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为什么中国南宋就有了活字印刷,明清还要抄书呢?

我导师有一篇论文阐述过印刷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论文中一个反常识的结论是:活字印刷术并不好用。

正如中学课本上所说活字印刷术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重复使用、泥活字和铜活字耐久性比木制雕版印刷要高、占用空间小等等等等优点。

但这些优点相对雕版印刷术来说,都算不上绝对性优势。

而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反而有一个决定性的优势——那就是刻版的工匠可以完全不识字。

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活字印刷术的一个操作流程。

在活字烧制完成后,按照王桢《农书》中的相关文献记载,排版时需要一人唱版(把字读出来),一人拣字(把对应活字挑出来),一人排版。

到这里,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一整个操作流程,需要三个人都识字。但凡有一个人不识字,整个流程都没办法进行。

而古代的识字率可是很低的。

我导师在论文中考究过雕版印刷品,发现很多雕版印刷品中会出现一些仅此一例的异体字,比如字上多一横,少一横,多一撇少一撇。

其中有一些或许是母本原来的笔误,但更大的可能是因为刻版的工匠不识字,在雕刻的时候照猫画虎,刻错了版。(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在明代嘉靖仿宋体,也就是枯柴体出现之前,印刷品是没有统一字体的)

这也很符合中国古代识字率低的史实。

所以一直到明清,中国印刷业依然是以雕版印刷为主,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大规模流行开来。

再其次,《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曾经很精准的描述了活字印刷术的另一个特点。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也就是说活字印刷术必须要大规模印刷,才能体现出优势,如果我只需要一两本,那我为什么不直接手抄呢?

所以,活字印刷术和抄书这两件事并存,一点也不奇怪~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