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行业的收购目前在全球很流行。但在中国,收购的理由有所不同。中国并购交易并不关乎行业整合,而是为了在内地市场获得更高估值。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生产商国药集团(Sinopharm)已加入这一趋势。
据报道,这家国有制药集团希望牵头一个财团,将其子公司中国中药(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私有化。国药集团计划为中国中药每股出价至少5.10港元(合0.66美元)。那将使这家传统中药生产商的估值达到约33亿美元,较其先前的收盘价有28%的溢价。
时机相当合适。国药集团将从其新冠疫苗销售中获得优厚利润,正处于进行交易的有利地位。与此同时,这场疫情引起了人们对于用中药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症状的高度兴趣。国药和中国中药的股价周三双双上涨,后者涨幅达到7%。
更有力的动机是通过在中国内地交易所(例如在上海)上市中国中药、使其获得更高估值的机会。过去一年,中国顶级传统医药公司在中国内地的股价飙升。在上海上市的东阿阿胶(DEEJ)股价虽然已从高点回落,但仍较去年3月的低点上涨40%,预期市盈率为24倍。
然而,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中药股票的预期市盈率仅为11倍,显著落后于在内地上市的同行。对股价没有帮助的是,香港的政治不确定性削弱了这个特别行政区的吸引力。基准恒生指数(Hang Seng index)从去年3月的低点反弹35%,而中国内地的沪深300指数(CSI 300 index)涨幅达57%。
此外,每日额度限制了内地散户投资者买卖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的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根据路孚特(Refinitiv)数据,收购香港上市公司的交易去年激增至创纪录的60笔。
传统中医药行业的前景已有所改善。在短期内,弥合估值差异将给中国中药的股东带来利好。如果该公司返回内地交易所,它应该会迎来中国境内投资者的更多需求。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员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