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新款 MacBook Pro 确实「火出圈」,不过不是因为产品本身挤爆牙膏,而是因为在发布前大半个月就被人开箱「测评」,堪称苹果史上最严重泄露事件。
但真正把产品拿到手上,又发现今年的 MacBook Pro 还是熟悉的配方:最大的更新是芯片,外观几乎无肉眼可见更新,连包装盒都不带换的……
所以这又会是一篇老生常谈的 MacBook Pro 性能测评文章?不全是,除了性能和使用场景,我们还想聊一聊这颗 M4 芯片的特别之处。
我们手上的全新 14、16 寸 MacBook Pro 配置为 14 核 CPU 核 20 核 GPU 的满血版 M4 Pro 芯片,运行内存 48GB,存储 2TB 的版本。
所以,M4 Pro 有多强?跑分虽然不代表一切,但是也是一种将性能量化的方式,可以直观的和之前的产品分一个高下。
先说结论:CPU 不管是单核还是多核跑分,都是仅次于 M4 Max 之下的水准,不过 GPU 核心数量的差距摆在这里,GPU Metal 跑分追赶 Max 和 Ultra 系比较吃力,比较接近的水平是 M1 Max。
对比上一代 M3 Pro,M4 Pro 在 CPU 和 GPU 都多了两个核心,CPU 单核提升了 26%,多核甚至提升了 48% , GPU 也有了 40% 的提升。
如果要说 MacBook Pro 上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时刻,恐怕是 3 年前的 M1 Max 亮相,将移动端的 MacBook Pro,拉到了桌面级别生产力。
所以我很好奇,全新的 M4 Pro MacBook Pro 和这座高峰比一比,究竟鹿死谁手?
▲ 隔了 3 代外观几乎一模一样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找来的这台 16 寸的 M1 Max MacBook Pro 运行内存是更高的 64GB,系统版本为 macOS 13,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无法做到所有变量保持一致,因此以下的场景比对仅供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往年只有 Max 机型才独享的「高性能」模式,今年也下放到 Pro 芯片,能够让 MacBook Pro 的风扇以更高速度运行,对以上跑分场景影响不大,在视频和模型渲染的测试中,两台机器的发热也极其克制,风扇没有运转。
实际测试,达芬奇渲染一段 30 分钟 H.265 编码 4K 25 帧的视频,这在日常视频工作中已经属于比较重度的场景,M1 Max 渲染时长 10 分 16 秒,M4 Pro 则花了 14 分 20 秒完成。
而在 Blender 测试中,M4 Pro 反败为胜。即使是用 GPU 渲染,同一个「冰川」场景的单张图像,M4 Pro 仅渲染了 3 分钟出头,而 M1 Max 渲染了 4 分 20 秒。
▲ M4 MacBook Pro 的 Blender 渲染图
原本用上面这台 M1 Max MacBook Pro 的剪辑小伙伴也试用了全新的 14 寸 M4 Pro MacBook Pro,剪了 5 分钟片后他就立马跟我说:感觉电脑快了。
不过一个下午过去,他又表示,其实差别不太大。
在导入素材方面,以往的 M1 Max 在拖入具有非常多文件夹素材的时候,不能很快将素材的预览图显示完成,而 M4 Pro 基本能做到秒速预览。
还有一处提升是视频变速。在 DaVinci 上对素材进行变速处理后,如果设备性能跟不上,一般在时间轴中的实时预览都会出现卡顿,需要先进行渲染才能正常查看变速效果。
而 M4 Pro 和 M1 Max 即使进行了变速,也能大体流畅地在时间轴实时预览,前者效果要比后者更好,更有助于剪辑直接在时间轴调整效果。
至于渲染环节,他也体感和 M1 Max 大差不差,和我们的场景测试结果吻合。
我问了他一个更简单直接的问题:那你会打算换这台来用吗?他思考了一下,觉得没必要,特别是在运行内存不够高的情况下。
看来,苹果还是「等级森严」,要想彻底打败 M1 Max,或许还得看 M5 Pro。
M4 Pro 在少了 12 个 GPU 核心的情况下战了个平局,M4 Max 更能赢得不费吹灰之力。根据苹果官网数据,在 Redshift 3D 渲染环境中,M4 Max 速度是 M1 Max MacBook Pro 的 3 倍以上,重度视频处理也有 1.5 倍的速度提升。
除了处理器性能,新款 MacBook Pro 还有几个对各种生产场景有所影响的变化。
机身的接口都升级成了雷雳 5,数据传输速度高达 120Gb/s,不过即使是雷雳 4 的 40Gb/s 速度,也已经是快到溢出的速度,能够跑满的场景并不多见。
至于电池续航,那自然是 M 系处理器的强项。官网数据 M4 Pro 的续航能够坚持 24 小时,实际测试,7 个小时内渲染了三次视频、一次 Blender,用 AI 生了几张图后,电池还有一半左右的电。
整整一天的续航表现,加上 ARM 芯片不需要插电也能解锁完整的性能释放,你完全可以把 MacBook Pro 带到办公室之外的地方继续狂飙生产力。
为了能让你在各种地方都能自在工作,新款 MacBook Pro 显示屏 HDR 峰值亮度高达 1600 尼特,SDR 内容在明亮光线下也能正常显示,加上新增可选的纳米纹理选项,实测即使在大太阳下,MacBook Pro 上的内容都是肉眼可见清晰,也无惧炫光。
不过,如果办公环境主要是在室内,不管是我,还是视频组的小伙伴,都还是推荐观感更通透的标准显示屏,显示对比度也更高,还能省下 1100 元,拿这笔钱加 400 元又能升级运行内存或者存储空间了。
M4 Pro 这么强悍的性能,难道还是只能用来剪视频?下面就进入大家更喜闻乐见的测试环节——游戏。
如果你在社交平台上谈论 Mac 打游戏的可能性,相信很快评论区就会出现这样一张梗图:
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这张图在网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背后的原因或许是因为,不管是苹果还是厂商,还是我们消费者用户,都在加速探索 Mac 打游戏的可能性。
让 Mac 成为游戏本这件事,苹果是认真的。去年的 M3 系列,苹果的升级重点放在了图形性能上,硬件支持加速光追,还给当时的 macOS 配备了游戏模式。
那么,时隔一年的 M4 Pro,游戏表现怎么样?
今年发行的《哈迪斯 2》在近期适配了 Apple Silicon 的原生版本,最高画质能够以每秒 120 帧流运行,显示效果非常惊艳,即使是打斗的场景也没有丝毫卡顿和延迟。
大作《博德之门 3》跑起来就没这么轻松了,3.5K 画质下,MacBook Pro 基本能稳定在 25 帧每秒下运行,不过很快机身就会变成「烤盘」。
经典的 Mac(测试)游戏《古墓丽影:暗影》未适配 ARM 架构,因此 M4 MacBook Pro 需要靠转译运行,机身也很快发烫,玩五分钟就能听到风扇声,但是总体也是流畅, 帧率在 60-80 帧每秒浮动。
而得益于 M3 加入的硬件光追能力,《古墓丽影》的光线效果还不错。
当然,性能已经不是掣肘 Mac 打游戏的主要问题,游戏生态才是更大的短板。
去年我们测试 M3 MacBook Pro 时,200 多款游戏中,只有 50 多款适配了 Mac。今年的数据有所变化,但是比例还是大差不差:游戏库 452 款游戏,只有 109 款支持 Mac,其中 2024 年推出的游戏有 10 款。
明年,《赛博朋克 2077》《刺客信条:影》等人气更高的 3A 大作也将登陆 Mac 平台。
除了图形性能,今年的 M4 系列还有一个重点——AI 性能。根据苹果官方的说法,M4 全系的神经引擎都能提供两倍于 M3 的 AI 算力,并且 M4 Mac 也全系升杯 16GB 运行内存起步。
但神经引擎,或者说 NPU 的性能,并不代表实际体验中的 AI 能力,我们还是需要回到当下的 AI 场景中进行实际体验。
在一些内容创作的场景,不管是 Adobe、DaVinci,还是苹果自己的 Final Cut Pro,其实已经集成了不少 AI 功能。AI 技术也催生了一些从前不存在的编辑效果和流程,比如视频超分。
Topaz AI 就是近几年兴起的编辑平台,能够利用设备的 AI 性能,实现视频分辨率和帧率的提升,以及降噪、消抖的效果。只不过这个软件非常吃性能,大部分电脑渲染速度奇慢。
同一个 4K 50 帧的 10 秒钟视频,提升到 8K 画质并且进行 H.265 转码,M1 Max 用了 7 分 38 秒,M4 Pro 快了半分钟不到,用时 7 分 11 秒。
这个测试也是很少有地让两款机器风扇高速运转,因此我尝试关闭 M4 Pro 的高性能模式进行,风扇声音确实小了很多,但与之对应,生成速度也慢了二十秒左右。
至于在本地部署文生图 AI 模型 Stable Diffusion 的平台 Diffuser,同样的规格、指令,如果只靠神经引擎生图,M4 Pro 用时 9 秒就能完成生图,而 M1 Max 耗时 88 秒,几乎用了 10 倍的时间。
但如果是 GPU + 神经网络引擎双管齐下,M4 Pro 生成反而更慢,用时 13 秒,而 M1 Max 更强的 GPU 性能在这里得以体现,进步神速来到 15 秒。
可以说,在 AI 环境下,M4 Pro 更强的神经引擎确实弥补了图形性能不足的短板,只是当下更常见的是混合场景,图形性能也是重要的一环。
而对于有着更强 GPU 和神经引擎性能的 M4 Max 来说,「AI 电脑」的定义,已经不仅仅只是「用 AI」,甚至包括了「造 AI」:苹果直接注明,M4 Max 的 MacBook Pro 可以与拥有千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进行交互。
第三方本地大模型运行平台 LM Studio 表示,凭借 M4 Max、最高 128GB 运行内存和高达 546GB/s 的内存带宽,MacBook Pro 能够支持本地运行 2000 亿参数的大模型。
虽然在 AI 开发和应用上慢人一步,但苹果对硬件的 AI 性能确实毫不含糊。除了「剪片本」「设计本」「音频本」之外,以后的 MacBook Pro 说不定还能再贴上一个「大模型」本的标签。
2020 年,苹果宣布 Mac 产品向自研芯片过渡,次年更是推出了 M1 Pro、M1 Max、M1 Ultra 等一系列性能爆表的处理器。2021 年第四季度,Mac 销量创下历史记录。
相比起英特尔向 M1 的飞跃,M2、M3 可以说平淡了不少,性能和产品力提升都在预期之内,所以这两年每次 Mac 更新,评论区都少不了那句「M1 还能再战几年」。
虽然每次都比上一代强那么一点,但如果将 3 代的更新累计起来,你会发现,今年的 M4 系列和 M1 系列对比,仿佛当年 M1 和英特尔的对比。
所以 M4 还有一个新的使命:「拔钉子」,用了 3-4 年,M1 刚好也开始进入换新周期,用户升级到 M4,在各个方面基本都能感受到倍级提升,特别在图形性能的方面。
加上全系 16GB 起步的运行存储加量不加价,这一代 Mac,尤其是入门款,有望成为新的「钉子户」。
只是苹果现在的对手,也不再只有自己。
虽然面对最新的 M4,设计对标 M2 的高通骁龙 X Elite 有点不够看,但这颗芯片更多只是起到一个先锋的作用,未来的高通 X 系 PC 芯片,差距只会和 Apple Silicon 越来越小,今年的手机端芯片已经初见端倪。
未来的高通,一定也会推出自己的「Pro」「Mac」「Ultra」系列,开启全面追赶,毕竟从骁龙 8cx Gen 3 到骁龙 X Elite,高通只走了 2 年的时间。苹果 M1 系列吃到至今的红利,也会有到头的一天。
至于「老朋友」英特尔,全新的 Lunar Lake 芯片也证明了 x86 这个传统平台,同样具有实现低能耗高性能的潜力。
而负责造设备的 OEM 厂商,也早已在形态上实现了超越:华为能推出 MacBook Air 还要轻半斤的轻薄本,荣耀甚至能将一块独立显卡塞入 2 千克不到的机身。
从 M4 上,我们能看到苹果的更多想法,试图将 Mac 产品的触角延伸更多方面,而不只是「剪视频」:拉到满级的 AI 性能,甚至能用来当大模型开发机的真·AI PC;流畅运行 3A 大作,音画素质还处于顶级的游戏本……
不止于此,彭博社爆料,2026 年的 M6 MacBook Pro,有望采用全新的轻薄设计,以及 OLED 显示技术。
这看起来确实符合今年的苹果哲学:M4 iPad Pro 成为史上最薄的苹果产品,M4 Mac mini 也瘦身成功,刚好,全都是「M4」。
与此相对, M4 MacBook Pro 的更新显得很平淡,但每一步都踏在了正确的方向上;MacBook Pro 的未来还未至,但 M4 或许就是开启未来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