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新闻网

中華青年思想與行動的聚合地

中国那么多的史籍材料是怎么保存下来的?

在人类世界的各大文明中,确实没有哪个文明能够在保存史籍材料方面超过华夏文明,截至 2025 年,中国现存汉文古籍约20 万种、50 万册(件)以上(数据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少数民族古籍约30 万种,涵盖藏文、蒙古文、满文、西夏文、彝文、傣文等数十种文字。

v2 fc3dcfbd883b331b67dea177b8c88f6e 720w
深圳博物馆传承之道馆藏古籍集部展中的韩愈名作|寒鲲摄于 2024 年 2 月

支撑华夏文明保存如此众多古籍资料的,是华夏文明至迟在西周时期系统建构完成的「敬天法祖」思想,以及在「敬天法祖」思想影响下的「历史记述」传统,上天、祖先与历史在华夏古代信仰体系中,是强相关,甚至有重合的。保存记述祖先历史的史籍资料,在华夏文明的肇始时期便已成为一个颇具神圣性的行为。

v2 47ad7d5cd0004f53a150f87a51af954f 720w
国家典籍博物馆藏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寒鲲摄于 2019 年 11 月

从距今四五千年前刻划符号在各大远古文明的普遍出现,到殷商甲骨文的系统化,早期汉字的形成本身就是为了“保存数据”:标明一件酉(酒罐)的编号序列、一件铜鼎的所属家族、一件瓮的祭祀对象,直到甲骨文的出现,实现了汉字已知最早的一次系统化、篇章化“数据存储”。

v2 0bd149b0e7257de27d10220cd67af97a 720w
商王武丁时期记载北方战争的卜骨|寒鲲 2023 年 12 月摄于国家博物馆

活跃于商朝后期的甲骨文,本质上是商王与天神、祖先沟通问卜的“数据交互”方式,记载了商王求神问卜的事项提问、预兆解读、事实对照三部分,是商王试图通过祭祀获知未来的一种占卜行为的反应。

v2 8fbf30a5e8a64ea144e83aeb7906ebca 720w
商王武丁时期占卜日常福祸与祭祀祖先的卜甲|寒鲲 2023 年 12 月摄于国家博物馆

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包含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等,以得知的吉凶祸福决定行动与否。占卜是商代晚期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商朝甚至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卜官。

v2 40388e1b088f70a929c1e79aeaadee85 720w
殷墟博物院藏刻辞卜甲|寒鲲摄于 2020 年 8 月

有刻辞的甲骨,都被商朝作为国家档案保存起来,堆存在地下窖穴之中,直到 1899 年被发现,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已知现存最早的“国家数据库”。

v2 54ed4917737c80796fcb2473a18fd633 720w
安阳殷墟集中埋藏占卜甲骨的窖穴|寒鲲摄于 2023 年 10 月

周人在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时,认为需要用“德行”而非单纯的“酒肉”取悦上天,所以产生“以德配天”的理念,这一理念在商周时期被誉为“吉金”的青铜礼器上表现为长篇大论的金文。

v2 d84a742933e09bc26453a2c41b58cd36 720w
西周中期记载了七位周王的史墙盘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寒鲲 2020 年 9 月摄于国家博物馆宅兹中国宝鸡青铜器展

周人试图把文字铸造在重要的青铜器上,并且对祖先和自己的德行予以大篇幅论证,要知道这些青铜器是会出现在祭祀场景之中的,是用在与上天沟通的神圣仪式之中的。

v2 31f3ea69c318cb0f462de68e90e6110b 720w
上海博物馆藏小克鼎内壁铭文|寒鲲 2023 年 6 月摄于深圳博物馆钟鼎铭盛世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大展

此时的金文更像是一种正统性论证,论证造器者的祖先与自身的德行,配得上现有的地位,并且希望子子孙孙永宝尊位,这就又在青铜器上为我们留下了较大数量的文献资料。以至于,一件周代的青铜器是否重要,能否拥有大量金文在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v2 dda4456f1bf960a878dd1c183a858aac 720w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逨盘|寒鲲摄于 2024 年 11 月

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 2003 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的西周单氏家族逨盘,此盘记载了逨的历代祖先先后辅佐西周 12 位天子的事迹,从周文王至周宣王,印证了《史记·周本纪》中关于西周王系的记载。

v2 5d16db8bc355c89bb81200a334a988c7 720w
国家博物馆藏琅琊刻石|寒鲲摄于 2019 年 8 月

到了秦朝,正是铁器刚刚普及的时代,秦始皇与李斯,把它们创造的“第一款规范性汉字”----- 小篆,用铁质工具凿刻写在了石头之上,由此开启中国古代”勒石纪功”与“丰碑纪念”的记述传统。

v2 cf75a3b9ed532feb4197d5d43248e9ca 720w

依托金石之力,追求永恒呈现,我们如今还能看到秦始皇的刻石遗迹,比如入藏国家博物馆琅琊台刻石便是四方存世秦始皇纪功刻石之一,该石正面刻写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 年)所作始皇颂诗,后面刻写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 年)诏书,彰显着华夏第一个大一统政权,从黄土高原到东海之滨的帝王的功业。

v2 a53fee3ffad78ddb604487f4969ece12 720w
河南博物院藏熹平石经残件|寒鲲摄于 2020 年 12 月

到了东汉与魏晋,儒家经典被洛阳朝廷出面刻写在石碑上,立在太学,被称为“石经”,先后有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两次大规模刻写,经刻石上,其实也算是汉魏士人对儒家伦理永恒流传的一次“数据存储”了。

v2 6fa553380439d613e01c480a62478674 720w
洛阳博物馆藏正始石经残件|寒鲲摄于 2021 年 6 月

到了魏晋南北朝后期,恰是佛陀预言末法时代即将到来的前夕,已经传入中原近四百年的佛教,也开始用石头,刻写经文,希望佛教经典能够在石上渡过末法时代,佛教徒的刻经高潮发生在北齐,河北涉县娲皇宫的北齐刻经便是北齐佛教徒依赖石头“存储数据”的一大经典案例。

v2 d58838c89d87a8eacead663d50829c5f 720w
河北涉县娲皇宫北齐摩崖刻经局部|寒鲲摄于 2018 年 6 月

当然,希望通过石头“记述信息”的,最大比例的还是士大夫阶层的墓志铭。墓志铭起源于魏晋时期,是曹操推行薄藏令之后,逐渐形成的墓葬传统,墓志铭会浓缩墓主人的一生事迹,通过他们的履历,我们甚至可以补正传世史籍。

v2 67438978b3759b22298d28ea76b4904c 720w
隋炀帝墓志|寒鲲 2025 年 1 月摄于扬州隋炀帝陵博物馆

在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有一座“千唐志斋”,是民国大佬张钫收藏了数千唐代墓志的私人书斋,如今已是一处博物馆。游走在千唐志斋的墓志之间,纵览数千唐人的一生,石上文字的背后,是往昔的吉光片羽,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人生。

v2 6c35c32dad608fc9568777ff36ab4572 720w
千唐志斋中的唐代墓志|寒鲲摄于 2018 年 8 月

如果说前文提及的甲骨、青铜、青石,主要承载的还是相对宏大、追求永恒、修饰美化的“数据”。那么竹简与纸张,则会触及更多日常、微观与基层。

v2 4cb21f71f8e95cf7318c17122ed0ccab 720w
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秦朝统一后统一更改物品名称的更名简|寒鲲 2019 年 8 月摄于国家博物馆里耶秦简特展

战国晚期、秦汉时期乃至东吴,出土有大量公务简牍,比如云梦秦简、里耶秦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走马楼吴简等等,它们基本上都是秦汉帝国基层官吏书写的公务文档,它们的“存储”至今完全出于偶然。

v2 af486b0cc1d08761d97e67d984d65e1c 720w
河西汉简中的边郡移民或戍边相关简牍|寒鲲 2024 年 8 月摄于甘肃简牍博物馆

简牍的出土地往往是官署废井,甚至厕所,也就是说这些简牍绝大多数都是超过储存年限的公务文档,是被投入深井或用作厕筹的报废文档。然而它们的出现却为为我们了解:河西走廊汉代长城沿线的基层运转、秦代南方小县城的公务运转、东吴长沙地区的基层运转等等方面提供关键史料。

v2 28c50fe741c0aab746e327208f45e5eb 720w
长沙走马楼吴简出土古井复原|寒鲲 2024 年 7 月摄于长沙简牍博物馆

与简牍相似的还有 1900 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现编第 17 号洞窟)发现的六万卷文书。根据荣新江老师的研究,这六万卷文书很可能本来是作为敦煌三界寺编纂大藏经(佛经大全)的资料库建立起来的,然而西夏掌管敦煌之前的西北乱局,让这座洞窟不得不封藏起来,直到九百年后被王道士所发现。

v2 c0c14cc66d244b8a14dcbea71e294818 720w
敦煌莫高窟第 17 窟现状复制|寒鲲 2023 年 4 月摄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敦煌大展

敦煌藏经洞保存有将近六万卷文书,上起北凉时期、下至北宋初年,藏有汉文、藏文、回鹘文、粟特文、梵文、于阗文、吐火罗文、叙利亚文等各种文字的古代遗书,除佛教经典外,还包括道教经典、经史子集四部、俗文学、医书、史地著作、类书等等门类,包罗万象。甚至还有前文提及的墓志铭抄本,比如细化玄武门之变细节的常何墓志,补充敦煌归义军时期历史的张淮深墓志等等。

v2 261c34db5d962dfbc860a7f6e21a693f 720w
敦煌研究院藏 D0554 三国志吴书步骘传|寒鲲 2024 年 11 月摄于上海中华艺术宫何以敦煌大展

除了上述史籍之外,我国历史上最为主流的一种历史记述方式,还得是自周代以来的封建王朝官方组织的修书采风行动。周代的《诗经·国风》、吕不韦组织编撰的《吕氏春秋》、汉代的天禄阁藏书与乐府采风、唐代以来的官方修史行为,以及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都极大地促进了历史资料的保存。

v2 704905124e2f898a9c8f17981faad09a 720w
永乐大典第七千三百二十八卷|寒鲲 2024 年 1 月摄于国家典籍博物馆

与官方修书同时,还有士大夫的修书与藏书,孔夫子整理“五经”、司马迁编著《史记》、萧统编纂《昭明文集》,范氏家族修造“天一阁”世代藏书,也为我国古代的史籍留存贡献颇大。

v2 9188ef3d84b531ed6c7cca57aa631cde 720w
文选第一卷|寒鲲 2019 年 11 月摄于国家典籍博物馆

如果我们回看前文提及的历程,就会发现,新技术总是被我们的祖先应用在数据储存上。掌握甲骨文的是商代最高统治阶层,铭刻金文背后则是夏商周三代最为顶尖的青铜范铸技术,刻石行为在秦汉开端完全是因为此时铁器的普及,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促动着文字获得更加轻便、耐久、普及的载体。

v2 b81a95d05a8711325009464ac06de9d0 720w
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敦煌藏经洞出土金刚经印本复制件|寒鲲 2024 年 11 月摄于上海中华艺术宫何以敦煌大展

从科技史的角度看,能有如此众多的史籍材料保存下来,完全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过去的两三千年时光中,在数据保存方面,始终在采用每个时代最顶尖的技术。

v2 a0994f78e230d10b9f80e4c082174c87 720w
寒鲲实地讲解大同博物馆留影

作为一个历史科普作者、访古旅行达人,会产生大量文稿、讲义、照片、制图,熟悉我的知友、读者、听众,应该也看得出来,我是一个兴趣比较广泛的历史科普人。从最初的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历史地理学,到中国古代建筑史、佛教造像与壁画艺术、隋唐史,再到考古学、博物馆学、敦煌学、梁思成与林徽因所在营造学社史迹、故乡山西的文化与民俗、广义上的丝绸之路大历史,无不是本鲲感兴趣并且有所涉猎的领域。

v2 2d18a8439b37dbb60f0be6d897e63104 720w
寒鲲 2024 年度实地讲解山西古迹留影

所以我去逛古建筑与博物馆,尤其是博物馆,近年的拍摄数量明显越发量大,以至于一个 200-300 件展陈的较大规模展览,从文物、到图版再到动线,一次不拍个两三千张是不可能的。一些初次参访的省博,一次拍个五千张都算少的,像黄河流域的山河四馆,可能一次初访就会拍摄近万张。

v2 dcb9f6bdd87229bba27b87a47ce06fdc 720w
寒鲲 2024 年度到访的博物馆

平时撰稿之余,我都会偶尔出门讲座、讲学或考察,一旦有对一些博物馆或古建筑的考察,一趟行程就会积累数千张照片,所以我总保持每六七千张照片便整理传输存储一次的习惯。

v2 fb4b336e7453ba6d8bd8894be3404ab2 寒鲲的文博摄影照片体量 https://www.zhihu.com/video/1897698501330200315

现如今已经拥有了如上面这条视频所示,全国四百多座博物馆的近百万张照片素材,而这只是博物馆文件夹,另外还有古建筑、石窟寺、古壁画、古彩塑的摄影作品与电子资料资源库。

v2 4533b823be0d5cf18c8b03cb7ada5c7e 720w
寒鲲 2024 年度发表的稿件

另外,制作的配图、讲座的讲义、撰写的文稿,也是寒鲲数据储存的一个大头。在数据的产生、存储、调用方面,我的应用需求实在是相当巨大且多样的,甚至可以说,我的工作日常,与数据存储是朝夕相伴的。

v2 0c9abd73ffa7cf1e47345ef30b2ab963 720w

最近我用了绿联 NAS 的 DXP4800 私有云,这是一款面向个人 / 家用 / 小微企业团队推出的四盘位云盘存储产品。要知道在十多年前,还是政府部门或大型企业才能置办得起的,但是在今天,我们却可把它请进家中,实在是一种与我国古人不断用顶尖技术保存数据一脉相承的技术应用。

https://xg.zhihu.com/plugin/a342dd469b7cf4fa0cb3d56f48ef6e4d?BIZ=ECOMMERCE

观古知今,我国古人不论是帝王、儒生还是佛教徒,都喜欢不断编纂大全集,并且试图在技术与材质上不断拓展存储介质,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对于数据存储的扩容追求。

https://xg.zhihu.com/plugin/857c863caeae1b98a2c5423c9ba99931?BIZ=ECOMMERCE

结合我的个人情况来看,从最开始的 100G 移动硬盘,到现在使用的 4T 移动硬盘,数据储存的迁移是每次扩容移动硬盘必须承受的“大工程”,甚至现在还有 1T、2T、4T 不同容量四五件移动硬盘在用。每当我查找起资料来,都会有一个跨硬盘调取的低效问题。最烦的是,有些放了很久的文件,压根都记不住存哪块盘里了。有了这款绿联的 DXP4800,坐拥 4 个硬盘插槽,单盘最高支持 30T,总体最高支持 136T,存储焦虑立马无了。

v2 4ec34bf0dd5d9f4a3987193340e39377 720w

以我国古代的文献保存力度,其实也难免面对数据检索难题,甚至古人需要发明一套套专门的编目检索手段来提高效率,但是数据依旧储存在不同介质上,跨介质的数据调用依旧需要高超的记忆力,其实仍旧没能正面解决问题。DXP4800 私有云的全局搜索功能,如果古人也能有这般神器,那就不知道能省却多少考据功夫了。

https://xg.zhihu.com/plugin/a342dd469b7cf4fa0cb3d56f48ef6e4d?BIZ=ECOMMERCE

https://xg.zhihu.com/plugin/857c863caeae1b98a2c5423c9ba99931?BIZ=ECOMMERCE

我的文字往往配以大量与主题相关的制图与照片,有的时候还需要调取某一本电子书的内容,在接触私有云之前,我总是不得不在两三个硬盘间反复跳跃。数据散落在不同硬盘间,使用起来并不便捷,显然是相当低效的。

v2 085a8bafea1a07a6c4a793d0f0059af5 720w

DXP4800 私有云能够做到集中管理、随时访问、跨设备办公,将分散的数据云联结在一起,并且实现多设备文件的同步共享。不仅是我认可绿联的数据储存、同步功能,对于我这种因为频繁出行而需要切换创作设备的自媒体人、创作者而言,是相当精准对口的。

我的女朋友是一名插画师,她先后创作出版了三本敦煌主题绘本,有一本太原主题绘本即将出版,并且正在创作一本麦积山绘本。上述内容也是寒鲲常常常涉猎的领域,所以我们有很多素材(文稿、摄影、绘图、电子书)是有交集的,我们也经常在创作过程中传输资料。另外,我们共同养育的两只小猫咪也有很多照片,存储在我们各自的手机上,平时也经常互相传输猫咪照片。

v2 5bfa7a5905974adc95772a471d157b8c 720w
我们家的小猫咪:敦敦与煌煌

之前我们很依赖手机的隔空传输功能,如今有了 DXP4800 私有云,文档协作、素材共享就更加轻松了。而且我有一个整理素材的习惯,甚至我们家小猫都有按季度归档照片,这下就可以把两人拍摄的照片都归档到一起了。之后我们找照片直接各自登录绿联就行,传输速度快、检索效率高、这何尝不是现代科技赋予创作者的数据利用大进步。

https://xg.zhihu.com/plugin/a342dd469b7cf4fa0cb3d56f48ef6e4d?BIZ=ECOMMERCE

https://xg.zhihu.com/plugin/857c863caeae1b98a2c5423c9ba99931?BIZ=ECOMMERCE

综上,文化观念上重视祖先与历史,并且愿意不断用最先进的技术保存史籍,是我国古代史籍材料大量保存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看 DXP4800 私有云其实也可以视为华夏文明保存史籍材料精神的“继承者”,是互联网时代数据电子化、互联化之后的必然产物。

v2 28d7a279c8d409a8461cd4244516fdaa 720w

享受现代科技生活的现代人,有必要运用私有云这样的新载体,把自己的数据,存放得更加安全、应用得高效,而不是在移动硬盘的某一个隐秘角落里,冒着硬盘损坏老化的风险,逐渐被淡忘。

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茉莉花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社区,允许您发表任何符合社区规定的文章和评论。

茉莉花新闻网

        中国茉莉花革命网始创于2011年2月20日,受阿拉伯之春的感召,大家共同组织、发起了中国茉莉花革命。后由数名义工无偿坚持至今,并发展成为广受翻墙网民欢迎的新闻聚合网站并提供论坛服务。

新闻汇总

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件地址: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youtube rss twitter instagram facebook-blank rss-blank linkedin-blank pinterest youtube twitter instagram