论空化作用,还是声致发光,高温的范围都仅仅在微小气泡的范围内。

周围水分的质量比气泡质量大了很多个数量级。

空化作用和声致发光结束后,气泡内的热量会被具有高比热容的水所迅速吸收。虽然产生的冲击波足以击碎猎物的甲壳,但温度早已经在瞬间恢复到了常温状态。

总的来说,能量对物体的破坏程度,主要看能量密度。

而破坏范围有多大,主要看能量总量。

对于螳螂虾自身来说,虽然它的拳头受到的能量冲击密度最高,但很明显在古老的进化旅程中,它们的拳头进化出了至少能承受十几,甚至几十 Mpa 的能力。而对于 1 焦耳的总能量来说,自然也不会对它的整体造成什么危害。

所以,它的拳头,可以让它在同体型中所向披靡,但依旧是更大体型动物的菜。

查看知乎讨论



https://feedx.site

比产蛋,鹅比不过鸡、鸭;比产肉,鹅比不过猪;比看家,鹅胜不过狗!但除了鹅以外,还能找到第二种既能产肉、又能下蛋、还能看家护院、提供保温材料的食草动物吗?

鹅就是一个全能型选手,这就是鹅的价值!

题主认为鹅的驯化晚于鸡、鸭,这可没有定论,很可能鹅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家禽。

鹅的祖先是大雁,并且是两种大雁:中国大多数鹅品种的祖先是“鸿雁”(除了伊犁鹅),欧洲、非洲等地的鹅品种的祖先是灰雁。

v2 556dbac4c2aa8d106de26d83e562429a 720w
野生的鸿雁
v2 dea15d42c320431aadcbfac38fad5388 720w
中国东部常见的白鹅,祖先是鸿雁,最典型的特征是有“额头”
v2 13b3e9f0fa9eb53cdb9db4a705416a34 720w
野生的灰雁
v2 818cc48089ac4308ab2acaa07e482359 720w
朗德鹅,欧洲鹅品种,祖先是灰雁,注意看没有“额头”
v2 3bd6613d78b76ad0a4875c3876f0abfb 720w
中国鹅和欧洲鹅的杂交种,这货长得挺“综合”,哈哈

为什么说鹅的驯化时间很可能早于鸡鸭呢?这是因为这三种常见的家禽中,鸡的祖先是“原鸡”,只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亚等地,是一种典型的南方鸟类,先民们即使初步驯化后也难以直接向北方引进,需要逐渐适应的过程;

鸭的祖先绿头鸭”,和鹅的祖先鸿雁、灰雁”一样都是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鸟类,但在具体分布上,鹅与早期人类的接触的机会显然更大。

虽然野鸭和大雁都是水鸟,可野鸭的生活是完全离不开水的,尤其在筑巢的选择上,野鸭选择的栖息地是河流、沼泽中的芦苇荡,人类很难接近处。

大雁的栖息地虽然也倾向于水面附近,但在整个北方,除了河流、沟渠之地,草原、悬崖等地也会有大雁筑巢,这就为早期人类驯养、饲养幼雁提供了机会。

虽然鸭子和鹅都属于水禽,养鸭子的都知道,要想养好鸭子,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水面,鸭子的交配会受到影响,种蛋的授精率会很低。

可是饲养中,我发现鹅对水的需求量并不大。我家的枣园在 2013—2020 年期间一直饲养过鹅,但家里的鹅从来没有下过沟渠,鹅一样生活得很好,产蛋、长肉都很正常,每年春天我都会用家里的小型孵化器孵化一批小鹅进行补充,授精率也良好。将鹅饲养在果园里,很多野草如蒲公英、苦苣菜、稗草都是鹅最喜欢吃的,鹅还能帮助主人除草,一举多得。

从春季到秋季,鹅基本可以完全靠果园里的杂草类青饲料为食,在宰杀前补充一些精饲料就可以短时间催得肥一些,留着一批母鹅下蛋即可。冬季果园缺乏青饲料,需要补喂玉米这样的精饲料,不然鹅会瘦,继而影响冬、春季产蛋。

而鸡、鸭虽然产蛋比鹅多,但主食要以精饲料为主,而鹅是基本不与人争粮食的。在产蛋的数量上,鸡和鸭是远胜于鹅的,但也要注意,一枚鹅蛋的重量约 150~180 克,而鸡蛋的重量也就 60 克上下,较大的鸭蛋也仅能接近 100 克。因此一只年产约 120 枚蛋的豁眼鹅品种,年产蛋量在重量上并不逊于年产蛋 250-300 枚蛋的鸡和鸭。

鹅还有鸡、鸭等家禽不具备的能力,就是能看家,尤其是拥有“完整童年”的小伙伴一定深有体会。与狗想比,鹅非常难贿赂,根本不会因为给了食物就对你变得友好。

相传古罗马城堡被高卢人偷袭之际,正是因为鹅的叫声惊醒了罗马人,让罗马士兵打退了来犯之敌,据说今天的意大利首都罗马,还有一座大鹅纪念碑,用以纪念鹅的功绩。但另一方面,鹅叫声洪亮,夜间但凡有一点动静都会整群鹅扯着嗓子叫,非常扰民!

有一种鹅可以作为探寻人类驯化鹅过程的“活化石”,这个鹅品种就是产于我国伊犁地区的“伊犁鹅”。伊犁鹅不同于我国东部起源于“鸿雁”的鹅品种,是我国唯一一种起源于“灰雁”的鹅品种,还是唯一一种具有飞行能力的鹅品种,产蛋力较低,年产蛋仅 10-20 枚,野性很强。

v2 628a5c454d4cdf3e8e38309c116a2940 720w
伊犁鹅,是我国唯一的“灰雁型”鹅品种,与祖先灰枣非常像

伊犁鹅拥有以上特征,究其原因,是因为伊犁鹅的驯化历史很短,驯化于乾隆年间,距今仅 200 多年的历史。伊犁鹅最早是当地的哈萨克牧民在放牧途中捡到了一些即将孵化的灰雁蛋,或者是刚孵化出的雏雁幼仔,牧民将其饲养就完成了初步驯化。

正因如此,伊犁鹅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仍与野生的灰雁祖先非常接近,是一种驯化程度不高的半驯化家禽。也正因为驯化程度不高,伊犁鹅仍保持着飞行能力,还拥有很强的野外觅食能力和抗寒能力,常结伴飞行到数百米至数公里外觅食,牧民在整个饲养季节根本不进行补充饲喂,很适合草原放牧,成本很低。

从伊犁鹅身上,我们可以一窥古人驯化野生大雁成为家鹅的历程。

关于题主所说的“家鹅无论是成长周期还是肉料比都没有优势”这一点,要知道 45 天即可宰杀的“白羽鸡”这样的肉鸡品种,是育种公司历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工业化品种”,农村未经驯化的土鸡需要半年的时间也才能长到 3 斤重。但鹅并没有像鸡那样经历过大规模的工业化选育,鹅的生长速度并不慢,70-90 天的生长周期,鹅就能长到成年大小,这生长速度并不慢。

我发现,鹅在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瘫”的毛病,尤其是一个月的雏鹅,很容易腿软走不动路,农村俗称“瘫鹅病”。其实就是缺钙,因为鹅生长得太快了,鹅的骨头生长速度跟不上肉的生长速度,导则生长旺盛阶段的雏鹅无法行走。2016 年,我家的两只小鹅出现了瘫症,当时我媳妇怀孕正在补钙,我将一粒钙片掰成两半,塞给小鹅吞下,第二天两只小鹅都站了起来。可见,鹅生长得并不慢,如果像养鸡场那样完全饲喂全价饲料,而不是农村以青饲料为主的养鹅方式,相信鹅会生长得更快。

最后,关于鹅蛋腥味重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根本不成立,不要用挑食的眼光去推测吃不饱饭的古人,对于古人来说,有吃的就不错了,还挑食?饥荒的年景,麻雀蛋都是抢手货,更不要说又大又有营养的鹅蛋了……

v2 c4f7a0515deba19eaee327ed324ceb51 720w
我曾经孵化过的蛋类展示

鹅蛋很大,一枚鹅蛋接近三枚鸡蛋的重量,煮熟的鹅蛋蛋清是半透明的,蛋黄所占比例比鸡蛋要大,脂肪含量比鸡蛋高,总热量就更高了。在民间,据说鹅蛋还有去胎毒的功效,尤其是怀孕后期,常吃鹅蛋,对新生儿皮肤也好。

鹅在产蛋习性方面,也完全不同于鸭子:鸭子多在凌晨夜间产蛋,且鸭子不喜欢在巢内产蛋,边走产丢蛋那种,因此鸭蛋很难捡到干净的;鹅喜欢在巢内产蛋,并且一定要在巢内产蛋,产蛋前先筑巢,产蛋后还会叼些柴草掩盖住鹅蛋,因此鹅蛋通常都是很干净的。如果长时间没有捡蛋,还会刺激鹅的孵蛋习性,而鸭子早已失去了孵蛋习性(就巢性)。

为什么鸭子不会孵蛋,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回答为什么家养的鸡会孵蛋而家养的鸭子不孵蛋?

补充:2023 年 3 月 4 日下午,我在枣树地干活的时候,还遇到了成排飞来的大雁。声音开小一点,因为身旁的孩子一直在问为什么大雁要排队。

当然,飞得太高,还是拍不太清楚。

v2 6034a33a0753a73180ff0652e49530bc 枣园里偶然见到成排的大雁 https://www.zhihu.com/video/1616435134478884864

查看知乎讨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